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103|回复: 3

《香坊区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9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事记2 N7 a) i. \  q4 V, x) z& X- g, ]# _( U
3 D0 d/ n4 Q6 z+ G& q# z/ c
            (1805~1990年)
: k" Z" U" h/ w8 r  g. M# n5 p$ y    1805年(嘉庆十年)' o# k" `  n# @: U! ~, ~$ |/ z
    田家烧锅创始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2人由吉林榆树县田家屯来哈,依靠阿城县旗人温八秧子"房东",几经开荒300垧(今香坊红旗大街东部),落脚扎根。, R* A0 E, @4 W9 U, [. }
    1814年(嘉庆十九年)
- t: |* L4 G" ^! Q    双城设置时,香坊为第一区,已形成的村屯有厢房屯、骆斗屯、王家店、田家烧锅等。
( `+ R: ?# J  l. [9 ]$ R3 W# ^, X    1880年(光绪六年)7 E1 ^0 s8 [# ?; c
    现香坊莫力街、大嘎哈、苇子沟、石槽、张家油坊等10几个村屯为宾州府宾臻、宾仁、宾明区管辖。+ j. i, e% ?. `! ?+ k$ ]; {
    1890年(光绪十五年)
" d5 e! Y) g& D/ N: e, o0 p    是年  现城区四周已形成汲家店、孙家屯、柞树林等20多个村屯,有住户565户,5 000余人。
% z4 ~' c/ ]& g& L9 D/ m    1895年(光绪二十年). i$ [( f+ i- P8 _" D
    是年  田家烧锅镇形成了安埠大街和lO几条街巷,并出现工商企业,时有住户 l 000余户,4 000余口人。此时,田家烧锅已成为东北重镇之一。
0 Y  z" t1 h) A5 Q3 F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 U+ q! v) C* _' n% f8 h    4月23日  中东铁路踏查第四班员工希特洛夫斯基技师率20名职工、哥萨克兵半个中队(约50名)到达哈尔滨香坊田家烧锅大车店,为修筑铁路作准备。
2 o4 ^8 W, t, i$ g    5月18日  中东铁路建设局全体官员在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第九区区长希尔科夫率领下,乘"布拉戈维申斯克"号轮船,经伯力,溯松花江而上,6月9日(俄历5月28日)到达哈尔滨码头。根据希特洛夫斯基的意见,建设局设在田家烧锅院内,香坊成为建设中东铁路的指挥中心。   
- Q2 i) Z+ Z/ Y' n    5月28日  (俄)维谢洛费佐罗夫在香坊司徒街1l号首建哈尔滨第一个气象观测站。# S. O) |/ D$ I2 M5 M5 C' O& @- ^
    6月9日  中东铁路开工后,有山东、河北省1万多名劳工来香坊地区修筑铁路。
7 ^+ t* H' ]0 |: n1 Y# |% B* W    7月6日  哈市第一家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在香坊卫生街开办。时有职工82人,行长布雅洛夫斯基,经理吕泰,翻译于元昌。
3 S- q& V$ J6 R! S) x0 u8 H% \    8月1日  (俄)东正教尼古拉教堂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是哈尔滨第一座教堂。
' u+ L3 a' {! j% B  I6 h3 u  m  D; @5 @    是月  (俄)罗西安洋行在香坊草料街(现香坊大街)开办,为哈尔滨第一家商店。
6 r' F+ D. e4 V- S2 |7 J- f* u& R; T    8月24日  (俄)鲁西阿尔商铺在草料街开业,主营化妆品,后改称"布朗士"商铺。
5 `5 R/ Y" M& R2 j$ R5 u    1 0月1 0日  中东铁路指挥部在香坊开办第一所铁路小学校。0 j( h9 f  m# A" \9 d: |
    是月  铁路由田家烧锅向阿什河(现阿城)方向铺轨。% `) T3 y! i( @  Z, L) u
    是年  中东铁路工程先后在松花江岸和哈尔滨(香坊)两地设置2个火车站。松花江江岸称松花江驿,香坊称哈尔滨驿。
! v. j0 n$ ~; L9 n# {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 w% z3 k5 D" V+ Y" q  Q    1月6日  (俄)在香坊开办铁路俱乐部(影院),此俱乐部在当时是中国各大城市中最早建成的影院之一。5 t, t$ h7 O- }) O
    8月  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修建南支线(哈尔滨--旅顺口)。
% e" c) q# S, j) ]* U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4 `3 @, T8 Z6 ]    5月1日  (俄)巨商伊·雅秋林在香坊草料街开办秋林商会(秋林分公司)。
6 F$ z+ e$ _  B* o- |    △  哈埠第一个书店魁升堂书店在宾州厅香坊安埠大街开业。书店经营古今图书、字画屏联、文教用品,兼营金石玉器、华洋杂货。
, r2 x& m$ e; ^+ c2 k- X, ^    7月  义和团在爱国清兵配合下,由香坊近郊向俄国军队发起进攻,并占领了田家烧锅。
( Q2 w7 Z+ ?8 f    7月12日  中东铁路护路军中校洛基诺夫率护路军,以镇压土匪为名血洗田家烧锅,800多名义和团成员、清军及锅主战死。0 f. O) i( v$ n% y) n0 |" v
    12月  (俄)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在香坊开办,是哈尔滨第一个啤酒厂。4 M+ N1 Z7 `' ]% C  H( d3 A
    是年  (俄)柴可夫斯基酒厂在香坊四史街开办。: Y5 {. b7 v& F+ h9 d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 c- l9 n* A4 G' t. J    2月  滨绥线全线通车,火车从哈尔滨(香坊)开出后,路经阿城的大嘎哈(今香坊成高子)、阿什河(阿城)、二层甸子(玉泉)、小林站(小岭)到达帽儿山,全长105公里。- f, z+ c7 C5 l  U/ ~% c, t9 @5 ~3 I
    11月24日  俄、德合资在香坊开办哈盖迈耶尔·留杰尔曼啤酒厂(1927年改称"五洲"啤酒厂)。
' |) \) s# K& B" k! G+ [0 ^* K    是年  聚源烧锅在香坊安埠大街327号建立,同时在道里设分号,香坊称上号,道里称下号。% X- N! P1 i1 q! Z. t* Z2 E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X# D; X( u" T$ r
    12月15日  秋林洋行由香坊迁至秦家岗新市街(现南岗区东大直街)1 t- s8 G9 f* \- r+ Y( h* Y& V" H. T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 e! r( S& T. A1 E9 {% K$ |5 g    4月  道教青云观在香坊增福街设立。! t' L) S9 O6 r! E/ V" A
    5月28日  单士厘女士(我国最早走向世界的知识妇女之一)随丈夫钱恂由日本赴俄国旅行至哈尔滨,到达田家烧锅并著《癸卯旅行记》。
8 M7 C# ~3 x5 K- H  n* _3 A, g    7月14日  中东铁路建成运营,并在香坊召开落成典礼,哈尔滨火车驿(香坊)改称老哈尔滨车驿。' I; l9 g# T0 Z  N& L) V3 |
    是年  沙俄在香坊修建铁路印刷厂。* R. ~; |$ C9 M7 K3 C; i
    △  霍尔瓦特庄园在卫生街落成(群众称白毛将军府)。同时,将现香坊公园辟为霍尔瓦特庄园。   
" r) _2 ^8 t  U9 Q  K7 Y    1904年(光绪三十年)
- D2 o) Q! j8 K( q% H    10月2日  老哈尔滨(今香坊)警察署成立。
: d! ^! e7 ]* `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F# ^# h) D+ n4 n
    3月9日  中东铁路俱乐部由香坊迁至南岗。  k3 ^3 @- Y! t$ V4 R
    6月  哈尔滨市第一座工厂自办电站--中东铁路总工厂电灯站开始向香坊等地供电。
$ R- Z# `: q; U0 R# d* q/ R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 Q( f. L) Q; t- Y+ H- U4 o/ |    6月  (俄)阿列克谢耶夫小学在香坊小北屯开办。! G3 o/ Y' K2 o2 M! O" @; r
    △  哈尔滨关道试署,旧哈尔滨(红旗大街以西香坊段)归其管辖。, x7 Z% S2 [; J. q5 Y5 j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p' _; R' S5 s; q
    是年  中东铁路印刷厂俄国工人罢工,中国工人声援。1 C6 ^9 k5 {' ~  v& H+ B
    △  吉林滨州分防同知厅署成立,田家烧锅划归其管辖。
5 n* x. o2 A/ v9 L/ ]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 X" R' K7 H* Q5 u9 p; h0 U3 v. ]    是年  中东铁路在附属地内设哈尔滨自治市,西香坊归其管辖。
8 m# y- E3 }. c    1910年(宣统二年)) L' ?& b7 R6 p5 N  ^' q. }4 z+ F9 l
    5月  市消防队在香坊军官街成立运动馆。
. S' k; d8 S) c/ H" b$ V, e    1911年(宣统三年)
- C' v0 P' r* ^" J( h) v5 F    2月5日  香坊波多各列衣等地被俄中东铁路公司辟为租界地,并禁止华人入内。
. m/ l6 _1 f5 `$ u" a/ i    3月5日  田家烧锅防疫分局为消灭瘟疫,实行断绝交通,各户按日分送柴米,每日派巡警到各户验看有无病人。6 D8 J) c/ ]$ k. p. X
    5月4日  宾江厅林小亭司马通告民政局,拟在田家烧锅设立巡警。7 V  }( v9 g, V: |- D
    1912年(民国元年)
: X  Q9 W8 U3 |6 U, y* [; g3 e    2月25日  东正教阿列克赛耶夫教堂在马家沟建立(原为公主岭随军教堂)。
2 m8 U! S7 g7 z0 b1 I9 {3 Y. ?5 G    1913年(民国2年)- @% y0 @. W7 ~( F" c" j; o
    是年  东亚油坊在香坊油坊街开业。3 c# `5 D* d* K; U
    △  滨江县成立,上号一带归滨江县乡一区管辖。
: p4 i5 Z) W6 d# Y+ z. ]8 }5 r    1914年(民国3年)7 B) }8 i; W, H; J$ X! x: S
    3月  基督教信义会在香坊延福街成立。
4 d8 V/ U1 l' C( w* L, S    11月23日  华英东方商务公司在香坊开办华英油坊。
, [1 J6 i% q8 I, o" R1 s; K$ q. x    1916年(民国5年)% _" W( J( z/ d* O, R7 G; k" F  M/ z
    2月  香坊有5户旅哈日人建有商务9处。
7 Q" C3 }6 S) O    1917年(民国6年)- {$ ?3 a/ Y" q. P  O0 \: k
    2月1日  香坊绅商合资组织同志储金会正式成立。
8 u9 S; H( m8 n" E    5月1日  中东铁路印刷厂的工人组织"五一"大游行,要求当局收回主权,实行"共和"。
8 N8 O6 d# C+ m4 m    7月22日  老哈尔滨火车站和铁路印刷厂工人参加了"三十六棚"工人发起的全市铁路工人大罢工,要求俄方增加工资,改善工人条件。罢工持续1个月之久,迫使俄方答应了工人要求,罢工取得胜利。  [- V/ \4 x( u5 L, j; `) O2 S
    12月20日  吉林军旅长陶祥贵派军队保护霍尔瓦特将军府。1 x$ l9 V0 Q; e1 V( o* O- }1 p, U
    1918年(民国7年)
; j2 O0 A0 j9 ?, a# G    3月21日  滨江知事张兰君以香坊地势辽阔,唯恐胡匪出没,特令乡一区区官刘墨卿添招警察20名,于日前始行站岗。* e& V! b6 k* q! R2 z
    4月29日  中东铁路公司"叫行"出租香坊等地的土地。
5 Z: g1 s- U& o) n( C) _2 F    5月15日  俄国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铁路印刷厂、电报、电话局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当局暗杀俄布尔什维克党员乌曼斯基。( f3 p, R9 `0 l
    12月18日  《远东报》在田家烧锅等地设分馆。8 v3 B1 Z  P, d% M: \2 H6 b& K) _: p
    是年  吉林陆军于成高子等站设铁路特警驻在所、路警分驻所,俄护路军撤出。
' S& b% u, M4 W' x0 t( H. F    △  (俄)关西坦重·卡尔波畏次·卡铺斯金任第四警察署(香坊)署长之职。
+ p, @5 w3 {# w/ X3 [    1919年(民国8年)" c/ }  G! K: R4 y) H6 r
    1月19日  巨商孙、姚联合商会组织电灯公司,在田家烧锅安设电灯。
& p2 X. B) ?( z, K7 t    5月  张廷阁在香坊开办双合盛油坊。
  F$ t3 M9 q9 w5 m# W6 o    7月9日  日本军队在王兆屯举行为期4天的军事演习。: }3 t7 y+ U  M* L! z1 {+ f( X
    7月12日  香坊增设邮局。' w) ]3 R$ {* g. K, a. ]6 n# o% u
    12月12日  田家烧锅税捐分局局长刘锡丰因滥收税款,被本埠税务局局长查悉撤差。' w6 A3 r2 P) l, B
    1920年(民国9年)
& j  h. Y* D6 \* V. @    1月  和聚公油坊在油坊街开业(营业所设在八区)。* e! }8 F; Q0 W1 P+ S- `) x, T3 A
    10月  天合盛油坊在香坊开业。
, B. w( }' ^! e1 o% a: C# ]9 t  [' c. `    12月  东华油坊在香坊开业。
! P# F* n6 p- {" b    △  广信丰油坊在香坊工兵路(现公滨路)开业。
# o7 s0 @5 V" l" F    12月26日  上号成立公民团,究查滨江选举弊端。2 p9 y. V- Z3 t1 y( J
    △  香坊通往秦家岗马路设警岗4处,并规定行人右侧通行。
9 A# a# X' g! P/ `3 b/ u, {7 v& D    1921年(民国l0年)& y9 [$ G$ V( L
    4月5日  市公议会不顾广大人民的反对,公然推举霍尔瓦特为哈尔滨市"荣誉公民",并决定将通遁大街(中山路)、陆军街(香坊)等改称为霍尔瓦特大街。
( N$ s, D2 H3 F  L$ y    4月14日  天兴福制粉二厂在油坊街开办,经理刘佩芝。
% d8 h. o* d% U. h, s( A3 q    10月  永恒丰油坊在香坊开业,经理王挹清。" O- x% \$ O8 ~' L, a' V
    10月22日  香坊乡民反对滨江县署在该地设立"粮牙店公所",200余人结队涌到县公署,强烈要求撤消粮牙店。
. {3 X- T' e. `7 S$ K    11月  香坊乡民捣毁粮牙店。   
