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 1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德,修行诸行,智慧通达,听到则能理解?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害众生命 坚持诸禁戒
受佛微妙教 则生不动国
不夺他人财 常施惠一切
造招提僧坊 则生不动国
不犯他妇女 自妻不非时
施持戒卧具 则生不动国
不为自他故 求利及恐怖
慎口不妄语 则生不动国
莫坏善知识 远离恶眷属
口常和合语 则生不动国
如诸菩萨等 常离于恶口
所说人乐闻 则生不动国
乃至於戏笑 不说非时语
谨慎常时说 则生不动国
见他得利养 常生欢喜心
不起嫉妒结 则生不动国
不恼于众生 常生于慈心
不生方便恶 则生不动国
邪见言无施 父母及去来
不起如是见 则生不动国
旷路作好井 种殖果树林
常施乞者食 则生不动国
若于佛法僧 供养一香灯
乃至献一花 则生不动国
若为恐怖故 利养及福德
书是经一偈 则生不动国
若为悕利福 能于一日中
读诵是经典 则生不动国
若为无上道 一日一夜中
受持八戒斋 则生不动国
不与犯重禁 同共一处住
呵谤方等者 则生不动国
若能施病者 乃至于一果
欢喜而瞻视 则生不动国
不犯僧鬘物 善守于佛物
涂扫佛僧地 则生不动国
造像及佛塔 犹如大拇指
常生欢喜心 则生不动国
若为是经典 自身及财宝
施于说法者 则生不动国
若能听书写 受持及读诵
诸佛秘密藏 则生不动国
这时世尊说偈言道:不害众生,坚持禁戒,接受佛法教育则能生在不动国土。不要抢夺他人财物,要经常为别人施惠一切。造佛僧寺庙则能生在不动国。不侵犯别人的妇女,也不要与自己在非时行淫,布施持戒的卧具,则能生在不动国。不为自己和别人谋求利益和恐怖的,慎言不妄语则能生在不动国土。不要破坏善知识,远离不善的眷属,常说和善的话语则能生在不动国。如同诸菩萨一样远离恶口,所说的大众都喜欢听,则能生在不动国。乃至于戏笑,不要说不该说的话,谨慎说该说的话,则能生在不动国。见别人得到利养心生欢喜,不生嫉妒则能生在不动国。不恼恨众生,常生慈心,不要随便的生起恶心,则能生在不动国。不要生出邪见,说不布施父母和去来,则能生在不动国。在矿业上造好井,种殖果树林,常布施乞丐,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给佛法僧供养一香一灯乃至献一花,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因为恐怖或为了利养和福德,书写此经,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为了利益福德,能读诵一日此经典,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为了得无上道,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戒斋,则能生在不动国。不与犯重禁的人住在一起。不要呵责诽谤方等经,则能生在不动国。若能布施给病人哪怕一个水果,愿意去探望,则能生在不动国。不侵犯僧物,乐于保护佛物,涂扫佛僧地面,则能生在不动国。制造哪怕大拇指大小的佛像及佛塔,常生出欢喜心,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为此经典,把自己和财宝布施给说法者?,则能生在不动国。如果能听受书写受持及读诵诸佛秘密藏,则能生在不动国。
尔时无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已知所造业缘得生彼国。是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普为怜愍一切众生先所咨问。如来若说则能利益安乐人天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这时无畏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我已经知道所造业缘能生彼国。刚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因为怜愍一切众生先问的问题。如来如果解说则能利益安乐人天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尔时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于此当至心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因缘故未到不到。有因缘故不到到。有因缘故到不到。有因缘故到到。何因缘故未到不到。善男子。夫不到者是大涅槃。凡夫未到以有贪欲嗔恚愚痴故。身业口业不清净故。及受一切不净物故。犯四重故谤方等故一阐提故五逆罪故。以是义故未到不到。善男子。何因缘故不到到。不到者名大涅槃。何义故到。永断贪欲嗔恚愚痴身口恶故。不受一切不净物故。不犯四重故。不谤方等经故。不作一阐提故。不作五逆罪故。以是义故名不到到。须陀洹者八万劫到。斯陀含者六万劫到。阿那含者四万劫到。阿罗汉者二万劫到。辟支佛者十千劫到。以是义故名不到到。善男子。何因缘故名到不到。到者名为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诸结之所覆蔽。往来不离犹如轮转。是名为到。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已得永离。故名不到。为欲化度诸众生故示现在中。亦名为到。善男子。何因缘故名为到到。到者即是二十五有。一切凡夫须陀洹乃至阿那含。烦恼因缘故名到到。善男子。闻所不闻亦复如是。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云何不闻闻。善男子。不闻者名大涅槃。何故不闻。非有为故非音声故不可说故。云何亦闻。得闻名故。所谓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名不闻闻。
