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8 15: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废除中医是天灾之源?第四十八章[金寒水冷]+ X3 {, Z( Y1 {" n; W8 b0 ~# A
2 U' N5 Q; c( k5 Z6 x
我口中的老先生,我是上学时意外认识的一位老师,姓杨,当时我有意把自己的针灸水平提高一下,武原便把我介绍给了这位杨先生。
5 L4 h V* |/ ]/ L0 c
: Y' ]( h* S1 r& ?, D S! i, k 杨先生曾经是南方某省针灸协会的核心人物,后来专心研究技术,就没有太多时间参与一些活动,在教我的时候,他已经辞去职务,移居北京了。
! _ |5 i3 ?- ?) E, I# C0 [& d+ v1 @$ f. f6 K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医道名家”这四个字的,但在我心里,杨先生这种人,便是“医道名家”。9 C* T, A+ X* a2 Y- m$ _& h5 R
+ I( X9 h, c- k- n1 F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我认为,真正的医道名家应该具备几种条件,其一就是态度。这种态度与大家所说的仙风道骨不同,这种态度应该是如镜一般的。
$ t, T6 `8 m! L( A
' O( o, f5 O a: K/ x/ N- I$ V M; C, L 当初我刚刚和杨老师学习的时候,人很浮躁,由因为读了不少针灸名家的书,所以施针用灸总喜欢用很多花样。$ V3 H8 ]$ a3 J- G8 g# Y8 @
* p! I' ^6 ^$ d1 a; N0 r
这点杨先生极少批判我,他的方法是带我去看一些他在治疗的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是患的一些顽固性的疾病,还有些则是一些严重的比如癌症导致的身体不适。
6 n3 H, g- M* n! m8 k N* m: L6 [
2 |, V$ o2 j2 F+ |1 g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治疗一个因大出血而导致血虚头痛的病人时,只是用手指在病人的囟会穴上揉按了一分钟,病人的头痛就基本消失了。. _1 e7 D$ {+ x3 q% F
7 U: L1 T4 D7 g( l* A; `) O 后来我询问诀窍,杨老师说,病人还很年轻,恢复能力很强,按囟会穴只是为了散去病人的淤血或寒热。帮助病人恢复,没必要用针,如果每个病人都要施针治疗,就脱离了医生的原则,医家不以针法负责、方药怪异未能事。 f, ]8 X0 H9 j% X
% z! ?2 ~* I/ q0 U8 }/ @8 i 治疗病人,应学会感同身受。后来杨老师还教了病人家属揉按囟会穴的手法。几天后,这个病人果然就自然恢复了。
1 z/ C0 e" D$ _9 v( M
) D, c$ S- u! X7 U' W2 z2 h2 s 杨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会直接去批评你,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未必具有说服力,他用的方法,就是以身为镜,让你自己看到你的不足。
' W. ]4 c. C1 k2 h$ y, a, {$ x+ S- f: k
之所以说杨老师是医道名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举重若轻。, R9 Y0 g' t, g1 }9 Q
" n; {% n$ y8 d W4 X, a 他在给我讲述医理,讲一些辩证施针的内容时,都是使用的很容易懂的普通话,且多是讲的一些古奥的内容。( v q1 }' M" b/ C
2 m, T+ V D/ I# U
在我看来,要用普通话讲述一些东西并不难,但如果要用普通话讲述一些医理,却是极有难度的,比如一些专业词汇,如浊气归心、肝风内动这些,要用普通话解释起来,很难不苦涩难懂,但杨先生却能把这些内容讲的极为生动有趣,而且不会失去这些词的本意。
- C6 d6 m. y" p9 A
1 { U6 X* w ` s1 w2 }% E 在针灸方面,我对杨老师的佩服也是无以复加的,杨老师在用针和选择穴位上,出来进行仔细的病症推敲,力图找到病因外,对于经络之气,他也有自己的理解。
2 r5 n- p8 a* h( Y7 A& H9 }
4 D2 R* O. d) V9 x- b; k7 Y 杨老师认为,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比如有些光,有些生物,有些有形有纸的东西,我们都无法看到。
7 u/ j. A. d* A' u+ e4 p. R
% o* f' x( T z/ } 而经络之气,就是这种物质。但是看不到经络之气,并不说我们感觉不到它。杨老师针灸时,所针的穴位往往会和课本上所列的穴位位置有所不同。
9 L9 [1 l. }, c- |4 }( i' Z- E5 M& q2 }; c+ C* z
按他的说法,穴位是经络之气运行的种种关口,有的则是身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任何关口和渠道都是会改变的。
- v# Z# N/ f4 ^% _7 A! ^# q! I$ K4 w& M6 S, o5 k
如果一个人患病多年,那么他的穴位又怎么会不变呢?一个人大怒之后,他的脏腑都被冲击了,他的穴位又怎么会还在原处呢?
6 N# y9 h; |. I y
' I+ t3 r/ `; R. Z8 C7 O 虽然我之后也总结了一些用针的经验,比如下针之后,再想转动银针,觉得费力的话,很可能是穴位附近的病邪之气很强势。
" j: C) |7 Q4 o& }: G2 V1 U8 Z; x. \9 W! _% g4 M
如果无法转动银针,就是病邪之气十分强大,经络已经不通。如果下针之后,始终觉得病人的学位附近松松垮垮,那就是病人这片经络虚弱极了。/ `! z5 F$ T- O
& ?$ b) s4 P0 g+ }7 L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人的肌肉腠理像豆腐一样松弛,这样的人,病情必然已经是极为危险的了。; C1 N* S$ c) b' [7 q
8 \% r0 p; k( l4 [8 w
但是像杨老师那种没有下针之前,就能知道病人病情和下针感觉、穴位位置的医术,在我看来,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神术了。
$ b% B& {$ S% h- J) f: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