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 1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恶癞病。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若能到须弥山边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药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无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乐。恶癞病者喻诸凡夫。善知识者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喻四无量心。须弥山者喻八圣道。甘露味者喻于佛性。癞病除愈喻离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诸弟子聪明大智。是人昼夜常教不倦。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无有疲厌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了严重癞病。有善知识告诉他你如果能到须弥山病可得除。因为那里有良药,味如甘露,吃了以后能除百病。其人至心相信,于是就去须弥山采服甘露,结果疾病痊愈身得安乐。严重癞病比喻诸凡夫。善知识比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比喻四无量心。须弥山比喻八圣道。甘露味比喻于佛性。癞病痊愈比喻离烦恼。得安乐比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人有很多弟子,聪明智慧。此人昼夜教导不知疲倦。诸菩萨等也是如此,一切众生无论信与不信都耐心教化,不知疲倦。
善男子。善知识者。所谓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于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
善男子。善知识就是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相信方等经者。为什么叫善知识呢?善知识能教导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知识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什么是如法而说如说而行呢?自不杀生也教导别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也教别人正见,如果能这样做就是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也能教别人修行菩提因此叫作善知识。自己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这也叫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有善法。什么是善法呢?所作之事不是为了给自己追求快乐,总是为众生谋求快乐。见到别人过错而不责骂,口中常说纯善的事,所以叫做善知识。
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如同夜空的月亮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也是如此,令学生逐渐远离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如果亲近善知识,让本来没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人能立刻拥有,如果没有具足的人则能获得增长,都是因为他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因此亲近并通晓十二部经的甚深义理。如果能听懂此十二部经甚深义理的人就是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叫做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在大涅槃中听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就是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就叫做八圣道。因八圣道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所以是听法。所谓听法者就叫十一空。凭十一空对一切法不作相貌。听法者叫初发心,乃至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初心则得大涅槃。不是因听闻得大涅槃,而是因为修习才能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得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萨系念思惟。云何名为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亦如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生的教导和药的名字不能治病,而是因服药才能去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也不能断一切烦恼,而是因系念善思惟的缘故才能断除。这叫做第三系念思惟。还因为什么叫做系念思惟呢?即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就是对于二十五有不见一点真实。无作就是对二十五有没有追求。无相就是没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三三昧者就是菩萨系念思惟。
什么叫如法修行呢?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也如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理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就是菩萨和诸佛世尊,因为他们常以三种善来调御众生。哪三种呢?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所以说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佛及菩萨是大医者所以叫善知识。因为他们知病、知药、能因病开药的缘故。譬如良医掌握八种方法,先观病相。相有三种:所谓风、热、水。有风病者就给他苏油,热病之人用石蜜,水病之人用姜汤,因为知到病根而开药除病,所以叫做良医。佛及菩萨也是如此。知到凡夫的病有三种:一贪欲,二嗔恚,三愚痴。有贪欲的病人教他们观骨相,嗔恚病人观慈悲相,愚痴病人观十二缘相,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大船师善于渡人所以叫大船师。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度众生过生死大海,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男子,因佛菩萨令众生具足修得善法的根本。善男子,譬如雪山是种种微妙上药的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也是如此,是一切善的根本处,因此叫善知识。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等香药叫娑呵。有人见到就能得寿无量没有病苦,四毒所不能中伤。如果有人碰触到则能增长一百二十岁的寿命。如果有念之者能得宿命智,都是因为此药的能力。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见到即能断除一切烦恼,四魔所不能干扰。如果有人碰到,其命不可夭折、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碰到就是在佛边听受妙法。如果有人念之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香山中有阿那婆踏多池水。因这个池才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说如果有罪人在这四条河里洗浴则能消灭众罪,要知道这话绝对是虚假的。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呢?诸佛菩萨才是真实。为什么呢?如果有人亲近他们则能灭除一切众罪。因此叫做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譬如大地上所有药木,一切丛林,百谷,甘蔗花果之类。在天炎热干旱的时候将要枯死。难陀龙王和婆难陀怜愍众生,从大海取水降下甘雨。一切丛林百谷草木得到滋润而复生。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所有善根将要消灭时,诸佛菩萨生大慈悲,从智慧海降下甘露雨,令众生具足恢复十善之法,因此诸佛菩萨是善知识。
