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南昌徐麟

五代十国纪实-中国古代史纪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8: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030章 仁恭借兵取幽燕 董昌倚士霸两浙 / T+ ?& {5 ^: J- E9 i  ]

6 ?- E5 T8 b5 f4 v# n1 E# `% _2 c+ O" A- h. L
李存孝本是战争孤儿,当年不到十岁,是个小俘虏。克用见他骨瘦棱棱,但脚大手长,骨骼壮实,遂收养了他,曾得到刘夫人亲手照料,与其他义儿更深一层。当下刘夫人请先入城去见存孝,劝其出降。人言恐怕存孝将刘夫人当作人质,刘夫人毫无顾虑,单车来到城下,叫城内接他进城。城中放下吊桥,用轿接入府中。
, h3 }1 N+ E" |  m9 l( N存孝早在府门跪迎,只知啼哭。刘夫人宽慰道:“儿不要太过恐惧,只要诚心悔过,大王怒过即止!”遂令存孝自囚于车,一同出城。 6 K& f( ^3 n) C7 R% `$ v0 d7 `3 y# _
克用令人填平濠堑,安排了事务,领兵回到太原,一路并不与存孝相见,这也是刘夫人主意,怕仓促见面,一言不合,送了存孝性命。
8 g5 @! \0 X% ]$ {% e# G. m  v6 n克用坐银銮殿,两班文武人人肃静。克用令带上存孝,搭着眼皮问道:“汝尚有何说!”刘夫人曾面嘱存孝,不要诉冤辩解,只须嗑头请罪。此刻李克用如此一问,存孝顿时将刘夫人所嘱忘了,倒想起平日积怨,哭诉道,“儿自幼蒙大王收养,恩胜生父,只知拼死图报,立下微功。因受存信百般谗毁,才被逼上错路,望大王怜悯!” ! g. g! X( {" Z; }; s$ U6 K4 ]6 B5 E3 T
克用见他犹不自深责,一时气起,喝道:“你给朱温老贼写信,说了那么多损我的话,也是存信逼你的吗?” 7 T* n7 Y. L" H  k  Y2 ?2 F- N
存孝一时语塞,他哪里知道信中语言轻重,只因书吏为了能使朱温赶紧救援而说了一些刻簿话。为了使朱温相信存孝是真心叛晋,特意提到存孝被收养之事,信中设有人反问存孝为何背养父大恩,答云其所以成为孤儿,乃克用杀其父母部族所致,现正是报仇归宗之时云云。
4 D" ~4 P  Y  Q8 f" g; d4 M存孝既不明就里,也就不知此事的严重性,因而面无愧色,只是茫然相向,一幅呆样跪着。两旁人都干着急。 & d1 V9 ~3 _& \" t* |
克用见存孝还不认罪,愈益暴怒,喝命绑出,车裂以殉。 & E; E7 E- _0 q4 w/ D$ o* q
这车裂之刑即是常说的五马分尸,是极少使用的酷刑,此令一出,满堂大惊失色,连李存信都吓了一跳,竟无人敢上前请情。原来李克用对部下多用赏赐,极少用法,每用重刑,必有人出面求情,克用往往就此转弯,从轻发落。此次过程极为短促,无人敢出面,克用自己又不便收命,眼见存孝被武士架出殿堂,沿路呼号,克用竟一脸茫然,待刘夫人从后苑赶来,已是一声炮响,人报行刑已毕。
& v$ |: M) L3 W克用泪湿双眸,数日不进饮食,从此对李存信也淡薄了。老将康君立进说道:“存孝自作罪孽,死有余辜,大王不必追悔!”克用被戳着痛处,下命将康君立打入冷牢,数日不审不放,待开了牢门,才发现康君立瘐死了。康君立是蔚州时期的创业者之一,他的死对克用又是一大打击。
/ K" }- J* A1 V0 l( Z7 o李存孝之死对晋军的战斗力损害极大,李存信再也不象以前那样伶俐。且常打败仗。此是后话,大概是李存孝死得使人婉惜,他便成了传奇人物,早期讲史类的《五代史评话》和《残唐五代》中有两大英雄人物,前是李存孝、后是王彦章,二人在书中的风头压倒了李克用和朱温,是无往不胜的英雄。关汉卿则有《哭存孝》杂剧,专述存孝之死。其他有关李存孝的剧目亦很多。 3 l4 J+ \; ?( j" O# Q+ f% a
李匡俦再次击败刘仁恭,自以为得天助,欲称霸河北。发檄声讨王熔诬杀其兄,出兵攻击镇、定,侵扰河朔。镇定又齐向克用求援。
( b5 A% r7 m; Z" q6 M! A1 U李克用正在因存孝之死发闷,见匡俦逞凶,遂将无名火发向幽州,亲领大军出飞狐,一鼓攻拔武州,进围新州。 1 n. V% R! M/ T& Q! u
新州仍幽州屏障,匡俦集境内数万人马,开赴新州与克用决战。李克用自率精骑在阵前冲杀,再现昔日之勇,匡俦大败,缩入城中,克用将生擒的燕军将校三百余人链串起来,至新州城下示众,当晚新州城中内迸,有人开城迎晋军,匡俦仓皇出城,不及回奔幽州,向沧州逃命。沧州守将愤匡俦所为,出兵夹击匡俦,刘仁恭率军赶来,杀死匡俦,将其妻康氏献与克用。果然殊色,克用讷之。 3 e3 x, E" c+ s/ E3 P* _
当年匡俦驱逐匡威,匡威叹道:“弟代兄业,亦无大害,只可惜吾弟是个暗愚无用之人,若谨守吾家成法,倘可安守两年,不然祖业可危!”至是不到两年,兄弟俱死,宗族灭亡。 # _9 p3 f1 U* _$ {) L: }( o
乾宁二年元旦,幽州吏民数万,张灯结彩,迎接克用进城,这都是刘仁恭安排的。克用在幽州留住月余,刘仁恭尽心陪侍,乘雪日到西山打猎,尽使克用开心,在此期间,仁恭部将分领晋人巡视属郡,杀了幽州悍将高思文兄弟,其余尽皆平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用见仁恭有干吏之材,上表荐仁恭为幽州节度使,留下腹心将吏十余人分掌职事,方凯歌而归。刘仁恭自此成为一路诸侯,后来引起连串事来,使河北大地陷入无穷灾难,请牢记话头。 . @) O& I3 z4 k7 o% X1 q
且说朝廷批了李克用奏章,爽快地任命了刘仁恭,暂且稳定了河北,又接到来自浙江的报告,却没有批准,引得浙东节度使董昌大动肝火,惹来越州血腥之灾。
$ s/ m2 Q) k2 u" F: M董昌自入越州,依靠钱鏐之力,渐次对邻境侵削,大致占有浙江全部及太湖苏州无锡等地,遂以越州(绍兴)为首府,自称八府都知兵马使,上表朝廷求名目。朝廷即任命他为浙东节度使。钱鏐则被任为杭州刺史兼浙东兵马使。 " \3 J0 d! U! v7 {
董昌乃乡豪出身,好体魄,老来发福,方面肥颈,尤其是那对耳垂还在不停的长,颇具福相。现在荣为封疆大吏,意得志满。初时,董昌甚爱民,也无不良嗜好,口碑甚隹,后来渐生骄侈,只喜听顺耳话。但对朝廷却不敢马虎,照单纳税之外,还花样进贡。那时天下藩镇象他那样全额纳赋的极少,一般都要虚报军情,截留税款。更有自己不纳税,反而掠夺邻道贡赋者,因而朝廷财政一直非常困难。朝廷见董昌如此表现,便多次加官以示表彰。董昌竟然从中尝出甜头,竟私增税率,向民间大肆搜括。这些增税名目,自然有一班“专家”给他操办,项项有理有据。朝廷只考核税额一项,不问所从来,结果董昌政绩为天下之最,连连给他升官提级,反正官俸也不需由长安支付,只不过在报单上勾划勾划便了。不数年,董昌官位升至司徒,衔带平章事,爵位陇西郡王,荣为贵族。