$ G3 Z7 }  X) D2 {# h  d    12月14日  滨江县公署和税捐局发布公告,要求香坊乡民“遵章纳捐”。3 F  E9 ~$ Y/ I, _. h- t. ~5 O4 |, C
    12月15日  香坊乡民第二次捣毁粮牙店。( e  [% j$ }! S( Q
    12月17日  上号"海乐茶园"开办。7 K$ E  P7 Y$ M7 W* I, T) @
    12月21日  滨江道尹公署被迫取消香坊粮牙店,香坊农民抗捐斗争取得胜利。: N1 `: i1 o2 F' G7 \5 w3 L9 u8 W. j
    是月  源兴义油坊在香坊开办。( U) Q! J1 ?% ?- k+ V- m
    △  市内设立公共汽车。自草料街东始,途径中山路--南岗--道里--顾乡--正阳河--沙曼屯,终点到达桃花巷。
( @' c+ v$ p9 O    1922年(民国11年)
' Q' v& t/ {6 N6 k* n( [    2月6日  田家烧锅一俄人酒厂工人反对厂主裁员减薪,举行罢工,警察署派警前往镇压。
/ X3 s/ Y( ]  Z4 T# g; h0 S    6月23日  (俄)库比利斯基商会开通道里--铁路局--香坊间公共汽车线路。
4 ]# h! w/ _* A4 g- @; G    12月  (俄)扎库布斯比特工厂在香坊创办玻璃厂。% ^3 ~& W3 O9 r9 a0 y
    1923年(民国12年)
0 X- j+ G- n$ i1 Q6 [. [; r$ M2 f    10月  恒祥东油坊在草料街开办,并在道外三道街设营业所。
( m4 Z0 N" C* i! E! |    1924年(民国13年)" q5 F/ m9 e4 u, A* B: C6 P
    1月  滨江县实行保甲制,香坊设22保,522甲。  
+ S3 d  ~: H- x  J) y    是年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第一区第四警察署(署址驻香坊)设8个派出所(东号、小北屯、西通街、西马家沟教堂街、新基街北头、郭达列夫街、新马家沟、落马湖)。" e. c( v. ]  t, |  G
    1925年(民国14年)( B9 f* `/ m# o$ V& {
    1月5日  东省特别区法院和警察总管理处查封香坊霍尔瓦特将军府。
6 e; i0 ^' V* r" W3 G    10月5日  香坊新火车站落成,旧哈尔滨火车驿改称香坊火车站。/ k- _9 e0 B7 N" X8 H* P% R& w
    12月  滨江自强女子工厂在草料街开办。
* N7 `7 }3 p% C7 B) }    是年  波兰商人葛瓦里斯基在中山路140号建立葛瓦里斯胶合板厂。' t& t5 }% v) e7 G& l& x/ h% O
    △  第一区第四署户口人数为:华人6 876户、40 126人;俄侨l 505户、6 007人。
  _3 O; I) X, c3 G9 @6 r    1926年(民国15年)& s9 M' b% ^  d2 L2 E8 f4 h# @
    1月  香坊清真寺在单井街落成。
' ?9 v( [  u, w$ N    6月17日  《哈尔滨特别市试办章程》公布实箍。老哈尔滨(香坊)仍归"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管辖。$ E# G0 M$ y* p, H0 k9 q
    是年  中东铁路局在哈尔滨上号创办松花江市图书馆,后并入哈尔滨铁路局图书馆。
9 [2 C6 j& s5 }2 I1 c/ m    △  中东铁路印刷厂职工图书阅报社在草料街设立,俄人干得拉吉夫为经理。( P& p2 v$ s; h$ m( \! B/ O
    △  慈善团体法国孤儿院在西香坊霍尔瓦特庄园院内设立。
7 z' X' p9 M2 T( f4 {    1927年(民国16年)& i3 W/ P; X! y$ W
    7月  市立慈善救济所在香坊卫生街设立。
: {" @! q& S% _# ~* o    是年  溶源油坊在工兵街开业。
& |9 ^" b6 K: r5 v3 n    1928年(民国17年)
7 W6 O$ Y& ?7 I4 j9 o    2月16日  东省铁路管理局公布与双合盛续订经营香坊55号地段岔道和道里岔道合同。( _, d; x8 |9 Y8 _" I
    3月17日  上号集兴电灯公司开办,创办人傅小岩。
; z; _+ }# Y9 K2 s    12月  市立图书馆迁到香坊。   
& U, I# ~. j$ |* f: B- a" J    1929年(民国18年)2 j; v& v. ~' p% ^7 B$ b* }
    1月  滨江县实业局在香坊设立农事试验场,分为种艺、园艺、林产3部分,有试验地3垧。场长王福林。
8 i2 m# d7 O% M! n, \# l/ H3 n: l    △  东省特别区公立第一图书馆迁至上号,并恢复开馆。    .( r# R% f! t) O9 Z- }9 E
    1930年(民国19年)
8 W* _+ q- ?% t" R- U    2月  哈尔滨电业局收买香坊电灯厂,并停止发电。其用电户由哈尔滨发电厂供电。1 \. C1 X) s* M
    4月  滨江自强女子工厂收归官办,改称东省特别区平民女子工厂。4 W; b6 l" d8 d0 w- T+ `' V
    是年  东省特别区第一区警察第四署住有28个国家的侨民6 858户,29 972人;中国居民3 344户,15 451人。! P1 C$ N/ j& ~$ ~
    1931年(民国20年)
! q" _8 V$ E. N& b' C4 T% V7 S    是年  东省特别区第一区警察第四署辖香坊、马家沟等地区。
" I" I* m3 U* w: x7 f/ U' \/ S2 f, U    △  香坊平民女子工厂建立党支部,女工刘桂清任支部书记,为香坊最早的一个党支部。
6 r7 O" J: ^4 m8 H6 u( M    1932年(民国21年)
0 ^6 {( t: R3 d4 w2 h# [2 `1 G2 q/ ?    1月27日  吉林自卫军李杜、丁超旅、冯占海团在哈尔滨(香坊)新发屯、上号、小北屯一带与于琛伪军激战,击退伪军的进攻。. \! K6 _7 S+ O
    5月  滨江县公安局第一分局设在上号镇,局长陈祖年。局属第四分所设在一面街(现红旗大街)。
  Q: {2 H9 Z3 b/ z5 V! U    △  上号镇归滨江县政府第一区管辖。保卫团总队部设在滨江县上号二道街,总队长马占一。
4 _  T9 j& k0 K7 m6 y0 n    4月8日  伪军执政任命哈尔滨特别市市长鲍观澄兼任大哈尔滨市市政筹备所所长,拟将顾乡屯、何家沟、香坊、东西马家沟、太平桥和江北松浦等并入大哈尔滨市。3 a: f" M% H" `
    4月15日  早12时45分,东北民主联军赵尚志、范庭桂在成高子(丁家桥)炸毁日军村井部队军用列车1列,造成列车脱轨颠覆、弹药爆炸,5节载有几百名日本兵的客车被毁,多门团长被炸死。- _) l% V2 t9 N7 A" T
    5月4日  "红枪会"、"大刀会"由阿城向哈尔滨成高子、大嘎哈发起进攻,打击日本侵略军。2 O) M8 K0 T6 p; L
    6月9日  日伪官宪和特务机关以4月13日成高子铁桥被炸事件的罪名,逮捕了成高子车站4名中国员工,进行审讯拷打。
& }; H4 {* Z1 n: c" ?    6月11日  义勇军在哈尔滨成高子附近袭击日军粮秣列车,砍断电杆,破坏桥梁。, R, @2 w# f8 p1 I
    6月20日  吉林抗日义勇军反攻哈尔滨,在香坊与日伪军激战。  M7 y9 M  |8 l: j: C" `; W) \: U
    12月  (波兰)利德尔兄弟在香坊成立商会。
9 [; P0 u& c: l: `6 l; h    是年  伪满洲国成立香坊第四警察署,管辖区域:东至东香坊,南至平房、西至安乐村以东,北至飞机场。- L4 U2 e$ ^, S4 V! G% Y( k' @% V* b
    △  哈尔滨大洪水造成约12万人外逃避难。香坊合聚公油坊收容l万人,飞机场收容l万人。   
- ]( k- B/ r9 I) O  v. n    1933年(民国22年)
$ n. T3 x* m2 M9 S+ d    3月1日  哈尔滨改为特别市,哈尔滨公安局改为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厅,并在市区香坊等地设立10个警察署。    6 f, ?; j/ Y& Q
    6月21日  小嘎哈西北31个村屯由阿城县划归哈尔滨香坊区管辖,人口为19 615人。
# ]8 l" z8 q( H& y2 Z9 R    1934年(民国23年)
/ H$ G0 k$ Y! h9 |  \    10月1日  哈尔滨平民工厂和"平民女子工厂"合并,成立哈尔滨市立工艺教育所。
( w* s. t  M0 D: f3 @: ^    12月  源丰和油坊在安埠街开业。8 I7 _2 s0 i6 r% r: Q
    1935年(民国24年)
- A$ r' |3 T5 M5 g9 }    2月9日  哈尔滨家畜交易市场在升永街开设,占地12.5万平方米。8 U, g) x: L  R5 }9 r, w' ^) O
    是年  日本人高桥真男在香坊油坊街开办"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香坊工厂"(现哈尔滨啤酒厂)。
) Q- P' J( m+ U* z+ }* K! s  F    1936年(民国25年)3 o! N) L3 V* s+ c) Z" l
    8月  哈尔滨特别市都市建设局开始收回1934年因水灾贷给难民的西马家沟土地,决定将全部难民移往香坊。3 u# H& i- {6 ]* K  k
    是年  哈尔滨市立上号国民优级学校在通天街建立。5 _# f& @( }2 @: B& g: \' |
    △  区内有居民3 422户、17 686人,其中有17个国家侨民455户、1 989人。! k: X3 z2 X3 r, [; N) m6 j/ q* N! n
    1937年(民国26年): ~' H' e0 M, `
    5月  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香坊工厂建成投产。/ w; F( z0 I7 V8 H7 ^& ]  f
    1938年(民国27年); S2 t1 J8 a. Q2 h% P  h6 k
    4月1日  哈尔滨道里商会、道外商会、香坊商会、俄商贸易公所、日本商工会议所5部门合并,成立哈尔滨商工公会。张廷阁任会长,另由日、中、俄各1人为副会长(该商工公会宗旨推行日伪经济体制政策)。# C; u( K( w1 r8 W" k2 O
    6月30日  日本关东军将哈尔滨(现平房地区三屯、四屯、五屯等村屯)约120平方公里的地方划为特别军事区域,开始修建飞机场、发电站、铁路专用线、研究室、监狱、运动场等,实际是组建绝密的731细菌作战部队。    * C! c) v4 l/ ?& Y( V; V% P
    7月1日  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除"保甲制",实行区制,设香坊等10个区,区设事务所,区下设分区,分区下设牌。
5 ^" M9 x  X: [3 T# u    11月4日  协和会哈尔滨青年训练所迁香坊司徒街。是日,举行迁移式和第六期新生入所式。* \; J" L6 o& \7 W9 r
    11月23日  满蒙开拓团哈尔滨训练所在香坊开办医院。
5 ~! M7 A& w) G# k1 N$ _' z' w: n    是年  日本关东军782部队成立,驻现香坊区南直路一带。; t2 u. o6 [  p/ k# S" n: F% Q
    1939年(民国28年)' G6 H  y2 {) k7 l
    11月20日  道里透笼街至香坊开办汽车运输营业。
, i4 W+ v; g5 k( P, z! n7 _    1940年(民国29年)! X6 C7 l! i; Z! \2 g
    10月  伪满第282号令公布,将双城县一部分(现红旗大街以南、动力区)划归香坊区。) z6 Q2 g$ [7 A: d) q9 E
    1941年(民国30年)
7 q1 P/ C5 g/ J8 ^0 O( p% I    7月31日  天兴福制粉二厂发生火灾,全厂设备和生产的面粉全部烧毁。# v0 C/ q3 P  G" F* z, R
    8月24日  协和会香坊区分会成立。
1 g: I! n7 }5 u9 L, H# ]    是年  香坊监狱建成(东门街l号),称"哈尔滨市第一模范监狱",通称香坊监狱。道外监狱犯人全部迁入。9 l" l5 K) C: L7 w' r
    1942年(民国31年)
3 [+ P& t* W) U+ k9 a: d    8月30日  香坊区公署新楼竣工。$ B* T# n% \. E* i3 s
    1943年(民国32年)) i4 |$ J- P( X6 G
    是年  伪哈尔滨铁路警护团在香坊设2个分团:香坊站分团、成高子分团(日本人担任分团长)。  
5 |! b7 Z5 E6 a, t, z    1944年(民国33年)8 z2 J3 F. ]: ]1 L  I
    9月21日  哈尔滨市公署举行新任正、副区长任命状授予式。/ n9 c+ j; X1 j9 B
    1945年(民国34年)' Q9 V: G- A8 w& x% k
    是年  香坊区有3 877户居民,19 674人。) b1 O, ~# q" y, s" ?( J4 `
    1946年(民国35年)+ i+ F, h" S) J; T' I
    4月  中共哈尔滨市委(政委会)派陈达率领武装工作队到香坊区开辟工作,发动群众,反奸清算。把市郊日本侵占的几千垧开拓地、满拓地、军用地分给无地农民。召开群众大会,斗争处决有血债、民愤极大的伪警察魏彬。4 q# v/ K+ H8 @' k
    5月  市委抽调130名干部,开始在香坊等区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 N$ d0 b" S- D9 S% ]
    5月2日  香坊公安分局成立。# P6 q  D, v6 [: ~, s
    6月  市委派出由政委庄启东(区委书记)、队长曾阳清(区长)和王志民、田玉林等70多人组成的第三民运工作队进驻香坊地区。
, ?# V3 A$ E; M+ [    8月5日  香坊民运工作队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了华英油坊劳资矛盾,既进行了清算,又不影响生产,为区民运工作的典范。
; S" m8 x0 l1 `" z# S6 e: f    8月9日  天兴福制粉二厂劳资合作,订立了劳资分红"契约"。东北局领导人彭真、钟子云等到厂讲了话,阐述中国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M8 s- \( ^$ A& Z. \4 {$ {2 `+ {
    9月2日  协昌仁油坊(油坊街)改称东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及华英油坊得到政府帮助,开工生产。
3 J6 F) U" X  Q* a* N2 k    11月  市委决定,宋一平兼任香坊区委书记,陈达、庄启东为书记,宋新和为副书记。   0 O0 o4 c, m2 w: M$ I0 u: h# D
    11月2日  市政府、卫戍司令部发出布告,规定自本日起为紧急防疫周,施行紧急防疫办法,封锁太平、道外、香坊,隔绝与其它区的往来,暂停哈尔滨市与外埠交通(11月lO日撒消封锁令)。3 @  w. r  C4 }6 m
    12月  市委组织lOO余名大、中学生组成武装工作队,由李仁、陈堤、朱繁、吴限带队到香坊区成高子、三门杨家、莫力街屯深入开展反奸清算斗争,组建武装农会。     z9 Q4 ~' y/ ^! |) R
    △  中共哈市香坊区委成立。# K* @" r( l8 l9 K
    △  香坊区有居民5 586户、27 357人,其中男14 643人、女12 714人。2 x' [: {! X1 l' k8 U
    1947年(民国36年)6 Y3 J% T  o8 N9 ?