善男子。譬如良医善于八种方法。不管病人贵贱、相貌、贫富,都为其治疗,所以叫做大良医。诸佛菩萨也是如此,见诸众生有烦恼,不论其贵贱、相貌、贫富,都生出慈愍心,为他们说法。众生听闻后烦恼消除,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因亲近善友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听法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势力。善男子。譬如长者惟有一子。遣至他国市易所须。示其道路通塞之处。而复诫之。若遇淫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弊恶之人亦莫交游。其子敬顺父之教敕。身心安乐多获宝货。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敷演法要亦复如是。示诸众生及四部众诸道通塞。是诸众生以闻法故。远离诸恶具足善法。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听法明镜亦复如是。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明了无翳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估客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采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处。菩萨示之众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斲其顶。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嗔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诸菩萨等以闻法钩斲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诸恶心。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我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离五盖修七觉分。以是修习七觉分故。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以听法故须陀洹人离诸恐怖。所以者何。须达长者身遇重病心大愁怖。闻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闻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无目者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如我昔于拘尸那城。时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时顾命阿难比丘广为说法。时舍利弗闻是事已告四弟子。汝舁我床往至佛所。我欲听法。时四弟子即共舁往既得闻法。闻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隐。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菩萨是如何依靠听法因缘而能接近大般涅槃的呢?一切众生因听法而具备信根。得信根而乐于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所以应当知道得到各种善法都是因为听法的因缘。
善男子。譬如长者只有一个孩子。派他到外国的市场购买所需,告诉他方便的道路,然后告诫他如果遇到淫女千万不要接近,如果接近就会丧命并且丢失财宝。恶人也不要跟他们结伴。其子听从父亲的教导,所以身心安乐多获财宝。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传法也是如此,告诉众生和四部众通向正道的各种方法情况。众生因闻法而远离诸恶,具足善法。因此依靠听法因缘而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明镜映照人脸非常清楚。听法的明镜也是如此。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清晰明了。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商人欲到达宝藏,却不知道路。有人告诉他后,按照他的说法到达了宝藏,从而获得无数的宝物。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欲到善处采取道法的宝贝却不知路径。菩萨告诉众生后,才能到达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因此靠听法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醉象狂暴杀害众人。有调象师用大铁钩钩住它的脖子。它立刻安静不再想要害人。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贪欲、嗔恚、愚痴而醉所以喜欢作恶。诸菩萨等用闻法的钩之其安静,再不起作恶的心。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所以我在各种经中说:我的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能离五盖,修七觉分。因修习七觉分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因听法所以须陀洹人远离恐怖。这是因为须达长者身遇重病,非常害怕。听到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然后恐怖消除。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是因为开法眼的缘故。
世间有三种人:无目,一目,二目。所谓无目的就是总也不闻法。一目之人虽偶尔闻法却不相信不能奉行。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并按照说法奉行。因听法而知世间。这样的三种人,靠听法的因缘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同我以前在拘尸那城。那时舍利弗得病了。我让阿难比丘为他说法。舍利弗听后告诉四弟子,你们抬我的床拜见佛我要听法。这时四弟子即抬他去闻法,因闻法而除病得到安乐。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思惟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常为五欲之所系缚。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常乐我净四法之所颠倒。以思惟故得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是见已四倒即断。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灭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生大苦恼。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不生于苦。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因于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专心听法。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菩萨如何靠思惟的因缘而接近于大般涅槃呢?因思惟而心得解脱。为什么呢?一切众生常被五欲所系缚,因思惟而得解脱。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众生常被常乐我净四法所颠倒迷惑,因思惟而能够见到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这样四颠倒就断除了。因此说靠思惟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法有四种相。一生相。二老相。三病相。四灭相。因此四相令一切凡夫众生乃至须陀洹都非常苦恼。如果能专心善思惟则能遇此四相而不生苦恼。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是因思惟而得。因为有人虽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中专心听法,如果不去思惟,也永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靠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众生相信佛法僧没有变易,而产生恭敬心。可以知道都是因为专心思惟的因缘力所致。因而能够断除一切烦恼。所以说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如法修行。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见故宁舍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真实。云何名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复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无常。六者无乐。七者无我。八者无净。复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安乐。六者清净。若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者。如是涅槃则有八事解脱不实。何以故。以不常故。以无常故则无有实。无有实故则无有真。虽断烦恼以还起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名涅槃解脱八事。云何六相。声闻缘觉断烦恼故。名为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无常。以得无漏八圣道故名为净乐。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菩萨是如何如法修行的呢?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这就是菩萨的如法修行。另外,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此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这就是菩萨如法修行。
