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 1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007章 唐帝出狩兴元府 黄王入主大明宫 V+ X$ P' o. Q2 y4 X( q! d0 [
# Q1 I1 s* ]9 H- I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2 A8 ~ Y `+ k( p, d! F, p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i) t" Z* x/ ? w6 r, G, N——黄巢《落第后咏菊》
/ Y& ~+ x% v, g* G7 q2 o' `) K 黄巢进长安的场面真是旷古未有。
3 H# R8 }$ h4 C& x 但见义军“甲骑如流,辎重塞途,千里络绎不绝”。道路两旁聚满了观看的民众。有胆大的还远至灞桥。在灞上,金吾大将军张直方领着数十位官员迎候巢军,表明长安已解除武装。
( K) D. L, H4 G" g1 u/ G 直至午后,先头部队才到灞桥,为首者柴存,是黄巢爱将,年青英俊,博得两傍观众喝采:“全无胡子军模样!”逾放宽心走近了看。少顷尚让来到,高头大马,更是气宇昂扬,向聚观者朗朗宣讲:“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家不爱黎民。你们尽管照常营生,无恐无惧!”直至申酉之交,黄巢卫队才到,卫士们服装鲜亮,红缯束发。黄巢全身金装,斜躺在檐子上,观者被离隔得远远的,天气已暗,看不真切,只是纷纷指划:这便是天下新主子了。追随至春明门,进了御街,眼睁睁地见卫队入朱雀门,进了皇城,想象着黄王爷进入大内的情形:这宫嫔三千尽归此人享受了。
+ U) d5 t0 K1 m% |. r 黄巢并未进入宫城,而是住进了田令孜私舍。 1 Z6 u- {8 d; V, N$ m( B
黄巢是在第七天才入居皇宫的,可以想见,在入居大内之前他曾进入宫城巡视,而且必定有一批宦官和宫嫔被收编,在这过程中,就有“除宫”或者称清理的工作紧张进行,也就是要对几处宫殿群中所有的男子进行清除,包括未成年的少年和幼婴。当时还没有设立“集中营”的概念,而且也不值得为他们的生存而消耗人力物力,便将他们一概杀死。这些龙子龙孙们是长安城中第一批死难者,对他们的死更应负责任的是僖宗皇帝和田令孜。僖宗逃跑时只通知了几位同胞兄弟和宠妃,田令孜令人带上了宗庙中那些祖宗神像和牌位,而没有通知任何宰相大臣。 / N! R H1 Z3 M- s9 P
黄巢入宫的第二天早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登基建国大典。没有举行大典所需的宫廷乐团,也没有陈列仪仗文物,大概是新朝君臣们不愿花时间去演习那套繁琐的礼仪。懂礼仪的也是有的,如原“太常博士”皮日休就在参加庆典的官员中,而太常寺正是礼乐的主管机关。新朝不用雅乐,但仪式却别开生面,陛下排着千百只大鼓,擂鼓手当然是战士,而非旧乐工。这样一来,至少有上千名壮士得以有机会亲身参与大典,实在是皆大欢喜的好办法。
1 G& C4 r2 ^( N$ Y9 \ 新朝的开国仪式虽有创新,其朝廷组织却尽力做到符合陈规,而且要按照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理论来阐明建国大义。这大义就是圣主受命于天,符合“天命”。 5 g7 h4 Z; Q# W$ ]7 f2 l
建国宣言称,今年元旦,旧朝改元,称为“广明”。这广{繁体}字是唐字去掉实体,换上我黄家的黄字,不正是预示上天有意要我黄家替代唐天子么!按照五行顺序,唐为土德,土生金,我黄王正好是金命,新年号就称“金统”吧! 7 m6 e; \& [: r$ H0 _0 k& b7 Y
由于黄巢集团中齐鲁人众多,新朝国号便称“大齐”,这也符合贵不忘本的古训。 ! I& r( r# ~" H- N5 u9 t, Z
大齐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是尚让。尚让被封为太尉,中书令,成为文武两班的双重首脑。投诚高官赵璋,崔璆及费希古被任为宰相,负责组建文官系统。大将孟楷,盖洪分统左、右军,称左、右中尉,也是朝廷旧衙名新用意,只是并非宦官。而诗人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给草莽朝廷添点文苑景象。 " q2 l K! W8 G6 F! f
巢营中能负文治之责的毕竟有限,六部二十四曹皆缺员,新朝发出文告:“(旧朝)百官赴赵璋第投名衔者,复其官。”这是一项十分宽容的政策。你只需去签个名,就可被安排个位置,何其优惠。但前来投名帖者寥寥可数,三品以上大员一个也没有。且这邦人并未老实呆在家中,而是不知去向。黄巢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便下令搜查。不几天便发现张直方的豪宅情况异常,进宅搜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复壁,内中藏匿着数十名官员,其中便有宰相豆卢瑑、崔沆及前任宰相于琮、刘邺。广德公主等贵妇也藏匿于此。 : p, h7 [! z+ ~! ?/ M) i
屡试未第的前举人黄巢忆起昔日在长安的落魄情形,想到这些贵族到如今还公然藐视他,请都请不出,下令全部杀死。年过半百的广德公主扑向刽子手,要求与夫君于琮同死,行刑者只得多下一刀了事。那位以豪杰著称的张直方也被杀了,有人认为他当初是假投降,不过张直方是个花花公子式的衙内出身,其操行本来欠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