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7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夏雯静 于 2016-6-27 19:53 编辑
% P7 p* A; a. s, G) R
8 K* ]& c; y' Q) X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 S8 S& j l" e8 j* E% m
6 k* G# v1 C& S% g$ |8 H(解)佛告观世音菩萨说,见地藏像和闻地藏名的功德利益。这是本经的第十二品。7 P+ i8 Y6 O, v' [ n' x
0 b3 a7 X1 Z3 E8 |8 _0 M
(释)如来顶上放光示现八部,叫做见;光中出微妙音,赞叹大士,使法会大众同听,叫做闻;这可以叫做普见、普闻。细阅这部经,领会妙悟,这是见的利益;临终堕苦,闻地藏菩萨名,离苦得乐,这是闻的利益。这品里所说的,都是地藏菩萨利济众生不可思议的胜利,完全用众生的见、闻二利根,来开引普救九界众生的入道之门。
& q. D( V$ M9 J' P
, w8 d( a( v$ ?9 V+ T/ _7 G【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
0 @6 A# c+ s3 c9 r7 Z8 }9 c/ A( _6 c! m$ q2 c2 D* k
(解)这时候,世尊从顶门上,放出百千万亿道的大毫相光来。大是说法身的大,可以遍满虚空;毫相,是表现外实内空,解脱无碍,譬如般若,能够照破万法。现在佛体既大,毫光当然也大了。毫虽是一,光色不同,比喻人体一式,各人的行为各不相同的。# _: G3 L! u7 B T+ ?2 U( Y
$ w G9 F6 F% v8 z5 Y5 f5 K
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是教黑恶众生,改做白净,可以超凡入圣。
% Y; Y% }* s4 I m3 L, Q
1 {) f3 q1 q. M: t6 K8 J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瑞是祥瑞,是说众生从此可以乘地藏菩萨的愿船,不但只超凡,竟可以修成佛道,所以现这吉祥的预兆。
( c* \7 q) i+ f3 S
# d, g9 d4 W/ R" \' c$ \/ M玉毫相光,是教众生能够依经修习,便像经过磨琢的白玉一样,就可以成圣器了。1 d2 G* g' E! ?$ Y7 A# f+ i7 l& [! h
/ x$ e) P$ W& i% s2 Y! T
紫毫相光,紫是黑赤浑杂的颜色,是喻杂类的众生,心意虽然不同,能依本经修持,所得的福利,是一样的。
" \8 T1 I6 B9 G' [0 f/ |. d) e$ N9 A& E
青毫相光,青是春天树木发生青葱的颜色,是说有了这部经,地狱里黑业众生,也有蓬蓬的生气了。
+ b R/ u$ E: w: s: W# I7 t
F; G' R1 v5 k) e碧毫相光,碧是深青的颜色,是说地狱众生,不但有生气,能依这经去调伏心身,虽在地狱里,也可以得到天堂一样的安乐。
6 T7 y' `% J; D$ V: ~& @( e
! `6 k5 `( c7 W0 y c7 U, O红毫相光,红是像火的颜色,是教我们众生,能依这经修持,虽在三界火宅,也可以解脱红尘的。
& H- c$ H2 _0 J7 w" s
9 L- J. z+ z/ `/ j' V绿毫相光,是说既能解脱红尘,则性海定水,湛然碧绿,自然可以化火宅为清凉了。9 s: \8 q6 j, C+ e p, k
: Z1 U/ @% G, q* K2 Q金毫相光,能够化火宅为清凉,就可以证金刚不坏之身了。
$ Q( F9 Z4 K' A* J8 X5 }" ]; D2 a* M5 Y+ |
庆云毫相光,是说众生既然依经修习,能证金刚之身,便去佛果不远了,这是应该可以庆祝贺喜的。/ W2 @& B; l2 {2 G
# i9 z- K/ K1 [% M" ]0 q
千轮毫光,这是说比从前更进步了,轮是比圆满的月,光明清凉,自能照破业障。
$ B' G2 M7 @3 o1 E
% ~& w }2 o1 {) f: n! E$ T \& {* a宝轮毫光,意义虽然是同上一样,现在加一宝字,可知比前又进一步,已具有佛的智慧了。, u: K9 O! h8 B" n! B* G$ V+ o
$ Q$ ] n" U( q5 t$ s
日轮毫光、月轮毫光,表示智光无私,普照四天,任运自然,像经天的日月一样。
( o+ t7 \" E( B* C' m; _# F) P8 h5 t6 P; s- Y8 [3 C3 N% e( I2 L
宫殿毫光,宫殿是至尊所居极庄严的地方,是说已是修成佛的境界了。
3 f9 Y/ W/ k# l1 o$ E& M
9 i' _* R$ C" f Q- R Y海云毫光,到此已成正觉,慈云如海,普覆十方,一切有情,可以都沾法雨了。佛在于顶门上放出了像这样一等的毫光相放罢。, H0 [6 \9 O1 J* B5 p9 n3 i( ~2 j9 z0 E
: I4 L4 q% p( O, [, e
(释)因为前品经,地神证明地藏菩萨大愿比胜一切菩萨,所以佛也为证前启后的大意,来放光赞叹,使一切众生见光悟心,一一依经修习,可以同证正觉。头是一身的主,顶是一头的尊,今佛从此处放光,可知佛推尊地藏菩萨,和尊重这部经的用意,是到了极巅。
" x1 c8 j! O8 z
! ]2 ~! I( M% W: y# U【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 `" R5 j; @: q. ~7 M0 i$ j; ]$ s, t+ R4 y7 W* ~$ X1 _
(解)从这毫光中,再放出微妙的音声来,告诉诸天的大众,和天龙八部、人,以及不是人类的一等众生说:‘听我今天在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在人道、天道中,利益人的一等事、真是不可以思议的事情、超入圣因的事、证到十地果位的事、毕竟不退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事。’
2 M: { N, N& o3 B5 | ^9 p. Q9 a
