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 18: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彦祯明白军心已失,怕丢头丧命,自请到寺中当和尚,让牙军自己推选节度使。 ' |% I _$ K1 `8 R M, C" l
这是一种奇特的军事民主,但在那个极端专制的中世纪,却多次发生此事。军士兵们推举出一名中级军官为节度留后,报请朝廷承认。 - c, B2 V% o9 R! |, m3 s
乐从训见父亲被逼下野,即率三万人马开到魏州城下,欲武力决胜。 - s. @8 e% ^7 V, e5 Q
那位推出的军主却畏缩不前,不肯领兵出战,士兵们愤怒了,将那人杀了,高呼:“谁愿意出来当首领!”那场景迷漫着“广场民主”味道,颇激烈。只见一个汉子登高应道:“我能当府帅,土地爷早就知道我是土地主了。”原来在这几天,不少人传言自己梦见白须老头,自称魏州土地神,告诉说一个名叫罗宏信的人将是魏州之主。但许多人都不熟悉罗宏信,便相互指点给同伴。现在罗宏信本人就站在广众之中,众人见他仪表堂堂,颇有威风,就以欢呼声代替选票。 + Z' ~% q" g* {1 `
罗宏信即刻就被拥进节度衙门,发号司令,亲身率军出战,将乐从训之兵击溃。罗宏信的地位由此得到确认。 4 a3 A! I: v( q
罗宏信只是一个初级军官,既无高深文化,又非世族名家,仅靠小伎法当上节度使,事情不是太简单了吗?但罗宏信并非简单人物。若无一定的处事能力,马上就会惹杀身祸,就如那位前任一样。(那位前任的姓名也被记录下来,出现在《通鉴》中,但人们没有兴趣去注意他的姓名。) 8 I2 K+ Q9 F2 B$ E R% v [$ _7 l
当这类领袖要有才,但若才胜于德,在位不兼顾民众利益,专一恃权谋私,也会落得满门屠灭的下场。百多年来河北三镇的割据史,记录下无数次权力交替中发生的惨剧。
. b+ e6 y7 E3 h; C& V: S虽然惨剧经常发生,但动乱总是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而且能很快平息,民众比较满意的新统治者被产生出来,人们又平静地生活着。大体说来,在唐中晚期,河北三镇割据之境的“逆民”,是比处于“王道乐土”的“顺民”要幸福一些。不是吗,黄巢之乱波及到大半个中国,惟独河北三镇未受荼毒,不是值得人们好好想想吗! ( h( ~! f6 J1 \1 a J
乐从训兵败,向朱温求救,请朱温武力干涉,帮自己夺回权力。 5 h* w- k# }! k5 W# x
这是严重违反割据地区游戏规则的。朱温当然乐意参加进来,所以朱温将魏州之事摆在各项急报的首位。若按汴州本区的安全而言,朱温又何必要出兵河北呢。朱温应邀而来,使魏搏六州被卷入军阀混战的泥潭,我们将会看到六州之民遭受到无穷苦难。
4 O$ q& L% T) A% k8 H5 a1 O4 P我们趁此将其他两处求援者的情况摊开,进行情况比较,找出朱温的思路。
/ s" \6 Z* g9 M3 W0 b1 g 另一位向汴州求援的是河南尹张全义。 / n" l% C; X# h3 I% G0 l/ T
张全义是前面出现过的人物,他便是黄巢的吏部尚书兼水陆转运使张言,那位被王重荣劫去了粮船,落荒而逃的运输大臣。“全义”也是后来皇上给他赐的名字,全忠,全义正好一对,在实际上,朱全忠也是与全义关系很好,有军中昆弟之称。
; i% L; ?( @, L- r$ n+ W: q吏部乃中央六部中权势最重的,管理官员的考核和升降 ,张言笑道:我一个农夫出身,大字不识两筐,怎能当这文绉绉的官。幸好黄巢的政府也未曾正常运转,张言也能含糊过去。不几天,又命他“兼水陆转运使”,这可是个要实在出力的事,他带着几百亲兵出关,将官署设在河阳〔孟州〕,从滑州黎阳仓至陕州凤凌渡,千里水道,上下奔波。
( r( d! B, T U3 Z& d$ _/ k 黄巢的河阳节度使就是原大唐的节度使诸葛爽,原官原职。黄巢除派了两员监军之外,原班人员未动。张言设署河阳,少不得与诸葛爽打交道。按官职,是张言大,又是黄巢老营的人,但张言不用资历压他,两人关系很好。此时张言年近五十,性格温和。诸葛营中的士兵常被借调到转运署服役,时常得些犒赏,也很感激张言。
# c0 D! h5 t& C0 K; A$ ^2 F4 h 不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新打起唐军旗号,形势大变,河运受阻,张言丢失数十船粮秣,只身逃回河阳,将大批粮食转入河阳仓库,发谍文请诸葛爽派兵守护。爽大喜,将粮仓视为囊中物。 5 Y# c* ^% w' D! |0 L Y
待黄巢撤离长安,道由兰田,张言还在河阳待命,无由追随黄巢。僖宗在成都发布“洗涤”诏令,各地沦陷官员纷纷复位,各守关防,就近擒拿巢贼余孽。诏书到河阳,诸葛爽立即将黄巢的两名监军捉来杀了,又派兵围了转运署,捉拿张言。但满府搜寻,不见张言踪影,遂上报张言在逃。其时张言就在诸葛爽后院。 |* C- l* b( N9 N" Q
待黄巢兵败王满渡,大批军士和将领被各镇收编,朝廷对散处各地的巢党已不在意,清理也理不清,诸葛爽将张言改名,报了军功,填写了一张告身,张言便成了爽营军吏。第二年再上表述功,给张言讨了一张泽州刺史的委任状,朝旨赐名张全义,成了大唐王朝五品衔官员。张全义苦笑一声:“到底是大唐皇家吏部发出的东西货正价实。” + q1 o J: m, ~: Y" m, P
张全义在诸葛爽军中,与同僚终有隔阂,这也与“系统”有关。只是与一位名叫李罕之的将军关系密切,结为金兰兄弟。因为这位罕之也有一番曲折经历,也可以说有段不光彩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