    3月  经市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员会(称第七区委)、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政府(称第七区)。宋新和任区委书记、曾阳清任区长。成立了安埠街、通天街、油坊街、六顺街4个街公所。街下设闾、组,废除旧保甲和警察制度。同时,在农村建立了大嘎哈、柳树林、朝阳、平房4个分区。
  T4 t( D1 N1 Y  Y    3月11日  建立香坊警卫区。宋新和兼任警卫区政委。
/ J6 d+ @& g# j' e' p4 m  t    △  区委、区政府成立后,没收和征收了啤酒厂、华英油坊、兰菊烧锅、平和洋行(松江胶合板厂)、铁路印刷厂等5家敌伪工厂,建立香坊区国营工业。& f* z, X$ e6 c( v! p
    3月15日  南岗教堂街(现革新街)至香坊的3线汽车正式通车。# k/ r4 I8 Y) u" I5 w+ K  R  B
    3月17日  市委发出"关于战时勤务的指示",要求香坊等区组织100至1 200名民夫为战时征用后备力量。6 C5 ?; P2 {- v9 L7 a" W
    △  区妇女联合会成立,在7个街公所和23个行政村建立了妇救会。6 N1 x$ y/ b) |8 t. T% ?- Q# c. t
    △  区工会办事处成立,并建立了11个基层工会。
* h+ p0 t$ I' R) ^    4月26日  香坊区成立战勤联合会,设7个分会,有会员468人,组织捐款112万元(东北币)。/ w3 p* C1 R9 c, C3 c
    7月  市委组织的大、中学生暑期农村工作团一大队到香坊区参加土改,开展"砍挖运动"。  
) l7 S- }+ i; F5 T    9月20日  香坊区出民夫42名、担架7付、小队长1名,自9月26日起到沈吉线地区参加解放战争。, |" Z" h9 o0 h7 u; c! t) z5 u; k
    9月23日  香坊区15名各业工人参加太平区、老巴夺地区组织的工人前线服务团。
- q6 B2 J6 F3 }7 O+ T8 U; E    10月  曾阳清任香坊区委书记。
; i$ z+ k8 a; |5 b1 G& F# A% ~    11月  香坊区在大嘎哈分区召开土地改革工作队骨干分子会议,学习贯彻土地法大纲。    8 D! h- Y' J% w5 I
    12月1日  市电业局开始向王兆屯、香坊、沙曼屯、懒汉屯等5个地区送电。
' ?2 |: I9 S0 X) g( S( z  p+ L    是年  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彭真到大嘎哈视察土改情况。
' v! `7 ~0 G6 _( F5 K$ `" I; G    △  香坊土改运动共斗封建地主109人,恶霸富农14人,一般恶霸37人。
2 Z! q# j4 z6 @9 ^' }: E0 O    △  经松江省政府批准,省政府与马家花园合营建立松江省立香坊园艺试验场。! n2 k) V1 B5 I; [1 E* d& t+ y5 c
    1948年(民国37年)
( a. k& A( x. T* P; ^0 g# m    1月1日  市委派400名土改工作团员到香坊区,每村屯分配5名。
' m. X9 i. `  ]- a2 D1 H    1月8日  区委在安埠街公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政权建设试点,共选出代表62人,常委11名,组成了街政府委员会。
- ]$ r) C; y( A2 E8 o- a8 y8 F4 Q5 [    3月  香坊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后,农村开始建立村级政权。在义发源、二道沟屯、刘家屯进行建政试点,先后建立了23个行政村。; |9 y1 F- Y2 f
    6月  香坊区政府动员民工2 323人,投资120万元(东北币)重新修建中山路、安埠街,面积2.06万平方米。
) b9 R1 c% y* J( ?2 \# l4 X    7月  香坊区结合土改运动在义发源、三门杨家秘密发展党员,仅两个月发展党员60名,组成8个党支部。   & e4 ^9 n* I5 ]9 d& n& D; r
    7月8日  香坊区接受招收警察90人、警备队60人的扩兵任务。$ U, t+ W' M2 c/ K
    8月12日  连降大雨,阿什河水猛涨,至14日水位已达138.15米,河堤坝3处决口。莫力、靠河、民强、民胜、黄河、向阳、红鲜、新成8个村的农田受淹,造成百年来少有的大水灾,全区受灾面积达1.64万亩。
2 d' Q2 P' w* M# Y" p% f    8月13日  香坊区党组织公开活动,时有党支部27个,党员334人。1 |- Q  }0 U5 |  O$ o1 }/ l
    9月  经市委批准,撤消大嘎哈、朝阳、平房、柳树林4个分区,建立南柞树林分区,统一领导农村的行政村工作。1950年南柞树林分区撤消,由区直接领导农村行政村工作。
" I9 k8 S6 n/ S" B& R+ E/ `    10月  区委书记曾阳清调离,王志民任区长,田玉林任副区长。" _7 S, f* u! O
    △  香坊区对区街机构进行精简整编,将原设118名干部简编为77名。: J  S# f% `' W/ P2 [& X6 U
    △  市政府与香坊区政府组织农民在苇子沟一带挖出日伪军掩埋的炮弹3 000余发。  m. g1 y4 ~- e8 ]+ P
    11月  土改完成后,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困难,开始兴办供销社,先后集资28.8亿元(东北币),到1950年共办起7个分社、1个支社、3个附属企业。! X! u" l0 t" w4 e2 w% x* t
    12月  建立健全了区街政权,全区设有安埠街、光复街、通天街、陆军街、六顺街、新民街、油坊街等7个街政府。北柞树林分区设有张家油坊、后二道沟、腰二道沟、平房、狼窝、朝阳、阎家岗、张家屯、大嘎哈、魏家窝堡、新香坊、柞树林、信义等25个村政府。
, P% }# P3 q2 s* X7 w: C0 ]( D    12月31日  香坊区有居民14 185户、61 842人,其中男33 222人、女28 620人。9 I' e0 X2 Y% D+ g, V5 M
    1949年(民国38年)) u. ]9 |7 w( ^0 Q
    3月1日  区政府发布更换全区新印鉴通知,新印鉴自4月1日启用。
; n! G, V9 [( I6 d# g/ W    3月18日  香坊区公安局在区内对反动党团进行登记,清出伪军警宪特154人、国民党员25人、三青团员10人。
# e( ]; q3 x5 K, v( D    4月27日  区政府在朝阳分区狼窝行政村(包括哈达屯、柳条沟、戴家店、张斌屯、东二道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试行农村政权建设,出席代表30名,会议选出村主席。之后,25个行政村分别建立村机构和农会、民兵组织。1 P  n: B% u0 d: r; a+ s+ z
    6月  王志民任区委书记,刘祥春任区长。9月,王志民调离,刘祥春任区委书记。
# q2 f. W2 B- w& K, i8 h$ K2 s    9月13日  市政府任命香坊区区长田玉林,分区长周国峰、范振江。
6 H8 L& m, G5 g; {/ ~! c5 K9 m    10月  毛泽东青年团成立,1952年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
/ M5 _3 E: v5 ~7 Y1 i    10月25日  市将原马家区任家窝堡及王兆水源地12户和太平区王家店村、袁家村共12个屯划归香坊区。* z) H4 y  S" P# h. `8 A
    1950年
+ J* Q# x" k& F- R9 E& |$ V$ F    3月  召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1950年农业生产规划。
$ x" L8 G; _# c" E2 C6 d  Y! L    10月11日  瓦房店轴承厂部分人员及设备迁到哈尔滨香坊区,在原香坊区天兴福制粉二厂(现油坊街)、制粉四分厂(现中山路)旧址建立哈尔滨轴承厂(以下简称"哈轴")。. q$ A0 q" G  U+ s/ ~& u) a
    10月25日  香坊区为支援抗美援朝,组建了4个军粮加工厂,为志愿军加工炒面,日产量达lO万斤。, Q( z" \. {) ~! T/ @5 ?0 J  d
    △  苏联伯力地区代表团、朝鲜代表团先后来义发源村参观哈尔滨第一个农业互助组。9 |( j* X1 `) R& t6 N, L' ?" C1 m
    △  全区农村共建有互助组1 205个。; _6 _; N/ f* ?) q! ]" k/ b; W5 Y
    △  香坊区有居民17 342户、75 707人,其中男40 215人、女35 492人。# M+ P& r$ Y! @, O1 N2 V% S
    1951年
  Q$ m3 `  }5 S: T  U8 n    4月  区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5 h' j- X7 n0 O* i3 z* |    6月  高山风任区委书记。
0 V: K4 c3 F6 m: I7 B! t    9月10日  松花江水位达118.53米,部分江堤和阿什河堤决口,松浦、顾乡、香坊3区受灾。' h% q9 {! [$ ^9 p" ?$ q
    9月15日  市政府和各界人民组成100人慰问团,慰问香坊等3区村、屯的灾民。
( l2 n$ V6 M, o3 I3 |+ T    1952年3 F" ~) i  k6 r% T
    2月11日  省政府批准,原双城四区老王屯、新立屯(一村)、正黄旗二屯划归香坊区管辖。    5 h9 j; Z/ c9 q
    2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尔滨香坊区委员会成立。. G' h, w. k( \* R
    6月25日  香坊胶合板厂(现国营香坊木材加工厂)破土动工兴建。/ v, A% q, J9 c! T
    7月29日  香坊区建立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 r! h9 k% W( n4 K* X    8月  香坊区彻底清除鸦片馆和吸毒者,共清理出种植毒品者2人、贩毒者61人、吸毒者224人。   
( C: l6 M/ y# }; u+ r    9月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视察哈轴承厂。5 z+ W1 s& X' z, d
    9月25日  市政府决定,原香坊区袁家、骆斗两村划归太平区管辖。划定东棵街公路为太平、香坊两区区界,并撤消袁家村行政村。
9 m$ D1 _+ \5 S* t; ~# _0 ^    9月30日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举行开工典礼,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鼎为工厂开工典礼剪彩,并宣布1952年10月1日为工厂开工纪念日。; E- K1 I" |- F: m
    是年  在香坊区开展整党,有51个党支部、1 040名党员参加,1953年末结束,共揭露贪污案件126件,处分党员20人,开除党籍1人。
) Q5 M' J- L1 z8 H: G) N    11月21日  中共香坊区委首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5 d- G0 s6 ]
    △  区检察院被精简。
, l) b1 V( {3 U    △  南岗"协商啤酒厂”并入哈尔滨啤酒厂。' J7 n2 ]/ w0 L$ M. G
    △  全区各界群众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掀起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共13万余人(次)参加签名,占总人数95%以上。
( |/ Y* v' O8 y% U. g# h    △  反贪污运动中,全区共揭出大、中、小贪污分子33个,贪污总金额为14.7亿元(旧币)。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9 f' h3 h9 J# e3 n! r  z) f