, o, x' V4 R0 _& J4 ^: G' a3 C0 f(释)妙音,是随机所闻,各得圆妙的法音。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是甚事呢?前面说过的,分身集会,这也是不思议事;称佛名号,是超圣因事;忉利天宫神通品,不退菩萨,是证十地事;令众生先成佛,然后方成正觉,是不退菩提事。显然还有不可思议的利益事,佛一一说在下面。
( z. }7 _) k) E1 H+ U. b6 z
8 G D1 z/ E4 w9 e【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3 H' v$ Q `3 @ M5 q7 Y. j" O8 c6 Q) T2 `5 |7 Q; j
(解)佛说这话的时间,法会中有一尊大菩萨,名号叫观世音,从座位上起身,到佛的前面,胡跪著合了掌,叫著佛说:‘世尊!这地藏菩萨大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怜愍一切众苦的众生,在千万亿的世界,化出千万亿的身形来。他所有的功德,以及不可思议的神力,’
, C0 E S9 ]( S% q1 \
- S/ w. `) I- ]: n1 ~1 s$ Q(释)世尊正要宣扬利益的事,观世音菩萨代天龙八部一切众生接口请问。以后一唱一和,无非是赞叹宣扬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利益的事情罢了。但是菩萨无量慈悲,欲六道众生先成佛道,不得不化身救度,以了他的大愿,所以他所积的功德,已是无量的了。观是返观内性,音是寻世上的声音救苦,可知观音菩萨,也是在我们世界上,救苦的一尊慈悲的大菩萨。
/ r& k; ^6 @) ]# a9 J l& q! a+ @, K5 @3 `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3 V6 @, M; V6 n' E/ f
8 A. w! Y2 ^. \* |# a9 ?, z& U
(解)观音菩萨继续说:‘我听到世尊与十方无量数的诸佛,异口同音的,说赞叹地藏菩萨的话,就是叫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都来说他的功德,还不能说尽呢!/ _$ q' R2 _' V7 b d
* Q. r" D7 I+ U- Q$ X$ ?% W% ](释)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每品里都有的,但是他最注重的,就在这一品里。十方无量诸佛,因佛顶门放光,从光音中遍告诸佛,十方无量诸佛一听到这事情,自然也都要赞叹起来。这赞叹的音声,观音菩萨都听得很清楚,所以会晓得的。, ^4 w, V i C: t" h
* |+ B4 d& G3 w【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1 @# B' B+ A, o9 ~" a
) x8 C: a4 w3 w9 [2 u9 R1 ^. E/ I$ T
(解)‘前面又承蒙世尊,普遍的告诉大众,要称赞宣扬地藏利益一等的事情,现在唯愿你世尊,再为这现在未来一切的众生,称扬这地藏不可思议的事,令天龙八部,也都晓得瞻望礼拜,可以获福。’
9 Q4 i/ W. a- j# F/ T- c1 M) j7 h+ v# d
(释)观音菩萨请求世尊,再为众生、八部等说这不思议事,也是菩萨的慈悲深思远虑,照顾后世一切众生。因为众生从多生劫以来,业障覆心,烦恼蔽意,虽见圣像,不知恭敬;把这不思议的神力,说给众生知道了,就可以使这众生起信瞻礼,福满慧足,自然成佛有期望了。: S6 F; p7 Q' e# r2 L
. b% M/ y \% p N) F【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Y! @4 u8 s4 t+ C C y6 P. ]3 h
( z# F" v7 ?0 C: L
(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对于这娑婆世界,也有很大的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于六道里的众苦众生,一听到你的名号,或是见了你的形像,有来恋慕你的人、有来赞叹你的人,这般众生对于佛法的无上道,必定不会得退转的,还可以常常生到人道、天道里,都去受很好的安乐,等到因果将熟的时候,又可以遇到佛来授记。( w" V. ~' d8 H0 O% m* [
# e* I/ a9 ~3 J' o* a
(释)大因缘,也可以作大感应解。娑婆世界完全是苦境,观音菩萨原是闻声救苦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世界,更有极大的灵感。! t8 ?5 | ^+ l; I
# h: v/ m+ r4 h) a3 f& v' M0 c; w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8 p" c( L J, C0 a* m, Q( T5 X5 H2 _# i$ x3 O
(解)‘你今天具足这样大的慈悲心,怜愍众生以及天龙八部,现在就从你的请求,我来宣说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利益的事情给你听。! C) {& W; D' O% R( ]; y
2 A7 Q9 f0 g/ W3 W7 W7 d1 D
(释)观世音菩萨,来求恳佛说地藏菩萨的利益,无非为慈悲一切众生,使众生听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利益,一念归依,都得解脱苦难。7 E7 R( Y4 B; s: o. @
+ F. ~3 M% Y" J5 R3 K
【汝当谛听,吾今说之。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n9 T5 N3 v) d4 n l# T
* X' ]5 T! h7 o) R(解)‘你应该当心的听!我今天来给你说。’观世音菩萨说:‘唯愿你世尊说,我极愿意,及快乐的想听这话。’
9 }6 k8 m' z8 \' B% A: Q
' \. G( d( g% ](释)观世音菩萨既然发了大慈悲,恳求佛说,自然把不得佛快些说出来的。现在佛说这话,己遂他的心愿了,还有不快乐的么?
