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净意

法师引导深入经藏——问答篇 ( 益西彭措堪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分内容,辩论的对象、内容、目的,与前文有什么不同?



答:辩论的对象,从之前的从傲慢声闻,转向了非傲慢声闻(包括从资粮道到无学道的所有入小乘道的声闻);辩论的内容,从之前的指出对方认为大乘教非佛说的理由不合理,转到指出圣者阿罗汉尚没有获得究竟解脱;辩论的目的,之前是为了接引傲慢声闻,建立暂时分三乘时也需要证悟大乘法无我空性的部分,这里是为了接引非傲慢的入道声闻们,进一步需要圆证大乘般若诸法无我的大空性而获得究竟的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7、分析“断诤”中“彼等摄义”的结构,并总结你学习这段摄义的启发。



答:“如是破空宗,实为不应理,是故当无疑,修习空性义。”——这是对上文的总结,并劝请大家迅速修习空性。

    “唯空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得遍智者,何不修空性?”——这是从成就断证圆满佛果的角度,指出空性不可替代的殊胜作用,而劝请大家迅速修习空性。

    “何事能生苦,于彼应生惧,空能灭诸苦,云何畏惧彼?”——这是从能彻底息灭一切苦的角度,指出空性的强大作用,而劝请大家迅速修习空性。

    “若有谛实我,当于彼生惧,既无尘许我,谁成畏惧者?”——这是点出了“我”的虚妄无实,从而说明了修习无我空性的合理性,从而提升大家对修习空性的坚定信心。

    这段金刚加持句对大家的启发,就是要认识到并且确信,每个众生要对治掉的,就是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这样才断尽烦恼、所知二障成就正等觉佛果,而对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习二我执的正对治——般若空性;并且还要认识到并确信,二我并不实有,所以空性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在每分每秒中都完全可以修习的。因此对般若——无我空性——的修习,应该无疑、怯弱,并且贯彻在学佛的始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谁在吃饭,谁在生嗔心,谁在思考问题。



答:“我”只是对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的聚合所假立的名字,它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纯粹是第七末那识(染污意)错误的一种安立。



    那么“我”没有,则聚合有没有呢?聚合也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



    没有“我”,也没有五蕴聚合的一个实在的东西,那是谁在吃饭呢?首先是受心所感到了饿,导致了要吃饭的思心所,促使色蕴坐到饭桌边,然后思心所指挥嘴、食管、胃等的消化系统作吞咽的动作,等饱的受心所生起,思心所指挥消化系统停止进食,吃饭过程完成了。



生嗔心的时候,是第六分别意识对于对境进行了非理作意,认为对方冲撞了“我”,使得嗔心的种子遇到发作的助缘,而形成嗔心的现行,色身中的心脏、血液等受到嗔心的刺激,而加速运转,形成气血上涌、面红耳赤的样子。



思考这个问题的,是第六分别意识,以及相应的想心所、思心所等等。



总之,在所有的这些活动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只是色、受、想、行、识的法,或者说是六界中的某些部分,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聚合东西,也没有一个“我”在参与其中。



    在吃饭、生气、思考等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如果能像这样时时提醒自己这一切都只是相应的蕴聚在起因缘变化,而没有“我”的丝毫存在,那么你的生活将是轻松的,你并且还会奇怪地发现,烦恼习气比以前更容易得到控制,出离心、慈悲心等世俗正见也更有信心生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



答:神我具有五个特征,其中的“享用者”和“常有物”是互相矛盾的,因为神我一享用对境,就必然要失坏它的常有性,因此这样的神我自相矛盾,根本不可能存在,是遍计出来的倒世俗。寂天菩萨就首先从神我能否享用声音等外境的角度着手进行分析。总的分三个步骤:

一、从“取声识若常”,到“则无知彼声。”这是从声音等变异法是无常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能取声音的耳识,是只有在声音出现时才随之出现的,而数论派认为声音是变异法,是无常的,因此耳识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

二、从“取声自性者”,到“具有取声性。”这是从识取的是变异法的自性的角度进行破析。为了避免因变异法的无常而导致识也无常的过失,数论派辩称各种无常的变异法在自性上是一致的,而自性是恒常的,所以识取的是恒常的自性,因此并没有变成无常。寂天菩萨指出数论派所说的自性是实有的,因此决定了它不可能变成色法、声音等的变异法,这样识在取色法等变异法的时候,就没有取它们的自性这回事,因此识依然只能像变异法一样是无常的。

三、从“如伎以余相”,到“尔时同依何”。这是从实有的胜义谛中的识不可能如演员一样变化的角度,进行的批驳。前面已经论证了面对无常的变异法,识不可能常有存在,但是数论派对神我的执著深重,于是试图从识本身的角度为识的常有寻找理由。他们说识就像演员一样,虽然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演员还是同一个,因此虽然有时见到色法,有时听到声音,但是识的本体没变,依然恒常地存在着。寂天菩萨指出明明见到识呈现为多样性,却依然认为它们是一体的,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错误的结论,如果这样的推理都能成立,那么任何存在着的事物,都可以被说成是一体的了,因此所谓恒常的识,纯粹是虚构、遍计的法。

