|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 1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婆罗门言。瞿昙。已知我心我今所问。何故默然而不见答。时憍陈如即作是言。大婆罗门。若有问世有边无边。如来常尔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槃是常。若修八圣即得灭尽。若不修习则不能得。大婆罗门。譬如大城其城四壁都无孔窍唯有一门。其守门者聪明有智能善分别。可放则放可遮则遮。虽不能知出入多少。定知一切有入出者皆由此门。善男子。如来亦尔。城喻涅槃门喻八正。守门之人喻于如来。善男子。如来今者虽不答汝尽与不尽。其有尽者要当修习是八正道。婆罗门言。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实欲知城知道自作守门。憍陈如言。善哉善哉。汝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佛言。止止憍陈如。是婆罗门非适今日发是心也。憍陈如。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名普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人先已于彼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贤劫中当得作佛。久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故现处外道示无所知。以是因缘。汝憍陈如。不应赞言。善哉善哉。汝今能发如是大心。
此时世尊默然不答。
婆罗门说:瞿昙已知我心,我现在所问的为何默然不答?
这时憍陈如说道:大婆罗门。如果有人问世界有边无边,如来向来都是默然不答。八圣是直,涅槃是常,如果修八圣道即得灭尽,如果不修习则不能得。大婆罗门,譬如大城,城墙四壁都无孔窍,只有一门。守门者聪明有智,善于分辨,可放行则放行,可阻拦则阻拦。虽不能知出入多少,却一定知一切出入者皆由此门。善男子。如来也一样。城比喻涅槃,门比喻八正。守门之人比喻如来。善男子。如来今虽不回答你尽与不尽的问题,但是要进入者必须修习八正道。
婆罗门说:善哉善哉。大德憍陈如。如来善能说微妙法。我今确实想知城、知道、自作守门人。
憍陈如说:善哉善哉。你这婆罗门能发无上广大之心。
佛说:停!憍陈如。此婆罗门不是今日才发此心。憍陈如。过去过无量劫有佛世尊,叫普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人之前在那佛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此贤劫中当作佛。早已通达了知法相。为众生而示现外道,装作无所知。因此憍陈如,你不应赞他:善哉善哉,你能发此大心。
尔时世尊知已即告憍陈如言。阿难比丘今为所在。憍陈如言。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去此大会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娆乱。是诸魔众悉自变身为如来像。或有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或有说言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说言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生者悉是无常。或有说言五阴是实。或说虚假入界亦尔。或有说言有十二因缘。或有说言正有四缘。或说诸法如幻如化如热时焰。或有说言因闻得法。或有说言因思得法。或有说言因修得法。或复有说不净观法。或复有说出息入息。或复有说四念处观。或复有说三种观义七种方便。或复有说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学无学地菩萨初住乃至十住。或有说空无相无作。或复有说。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或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或说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远离空。散空。自相空。无相空。阴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无记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或有示现神通变化身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示现诸佛世界。或复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世尊。阿难比丘见是事已作是念言。如是神变昔来未见谁之所作。将非世尊释迦作耶。欲起欲语都不从意。阿难比丘入魔罥故。复作是念。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于今者当受谁语。世尊。阿难今者极受大苦。虽念如来无能救者。以是因缘不来至此大众之中。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大众中有诸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王舍城。尔时我告诸比丘言。诸比丘。今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供给左右所须之事。亦使不失自身善利。时憍陈如在彼众中来白我言。我能受持十二部经。