$ ?* T% j1 |, k7 a3 ]2 ~7 k% O3 k% p. _& w5 n+ Y6 C6 |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4 `5 \: H' t6 b1 f
0 u I7 j. ], K7 S
(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未来现在诸世界之中,有在天上的人,天福享尽了,就有五种衰败的相发现,或者竟有堕落到于恶道里的。像这样子的天人,无论男女,当现出这衰相的时间,或是见了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瞻望一会、礼拜一会。这样一来,反增加了天福,不但是不堕落到恶道里去,反而受到了大快乐,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里受罪报的了。
, W0 n* ]: q* F; \
# C" a7 |0 \3 |0 v/ m(释)这一节之中,可以分开来作三层说:一是罪相;二是见像忏悔;三是转报。
+ E/ [6 m! J; u0 y" h" R- \& o" g6 @6 L- q* E- `3 M8 f
五衰相,有小和大二种: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舍,五身虚眼瞬,这是小五衰现相;一衣服秽污,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汗流,四体生鼻气,五不落本座,这是大五衰现相。当见小五衰发现,不即礼念地藏菩萨,求转福报,到大五衰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恐怕要堕恶道。
( t5 {1 t5 I$ f. m% n5 k% }4 L) E! @: k m6 p% u
见像瞻礼、闻名称念,一仗誓愿威神,二从心念悔过,这都是转祸为福的报本。
3 F& i" A- D6 o; z
! c. o: E* G: w4 j+ R. y8 S【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 G( t, a; p/ m& z- w4 [
5 B3 a5 y. S. B' ^, G, t" c; ](解)‘一瞻一礼,就可以转报,何况见闻了地藏菩萨,用诸般香、华、衣服、饮食品、珍宝的玩具、璎珞去行布施供养呢!所以所得的功德福利,是无量无边的。’
* Q$ P/ V5 M7 l# f
1 }) b: B7 x" l, T2 R8 ~(释)前面说天人一瞻礼,尚可消罪增福,何况现在我们依法去修持供养,志诚不退,这福报当然是无穷的了。璎珞,是缀珠玉等为圈,悬挂项颈上的。# o6 h6 V# U" ^ O* h4 x' U' x: Q
. U" ^6 J9 v" h d6 [( F4 c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U- q+ ^; q3 l1 [6 v. e
3 |3 i4 Y6 O9 `% g9 c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有未来世、现在诸世界之中,六道里的众生,临命终的时间,能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只要有一声听到耳朵里去,像这一般众生,永远可以不经历三恶道的苦楚了。' l3 C' b) D5 g- k
1 Z* ]3 C6 P# F' t* g(释)只听到一句,就有这样神力,这正是不可思议的了。+ l9 [7 ]% i2 ~% s
. { W. s. G. {9 N5 o【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k6 g5 Q+ A* f
6 Q7 Z/ ?4 ]/ h, c* K( v1 \$ W(解)‘听到一声,就得神力,何况临命终时间,父母眷属,将这命终的人,所有的屋宅、财物、宝贝、衣服卖去了,去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呢!