* D8 l" \, L/ e6 x- D1 S( ^董昌高兴,下令每旬进贡一纲,每纲金万两,银五千锭,越绫万匹,用五百士兵护送,单是运输,便是一笔极大开支。
9 q  P; ?1 x; j1 h0 q区区地域,贡献如此之多,其搜括之剧可以想象,害民如此,难道就没有反抗的吗?要知道在天下大乱之时,小民能有一块较安定的容身之处,所幸多矣!纵然有破产逃亡的,也必有新来的补充,所以境内还是粗安,可见我们的人民是极能忍受重压的。况且如此横征暴敛,得需多少人从中操办,此中过节,又可养肥多少人?正是这种大面积的对民众的剥夺,使越州府市面上显现出繁荣景观。
4 Y7 D1 ?3 S, X# E* H9 f于是,一批得利者出面,极力赞扬董昌善政,提议给董昌建立生祠。赞助者多多,一座颇具规模的董昌生祠应运而立。
& F% z5 b% H; ^* n! z: ?8 R越州城原有一座禹庙,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到过绍兴。禹庙年代久远,颇有灵验,香火很旺。董昌生祠就建立在禹庙附近,便有好事者“自发”出来阻拦香民到禹庙,有所祀求,一律到董祠,否则遭到抠打。中国是个多神的国度,民间向来分不清神、仙、释、道、巫,当然犯不着为求福而挨打,只得纷纷进董昌生祠。
( C- w- B  G% X6 N& f董昌得到报告,言民间自愿到生祠,且生祠灵验多多,不禁大喜,摸着越长越长的耳垂,真不知自己是何神转胎,遂向朝廷上表,言陇西遥远,我生长越土,有惠越方,受吏民爱戴,请晋封我为越王吧!这份与当地吏民的请愿书一同送达的报告使朝廷很为难。
5 }& f! J: ]: p  o封王之制,各代不尽相同,唐贞观后仅皇族封王,但只是一种荣誉爵位,不开府,无属官,《长恨歌》中“父母兄弟皆裂土”的情形其实是没有的。董昌的陇西郡王当然是荣爵。董昌所求越王,乃戏剧传奇中所谓“一字并肩王”,一般拥有实地,尊贵无比,此时朱温,李克用等尚未得到,朝廷如何肯给他?
* x- I2 j6 @2 {! X董昌不高兴地当众说道:“我累年贡献那么多,而朝廷舍不得封我为越王,真是负心!”这不是一句又狂又愚的话吗?却有人马上竖杆子让董昌爬:“求长安封越王,不如大帅就此称越帝”。此言一出,竞未遭到董昌制止,城中就相继出现了连串流言,称世事将变,越中将出天子。随之各地上报不断发现瑞祥之物,一批一批人拥到府衙,请董昌顺应天命,建国称帝。
  G% G  v8 x% @7 Q封建时代,劝人称帝是灭九族的大罪,被劝者之祸甚至更大,因为劝人者可以潜逃脱祸,被劝者一般是有相当地位的,从何而逃?所以被劝者往往主动检举,以洗清自己。但既被人劝进,亦被证明有称帝的某种条件,当然受到重点防范,往往不得好死。若被劝者不采取行动,被别人检举出来,那大多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现在越州城中出现如此多的劝进者,公然喧呼,无人制止,可见长安的皇威在这儿已经不复存在了。气候如此,董昌毫无忌惮。他高兴地对亲信说:“天时未到,天时一到,我自然称帝”。 4 a" N; N1 {$ R3 X* h
天时其实也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从各地来到越州进呈瑞祥的人接连不断,董昌设专人接待,每受一物,赏钱百串。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谁不愿作,府前献吉祥者排成了队,有的瑞物干脆用彩漆抹画而成,收者也不说破,怕扫了董昌的兴,因献者太多,改为每物赏钱一串,还不够往来路费,此风才淡下去。
$ C% t1 K/ J1 k4 e  _9 j; U8 e乾宁二年元旦,正当幽州吏民迎接李克用进城之际,越州的董昌神气的向境内发出文告:“谶书云:免子上金床,此谓我也,吾生年太岁在卯,今年正是卯年,二月即卯月,卯年卯月卯日卯时,我称帝之时也,境内臣民,皆预备之!”且看“臣民”如何反映! . s( u+ ]' ~- f! S; }
[下一章:罗平再现称越帝.蚕丛有后继蜀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8: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031章 罗平再现称越帝 蚕丛有后继蜀王 " Q3 E2 Q& M  `4 q# X

! z: [" P" X9 j& X" I1 ~8 T董昌宣布了称帝日期,境内属员再也不能装聋作哑,只得公开表明立场。有三名官员表示反对,他们是副使黄碣、会稽令吴镣、山阴令张逊。三人都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本可以直接向朝廷检举董昌,但其时正常的行政秩序已乱,无由得通朝廷,只得向董昌上书,欲留下文字根据,以备董昌失败之日可凭此保全家族。但董昌有自己的法则:偌大的地方,若不杀一儆百,如何能维持新秩序?将三人捉起杀了,连家族都株连抄斩。果然效应很好,与其远忧,不如暂保眼前要紧,再也无人表示反对了。 2 Q: E8 E. u9 a, @) r' t
其时浙江境内在册文武不下三百,日常拿着朝廷奉禄,吃着官库之粮,在这忠逆分明的关头,竟一边倒地赞成董昌称帝,也就是说,有99%的人拥护董昌,而“反革命”只有1%,不知这个统计数字有何意义?
- u$ \' d$ P! D- Y# c) V' f' o6 s董昌按所预定的日期建国称帝。
% v+ y/ L: |3 m( z两浙官员水涨船高,都被提升了官职。 , e" P3 n$ N6 K7 O( a! G% R$ N; j
刚被朝廷任命为“苏杭观察使”的钱鏐,当然也受到董昌的荣封。但钱鏐却当众撕毁,传命部队集结待发。钱鏐如何此刻突然作态? / N* L3 ?# q: A4 m/ ?2 G2 R* x
原来钱鏐身为浙东都知兵马使,相当于近代董昌的参谋长地位,带领主力部队守卫苏杭,与杨行密等对抗,浙东腹地便成了太平世界。朝廷新近加衔“苏杭观察使”,将钱鏐地位提高到与董昌相近,但钱鏐仍将董昌视为主子,使自已在老一排中得到好评。
  l8 o" T1 L" S  b8 D  f6 N董昌准备称帝时,钱鏐也真心反对,令罗隐仔细写信劝阻。这罗隐刚从罗绍威之处来到钱塘,被钱鏐任命为掌书记,此时正是大展手笔的好时机,但罗隐却说:“罗隐思涩,写它不出!”钱鏐熟视之,见罗隐那付顽态,猛然醒悟。及至董昌正式称帝,罗隐才拿出一篇文章,既是信函格式,又以榜文语气,说:“明公可率兵直至越州城下,亲送此信给董公,方有奇效”。钱鏐遂率精兵三万,径直屯于越州城下。
  i. R/ e  Y2 D董昌忙令闭城门,摆驾至城门楼与钱鏐相见,问道:“卿以兵来,所为何事?”
