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佛教殿堂-------------琉璃(已完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0 14: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月光童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远劫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以进入正定三昧。月光童子先观照自己身中的水性,从涕泪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性质都是一样的。然后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逐渐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能使身水融化为一,但还没有达到无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内安禅,他的小弟子从窗外探视,只看见室中遍满清水,其他什么都没看见。小弟子不知道是师父坐禅,就拿了一片瓦砾丢到室内的清水里,扑通一声,以游戏的心情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觉得心里很痛,他想到:“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很久了,早就与病痛无缘,为什么今天忽然生出心痛这样的疾病,难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吗?正在疑虑的时候,小弟子来看他,说出了刚刚看见满室清水丢入瓦砾的事。
  月光童子听了,对弟子说:“以后我入定的时候,如果你再看见满室清水,就立即开门走进水中,除去瓦砾。”后来他入定的时候,弟子果然又看见水,那片瓦砾还清晰宛然留在水里,弟子走进去把瓦砾取出,丢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后,感觉到身心泰然,身心恢复如初。
此后,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一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见,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是求得圆满无上正觉的第一妙法。
这个故事出自《楞严经》卷五,原来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香道的菩萨弟子报告自己修行的过程与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就是从水观而得到成就的。
  智慧小语:月光童子的水观修行甚深微妙,我们是很难体会的,不过,从凡人的角度来看,这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些清新的启示,如同我们走到林下水边,面对着澄潭清水或湛蓝汪洋,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得到安静的心境,并且感觉到身心得到清洗。反之,如果我们走到污浊的水沟边,或看到垃圾在河中奔窜,必然也使我们觉得身心受到污染,这不仅是感觉问题,而是我们身心中有水性,与外界水性的感应道交。
  此外,我们也应该知道,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人如果有身体,即使他是修行很高的人,也容易受到隔空飞来瓦片的伤害,因为自己虽能心无片瓦,这世界还是到处都有飞动着的瓦砾,当被瓦砾击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开门把它取出。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由于无知抛掷给别人的瓦片,或者只是毫无目的的游戏,都会造成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伤害。而这世界的水性一气流通,别人所受的伤害,正是我们自己的伤害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布袋”

有人把人的一生比做负重赛跑,从一生下来,就不断往身上加“布袋”,然后在不堪重负中终其一生。

人生的确有太多的“布袋”;“名利布袋”、“宠辱布袋”、“情欲布袋”、“儿孙布袋”等等,大多数人一辈子就背着这些沉重的“布袋”,累死累活,直至生命的终结。

也有一些聪明人能洞明世事,悟透人生,放下“布袋”,从而使自己的生命进入自然,活得快快乐乐,活得自由自在。
郑板桥放下了“名利”的“布袋”,他说;“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风愁雨愁不尽,总是南柯。”他少淡泊名利,甘居贫穷。在字画艺术中遨游,在“难得糊涂”中欢乐,从而获得了高质量的生命,留下了两袖清风和无价的艺术。

范仲淹放下了“宠辱”的“布袋”,他在谪居郑州时,与贬至岳州的滕子京同属“迁客”,但他处变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无比轻快中,达到了“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岳阳楼记》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古今中外,这样的哲人还有很多。

人到老年,脱离了宠辱境,远离了名利场,理应减少“布袋”,轻松养老。但也有不少人还没有来得及卸下“名利”、“宠辱”等“布袋”,又背上了“儿孙福”、“身后忧”等等沉重的“布袋”。

禅宗有名偈语:“左一个布袋,右一个布袋,放下布袋,自由自在。”这一条带有禅意的人生哲理,值得人们好好咀嚼咀嚼。人生短暂,何不把身上“布袋”放下来,让自己放松放松肌肉;何不把心上的“布袋”放下来,想一些达观人生的事,以自然之道,养自由之身,品尝一番高质量的人生呢?在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中度过一生,岂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像牛粪?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說:「我見眾生皆是佛,唯我一人是凡夫。」

[ 本帖最后由 卩灬s丨琉璃 于 2008-9-20 14:3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4: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布施的例子——贫人本生


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是一个贫穷得一无所有的人,跟随结伙贸易的商人一起去其他国家。这许多商人都有信仰佛教修善培福的志向,每到一处,都要布施穷乏,拔济众生的困难。一天,商船航行在海上,众商人对菩萨说:“我们都以慈悲之心行布施道,你准备拿什么东西来布施造福呢?”

菩萨答道:“人的身体不过是假借的身躯,最终总是要被抛弃的。我见到海中的鱼,大鱼吃小鱼,同类相残,时刻不安。我应当以自己的身体代替海中的小鱼挽救它们短暂的生命吧’说完立即跳人大海之中。海中大鱼吃饱了,使无数小鱼得到了活命。

菩萨捐弃了自己的身体,灵识又化为一条鱣鱼之王,身长约有一里光景。海边上有一个国家,正在遭受干旱灾害,庄稼都被枯死了。黎民百姓饥谨难忍,最后发生人吃人,相互吞吠的境地。大鱼见到这种悲惨的情景,痛苦地流泪想:“众生为了活命,昏迷到相互残杀吞食的地步,这是多么惨痛的灾难呀!我的身体有约一里长的肉,可以解决百姓半个多月的饥荒呀!”大鱼随即游到这个国家的海边,搁浅在海滩上。   

全国百姓看到一条大鱼搁浅在海滩卜,举国上下都来割它身上的肉充饥,以求活命。鱼身上的肉却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几个月下来,鱼还是活着,鱼肉生长不止。   

天神见到很不忍心,因此下界到鱼旁说:“你这样忍受数月不断割肉的痛苦,怎么能忍受得了呢?为何不早些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就可以脱离割肉的创痛啦!”   

