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59|回复: 1

十七世大宝法王的开示(皈依与发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0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七世大宝法王的开示(皈依与发心)

皈依與發心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聽列多傑 講示
今天我要簡短的講述一下有關皈依的種種。倘
若我們沒有接受皈依,便不算是一個佛教徒。皈依
是我們觀察一個人是否為佛教徒的重要指標。經典
上又說,倘若我們不具菩提心的話,便不算是個大
乘行者。一個人是否具足菩提心,也就是菩薩的願
心,決定了一個人所修的法是否為大乘法,因此,
我們要知道,整個法道乃涵括於皈依和發心的二個
原則當中。而釋迦牟尼佛所傳下的一切法門均不離
這兩個範疇。 
因此,我們有許多是針對皈依的本質、一般和
特殊的皈依戒,以及許多其他與皈依有關的主題所
做的開示。
皈依的根本乃在於虔誠與慈悲----對佛、法、
僧三寶充滿虔信,並以慈悲祈願一切眾生都能脫離
痛苦。虔誠又分三種。清淨信是當我們到道場寺院
看到許多佛像、聖物,或當我們遇到大喇嘛、大成
就者或僧眾時,所受到啟發而生起的。樂求信乃來
自於我們自己的祈願,希望脫離痛苦、生於善道,
希望因此能行善捨惡,並對達成目標深具信心。而
當我們了解三寶乃為我們唯一且究竟的皈依處,並
對它生起一種信賴的心時,此即為虔誠信。
對眾生慈悲乃是一種希望能帶領一切眾生由輪
迴海之各種問題和痛苦中解脫的願力。這些眾生累
劫來都曾為我們的母親,照顧我們、關愛我們。所
以我們要幫助一切如母眾生由痛苦中解脫。這就是
慈悲心。  
我們再來談皈依的根本。皈依的本質是什麼?
它是一種〔除佛外,無究竟導師:除法外,無真實
道路:除僧伽外,無他伴可同行法道〕的認知。當
我們想過河時,一定要有船夫才行,船本身自己不
會動。但假如我們所依非人,便會迷路。因此,我
們一定要找對同伴,一同行於正道上。這裏指的就
是僧伽。

這是對三皈依一個非常清楚且不改變的誓約和
戒律。  

有關皈依戒的開示有很多,它可分為一般性和
特別的戒律。就一般性來說,第一點,縱便要我們
付出生命,或縱使有重賞做為交換,我們也絕不放
棄皈依。倘若有人在我們身邊放了無數財富,然後
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放棄皈依,這些財富便屬於我們
的時,或縱然要以生命做交換,我們也絕不放棄。
第二點,當我們碰到任何困難或痛苦時,除了三寶
外,絕不依賴其他的對象。第三點,我們要常向三
寶和佛像、聖物等做身口意的供養。第四點,除了
自己要遵守皈依戒外,我們還要盡量帶領別人來皈
依三寶。只有自己持守皈依戒是不夠的,我們還要
將別人也導入正確的方向。如果有人迷失了方向,
我們應該想辦法帶領他們走上正道。第五點,我們
應該向十方以及在我們面前的諸佛頂禮。這意為早
、午晚禮敬諸佛。  

接著,我們再就皈依三寶的特別戒律來做說明。
首先,在皈依佛後,我們便不要再皈依世間或世
俗的神祗,因為他們不是究竟的皈依處。世俗的神
祗好比大梵天、帝釋天、濕婆神、山神、王鬼等,
他們自己均還在輪迴當中,又如何能幫助我們從輪
迴中解脫呢?因此,正如〔佛子行三十七頌〕中所
說的,我們不應向其做皈依。第二點,皈依法後,
代表我們不應傷害眾生。眾生不僅指擁有四肢,長
著毛髮的人類或畜生,它也指一切具有神識的生命
體。我們不應殺生或偷搶;我們應走上和平之道,
絕不使用暴力。第三點,當我們皈依僧後,便不應
再與惡友為伍。倘若我們繼續結交惡友,便唯有步
上造業之途,而非往善的方向去。
在恭敬三寶方面,我們有三種戒律要持守。在
皈依佛後,我們要對佛以及一切與佛有關的象徵聖
物恭敬,其中包括將佛像置於清淨處,並向佛頂禮
、做供養等。第二點,在皈依法後,我們要對佛法
以及與它有關的象徵聖物恭敬。甚至裹面寫著有關
於佛法或種子字的信件亦不例外,所以更不要說到
佛經或佛書了。第三點,在皈依僧後,我們要對僧
伽以及與它有關的象徵聖物恭敬。墑然對一個只披
著袈裟的人,亦不例外。或縱然在街上發現只是一
小塊的藏紅色僧服布片,也應把它當成是僧伽的代
表,而以恭敬的方式處理之。  