& @! s* q' V! Z钱鏐遂命人当着两方军吏之面,高声朗读罗隐那篇文章。董听了,大惊失色,钱鏐又用乡音直白:“我将兵到此,就是为保护大王免受奸人挟制,改过自新。不然,一但朝廷命我进讨,那时不得不效忠朝廷,不仅大王满门遭祸,越州百姓也将受大难”。 & a9 Q1 D) R" ~& P% {; p
董昌其实并未深入考虑利害关系,只信谋臣吴瑶、李畅之等人谋议,以为长安远隔千山万水,兵力无法到此,而周遭藩镇拼打多年,互知虚实,有钱氏守住大门,谁能奈何得我!因而自管大胆称帝,并未想到还有自家人受诏讨逆一说。心知精兵强将都在你钱鏐手中,如何对付?暗骂钱鏐太无良心,如何早不吱声!
3 r* z$ H" |# D- K董昌既未预想到严重性,现在又企图自行平息,便按信文中暗示的办法,将吴瑶、李畅之两位主要谋士及数名巫师绑了,送给钱鏐发落。又从库中搬出二百万串铜钱犒赏钱鏐大军,并请钱鏐代向朝廷请罪。
5 W8 B+ Q1 g6 G( f. w  ^/ q钱鏐得了如此厚利,收兵回杭州,将情由详细报告朝廷,静等佳音。
. }- j' f. T1 T5 B  B; x( X& a+ ~+ H此时掌朝政者是新任宰相李溪,与昭宗谋曰:“董昌年老昏慵,溺于奸人之言,行此大逆之事,然其精兵皆在钱鏐掌握,董昌不足为害也!钱鏐表中既称董已革面涤心,正可就赦其罪,使一方安宁。然浙江乃朝廷财赋之源,不可落入武人之手”。遂下诏董昌“例得心疾”,是个精神病人,赦而不诛,令钱鏐及各员原职守责,候朝廷派专员廉察,相机处置。
* |& m# C7 l8 E" j! ]' c/ h  y, C钱鏐盼来的诏书竟对董昌的遗缺由谁来补这一重要之事毫无下文,十分不满。罗隐笑道:是我奏章之误。遂再修一表,强调董昌之罪,已构成大逆,祖宗成法,不得破坏,本军已待命城下,请明诏致讨。至于钱粮军需, 由本军自行筹度。越州城中原储库物,城破之日,当封库待核,请朝廷届时派专使处置。罗隐道:“此表一去,招讨使名号随即至矣”。
& S2 A7 h7 |4 p, G0 p也是事变有因,文表传送往还,已经半年,李溪被贬,崔胤重新当权。这崔胤最重表面文章,对深层后果不去管他,遂下诏以钱鏐为招讨使,将处置权全盘给予钱鏐。 ; u0 w% U" s2 ]+ `5 h: R, W! L
董昌后悔先向钱鏐发软,陪了钱又丢了人,如今只有重新抵抗一途,便一面布置全境防守,一面向杨行密求救。 ( F; N6 |9 g3 o' a. I( v! e- d6 b
杨行密觉得不能让钱鏐坐大,便以天子先已赦免董昌为由,数次劝钱鏐罢兵,钱鏐那里肯听,杨行密遂出兵侵扰苏杭,这样,苏、杭间又成了战场。钱鏐分兵抵抗,混战了一年多。杨行密要用主力对付朱温,无法全力救董昌,而钱鏐却志在必得,全力以赴,渐占上风,将属郡一个个拿到手,只剩下会稽一座孤城,久围不克。 ! L, I6 w1 c  T
钱鏐知道城中军储甚多,一时难以破城,遂生出一计,称接到朝廷旨意,赦免董昌,令董昌退仕养老。董昌早已身心疲惫,不太管事,只是由于几位将军怕城破族灭,拼死抵抗。今听了赦书,董昌即送出牌印。钱鏐进城,也没有诛杀,而是将董昌一行连同家属安排赴杭城,中途,船坏,皆成了溺水鬼。 6 Q5 e: u. ~# z5 C( d% g
钱鏐检查仓库,发现物资多得令人惊异,遂大行善事,分金帛于士兵,散粮食于百姓,上下嗡然称颂。百僚上表请钱鏐兼镇两浙,朝廷至此已无法插手越事,钱鏐终于顺利地拿到东、西两浙节钺,后来以此建立吴越国。
" ^! s  S) d& i  \  V2 j方面大耳,肥头肥脑的董昌死了,他是一个没有让朝廷感到憎恨的逆臣。越中因他这场称帝的闹剧而死了许多无辜士兵和平民,但也未引起人民对他的痛恨。朝廷将他视为精神病人,而士民则将他视为神。 " d3 z+ {9 J1 L/ m3 e1 Q' d
早在咸通年间,吴越传言山中出现怪鸟,三目四足,夜间啼号。似乎叫“天册罗平”,民间以为神鸟,画相祀祭。不久裘莆聚众造反,即以“罗平”为国号称帝,拥兵数十万,游击数十州,经几年才平息。董昌称帝,亦以“罗平”为国号,在少数人的导演下,大批民众对董昌付与真切的拥护。他们认为出现新皇帝是正常的。
9 G6 v7 I/ g(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提倡用新观念重新认识历史,史学界大赞农民起义,裘莆的罗平国也被纳入农民起义新政权之列,被学者写文章赞扬,读者若有兴趣,可翻阅这些过期刊物,一定会有不少觉得新鲜的旧文章。 $ l5 K; G" w% d5 B
[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032章 王氏兄弟争河中 关中三帅闹京城 % j$ K3 Z4 J. x) J

. K) \7 r  l7 d! H4 |2 Z8 m, \- T7 \" K乾宁二年(895)元宵节刚过,传来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的消息。数年前,其兄王重荣因行政苛暴被部将杀死时,身为陕州节度使的重盈受命过河,平定叛乱,因而成为河中帅。当时重荣之子王珂年龄尚小,六、七年过去,王珂已长大成人,现任河中行军司马,掌握实权,河中将士推举王珂为节度留后,只待朝廷正式发给官告。 4 z. Y2 k- N, _$ f
河中是扼守京师的重镇,又有盐利,当初就此引起朝廷与诸侯之间的纷争。现在田令孜这样的人物都没有了,没有人敢提出要收回河中,而王氏家族也将河中节度使这一职位当作世袭财产,不仅王珂毫不迟疑地宣布归他所有,王重盈的两个儿子也站出来争。
! ~, Y% K2 p6 p6 `2 o3 i( R* m: N重盈之子一是现职陕节度使王珙,一位是绛州刺史王瑶。
0 d' u, U; o9 _- P兄弟俩见父亲已死,顾不得理丧守孝,竟擅自发兵攻打王珂,一边向朝廷申诉,声言王珂不是王氏血脉,而是苍头身份,不应为嗣。
) l3 D/ B0 h! d! v朝议以为,官职又非爵位,难道也是可以继承的吗?只应因时制宜确定人选,这与谁是王氏后嗣并无直接关系。王珂已实际控制了河中,为免动荡,任命王珂为宜。 8 X& ?' a9 g9 m. m
但不待朝廷作决定,汴州朱温递来奏章,请朝廷任命王瑶。朝廷不敢拒绝,正要屈从,又接到太原李克用奏章,声称将发兵保护王珂。朝廷尚未来得及反应,李克用已就近发兵进攻绛州。
! z/ ?' V8 f7 c1 u- a7 F原来当初李克用在河中时,已喜欢上王珂,王珂现已与李克用女儿定婚,就要成为快婿。这样一来,王珂是否得为河中帅,与汴、晋都有利害关系。朝廷各方都不想得罪,竟连续向各方派出中使调解,倒好似朝廷欠了这些臣子的,赔了许多好话,而不提及中央的权力。 6 P1 h/ C2 N0 R- [
王珙兄弟见太原支持王珂,一时无法赶走王珂,倒想起了皇上权力,于是上表朝廷,请朝廷派大臣为节度使:“我们谁也别争!”