世尊就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在这里要用心听,我来给你分别解说。
有因缘所以未到不到,有因缘所以不到而到,有因缘所以到而不到,有因缘所以到到。什么因缘是未到不到呢?善男子。不到的是大涅槃,凡夫未到是因为有贪欲嗔恚愚痴以及身业口业不清净并且接受一切不净的东西,犯四重罪,诽谤方等经,一阐提做五逆罪,因为这些所以未到不到。
善男子。什么因缘叫不到到呢?不到就是大涅槃。怎么到的呢?是因为永断贪欲嗔恚愚痴身口恶,不受一切不净物,不犯四重罪,不谤方等经,不作一阐提,不作五逆罪,因此义所以叫不到而到。须陀洹八万劫到,斯陀含六万劫到,阿那含四万劫到,阿罗汉二万劫到,辟支佛十千劫到,因此叫不到而到。
善男子。什么因缘叫到不到?到就是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常被无量烦恼诸结之所覆盖,往来不离犹如轮转,这就是到。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已经永离,所以是不到。为了化度诸众生而示现在凡人中也是到。
善男子。什么因缘叫到到。到即是二十五有。一切凡夫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有烦恼因缘所以叫到到。
善男子。闻所不闻也是一样。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什么是不闻闻?善男子。不闻就是大涅槃。为何不能闻?因为涅槃非有为、非音声、不可说。为何又能闻?因为能闻名,所谓常乐我净,因此叫做不闻而闻。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者不可得闻。云何复言常乐我净而可得闻。何以故世尊。断烦恼者名得涅槃。若未断者名为不得。以是义故涅槃之性本无今有。若世间法本无今有则名无常。譬如瓶等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名无常。涅槃亦尔。云何说言常乐我净。复次世尊。凡因庄严而得成者。悉名无常。涅槃若尔应是无常。何等因缘所谓三十七品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观于骨相阿那波那。六念处破析六大。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缘。故名无常。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若涅槃是有亦应无常。如佛昔于阿含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皆有涅槃。以是义故名为无常。复次世尊。可见之法名为无常。如佛先说。见涅槃者则得断除一切烦恼。复次世尊。譬如虚空于诸众生等无障碍。故名为常。若使涅槃是常等者。何故众生有得不得。涅槃若尔于诸众生不平等者则不名常。世尊。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则多人受乐。若使涅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时应多人得。一人断结应多人亦断。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如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父母师长。则得利养是不名常。涅槃亦尔不名为常。何以故。如佛昔于阿含经中告阿难言。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则得断结受无量乐。以是义故不名为常。世尊。若涅槃中有常乐我净名者不名为常。如其无者云何可说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不可得闻。为何又说常乐我净可以得闻?断烦恼是涅槃,如果未断就叫不得,因此涅槃之性本无今有。如果世间法本无今有就是无常。比如瓶子等本无今有的东西,有还会毁灭所以是无常。涅槃也是这样的,为何反而是常乐我净的?
另外世尊,凡是因庄严而成的都叫无常,那么涅槃也是无常的了。所谓三十七品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观骨相阿那波那,六念处破析六大,这些修行法门都是成就涅槃的因缘,所以是无常。
另外世尊。有叫做无常。如果涅槃是有,那么也是无常。如佛曾经在阿含经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都有涅槃。因此也是无常。
再者世尊。可见之法是无常。如佛曾说,见涅槃的人则能断除一切烦恼,涅盘可见就是无常。
另外世尊,就像虚空不会阻碍众生所以叫常。如果涅槃是常,为何众生有人得到有人不得?如果涅槃对于众生不平等那就不能叫常。世尊。譬如百人同有一个仇人,若杀了此仇人则大家都高兴。如果涅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时其他人也会得到。一人断结其他人也应断决,如果不是怎能叫常?