这种将识遍计为神我的错误作意,在凡夫心中容易生起,只有对其中的荒谬性进行了透彻地分析,才能避免走入神我这样的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5: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30、请分析破除胜论外道许色为我的方法,并与破数论外道的方法相比较。



答:胜论外道的“我”是常法,但又能造作善恶业,和感受苦乐,这两个特征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这个胜论外道的“我”是虚妄分别遍计出来的倒世俗。

破除胜论外道分为三个步骤:一、指出“我”既然无心,则无法了知色法;二、如果“我”是与心相配合而了知色法,则失坏了“我”的常有性;三、如果“我”的常有性没有失坏,那么心根本无法与“我”进行配合,如果这样没有任何根据也依然能断定有“我”的话,那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看做是“我”了。

这个方法,与破数论外道的方法是相一致的,都是通过分析外道胜义谛的“我”与世俗谛的法之间的关系,而指点出它们的荒谬性。这个分析分两个步骤:1、胜义谛的常有性,决定了它无法与世俗谛构成任何关系,说明了这就是破胜论外道与数论外道时的前两步骤,2、没有任何根据,还认为这样的胜义谛的存在的,则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能被称为胜义谛了,这就是破两种外道见时的第三个步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31、研读《讲记》中全知这句话的解释:“若认为:既是一个相续,以此是否存在一个我呢?不存在!因为相续仅是如珠串般假立为有,真实中不可得。”仿照全知用的珠串的比喻,再用车流、火车、瀑布、电流等为例,来说明相续中并没有“我”的存在。



答:相续就是对前后不一样的东西所假立的一种组合,正是因为每个组成的个体前后不同,所以这个组合仅是人为的一种安立,其实在境上并不存在。

比如车流,公路上很多的车,前后连成一片,人们会说这是车流,但公路上存在着车流吗?每辆车都不相同,第一辆是拉煤的货车,第二辆是拉菜的集装箱车,第三辆是赶去上班的普通私家车,第四辆是赶去签约的高级商务车,第五辆是长途客车,第六辆是执勤的警车。这前前后后的车,都不一样,那么这车流存在在哪里呢?

又比如火车,火车很长,有很多节,里面坐的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的目的地,他的故事,他的喜怒哀乐,并且每节车厢外表看似一样,但里面的零件的磨损程度,更换比例、新旧程度等等也都不一样,那么看到的明明是不同的车厢和不同的人,那么这个火车存在在哪里呢?

又比如瀑布,远看是白白的一长条,近看,都是一颗颗的水花,这些水花一会儿干净,一会儿脏,一会儿急,一会儿缓,其实都是由不同的水花所组成的,那么看到的明明是水花,这个瀑布在哪里呢?

又比如电流,每一刻的电压,其实都是不一样的,都在上下波动,这说明每一刻的电力,都是不同的,既然电力不同,那么这个电流又在哪里呢?

相续中前后刹那之间的关系,就像慈氏与近密这两个人一样,是完全不同的,既然不同,就不能说有一个不变的实体存在,因此所谓的相续,真的只是分别心的一种假立。

对于一种法义,尝试用不同的比喻来解释,能加深对法义的理解,大家在学习时可以多多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32、有人说,前面问题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道理,在《金刚经》等经论中早就知道了,但是和没听到过差不多。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该如何改进?



答:这是听闻了,而没有去认真理解,因此连闻慧也没有生起;有的是闻慧已经生起,但是没有去思考,没有把法义消化为自己的思想见解,也就是思慧;有的是已经生起了思慧,但没有去串习,用思慧来改变自己的习气,形成修慧,而是将思慧搁在一边,这样思慧也会渐渐淡忘,没法发挥作用。

为什么要经过闻思修这样的步骤呢?原因就是众生的邪见像稠林一样丰富,因此要生起对于万法真理徹底領悟的正见是很不容易的,这就需要认真、反复的听闻和思维,而即使在分别心中生起了正见之后,众生无始时来对邪见的执著习气还丝毫没有动摇,这就需要用正见不断去消减习气,先从粗大的习气开始,消减得一分,就与正见相应一分,这就是需要串习修行。

所以闻思修是佛法最主要的修学途径,学者离开了这个途径,就会产生听闻过法义,但没有产生作用的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23: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33、修学佛法有没有捷径?
答:有。这个捷径就是对佛法僧三宝具有信心,尤其对一切法宝都生起是修行的具体教授的信心,深信通过闻思修佛法,可以去除执著、烦恼、业障,可以产生出小到克服眼前的烦恼,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信心,就是修学佛法的捷径,它能促使学人产生求证的愿望,并且为了求证佛法,开始精进地闻思。生起了这样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学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学佛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快速顺利地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2 22:55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