供给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憍陈如。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使。时舍利弗复作是言。我能受持佛一切语供给所须。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言。舍利弗。汝已朽迈当须使人。云何方欲为我给使。乃至五百诸阿罗汉皆亦如是佛悉不受。尔时目连在大众中作是思惟。如来今者不受五百比丘给使。佛意为欲令谁作耶。思惟是已即便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许。如日初出光照西壁。见是事已即从定起语憍陈如。大德。我观如来欲令阿难给事左右。尔时憍陈如与五百阿罗汉。往阿难所作如是言。阿难。汝今当为如来给使请受是事。阿难言。诸大德。我实不堪给事如来。何以故。如来尊重如师子王如龙如火。我今秽弱云何能办。诸比丘言。阿难。汝受我语给事如来得大利益。第二第三亦复如是。阿难言。诸大德。我亦不求大利益事。实不堪任奉给左右。时目犍连复作是言。阿难。汝今未知。阿难言。大德。唯愿说之。目犍连言。如来先日僧中求使。五百罗汉皆求为之。如来不听。我即入定见如来意欲令汝为。汝今云何反更不受。阿难闻已合掌长跪作如是言。诸大德。若有是事如来世尊与我三愿。当顺僧命给事左右。目犍连言。何等三愿。阿难言。一者如来设以故衣赐我。听我不受。二者如来设受檀越别请。听我不往。三者听我出入无有时节。如是三事佛若听者。当顺僧命奉给如来。时憍陈如五百比丘。还来我所作如是言。我等已劝阿难比丘。唯求三愿若佛听者当顺僧命。文殊师利。我于尔时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比丘。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何以故。当有人言。汝为衣食奉给如来。是故先求不受故衣。不随别请。憍陈如。阿难比丘具足智慧。入出有时。则不能得广作利益四部之众。是故求欲。出入无时。憍陈如。我为阿难开是三事。随其意愿。时目犍连还阿难所。语阿难言。吾已为汝启请三事。如来大慈。皆已听许。阿难言。大德。若佛听者。请往给侍。
此时世尊虽已经知,却问憍陈如:阿难比丘现在哪里?
憍陈如说:世尊。阿难比丘在娑罗林外,离此大会十二由旬,被六万四千亿魔娆乱。诸魔都变身为如来形像,有的宣说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有的说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有的说一切因缘皆是常法。从缘生的悉是无常。有的说五阴是实。有的说虚假入界也一样。有的说有十二因缘,有的说正有四缘。有的说诸法如幻如化如热时焰。有的说因闻得法。有的说因思得法。有的说因修得法。有的说不净观法。有的说出息入息。有的说四念处观。有的说三种观义七种方便。有的说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学无学地菩萨初住乃至十住。有的说空无相无作。有说修多罗、祇夜、毗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有的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有的说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远离空。散空。自相空。无相空。阴空。入空。界空。善空。不善空。无记空。菩提空。道空。涅槃空。行空。得空。第一义空。空空。大空。有的示现神通变化,身上射出水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左胁在下,右胁出水,右胁在下,左胁出水。一胁震雷,一胁降雨。或有人示现诸佛世界。或示现菩萨初生行至七步。处在深宫受五欲时。初始出家修苦行时。往菩提树坐三昧时。坏魔军众转法轮时。示大神通入涅槃时。世尊。阿难比丘见到这些事后心想这样的神变过去未来是谁所作?难道不是世尊释迦所作吗?欲起欲语都不随意,是因为阿难比丘入魔罥的缘故。又想诸佛所说各各不同,我如今应接受谁的话呢?世尊。阿难现在非常痛苦。虽念如来,却无人能救。因此不在此大众之中。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此大众中有很多菩萨已于一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无量生发菩提心。已能供养无量诸佛其心坚固,具足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成就功德久已亲近无量诸佛。净修梵行得不退转菩提之心。得不退忍不退转持。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这些大菩萨听闻大乘经永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而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恐惧,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也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必担心不能受持此大涅槃典,为何要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世尊告诉文殊师利:用心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在王舍城。我告诉比丘们:各位比丘。现在此众中谁能为我受持如来十二部经,服侍左右,也不失自身善利。憍陈如在众中对我说:我能受持十二部经,供给左右,不失所作自利益事。