- W1 u. a! F7 T: K6 r皇上一听,高兴地任命宰相崔胤为河中帅。
; q# d, ^4 k3 D; j4 ^诏令刚一传到太原,李克用就上表坚决反对,声称如若崔胤到任,太原将以武力驱逐之。
* P! p2 @& Q' Z+ y2 S. V崔胤如何敢去碰独眼龙?中途退回长安。朝廷只得正式发表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 @, A! a# h( L# ]+ g" H3 [
王珙不甘失败,即再求朱温。朱温正与徐州时溥全力相斗,无力分兵,只是空言敷衍,王珙便转而厚赂李茂贞,求其干预。 2 j& F$ ]! A" g  T8 Y+ Z4 J. Q2 X
李茂贞自闹了京师,军中无事,正想找一机会使士兵得些肥快,接到王珙求援信,派部下至京师与二崔讨主意。二崔觉得己意不得实施,凭空受李克用之气,便暗中支持凤翔出兵,只是朝廷不公开支持。 : r0 Y3 P4 f4 E7 V0 i9 `( N/ [
李茂贞也未深虑后果,还是邀上王行瑜等老朋友,纠兵三万,屯驻在同州沙苑,欲进攻河中。但又因无大把握,一时不敢发动。 ' @+ b' _# M6 I; G1 k
这李茂贞与王行瑜邀来华州韩建。三人皆是老行伍,喝得高兴,李茂贞开口道:“自当今天子即位,我等虽数次兵临京城,却从未正殿朝觐,不知天子是何威仪。不若乘此机会,我兄弟三人一同到长安,会会天子和各位相公们,如何?”二人皆高兴答应,遂各带两千亲卫骑兵,象走亲戚一般,谈笑着顺官道飞弛,直入望春门。
9 D* |+ K+ W/ p1 I5 H1 P; W这六千外镇铁骑入长安,朝廷及坊市百姓皆未曾预料,顿时东西两市铺店关门,各街坊也闭栅为备,乱成一锅粥。三帅却得意洋洋,顺朱雀大街直至皇城正门承天门而来。 ) s& n- [0 T- n$ a( ~
早有监门卫将军将皇城各门紧闭,火速报与皇上。此时正是午、末之交,百官早已放阁回宅,皇上身旁只有翰林学士韩偓一名朝臣,其余全是宦官。就有宦官建议皇上穿越宫城出玄武门,由三苑外逃。 8 H* g3 ?2 C" k
昭宗此时还算冷静,言道:“百官不在,御杖不备,何可轻出?” & s5 M9 j& N( h
韩偓道:“李茂贞粗率无知,韩建向无志操,王行瑜一介武夫,皆易对付,陛下御楼降旨抚问可也”。遂排下銮驾羽仪,昭宗登上安福门楼,抚栏而立,传旨三臣在楼下见驾。
" y( P- C6 j- p% y, B6 a8 d三人从承天门拐到安福门,楼中仪仗之下立着一位中年君王,便不由自主地齐跪下,皇上心中有了底气,开口道:“卿等贵为守土之臣,无旨进京师,执仗扣宫门,欲图不轨吗?”三人皆伏地扣头,连称不敢。
- K& t2 R% e& |5 O0 [皇上又曰:“卿等若觉得朕不可辅,那就由卿等安排吧!”其实这句话完全不必要说,大概昭宗底气不足,才漏此弱语,只因三人已经汗流浃背,未听清皇上说些什么,也不知如何回答。韩偓忙向昭宗暗递眼色,高声代皇上宣喻道:“圣上宣谕,卿等有事即奏,无事且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建年龄已大,又与朝廷无多交恶,心态较静,大胆奏道:“臣等进京只想面睹圣颜,别无他求,现在臣等在楼下,遥见圣上如在云端,无法看清圣颜。”昭宗听了就要下楼,欲开门请三人进宫城。韩偓连忙大声宣道:“圣上传旨,三卿明日进宫见驾,卿等且将兵卫带出皇城,,免惊百姓。”
; g9 S# J' e* `7 Z7 v' P昭宗醒悟过来,忙撤仗回宫。当下三帅也带兵出城,不敢留宿城中。 5 e( y8 O: S( R: ^
第二天早朝,皇上并未驾坐金銮殿,传旨安排午宴,皇上要给三帅亲自赐御酒。能在御宴上与皇上见面,三帅也觉得轻松,都满意接受。原来当晚韩偓与皇上议道:若是朝见,必有一定仪式,隆重了皇上于心不甘,且虑臣下私议,便殿接见又显亲呢,干脆没下午宴,大庭广众,三强人也不至于对众使气。待酒酐之际,再将忠义之理制他。
+ Z  E0 d3 F/ R. L$ K此法果然大妙,席间,昭宗令人金杯酌酒,问道:“卿等有何要事,请当面奏来!”三人能说出什么道理,只是反复奏称南北司互有朋党,乱了朝纲。又欲表明确有所  
7 h; v( C$ i6 k* s& ?; X  | 指 ,便斥责韦昭度丢了西川,李溪人品不高,要求将二相撤职查办。 % M5 s, h% r) V# W* O3 M
皇上见三人并无一定政见,便放下心来,道:“军旅之事,朕当与卿等商议。宰相综理朝政,事涉多方,是朕把握的事,你们就不要干预了。”三人说不过昭宗,又纠缠河中之事,要求调王珙镇河中,将王珂调至同州,以同州王行约镇守陕州。皇上一想:这样一来,岐、邠的触角就伸向关东了,不过暂时并无大害,先答应他们再说,遂表示同意。三人见皇上终于准了所奏,高兴而散。 2 V1 r# \' K1 x6 ]% \
当晚,三帅在城外军营设席,枢密使康尚弼等宦官及部分禁军将领赴宴。次日,才发现康尚弼等十余名宦官被岐邠军杀了。
) l! ?. f; D- I- ?2 R% l" ]事出非常,李茂贞等人为何要杀宦官呢。 * }& E4 q. s+ A7 }# S  Z
原来唐朝中、晚期中央禁军分左、右两个军团,以两位宦官为“中尉”分别指挥,称左、右军中尉。原则上两中尉各自独立指挥左右两集团军。集团军又各由三个军组成,所以又称六军。每军分左右卫,共十二支,所以又称为“六军十二卫”。由十二位禁军将领率领,是为十二卫大(上)将军。但左、右中尉一般只负责日常管理,调兵遣将还得由枢密院发符。枢密院长官是二名枢密使,却不分左右。皇上通过枢密使传达军令,避免左右中尉矫旨妄为。这左、右中尉和二名枢密使就是我们在第一章所说的四贵。这种设置的核心思想就是使皇帝本人拥有绝对的权力,不使任何人独大。宦官的“四贵”与宰相设四位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果皇帝本人有能力控制权力,这种组织结构当然很好,一但皇帝本人无能力掌握这种绝对权力,必然就出现权力倾斜,平衡打破,于是就出现了凌驾于四贵之上的“观军容使”,出现了权倾天下的鱼朝思、李辅国这类的权宦。这“观军容使”的名称含意是检阅军容的皇帝代表,是钦派中央检查组的组长,本来没有实际指挥权,但谁又敢违抗检查团的指令呢。   d; N0 T( W  M
田令孜就是观军容使,僖宗去掉了田令孜,换了杨复恭,更不满意。昭宗去掉了杨复恭,不设观军容使,四贵的权力也随之消退了。但皇上的权力不仅未增,反而更弱了,其因何在?只能归结于唐政权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国力消耗殆尽,地方势力已经超过了中央势力。