另外修行有二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所谓不实,就是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什么是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这就是真实。什么是知涅槃相?涅槃之相有八种,即:一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叫做涅槃。另外还有八种,即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无常,六无乐,七无我,八无净。另外还有六种相: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安乐,六清净。如果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那么这种涅槃则是八种解脱而不实,因为其不常。因无常所以无实,无实所以无真,虽断烦恼却还会再起。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这叫作涅槃解脱八事。什么是六相呢?声闻缘觉的断烦恼,虽然叫做解脱,却还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不实。因不实所以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叫无常。因其得无漏八圣道所以叫净乐。善男子。可以知道这种涅槃不叫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云何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是名菩萨知如来相
菩萨如何知佛性的呢?佛性有六种属性: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又有七种属性:一是可证,其他六种如上。这叫作菩萨知于佛性。什么是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这叫作菩萨知如来相。
云何菩萨知于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乐不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师非师若实不实。是名菩萨知于法相
菩萨如何知道法相?法,有善和不善。有常和不常,有乐和不乐,有我和无我,有净和不净。有知和不知,有解和不解。有真和不真,有修和不修,有师和非师,有实和不实之分。这就是菩萨所知的法相。
云何菩萨知于僧相。僧者若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何以故。一切声闻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萨知于僧相
如何菩萨知于僧相。僧如果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因为一切声闻能得佛道的缘故。为何叫作真?因其悟法性的缘故。这就是菩萨知于僧相。
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无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
那么菩萨如何了解实相呢?实相或常或无常,或乐或无乐,或我或无我,或净或无净,或善或不善,或有或无,或涅槃或非涅槃,或解脱或非解脱,或知或不知,或断或不断,或证或不证,或修或不修,或见或不见,这叫做实相。不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这就是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而知晓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的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惟有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是无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俱无实性。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而不见虚空。为什么呢?因为佛及菩萨虽有五眼都不能见,只有慧眼才能见。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所以命名为见。如果是空洞无物而叫做虚空,这种虚空才叫作真实,因其真实而叫做常无,因其常无所以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即无法,无法即空。譬如世间无物叫做空,虚空之性也是如此。无所有所以叫做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都无实性。比如有人说把东西拿走剩下的就是虚空。其实虚空其实并不能制作出来。因为其本无所有。因无有所以推知无空。如果虚空之性可以生成那么就是无常的,如果无常就不叫虚空了。善男子。比如世间人说虚空无色无碍,永恒不变,所以世间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此虚空其实没有性,因有光明所以命名为虚空,其实并无虚空。犹如世谛一样,实际上没有其性,因为有众生所以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也是如此,没有住处。只不过是诸佛断烦恼处而叫做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却不是受乐,而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有一种乐,因应当见(佛性)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叫做菩提乐。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烦恼断处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来往昔初成佛道至尼连禅河边。尔时魔王与其眷属到于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时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闻弟子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是故不入。若言烦恼断灭之处是涅槃者。诸菩萨等于无量劫已断烦恼。何故不得称为涅槃。俱是断处何缘独称诸佛有之菩萨无耶。若断烦恼非涅槃者。何故如来昔告生名婆罗门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如来昔时在毗舍离国。魔复启请。如来。昔以未有弟子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如来尔时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迟之想。却后三月吾当涅槃。世尊。若使灭度非涅槃者。何故如来。自期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断烦恼是涅槃者。如来往昔初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便是涅槃。何故复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使尔时是涅槃者。云何方为拘尸那城诸力士等。说言后夜当般涅槃。如来诚实。云何出是虚妄之言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果烦恼断处即是涅槃。这似乎就不对了。为什么呢?如来刚刚成佛道到达尼连禅河边。那时魔王与其眷属来到佛前说:世尊。涅槃的时候到了为何还不入呢?佛告诉魔王:我现在还没有多闻弟子能好好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所以不入。
如果说烦恼断灭之处就是涅槃。诸菩萨等在无量劫前已断烦恼,为何不能叫做涅槃。都一样是断处,为何只说诸佛有,而菩萨无呢?如果断烦恼不是涅槃,为何如来曾告诉生名婆罗门说:我今日之身即是涅槃。
如来以前在毗舍离国,魔再次启请如来:以前没有有弟子能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而不入涅槃。现在这些都有了为何还不入?如来那时告诉魔王:你不要认为我再推迟,三个月后我会涅槃的。