; V" |- r) M @" p2 Q! z
7 d% \$ e# Y# e, ]: P$ X(释)若将遗产变卖,作世间的功德,不过将功赎罪罢了。倘若将卖下来的钱财,去塑画菩萨的形像,一定可以承神力超升天道了。
s+ M0 A6 m( i. h$ H* G4 J1 J2 M* d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n' W2 U+ f' x+ s- Q
4 T) G6 ]" y5 o. V(解)‘假使这病人未死的时间,叫他亲自眼见耳闻,知道他的家里的人,将他的田宅宝贝一等,都卖去了,为了他自身,去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倘若这病人,是业报合该受生重病的,那么承了这塑像的功德,立即给他消除业报,病自在痊愈了,而且还可以增加寿命。
$ R' f. s6 { s( V8 D! p8 i5 }$ ?8 w6 _: D6 L: t) W$ f
(释)人命本是无常的,病就是死的现状。倘能照这方法去做,不但前生的业报、今生的病痛都消灭尽,而且仗了这大功德,就可以延年益寿了。9 n( j/ ]2 W* d# [8 ^* G! |
8 X. |0 m# I2 G# B8 {' j& M【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9 f4 o- k6 |7 D. V% a% z4 d/ G- a
) v# U) i; g- C/ x1 D$ I
(解)‘这个人倘若是业报,命已经没有了,应有一切的罪障业障,合该堕落恶趣的,承了这塑像的功德,死了以后,就可以超升到天上去,受很好的快乐,一切的罪障,都可消灭。’6 G+ h/ B* ^2 k- k9 N8 k- u: {7 q
' s; Z8 e) b7 [8 }" n
(释)福命都没有了,这时挽救不转的。倘然这人在世时间,造五忤罪、做十恶业,一定要堕落恶道里去的,幸得有家人给他卖宅、卖衣物等,塑像的功德,不独是罪业消灭,神魂也上天去了。( o; G( `6 { E' e
2 m0 q2 s& ~) V: i8 a8 |0 x5 Q$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T% i2 L- D; x5 }
/ a; T2 J# Y# l+ A' i; r1 ~/ W. T) W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男孩子、女孩子,在乳哺的时间,或是三岁、五岁、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已经亡失了父母,乃至于或是亡失了兄弟姊妹的。这人年纪既然大了,思忆父母以及所说家里的人,不知落在甚么趣道里?生在甚么世界里?还是生在甚么天道之中?' V- E6 S+ `' q, G
3 n( s7 \' m3 O7 X( x& j(释)初生的孩子全赖父母乳哺得活的。乳,是母血变乳,给他吮饮;哺,是嚼烂了食物,以口喂吃。父母有这样的大恩,年大有了智识,怎么会不追忆的呢?就是兄弟姊妹,本是手足连枝,也应该记念的。: |7 z5 Z" E+ }$ M2 Y: j; j
# b0 Q5 ]- n( Z【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
) B4 G' q$ ?# J" Y* Y L( `" d% [" h: |
(解)‘这个人倘若能够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乃至于听到菩萨的名号,一会瞻望、一会礼拜,照这样子一日到七日,不退转当初所发的心,过这以后,凡是听到名号、遇见形像,更能瞻礼供养。这人已死的家眷,假使因为在生造恶业的缘故,堕到恶趣里,他的受苦应当用劫数去计算的,承了他的男女,或是兄弟姊妹的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以及瞻礼的功德,就可以得到解脱恶趣,生到人道、天道之中,去受很好的快乐。
) G. g. e. e, A- I+ `$ x" P: ~6 o# R0 M7 \ Y1 @
(释)这一句莫退初心,是最要紧的训诫,倘若有始无终,这就是信心的不坚切,那里还有感应呢?能够真信不退,就是这死过的人,因在世作恶,现在已经堕入地狱了,也承这陽间的家眷,替他修福,就可以脱苦升天了。所以父母、家眷等死后,若不给他造像瞻礼,那里可以算孝子仁人呢?
2 e% M- z; \/ S. C6 j. R# s4 K* ~4 w0 ~. x& N8 y- `; a
【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6 f J: {& m0 H/ d' f- h( k1 H4 B
u. i. w# ~ w6 L, H) C0 c2 @(解)‘这个人的家眷,倘若是本来有福力的,已经生在人道、天道享受很好的安乐了,就承了这功德,转又增加了圣因,可以受无量的安乐了。’
3 p, u, J. X: e; v) A
# ]% X! @5 ?2 m! x(释)这也是指死过了人的说话。倘使这人在世作恶的,就可脱苦生天;倘若这人本来是善人,已经生在天道了,也可以藉了他家眷塑像、礼拜七日、虔诚不退初心的供养,便得闻佛法入圣因,心身就可永受无量的快乐了。! \8 Z0 u' ]# \3 o
c) R1 f" u; E8 e+ v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C& _ A/ `# d, E) K E