譬如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父母师长,则能得到利益,这不是常。涅槃也一样不应该是常。因为佛在阿含经中告诉阿难: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则能断结享受无量快乐,所以不是常。
世尊。如果涅槃中有常乐我净的名字,就不是常,如过没有更不是常了。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得见之。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善男子。如闇室中井种种七宝。人亦知有闇故不见。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然大明灯持往照了悉得见之。是人于此终不生念。水及七宝本无今有。涅槃亦尔本自有之非适今也。烦恼闇故众生不见。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是故智者于此涅槃不应说言本无今有。善男子。汝言因庄严故得成涅槃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涅槃之体非生非出非实非虚。非作业生非是有漏有为之法。非闻非见非堕非死。非别异相亦非同相。非往非还非去来今非一非多。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尖非斜非有相非无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是义故。涅槃是常恒不变易。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善法。以自庄严然后乃见。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众生而不能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则便得之。涅槃亦尔。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良医疗之则便得见。而是日月非是本无今有。涅槃亦尔先自有之非适今也。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久乃得出。还家得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涅槃亦尔。善男子。汝言因缘故涅槃之法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因有五种。何等为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三者住因。四者增长因。五者远因。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是名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是名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则不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增长因。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如外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和上善知识等而得增长。如因父母子得增长。是名增长因。云何远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芽依因地水火风等。如水攒及人为苏远因。如明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如时节等悉名远因。善男子。涅槃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当言是无常因。复次善男子。复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闇中物。是名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唯有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槃因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涅槃之体不是本来无而现在有的。如果涅槃之体是本无今有就不是无漏的常住之法。不论有佛还是无佛,其性相都是湛然常住的。因为众生被烦恼覆盖所以不见涅槃,就称之为无。菩萨摩诃萨用戒定慧来刻苦的修行其心,断烦恼后才能得见。应当知道涅槃是常住法,不是本无今有的,所以是常。善男子。如暗室中的井里有种种七宝。人也知道,但因为黑暗而看不见。智慧的人点燃明灯照亮暗室使大家都能看见。这些人永远也不会认为水和七宝是本无今有的。涅槃也同样是本来就有的,因烦恼遮盖所以众生不见。大智如来用巧妙方便的方式点燃智慧灯,令菩萨见到涅槃是常乐我净的。所以智者不应说涅盘是本无今有的。
善男子。你说因为庄严而成涅槃所以应是无常,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善男子。涅槃之体非生非出、非实非虚。不是因所作业力所生,不是有漏有为之法。非闻非见、非堕非死。非别异相亦非同相。非往非还,非过去现在未来,非一非多。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尖非斜、非有相非无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和我所(我所可以简单理解为我所有,也可以说是我所感知的世界)。因此涅槃是常、恒定不变。是凭借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善法,用以庄严自我,才能得见。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甘泉。一切众生都不能得到。智者靠努力挖掘而得,涅槃也是如此。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被良医治好后就能得见。而此日月不是本无今有。涅槃也一样,本来就有,不是现在才有。善男子。如人犯了罪,被关押很久以后才放出,还到家才能看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涅槃也一样。
善男子。你说因缘故涅槃之法应为无常,是不合道理的。为什么呢。善男子。因有五种:一,生因。二,和合因。三,住因。四,增长因。五,远因。
什么是生因?生因就是业力烦恼等以及外面的草木,叫做生因。什么是和合因?如同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类似的叫做和合因。什么是住因?比如有柱子支撑房屋不会倒塌。山河树木因有大地支撑而能住立。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才能得住,这是住因。什么是增长因?衣服饮食等能令众生成长繁衍。如同室外的种子不被火烧或鸟食则能成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缘和上善知识等而得成长。如因父母孩子能成长,叫做增长因。什么叫远因?譬如因为咒语而使鬼不能害,毒不能侵。比如因国王治理而没有盗贼。如因地水火风等种子发芽。如水对人为复苏的远因。如明色等为识的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的远因。如时节等都叫做远因。(以因的作用划分种类)