    1月  区委抽调13名干部在瓦盆窑村进行贯彻《婚姻法》试点。
3 N8 r& d) A' B5 M9 O% ~) }    5月5日  哈尔滨电机厂(苏联援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市长吕其恩等到厂祝贺。+ q* E9 W' f9 ]
    6月9日  市委批准高山风任区委书记。
2 w9 R" ~: @% _* G    6月25日  市委批准赵起任香坊区区长。
3 r' j/ D) |/ {5 [+ D$ v    10月3日  军粮加工第七厂发生机器事故,损失630万元(旧币),停工12天。
+ T% [1 `& C: ~0 p- n% P! V2 ]    10月12日  松江五金厂制油部油锅发生火灾,共损失975万元(旧币),职工轻伤3人。
5 O8 U! }, a" q2 v* e$ a    10月13  哈尔滨啤酒厂厨房发生火灾,损失520万元(旧币)。/ [% b: B1 v) t0 k9 Q" {+ t; e( U
    △  区人民法院正式成立,有工作人员9人。+ d$ l1 @( D) T% F8 G
    11月23日  平房地区由香坊区划出,成立哈尔滨市平房区。同时,将香坊郊区全部划给朝阳区。
$ H* D6 X* h) S6 ?# c    11月27日  市委向电机厂职工发出贺信,祝贺我国第一台大型6千瓦水轮发电机试制成功。
2 Z. D8 s4 [: m8 Y    12月14日  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区人民委员会。
, I( |: q% K$ L. r% A' Z    △  市结合普选召开村人民代表大会,在香坊区大嘎哈村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4 y+ K2 I& E" y+ h; r    △  新香坊灌溉站正式成立。   
3 A8 d2 I% O' T    △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香坊区总户数18 194户、总人口9l 515人,其中男54 459人、女37 056人,男性占总人口59.5%、女性占40.5%。
  f! y: G& S+ \" Y' h    1955年
* T) _5 N% s9 ?8 {: v; J0 u$ _* d3 H    4月17日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哈尔滨锅炉厂(苏联援建)开始动工兴建(以下简称锅炉厂)。
! e" j5 ?% r* r$ X/ l' J' `    8月21日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精密工具制造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苏联援建)厂房建筑工程全部竣工(以下简称量具厂)。+ t0 `+ {% n6 d/ \' B+ V& r3 i& v
    △  省立医院在中山路110号建成,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g% y8 R# ?- {: c/ ^5 @
    △  苏联国家领导人米高杨、布尔加宁、福尔彩娃、赫鲁晓夫参观哈亚麻厂。3 k6 S+ D! p' W. c* R  A
    1955年
3 v2 ?0 \4 }$ F    1月1 8日  量具厂开工生产典礼大会在东北农学院礼堂举行。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黎玉出席并剪彩。9 ~0 D& Q7 E& p, V* V9 z+ @& T
    4月7日  香坊区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4 w, n, h# y! Z. U  `% x
    8月  区审干与肃反工作开始,至1957年5月30日。全区共有40个单位参加这次运动,参加肃反人数7 986人,其中干部2 640人、工人4 003人、其他l 343人,被审对象244人,定为肃反对象111人。1 d7 o! d# t2 @+ }) r/ a* [
    9月22日  哈轴承厂被列入156项国家重点工程,当年扩建。
1 Y; B- W( N- q! t( K- p    12月24日  香坊电影院竣工,并举行开幕典礼。
9 @( g6 n4 f8 ]3 X5 S    12月  哈尔滨橡胶厂在中山路3l号建厂。
# f* ]4 |; X7 i  \8 H. Q9 I! \* S    1956年
% K# O0 }/ s7 \; r4 q  i+ t2 I    4月20日  贺龙、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来亚麻厂参观。. c* P% s* g$ D1 N6 g% Y/ u
    5月4日  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来哈亚麻厂视察。
# a; H3 T$ _$ x  e% r- n    10月15日  省人委批准,香坊区建立成高子街道办事处。. i* U# W; w! F
    10月16日  吴忠升任香坊区区长。/ k( o6 S$ O' {5 ?) X
    11月8日  香坊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E% {# k) o  O5 v0 o' p    11月28日  李季任香坊区委书记,高山风任区委第二书记。
7 y% y$ |( a; H    是年  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视察哈轴承厂。& I- P7 B+ s9 r$ k
    △  公私合营运动中,私营南岗前进啤酒厂(创建于1900年)并入哈尔滨啤酒厂,为"鲜酒车间”。
$ ]8 \8 Y0 e- o, K7 P; C9 L    △  哈尔滨电碳厂(苏联援建)在电碳路建厂。
: Q+ e6 J6 S5 L6 K" v    1957年
1 c( M4 Q: {( f, U    4月20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来亚麻厂参观。  M. K, T: l0 \+ L0 h8 F6 V5 Z
    8月  整风运动开始,至1958年11月,全区工业、财贸、文教、机关、街道、工商界(民主党派)等70个单位、60 842人先后参加了整风运动。113人被定为右派分子。* k: g* P' ^: S/ Y# {
    是年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副总理薄一波先后视察哈轴承厂。
% K% z% |* ]3 h" p* h6 k    1958年) g) I) X% o/ f) [6 ?* Y
    1月14日  石青任区委第一书记。/ m: R3 p$ \: P( l5 `
    2月  成高子街道划归朝阳区。. X3 X4 f# Y  w0 f
    △  航空工业学校划归香坊区管辖。. ]8 ^4 ^) L! T7 K
    2月26日  李季任区委第一书记,张青任区长。$ K% }! g1 z! N: [/ o* O- p' h6 t
    5月7日  香坊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_. e, s# s0 z
    5月31日  地质部黑龙江省办事处在中山路45号设立。1958年,经省人委批准,改建为省地质局。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省地质矿产局。! G( O8 ~9 b6 t& j. k/ _7 H( F
    6月  中共香坊区委成立书记处,石青任第一书记,张青、李季、高山风任书记。/ t5 `9 C5 t0 `. N+ h  C6 z
    6月30日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绝缘材料制造工厂——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建成并正式开工生产。
7 F" f" f" ]$ H1 U& L3 H    8月  朝阳区撤消,其管辖的朝阳乡、新香坊乡、黎明乡、孙家乡划归香坊区领导。1 i& d- c! v1 C8 T: g: ]  }8 e: P
    8月20日  "香坊区实验人民公社筹备委员会"成立,哈轴承厂长崔绍武兼任主任委员,区人委副区长吴忠升任副主任委员。同时确定由区委常委与哈轴党委常委组成临时党委会,石青任第一书记。
1 g, R- m; I1 a1 x% ~" Z    9月  区人民武装部建立,首任部长张俊英,编制4人,隶属哈军分区和区委双重领导。
4 o% U: Z6 N& N' N9 Q    9月1日  朝阳区新春公社划归香坊区管辖。
& x2 U+ {9 q! ^% t, i    9月10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李雪峰,候补书记刘澜涛、杨尚昆,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蔡畅,中共中央委员、一机部部长赵尔陆在省委书记强晓初、市委书记任仲夷等陪同下视察啥轴承厂。
) h! W  l3 b- o    9月27日  全国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香坊人民公社成立。同时召开第一届香坊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公社委员会。经市委批准,崔绍武任社长,吴忠升、孙冀宣、万德传、李仲辰、崔影任副社长。( Q0 o* h% D) m- K0 Y
    是月  电机、锅炉、汽轮机三大动力厂相继建成。3厂坐落地区由香坊划出,成立机电人民公社(后改动力区)。
7 [" G0 G+ f" ^" \# O9 a, J# M    10月  香坊区机关大楼在公滨路10l号建成。中共香坊人民公社党委、公社委员会分别由中山路、香坊大街迁至新楼办公。! D) ^: E  H& `" g& j
    △  市委决定,香坊区委改为香坊人民公社党委,设书记处。哈轴承厂党委书记赵胜前兼任香坊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副厂长崔影任公社党委第二书记,厂长崔绍武任党委书记。李季、高山风、王树勋、董玉露任书记处书记。同时,市委指示,公社党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今后不再召开党员代表大会。
6 x" q: A& W6 O/ r    12月  市委指示,原中直、省直所属哈轴承厂、建成机械厂等大中型国营企业,统一归公社党委领导。7 i1 j8 W1 K6 l; D% W
    是年  区商业局成立。& }) S; ~( v5 r& ^0 q1 {6 c
    △  黑龙江省第一个拖拉机站在成高子和平管理区建立,梁军任站长。
9 y" Y8 Z  R2 m! E/ f6 [! g    △  香坊公园正式建园。4 G' W2 y  f: I& ]  j8 E
    1959年" n% R, S/ C& R! m) Z3 e8 y9 T8 `+ d
    3月  在大办城市人民公社中,靠河寨农场建成一条养猪自动线,从饲料粉碎、蒸煮、搅拌及喂养实现自动化,1人1次可喂猪2 000头。- Q& `6 s- z6 E, ]8 R
    3月23日  公社召开农村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在郑州会议上的指示和省委六级干部会议的决定。2 R, w/ Q  }! w* R6 a
    7月6日  市人委批准,将阿城县舍利人民公社民强管理区前许家、后许家、石岗子、六家子、三家子、范家屯、董家沟、陈家屯、张家湾、杨家湾10个自然屯,9个生产小队,划归香坊区管辖。5 w1 n# P) I9 }% S7 Q
    10月  哈轴承厂省、市劳模赵作刚,应邀到北京参加庆祝建国10周年观礼。
8 @  {, g2 c# j    11月7日  首批国产13台"东方红"牌拖拉机从洛阳运至香坊,香坊人民公社和平管理区举行接受典礼仪式。省委书记冯纪云、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到会并讲话。  b8 M$ F% l/ ], ?