大鱼说:“我自己如果断绝了生命,神识离开了,躯体就会腐烂,百姓以后饥饿了,还会相互吞吃。我不忍看到人吃人的惨剧,其心为此事感伤’   

天神听鱼所言非常感动,尊敬地说:“菩萨胸中所怀大慈大悲之心,是难以起及的’天神们也为之感叹道:“你以后必定会成佛,普渡我等苦恼的众生。

国中有人用斧头砍下了鱼头,大鱼立刻就死了。灵识即投生王宫,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太子。太子出生后就有圣人的智慧,具有四恩的大慈,泽及众生,犹如天地。谈到民众的穷困的情况,往往硬咽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国内仍然干旱。太子每逢饭食时,都是清心严肃地默对着食品,然后叫人将饮食撤下去,拒绝人们再给他送献食物,并跪到地下叩头仟悔说:“百姓遭受痛苦,罪过是在我的身上。愿意丧失我的生命,求上苍惠赐雨水给百姓吧’

他天天这样哀求、哭诉,如同最最孝顺的儿子失去了圣贤的父亲那样。精诚之心远达十方世界,感动了十方佛土的五百圣贤来到这个国家。新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喜欢得忘记了自己,亲自叩头奉迎,请到正殿上款待。皇后、太子全部虔诚肃敬地站在边上侍候。国王以最美的饮食,最好的服装供养众圣贤,使他们都能满足所需,并五体投地跪下叩头,涕泣而说道:“我心地污秽,行为恶浊,不符合要尊敬佛法僧三宝和报“四恩”的教导,导致干旱害苦了全国百姓,应当惩罚我的罪过,把我流放到艰苦的地方。国内连年的枯旱,百姓深处在饥饿、困苦、怨恨、悲痛的情境之中,恳求各位圣人为我国百姓消除灾害,将罪报降到我个人身上。”   

诸圣贤安慰道:“你是一位仁慈的君主,慈悲而又仁爱。功德已与帝释天相同了。十方诸佛都是知道的。今天授给你福报,希望你不要再悲戚了。你赶快下令,叫全国的百姓都去种稻谷吧’   

国王遵照圣贤们的教导,立即下令全国百姓都去种稻谷。国内男女都积极参加,没有一家不听令的。由此因缘,稻谷都化成了瓜。管理农业的大臣向大王禀告了这件奇事。国王说:“等瓜熟了再说。”   

成熟的“稻瓜”覆盖了全国土地。瓜中都包含着稻谷,每只瓜有数斜的稻谷,而且这些稻谷芳香,香味溢满全国。举国上下欢欣无比,大家都赞叹和歌颂国王的功德。四周其他原来不和睦的邻国,也都来进贡称臣了。许多黎民百姓都移居到这个国家。国界逐日扩大延长,许多小国率土来归。全国臣民都持戒归命三宝。后来,国王和臣民们寿终之后都往生天界生为天人了。

佛说:“当时那个贫困之人就是我的过去身,我累劫之中仁慈惠施拯救众生,今日终于成就佛道,号天中天,为三界中的大雄。”   

贫人本生-六度集经

昔者菩萨贫篓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全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日。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为怆枪。吾当以身代其小者。令得须臾之命也。

即自一投海。海大鱼饱小者得活。魂灵化为堕鱼之王。身有里数。海边有国。其国枯旱。黎庶饥谨更相吞吠。鱼为流泪曰。众生扰扰其苦痛哉。吾身有里数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荡身上于国渚。举国啖之以存生命。辇肉数月而鱼犹生。天神下曰。尔为忍苦其可堪哉。何不放寿可离斯痛也。鱼曰。吾自绝命神逝身腐。民后饥谨将复相残。吾不忍睹。心为其感矣。天曰。菩萨怀慈难齐。天为伤心曰。尔必得佛度吾众生矣。

有人以斧研取其首。鱼时死矣。魂灵即感为王太子。生有上圣之明。四恩弘慈。润齐二仪。憋民困穷言之硬咽。然国尚旱。靖心齐肃退食绝献。顿首悔过曰。民之不善。咎在我身。愿丧吾命惠民雨泽。日日哀恸犹至孝之子遭圣父之丧矣。精诚达远。即有各佛五百人来之其国界。王闻心喜悦若无身。奉迎稽首。请归正殿。皇后太子靡不肃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五体投地稽首叩头。涕泣而日。吾心秽行浊。不合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当伐己流被下劣。枯旱累载。黎庶饥谨怨痛伤情。愿除民灾以祸罪我。诸各佛曰。尔为仁君。慈恻仁惠。德齐帝释。诸佛普知。今授汝福慎无戚也。便疾敕民皆令种谷。王即如命。男女就业家无不修。稻化为蓖。农臣以闻。王曰。须熟。蓖实覆国。皆含稻矿。中容数斛。其味苾芬。香闻一国。举国欣泽。叹咏王德。四境潍国皆称臣奏。黎民云集。国界日长。率土持戒归命三尊。王及臣民寿终之后皆生天上。佛言。时贫人者吾身是也。累劫仁惠拯济众生。功不徒朽。今果得佛。号天中天。为三界雄。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09: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两天收集 啊 本人有点小的 意见啊 虽说要以故事为主 啊 但是有两篇帖子我 实在舍不得啊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佛陀本生故事
请管理员一定要把这两篇发表啊 ·


还有就是啊 从35层开始到最后共计有20篇佛 学小故事啊
篇篇都不错啊 应该符合条件了呵呵 :y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5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