我说:憍陈如。你年纪太大自己都需要使唤人,怎么能服侍我呢?这时舍利弗又说:我能受持佛一切语,供给所须,也不会耽误自己的事。我说:舍利弗。你年纪也大了须要使唤人,怎能服侍我?如此五百诸阿罗汉佛都不受。此时目连在大众中想如来不接受五百比丘当给使,佛想让谁作呢?于是就入定见如来心在阿难处,如日初出,光照西墙。见是事后即从定起,告诉憍陈如:大德。我看如来要让阿难当给事。此时憍陈如与五百阿罗汉就去阿难哪里说:阿难。你应当服侍如来,请接受此工作。阿难说:诸位大德,我怎能能承担给事如来这么重要的工作。如来尊重如师子王、如龙、如火。我如此秽弱怎么能办?比丘们说:阿难。你听我的话给事如来能得大利益。第二第三也是如此。阿难说:诸位大德。我不求那些大利益,而是不敢承担服侍左右。这时目犍连说:阿难。你不知道。阿难说:大德。请说。目犍连说:如来前日在僧中求给使,五百罗汉皆求,如来不许。我就入定见如来想让你当。你为何反而不受?阿难听后,合掌长跪说:诸位大德。如果有这事,如来世尊许我三愿,我就顺从僧命服侍佛左右。目犍连说:哪三愿?阿难说:第一如来如果把旧衣赐给我,请允许我不接受。第二如来如果接受檀越的别请,请允许我不去。第三允许我不按时间表出入。这三件事佛如果允许我就服侍如来。于是憍陈如等五百比丘就来见我说我们已劝阿难比丘,他只求三愿,如果佛允许就同意僧命。文殊师利。我那时赞阿难说:善哉善哉。阿难比丘具足智慧,预见讥嫌。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你为了衣食而奉给如来。所以先请求不受故衣,不随别请。憍陈如。阿难比丘具足智慧,入出定时则不能得广为四部之众作利益之事,所以求出入无时。憍陈如。我同意阿难这三件事。于是目犍连告诉阿难我已为你启请三事,如来大慈都已经允许。阿难说:大德。既然如此,我就同意。
文殊师利。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何等为八。一者事我已来二十余年。初不随我受别请食。二者事我已来初不受我陈故衣服。三者自事我来。至我所时。终不非时。四者自事我来。具足烦恼。随我入出诸王刹利豪贵大姓。见诸女人及天龙女。不生欲心。五者自事我来。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唯除一问。善男子。琉璃太子杀诸释氏。坏迦毗罗城。阿难尔时心怀愁恼。发声大哭。来至我所。作如是言。我与如来俱生此城。同一释种。云何如来光颜如常。我则憔悴。我时答言。阿难。我修空定。故不同汝。过三年已。还来问我。世尊。我往于彼迦毗罗城。曾闻如来修空三昧。是事虚实。我言。阿难。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六者自事我来。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常知如来所入诸定。七者自事我来。未得愿智。而能了知如是众生到如来所。现在能得四沙门果。有后得者。有得人身。有得天身。八者自事我来。如来所有秘密之言。悉能了知。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如是八不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何等为八。一者信根坚固。二者其心质直。三者身无病苦。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无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从闻生智。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复具足如是八法。尸弃如来侍者弟子。名差摩迦罗。毗舍浮佛侍者弟子名优波扇陀迦罗。鸠村驮佛侍者弟子名曰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名曰苏坻。迦叶佛侍者弟子。名叶婆蜜多。皆亦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难亦复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善男子。如汝所说此大众中虽有无量无边菩萨。是诸菩萨皆有重任。所谓大慈大悲。如是慈悲之因缘故。各各匆务调伏眷属庄严自身。以是因缘。我涅槃后不能宣通十二部经。若有菩萨或时能说人不信受。文殊师利。阿难比丘是吾之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写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顾问阿难。为何所在。欲令受持是涅槃经。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者。弘广菩萨当能流布。阿难所闻。自能宣通。文殊师利。阿难比丘今在他处。去此会外十二由旬。而为六万四千亿魔之所恼乱。汝可往彼。发大声言。一切诸魔。谛听谛听。如来今说大陀罗尼。一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山神树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闻是持名。无不恭敬受持之者。是陀罗尼。十恒河沙诸佛世尊。所共宣说。能转女身。自识宿命。若受五事。一者梵行。二者断肉。三者断酒。四者断辛。五者乐在寂静。受五事已。至心信受读诵书写是陀罗尼。当知是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尔时世尊。即便说之。
文殊师利。阿难服侍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
一服侍我已二十余年,从不随我接受别请。
二服侍我已来从不接受我的旧衣服。
三从自服侍我以来,来到我的住所时从不在非时。