    11月26日  市人委批准,阿城县石槽乡划归香坊人民公社·
$ @% {. q8 [9 m  o) c! q6 s  x    是年  在全国"群英会"上,哈轴承厂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 p4 ~; h  [& |4 n2 X    △  撤消街道办事处,建立通天、六顺、中山、轧钢、木材、电碳、建成等12个管理区。
. ~# `4 O% W; Z' ^& S1 f& y! e    △  香坊在大办城市人民公社中,兴建"红旗大街",在此街规划修建15个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有轴承研究所、轴承职工宿舍、轴承饭店、轴承5号厂房、香坊大学、公社文化宫、综合医院、百货大楼、服务大楼、工艺美术大楼、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市房地局住宅等。动迁工作从4月17日至6月底全部结束,共动迁1 913户,3.1万平方米。大街设计建筑宽100米,长3 000米。& T/ p0 y) f, {8 _
    1960年7 r" E  ^  I  o& \8 D
    3月16日  中共中央转发毛泽东主席对李先念报告的批示。报告中称:"哈尔滨市建成养猪自动线是一大发明,有了这种自动线,一个人可以养猪2 000头"。毛圭席批示:"这个材料很好。各省、市、区可派人到哈尔滨参观学习,学成回来,仿照办理。"7 J0 @2 H3 |" y1 `" e4 b- G9 s- Q) z
    5月  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到香坊公安分局六顺派出所视察工作。% L0 U- n  x) Y; N' Y9 x4 m
    5月13日  市委发出《关于推广香坊人民公社畜牧场养猪自动线的决定》。
9 C& h8 A. c6 y4 |- S4 H) s0 e    8月5日  撤消管理区,成立中山、轴承、香滨、轧钢、通天、木材、电碳7个分社。: _& ~3 d$ @) O" O9 ]3 f: Y
    12月3日  香坊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 w  }3 ]9 {) P+ b0 f
    △  公社党委成立后,组织幸福分社新民大队,在公社国营大工厂的大力支援下,改造了"东大洼"(幸福分社管区),使l万亩"涝洼塘"变良田。
! d7 R* l3 R$ k! g# G! _    1961年8 j8 N* J& b9 J  L
    1月  市委决定,增补董玉露、杜奎一任公社党委书记处书记。3 ]* S9 h" _) S3 _7 P: ~
    2月9日  省委书记兼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到啥轴承厂检查指导工作。+ [, m4 s0 `1 G& s  R  k# X+ ~
    3月26日  公社召开农业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12条指示,总结办社3年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上的经验教训,讨论研究发展农业生产问题,具体安排人民经济生活和农村整风整社工作。
5 m; F. G8 j0 t, N( F6 n    8月9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东北局张树德和省、市领导欧阳钦、李范五、李剑白、张向凌、任仲夷、吕其恩、许风图等陪同下,视察了竹藤软木厂、安埠管理区食堂、"三八"布鞋厂、轧钢分社第二幼儿园、卫星轴承厂和靠河寨养猪自动线等。
: n: t  u5 U7 [. c+ f' A: Z2 }    9月  和平分社石槽区划出,成立向阳分社。6 Y4 k/ Z& E1 R2 T# G
    1962年
' z. I  \5 W: ^5 P2 e9 M$ y    1月11日  哈轴承厂党委书记赵胜前、厂长崔绍武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扩大工作会议。    7 q% o! i$ f/ p6 B, H% @
    5月7日  市人委通知,木材、电碳分社合并为铁东分社。   
. Y( t4 T3 _: d( K4 Q1 p' p0 Y    △  区农村划分为向阳、和平、幸福3个人民公社。6 S) z8 J7 x' w' S
    5月27日  国务院通知,基本建设在3年内采取踏步的方针,香坊在建的红旗大街下马(正在兴建的五项半截工程停止施工)。6 L% M5 @' L% j( J* b0 S
    11月  市委决定,公社党委书记处,改称公社党委。赵胜前任公社党委书记,崔影、李季、崔绍武、王树勋、杜奎一任副书记。
, `4 @/ h6 b9 [1 _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员会正式成立。
: }# C, I/ w1 {- V, _9 c6 |' `1 M7 R! M    11月28日  香坊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q; @( I% A; l  R    12月3日  国营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以下简称香木厂)发生重大火灾,经济损失70万元。
! V; @) ]) t7 l. k: s# v* b    1963年* T# z% \+ E# \" E3 v- ~6 F1 G
    1月4日  根据市人委《关于区、乡建制和人民公社名称的通知》要求,区属3个农村公社改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8 }/ b' i. I: L& S    2月15日  公社党委、公社委员会召开1962年农业劳模会。2 L  P) J5 d2 X; n6 Z9 y
    5月8日  滨江区再次成立,向阳公社划归滨江区管辖。    ' e1 ^/ J4 F/ ^# ]+ J; i
    6月22日  遭暴雨、冰雹袭击,区农业受灾面积4 146亩,其中2 870亩绝产。5 z) ]: o; c1 y  h1 J9 F# P
    1964年
6 c, h( O; h8 E' C* }- H    1月  政协香坊区委员会第二届会议召开。
: D( A4 U+ Z" I& n0 @, b6 @    1月17日  公社党委召开农村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东北局和省、市委指示,启发、教育干部进行自我革命、"洗澡放包袱",掀起生产新高潮。
  A4 s/ H% H1 U1 y5 a/ T4 J6 c6 L    △  根据市委"工厂领导兼公社党委领导职务不利于开展工作"的精神,来自工厂的公社党委书记赵胜前、副书记崔绍武调回哈轴承厂。从此,中直、省直企业党的领导关系,不再隶属香坊区人民公社党委。2 s- U* j; b% b9 h: u2 C$ ~5 A0 i
    3月20日  阿尔巴尼亚林业局总工程师伊利亚·纳科和油橄榄种植专家贝特·罗曼尼由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刘昆副局长陪同参观香木厂。    . b6 y5 t& M* Q8 ~) M
    5月1日  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市长吕其恩、副市长王化成、贾正操等和哈轴承厂劳模、工程技术员座谈,共度"五一"国际劳动节。
% S  c8 i4 R, h) U# U* s8 ]    5月22日  市委指示,将原香坊人民公社、滨江区双重领导的幸福、和平2个农村公社改由香坊人民公社领导。; g3 N7 T" D0 Y: @! E
    6月6日  越南林业考察团一行9人由林业部副部长张克侠陪同参观了香木厂。* w8 b6 Y  P1 F+ H0 k3 h$ m% w- k8 b
    9月29日  市政府通知,香坊人民公社靠河寨种猪场纳入农垦系统,改名为"哈尔滨市香坊农场"。9 h8 e5 p' y4 n, h$ v
    是年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香坊区总户数3.35万户,总人口17.80万人,其中男9.13万人,女8.68万人,男占总人口51.27%,女占48.73%。
+ L4 k) O) D3 z3 C" {    1965年
% k  |' r" K* m0 h. E* O7 o7 i( J  T    11月5日  《哈尔滨日报》以"自力更生,奋战七年,使烂泥塘变成米粮川"为题发表报导,介绍香坊公社领导农民改造东大洼烂泥塘的事迹。0 ~% C+ \% m5 V; |: L
    是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视察哈轴承厂。+ r! \1 k3 |5 W. a
    1966年' S, z* ^& a0 R! c+ Z( M! e. @; b
    3月  吴忠升任公社社长。5 G0 R* b! V, v. v
    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区内各级政权机构和党的组织普遍受到冲击,陷于瘫痪状态。   ' t$ f, _; Q& ~+ `
    7月  哈尔滨绢纺厂在哈成路建成,开工生产。
& z4 G3 ~$ c4 Q, g: s" F    1967年" r6 d9 F+ U; |: B: Q& ]
    1月  区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区工代会。  \% h/ P; O5 z" ]$ \& W8 x3 w
    3月24日  市革委批准,建立香坊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委员17人,常委7人。李连兴任主任委员,李长庚任副主任委员。
5 y4 y4 U7 E8 y3 i& a/ ^. }5 y  U2 l    6月28日  市革委会决定,香坊区幸福公社、和平公社、香坊兽医站、农机推广站、拖拉机站等划归滨江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k2 N% _3 A  }8 P+ Q
    10月  市革委会通知,撤消原农业局接管委员会,其原属企事业单位分别划归滨江区、香坊人民公社革委会领导。# D& Q& {' u# g  O! t$ G
    11月26日  市革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香木厂武斗问题。; U( G( O( i7 @8 r
    是年  哈尔滨监狱由道里中央大街迁至香坊区东门街l号(香坊监狱)。0 c$ _1 u2 T; e( _& ?
    1968年
! [3 x4 T7 o+ d3 b' X. j6 L    11月  经市委批准,取消城市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香坊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同时改称香坊区革命委员会。/ v& r. W7 |! X3 j3 M  M% V
    12月9日  市革委会在香坊区召开所谓"彻底清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1961年来香坊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滔天罪行"现场批判大会。
9 w' S  ?6 c: w# z# l7 l& Z# V    △  林会山任香坊区革委会主任。
$ F* c8 {; W0 v' d# _) m    1969年
, q. R, [7 C; [: T# E% ?' L9 D    1月1 0日  市革委会在香坊区召开"干部插队落户干革命"现场会。各区革委会、各局领导小组和直属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香坊区革委会和市卫生局分别介绍经验。
- w6 m# l" ?) j6 [% V. d, i3 m5 K2 m    3月  轧钢、香滨、通夭、轴承、铁东、中山6个城市分社革委会撤消,成立长征(中山、轴承)、红岩(香滨、轧钢)、文革(铁东、通天)3个城市人民公社革委会。* c  d: j5 c8 R9 E, I0 m
    9月  经市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中共香坊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林会山任组长,有l 764名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区内新建14个党委,40个总支,180个党支部。
% z( B- }% u# c" L+ L0 L    9月50日  三支两军人员撤离香坊区革委会机关。
* L2 i2 [/ M' _* ^    是年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在香安街54号建成。
3 N4 ~" A. @; d: L- t' q6 }! m    △  郑秉生等25名天津知识青年到哈市香坊区郊区插队落户。1972年11月,郑秉生被推荐回天津学医两年,毕业后他要求第二次下乡插队。1975年5月4日,被批准回到原香坊区幸福乡幸福村。10多年来,他配制出30多种药品,解决了当地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被授予全国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 i4 A) `% P- N8 d, b
    10月31日  哈轴承厂"关于中国向越南(第二轴承厂)提供成套项目援助议定书"在北京签字。
/ P: V; r' x4 l7 G# N, [: a    12月1日 "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开始。% c0 F0 O' i# S  Y; A: u  s' X
    1971年" o* w: K8 F2 Y; J: C
    2月1 8日  区党的核心小组决定,区领导班子开始进行开门整风。# n* M6 W4 N" [7 k' S
    6月14日  "批林整风"开始。
/ G! Z7 B6 H! E& ]- `    12月25日  韩树仁、李长庚任区革委会副主任,免去林会山革委会主任职务。
4 S" y% E; y: s, ~2 }3 P    1972年
0 r9 R% _2 h4 `& F; P5 g    1月2日  经市委批准,撤消长征、文革、红岩3个公社,新划分为长征、新立、文革、中山、红岩、新化6个公社。`0 F1 Z, S: j' J* f" s
    2月  赵福庆兼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 Q# G! P  m) N" V    8月6日  雷雨田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庞志敏任区革委会副主任。: N  \2 V, [. S! g' Z+ m1 R, [( _
    9月  市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恢复共青团区委组织。
9 @7 O# X4 r# x- M& X7 t. A    △  王瑞成任区革委会主任、赵福庆任副主任。+ m5 ^1 W& Y, }2 q/ J) J
    12月25日  中共香坊区召开"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党员代表大会。经市委批准,王瑞成任书记,赵福庆、雷雨田、吴忠升、庞志敏任副书记。
8 f1 P, g. Q" S( ?( [    是月  赵福庆离任。% Z) C! v% @% `1 R' ^. i( o
    是年  滨江区撤消。幸福、和平、向阳3个农村公社划回香坊区管辖。
' h) J* b# k) f* o: U1 g    1973年6 ]/ U7 B0 V6 ^, ]. F# j3 _
    1月17日  召开农村政治工作会议。* R1 _  Q; v2 e+ h1 o9 ?6 ~% V+ L
    2月1 4日  共青团香坊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 M  a& U7 ~3 V5 x, ^" Q    4月  恢复区妇联组织。
4 @1 M2 _0 {$ E0 ?' {. R* Y9 t3 B    5月1 4日  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前二次由于历史资料记载不详,未记入)。
5 W# j% W+ ~2 k6 e. |# g$ o    10月  区委撤消"三部一办"工作机构,实行党政机构分设。撤消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人民保卫部,恢复各委、办、局(科)称谓。
& R0 z$ n7 F$ n$ K    1974年0 F. F) n; D, L1 F
    1月  区人民法院正式恢复。; |, c. u  k$ N2 `2 D4 C
    9月  唐国桢任区委副书记。
1 z7 {% d( e5 O5 W. v, J  y. O    12月10日  哈轴承厂运输科司机发动汽车时,将地面汽油引燃发生火灾,烧毁车库220平方米,烧毁客车、货车各1辆。
5 U; m+ r0 V, J* O( D2 u7 m" F    1975年
