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直面真相

中国历代大儒《舒大刚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朝通儒 陆德明(550?—63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一个文化上的繁荣时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儒、释、道兼容并包,而以儒学作为政治的基础。兼容并包,是在魏晋南北朝玄学和佛学大流行以后,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唐初统治者不拘一曲、讲求实在的气魄。

陆德明是唐初儒学家而兼通释、老的代表人物。他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则注重音义训诂,保持汉代古文经学派的方法。他所撰的《经典释文》一书,是官修的《五经正义》的先导;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弱冠通儒经 雄辩善名理
陆德明字元朗,苏州吴(今苏州吴县)人。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南朝的陈代,陈朝虽偏居江南,但文化比较发达。陆德明少年就很聪颖,拜当时的名儒周弘正为老师,学习儒学。周弘正是梁、陈两朝的名儒,也是名臣。史书说他10岁就通《老子》、《周易》,梁武帝时被任命为博壬。他不但通儒经,而且“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陈书·周弘正传》)。在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乱中,由于周坚守名节,不附侯景,受到梁元帝的重用,官至侍中、国子祭酒。入陈以后,再任国子祭酒、太子詹事。长期处在国子祭酒这一主管文教的职位上,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代儒宗。陆德明的学术,在多方面受到他的熏陶与影响。周弘正既通儒学又通释老,既注《周易》、《论语》,又疏《老子》、《庄子》。陆德明在总的治学方向上继承了这种风格,他撰的《经典释文》,就把儒家经典和老庄著作排在一起进行注释,同时他又兼通佛教释典,并且擅长于析名辩理的玄学。《新唐书》本传说他“善名理”,们日唐书》本传说他“善言玄理”。讲儒学而又兼讲玄学的名理,这是南朝儒学的风气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世鸿儒 孔颖达(574——684)
--------------------------------------------------------------------------------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是他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孔颖这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唐三贤 啖助·赵匡·陆淳
--------------------------------------------------------------------------------

唐代中叶,学术界兴起了一个新《春秋》学派。这个学派以啖助、赵匡为先驱,陆淳集大成,对当时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宋人陈振孙以为:“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推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 [注]清末皮锡瑞也说:“《春秋》杂采三传,自啖助始。”又说:“今世所传合三传为一书者,自唐陆淳《春秋纂例》始。”“淳本啖助、赵匡之说,杂采三传,以意去取,合为一书,变专门为通学,是《春秋》经学一大变。宋德治《春秋》者,皆此一派。”[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认为,清代以前两千年经学“凡六变”,其中唐代的“孔(颖达)、贾(公彦)、啖(助)、陆(淳)”为上承章句之学,下启宋明理学的第二变。这些评价表明了啖赵陆学派在儒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卫道巨擘 韩愈(769—824)
--------------------------------------------------------------------------------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赞扬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尽管韩愈生前生后,褒贬莫一,但总的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名。在明朝以后,甚至被当作神在吏部和学府中供奉。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儒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学先驱 李翱(772——841)
--------------------------------------------------------------------------------历宦海浮沉 叹鸾凤何依
李翱,字习之,祖籍陇西(今甘肃一带),唐代著名儒学家[注]。他出身的门第很高。远祖李悬在十六国时曾建立西凉政权,即凉武昭王。十世祖李冲是北魏名臣,官至尚书左仆射。但到唐代,李翱的门第早已衰微不显,祖父李楚金仅官至贝州司法参军[注]。

李翱自幼就受到儒学的熏陶。据他后来在《复性书》中说,自6岁开始,他就读书,“但为词句之学”。所谓“词句之学”,大约就是章句训诂之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翱逐渐对儒家学说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立下了宏大的志向。15岁以后,他已“志于仁义”[注],对儒家思想进行独立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文儒 柳宗元(773—819)
--------------------------------------------------------------------------------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 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注]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就拿高宗一朝来说,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多达20多人。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乐先生 邵雍(1011——1077)
--------------------------------------------------------------------------------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颐、张载、二程都是两宋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的象数学体系,企图用一个完整的图式来说明宇宙演化和社会、人生的全部运动程式。这个象数体系虽是由主观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个把象数学理论和方法同理学思想相结合的理学大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学鼻祖 周敦颐(1017——1073)
--------------------------------------------------------------------------------
锐于求志 得圣贤不传之学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水,举著半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
这首诗是周敦颐50岁(公元1066年)在永州做通判官时寄给家乡族人的自况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虽然做官多年,并未由此而改变自己的儒士本性和对圣人之道的执着追求,一直过着亦官亦儒的生活。另外也可看出,周敦颐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宽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林宗匠 司马光(1019——1086)
--------------------------------------------------------------------------------
生于贵胄之家 勤奋好学忘寝餐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学人称“涑水先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其家世代贵胄,远祖是西晋皇族平安献王司马孚,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孚之裔司马阳,是北魏的征东大将军,死后葬于陕州夏县涑水乡的高堠里,其子孙便于此地家居,因以为籍贯。此后这个家族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司马光的高祖司马休,曾祖司马政、伯祖司马炳皆因五代战乱没有做官。到了北宋初年,司马光的祖父司马炫又考中了进士,当了官。司马炫虽然只做过县官,但却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人,此人“以气节著乡里”,他在陕州富平县为县令不久,就使“境内大治”(《富平县志》卷 7)。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官居四品,位至天章阁待制,“以清直仁厚闻于天下,号称一时名臣。”(苏轼《司马文正公行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学开山 张载(1020——1077)
--------------------------------------------------------------------------------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封建王朝在张载死后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二宋理宗封他眉阝伯,“从祖孔子庙庭”。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都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他的学派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他创设的、“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14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