善男子。涅槃之体不是五因所成,怎能说是无常因。另外善男子。还有二因:作因和了因。如制陶师的轮绳等工具,叫做作因。如灯烛等照亮黑暗中的器物,叫做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是从作因而有,只有了因。了因就是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和六波罗蜜。(因的性质划分)
善男子。布施是涅槃因,不是大涅槃因。檀波罗蜜(布置波罗密)才是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无量阿僧祇中助得菩提的方法才是大涅槃因。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为檀波罗蜜。云何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罗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名涅槃。云何名大涅槃。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怎样的布施不能称做檀波罗蜜。怎样的布施能叫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怎样不能称为般若波罗蜜,怎样能叫做般若波罗蜜。如何叫涅槃,如何叫大涅槃。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闻布施不见布施。不闻檀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乃至不闻般若不见般若。不闻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闻涅槃不见涅槃。不闻大涅槃不见大涅槃。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虚空之相。菩萨尔时得如是相。无贪恚痴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菩萨摩诃萨自知此是檀此是檀波罗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罗蜜。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罗蜜。见有乞者然后乃与。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无乞者开心自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时时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若修常施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施他已还生悔心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已不悔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财物中生四怖心。王贼水火。欢喜施与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望报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施不望报是则名为檀波罗蜜。若为恐怖名闻利养家法相续天上五欲。为憍慢故为胜他故为知识故为来报故。如市易法。善男子。如人种树。为得荫凉为得花果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等施是名为施非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者。不见施者受者财物。不见时节不见福田及非福田。不见因不见缘不见果报。不见作者不见受者。不见多不见少。不见净不见不净。不轻受者。己身财物。不见见者不见不见者不计己他。唯为方等大般涅槃常住法故修行布施。为利一切诸众生故而行布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行于施。为诸众生不见受者施者财物故故行于施。善男子。譬如有人堕大海水抱持死尸则得度脱。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如彼死尸。善男子。譬如有人闭在深狱门户坚牢。唯有厕孔便从中出到无碍处。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贵人恐怖急厄更无恃怙依旃陀罗。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病人为除病苦得安乐故服食不净。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婆罗门值榖勇贵为寿命故食啖狗肉。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亦复如是。善男子。大涅槃中如是之事。从无量劫来不闻而闻。尸罗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般若波罗蜜。如佛杂花经中广说
佛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时,不闻布施,不见布施。不闻檀波罗蜜,不见檀波罗蜜,乃至不闻般若不见般若。不闻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闻涅槃,不见涅槃。不闻大涅槃,不见大涅槃。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通过洞悉法界,了解到实相是空无所有的,没有和合、觉知之相。得到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虚空之相。菩萨得到这些相后无贪恚痴、不闻不见。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于实相。菩萨摩诃萨自然知道此是檀、这是檀波罗蜜,乃至这是般若、这是般若波罗蜜,这是涅槃,这是大涅槃。
善男子。怎样的布施非波罗蜜?见到有乞者然后才施于,这种施就不是波罗蜜。如果并无乞者而开心自行布施则名为檀波罗蜜。如果时时布施这种不是波罗蜜,如果修行常施则叫做檀波罗蜜。若布施后感到后悔,这种施不是波罗蜜。如果布施后不悔则是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对于财物有四种恐怖,如同王、贼、水、火。欢喜布施是檀波罗蜜。如果布施时贪图报也不是波罗蜜。施不望报则是檀波罗蜜。如果因为恐怖、名闻利养、家法相续、天上五欲、为骄傲、为胜人、为知识、为果报,如同交易一样。善男子。好比人种树为了得荫凉为得花果及以材木。如果人修行这样的布施则这种布施不是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修行此大涅槃,不见施者、受者以及财物。不见时节、不见福田及非福田。不见因、不见缘、不见果报,不见施主不见受者,不见多、不见少,不见净、不见不净。不轻慢受者、己身以及财物。不见见者、不见不见者、不计较自己和别人。只为了方等大般涅槃常住法而修行布施,为利益一切诸众生而修布施,为断除一切众生烦恼而行布施。为了众生,不见受者、施者以及财物而行布施。善男子。比如有人落海,抱着死尸而逃脱上岸。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有人被关在监狱,门户坚牢,只有从厕所里的下水道中逃出到达无碍处。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时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贵人在恐怖急厄中,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投靠旃陀罗(屠夫)。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也是如此。善男子。譬如病人为去除病苦,而得安乐,所以吃不净的东西。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于布施也是如此。善男子。如婆罗门为了寿命而吃狗肉。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布施也是一样。善男子。大涅槃中这些道理从无量劫来不闻而闻。
