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3186|回复: 37

法师引导深入经藏——问答篇 ( 益西彭措堪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意 于 2012-1-4 13:53 编辑


各位道友:



今天是新年元旦,也是本师佛陀示现六年精进的苦行后,证悟无上佛道的日子。衷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以佛宝为榜样、以法宝为核心、以僧宝为道友,使闻思修功德更上一层楼。新年的微博在形式上将有所调整,准备基本与所学课程同步,进行相关法义的引导和重点、难点的梳理。大家如果在学习《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以及《往生论注》中有什么疑难问题,请直接在微博的评论上留言,我将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回答的篇幅较长的,则将在博客上发表。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并互相转告。



                                                                                                    益西彭措

                                                                                                    2012年1月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净意 于 2012-1-4 13:54 编辑

法师引导深入经藏——问答篇(问答1)

1、2012年1月1日


问:般若品的第一大科判是“应需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虽然只有一颂,却意义深远。请思考此生起般若之理是什么,这对于目前自己的学佛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
      应在相续中生起般若的道理,是因为六度之中,般若为核心,前五度为辅助。般若之所以能成为核心,是因为众生虽然本来是法身佛,但受烦恼、所知二障的覆盖,迷失了本性,而二障来源于人、法二执,也即是将本是空无的人、法,执为实有。而只有般若空性,才具备将人、法二我彻底还原其空性本来面目的力量,以此方能最终消尽二障,恢复本来之佛性。

      同时般若不只存在于般若法门中。一切方便法门,都是般若智慧从浅到深的相应显现,最终也无一例外而汇归于般若大海之中,而成为成佛功德的一部分。比如菩提心法门,是获证般若智慧的前行,又比如净土法门,以实相念佛为最究竟。

      因此这在目前的指导意义,就在于大家修学各类方便法门时,应知道是对般若智慧的必要辅助,并应努力以般若智慧来指导修学;而在修学般若智慧时,应将所产生的相似与真实的般若智慧,应用到各种法门之中。这就是以菩提心为前导,以般若为心要,以净土为归宿的大乘修学理念的实际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5: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2、问:寂天菩萨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请问你学般若法门的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照寂天菩萨的要求,什么样的目的和方法才是正确的?请各位认真地思考。



  答:灭苦是般若的功能,学习般若的目的,即是以此殊胜法门来消除一切苦因苦果,获得救度一切众生的目的。能彻底灭尽诸苦的是道般若和果般若,而寂天菩萨和全知麦彭仁波切殊胜无比的能诠文,是完整传递给我们道般若和果般若的桥梁。这样首先就要反复研习法本,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逐渐产生出思慧,接下来用思慧对照自相续,进行持续地体会和安住,产生出相似乃至真正的般若慧。这样的学习,将会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是能成熟自他相续的学习,也是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所欢喜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15: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博客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3: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玲琅 发表于 2012-1-4 15:12
求博客名

每天益西彭措堪布会在新浪微博发布问题,第二天给出答题思路,如果字数过多会在新浪博客发布。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益西彭措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ixiponc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03: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3、问:什么是《般若品》里诠释的世俗和胜义?以这两个法相和自相续对照,能产生了什么样的启发?

  

   答:《般若品》里自空大中观所诠释的世俗,即是普虚,指的是心前显现的轮回和涅槃中的一切万法,并非真的存在,其实都只是假相、幻相,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而胜义,则更进一步地指出了这些假相、幻相,正因为它们如同水中的月亮,所以其实根本就没有出现过,没有生灭过,没有存在过,同样也没有空的存在,没有无生无灭的存在,也没有现空无二的存在,这才是离一切戏论不可思议的第一义。

   但是在现实中,凡夫对见闻觉知到的种种事物,非但没有认识到它们本不存在的胜义实相,就连它们在世俗中的虚幻性质也没有被认识到,反而认为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对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功德,还有家人、工作、乃至佛法僧三宝、佛果等等,都会觉得既然存在着,就必然是实有的。这说明了凡夫对万法本质的观察能力是多么的低,对万法本质的认识结果有多么的错误,也正因为这些错误认识(也就是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才导致了众多的惑业苦。这正说明大家需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般若法门,将正确的中观观察方法学到手,来彻底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认识,从而能原原本本地还原出万法的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4、如何才能更好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并以此来对《般若品》的科判甲一和甲二作具体的解读。