0 E* r0 a4 t3 h8 ~+ O, |(解)佛又继续说:‘这个人更能够在三日,或是七日之中,一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形像,念他的名字满一万遍,当时可以得到菩萨现出无边的身形,具来告诉这个人家眷所生的世界,或者在梦中,菩萨现出很大的神力,亲身领导了这个人,到诸世界中,去见诸个要见的家眷。
8 I' p* \ W R- s" f% f
0 P- I* K' d6 O7 M(释)这是说在陽间的孝子仁人,更能够在瞻礼的期内,一心注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每日满一万声,菩萨就随机感应了。这个人在梦中,菩萨就亲身来领他到各世界去,陪你去见你心里记念的亲人。
& X4 A! ?! C& T- o) t& e, G8 `* s% R4 x; e4 r7 T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M% Y9 M" o9 T& X4 L2 U5 L& d
0 c! {$ Y6 K+ P5 Z6 E+ B(解)‘这个人既然见过亲人以后,从此更能够每日念菩萨名号千遍,至于千日不间断,这人就应当得著菩萨,遣令他所居地方的土地鬼神,终身保卫拥护,使他在现世,衣食丰足有余,没有诸般疾病痛苦,乃至于凶横的祸事,都不入他的门,何况会近他的身呢!这个人毕竟可以得到菩萨来摩他的顶、给他授记。’' _6 k" h: `$ S
2 d( N7 s% p3 J# ]6 }- o(释)前面说的是只有七日,这里说的是三年长期,每日念地藏菩萨名号千句,工夫较胜,感报自然也大了,不但家道丰溢、横事远离、疾病不生,三大利益,而且毕竟得著菩萨摩顶授记,圆成佛道。可知地藏菩萨真是慈悲得了不得的。
$ t* P. u, I0 c. n) d _# |$ `/ r1 a" x: K( ^& }8 M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i7 o+ O7 F5 }6 [2 E" o# H
. Q4 B4 S7 M- m4 h, L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的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的人,欲修习无上菩提的人,欲出离三界的人,这一等的人,见了地藏菩萨的形像,以及听到他的名,一心至诚的去归依他,或者用香、花、衣服、宝贝、饮食供养了他,再去瞻礼。这善男女等,所发的心愿,速能成就,永远没有障碍了。’: p+ R# `# b" [& R% C6 d0 [# y+ l
$ |" J0 |4 z2 P(释)欲发广大慈心,这句概括三种根性:心融妙理,万法具含,叫做广心;发觉初心,与究竟觉同等,叫做大心;无缘慈而被群机,叫做慈心。无上菩提,就是佛果。地藏菩萨九界都归心的,能去求祷,所愿自然都可速成。
+ R) {, r- }6 e$ G4 N& R! _; `! r& U! H" D5 d5 C2 [* N, @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 T" E; E8 R! k7 O1 `- J6 A) ]
: z, O% a0 v5 t6 J* M N( q(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有未来世的善男、善女,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一等的心愿,以及百千万亿一等的事情,但只要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形像,像这样所愿所求的心愿和事情,就都可以遂意的成就。
% n; Z. M3 W. w. A: m$ I( Q& |& k9 x- V# a2 H$ U# }: j6 q
(释)地藏菩萨自从沙尘喻劫以来,劫劫广度众生,真是可以称大愿王了。应众生各求所愿的事,譬如大海潮涨,分给江河一样,那一些小小事愿,还有不如意的么?
" V8 S$ I( J! D f& k, N+ T" P6 X9 H. x B, b% j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6 t5 t# u8 D* M
+ ?+ }- E' d e, G(解)‘或是又复情愿求乞地藏菩萨,具发大慈悲,永远的来拥护我这个人。一发了这心愿,在睡梦之中,就可以得到菩萨摩顶授记。’) w X# q6 X3 i" _* [6 {( T+ ]
; b5 ` l2 m W5 D4 i/ r
(释)倘若归依供养、恭敬合法、恳切求祷,便能感动大士梦中摩顶授记。摩顶示安慰你的极果,授记得证到圆因。这都是从信力坚切得来的瑞相。
9 P: [- @4 D1 T8 f4 M( S2 j, e+ |: x9 z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0 T3 Q0 r" Q7 }$ D2 O3 B
' H e; y# ^2 J( `% ]8 x q
(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大乘经典生出很深的珍重心,发出不可以思议的大心,欲想读诵。虽然是遇到明师教视令熟,旋即记得,旋又忘记了,经年累月,还不能够读诵。这善男子等,就有宿世的业障,不得消除,所以对大乘经典,没有读诵的惯性了。/ i& d# v4 } |8 c% _! h" w
( Y0 a' r1 W8 }7 z; A( f
(释)大乘经典是出世的梯级,是男女二众,明性证心、自利利他的工具。因佛法像如意珠一样,随时能发现众宝,所以要深加珍重的。但是前世业障未除的人,给业障迷蔽了智慧,就是遇到明师来指教他,也是记得前,忘了后,记了后,忘了前的,穷年累月,终读不会,那里会通达本性呢?
