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5260|回复: 40

中国历代大儒《舒大刚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14: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至圣先师 孔子(前551—前479)
--------------------------------------------------------------------------------

曲阜,东临蒙山,北靠岱岳,南阻峰山,西绕沂泗。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粮仓,很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这里便出现了“大汶口文化”等原始文明。稍后这里又是传说中古帝少吴氏定都之处,号称“少昊之墟”。历夏经商,曲阜又成为鲁周公封国的首都,肩负起镇抚东夷,拱卫王室的历史重任。在春秋时期,曲阜以其所保存的西周礼乐资料,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造型的摇篮。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完成这种造型工程的总设计师,便是世界文化名人、儒学宗师——孔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林亚圣 孟子(前390—前305)
--------------------------------------------------------------------------------

孟子,是先秦儒学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他被人们尊为“亚圣”,奉为孔子思想的正宗嫡传。无论是宋明理学,还是现代的新儒家,无一不归宗于孟子。除孔子外,孟子可以说是历代大儒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人物了。

孟子名轲,[注]据说字子车,[注]是鲁国有名的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同叔孙、季孙均出身于鲁国公室,是鲁桓公的庶子,史称“三桓”。孟孙氏的嫡系称孟孙氏,其余支子就改称孟氏。先秦时期,姓、氏为二。如按先秦的标准严格区分姓和氏的话,孟子当为姬姓、孟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大儒 荀子(约前336—前238年后)
--------------------------------------------------------------------------------

荀子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后人对荀子争议颇大,有的说他是孔门嫡传,有的说他是儒门异端;有的说他是法家,是黄老思想家,有的说他是经师,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其实,荀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价值,荀子对儒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杂”,他的“异”。

人们一般都以为荀子姓荀,这其实是一个错误。除《史记》,先秦两汉的著作都称其为“孙”。特别是《荀子》一书,几乎都称“孙”。[注]韩非为葡子学生,其著作也称“孙子”。所以,称荀是后起之说,荀子当为孙子。

荀子是赵人,为孙氏。因此,他很可能系卫公子惠孙之后,由卫而入赵。

荀子约生于公元前336年。他20岁时,就已在燕国从事政治。他反对燕王啥把王位禅让给其相子之,但燕王啥没有听他的劝告。[注]在燕国的游说失败后,荀子的行踪共有20多年不清楚。但至公元前286年时,荀子以“秀才”见称于世。此时齐国稷下之学正盛,齐囗王继齐宣王之后,招集天下贤才而“尊宠之”。田骄、慎到、接子这些著名的学者,都齐聚齐国稷下学宫,号为列大夫,享受优渥的政治生活待遇,不治而议论,作书以刺世。荀子年50才始来稷下游学,但他对诸子之事都有批评,认为“非先王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羊大师 董仲舒
--------------------------------------------------------------------------------
下帷讲诵称儒首 官至博士为士师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世传即仲舒故里。生卒年不详,根据《汉书·匈奴传》《赞》“仲舒亲见四世(即孝惠、文帝、景帝、武帝)之事” 一语推之,董仲舒当生于汉高祖末年或汉惠帝初年,即公元前2世纪初叶。又根据董仲舒著书例用旧历,不及使用太初历,可见他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历前已作古人。他历经四朝,享年达80岁以上。

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的。孝惠帝除“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书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人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具。经师们为了经世致用,取悦当道,解经说义,绘声绘色。家有家风,师有师法,形形色色,粲然明备。董仲舒,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安定,学术自由的背景下,走上事学之路的。

董仲舒的老家——广川,东南两面,邻近齐鲁,北靠燕代,西界三晋。自古齐鲁多儒生,燕代出方士,三晋产法家,仲舒自幼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成长,与其方来形成多内涵的思想体系不无关系。据《史记》记载,西汉初年,传习五经的硕儒共有八人:传《诗》,于鲁(今山东西部)有申培公,于齐(山东东部)为辕固生,于燕(今北京)则韩太傅(婴);传《书》,为济南伏生;传《礼》,则鲁之高堂生;传《易》,则淄川(在齐)田生;传《春秋》,于齐鲁有胡毋生,于赵(大河南北)则是董仲舒。八位大师中,韩婴和董仲舒分别来自燕赵,其他六人,都出于齐鲁故国,是儒学化了的齐鲁文化的传人。其实燕赵也是齐鲁的近邻,是西汉初儒家文化圈内的成员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学鼻祖 刘歆(前50?—23)
--------------------------------------------------------------------------------

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传授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当时所立学官一般概称之为今文经学。到西汉末年,刘歆大力鼓吹古文经书“好恶与圣人同”[注],为之争立学官,从而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经今古文之争。


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章太炎说,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是刘歆[注]。顾颉刚称刘歆为“学术界的大伟人”。[注]刘歆的卓越学识确实是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的,然而,他又是帮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要人物之一,政治上与王莽的不光彩事业捆在一起,而受到后人的唾弃。这是一个在政治上与学术上都名声很大的人物,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分析其在特定时代形成的特殊的人格与事业,确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事情。