' v0 Y* Z: V; b* a: L6 u% d+ B康尚弼等人被地方势力杀死,也标志着长期影响政局的宦官势力的消退。新任四贵如刘季述等人已经不再与皇权结合,而是地方军阀的代理人,皇权更弱了,昭宗皇帝更急迫地在文官系统中寻找支持。李李茂贞等人好象知道皇上的心机,怕韦昭度、李溪与皇上亲密,也将这二相劫杀于郊外。李溪争相位争来杀身之祸,韦昭度恋栈不去,也落得尸首分离,可见郑綮苦心辞相的先见之明。
1 ?; ]4 ?. ?3 h* Q1 P$ L/ W- }韩建觉得有些过份,先回华州去了。李茂贞、王行谕留在长安安插亲信,企图再有举动,接到报告,李克用已经攻下绛州,杀了王瑶,正向黄河开进,准备进入关中。二人急忙各自回镇,作战争准备。 . H1 B. ?( T8 w/ x( t: ^2 v
同州节度使王行约正在配合王珙进攻河中,得到沙陀十三部落起兵消息,立即收兵,将同州公私财物掳了,撤出同州。这支部队沿华州大道西行,沿途掠夺,直入京师,欲与神策右军指挥使王行实合谋,劫持皇上到邠州。新任左军中尉刘季述原是凤翔监军。就与李茂贞义子、神策左军指挥使李继鹏合谋将昭宗劫往凤翔。这两支部队几乎不约而同的动起手来,结果双方在宫城与皇城之间的天街打起来,这两只帝国首都的禁卫军用排箭对射,而当时昭宗皇帝正好在承天门楼隔帘观看,一枝流矢飞来,直插帘上,吓得昭宗缩颈而逃,诸位可以想象那时情景有多乱。 8 s% V- m' h: s# m
当时在宫城值勤的是李筠部队,正好不属于岐、邠势力系统,李筠关闭了宫城门,岐、邠两军皆不得入。附近的几支杂牌军奉命赶来,岐、邠军见大势不好,各自扭头,分别撤出长安。但长安已是秩序大乱,民众争着出城逃命,而大小宦官们不断向皇上报告,说岐、邠军大军已到,马上就要进城,重新开战。 0 C# q( ~: Q$ @+ [; V, B
西有岐,北有邠,东边又有沙陀兵,皇上真是应了李茂贞说的那句话:“往那儿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033章 君主避难终南山 王子朝觐紫微宫
8 w" A& r9 B! a1 e
: B, u+ f9 J# u# h" u昭宗惧怕李茂贞再返京劫驾,想道:这次落入他们手中,有何颜面为君!打定主意出京避乱,想到六军十二卫皆被诸侯势力渗透,一时也鉴别不清,便传旨禁军皆留京防守,只以李筠,李居实两军为御营,急匆匆开了南便门,往终南山而去。这终南山是药师樵夫及隐士们的所在,山中虽有行宫,几时有皇帝驾到? & N7 z; }: e6 v
当下长安吏民,只道跟随皇帝有保障,便扶老携幼,官私混杂,尾追而行。正值三伏天气,毒日当空,进入谷口,沿途都无饮水,又要爬山,连渴带累,沿路尽是晕死之人。史书记载:“士民追从车驾者数十万人,”“渴死者三分之一”,随便一说就是十来万人命。至晚,皇上住在翠微宫,吏民无栖处,散在野外露宿,无灯少火。就有那狠毒之辈,趁机抢劫,只听得漫山遍野都是惊叫哭号之声,通夜不息。  
4 A% Q0 O5 w& b; v 熬了几天,并不见岐、邠军消息,倒是李克用派信使寻来向皇上请安。众人才稍稍宽心,就有悄悄返回长安者。昭宗觉得豪无保障,不敢返京,心中对李克用虽无好感,此时也觉得不防乘便笼络一番,便派人随太原信使去见李克用,声言请其入关保驾,视其志趣。 6 Y% ~- M5 Y3 A" F% |5 Y
李克用暂居河中府,并未打算进关,但其兵已过河占了同州,并包围了华州。
& J& c' [0 @$ {: D' k7 m. J李克用对敕使说:“本欲进京勤王,只怕又落下惊骇乘舆之罪!”不奉诏。这下昭宗反到觉得李克用可信,急想要克用亲自进关教训一下岐、邠,却一时物色不到陈景思那样的人。
: r5 L& R; ~. d宦官张承业奏道:臣数次出使太原,与李克用稔熟,请皇上赐一敕书,臣定能请动克用入关。昭宗下旨任张承业为太原监军,又加派延王戒丕为特使,送张承业赴任。
6 c; x; Y( t% q; p- L0 d李克用见老朋友出任监军,十分高兴,即尽起大军过河。克用亲至关中,只吓坏了华州韩建。
, r  H4 f* q7 E. v) [. ^7 m华府掌书记李巨川自请入晋营,诉说韩建并未与岐邠同恶,并愿赠送粮帛,助大军勤王。这李巨川曾是杨复恭的人,克用认情面,与张承业商议:不宜在华州耗费时日,拟先破王行瑜,再图其他。 7 C: I6 n- N# z5 P
李克用屯兵渭北,派李存信率偏师,配合李罕之之军包围梨园寨,将王行瑜主力困住。李克用随之移军京西,在三桥镇立营,作出进攻岐下的姿态。李茂贞大惧,将李继鹏杀了,献首级给南山御营,求皇上赦罪。昭宗谕旨克用:专攻王行瑜!同时传诏下山回宫。
6 _1 T5 \; u) C+ ]/ ]$ S至此车驾在南山已驻跸一月有余,长安城中已经再现荒凉。皇上暂时住在一间独院。百官经一月来的野居生活,有的连官服靴笏都丢失了,穿着杂服上朝,殿中侍御史想要纠劾也无从下手,昭宗平日极注重朝仪,此时也无可奈何。但皇上最耽心的还是关中战事。岐、邠实力并未大伤,又加上沙陀铁骑近在京畿,难保不生变,若战事迁延不解,还能睡得安稳么?为尽快结束战事,昭宗下诏以李克用为邠宁行营都统,李罕之为副都统,敕邻近几镇皆派兵参战,表示这是一场朝廷组织的讨伐战争。
1 b2 i* @7 ]  z- A李罕之自丢失河阳,投靠李克用,一直屈居泽州剌史之位,郁闷不乐,今见自己被任为副都统,地位得到皇家承认,精神大振,带领亲兵百人,翻越绝岭,从后山攻入梨园寨,纵火烧营。正面李存信挥军猛攻,邠军溃逃,遂拔梨园寨,进围邠州。王行瑜兄弟拥家族逃奔庆州,被部下杀死,献功领赏。李罕之率先进入邠州。 2 H) W$ b; R" [4 ^$ [. n; Q. `2 Z- k
罕之虽有保大节度使虚衔在身,而实际只有泽州一郡容身,且在李克用眼皮底下,呼吸不得自由。现见邠州远在陇上,正可独自为主,伸展手脚,遂开口求克用荐自己为邠帅。克用道:“仁兄功绩资历,镇守邠宁当然不成问题,但只因岐、邠跋扈,我们才入关讨贼,如果攻下城池,自己占据,那与反贼有何区别?仁兄放心,再有机会一定给仁兄一镇,以便仁兄颐养。”李罕之怏怏而罢。克用即上章朝廷选派大员镇邠,朝廷遂派苏建文赴任。这苏建文果然循臣,不生事。