, n& G. c  ]' J! I    7月22日  市委决定,雷雨田任区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罗原任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免去王瑞成区委书记、革委会主任职务。7 }# b" ?3 u0 ?' G1 B2 c
    △  市革委会批准,幸福人民公社孙家大队划分为光明、万家、孙家3个大队;和平人民公社民强大队划分为民强、民胜2个大队。
2 E, ^9 S8 {6 G) [1 H4 h+ P    1976年
6 T, @6 M7 z0 M( H- w    4月8日  共青团香坊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R& y' e+ e7 n( K4 w
    6月29日  区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 u5 p5 \! K  ^% z, U- b7 A    10月22日  省委书记李力安向哈轴承厂l万名职工传达胜利粉碎"四人帮"的重要文件。
# B+ m4 O7 A6 i0 Q    是年  粉碎"四人帮"后,香坊区落实了党的政策,纠正和平反了冤假错案578起。
" R$ z& p0 h& K5 R! Z& t; q    △  石槽蓄水池(黄河水库)建成。水面面积312亩,蓄水量20万立方米,补水3 000亩。
* N+ s# O+ n6 b    △  幸福灌区建成。& h7 T* d* L; B$ x% l# X4 q% Q
    1977年4 j% c; q! Y7 _- ~0 r) U
    1月12日  区召开1976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8 d& A  G  V9 C. Q    6月5日  区游泳池在香坊公园建成。(占地面积0.6万平方米)。
# _( V: ^6 n& r" a    是年  市属新香坊灌溉站划归香坊区。+ E0 m8 J9 d, j) G4 a" H. E
    1978年; V! r# e. |7 v# \  ^( Y0 t
    1月30日  区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成立,吴忠升任组长。& r* n0 s, P7 o; n. n8 J, W* I
    4月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视察哈轴承厂。   
+ `5 Z$ ]: m+ ]/ G3 Y    8月7日  香木厂召开为陈海波(原香木厂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冤案平反大会和追悼会。市委副书记赵国强、郭卫人参加大会。
' l) k/ m* g4 F" j7 p    8月24日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视察哈轴承厂。
: g' R/ S, z, ]$ z1 t3 a    10月  东北农学院在香坊区马家花园处重建新校舍,占地27万平方米。& b& R1 Q* j3 g/ M2 W: |( E
    △  市政府批准,将文革、新立公社北部一部分划出,成立新成人民公社,至此,全区为7个城市人民公社。7 Y  S3 v3 D6 F& `* E* ~
    △  六顺派出所被省委、省革委会授予"全省公安战线先进集体"。
# I) N6 j6 k5 Y$ l  D    1979年
4 E) ]' R6 [- ~0 e9 g    4月  共青团香坊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 b# Y0 T/ ^8 g
    6月  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
* q+ z4 z4 E' s" t, _% |$ n; g    7月15日  日本北海道池内产业株式会社社长池内宽参观香木厂、松江胶合板厂。
6 f8 q, Y' ], p. _4 m, E  H. `& {    11月18日  香坊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4 q# r6 V$ g- ?% G- L
    11月28日  经市政府批准,将7个街道公社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
/ z# s) K& V1 ^    1980年2 r" x2 t( E6 r2 c* g  m: ]" S
    2月4日  吴忠升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原任区长。  
# s+ O$ x- r5 ?% Z    4月2日  小北屯住宅区被市政府列为市住宅成片建筑8个小区之一。
7 r% W8 a( t! A& R    4月10日  夜间降大雪,郊区塑料大棚遭受严重损失,全区319栋塑料大棚270栋受灾,面积355.2亩,占大棚面积76%,损失36.95万元。/ u; j7 }7 z8 m# N/ |' S" ]
    4月11日  雷雨田离任。
# v$ u/ B" U  x    5月22日  香庆饭店4个月向国家上缴利润3.55万元,每个职工日平均为国家创利润10.2l元,居全市饮食行业之首。
8 x: X) B1 S% B- ]$ B" S    △  哈轴承厂为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提供高精度、高灵敏性导航仪轴承,为试验成功做出了贡献。国家科委、一机部对哈轴承厂进行表扬。- p7 c9 g/ J( r+ S
    7月14日  金万山任区委书记。    7 c& A9 i# J. f, D" ~
    1 0月5日  经市政府批准,幸福人民公社管辖的街道划出,建立新香坊街道办事处;和平人民公社管辖的街道划出,建立成高子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区共有9个街道办事处。( g; j* l1 v8 D2 M. L
    1981年
( f1 y9 \. D! _: J7 J    1月  市委批准,恢复香坊区人民政协工作。% f  ^% N/ b0 J8 u9 f6 i
    2月20日  中共香坊区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 P# [! G5 |' y) e) e
    2月22日  区政协第三届会议召开。
, ]) H) S/ T  B    8月24日  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视察哈轴承厂。
( m$ R+ ~5 Y) M8 }    1982年
  g, [  F) L- l+ G8 C/ T( C6 `6 v) j$ {    2月  香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土地13.1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0%。   
+ @; i9 d) W* j$ F- x    2月1 7日  省长陈雷到哈轴承厂听取企业整顿工作规划汇报(哈轴承厂被列为1982年第一批企业整顿试点单位)。
& O1 Y. K3 r+ |    4月16日  省长陈雷到自行车厂检查工作。3 q, g3 L# Z* n5 W
    7月  在幸福乡张家油坊村发掘清理金代墓群17座。
! G# X- h  F3 [$ \5 x; \/ F# C    8月1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书记李力安、省长陈雷陪同下视察哈轴承厂。1 x! |; l+ V2 _; Q* m" x! o
    是年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香坊区总户数60 693户,总人口262 716人,其中男132 142人,女130 574人。男占总人口50.3%,女占49.7%。
4 L$ g& y1 A3 U9 v; ?( x+ s' b# l    1983年
- k9 [) s& z" b* W" \5 V    1月17日  市委决定,朱守明任区委副书记、张金孝任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张汉臣任副书记;免去罗原区委副书记、区长职务;免去王树勋、邸淑珍副书记职务;免去王忠副区长职务。: W. T' V0 D+ v
    3月  哈轴承厂省特级劳模王继文被选为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4月28日,应邀到北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
8 y7 C9 G8 I# Y0 ?8 I, m7 H3 J    4月18日  共青团香坊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1 ]1 F2 L! q+ H1 v/ {3 P- k    7月24日  阿什河水出槽。幸福、和平、向阳3个乡、19个村屯受灾农田6 050亩,绝产3 000亩。
' `/ D: C2 m- S4 M6 X5 C% o; j    8月23日  市政府授予香庆饭店"最佳饭店”称号,并颁发牌匾。8 E$ x0 P, s( n$ J  ^9 R$ s
    8月28日  香庆饭店派代表出席全国物价表彰大会,并被国家物价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 r! C8 t1 K% V9 [/ w0 Z! Z    是月  在幸福乡莫力街一带,发现距今800多年的金代墓群3处。
- J1 U" f& N" u/ q: I( x7 y+ \    △  现代化大型旅游宾馆--哈尔滨"天鹅饭店"在中山路73号落成。
5 M  b) F& J  g7 s4 M    1984年. V) j1 V( P( {: {
    2月27日  市委决定,朱守明任区委书记,张金孝、齐佳民任副书记。同年3月15日,区委书记金万山、副书记张汉臣任区委顾问,区委顾问王树勋离职休养。
3 O& B3 c  r) l5 G) r1 f3 a    3月  区成立科学技术学会。
( Y- P7 ~' D$ X+ Y2 a' Y' [5 @    3月9日  区委、区政府组织12台彩车奔赴郊区农村3个乡,给108户专业户、重点户(其中万元以上的52户)赠送"勤劳致富之家"光荣匾。4 O( x$ ~+ p+ y2 G, T
    4月5日  自行车厂联营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省内第一家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联营公司)。
( z8 u9 s% ^; J9 B+ b    是月  市政府决定扩建公滨路,公滨路两侧被动迁单位21户,居民256户。) X& `$ X* \  R- U- |" j
    4月27日  清真寺开放。   & T; R/ u' m. y  |, s9 M$ R
    5月9日  香坊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r/ E  \* O& a$ X6 o3 C7 r7 l    5月9日  政协香坊区委员会第四届会议召开。. ~. t" J/ Y! P6 x, Y
    6月  成高子办事处党委与和平公社党委合并,成立成高子镇党委。
& Q" O9 K: ~1 g    6月5日  中共香坊区委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A) d2 o  o* O4 \; K( l
    7月10日至11日  区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5 U2 R/ P! z& j1 M1 V1 N, c/ `
    10月25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权勇茂为团长的朝鲜林业友好代表团一行12人,在省林业总局孙丕文副总局长陪同下,参观了香木厂、松江胶合板厂。2 j$ Z! _) g+ c) S- S# O+ m
    11月7日  中共中央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由副省长宫本言陪同视察哈轴承厂。
1 f! c4 H# v9 ?2 A" p    12月10日  啤酒厂"新罐装车间"举行落成典礼。省、市领导安振东、张屏、李乃、李培福等参加了典礼。7 v. h. G8 R( `3 U
    1985年& Q+ G3 s. o4 s
    1月20日  市工商银行与哈轴承厂共建全国第一家"哈尔滨轴承厂联合银行"。& L3 |, k- u0 s" E$ ?
    2月  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决定》,在全区各条战线全面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 g0 ?* W5 F: r7 T5 [( i0 u6 e% Q    4月  香坊区开始整党工作,有19个党委、3个总支、284个党支部、3 233名党员参加,1986年10月结束。有19名党员被开除党籍、7名党员留党察看、19名党员受严重警告、36名党员受警告处分、2名延长预备期、9名暂缓登记。
0 u$ |# \! J5 a3 e" S    4月  香庆饭店经理李树梧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 X4 ~( ~% N* j& ]    △  省政府批示,和平人民公社、成高子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成高子镇。同时,撤消成高子街道办事处。, O  L- b* Y4 }8 F
    8月  区内37个村、2 927户遭受水灾,灾民447户、倒塌房屋227间,受灾农田26 982亩,占农田总数24%,其中绝产12 396亩,冲毁渔池15处。
  r# z# \( x& s. X/ Z- W: k    9月  由香坊红旗大街至顾乡菜库联运9路汽车通车。& N* y/ |- a4 W; I. R+ n* r* m' C
    11月5日  省计委、经委联合在哈轴承厂召开贯彻国家搞活大中型企业现场会。省政府各主要厅、局长及地市经委负责人参加。
, ]# ~1 ~+ f$ O7 M; C+ u+ v    12月26日  松江胶合板厂的"双象牌"椴木尿醛胶合板、哈尔滨橡胶厂的“熊猫牌”HK--型轻便胶鞋在1985年国家优质名牌产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 _5 h$ o1 O" Q* J5 ^+ R
    △  六顺派出所被国家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同时,出席了全国公安战线功臣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命名大会。7 m, Y; }1 C7 v1 ?# h3 k$ s! g
    △  省外贸大厦在中山路73号落成。
; K! p- H( t/ A  N8 e4 T    △  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在珠江路落成。
8 h2 _( a; @- p8 o* }4 x& L    1986年
' X) e5 _& S! J( }* v% a( x    1月6日  区政府召开1985年各条战线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工作者)表彰奖励大会,表彰先进集体116个、先进生产者(工作者)766名。8 W7 r" g+ l0 w" K
    2月28日  红旗派出所民警丁学宏路遇2名持刀路劫强抢犯罪分子,他奋不顾身扑上去徒手与歹徒搏斗,终于抢下被劫的现金3.4万元。但丁腹部、胸部被歹徒连刺4刀,伤势严重住院,被中央公安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 t9 ~" u. _& _) s6 o2 Q8 ^    △  农村村级整党工作开始。
) N# c$ c0 f3 K3 Q6 o    6月  市委决定,滕滨生、才殿国任区委副书记。
7 j) f* `; z9 q" Z8 ~% X4 z    9月12日  香庆饭店二楼扩建竣工开业,营业面积700平方米,日营业额超过1万元。   , a. R  p' U- c2 U
    9月23日  幸福乡集体企业新香坊化工厂锅炉因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发生爆炸,当场死亡3人、重伤1人。   
* b3 y; Q0 M5 ~8 d1 p! M6 w+ S    是年  香坊区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红旗立交桥建成通车。
" l4 \3 ]- v- F/ \: I: b+ J    1987年
& k7 Y6 b& j+ V; c% p* }$ w    7月13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书记乔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公安部部长王芳等领导在北京公安部接见了红旗派出所民警英雄丁学宏。
+ c9 S1 t7 H  Q* {, q& i' R. J    7月30日  香坊综合市场大楼在"农贸市场"横道街竣工。
0 @  e' F3 o1 v; H) k# `5 I    8月20日  区老龄问题委员会成立。& O* t# Y( t8 f+ `" k1 Z- B7 V* d
    9月4日  中共香坊区委召开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