刘歆的生年,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是刘向的第三子,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从刘歆的生平交往看,他与王莽(公元前45一公元23年)年岁大体相近,但他又与著名学者扬雄交往较深,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9年。又《欲传》云,其 “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注]将此事系于成帝建始元年,即公元前32年。按“少”者,年轻人也。刘歆此时当已在20岁左右。由以上诸项看来,刘歆大体年长于王莽,而又稍晚于扬雄,出生时间可能在公元前50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前后。[注]他是公元23年自杀的,享年大约为7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蜀中大儒 扬雄(前53—18)
--------------------------------------------------------------------------------

扬雄是汉赋“四大家”[注]之一,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想家两种身份。《汉书·扬雄传》载其“年七十一,天风五年卒。”(下引本传,不再出注)天凤为王莽新朝年号,五年即公元18年。其生当在汉宣帝甘露元年,为公元前53年[注]。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扬雄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彩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韩愈赞他是“大纯而小疵”的 “圣人之徒”;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一代“大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学奇儒 王充(27—约97)
--------------------------------------------------------------------------------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王符(公元85—162年),字节信,著有《潜夫论》,对东汉前期各种社会病端进了抨击,其议论恺切明理,温柔敦厚;仲长统(公元180年 —220年),字公理,著有《昌言》,对东汉后期的社会百病进行了剖析,其见解危言峻发,振聋发聩。王充则著《论衡》一书,对当时社会的许多学术问题,特别是社会的颓风陋俗进行了针砭,许多观点鞭辟入理,石破天惊。范晔《后汉书》将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王充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一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但是由于王充在书中对传统的儒学,特别是汉代经学,进行了论难,有时甚至怀疑古经,上问孔孟,著有《儒增》《书虚》《问孔》《刺孟》等专篇,公然向神圣的经典挑战,向孔孟圣贤发难,这就有犯天下之大不韪,因而被视为名教之罪人。清乾隆皇帝御批:王充“刺孟而问孔”,“已有非圣无法之诛!”其他学人虽然不能治其“非圣无法”之罪,但也多挥毫濡翰,口诛笔伐。素以危言危行著称的大史学家刘知几,因《论衡》书中记载了王充父祖横行乡里的不光彩行径,不合乎子为父隐的纲常名教,说王充“实三千之罪人”!章学诚亦对王充非难儒学的作法,对他的儒家身份提出了质疑。自《隋书·经籍志》以下,历代目录书都将王充《论衡》列入无所宗师的“杂家”类。近代经学大师刘师培又说王充是“南方墨者之支派”。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在中国学坛上又曾有人说王充是儒家的反对派,是反孔的急先锋……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自然我们今天不必为这些带有浓厚政治偏见的褒贬,去为古人的恩恩怨怨纠缠不休,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不能仅凭“问孔、刺孟、非儒”这些表面现象就断定他的学术派别,而应视其所问、所刺、所非的具体内容。根据王充的整体思想来分析定性,笔者认为:综观王充的一生言行,他不仅是一位儒者,而且是一位博学的奇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学大师 郑玄(127——200)
--------------------------------------------------------------------------------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长期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 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qu渠)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有传。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郑玄自幼无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 “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经师 王肃(195—256)
--------------------------------------------------------------------------------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社会动乱,经济凋敝,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上,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结果造成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国家的一片大好河山,竟至满目疮痍。

为了各自利益纷纷登台亮相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经过几十年残酷的战争,最终割据一方,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面对战乱频仍,残破凋零的社会现实,有识之士也纷纷表现他们的才华,诸葛亮、司马懿等人有非凡的谋略,关羽、张飞等人有惊人的武功。而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以研究传统经学为手段,以图安邦治国目的的一代经师——王肃。


王肃,字子雍。东海郯(音tan。今山东郯城)人。父王朗,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他“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三国志·魏志· 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学识渊博而富才气,为人正直爽朗。曾因“通经” 而拜为“郎中”。又因品德优良举为“孝廉”、“茂才”,从此官运亨通,一直做到权力很大的御史大夫。因为他功劳卓著,还封为安陵亭侯、兰陵侯。他把满腹经纶运用到治国安邦的大业上,写了不少“奏议论记”,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并对《易》、《春秋》、《孝经》、《周官》等经典作传,以此表达他的思想和见解。王朗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积极入世的态度,都对王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4: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奇才 王弼(226——249)
--------------------------------------------------------------------------------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有人高寿却默默无闻;有人寿短却光照千秋!

少年奇才王弼,在他短暂而有限的24个春秋中,却在经学、哲学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一出生,就面对万象纷呈的现实世界。是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人云亦云,还是遇难而上、勇于进取、有独到的见解,是每个人都必然要遇到的事实,却不是人人都能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和思想特色。

天才王弼一出世,所面对的世界,正是矛盾尖锐、激烈而复杂的曹魏正始时期。

在东汉末残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曹魏政权,虽经曹操、曹丕的苦心经营,中原地区得到了一些恢复,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但从魏明帝开始,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发展到了剧烈的阶段,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站在曹氏集团一边的王弼,一面从政治的需要去研究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现实,也促使他从万千的现象中去深入地认识世界,从哲学的高度去探索世界的奥秘。由此创建了以《老》、《庄》、《易》三言为基础的魏晋玄学。他引道入儒,既研究经学,而又以老子道家的学说贯串其中,形成儒道结合,而以道家思想为主流的新时代的哲学体系。在我国思想史、儒学史、哲学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14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