尸罗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般若波罗蜜,这些如同佛在杂花经中详细解说的那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不闻而闻。十二部经其义深邃昔来不闻。今因是经得具足闻。先虽得闻唯闻名字。而今于此大涅槃经乃得闻义。声闻缘觉唯闻十二部经名字不闻其义。今于此经具足得闻。是名不闻而闻。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经中。不曾闻佛有常乐我净不毕竟灭。三宝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今于此经而得闻之。是名不闻而闻。
善男子,为何菩萨摩诃萨通过修行大涅槃法门而能不闻而闻呢?十二部经的道理深邃,以往从未听过,如今因本经能够全部听闻。以前虽然听过但只知道名字,如今因此大涅槃经才听到经意。声闻缘觉只听到十二部经的名字但没听到其义理,今日因此经全部了解,这些就叫不闻而闻。
善男子。在一切声闻缘觉的经中都不曾听说:“佛有常乐我净、不会毕竟毁灭,三宝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这些人都有佛性等意”,今日因此经而能够听闻,这叫不闻而闻(即是从不懂到懂的变化)。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世尊。若断善根名一阐提者。断善根时所有佛性云何不断。佛性若断云何复言常乐我净。如其不断何故名为一阐提耶。世尊。犯四重禁名为不定。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辈若决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须陀洹至辟支佛是决定者。亦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决定者。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决定。如是不定诸佛如来亦复不定。若佛不定。涅槃体性亦复不定。至一切法亦复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阐提除一阐提则成佛道。诸佛如来亦应如是。入涅槃已。亦应还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则为不定。不决定故当知无有常乐我净。云何说言一阐提等当得涅槃。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果犯过重禁,毁谤方等经,犯了五逆罪,一阐提等人也有佛性,那他们为何还会堕地狱?世尊。假使这些人有佛性,怎么又说无常乐我净?世尊。如果断绝善根叫一阐提,断善根时其所具有的佛性怎么不断?佛性若一同断绝,怎么能说常乐我净?如果没断又怎能叫一阐提呢?世尊。犯四重禁叫不定,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都叫不定。这些人如果是定(不变,永恒)的,如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须陀洹乃至辟支佛后也叫不定。如果须陀洹、辟支佛是定的,将来也就无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是定,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也不定,那么诸佛如来也是不定的。如果佛不定,那么涅槃体性也是不定,乃至一切法都是不定的(就是说并非永恒,所以不是常乐我净)。如何不定?如果一阐提除去一阐提后能成佛道。诸佛如来也应该如此,入涅槃后应该还能回来。如果是这样,那么涅槃之性就是不定的。因其并非永恒就可以推测出没有常乐我净的结论了。既然如此,怎能说一阐提之辈能得涅槃?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得安乐。怜愍慈念诸世间故。为欲增长发菩提心诸菩萨故。作如是问。善男子。汝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众魔令其退散。已教无量无边众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问过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义。我都不见一切世间。若人若天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有能咨问如来是义。今当诚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演说。善男子。一阐提者亦不决定。若决定者是一阐提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不决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断。云何一阐提断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若是断者则应还得。若不还得则名不断。若断已得名一阐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决定者。犯四重禁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谤方等经亦复不定。若决定者。谤正法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复不定。若决定者。五逆之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色与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触相生相。至无明相阴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亦不定。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而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这时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知道你这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让他们得到安乐,为了怜愍慈念世间,为了增长发菩提心的诸菩萨,所以才这样问。善男子。你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在诸佛前种下种种善根。很早已前就成就了菩提功德,已经降伏众魔,已经教导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令他们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早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经在过去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量的诸佛世尊那里询问过甚深微密之义。我没见过一切世间众生,包括人、天、沙门、婆罗门、魔、梵,其中有能询问如来这个问题的。今天你应当诚心谛听,我来给你详细解说。