8 n& q- l" |  b4 s/ _( Y7 R    9月15日  哈轴承厂和哈尔滨内燃机厂组成联合体,称"南直轴承厂"。
$ @& ?; ?0 X/ w; T3 q    10月  张茂林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J  k+ X. L- w0 G4 M    10月22日  政协香坊区委员会第五届会议召开。
. W% w( l) i: t/ c" p# @    △  电碳路改建,由7米拓宽为10米,全长1 300米。3 }! ]8 m1 z9 ?! H9 E, o
    1988年# t- f) y! z/ }- }6 M7 T
    2月8日  市工商银行香坊区安埠储蓄所连续发生2起利用微机诈骗银行存款39 490元特大案件。香坊公安分局经过100天艰苦工作,于1988年4月9日侦破了这2起特大案件。案犯是本所储蓄员蒋铁军伙同外厂工人李志平所为。李犯被蒋害死,蒋犯被处决。
. g1 a, [, B' t% j    7月25日  共青团香坊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w/ r- C2 `4 ]. u+ y& K) S    9月14日  区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 O3 X0 _$ \. |& i    9月20日  化工路改造工程开工。
" n* E. T' C4 {- ]$ j4 W- @    11月24日  区工会改称区总工会,并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 u6 A0 |4 |! f
    11月28日  退休工人刘井堂垫支53万元,兴建的幸福乡汲家村先锋小学举行落成剪彩仪式。副市长程道喜参加了剪彩,区委、区政府向刘井堂赠匾。
) y4 [% y& V5 k5 m    是年  哈尔滨中药一厂生产的"雪山牌"五加参冲剂荣获国家复评金质奖。
; n" w/ x( Z" D1 F. @; E    △  红旗大街扩建工程开工。北起公滨路,南接红旗立交桥。其中快车道宽22米、慢车道宽5米、人行道宽5米,全长850米。同年10月13日建成并通车。5 b3 @# p: L: I2 N
    △  新地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动工。该地区东接红旗大街,西至菜艺街,北与珠江路连接,总占地面积32公顷,总投资为1.1亿元。9 ], L, I% I. l: ~0 t5 j
    △  市政府决定,南岗区革新街道办事处所属原马家沟机场,西起中山路与赣水路交界点至红旗大街以南,划归香坊区六顺街道办事处管辖。% D5 L8 A; k2 u4 e/ }1 z. Z# k
    1989年9 a: N' V1 Y! `1 G
    1月6日  哈尔滨冰雪节首届彩灯(香坊公园)游园会开幕。市委副书记单荣范、副市长程道喜、市人大副主任李宗有、市政协副主席曹慰农出席了开幕式。! v: v6 y6 ~$ s& @6 \2 j1 h3 ^
    1月12日  区政府与沧洲市运河区建立友好区。( k4 Q- w1 k" S$ t0 P
    4月  公滨立交桥与公滨路第三期改造工程开工,9月竣工交付使用。
+ G4 b4 e) s# U' Z5 U0 X    6月6日  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通知。! _4 x$ M/ p0 ^
    8月22日  化工路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改造后路宽15米,全长3 488米,总投资306万元,成为全市主要外环路之一。2 u( p8 a7 Y6 U
    9月27日  区排水队在公滨桥排水工程施工中,因沟槽塌方农工刘学耀致死。+ ~) W9 F' P. g; `, q" l
    10月  电碳立交桥建成通车。+ j  L; o1 t. x: N
    10月28日  经市计委批准,哈尔滨啤酒厂牵头,松江啤酒厂、双鸭山、鸡西、庆安、通河、玉泉等13家啤酒厂及五常塑料厂、庆安麦芽厂、老街基酒花厂、哈尔滨印刷三厂等8家配套厂和省食品工业公司共22家企业组成太阳岛啤酒集团。哈尔滨啤酒厂为理事长单位,省食品工业公司为副理事长单位,其余17家为理事单位。
5 l" ^2 H& @( I2 Q    是年  李树梧被评为全国商业战线劳动模范。    6 ?" B( W1 D8 U' O
    △  哈轴总厂车工丁福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0 b9 a7 \8 t& A3 ]% B
    △  市种子公司在香电街成立。
9 o. h: g% R# ]* O( u& L* [    △  区开始综合治理市10大涝区之一--向阳涝区,到10月1日,二期工程结束。
5 n2 A, {; U7 ?$ R% m2 V9 s    △  哈尔滨电视中心在珠江路兴建。主楼18层,高72.67米,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 297平方米。
7 \/ R' t3 Y' t" z: H* ?    △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在香顺街27号落成。; g7 S9 P4 E6 N3 t
    1990年
& _1 u% Y$ Y4 [    5月24日  市长张德邻视察油坊街道路改造工程。" Q: M# p6 P2 o7 D$ X
    是年  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珠江路落成。占地面积3.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W' R! \9 Q! d7 _7 l' A
    △  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大厦在中山路落成。% _$ G0 }: L. n  m3 X' d
    △  国家投资94万元,对石槽灌区渠道工程(位于向阳乡和成高子镇黄河村境内,阿什河右岸)进行大规模改造。# m9 ]4 u5 L* ]; H3 y
    △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香坊区总户数86 204户,总人口332 347人。其中男163 400人,占总人口50.69%,女158 947人,占49.31%。         
# ?5 A' P' J/ e/ q) J4 A$ c! `          # }) T! Z3 O! Q! v* H
香坊城区的形成始于1905年(嘉庆十年),在东、西香坊同时建有“田家烧锅”和“香坊”两大村屯。据《双城县志》记载:1814年,(嘉庆19年),双城堡设置时其管辖范围含有田家烧锅和厢房(香坊)屯。1895年,田家烧锅自然形成了安埠大街和十几条街巷。这些街巷有相当规模的建筑,工商业和市场已初步形成。此间,香坊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是哈尔滨地区一大重镇。有l 000多户居民,约4 000人口,与此同时,陆续出现了"哈尔滨屯"、"小北屯"、"小南屯"(保府大院)、"魏家窝堡"、"菅草岭"等村屯。+ t* l9 U6 f2 _8 z
    1898年至1903年,俄国人在此开始建筑铁路和进行市政建设,并将城区中各村屯联片规划,建立了工兵路(现公滨路)、草料街、陆军街等30多条街路。此时的西香坊已具备市街规模,称"哈尔滨",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是当时哈尔滨的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0 J/ n$ ]9 c9 O9 H( n* m
    1900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中俄国军队镇压义和团,血洗了田家烧锅。许多村屯被摧毁,市街遭破坏。一些市民逃离家园。1903年中东铁路管理中心移至新市街(南岗)。曾经一度繁荣的"哈尔滨"则渐冷落。& d* X' {8 M, @) B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铁路主权之后,香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32年,区内有粮油加工业13户,占全市的25%。电灯公司、道德会、天主教堂和清真寺逐渐来此建设。城区面积扩大到8.5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9万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香坊区形成了5个区域,即军事区域--草料街(香坊大街);工业区域--油坊街;商业区域--安埠大街;俄国人(外侨)居住区域--六顺街;文化农业区域--通天街。% n$ X$ U1 j0 h& n: Y; l" s! S
    东北沦陷时期,在日伪的统治下,香坊区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33条街路和小北屯、姜家店、王兆屯等8个村屯以及伪区公署l栋平房(408.5平方米)、4台电话、9台自行车、16间办公室。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清理敌伪人员,建立政权,开展生产自救,进行市政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香坊区成为工业基地,城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含1958年后划归动力区的12.5平方公里)。
* o$ J- S$ @# h+ J: G4 j- e8 k+ D& r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旧社会遗留的北仓库(782部队)、大坑沿、花子房、妓女院、乱坟岗子、贫民义地得到彻底改造。新建了建成机械厂、电力校、朝一中、交通厅家属宿舍、邮电大楼等,铁东、新成街道办事处逐渐形成了工业区和居民区。此间,香坊城区17.5平方公里。
) ]- r: h$ e" [  ]8 E- E    10年改革,香坊区市政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工、商业区。教育初步形成网络,交通四通八达,昔日的"香坊大屯"旧貌换新颜。城区已扩展到马家花园、信义、曹家窝堡等地区,面积为18.5平方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2 H: U" Y6 u9 e! b7 E3 n    "田家烧锅"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05年(嘉庆10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河南(指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历史上称"田家烧锅镇"。1900年7月,田家烧锅镇被俄军焚毁,其名随之消失。
& A0 d8 h, f2 ^3 U$ q& X. |    "老哈尔滨"是继田家烧锅之后香坊历史上又一名称。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沙皇俄国确定香坊为筑路指挥中心,在哈尔滨地区征用土地l 034垧(124 278亩),其中仅从香坊至松花江沿就征用土地65 400市亩。并将其规划为"老哈尔滨"(西香坊一带)、"新市街"(南岗)、"埠头区"3个城区。1898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通车后,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1903年,现哈尔滨火车站建成,哈尔滨火车站迁至南岗,现香坊火车站被改称"旧哈尔滨驿",此地也随之被称为旧(老)哈尔滨。" j* Y( P  _, A" j) \  P
    "老哈尔滨"一名虽出现在中东铁路期间,但此前香坊地区就已有哈尔滨屯。据老人回忆,1898年,在建中东铁路时拆迁。( B" z* U7 d2 _. H
    "上号"是香坊区的第三个名称,其范围主要是指香坊东部(红旗大街以东)地域。1901年,张玺增之父在现综合商店后开设聚源烧锅(1930年改称万泉泳,由毛守范经营),同时在埠头区开设分号,称源聚烧锅,聚源烧锅称上号,源聚烧锅称下号。因此,"上号"之名开始兴起,且得到官方首肯。1913年滨江县政府称香坊为上号镇,归属乡一区。滨江县政府在此设警察分局和商会等机构进行管理。1916年以后"上号"这个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远东报》上。: \2 c/ n* N' @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另外,群众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9 Y8 P4 i  K. }6 j, t3 O
    香坊一名始于1938年7月1日,正式成立香坊区公所之时。3 x* M3 C# E8 _7 C
    香坊区的区名虽出现的很晚,但香坊(厢房)屯却形成很早。1805年(嘉庆十年),河北乐亭县人李××来香坊种地为生,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祖敬神的需要,推其出来制作线香。12年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多,香坊屯逐渐扩大,线香生意日益兴隆,于是李家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盖起了砖瓦房,树起了门楼,门楼上刻有"香坊"2字牌匾,从此香坊生意更加兴旺。李家又置田产在香坊公园东侧开起了烧锅,取名李家烧锅,同时还在卫生街南头开设杂货铺。此时李家继"田家烧锅"之后成为西香坊(老哈尔滨)一带的工商兼营的富商大户。1898年,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线香作坊被征用,李家田产被没收,"香坊”迁往现香庆街。但不久又因俄国人进行市政建设。强行将此地的中国人赶走,李家开设的“香坊”、烧锅随之倒闭,其后不知迁往何处。1925年,旧哈尔滨驿扩建后,改称香坊火车站,香坊区依此得名。
$ F4 k9 J  p% ?0 N6 x& h0 G7 `
/ w( z8 m6 b- R9 W5 g0 _/ `( k8 V  g
1947年至1954年街道办事处称街公所和街政府,承办区政府交办的一切工作事宜。建国后街政府主要任务是:除奸反霸、优抚救济、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人民公社时承担组织群众生产、为生活服务。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里,其任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进行委组建设、办理民政事务、开展计划生育、整顿市容卫生、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组织好街道生产、兴办福利事业、安排好人民生活。
8 T/ V# ?1 u- ]5 u' X    街道办事处原为科(股)级单位,其机构设置是:1958年以前设街长、秘书、民政、公安、公益战勤委员;公社化时期(1958-1963年),设正副社长、生产生活办公室、内勤、外勤干事等,每个办事处编制为6~22人;1987年7月,各街道办事处升为处级,设正副主任、办公室、街政科、市政科、企业公司、财政税所等,每个办事处22~37人。
- z8 ~' w" ]1 V2 e8 ]9 @    安埠大街街道办事处  成立于1947年3月,是解放后香坊区建立的第一个街政权组织,位于安埠大街225号,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有lO个居民委225个居民组,居民5 637户,人口19 417人,辖有33条街路,驻地单位254个。街内驻有汉、满、回、朝鲜、布依、达斡尔、锡伯等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7.3%。
/ W7 O9 O( `& x5 i- K, I    安埠大街历史上称"田家烧锅"和"上号镇"。1901年至1911年,聚源烧锅、永聚奎、天增兴、三聚永等20多家店铺在此开设,同时工夫市、粮油市场、鱼肉市场、旅店、饭店相继发展起来。1914年至1932年,有华英、双合盛、和聚公、恒祥东等13家火磨油坊在油坊街一带开业。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以防止"反满抗日分子"的骚扰活动为借口,在东香坊挖沟筑壕(城垣),修筑了东、西、南、北4个城门和2个附门,并用重兵把守。对市民出入进行搜身检查,使东香坊变成了地狱牢笼。这些城门和壕沟虽在1940年被陆续拆掉填平,但这些区域仍然做为历史标记存在,油坊街叫"南门外",香坊监狱附近称"东门",安埠街西端称“西门脸”,通天街北头称“北门”,“附门”在单井街南端和增福街西头。此外,日伪当局在此建立了2个派出所,设升永街、油坊街2个分区和特务组织。
5 K/ ~2 F' i- M, Z% v    东北沦陷时期安埠大街是"三教九流"聚居的场所。有妓女院1处,妓女29人;大烟馆3个(仙会楼、蓬莱阁、鲜果楼),吸食鸦片的烟民244人。此地还建有大兴、原兴、永恒、永升4个当铺。6 U9 Y3 `) Z0 I  e4 w. D! g
