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净意

转发微博(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慈诚罗珠堪布: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太追求完美,否则会活得非常辛苦。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即使是有,也很短暂、很少见。倘若一定要完美,那只有追求解脱。

索达吉藏文化:很多人往往会让自己卷入分别念的波涛之中,即使自以为是且没日没夜地做了很多事情,从长远来看,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却微乎其微。

智悲佛网微博:年轻人一路疾跑,赶上开往孟买的火车。他前脚踏进车门,车开了,他的一只皮鞋, 被车门挡了一下, 落在了站台上。年轻人迅速冲到窗边,脱下另一只鞋,扔到站台上。列车员目瞪口呆。年轻人说:“也许哪个穷人可以捡到这双鞋。”他就是圣雄-甘地。“什么是教育的内涵”http://t.cn/S7Kdu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佛陀,并不是造世主,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荣辱;而是一位好老师,将他自己所洞彻的万法实相,慈悲地告诉我们,引导我们懂得取舍,并最终也像他一样具有通达一切的智慧。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痛苦与快乐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贪执的有无。若人富可敌国,但仍不知足欲贪求更多,身心就会处于散乱不安的痛苦状态,一日清闲也不能得。苦乐只有在心上才能够建立,无情的财物上不可能存在苦乐的自性,所以若将追求快乐的目标定在财物的积聚上,就只会被贪欲的烦恼系缚而疲于奔命永无宁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悲佛网微博:科学目前只能权威的述说物质界之因果,而不能有系统的研究或了解人生苦与乐之因果。科技发达长足的促进物质之享受,却不能达到心的宁静、满足。人类对真理之渴求,幸福人生之向往,精神层面之提升,道德观念之迷惑,似乎并未因为学术之发达而得到圆满的答案。#佛教与科学#http://t.cn/S7YcaS

智悲佛网微博:如果我们比动物高等的话,那么我们重复动物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甘地 有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会反对所有的残酷行径,无论这项行径是否深植传统。只要我们有选择的机会,就应该避免造成其他动物受苦受害。 ——施韦泽 法国思想家#护生文库#http://t.cn/S7YxQ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4: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慈诚罗珠堪布:人没有钱并不可怕,通过各种方法去挣钱,就可以发财致富。最可怕的,是有了钱,却没有生存目标,这是以金钱、名誉都无法挽救的。对一个人来说,能找到生存的正确目标,比任何事都重要。


索达吉藏文化 :国外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倾心倾力地保护一切森林与矿产资源,而我们这些人却根本不考虑后代的权益,为了寥寥可数的金钱,竟敢肆无忌惮地将资源出售、变卖他人,并任其随意开采、挖掘,乃至彻底毁坏,这难道不是可怕至极的行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既然幸福的标准并不在于拥有外在财物的多少,而完全取决于内在心灵的感受,那么腰缠万贯看似体面的富翁,未必比身无分文看似寒酸的乞丐活得更自在。卑微贫穷的乞丐,虽遭他人轻视,但想睡就睡心无挂碍;而富人为了财产必须连续不断遭受积累、守护以及唯恐被盗的种种痛苦。到底谁才真正拥有幸福呢?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假如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之水,那孩子的“根”就会出问题。以后就算他读的大学再好、得的学历再高、赚的钱再多,也无法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给芸芸众生带来绿荫的清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慈诚罗珠堪布: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两种非常严重的危机:一是生态危机;二是心灵危机。为了挽救生态危机,我们应该低碳生活,少欲知足。为了挽救心灵危机,就要遵守善恶因果规律,并修学佛祖的智慧。

索达吉藏文化:如今的藏族人喜欢在汉族人后面跟风,汉族人又总是追捧着西方人,西方人却反而对西藏高原的优美环境、地藏矿产与宗教文化心驰神往、推崇备至。我们藏族人在劳命伤财地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恐怕只有在极度忧伤中灭亡了吧!

【贤德启迪】为什么要悲悯天下一切众生呢?因为它们的生命跟人类的一样宝贵,它们同样希求快乐、逃避痛苦。然而诚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索达吉上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佛教中提倡什么样的生活呢?不能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也不能衣食无着、极度拮据。而应选择中道,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学会知足少欲,不要纵容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罗状元曾说:“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笼中之鸡,虽食用丰足,但等待它的将是汤锅中的沸煮。世人虽安享名利,但追名逐利却积累了无量恶业,享受名利也增长了无尽烦恼,等待在前方的只能是无尽的恶趣之苦。为了名利等不仅要付出一生的辛苦,还要承受后世的恶报,实在不值!

索达吉藏文化:虽然古代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都不够发达,但古人依靠智慧与毅力,却创造了历经成百上千年之沧桑岁月,始终巍然屹立的一个个神奇。现代人以自私自利建造的产物,却仅仅在几十年间,便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了。.

慈诚罗珠堪布:佛陀说:“无常就是痛苦”。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都是靠不住的。最喜欢的东西,将一去不复返;最讨厌的东西,却会突然袭击。谁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故而焦虑不安、痛苦不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01: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悲佛网微博:活佛对科大院长朱清时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不是几个月,也不是几年,而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知道。要亲身修炼。到下一步之前,必须把前一步达到了才行,老师会告诉你怎么去做。达到没达到靠你的悟性,靠你去实践。不可能没有走前头几步就走后面的一步。http://t.cn/SzX1eY

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贤德启迪】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去做那小小的善行,因为那是更多的善行的重要基础。---宗萨钦哲仁波切

智悲佛网微博:“当大乘佛法的理念融入自心的时候,你不得不发心,无论如何,你都想要找到一个发心的机会。人身难得,如果你十几年、二十几年不发心,天天自己修行,那这辈子,你就没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了。”#最新讯息#“索达吉堪布10.28网络开示”http://t.cn/SzNIot

索达吉堪布: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憨山大师说:春时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一切都在不停迁变,荣华终究是三更的美梦,梦中似有安乐,梦醒了不可得,富贵亦如九月的秋霜,旭日初升便化为乌有。名利如晨露、彩虹般虚假无实,实在不必苦苦谋求,应将身心投入修行,多活一口气,何如多念一声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2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悲佛网微博:爱情是希望对方快乐,奇怪的是:一人另有新欢时,大多数人不会献上祝福,而是不计一切拆散对方。希望大家能真切反省“爱”是什么?热恋中的男女会用各种方法追踪对方的行动。嘴上说关心,其实是为了满足占有欲,一旦无法满足,就会产生痛苦,这就是爱一个人愈深,痛苦愈深的道理。http://t.cn/SzpTi7

慈诚罗珠堪布:有人说:佛教是悲观主义。其实,佛教不仅深入地研究了生命和世界的本质和现象,而且还树立了准确的观点,它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乐观主义。

索达吉藏文化:贫穷的农民和牧民因为向往城市,不惜变卖牲畜与田地而移居他乡;城市里的富贵之人又因为散乱而心生厌倦,反而一心梦想并盘算着要前往寂静的山野与草原。但是,如果没有源于内在的真实快乐,无论在哪里都得不到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23: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崇尚奢华、追逐名牌,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品味,以此可体现自己的不凡。但在拼命追求外在华丽的同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一堆高档名牌堆砌下的,并不是高雅,是一颗颗攀比心。香奈儿(CHANEL)的创始人香奈儿女士曾说:“真正的奢华,是内外兼修。”愿这句话能给有些人带来一点启示~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曾教诫弟子们说:“秋日白云堆积如雪山,刹那无迹消失虚空中,现世如是无有可靠处,此喻堪为厌世良教言。”娑婆世事应如是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0 00:57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