$ Q& V! T$ \8 F- m
: Q3 X" j0 F. B【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p$ H7 N7 I, d( ~2 g
8 q+ m; w0 D1 m- Q3 A6 v(解)‘像这样的人,听了地藏菩萨的名号,见了地藏菩萨的像,具以本来的心愿,恭敬的陈说,告诉给菩萨听;更以香、花、衣服、饮食品、一切的玩具供养菩萨;用净水一盏安放在菩萨的像前,经过了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回转头来向著南方,把这水饮了;但入口的时间,要至心郑重,服水完毕之后,谨慎的,切勿吃五辛、酒、肉,不可犯邪婬、妄语,以及诸般杀生害命的事情,经过七日,或是二十一日。# J* c7 M7 J+ ]* k% l
& F8 g$ `& ~; V& U0 N1 Z3 l: V( L(释)业障重的人,听了这菩萨灵感的名号,应该供养瞻礼,然后再对像,诉说他心事,依法履行,自然业消智朗了。净水能去浊湛明,又能洗涤妄虑尘垢,一供菩萨,可以更蒙菩萨福慧加被了。五辛是葱、韭、大蒜之类,斋戒的人切须禁忌,而且蚊子、虱、蚤的命也杀害不得。
, R: A5 t7 N+ P W- H+ `7 t6 Q" c+ j- R) d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利。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 @# V* x! G3 b; Y( W+ }( h5 I! A n$ p' d: X. x
(解)‘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在睡著做梦的当中,都能瞧见地藏菩萨,现出无边的身形,在这个人的地方,用法水来灌他的颈顶。这人的梦醒觉了以后,就得到聪明了。这一应的大乘经典,一经历耳根,就永远的会记得了,再也不会忘失一句一偈的。’( E8 T; o! f) N) I
* n9 N( H( u% F2 b(释)要求聪明智慧的心,是个个人都欲的,但是一心致诚,方才能感动灵应。灌顶,是地藏菩萨亲自来给他授记,从顶门上把法水灌注进去。这人自然觉得一派清凉,直透六根,尘障全消;睡蒙、迷梦,顿时醒觉,从此读诵经典,像日月临水,光明照映,还愁甚么不贯彻呢!
8 A2 l4 x$ p& c) Z1 i
( v* K% n# h- J1 m, ?: d, B【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 h* W* O2 m& i5 j$ \3 [
) Z. P/ X" U9 g `5 h(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诸般的人,衣食不足,求谋又违乖愿望;或者是多疾病;或者是多凶事衰象,家宅不平安,家眷又分别离散;或者是遭了诸般凶横的祸事,又多来忤逆心意,睡梦之间,神魂不安,又发生许多惊惧恐怖的现像。
* A0 p% b, n& u6 s& B! q5 ^5 |
" ?7 e+ }. R$ {* d+ J5 p(释)衣食不足,必定要受冻挨饿了。这一来,家眷各谋生活,自然都要离散了;就是有在家的,也要怨苦叫穷的愁闷。何况再有许多横事来忤逆心身呢!
6 s3 S3 n! s9 H% {# O$ s8 u+ I
% e% j2 [0 K" w$ j+ U1 z【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 }( I, ]" G& {4 X9 f# w0 \
5 u+ q) {# D% w# j8 S(解)‘像这一等的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或是见了地藏菩萨的像,至心恭敬的念地藏菩萨的名,满一万遍,这许多不如意的事,渐渐消灭,就可以得到安乐,衣食也丰足有余了,乃至于睡梦之中,都也得到安乐。’
9 W9 v% N* m' k* S: ^7 W$ H" J4 q
( t1 l, l& V! p2 D' F8 q, ](释)念满万遍不难,所难的是恭敬和至心。倘若认真的至心念满万遍,自然万德圆融,万惑全消,还有甚么不如意呢?) V! [5 e! G2 b' N
Q6 b) U& Q# Y" L8 a" R! [# Z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G1 U3 f2 Y& G/ v" Z
$ ?+ f* {4 v& l9 y* X(解)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倘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是因为办治生活的,或是为了公事或私事,或是因报生和讣死的事情,或因为紧急的要事,走入山林之中,过河渡海的时间,及遇著大水,或是经过危险的道路。
" }# K& Y+ r$ O- a
( l" H( r% _: [" f+ @4 }( j5 q(释)治生,就是经商贸易。为大众的叫公事,为自己的叫私事。生,是妇人产生了去报生;死,是人死了去报丧。或是为了紧急的要事,须要经过大山峻岭、深谷荒丛。这一类地方,都是有盗匪、恶兽埋伏著的。长河大海,更有风浪的险恶。$ u z% x8 u' L$ F: ^$ c
5 k, e8 w6 c& g/ L4 i' V6 {5 q; O ^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0 x" B0 W" ~, \! I* ]6 X! B/ ]# ?+ Q
5 a4 J/ L4 h3 n* ~6 N(解)‘这个要出门的人,应当先念地藏菩萨的名号一万遍。这样一来,所过的地方,就有鬼神都来卫护了,无论是行走、是居住、是坐、或是卧,可以永远保护你平安,乃至于碰著了虎、狼、狮子,一切要毒害人的东西,都不能来损害你了。’9 E+ D8 h$ d. W+ {
9 L) {: C+ n2 j# Q9 [5 q6 B5 F6 f
(释)一切毒害,就是前面说过的蚖、蛇、蝮、蝎等类。因为虎、狼、狮子、蛇、蝎等类,都是由鬼神管领的,现在这鬼神都奉了菩萨的命,尚且要来拥护,还愁甚么这类恶毒来损害你呢!