世尊。如果灭度不是涅槃。为何如来预期三月将般涅槃呢?世尊。如果断烦恼就是涅槃。如来最开始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就是涅槃。为何还说三个月后将要般涅槃?世尊。如果那时是涅槃的话,为何为拘尸那城那些力士说后半夜佛就要般涅槃了。如来是诚实的,为何说这些虚妄之言?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如来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凡所发言诚谛无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启请于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谓。不化众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人不言无所造作。便谓是人如死无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意谓如来不化众生默无所说。便谓如来入般涅槃。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无差别相。惟说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佛及佛性涅槃无差别相。惟说常恒不变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涅槃实相无差别相。惟说常有实不变易无差别耳。善男子。尔时我诸声闻弟子生于诤讼如拘睒弥。诸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诸白衣而自赞叹我得无漏。谓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于佛法僧戒律和上不生恭敬。公于我前言如是物佛所听畜。如是等物佛不听畜。我亦语言如是等物我实不听。复反我言如是等物实是佛听。如是恶人不信我言。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迟。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比丘故。令诸声闻受学弟子不见我身不闻我法。便言如来入于涅槃。惟诸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复发言如来涅槃。而我实不入于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声闻弟子说言如来入涅槃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党。邪见恶人非正见也。若言如来不入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党。正见之人非恶邪也。善男子。我初不见弟子之中有言如来不化众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善男子。譬如长者多有子息舍至他方。未得还顷诸子并谓父已死矣。而是长者实亦不死。诸子颠倒皆生死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不见我故。便谓如来已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实不般涅槃也。声闻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灯有人覆之。余不知者谓灯已灭。而是明焰实亦不灭。以不知故生于灭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虽有慧目以烦恼覆。令心颠倒不见真身。而便生于灭度之想。而我实不取灭度也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果说如来得到了广长舌相,可知如来在无量劫前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说的话绝对无虚。
善男子。如你所说:波旬以前启请我入涅槃。善男子。那是魔王不知到涅槃的定相。波旬认为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就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到有人不说话,不所事,就说那人与死无异。魔王波旬也是一样认为如来不度化众生默无所说就是如来进入般涅槃了。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没有差别,只说常住清净这两种法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佛及佛性涅槃没有差别,只是说他们的常恒不变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涅槃实相没有差别,只说他们常有、实不变易的特征没有差别。
善男子。那时我的那些声闻弟子正在诤讼,如同拘睒弥(印度地名)一样。那些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世人赞叹自己说我得到无漏,说自己得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对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然在我面前说这些是佛允许蓄养的,那些是佛不允许蓄养的,我如果说这些东西我不允许。他们就违反我的话说这些东西是佛允许。这些恶人不信我的话。为此我告诉波旬,你别怕迟,我三个月将般涅槃。善男子。因这些恶比丘想让声闻受学弟子认为以后不能见我身,不能闻我法,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只有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所以不会说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说如来涅槃,而我确实不入涅槃。
善男子。如果我所有声闻弟子说如来入涅槃,那么此人就不是我的弟子而是魔的伴党,是邪见恶人不是正见。如果说如来不入涅槃,那此人真是我的弟子不是魔的伴党,是正见之人不恶邪。
善男子。我从没见过弟子之中有说如来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叫做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长者子孙满堂,搬迁至他方。没有回来的时候,他的孩子都认为父亲已死。而此长者其实没死。诸子颠倒认为生死。声闻弟子也是因为看不到我就认为如来已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其实没有般涅槃。声闻弟子认为涅槃。善男子。譬如明灯被人遮盖,其余的人不知到缘由就认为灯灭了,其实火焰没有熄灭,因不知道而认为消灭。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虽有慧目却因被烦恼覆盖,令心颠倒看不到如来真身,而认为如来灭度,可是我真实没有灭度。
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见日月。以不见故不知昼夜明闇之相。以不知故便说无有日月之实。实有日月盲者不见。以不见故生于倒想言无日月。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彼生盲不见如来。便谓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实不入于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譬如云雾覆蔽日月。痴人便言无有日月。日月实有直以覆故众生不见。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以诸烦恼覆智慧眼不见如来。便言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真是如来现婴儿行非灭度也。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趣灭度也
善男子。如天生就盲目的人看不见日月,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知道昼夜明暗的样子,因此就说没有日月,而实际上是有日月的,只不过是盲人看不见。因为看不到而产生认知颠倒说没有日月。声闻弟子也是如此,如同盲人一样看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其实不入于涅槃,因为认知颠倒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善男子。譬如云雾遮盖日月,愚蠢的人就说没有日月。而日月真实存在,只是被覆盖了所以众生看不见。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覆了智慧眼而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实际上是如来示现婴儿行,而不是灭度。善男子。如同阎浮提的太阳落下,众生看不见是因为被黑山遮住了。而太阳并没有真的沉没。众生看不见而认为它沉没了。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山所障碍所以看不见我,因为不见所以认为如来灭度,而我真实没有灭度。
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善男子。如来玄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纯陀等辈及五百梨车庵罗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尼干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年。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斫伐。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