四自服侍我以来具足烦恼。随我入出各种王刹利豪贵大姓,见到各种女人和天龙女都不生欲心。
五自服侍我以来,受持我所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不必再问,如同水注入瓶中。除了一次,琉璃太子杀害释氏人,毁坏迦毗罗城。阿难心怀愁恼发声大哭,来到我处说我与如来都生在此城,都是同一释种。为何如来光颜如常,而我则容颜憔悴。我回答说:阿难。我修空定所以跟你不同。过三年后又来问我:世尊。我曾在迦毗罗城听到如来修空三昧这是真的吗?我说:阿难。是的,你说的没错。
六自服侍我以来虽未获得知他心智,却总知道如来所入的诸定。
七自服侍我以来未得愿智而能了知这些众生到如来处,现在能得四沙门果,或者后得的,或者得人身的。或者得天身的。
八自服侍我来如来所有秘密之言他都能了知。
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这八种不思议所以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善男子。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哪八法呢?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三身无病苦,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心无憍慢。七成就定慧,八具足从闻生智。
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叫阿叔迦也具足这八法。尸弃如来侍者弟子叫差摩迦罗,毗舍浮佛侍者弟子叫优波扇陀迦罗,鸠村驮佛侍者弟子叫跋提。迦那含牟尼佛侍者弟子叫苏坻。迦叶佛侍者弟子叫叶婆蜜多,都具足这八法。我的阿难也具足八法。所以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善男子。如你所说此大众中虽有无量无边菩萨。这些菩萨皆有重任:所谓大慈大悲。因慈悲之因的缘故各各匆忙调伏眷属庄严自身。以此因缘我涅槃后不能宣通十二部经,如果有菩萨有时能说而人不信受。文殊师利。阿难比丘是我之弟,服侍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泄水,置于一器。所以我今日问阿难所在。要让他受持此涅槃经。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的弘广菩萨可以传播。阿难所闻自能宣通。文殊师利。阿难比丘今在他处,离此会十二由旬,被六万四千亿魔之所恼乱。你可前往大声说:一切诸魔。谛听谛听。如来今说大陀罗尼。一切天龙。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山神树神。河神海神。舍宅等神。闻此咒名无不恭敬受持之。此陀罗尼是十恒河沙诸佛世尊一同宣说,能转女身,自识宿命。能受五事:一梵行,二断肉,三断酒,四断辛,五乐在寂静。受五事后至心信受读诵书写此陀罗尼,可知此人即得超越七十七亿弊恶之身。尔时世尊即说咒:
阿摩[柰*隶] 毗摩[柰*隶] 涅磨[柰*隶]瞢伽[柰*隶] 醯摩罗若竭鞞 三曼多跋提[柰*隶] 娑婆罗他娑檀尼 婆罗磨他娑檀尼 磨那斯阿步提 毗罗氏 庵摩赖低 婆岚弥 婆岚摩莎[柰*隶] 富啰泥富啰那摩奴赖绨
咒不翻译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诸魔眷属谛听。我说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所。阿难见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起涅槃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槃。若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所说。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尽。以是因缘。信受汝语。尔时阿难受佛敕已。往须跋所作如是言。仁者。当知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生悔心也。须跋言。善哉阿难。我今当往至如来所。尔时阿难与须跋陀还至佛所。时须跋陀到已问讯。作如是言。瞿昙。我今欲问随我意答。佛言。须跋陀。今正是时。随汝所问。我当方便随汝意答。瞿昙。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往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是义云何。
于是文殊师利从佛处接受此陀罗尼后至阿难所,在魔众中说:各魔眷属谛听,我说从佛学到的陀罗尼咒。魔王闻此陀罗尼后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去魔业而释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同来到佛前,阿难见佛后至心礼敬住在一面。
佛告诉阿难:此娑罗林外有位一梵志叫须跋陀,年岁极老,已一百二十岁。虽得五通却未舍去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生一切智而认为要涅槃。你可前往哪里告诉须跋:如来出世如优昙花稀有,在今天中夜当般涅槃。如果想有所作可要及时作了,不要今后后悔。阿难。你所说的他一定相信。因为你在五百世中作须跋陀的孩子,他的爱心习性仍未尽。因此因缘会相信你的话。
于是阿难受佛敕后到须跋处说:仁者。要知到如来出世如优昙花,在今日中夜当般涅槃。想有所作可要及时作,不要后日后悔。
须跋说:善哉,阿难。我要去如来那里。
于是阿难与须跋陀来到佛所。须跋陀到后问讯说:瞿昙。我今要问请随我意回答。
