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xuekezhi

大家动动脑子,别在被有些人骗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9 13:1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的很是重要    邪术是存在的。 还不少。各自安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0: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就算有时间看帖回复也不会争论不休,就算不是大师撒,普通人如果经常学道学经也总有些心性了,动不动就为信或不信有还是没有争论不休的,你觉得撒。骗子肯定居多咯。反正我一直当笑话看撒,很无聊枯燥才会上这里遛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6:5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功德无量啊。哈哈。我在说一句。要是略懂点最危险害人害己。特别是风水。可以害你全家一辈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9: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诈骗罪
$ B. c/ z* H9 j
! b9 A  o# X! B+ Q. A' K
" R$ T7 L9 u6 ]' r4 J6 l: b( B* k6 J
一、概念及其构成
! ]+ D) R" C* l# j6 y2 c, |; ^- G+ X7 d' L# c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0 x2 |2 c7 X* q( `
" D7 S- I- M" H* ~  g: f, N  (一)客体要件
+ B% s4 Y- b+ J4 A1 v9 f* g1 m/ K! v3 a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 r5 u( V) r/ g4 ~" G6 e) K
2 N7 V( w5 Q+ |9 G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O! ?3 Y8 z6 h# n3 i; q1 @
/ Z: \7 D% [0 D. c( u6 ?5 O
  (二)客观要件- A  s2 A+ e$ `
8 y6 Q" Q" @6 l. s  v( S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 @# c; b' ~/ y+ c) G; p' T
) n* B! ~5 p4 ]) N7 P  M2 w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人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 q# W4 J: O8 G, j- Z2 J
6 }' v3 w+ r4 m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T0 f+ c) ?; e7 v. \7 C
9 @- |7 w! Z- q7 v: K- S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本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需要研究的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财物,但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时,是否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诈骗罪所造成的损害是指被害人整体财产的减少,故上述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是被害人个别财产的丧失,故上述行为仍然成立诈骗罪;还有人认为诈骗罪是对信义诚实的侵害,不要求发生财产损害。我们认为,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而不是对整体财产的犯罪。被害人因被欺诈花3万元人民币购买3万元的物品,虽然财产的整体没有受到损害,但从个别财产来看,如果没有行为人的欺诈,被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该物品,花去3万元便是个别财产的损害。因此,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骗取财物的,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也应认定为诈骗罪。
! w8 Z  _  B% Y  s' S1 ?. I  J* T0 _; A7 T! x/ V7 Q
  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本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甚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u7 q8 S9 G' _& J6 I8 f

+ v/ L6 h7 d9 u8 M' Q; ^+ K  (三)主体要件+ e! i, R3 r, k- ?

7 e+ s9 G! ]6 a0 A$ ~3 ]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Y$ V" b* G2 q+ Q% L1 e6 |% O
! f# u6 m: S" P, o$ |2 a- ]
  (四)主观要件
$ _4 q7 ^4 @$ ^
1 a8 y5 Y2 v5 [1 e( `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6 a! c2 ?  O, k# y

5 B7 I$ n, J2 O1 b& F  二、认定9 R" @* p$ F0 T; m

8 `# L5 F/ o1 t  R2 F5 }) h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 I3 Y. z+ X. |$ ?
- o$ @/ m0 K2 w) G& b3 yl、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 n: I- Q1 @6 X* {7 y% j& }; Y! o3 u+ |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0 `& C: b; V3 o3 c! n
# U; U% a0 o$ l1 ?( Y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3 e- Z& e% J  i% Y5 K

! O) w; Q; i9 ^+ j# @  (二)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 }8 [/ I, y9 K$ Y8 ^
; Y3 `9 x: v7 Q- h7 Q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0 S2 s, F% h0 G) d
& U9 Q# ?$ e' L( F  Z  s9 r2 A  (三)本罪与本法规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 [* A, X2 F  @7 b! `, O/ B4 z# I
  本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本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C7 w. ~2 y) O  @* l2 t, z  }# @1 ?8 z
  三、处罚
: T* h; O% `( \: |
$ D/ z  m5 I: ?2 `9 U0 }/ R, K9 U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4 s# m# _! u- h# [& n% C" J- [

$ m% m5 _, W2 s: G+ Z1 N/ E4 D0 N, _7 T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E5 Z( z2 j* m8 c. @
4 w6 g( D0 ?0 M. }$ N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6 ~. {4 c9 F% F. S$ {8 V, B

: W+ U6 T4 _/ L8 @3 h& v0 O0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7 y3 x/ o$ n/ K& V' c6 K' S! Y' x& N, c# z1 \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 }) a8 W3 }/ L' Y& ]5 U' W4 V+ s& H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8 ?: G! q) k. t- `9 X( }, z3 P7 e/ c7 B% Z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S( V8 C" F! m9 A; R! x
2 F! F3 p! N* r  j% C* T6 Y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0 Q+ r; a4 G  n
: c4 E+ Y+ b  Q  l; w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n& W) ^  a% F7 \1 r8 {
  P( v5 a3 ^0 T+ d5 v2 |& q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W& Z4 X9 {# H9 Q

6 e) Y# u5 n& m8 x+ @( E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T$ N* @! n+ k0 v2 Q" E
! ?3 k. E: z2 {7 k3 k; q3 e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 n  v, U# N+ r! |1 ]+ y8 G& z7 b
1 c3 B! @% n# O, l" U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V5 D! w8 J, i& g7 d+ ]
; I& O; Y2 I( A3 u6 J3 o0 U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W8 P. B! H. n7 U9 D) j7 e3 g( d, S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l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本法第152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本法第l52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9 c* p0 [: M4 o  ~5 s5 {8 C3 H" ^% f$ C8 ]3 I: i4 n: Y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 X7 P: Q8 Q+ ]
" ~/ ~* N3 D$ w/ {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 w2 K7 V1 @* O; M, E
" Z! y4 Y$ Q- F0 N  t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原《刑法》第151条或者第l52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5 13: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楼主提醒大家一下是好事,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1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1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你在科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好,如果在这个论坛这么果断认为高人不来,我觉得你一定是偏激的,客观这2个字的意思是站在第三角度清晰的回顾事情的本质与真相,不做任何的个人判断色彩,在你没有任何调查就下结论,我想这不科学吧,当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出发点不代表能客观地看待问题,那么你的出发点就有问题,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对,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我也保留我的看法。彼此不需要争执,时间沉淀后,回给出答案。您说呢
回复 0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 2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谓啦,反正从了解到的所谓“道家练气”之法中看,心不静,则神不宁。国学中无论儒、释、道,先都讲究修心,那些纠结于信与不信,真与不真的心必难静。而那些骗子无非是言以“速成”,言之亦玄之又玄,基本可以无视啦。
; [% y% j0 n( a6 u  M对了,好奇这些的可以适当了解一些心理学。其实很多相关的欺骗都是利用了心理学原理的。比如,比如算命先生的话往往,言之玄之又玄,而又符合绝大多数人情况,故让人听之觉其言己。
( f- |7 @4 P2 ]# d0 R  OPS:我并不是认为算命先生风水士都是骗人的。而是,了解这些有利于让自己不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信任而加以欺骗,败坏国学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伱爹々瞵死偂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4-12 04: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2 14: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复 是一种 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9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