善男子。一阐提不是定的。如果是定的那么一阐提永远都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他不恒定所以能得。正如你所说的佛性肯定是不会断绝的。那么一阐提断绝善根是怎么回事呢?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是内,二是外。但是佛性非内非外,因此所断绝的善根并不包括佛性。善根又有二种:有漏与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所以并没有断。还有二种善根:常与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所以不断。如果能断那就还会再得。如果并非还能得到就是不断。如果断除了已经得到的就叫做一阐提。犯四重者也是不定的,如果是决定的,那么犯四重禁者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谤方等经也是不定,如果是决定的那么谤正法的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也是不定。如果决定,那么五逆之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色与色相两者都是不定的。香味触相生相乃至无明相、阴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诸法都是不定的。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变化四兵车步象马,各种璎珞装饰自身,乃至城市部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而见到这些的大众中的小孩,因为没有智慧,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东西。而有智慧的人则明白这些都是假的,不过是用幻术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善男子。譬如小儿于盛夏月见热时焰谓之为水。有智之人于此热焰终不生于实水之想。但是虚焰诳人眼目非实是水。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悉谓是实。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有响。小儿闻之谓是实声。有智之人解无定实。但有声相诳于耳识。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亦复如是见有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见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善男子。须陀洹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八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二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复不定。不决定故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来今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师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诸未得阿罗汉果众弟子等及诸力士生大忧苦。亦令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设供养。欲使诸人以千端叠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积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烧。一者儭身。二最在外。为诸众生分散舍利以为八分。一切所有声闻弟子。咸言如来入于涅槃。当知如来亦不毕定入于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不变易故。以是义故。如来涅槃亦复不定。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在认知一切法中所谓定相时也是如此。诸佛菩萨对一切法都看不到定相。善男子,譬如小孩在盛夏月见到热风就认为是水,但是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把这热焰当作真水。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见到一切法也一样认为是真实的。然而诸佛菩萨却在一切法中不见定相。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有响。小孩听见认为真的有声响在里面,有智慧之人明白那只不过是声波震动的现象在欺骗耳识。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对于一切法,也是如此看待。诸菩萨等明了诸法都无定相。只见到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因此而言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都是无常相。
善男子,但是也有定相。什么是定?就是:常乐我净。它们在何处呢?就是涅槃。
善男子。须陀洹果也是不定的,因此经八万劫后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位也不定,要经六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也不定,要经四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罗汉果位也不定,要经二万劫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也不定,要经十千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来今天在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示现倚卧在师子之床要进入涅槃。让这些未得阿罗汉果的众弟子等以及诸位力士们非常忧苦,也让天人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设供养。希望大家用千层布缠裹如来的身体,七宝做成的棺木里盛满香油。堆满香木以火焚之。只有二端不能被烧:一是儭身,二最外面。将舍利分成八份,分散给众生。一切所有声闻弟子都说如来入于涅槃。要知道如来也不完全定入涅槃。因为如来是常住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来涅槃也是不定的。