佛说:须跋陀。正是时候,随你所问,我会随你意作答。
瞿昙。有沙门婆罗门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都是随往日的本业因缘。所以如果有人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这道理如何?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等作是说者。我为怜愍。常当往至如是人所。既至彼已。我当问之。仁者。实作如是说不。彼若见答。我如是说。何以故。瞿昙。我见众生习行诸恶。多饶财宝。身得自在。又见修善。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有人。多役力用。求财不得。又见不求。自然得之。又见有人。慈心不杀。反更中夭。又见喜杀。终保年寿。又见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得解脱。有不得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往日本业因缘。须跋陀。我复当问。仁者。实见过去业不。若有是业。为多少耶。现在苦行。能破多少耶。能知是业。已尽不尽耶。是业既尽。一切尽耶。彼若见答我实不知。我便当为彼人引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家眷属为请医师。令拔是箭。既拔箭已。身得安隐。其后十年。是人犹忆了了分明。是医为我拔出毒箭。以药涂敷令我得差。安隐受乐。仁既不知过去本业。云何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耶。彼若复言。瞿昙。汝今亦有过去本业。何故独责我过去业。瞿昙经中亦作是说。若见有人豪富自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过去业耶。我复答言。仁者。如是知者。名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有从因知果。或有从果知因。我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汝则不尔。唯有过去业。无现在业。汝法不从方便断业。我法不尔。从方便断。汝业尽已。则得苦尽。我即不尔。烦恼尽已。业苦则尽。是故我今责汝过去业。彼人若言。瞿昙。我实不知。从师受之。师作是说。我实无咎。我言仁者。汝师是谁。彼若见答是富兰那。我复语言。汝昔何不一一咨问。大师实知过去业不。汝师若言我不知者。汝复云。何受是师语。若言我知。复应问言。下苦因缘。受中上苦不。中苦因缘。受下上苦不。上苦因缘。受中下苦不。若言不者。复应问言。师云何说。苦乐之报唯过去业。非现在耶。复应问言。是现在苦。过去有不。若过去有。过去之业悉已都尽。若都尽者。云何复受今日之身。若过去无唯现在有。云何复言众生苦乐。皆过去业。仁者。若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苦行。复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即是常。苦若是常。云何说言得苦解脱。若更有行坏苦行者。过去已尽。云何有苦。仁者。如是苦行。能令乐业受苦果不。复令苦业受乐果不。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不。能令现报作生报不。能令生报作现报不。令是二报作无报不。能令定报作无报不。能令无报作定报不。彼若复言瞿昙。不能。我复当言。仁者。如其不能。何因缘故。受是苦行。仁者当知。定有过去业。现在因缘。是故我言。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赖现在饮食因缘。仁者。若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仁者。譬如有人为王除怨。以是因缘多得财宝。因是财宝。受现在乐。如是之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人杀王爱子。以是因缘丧失身命。如是之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是故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受苦乐也。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须跋陀言。世尊。我已先调伏心。佛言。善男子。汝今云何能先调心。须跋陀言。世尊。我先思惟欲是无常。无乐无净。观色即是常乐清净。作是观已。欲界结断。获得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次复观色。色是无常。如痈如疮如毒如箭。见无色常。清净寂静。如是观已。色界结尽。得无色处。是故名为先调伏心。次复观想。即是无常痈疮毒箭。如是观已。获得非想非非想处。是非想非非想处。即一切智。寂静清净。无有堕坠。常恒不变。是故我能调伏其心。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能调伏心耶。汝今所得非想非非想定。犹名为想。涅槃无想。汝云何言获得涅槃。善男子。汝已先能呵责粗想。今者云何爱着细想。不知呵责如是非想非非想处。故名为想。如痈如疮。如毒如箭。善男子。汝师郁头蓝弗。利根聪明。尚不能断如是非想非非想处。受于恶身。况其余者。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佛言。善男子。若观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有。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为实相。