    解放后,安埠街街道办事处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有万人以上的哈尔滨轴承厂,千人以上的工厂2家,集体企业7家。街办事业网点17个,有职工915人,年产值443.6万元,年利润4万元。有国营商服网点16家,个体业户194处。街(路)已发展到33条,全部实现柏油化,街内有小学2所,卫生院(所)17处,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业区和商业区。2 l/ T( R! w5 I% w- }* Z" D
    香坊大街街道办事处  1948年,称光复街政府,1954年lO月,改称香坊大街办事处,面积为1.8平方公里,有居民7 951户、28 151人,辖15个居民委、384个居民组,有街(路)39条,驻地单位156个。居住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达斡尔、锡伯、赫哲、鄂温克、维吾尔等lO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5.9%。
& E0 V, B2 Q( S5 B    这个地区历史悠久,1814年(嘉庆19年)此地便形成了厢房(香坊)屯。1898年被俄人强占并成为筑路指挥中心。路局军政要员、铁路局长霍尔瓦特、护路军司令格尔恩格罗斯少将、华俄道胜银行行长牙洛夫斯基均住在香坊大街和卫生街。中东铁路局还在此建立气象站、铁路俱乐部、铁路印刷厂、秋林公司、鲁西阿尔商店、东政教堂、“白毛”(霍尔瓦特)将军府、俄侨小学、护士医院等。1903年香坊大街地区已初具市街规模,成为哈尔滨的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称"老哈尔滨"。" A% z) b4 H3 y! j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主权之后,香坊大街成为中国护路军驻地,护路军在香坊车站、香顺街、古香街、香坊大街设有兵营,驻有张学良的卫队旅、吉林军和东北陆军18旅等部队,司令部设在现振兴机械厂院内。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在草料街设区公署和警察局;在一面街(现红旗大街)设宪兵队,实行军、警、宪、特统治。
) }9 N7 r8 \; O7 \" Y8 ^    1946至1958年,中共香坊区委、区政府、公安局、区法院、检察院、粮食管理处、供销社等区属机关相继在此建立,成为香坊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B- y& r( N3 m
    香坊大街街道所辖地区,两次遭遇战乱,1900年,庚子事变时遭俄军破坏,街道和房屋多数遭破坏;1931年至1932年2月5日,哈尔滨保卫战期间,这里是主战场,多次遭受到日伪军的轰炸和炮击。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这个地区只有4栋"小洋楼"和部分铁路房、有lO几条街路、2所小学(1935年、1924年建),有于、郑2家铁匠炉和"春记"饭店、李家铺馆、洪福客栈、照像馆、双发合、高家小铺、刘顺小铺、草料铺等8户商服网点。+ |& K4 I- d& i7 R6 q6 g
    解放后,香坊大街办事处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至1990年,有胶合板厂、砂轮厂、中药一厂、锻造厂等56家企业。先后办起电褥子、保健用品、服装、蓬靠等lO多个街办企业,有商服网点50家。建成横道农贸市场1处(250个摊位),经营商品有鱼、肉、蛋、菜八大类商品,年销售额达l 300万元。建成轻工市场 l处(198个摊点)。有工学院(哈轴办)l所、中学4所、小学3所,有学生2 924人,教职员工418人。有卫生院所3处,文化体育场所6处。国家先后投资改造了香顺街、公滨路西端小区,建立了楼房289栋,改变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1980年至1990年,采用国家投资、驻地单位集资方法彻底改造了街(路),修建上下水管道2 566延长米,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居民的吃水和排水问题得到解决。. F7 E  ~* s0 Q1 x4 ?$ N, I, i$ [
    六顺街道办事处  六顺街道办事处是1958年由中山、六顺2个管理区合并而成的,位于菜艺街14号,总面积为2.08平方公里。全街有居民11818户、42 017人,设21个居民委、658个居民组,辖2l条街(路),驻地单位257个。居住有汉、满、蒙古、回、朝鲜、壮、达斡尔、锡伯、赫哲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2%。
' i, x- a, D$ L2 [, J    这个地区的形成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898年,河北省完县人周金发的父亲来到"小北屯"开荒种菜。之后,便形成了"小北屯"、"小南屯"(保府大院),有居民155户、544人。1901年,俄国人哈盖迈耶尔柳切尔曼在菜香街(现四史等)开设啤酒厂,小北屯被俄国人马扎尔达夫霸占开办奶牛场,随之大批俄国人涌入该地。他们多数在铁路、平和洋行(胶合板厂)、啤酒厂、铁路印刷厂做工,一部分从事奶牛养殖。这些俄国人1958年以后全部离开中国。3 w5 l. }2 e% R
    沦陷时期,这个地区是一个半城半乡地区,其建筑除部分苏联房和"天兴福"火磨l栋楼房之外,尚有十几条土路,居民住宅多是草舍茅庵。解放后,国家多次投资,对六顺地区进行开发改造,先后改造了六顺街、菜艺街、珠江路、小北屯等地区。1985年全街实现了楼群化,街道实现了柏油化。
5 K8 O# J: l4 `/ _5 ^( @    解放前,这个地区只有平和洋行胶合板厂、铁路印刷厂2个外资企业,手工业作坊8户。解放以后,工业有较大的发展,1957年后,橡胶厂、中药厂、哈轴分厂、重型机器厂等工厂在此相继建立。大跃进时期办起街道(委)厂(点)66个,有职工1 100人。1963年工业归口上收后,1965年又办起部分厂(点),安置浮闲人口400人,年产值达20万元。1978年后,陆续办起厂(点)20个,年产值千万元左右。1990年产值达到l 029.6万元,利润40.1万元。
9 q6 R; D) D3 l; [% ^    这个地区,解放前只有商服业户6家,从业人员8人,资金5 516元。解放后至1956年,商服网点发展到12个,个体手工业户62家。至1990年,建有国营商服网点4家,集体网点5家,有香安、菜艺2处农贸市场。
/ }4 p+ ]/ d2 m3 s. P    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省、市、区机关在此相继建立,除区委、区政府、区法院、检查院区级机关之外,还有黑龙江省地矿局、计量局(技术监督局)、省政协、新华社哈尔滨分社、省防疫站、省立医院、祖国医药研究所、卫生院校、省计划生育指导中心等23个单位设在此地。) e+ K( j; ]* G; K8 K
    通天街道办事处建立于1947年3月,其前身为伪通天分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区域。清朝及民国时期属滨江县乡一区,是阿城县与滨江县分界处。现在的香坊监狱及一机部销售办事处(235处)以东为阿城县界,以西为滨江县乡一区。办事处驻址延福街53号,总面积为1.09平方公里。街内有8 873户,33 168口人,辖15个居民委,381个居民组,有街(路)31条,驻街单位46个。有汉、满、蒙古、回、苗、朝鲜、锡伯、赫哲族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 b3 z! c& g  E+ i' W/ E. d
    清代以来,此地区为荒郊。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安埠大街形成之后,才渐次有了人家。这时,一些山东、河北饥民逃荒来此以开荒种地为生。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青云观"寺庙在延福街建立,每年4月18日和4月28日开设庙会。届时,一些善男信女来此朝拜,求神问卜,这个地区随之便出现了商铺、旅店和大车店。. X) S# z4 G0 R3 c: J' {0 T* p
    1926年,通天街、延福街开始形成,出现了工夫市、柴草市、粮食市场、曲艺茶社、大车店、小商贩等。据统计,解放前通天地区有大车店和店铺27家,成为农民进城“打尖”、歇脚的场所。1 P2 v" J4 k# E) S5 R
    沦陷时期,日伪政权为了加强统治,1932年在此设立了派出所。1938年设分区,并建立了奉公队(棒子队)和特务组织及北满洲酱菜园等。1941年在东门街1号建设了监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主政府于1947年,没收敌伪财产,开展生产自救。建国后,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国营企业由解放初的3家,发展至6家。街办企事业发展至19个,年产值481万元,利润14.5万元。市政建设有较大的发展,街(路)发展至3l条。
. j8 b8 c( B1 @    新成街道办事处新成街道办事处是在原文革公社和新立公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位于公滨路27号。公社化时期分别归属六顺和螺钉管理区。1979年7月31日,经市政府批准,从文革和红旗公社中各划出部分居民委组建新化公社。1979年儿月20日,正式命名新成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街内有居民744户,29 144人,辖15个居民委,388个居民组,驻街单位26个。居住有汉、满、朝鲜、蒙古、壮族、达斡尔、土家、锡伯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4.9%。新成办事处辖区带是解放后新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和居民区。解放前,只有一个马家窝堡和马家花园。东北沦陷时期,是军事禁区,日军在此建立了北仓库(782部队),占地约3平方公里,几乎包括了整个新成地区。现在的朝鲜族第一中学、电力校、南直路农贸市场、省安装公司一带均为日军北仓库旧址,这一带解放后被群众称为“军工草房”。; Y6 C& i2 _+ V# T: o- }6 a/ A
    解放后,这个地区居民渐多。1958年以前有居民106户,600多人,开垦荒地69垧,组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设3个生产队,主要种植蔬菜,供应市场。
( h9 {$ y; N' R, j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清理了废墟,开始经济建设。1958年,国家投资在南直路两侧先后建起了螺钉厂(电焊条厂)、国营建成机械厂、石油配件厂、安装公司、电力校、朝鲜一中学、第二电机厂、图钉厂等lO多个国营和集体企业和学校。经过建设与发展,现在已建有55条街(路),且全部实现了柏油化。街办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1990年全街道办事处有街办工业和个体企业74家,农贸市场1处,建有电力校、电力职工学院、农干校(现为学院)、儿中学、朝一中、建成厂子弟校等大中专及小学校7所。+ h4 {' t8 Q' j- \9 y
    红旗大街街道办事处红旗大街街道办事处原称香滨公社和新立公社。日伪统治时期,红旗大街以西为六顺分区,以东归属升永分区。1948年9月,此地设新民街政府(街公所),管辖姜家店和新地号(新民里)。1951年,区政府将新地号改称新民里,姜家店改为姜家店街、民政街、民吉街和升永街4条街。1958年新民街政府撤消。将该地区分别划归六顺和安埠街道办事处管辖。1971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从安埠和六顺街道办事处划出部分居民委组成香滨公社。1980年1月改称红旗大街街道办事处,驻民吉街2号,面积为1.4平方公里,街内有居民儿917户,42 030人,辖19个居民委,572个居民组,有街(路)2l条,驻街单位190个。居住有汉、满、蒙古、回、朝鲜、壮、达斡尔、锡伯、鄂温克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4.4%。
; ^/ a% j9 |2 C& E3 E$ b    1940年前,该地区地处荒郊,除田家烧锅坟地(在11中学后面)和少量农田外,姜家店和传染病院是"乱坟岗子"和"贫民义地"。一些穷苦百姓和无业游民死后葬于此地。1940年以后有一姜姓在此开一大车店,取名姜家店。1942年日本关东军在此建劳工房12栋(每栋12户),居住有l 000人。此地命名为新地号。合作化、公社化时期居住此地的居民组成了园艺大队第三和第五生产队。
$ @% k6 a4 V. q% u    红旗大街街道办事处是香坊区新兴的居民区,解放前只有几十栋草舍茅庵,12条泥泞小道,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结核防治院(现传染病院)、11中学,砂轮厂、菜站等单位相继在此建立,并建成了土坯宿舍和职工大院。同时森工机械厂,金属结构厂(现工程机械厂)在此建立了家属区。
0 X- P) z2 _' G- A' F9 E    1973年至1990年,国家先后投资改造街(路)18条,计67 272平方米,并逐步改造了土坯宿舍、顺水小区、民吉街小区,新开辟了建北新区,实现了楼群化。
+ z( R/ l. W0 e+ k7 m; I& v, g8 }1 X    先后建立了国营、集体、个体工商业网点190户,其中街办工业厂点8户、商服网点24处、农贸市场l处。建有中小学和卫生院(所)各6处。
$ h! x5 j0 W" @3 e* _3 O    铁东街道办事处  1956年由通天街道办事处分化出来的,时称"木材分理处"。1959年5月3日,改称"木材管理区"。1961年9月,与电碳管理区合并,改称铁东分社(新化分社)。1979年11月28日,改为铁东街道办事处。位于木材街3号,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街内有居民7 915户、32 379人,辖27个居民委、495个居民组,有街(路)27条,驻街单位41个,居住有汉、满、朝鲜、布依、达斡尔、锡伯等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
: D. ]  `: o' }8 v& X    铁东办事处地处城郊。1898年,俄国人修建哈尔滨--绥芬河铁路时,在现电碳厂和大房身之间修建了桥渠(涵洞)和铁路承降所(遗址尚存)。在此之前滕家窝堡、曹家窝堡、苇子沟、信义村等村屯早已形成,有100多户人家,清朝时期归属阿城管辖。1933年,划归香坊区。
7 e5 ~7 |8 b% I  a) q    1938年至1945年,日本人在滕家窝堡建立木材、粮秣仓库,在信义村设立了军马场!在苇子沟设立了弹药库,在现电碳厂与大房身之间设立了刑场,并在铁路两侧和苇子沟西北角建立了3处墓地,占地50多亩。此地长年尸骨累累,野狗逐噬。解放后,虽经政府多次清理、安葬和掩埋,但农民在耕种时还经常发现尸骨。1956年电碳厂建厂施工时,一次挖出尸骨100具。
- ]7 e+ d  {* D1 A8 F( ]    解放初期,这个地区只有依稀可见的几个村屯,100余户人家。1952年,国营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在滕家窝堡建立,逐渐形成工厂区和居民区。1956年电碳厂在曹家窝堡和苇子沟南端建立,居民渐多。
9 }% f  v: o; f  L% N, F7 v+ M9 N2 c# E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相继建立了自行车厂、哈尔滨胶合板厂、气象台、中医学院等单位。至1990年,有国营、集体工业25家,街办工业10家,有国营商服网点7家,集体和个体商服网点124家,集贸市场2处。有大专、中专、技校和中小学校6处,卫生院(所)3处;文化娱乐场所3处;科研单位8处。从1952年开始,陆续建立了27条柏油化公路,1989年新建立了公滨立交桥,有17线、340线两条汽车线路通过其境。) t. j; u+ ~! w% G, V+ ?
    由于工业的发展,该地区已形成了木材、电碳、自行车厂和87069部队4个家属区。在这一街道内:工厂区占20%、居民区占15%、农业区占65%,是一个工业和农业交叉的地区。
. F6 l( I! d" i! h    新香坊街道办事处位于香坊区东部。东起阿什河、西至信义村与铁东办事处相邻,南起哈阿公路、北至张家店与太平区相连。街道办事处位于香福路7l号,辖14个居民委,260个居民组,6 0lO户,22 337口人,住有汉、蒙古、回、维吾尔、朝鲜、满、白、达斡尔、锡伯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1.86%。新香坊街道办事处于1980年建立,其前身是幸福公社辖区的14居民委,经市政府批准,由原幸福公社分出成立的。因办事处地处新香坊,故取名新香坊街道办事处。
% c1 d# J( t' w; z( h6 k/ r    办事处属城乡交叉地区,管辖居住在幸福乡的职工户。建有外环东路、香福路、香东路、新乐街等18条街(路)。驻地单位有幸福乡、哈纺印染厂、哈麻纺织厂、东北农学院农场、新香坊火车站等。还有109中学、2处百货商店、2处农贸市场和街办工业10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鬼顽达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10 22: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4 04:26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