- Y+ h$ g: i6 B% ?! a8 [克用领兵进关之时,不方便晋见皇上,特派小儿存勖到南山朝觐,以掌书记李袭吉为进奏使,从行。这存勖小名亚子,刚满十岁,生的圆头大耳。昭宗抚着他肩背,赞道:“此儿相貌非凡,将来定是国家栋梁!”见存勖大眼睁着,似乎在静听,遂俯身深切地说:“牢记今日的事,你长大后应时时刻刻以国家为念!”小小存勖,立刻走到下位三叩九拜,大呼皇上万岁,儿臣遵旨。这“儿臣”二字惹得皇上及臣子大笑,惊异此儿伶利。现在报捷文书已到,皇上下诏撤消行营,晋封李克用为晋王,李存勖为检校太子少保,其余盖寓以下将领尽皆晋赏,特加李袭吉为翰朴学士荣衔。这李袭吉乃李林甫后胤,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手笔,昭宗爱之而不能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赐宴,召袭吉便殿漫话,欲探克用情怀。袭吉密奏:如今邠宁既平,岐凤孤立无援,乘此际诸军未散,一鼓作气平了李茂贞,此乃一劳永逸之功也!李帅驻营谓北,专候皇上旨意。昭宗暗忖:克用攻下邠宁,不用自己的人出任节度使,将任命权交给朝廷,使人赞叹。此举若确系出于忠贞,那当然是宗庙有灵,社稷之福。但人皆有所图,不图利则图名,忠中藏奸,则其害尤烈矣!当时不置可否。此事又不宜廷议,便私下与皇室诸王暗中商议。 8 r4 |. h/ l* Y. L  y& Y
诸王也在忖度:“皇上若是信任克用,此事有何商议之处?李茂贞的罪恶是明摆着的,双方的力量也是明摆着的,显然是皇上对克用不放心,所以才征询我的意见。克用如果始终如一,那当然好,若是得了岐凤不松手,岂非我辈之罪?遂小心提示:不可使一方独大。竟然众口同辞,一个个都如此说。   i9 n$ ?+ S. ]* j- U0 g6 a
昭宗拿定主意,亲笔御书,令李袭吉交与克用,称:“不臣之状,行瑜为甚!茂贞,韩建自知其罪,誓报国恩,克平邠贼,亦有微效。近来贡奉相继,信使不断,不乏忠诚。卿且休兵,俾利养民。”又令宦官护送一辆香车,满笼珠宝,将后宫新得宠的陈美人赐给克用。陈美人到了渭北营,克用深赞其聪慧明丽,又有胆识,命军中呼为陈夫人。
2 \. ]- ]- G1 w0 m克用对张承业、盖寓道:“看来皇上有怵于张浚之事,对吾心存疑虑。然茂贞不除,后患必生!”摇头叹息,下令起营出关。 9 D: c" _% F' i
诸义儿血战一场,尚未到长安一观,齐向克用要求:“大帅提师远征,临近国门,即使奉旨回师,也该到紫禁城向天子行个大礼,作个辞行,也好带契儿子们逛逛东西两市,观观承天门楼。说不定天子赐宴,也使孩儿们看看排场,开开眼界!”克用也觉得屈了这群义子,就要上书请准朝觐。张承业急忙找盖寓说知此事,盖寓进帐言道:“岐、邠兵尚未进京,吓得长安城逃避一空。现刚刚安定,尚心有余悸。大帅的威名又远胜茂贞。只怕消息一传,大帅未渡渭水,京城已乱。人臣尽忠,不在入觐,请大帅慎思”。克用笑道:“连你都反对我入京,何况别人!”遂上表辞行,表言:“戎务在身,不敢入京,亦恐流言混淆,惊扰吏民!”领着部下沿渭水北岸而东。京师上下见克用大军确已过了黄河,都舒了一口气。
* d) u0 Q; O: M/ B有人感叹昭宗为江山处心极虑,作诗云: # u- \2 ~9 ]0 ?) A) Y
史言酒色多误国, 时势盛衰事不同。 & L7 |% I2 B7 _
当今天子爱江山, 香车美人酬英雄。 - m5 W; p; n- e# ]/ W; j/ A' A
且看李克用如何消受这份艳福。 : H9 s0 z4 \( W$ f# S
[下一章:晋王军营悲虎子.张妃辕门悯盟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034章 晋王军营悲虎子 张妃辕门悯盟妻
7 C) N8 K0 x( |7 W3 K
% _1 c( P% O% t& f李克用在关中围剿王行瑜时,朱温正在中原开拓领地,他的对手是被他称为盟兄的郓州节度使朱瑄和兖州节度使朱瑾。待李克用头戴晋王桂冠,拥香车美人回到太原时,郓、兖的告急文书已堆满案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得点虚名,而朱温已取得连串胜利。如果让朱温拿下郓、兖,整个中原大地就成了朱温一人的天下了,这是无法容忍的。克用急派李存信带大军出黄泽岭,借道魏州驰援兖郓。 , [/ x! j- E9 P2 d9 a
朱温得信,调遣围攻郓州的葛从周防守杨刘渡,一面派使者警告罗宏信:若魏境成为晋人通道,待郓、兖夷平之日,难保贵道安宁矣!罗宏信本想两不得罪,现在只能一边倒了。他深知汴强晋弱,决定亲汴,派人至晋营寻找口实。李存信大军多骑兵,粮秣消耗大,而山西境内粮秣不足,只得扎营莘县,筹集粮秣。晋军纪律向来松懈,营中骡马不免践食稼穑。要在平日,客军向主方给点补赏也就了事,晋军有的是钱帛,正在向四乡收购粮秣呢!罗宏信却不提出交涉,只以此作为向军人动员的借口,派精兵携干粮直奔莘县,在天黑时赶到,向晋人突袭。也是李存信太过大意,以为不是敌国,全无斥候,竟全然不知有魏军开来,被杀得落荒而逃,筹措的军资皆便宜了魏人。
: S& U& s/ S" `. }4 S/ p4 W) g2 n朱温知魏晋开斗,晋人一时难再举,遂放心地调集人马,以葛从周为主将,直扑兖州,朱温亲自领大军作为继援。朱温的策略,是围兖州而不攻,拖住兖州主力,用别部攻其属郡,然后再来总攻郓、兖。这有点有点象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不过朱温是兵力处于优势,有把握这样作。当下便有一支部队在攻打齐州。
. g! |7 w. G* w, I& t齐州(历城,即现在的济南市一部分)防御使朱琼,是朱瑾的堂兄,这老兄见境内连年战争,公私俱困,又知道兖州被围,救兵无望,只得开城投降。这齐州是兖州辖下的主要属郡,齐州的失陷对整个战局影响很大,朱瑾飞檄郓州求援,朱瑄令贺瑰为主将援兖,授方略道:“朱温得了齐州,一定全力攻打兖州,又惧怕我援兵,必在平陆一线设防,阻我援路,而不顾其余。你率精兵急袭曹州,兖州自然解围”。贺瑰带何怀宝、柳存两员猛将,连夜出发,传命人衔枚,马带笼,从小道鱼贯而行,过巨野再上大道,直袭曹州。
1 t. u; p2 Y8 W时朱温设辕于中都(汶上县),得了间谍急报,来不及调兵遣将,自带三千“厅子都”骑士,人带一日干粮,旋风般赶来,竟在贺瑰之前到达巨野,埋伏于松林。拂晓,贺瑰到来,令士兵暂歇,准备上大路向曹州冲击,朱温已率军杀出,郓军猝不及防,队形大乱,后队转身回逃,贺瑰及部下三千人被俘。
