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23: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捧日都头李筠,是皇上驾前唯一不听令于宦官,受到昭宗信赖的禁军将领。因在南山保护昭宗之功,受到加爵晋赏,成为显著人物。韩建以李顺节之祸为例,坚清斩之。李筠竟被诬以谋反罪名,被杀。这是经韩建自己之手制造的冤案。韩建从李巨川那儿受到的历史知识教育使韩建成了谋杀犯。
$ [- u* w# Z3 I4 b韩建这日又上朝,有本上奏,皇上心想不知这呆物又有何花样。原来却是奏请立昭宗长子德王为太子,昭宗这才放下心来,准奏,择日册立德王裕为皇太子。此期间朱温,李克用均无大的动作,四方诸侯俱上表称贺,华州群臣更是忙碌了一番,宠罩在华州上空的阴霾这才消散一些。昭宗又活络起来,认真批阅四方奏章,便遇上棘手事。
$ L# [9 B* a6 H# o' Y3 P! X东川夹在西川和凤翔之间,节度使顾延晖遵其兄延朗遣训,欲望两边结好,无奈王建负义,屡攻东川,烽火多年不断。李茂贞惧怕王建强大,出兵助东川,亦不能阻遏王建之势。李茂贞遂以方伯的姿态上表朝廷,请以国法制裁王建,朝议未定,又接到顾延晖飞奏,王建亲率五万大军,已破了剑门,临近梓州。
1 _" h* J2 f( |8 K0 Q! O此时朱朴刚贬,崔昭纬虽远贬在外,崔胤却在朱温推荐下重新当权,引族弟崔远为同列,行成新二崔。二崔既得朱温之助,便不欲李茂贞在凤翔,决议任命李茂贞为西川节并使,贬王建为南州刺史。同时委任覃王嗣周为凤翔节度使。这也是第二次以嗣周替代李茂贞,臣子们不置可否,且看好戏。
: Z* i3 D, k/ N( }) m6 ~& A就在一个月前,朱朴奏准以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去劝说两川和好。李洵秉节而行,先到梓州,顾延晖接待,诉道:“本道没有甚事亏了王建,倒是给了他不少好处。先兄贴粮钱,出兵助他攻成都,如今恩将仇报!这贼王八,不得好死!”李询劝解道:“且息怒,朝廷深知委曲,待我去说王建。”出了梓州,刚进剑门,就遇上王建率军东进,逆于军营相见。
& z( }/ a8 h' R) h要说这李询,与王建也有点交谊,所以才被选派当和事佬。原来李询祖上系西突厥贵族。随部落大人投了大唐,改姓李氏。李询从小在长安长大,黄巢之乱,追随僖宗入川,作了文学侍臣,而王建当时正在僖宗身边作护卫,两人一文一武,成了朋友。此刻故人相会,李询宣了皇上之意,劝道:“ 人贵知足,仁兄何苦涉险争地,难道成都还不够奉养吗!”王建道:“你我故人,直说无碍。成都一马平川,别无险阻,若国家承平,何虑之有?如今天下纷乱,李茂贞狐狼野心,既已得兴元,能无望蜀之心?顾延晖庸材,终不能保守。如今茂贞与延晖深相结托,居高临下,直抵剑门,则成都就难保全了。为自身计,东川可以不侵西川,而西川不可以不取东州。既然大人衔皇命至此,只要能保证李茂贞不与东川相结,我为大人回军可也!”正议论着,忽传又有新敕使奉朝命到。原来却是贬王建为南州刺史的诏书。
' J4 Q; c, R, a% \4 `! y王建冷冷对敕使道:“南州在何处?”这中使亦茫然不知,勉强答道:“据职方图,大致在黔南境内。”却说不出具体位置。原来这南州系黔中都督府辖区内一羁縻州,(今綦江县附近)尽是山岑,连州衙都不知设于何处,乃是有名无实的虚头编制。这种羁縻州数目众多,兴废不定,一般只用来抚慰土族头人,或作为犯官贬所。王建顿时大怒,骂道:“这样的屁东西你也敢送来!”喝令将敕使推出斩首。
% U J& R$ `. z5 B4 d% ]可怜这敕使尚不及诸侯间的信使 。
, ]5 w, \& H; I李询忙劝道:“这小黄门也是受人驱使,不敢不来。若是得势的,那肯出这趟苦差。”又道:“朝廷诸公也是昏庸得可以,尽做好梦。此旨一出,不惟您气愤,就是李茂贞只怕也恼了。看来岐凤又将起兵了,我是无法回长安了,只好留在成都,依托大人庇护。”王建大喜,命李洵为节度判官,又放了敕使,说:“你也别回去了,就到成都离宫充职吧!”李洵一笑。
9 s1 r* e% I9 y Z% l- y后来李洵死心依托王建,将亲妹与王建作了嫔妃,后话不表。
" c) K7 k5 x* f* t# O( M. Z* ]5 c/ Y) T3 ~
% b1 F+ H$ v) E n* u0 m) r[下一章: 君王还京思靖宇 悍酋势蹙求戢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