現在再來談我們要如何將心契入三寶的皈依戒。
首先,在皈依佛後,我們的心要完全溶入佛法。
倘若我們宣稱已皈依了佛,但心卻與佛法相違是不
對的。我們要將心完全浸淫在佛法中,培養安詳而
謙卑的胸懷,其次,在皈依法後,我們的言語要與
佛法相契合。倘若我們宣稱己皈依了法,但言語卻
與佛法完全互相矛盾是不對的。因此,我們不能說
謊、不能毀謗他人,或出言傷人。我們在日常生活
中,由口中所出的句句話語都要與佛法相契。第三
點,在皈依僧後,我們的一舉一動均必須與佛法相
契。我們應該過著一種佛化的生活。捨棄不善的行
為,例如,邪淫等。  

持守皈依戒的利益在那裏呢?倘若它不具任何
利益的話,我們便不該接受皈依。所以首先,在接
受皈依後,我們才能開始修習佛法。其次,皈依戒
可為一切戒律和不同層次的出家戒紮下一個有利的
根基。第三,持守皈依戒可保護我們免受人和非人
的傷害,而且一切障礙和惡緣也都會消除。第四,
我們在一生當中都會得到三寶的加持。第五,我們
的業力會減少。事實上,它有許多利益,我們無法
盡數。  

現在我們再來談菩提心。盡一切無餘之菩薩道﹐
我們都必須以菩提心完成。首先我們想,而且我
們也看到了所有這些眾生,例如,傷殘或生病者都
遭受到極大的痛苦。然後我們再想想其他類似這樣
的眾生也正承受著無盡的苦痛。我們要在心中反覆
觀想,直到對他們生起真正的大悲心,並且如實的
感覺到:〔我一定要為他們解除一切痛苦,縱使必
須自己一個人獨做,我也亳不猶豫!〕當我們的心
中生起這樣願望和勇氣時,就是我們成為菩薩的開
始。培養慈悲和勇氣是成為一位菩薩的準備和訓練。

我們有三種菩薩的發心。第一種是國王發心。
國王權大勢大,可以命令大臣幫助他的人民,為他
們造福。所以此代表一種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發願
證悟成佛的願心。第二種是船夫發心,指的是一種
願與一切其他眾生同時證悟成佛的願心。船夫在船
上滿載乘客渡河,船夫不會獨行。這種智慧又稱聖
智發心。等三種是牧者發心:〔願一切眾生都能因
我的善業功德而開悟成佛,而我將在每一個眾生都
證得等覺之後,才開悟成佛。〕牧者會先照顧羊隻
,最後自己才回家。這需要最大的勇氣和慈悲。所
以在這三種發心當中,第三種乃是最為崇高的。但
諸位付以選擇一項最適合自己的發心去做,這中間
並沒有什麼分別。  

我們有三個菩提心戒要持守,即諸惡莫作、眾
善奉行、利益他人。諸惡莫作可以再細分為十八個
根本戒,但它的精髓則可濃縮成不捨眾生。捨棄眾
生比任何其他的惡業都還不好,因此,諸位一定要
特別著重在這一點上面。