   

     答:科判和解释的文句,是佛菩萨传授他们智悲力的桥梁和媒介,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多问问佛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思路,也就是尽力站在佛菩萨的角度,竭力去还原、体会出它们写出这些金刚句的本意来。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而不会只在僵化、死板的第六意识粗大的总相上,进行机械的加减乘除,最后得到一堆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的概念。

    《般若品》的科判,首先是“甲一、应须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和“甲二、正明般若波罗蜜多”。甲二才是对般若的正面诠释,那寂天菩萨为什么要先说甲一呢?从形式上看,这是和《入菩萨行》其他几品的开头部分一样,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科判虽然只有一个偈颂,却包含了很重要的意义,它突出了般若为心要,也就是突出了这个胜义菩提心的核心地位,表明了前八品以及第十品所诠释的世俗菩提心修法教授,都是它的辅助,也就是说,《入菩萨行》这部殊胜的论著,核心是第九品的胜义菩提心修法,与之相配合的,是其他九品的世俗菩提心修法,这样结合起来,方才是大乘殊胜的成佛法门。这样认识到了般若不可替代的价值之后,就能对修学般若产生出强烈的兴趣。

    那么是否可以省略甲一,直接切入到甲二呢?这样根基不足的人,直接面对深入细致的般若诠释时,凭自力难以认识到般若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目的,这样就会缺乏学习般若法门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像寂天菩萨这样的安排,是最最适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5、仿照以上对于甲一和甲二的解读,试着解读科判中余下的部分。

    答:甲二又分为两部分:乙一、基立为实空,乙二、道择为无我。在乙一中,寂天菩萨首先提出了万法的基,也就是万法的本源,是无实的大空性,这是从般若的高度,让学法者对于万法确立起了一种最最殊胜的正见。那么这样的本源是否能够被凡夫众生证得呢?于是寂天菩萨用乙二的“道择为无我”,来指点具体的获证方法。

    寂天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这就体现出了般若的价值,即基般若是万法的实相或真相,道般若是通达到万法真相的最强大、最直接的工具。这对于学法者,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般若品》所要传递给我们的,首先是万法的真相,然后是回归到这个真相的具体方法,大家通过这两个步骤,就能实现灭除一切苦因、苦果,而彻底显露万法的真相的目的。具备了这样的认识,学法者就不会只满足于对于一些名相的分辨和了解,而会按照寂天菩萨大慈悲的引导,进而去探求证法了。

    下面科判的解读,在《般若品》学完后再作具体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6.世俗的意思是虚相,那么是否一切的虚相都是世俗?
答:虽然一切世俗法都是虚相,但是这虚相也分有两种层次,对应到世俗上,即是正世俗和倒世俗。其中正世俗法是指虽然在众生的无患根识前无欺存在,但其实并不实有的法,比如说见到的显色和形色,听到的声音等等,即世俗中有如幻的显现,但胜义中本来就是空性,因此说它们都是虚相;而倒世俗纯粹是凡夫众生的第六分别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增益出来的内容,不但在胜义中,就连在正世俗中也根本不存在,比如说人我、法我、凡夫所执著的清净的身体,外道所执著的常有的声音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7.“现空双融”是否是指一切显现都成为了空性?

答:现空双融,意思是显融入到了空性之中,空也融入到了显现之中。如果只将显抉择为空,那只是显融入于空,是单融,只有同时理解到空也融入于显,那才是现空双融。那么怎么理解空融入于显现呢?即理解到空性中,并不障碍种种的缘起显现,这就是空融入于显现的含义。如果对胜义中的空分和名言中如幻缘起显分留有微细的执著,因此中观应成派指出所缘的空分和现分也是微细的戏论,将一切粗细以及极细的戏论远离之后,才是究竟的现空双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20 13:4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