: L) a  _" ?2 h( }% e, ^此时已是午、未时分,汴人正在给俘虏编队,忽然间西北角一阵黑云滚来,倾时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黄沙蔽空而下。朱温厉声呼喝:“此乃天公发怒,杀人未足耳!”挥剑示意。侍卫们顿时口呼杀字,向俘虏砍去,厅子都士兵也一齐挥刀,顷刻之间,三千俘虏都作了刀下鬼,只有贺瑰保住性命。说也奇怪,三千人头落地之后,又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贺瑰自此深服朱温。 - t4 }& t: g* G2 {7 T6 r# J+ K4 q
朱温亲至兖州,令人高呼:“齐州朱琼已降,郓州贺瑰被俘,朱瑾何不投降!”第二日,就有人缒城下书:“欲要兖州投降,除非朱温亲自来谈判。”朱温果真亲至延秋门下,与朱瑾对话。朱瑾见朱温头戴便帽,仰面向上,劝朱瑾投降,定保宝贵,其态度竟显得真诚。此刻,河东大将史俨正在朱瑾身边,拉开硬弓,就要向朱温射去。朱瑾道:“且慢,原说好议事,如此杀人,惹天下人笑。”便向朱温呼喊:“吾兄在汴营待遇,吾未知,你只叫他进城,吾与他谈话。”朱温一笑,料想朱瑾也无所能为,即传来朱琼,令他进城取符印。只见城门开处,放下吊桥来,朱瑾在门洞内向朱琼召手,朱琼一踏上吊桥,城内涌出几个人来,将朱琼拦腰抢走,抛进门洞,吊桥随即升起,闭了城门,不一刻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抛到城外,正是朱琼首级。朱温象挨了耳光,咆哮着下令攻城,城上木石排箭齐下,将攻势压住。朱温急召敬翔,令安排各处兵力集中,尅期攻下兖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翔也正有要事秉报,原来罗宏信发来羽书,李克用欲报莘县之仇,自率五万人马下太行,连拔数城,魏、搏六州震动。朱温想不到李克用竟然全力而来,忙调葛从周就近过黄河入魏;又撤了兖州之围,转攻郓州,佯攻为守,防止郓军过黄河与晋人会师。朱温本人则赶回大梁,以防晋军偏师进攻河阳,抄汴、洛后路。 & d6 }/ w7 M# z5 s
太原之师来势凶猛,在魏州境内横冲直撞,魏人只得收缩兵力,守住元城等几个郡城,等待汴人援救。葛从周领兵三万,在洹水夹永济渠扎营。传命坚守营寨,不准出击,只在营门外掘壕。一连两旬,晋军数次挑战,不应,人皆讥其怯战。罗宏信再三派人前来请其出击,以早日解围。葛从周复信道:“晋人乘忿而来,其锋不可摭也。 然其千里运粮,其势不能持久。吾据洹水,坐食永济渠漕粮,有吾在洹水,邺城无忧也。”罗宏信虽无法不忧,也只得耐着性儿 ( Q; u0 E- D+ h( z$ J/ [2 s
晋军求战不得,又不敢轻易移师别去,战士皆焦躁,常有小股晋军至汴营叫骂。这日,李克用长子洛洛率十数骑出现在营门前,这洛洛身为铁林军使,常帅铁骑冲坚陷阵,汴人皆识之。只见这十余人齐声呼骂,声达大帐。葛从周勃然大怒:“孺子可憎!”令弓手三百列队出营,人携十箭,嘱日:“箭完即回营”。洛洛见出营者皆是弓手,不以为意,挥午双刀放马冲了过来,拨得箭枝纷纷落地。这小王子骑的马极快,一骑独前,只听得一陈铃响,连人带马陷入阱坑。身后几名战士叫声不好,急提马缰,已是不及,也滚入坑内。汴营中立刻冲出人来,持勾捉人。 5 b! O% O8 \% V4 L  L' r6 ]
李克用听说王子出营,带卫队赶来,见状,狂叫一声,从侧面跃马来救,又陷入一坑。克用暴怒,提身跃出坑来,又早有汴军欢呼着向克用方向拥来。克用微闭一目,引弓搭箭,汴寨营门一名旗官应弦倒地,汴人方退,已将洛洛拖入营内,闭了寨门,乱箭齐射。克用护卫向前,将克用强拥回营。 7 T7 }  g* M" o0 |
克用心中悲痛,老将符存审在中军代传令休战。克用令人写下书信给朱温,乞还爱子,撤军回晋:“仅守封疆,再不犯境”。 4 F% y( O- p" v
朱温笑道:“老虏也有低头之时!”问敬翔如何处理,敬翔道:“此时若和好,当初上源驿何必多事,但用洛洛换一魏州可也。”朱温便不回信,只将此信与洛洛交给罗宏信,任凭处理。 ( E, B( o# I8 b. r1 ^
罗宏信暗中骂道:“朱温老贼,逼得本道深陷泥潭而不能拨矣!”只得向部下宣言:“朱公给本道体面,本道如何不知领情?”下令将洛洛斩首,枭示三日,然后将尸首一齐给晋人归葬。克用接了尸首,一病不起,撤军回晋。
- `6 A# Y: _- \; X朱温旋令葛从周从杨刘渡河回师,与庞师古合围郓州。
3 K1 c* g. L- _* Z9 b经汴军多年侵扰,郓、兖之境已是民力凋敝,军心惧战。数年以来,朱温用敬翔之谋,每逢冬春播种时期,便各处攻城围寨,使烽火四起,民间不得耕种;到了收获季节,汴军又四出抢收,郓军来斗,汴军便毁稼而去,不与郓人强争,使郓人战不得战,防不胜防。汴、洛境内却用劝农之法,连年丰收。朱瑄兄弟虽英勇绝伦,部下战将也英特出众,就是无法战胜汴人。朱瑄得知李克用丧子撤军,突然感到自己已是精殚力竭,不愿象往日那样亲自冲锋陷阵,于是下令掘渠引水,将郓州城濠灌得满满地,收兵城守。
+ |# x( A- X: f  k3 \葛从周见状,觉得已经稳操胜券,令各营伐竹编筏。这日,下令军中日:“今日进郓州用饭,各队后进者斩。只见竹筏浮满濠沟,变成平地,士兵直奔城下,不到午时,数处城头已被占领。朱瑄率家小出逃,数日后在山野被人发现,已饿得不能动,束手被浮。可叹这朱瑄咤叱风云十数年,一度被朱温尊为大哥的英雄,倒头来作了乞食野夫。
% ]3 Y* c3 x) R6 ^' A" ?3 ]+ k朱温得报,驰入郓州,部署大军赴兖州突击,他已得到情报,朱瑾正率史俨、李存嗣等深入徐州境内搜粮。葛从周到兖州城下,令贺瑰对城楼呼话。守城主将康怀贞叹道:“为此一城生灵,只得作负心人!”便开城投降。葛从周将朱瑾妻儿护送到朱温大帐,运军粮进城发散,兖州粗安。 9 Y* m' k9 w: _# M) `
待朱瑾回救,城头已换了汴旗,不敢多停,率部欲据海州。海州守将已接到汴军檄文,正准备投降,遂闭城不接纳朱瑾。朱瑾估量一时无法破城而进,只得沿滨海滩涂寻路逃往淮南。杨行密得报,亲自到高邮迎候,将朱瑾等人安置在扬州城内,高职优俸。
1 }- `- c# L9 c# {0 e# z朱温见兖州全境皆下,大喜,率中军回汴,在途召朱瑾夫人相见,欲纳为媵。朱瑾夫人乃前任兖州节度使齐克让之女,已年届四十。刚至封丘,人报张夫人来迎,朱温说声不好,忙令请见。只见张夫人径直走向朱瑾夫人轿前,口称二嫂,就要下拜。瑾妻连忙答拜,只是啼哭。张夫人见她风韵犹存,梨花带雨,想起她的身世,也和自己一样,出身官宦人家,落入豪强之手,不觉也落下泪来,说道:“郓、兖与汴州三侯同姓,结为兄弟,不幸为小事起衅端,使二嫂受此大辱。若是他日汴州失守,吾也会落得如二嫂一样的下场吗!”  