皈依和發心並不只是一個基本的東西,或只是
一種剛在開始時做做,過後就可以丟掉的東西。通
常我們在修法一開始時,便要唸誦皈依發心文,但
我們不應認為這只有在一開頭才要做的一件事而己。
皈依和發心應該在整個法道上伴隨著我們,慈悲
亦是。而永遠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謹守皈依戒則
是最為重要的。我們要培養一種真正的發心,祈願
:「願我能帶領一切眾生證入覺境」,並且依此努
力實踐,彷如挖掘黃金一樣。我們必須真實、真誠﹐
這表示我們不應虛偽作假。如果我們沒喝酒,卻
假裝喝醉的話,那麼這就是不實在。所以我們應該
真正生起這種願心。人是非常貪婪的,因此,當我
們在挖掘黃金時,目中無它只有黃金。同理,我們
應該專注於菩提心的培養,完全只集中在這一點之
上。  

倘若我們不了解皈依和它的重要性,便不能修
小乘法,當然更不用說大乘的法門了。倘若我們沒
有生起菩提心,便無法修大乘法,更不用說金剛乘
的法門。因此,了解這些基本原則是一件很重要的
事。當我們真正生起菩提心時,便進入了菩薩道,
得以生生世世常遇明師,領受佛法甘露,迅速開悟﹐
證得圓滿佛性。〔圓滿〕在此意為完全淨除一切
該淨除的,完成一切該完成的。〔佛〕的藏文是
〔桑傑〕。「桑」意為覺醒,由煩惱中覺醒,而「傑」
則為開花。智慧為綻放的花朵般開展而出。  

我們已為菩薩行海紮下了一個根基,所以現在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們應該在有生之年,每天持
續而盡量多遍的唸誦皈依文。

我之所以要開示皈依的原因,是希望諸位不要
浪費了此生具八無暇和十圓滿的生命。當然有許多
大師較我博學,但我還是要藉此機會講一點。一個
愚笨如我的人,所懂不多,但如果諸位能把這些開
示牢記在心的話,相信也一定會對諸位有所幫助。

對於這些曾贊助佛學院的興建,以及在全世界
許多國家支持贊助弘揚噶瑪噶舉法教的學子和人士
,我要表達我真誠的謝意。我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出
國訪問,並將佛法傳遍整個世界。也祝福諸位身體
健康,生生世世享有幸福快樂。同時希望以我三世
所累積之功德為了利益一切如母眾生,尤其是諸位
而成熟。我請求諸位不要傷害任何眾生,應和平行
做一切事。同時我也祈願全世界各地都能國泰民安
、風?#123;雨順、五穀豐收、大家富樂。

由於我年紀尚輕,目前無法把寺務和傳法的工
作做得很好。但我保證我一定會努力對佛法和傳承
做出貢獻,絕不使自己讓傳承蒙羞。

此篇開示於一九九八年七月講於祖普寺,為第
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聽列多傑的首次對外公開開示。


--------------------------------------------------------------------------------

以下的佛學問答是大寶法王今年四月六日,在
印度達隆沙拉的駐錫地上密院,接見台灣的弟子們
時的開示。

弟子一:
「我很信服『利美運動』的精神,想廣學
四大教派的法,可以嗎?」
法王答:
「每個人都是利美運動的支持者,我也是
。然而一枝主斡可以分成許多支斡,但主
斡畢竟只有一個;一輪明月可投影在各處
水中,但月亮畢竟只有一個。你不妨思維
一下其中的道理。」

弟子一:
「可是我真的很想廣學各派佛法,我可以
先參加其他教派的三年三個月閉關, 再
回來依止噶舉派嗎?」
法王答:
「如果你這麼信服利美運動,那就去吧!
不過以前我也很信服利美運動而努力學
習四大教派的法。但後來筋疲力盡,太累
了,最後決定放棄。」

弟子二:
「請問法王,現階段我需要修習怎樣的佛
法?」
法王答 :
「發菩提心。」

弟子三:
「我的家人常年重病癱瘓,痛苦不堪。能
否請求法王特別加持?或賜予黑寶丸給他
服用?」
法王答:「常年重病往往是業力所致。我固然可以
加持,但 加持 力敵不過業力,加持只能
暫緩病痛,並不能徹底根除業障病。黑寶
丸的效果也是一樣。目前我身邊並沒有黑
寶丸,日後去隆德寺才能拿到。不過無論
如何,我還是會加持的。」

最後法王加持每位團員和親朋好友的照片,及
唸珠、唐卡、佛像等。加持畢,大家才依依不捨地
離去。
发表于 2009-6-12 13: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9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