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5 0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047章 氏叔琮晋祠建辕 李敕使维扬传诏
6 }$ O9 r8 n( W( w( {6 L+ D( v' v3 V4 w0 h) x3 d3 \' h
汴军兵临城下,李克用非常紧张。此时周德威,李存信大军因走的全是山路,此时尚未进太原,城中兵少将寡,李克用亲自上城巡防。直到第三天,周德威等绕道西山,自北门而入,城内稍安。但汴军却仅在西门扎营,并未猛烈攻城。 5 ~- Z- f0 I) b8 i
前两次汴军攻晋,氏叔琮都参与了,但因有葛从周等诸多大将,氏叔琮不得自恣其能,未能立大功,心有不甘。此次自己独绾重任,又有朱温亲在河中作后盾,晋人已丧胆,成功在望。他将行辕安在晋祠,每日骑上高头大马,身穿宽松官袍,带朱友宁沿城巡视,那种优越的姿态与城头李克用身着铁甲,疲惫不堪的形容一对比,更使汴军士气大振。巡视已毕,下令攻城,他即拔转马头,回到晋祠,在难老泉洗浴一番,设酒高会。他并不要求军士死攻,只展示军威,欲使李克用弃城而去,以收轻取之功。
2 X0 n o" }) z- c7 u6 v, f* u李克用也确有撤退念头。他招亲密将领谋划战守之策,嗣昭,嗣源,存璋等皆激昂陈词,愿与城共存亡。李存信主张撤退:“大军在晋绎之战,损失惨重,三公子遇难,士卒寒心,沿途逃散。现在兵寡地蹙,粮秣有限,守此孤城,难以持久。朱全忠近在蒲城,倘若其再调大军,筑垒穿壕,作长围之策,我们想走也难了。不若乘彼人骄懈,北走平城,休兵养士,再图进取。”众人见说,皆茫然无对,克用罢会。
& h& w7 C& y- J. s' r; g+ u刘夫人屏除左右,对克用说:“存信这牧羊娃,知甚大体。大王常笑王行瑜轻弃其城,死于人手。今日如此危迫,一旦出城,你能保中途无虞!且早年你我夫妻在鞑靼,受人冷落,几被暗害,要不是黄巢入关,圣上起用,那得机会走出沙漠!”克用这才定心守城,传令。再有轻言撤退者,以煽动军心论,斩无赦。 ; u& \* H; p4 t$ Q! v# f" T( U
几天后,二弟克恭从代北率部进入太原,说:“太原就是我的墓穴!”表示要与太原共存亡,军心稍安。
' p o+ c# p" D1 J朱温心系两端,在河中按兵不动,期望氏叔琮能独立成功,然后返旅向西,何愁凤翔不降。那知天不厌乱,太原地区瘟疫爆发,军营中疫情更甚,氏叔琮望天长吁,下令撤军,安排后卫。李克用却不敢下令追击,只是开启城门,舒散休整。 \: @5 ]5 f+ K+ k, {0 O1 e8 a5 @
这真是别人打到家门口,也不还手,李克用当年的威风那儿去了?那支百战百胜的沙陀铁骑如何也不见威风了?李克用本人也在思考此事。 $ E+ W; f; i2 n# g
当年沙陀酋长朱耶赤心虽然立功于中原,入皇家属籍,但其绝大部分时间仍是在塞外,以游牧民固有的方式生活,散漫随性。其军事骨干也不治产业,受部民贡献。李克用带兵,战时军令极严,其组织性有过其父辈处。无战时则军纪松懈。军行之处,侵扰平民是常有的事。幕客中有劝李克用整顿军纪者,克用说:“现在四境都在招募英雄,管理严了,勇士们不都流散了吗!”这样,岂能得民心。
' ~4 k5 l, g+ r- _- E% p& I( z克用凭着这支沙陀铁骑四处征战,但却未制定整体战略,不是帮人打抱不平,就是因私忿而与人争斗,虽然屡屡获胜,但对其政权的稳固并无帮助。而士兵们乐于在境外作战,趁机掠夺,满戴而归,愈成骄侈之性。李存孝因骄傲而死,亦有李克用纵容之过也。 , c& j, \6 p0 p9 ]. s
李克用风光一阵,进关中,克邠州,出飞狐,夺幽燕,下晋绛,服河中,都得而不取,尽做赔本买卖。帮郓兖抗汴宋,更是劳而无功,撕杀十多年,也未增一寸土。
/ ~, t4 L/ k1 p9 [9 G T反观朱温,初得滑台,即自兼节度使,后每得一地,必经营而不失,取郓州河中等重镇更是自兼节度使而毫不谦让。其对部属控制的手段,更非克用可比,倚信亲爱如朱珍,一有坐大之势,亦决杀无疑,不效克用杀了李存孝又作女儿悲。 & Q+ Y6 H) v2 q! L
更有一层,克用一律以武人治地方,而朱温以士人为刺史,刺史得以“专达”,可直接向他上书言事,节度使不得干涉。又广行屯田,更加上张全义等在后方大生产,虽征战不息而军需不缺。太原则无粮储,无法进行大的军事行动,此双方势力消长之关键也! 7 e0 j, V: j" z+ g$ l
现在,李克用在山以东、河以西俱无立足之地,进攻成为防守,每每在自已地盘上作战,士兵再欲掠劫,难道抢自家的不成,战斗力便日见低落。李克用忧心忡忡,出题一道,令谋士作出对策,题目为:“不贮军食,何以聚兵;不置刀甲,何以克敌;不修城池,何以御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