  ]6 U9 H  g  [( l( K朱温红着脸连忙向张夫人赔礼,令人寻一精舍,送朱瑾夫人为居士,后落发为尼。 # P: W4 a3 f5 I4 p' G0 M& l. U. R2 I
朱温在中原一人独大,现在他正静观形势,找准下一个目标。 " U4 f9 K! m0 w  F- _

. Z; A5 d2 t7 ^[下一章 : 韩建邀驾驻三峰 师古拥兵屯泗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2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035章 韩建邀驾驻三峰 师古拥兵屯泗水
$ \* r0 L: n. w& h* Y) i7 }
1 t! u! a8 S  U( |) o. \" z李克用自关中撤军后,昭宗恢复了治国信心,继续推行强兵政策,在神策军之外,更置安圣、捧宸、保宁、宣化等军。加上补充原有各军,共招募新兵二、三万人,分别由诸亲王率领。几位成年王子也各自拥有数千名亲兵,亲兵装备好,薪饷高,在京城耀武扬威,比杜让能执政时更显热闹。
" O- h* n6 R/ n8 B# u8 G8 X( ]李茂贞见汴、晋、魏恶斗,李克用痛失爱子,料想东诸侯不会抽军西顾,就把假小心收起,上书指责朝廷不该重新扩军。昭宗鉴于前次仓促出兵而败,提前作准备,令在三桥镇设立禁军大本营,将那些训练得半生不熟的士兵开到城郊,分屯各处,作出随时出击的姿态。
; X* t) t5 q$ d9 f  G李茂贞找到了动员士兵的理由,声称诸王无故犯境,遂率军直逼三桥。好容易组建起来的皇家军又是一触即溃,歧兵抢夺禁军资装,沿路追赶,直追到皇城根。延王戒丕逃入宫中,对昭宗说:“关中诸镇没有可靠的,邠州苏文建又不善带兵,现在只有去太原一条路了!我先去太原安排接应,陛下可从绥州渡河。”于是匆匆而去。
& y& x. ?! }; e- b% v李茂贞不过是驱散了京西屯兵,并无进攻京城的打算,但昭宗已决定撤离京城。此时朝中已无得力大臣,就是权宦也没有,昭宗此时算是说话能算数,便下令百官一齐随驾,后宫也安排得去留有序,君臣一齐出了京师。当日经东渭桥至三原,歇了一夜,第二日至富平,王孙及百官人人喊累,个个叫苦,得知离绥州吴堡尚有八百里山路,何日才能走到!几个小王子聚在昭宗面前啼诉,正解释间,人报华州特使求见圣上。
$ x- r/ z4 [4 q4 W6 E华州韩建闻知昭宗欲至太原,向部下问计。掌书记李巨川极力主张将车驾接来华州:“此千古一时之良机!”韩建便派大公子韩允奉表请驾。昭宗当然记得韩建随茂贞进京城的情形,但认为韩建毕竟比那二位要和善一些,现在见表章中有许多表忠心的话,心中宽慰,却也不愿去华州,便下诏任命韩建为:“京畿都指挥、安抚制置及开通四面道路、催促诸道纲运”等使,这个新创的复合头衔将京城周边的善后大权都给了韩建。李巨川说:“若皇上远在晋中,大帅虽有此头衔,何以为重?”韩建感觉皇上尚未讨厌他,也有信心,连夜赶到富平,皇上尚未起驾。 8 B; E4 ~3 G+ z
这是韩建第二次见到昭宗。由于别无阴谋,心中坦然,说起话来也就语音流畅,说到深处,不禁动了感情,自己把自己弄得流下泪来。他不便直指李克用夷狄难信,只讲“方今藩镇跋扈者,非止茂贞。陛下若离宗庙社稷,远巡边鄙,臣恐车驾一过黄河,就无回关中之期”。又言“华州虽然兵力有限,但防卫足以自固。微臣十五年来集积谷帛,足供御廷费用。且华州紧邻长安,若形势平静,陛下随时可以返京,何等好!”那些朝臣和王子们都极力赞成。 6 F9 j/ I( b7 {8 K$ \
昭宗望着韩建军那付老农面孔,改变初衷,下令车驾折东,经下邽赴华州。
& k  N8 V2 [6 b9 B& }/ {韩建即先期奔回,将军府迁至一寺院,腾出府衙作为行宫,百官诸司也尽量安置在好的署舍。韩建自己并不常到行宫,也不干涉各部司公事,昭宗总算暂时平静下来。
$ f: D( k0 L; I+ y+ N* N" p' V李茂贞也没有过京东来与韩建争皇帝,只是岐兵经常光顾长安,肆意劫掠,自中和以来逐渐修整的建筑,又大部成了废墟。 ( E$ `: @1 z* [' b% e# x5 I- T+ h
延王戒丕到太原时,李克用尚在为大公子之死而悲痛,闻听昭宗又被李茂贞逼出京师,愤然道:“当时听我之言,灭了李茂贞,那有今日之事!”欲待不管,张承业和陈夫人内外劝譬。才勉强安排接驾。忽报天子已驾幸华州,委任韩建为催促诸道纲运使,不禁酸恨:“韩建呆货,何能辅弼帝室,若不败于李茂贞,必为朱温所败,皇上堪忧矣!”
$ l) j  ]2 H& L1 @! ]9 B* G: h一时,杨行密上表请皇上幸淮扬,王建上表请帝幸成都,朱全忠也上表请车驾幸洛阳,但皆是嚷嚷而已,无人真有所行动。李茂贞一时不识风向,收兵回镇,关中反倒平静下来了。华州行宫意外地安静。
2 _5 H! r) a4 K只是李克用伤于失子之情,派专使至华州行宫向皇上请安,同时密表请求伐汴。皇上此时那有心管东诸候之间的是非,便对晋使好言抚慰,令其转告克用,当以大局为重,不可轻动干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