善男子。当知如来亦复不定。如来非天。何以故。有四种天。一者世间天。二者生天。三者净天。四者义天。世间天者如诸国王。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者十住菩萨摩诃萨等。以何义故十住菩萨名为义天。以能善解诸法义故。云何为义。见一切法是空义故。善男子。如来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从须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萨。以是义故。如来非天。然诸众生亦复称佛为天中天。是故如来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狱畜生饿鬼。非非地狱畜生饿鬼。非众生非非众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长非非长。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常非无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无。非说非非说。非如来非不如来。以是义故。如来不定。善男子。何故如来不名世天。世天者即是诸王。如来久于无量劫中已舍王位。是故非王。非非王者。如来生于迦毗罗城净饭王家。是故非非王。非生天者。如来久已离诸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升兜率天下阎浮提故。是故如来非非生天。亦非净天。何以故。如来非是须陀洹乃至非辟支佛。是故如来非是净天。非非净天。何以故。世间八法所不能染。犹如莲花不受尘水。是故如来非非净天。亦非义天。何以故。如来非是十住菩萨故。是故如来非义天也。非非义天。何以故。如来常修十八空义故。是故如来非非义天。如来非人。何以故。如来久于无量劫中离人有故是。故非人。亦非非人。何以故。生于迦毗罗城故是故非非人。如来非鬼。何以故。不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鬼像化众生故。是故非非鬼。如来亦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久离诸恶业故。是故非地狱畜生饿鬼。亦非非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如来亦复现受三恶诸趣之身化众生故。是故非非地狱畜生饿鬼。亦非众生。何以故。久已远离众生性故。是故如来非众生。亦非非众生。何以故。或时演说众生相故。是故如来非非众生。如来非法。何以故。诸法各各有别异相。如来不尔唯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来。法界故。是故非非法。如来非色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摄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是故非非色。
善男子。你应该明白如来也是不定的。如来不是天,为什么呢?有四种天:一世间天。二生天。三净天。四义天。世间天比如国王。生天就是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就是从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是十住菩萨摩诃萨等。为何十住菩萨称为义天呢?因为他们能善解诸法义。什么法义呢?见一切法是空这个义。
善男子。如来非王也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从须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萨。因此如来非天。然而众生又称佛为天中天。所以如来不是天也不是非天。不是人也不是非人。不是鬼也不是非鬼。不是地狱畜生饿鬼。不是非地狱畜生饿鬼。不是众生不是非众生。不是法不是非法。不是色不是非色。不是长不是非长。不是短不是非短。不是相不是非相。不是心不是非心。不是有漏不是无漏。不是有为不是无为。不是常不是无常。不是幻不是非幻。不是名不是非名。不是定不是非定。不是有不是无。不是说不是非说。不是如来不是非如来。因此上说如来不定。
善男子。为何如来不叫世天?世天即是诸王。如来早已在无量劫中舍弃王位,所以不是王。不是非王的原因是,如来生于迦毗罗城净饭王家中,所以不是非王。非生天的原因是。如来已离诸有很久了,所以不是生天。为什么不是非生天?如来离开兜率天到了阎浮提,所以如来不是非生天。也非净天,为什么呢?如来布是须陀洹乃至不是辟支佛,所以如来布是净天。不是非净天。为什么呢?世间八法都不能染着,犹如莲花不受尘水,所以如来不是非净天。也不是义天,因为如来不是十住菩萨所以如来不是义天。不是非义天,因为如来常修十八种空义,所以如来不是非义天。
如来不是人。因为如来早在无量劫中离开人有了,所以不是人。也不是非人,因为如来作为人身降生在迦毗罗城中,所以不是非人。如来不是鬼,因为如来不害一切诸众生。也不是非鬼。因为如来也会用鬼的形象度化众生。如来也不是地狱畜生饿鬼,因为如来早已离开这些恶业。也不是非地狱畜生饿鬼。因为如来也示现三恶诸趣的形象度化众生。如来也不是众生,因为如来早已远离众生之性。也不是非众生。因为如来不时演说众生之相。如来不是法,因为诸法各有不同的相。如来不是,只有一相,所以如来不是法。也不是非法,因为如来在法界之中。如来不是色,因为十色入所不能摄入。也不是非色,因为如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如来非长。何以故。断诸色故。是故非长。亦非非长。何以故。一切世间无有能见顶髻相故。是故非非长。如来非短。何以故。久已远离憍慢结故。是故非短。亦非非短。何以故。为瞿师罗长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如来非相。何以故。久已远离诸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知诸相故。是故非非相。如来非心。何以故。虚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众生心故。是故非非心。如来非有为。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非有为。亦非无为。何以故。有来去坐卧示现涅槃故。是故非无为。如来非常。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以有知故。常法无知犹如虚空。如来有知是故非常。云何非常。有言说故。常法无言亦如虚空。如来有言是故无常。有姓氏故名曰无常。无姓之法乃名为常。虚空常故无有姓氏。如来有姓姓瞿昙氏是故无常。有父母故名曰无常。无父母者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无常。有四威仪名曰无常。无四威仪乃名曰常。虚空常故无四威仪。佛有四威仪是故无常。常住之法无有方所。虚空常故无有方所。如来出在中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无常。以是义故如来非常亦非非常。何以故。生永断故。有生之法名曰无常。无生之法乃名为常。如来无生是故为常。常法无性。有性之法名曰无常。如来无生无性无生无性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处。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无。如来不尔不可说言是处有彼处无。是故为常。无常之法有时是有有时是无。如来不尔有时是有有时是无。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如来非幻。何以故。永断一切虚诳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碍。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来亦非非幻。如来非定。何以故。如来于此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示现入于般涅槃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何以故。常乐我净故。是故如来亦非非定。如来非有漏。何以故。断三漏故。故非有漏。三漏者。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欲漏。色无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是名有漏。三界无明名无明漏。如来永断是故非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