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30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安安瞪了我一眼,道:“武原来时身上带了点钱,既然你是他找来的,你的饮食和房租,就在他的钱里扣吧。不过你要睡沙发,我睡客卧。”
9 p/ D$ q0 K4 n H7 Y% _大约十分钟后,许安安把热好的饭菜摆了一桌,多是些家常菜,如火锅肉,粉蒸肉之类的。
/ Q4 i* E4 t, W' p0 Q& T8 V3 w/ D9 q这些菜大概都是她自己做的吧?我心里想着。她放下菜,端了一碗粥走进厨房,临进房门前对我道:“老实吃你的饭,如果敢偷看……”% g! q3 n* }. O, S0 U4 o
说到这,她做了个割喉的手势。
& O$ ?9 ?$ H/ L# A5 l9 c( y她作出这手势时的表情极为凶狠,我没再敢往厨房里看,而是低头吃饭。接触了一天,我基本已经能看出她围巾下的各类表情特色了。想来她带围巾不是为了掩饰感情吧。
+ E3 g K, s6 c+ ^5 V% \4 j+ x吃晚饭,我开始研究那首诗。
7 F) k/ ? a2 m1 q+ [- p/ m, }巍巍山中寺,不知几多僧。5 y) c6 W& Y1 w: b8 z( |8 ^5 M
碗有三六四,够用无需争。% e2 C, T1 L+ i
三人一碗饭,四人一碗羹。
8 x/ _9 g9 I0 Y% |请问能算者,几多僧饭羹。, I- {- D- X& R! H2 C6 f) ?% S! b
其实这首诗我早就见过,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明朝珠算大师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只是现在这首诗的内容变化了一些,好需要思考一下。* d' T, H6 z$ _5 T0 I2 G; n) ]
程大位在诸多古代名人中几乎没什幺声望,只有爱好古代数学的人才知道一点他的信息。记载中他精于古代篆书,对算术也是极为精通。% C# A( I) R; F" i: B/ M
他一生都游学在外地,通过经商来赚取学习的资金,转而又用这些钱购买书籍阅读。《算法统宗》就是他晚年的学术集成。8 ~+ F5 {7 w, I- ~; m' W7 f3 U
书中对数学的描述,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加上程大位对古篆的研究,算法统宗的言语间总带着种数学不曾有的特殊气息。也正因为此我在上学时便抽出过几天来读这本书,尤其喜欢用书中的谜题来说明解码方式。
' c3 g" S4 [' o6 K8 V2 N" H想到上学时我的一些事情,我不禁笑了笑,与此同时,突然被人拍了下肩膀。4 @" ^. B T5 a- U1 P( {- \3 y/ j
抬头看时才发现,许安安不知何时已经坐到了我旁边。3 `5 \5 b7 \0 a. G. i% X) d
“看什幺呢?”她对我道。
; c% _4 U7 B* ]4 |& s9 U' w“这是今天上网时收到的一首诗,我在大学时和武原常研究这些。”我被她吓了一跳,声音还带着颤抖的回了句。3 ?' c* H3 v- ] W/ z, g( L0 j6 m
她盯着手机上的诗句看了一会,道:“几多僧饭羹?就是说要算有多少和尚,多少饭碗,多少羹碗?”
1 _- f: @ K, ]# ^ X% b9 x- O我点点头,道:“每人用了三分之一的碗吃饭,四分之一的碗吃羹,合起来就是说每人用了十二分之七个碗。用364除以十二分之七,等于用364乘以七分之十二。所得到的数字就是七分之四千三百六十八。变成整数就是624。也就是说,一共有624名僧人。624除以3等于208,即有208只饭碗。624除以4等于156,即有156只羹碗。这种题在大学时常被我当做解密信息发给同学。不过加上这个,就有两组九位数密码了,没什幺用。”: r5 e& g9 y& ^$ Z" `
许安安被我说的数学内容弄得有些晕,事实上我这个答案也是刚才心算了许久所得,否则怎幺能说的这幺流利呢。" H9 B: \( ?7 {3 g/ E1 e( ~ V
她想了一会,道:“如果这不是密码就好了,如果是电话号码或者电子邮箱地址,就好解释多了。”: Y9 |+ y+ x( z3 Y
听她说到这,我突然一震,很自然的接了句:“如果是密码,而之前那组数字不是呢?”" L5 c0 y" t% y
% }! g7 }6 t5 y: H4 ~今天陪朋友吃饭看电影去了,加上感冒刚好,要早睡,为了不影响我解释这个密码,我来讲一个遇到过的小故事吧。
. I1 H+ I* J; M, O以前姥爷曾经治疗过一个很奇怪的病人,他不单有前世的记忆,而且还有两个前世的记忆,分别是一个农民和一个地主。
) H; i9 W" p! b7 w4 O# G而且这两个人还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 K8 ]0 d& H' \, m
起初人们都不相信他的话,后来他去到地主家旧宅。在宅子的后院挖出了一个木匣,匣子里是一些账本,记载了地主被批斗期间,都有谁从他家拿了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