5 E5 Z9 i0 b7 w" ]
; r( [9 S' n7 u2 w9 X4 M- T【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 K- m* V( x- h2 A2 F3 K) h
7 G( _: }. K1 k" i, y4 m(解)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这地藏菩萨对于阎浮提有很大的因缘,倘若要把他利益众生的一等事情,都来说出来给众生听,就是百千万劫的当中,也说不尽的。( a+ v' B' B2 h' y1 i
7 f3 r% P' g# D! G% L: G' k
(释)地藏菩萨自从无始劫以来,累劫的度脱众生,总不离慈悲大愿,和不可思议的神力来利益众生。众生能至心归依,随便你要求甚么事情、甚么东西,没有不依你心愿的。
4 Y- U) e6 K& ]
7 x# l- Z9 z1 g, Q, |2 Z$ J【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 F5 {4 P( N2 J; c' [) m* e1 M: O9 @6 B& ] R, t- K1 |, I
(解)‘是为这缘故,观世音!你应该要以你的神力,流布这部经,使娑婆世界的众生,百千万劫永远的享受安乐。’2 i5 _% j5 z4 B# x! W) z9 P
) H4 N0 a# v+ v+ Q$ [# i( b1 n
(释)这两尊大士,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是有很大的因缘、很大的感应。现在佛叫观音大士去流布宣传这部经,真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日月并行,相得益彰了。我们六道众生,倘若能够相信,还愁甚么罪业不消、福利不聚呢?所以这部本愿经和观音大士的普门品,正是两条离苦得乐平坦的大道。一走上这路,就可以叫你得到百千万劫永远受享不尽的快乐。
8 [: h3 f. a4 }+ e; J* z$ S$ y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 H$ |2 r( g$ }. ]5 y6 B* p
: T. D0 d: E8 ](解)这时间世尊说出了偈言:‘吾观看这地藏菩萨威神和福力,虽然是穷尽恒河沙数的大劫,也难说尽的;一经眼见耳闻以后,就去瞻礼他,只在一念之间,就可以得到利益人道、天道里无量的事情了。2 n6 B1 z/ Y# `* V! y) z' n
5 K! T7 d, m/ C+ L- M
(释)地藏菩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众生一请求,便可以事事如意满足。就是这里才生一念的瞻礼,人天都得到无量的利益,这不是不可思议的威神么!7 H1 P+ b- ~. L0 _ I
4 a9 }8 r) u+ ]& R/ G1 q# ]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p, }4 C1 \% ~( p
; y' W; k: W; P+ ~# w* t2 A, |
(解)‘倘若有男女、龙神一等,这报身一尽,应该堕落到恶道里去的;在这时间,能够一念归依了大士,不但是罪障消除,寿命也转增长了。
( ]0 M% A: T7 w. A$ U$ M' g1 N
(释)无论甚么人,要罪业销除,寿命增长,那么应该去归依地藏菩萨,一定可以使你满意的。有病重将死的人,一念去归依他,更是有特别的灵感。0 q! g4 B2 {! c" J( T' M; `' [7 `6 Y- m7 r
: J2 ^+ n; b& u, o0 O# P* O【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 f# G. e9 J% b- m" n5 ~0 z: n( `( ]5 g c5 Z
(解)‘从小的时间就亡失了恩爱的父母,到大了要想见,不知道神魂的所在,或是早死的兄弟姊妹,及诸亲人,现在我长大了,要想去见他,但是不晓得在甚么地方?倘若你肯去塑画大士的身形,然后对了像,悲哀的恋慕,瞻礼大士,不愿暂时舍离;三日、七日之中,再去念菩萨的名号,菩萨当时现化出无边的身体来,来指示他所想念的家眷,生在的世界。假使是已经堕落恶道的了,赖他陽间家眷瞻礼的功德,也就出离了;倘若是这人再不退初心,继续的瞻礼称名,当即获得菩萨给他摩顶来受圣记。
! \! l3 p+ v7 \2 T9 C% j
* @& @; L U2 B1 H; n(释)这一节的偈言的情节,都是前面说过了的,阅者一定还能够记得,也可以毋须重释了。9 p% [( } @9 o: O6 H
2 s1 x7 L$ A R& S0 X6 }) S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2 o+ q! h' `, e2 A, L; ^: R# k7 Z5 \4 I4 l
(解)‘倘有欲修习菩提的人,或是要出离三界苦楚的人;这人既然发了大悲心,应该要先瞻礼大士的形像,自然一切所愿可以成就,永远没有业障再来遮止住的。
5 g5 [1 A7 x9 M
( }- _: ?8 f) S(释)业障遮止,就是将来成佛之后,出假位中,去教化众生的时间,不受尘沙的迷惑。' Q. I/ t( e" b. h
7 c) v$ p1 n0 k4 B- G, A% J【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c2 c! @3 g2 W& z" e+ D
& Q8 `. j$ ?$ V5 ~4 W5 `
(解)‘有人发心要读大乘经典,欲觉悟群众的迷惑,超度他们到岸上来;虽然立了这个不思议的大愿,但是一边读,一边废失;这个人因为有业障迷惑住的缘故,对于这大乘经,总归记不得的。+ i5 |, P6 t+ C+ @/ s' C; ?5 e