善男子。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世尊。云何名为无相之相。善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作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男女相无士夫相。无微尘相无时节相。无为自相无为他相无为自他相。无有相无无相无生相无生者相。无因相无因因相。无果相无果果相。无昼夜相无明暗相。无见相无见者相。无闻相无闻者相。无觉知相无觉知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善男子。是相。法界毕竟智。第一义谛。第一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二万五千菩萨得毕竟智。三万五千菩萨悟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亦名第一义空。亦名首楞严三昧。四万五千菩萨得虚空三昧。是虚空三昧亦名广大三昧。亦名智印三昧。五万五千菩萨得不退忍。是不退忍亦名如法忍。亦名如法界。六万五千菩萨得陀罗尼。是陀罗尼亦名大念心。亦名无碍智。七万五千菩萨得师子吼三昧。是师子吼三昧亦名金刚三昧。亦名五智印三昧。八万五千菩提得平等三昧。是平等三昧亦名大慈大悲。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缘觉心。无量恒河沙等众生发声闻心。人女天女二万亿人现转女身得男子身。须跋陀罗得阿罗汉果。
佛说:善男子。如果有沙门婆罗门这样说,我非常可怜他们。会常去他们那里问他们:仁者。真的这样说吗?他们如果回答我是这样说的。为什么呢?瞿昙。我见众生习惯行恶的分富自在,又见到修善的人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到有人努力求财而不得,又见有人不求自得。又见有人慈心不杀反而夭折,又见有人喜杀而终保年寿。又见有人净修梵行精勤持戒,有的解脱有的不得。所以我说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由本业因缘。须跋陀。这样的话我会再问:仁者。你见到过去的业了吗?如果有这种业,是多少呢?现在苦行能破除多少呢?能知业已尽还是不尽吗?此业尽了,一切业都能尽吗?如果他回答我实在不知。我就会为他作引喻:譬如有人身中毒箭,其眷属请医师拔除此箭。拔箭后身得安隐。十年后此人仍然记得是医生为我拔出毒箭,用药涂敷,令我除病,让我得到安乐。仁者既不知过去本业,怎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呢?他如果说:瞿昙。你也有过去本业,为何责怪我的过去业?瞿昙在经中也说如果见有人豪富自在,可知此人先世好施。这难道不叫过去业吗?
我回答说:仁者。这种知叫做比知,不是真知。我的佛法中有从因知果,有从果知因。我的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你的法则不是这样——只有过去业,无现在业。你的法不从方便判断业,我的法是从方便断。你的法业尽后则得到苦尽。我的不然,烦恼尽业苦则尽。所以我斥责你的过去业。
那人如果说:瞿昙。我实在不知。是从老师那里知道,老师这样说不是我的错啊。
我说:仁者。你的老师是谁?他如果回答是富兰那。我就说:你往日为何不问他,大师知到过去业吗?你老师如果说我不知。你为何接受这个老师的话呢。如果说我知。就应问:下苦的因缘受中上苦吗?中苦因缘受下上苦吗?上苦因缘受中下苦吗?如果说不,则应再问:老师为何说苦乐之报只有过去业,没有现在呢?再问:现在苦过去有吗?如果过去有,过去之业已尽。如果都尽为何要受今日之身?如果过去无只有现在有。为何说众生苦乐皆是过去业?仁者。如果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的苦行如何破?如过不能破,那么苦即是常,如果若是常,怎么说得苦解脱?如果还有行坏苦行,过去已尽,怎么有苦?仁者。苦行能令乐业受苦果吗?能令苦业受乐果吗?能令无苦无乐业作不受果吗?能令现报作生报吗?能令生报作现报吗?能令二报作无报吗?能令定报作无报吗?能令无报作定报吗?
他如果说:瞿昙。不能。我就说:仁者。如果不能为何要受此苦行?仁者要知道,定有过去业,现在因缘。所以我说因烦恼生业,因业受报。仁者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众生虽有过去寿业,要依赖现在的饮食因缘。仁者。如果说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仁者。譬如有人为王除怨敌,因此获得财宝,因财宝受现在乐。这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人杀了国王爱子因此而丧失身命,此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受苦受乐,所以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而受苦乐。仁者。如果以断业因缘力而得解脱。那么一切圣人则不得解脱。因为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所以我说修圣道时道能遮无始终业。仁者。如果受苦行就能得道,那么一切畜生都应得道。所以先当调伏其心,而不是调伏其身。因此我在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因为因林而生恐怖,不是因树而生。调伏身先当调心。心比喻林,身比喻树。
须跋陀说:世尊。我已经调伏心了。
佛说:善男子。你如何能先调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