# J; i3 f, ~( e3 ]2 j(释)大乘经,是苦海的大渡船,现在为了业障的缘故读不会;虽有了这只大愿船,同没有舵桨一样,那里能摇得动,去救沉溺的众生呢?
5 G$ ~" u$ R) Z& [! B7 o1 J1 q- S; z5 X0 n. R( N& e7 Y' B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婬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 F: V& R- D- `6 p g3 Q, j% K
(解)‘这人去用香、花供养地藏菩萨,衣服、饮食品、诸般的玩具都去供他;再用净水安放在大士的前面,经过一日一夜;求服的时间,发殷勤尊重的心,谨慎五辛、酒、肉勿入口,邪婬、妄语也切勿犯,二十一日以内,切勿杀害,再至心称颂著念大士的名号。% E" T ^: x: t+ O) }% e4 s
' U8 x; O2 Q1 ~" T5 q. U(释)在二十一日以内,吃斋守戒方才有效。
2 ~$ h% \# T1 n: V
. l2 J' D* P& M【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 F x0 L& _! p+ f: R Z$ R, ^# ?! n$ o7 d3 H; ~6 ]4 O
(解)‘当即在睡梦之中,瞧见无边的菩萨;梦醒了以后,即便得到了通利根性的耳朵。一应的经教,一历耳根,千万生中就永不忘记了。这是全仗大士不思议威神,能够使这人获到这样的智慧。2 u$ }: O {4 X: p
; y# B- N5 i$ C, {(释)这就是吃素守戒、严慎的感应。梦中一见菩萨,醒来便有智慧,苦读十年不通的人,何勿去仿效一个呢?
0 o" t3 P3 m2 T6 f$ x3 J. A9 H3 _. O: \0 k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 x0 M+ b: m x6 c# e- S1 U2 Z/ f
3 B& n9 S* S Y5 h) f5 N# g5 |/ ~(解)‘倘有贫穷的众生,以及有疾病的人,家宅发生凶衰不安的景像,家眷也都分离了;睡梦之中,又都不安宁,凡是所求的事,又多乖违,不能称心遂愿。这人能够至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形像,一切恶事,自然都会消灭的;至于在睡梦之中,也都得到安宁,衣食也丰足了,鬼神也来拥护了。
! {" q Z) q. C+ t" b/ o6 D) g& [, }
(释)一贫穷、二疾病、三家宅凶衰、四眷属分离、五睡梦不安、六心愿相违,这六种都是最不吉祥的了。须赶紧的去至心瞻礼地藏菩萨的像,方才可以转祸为福。
/ M; \* l, X! t! A4 e% r4 Z3 G) V4 r% V0 J* S- i2 w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 R: P$ q* G6 L
0 c+ w: R- M# Q9 a(解)‘倘若要入山林及渡海洋,这山里有毒恶的禽兽,以及凶毒的盗匪,在大海里也有恶神恶鬼,掀风作浪,所以都有一切的灾难,一切的苦恼了。但只要瞻礼,以及供养地藏大士的像,这样山林大海之中,应有的那些恶毒一概都消灭了。
6 [! q+ P, ? N# i c( t
1 h# Q: ]' ^3 L(释)倘若有渡海入山的人,恐怕有这样的危险,就去瞻礼菩萨、称念名号,一切毒恶,自然消灭了,可以得到一路平安。
2 O) Z6 Q% r; b) f1 }) D. f2 x6 m: }
?+ Y* s$ n5 \: h【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X' Q! H- a' o+ {
. l) G$ B: {$ Q7 q(解)‘观音!你至心的听我说话!那地藏利益众生的威神,是没有穷尽的、不可思议的,就是百千万劫,也是说不周全的。你应该去广大的宣传:地藏大士有这样种种的威力,地藏的名字,倘若这个人听闻了,乃至于有见像瞻礼的,或是再用香、花、衣服、饮食去奉敬他、去供养他的人,百千劫之中,就都可以享受很好的安乐了。) ^. K V0 d7 I/ S
/ p+ Y: ]6 q8 X) L ^
(释)虽然是佛专嘱观世音菩萨去广大的宣传流布,也是间接的去嘱付在法会的大众,共同去宣传流布的。
8 q: \% Y' O2 v* y# ^" R
8 g7 ?2 g5 `4 S& g" P【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 @$ H! v6 d; H @8 H
$ s1 D! \3 u+ |+ d" j8 v(解)‘倘若依了这经去修行,那得来的功德和福利,无论他是大是小,都去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个人就可以毕竟成佛的了。是为这缘故,观音!你应该要知道的,普遍的去告诉恒河沙数的诸国土。’
9 K4 z" s9 u9 l/ w$ ?
5 s I5 U4 |; h! v6 s1 M V% P(释)经大士这样一宣传,自然可以流通无碍了。奉行的人,也好知道是真实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