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明文章来源:《团结报》2014.2.27
. ` l; ?, h% l6 {1 Z/ _" ~: m # o' v) M' R4 e/ D$ L+ n
多年以来,中国人有这样一个疑问,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海军在哪里?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战争,做出过贡献吗?
! ], Y+ A6 a1 G+ O5 ]' R7 y+ ~ 6 w: Q, s O1 a: I. R
海军为何被人们所遗忘
4 K& U( l1 ~& p) c" ~+ a 8 S6 s2 D, K! x
海军为何被人们所遗忘?据国民党海军人士的说法,原因是这样:“抗战期间,陆军方面有很大规模的歼灭战、游击战;空军方面,不时的扫荡、远征、轰炸。在报纸、杂志的大标题下,也会见到许多陆、空军忠勇将士的丰功伟绩。可是,民国这支不大起眼的海军,却始终没有一些提及,还要给人家一种低能不争气的印象”。这是因为陆军的胜利品可以一件一件地陈列;空军也可以找飞机的残骸来展示。然而,海军的战果可以说是无形的。
" Q! h; |. A+ { 8 `6 {! K. o! ]7 }6 h
有人认为,海军在整个抗战期间,不仅毫无建树,反而把自己的一些血本也葬送殆尽。根据是:第一、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海军的舰船总吨位只及日本海军舰船总吨位的1/20左右,无法在海上拒敌,只是退守海防。说是协同陆军防御,阻止敌军深入,其实并未依恃江防要塞与日本海军交战,只不过是自沉舰船,在江阴构筑了一条阻塞线而已;第二、为了建立所谓江阴封锁线,海军自己凿沉了40余艘军舰、商轮和大量木船、盐船,甚至连“海圻”、“海琛”、“海筹”、“海容”这4艘清末以重金购置回的装甲巡洋舰,也沉没于江底。南京军委会随即下令堵塞全国港口,仅江、浙、闽、粤四省的一些港口就征集了60多艘商船进行堵塞。到1937年底,第三舰队的“镇海”、“永翔”等12艘舰船也分别沉塞于青岛和刘公岛的水道上。短短三个月,中国舰队就几乎全部覆灭。海军舰船消耗殆尽,而这些构筑起来的封锁线的作用则值得怀疑。以耗费舰船最多的江阴封锁线为例,本意是阻止日军沿江西上攻占南京,但是南京仍于1937年12月13日落入敌手,30万中国军民惨遭日寇屠杀。1938年春,日军着手打捞江阴封锁线的沉船,很快就打开了一道豁口通航。损失了如此之多的舰船,却并未对日军的行动造成多大障碍。第三、中国海军在与日本海军交战中不堪一击,既没有高明的战略战术,也没有高超的技能技术,在与敌对阵时,常常很快就葬身水底。例如第一舰队的新巡洋舰“平海”、“宁海”、“应瑞”等舰,奉命防守江阴封锁线,但在日军舰载航空兵的攻击之下,仅仅两天,“宁海”、“平海”就被炸沉,“应瑞”舰也中弹失去战斗力,后再被日军炸沉。在此之后的武汉会战中,“中山舰”亦于日机轰炸中炸沉,只剩下为数寥寥的浅水轻型舰艇逃入湘江和川江。在整个抗战期间海军已经到了几乎毁灭的边缘。( L8 f) n: m! q5 k, {
& a: z8 l" ?$ U1 C海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 I5 a T- z ?+ U: X
, I1 ^3 Z' @7 v/ K% X) j另有人认为,海军并不是在抗日战争一开始的前期就销声匿迹了,而是一直在坚持对日作战,海军官兵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大体上说,海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撤离南京,这一时期海军是以整个舰队的实力为代价,进行对敌阻塞战,保卫封锁线;第二阶段是从南京失守到武汉沦陷,这一时期,海军主要是进行长江要塞战;第三阶段是从武汉失守以后,此时海军主要是进行长江布水雷战。在这三个阶段的战斗中,海军根据时局的要求和作战态势,采取了阻塞战、要塞战和水雷战三种不同的中心战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以阻塞战来说,海军在24小时之内构筑而成的江阴封锁线,阻止了海军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日军舰队溯江西上直捣南京,迟滞了日军对南京的占领。从而保证了军事、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有生力量的转移,保存了继续抗战的实力。海军以一些废旧舰船为代价所换来的这一结果是值得的。. G8 t. Q/ u4 ]2 W
' U0 l4 @9 X" g, G$ c以布水雷战为例,据日本方面的资料记载,抗战期间,中国海军在长江江面上敷设了“无数之机械水雷”。一种为触发式水雷,一种为管制水雷。触发式水雷浮于水面下,而长江之水又浑浊不清,在水面下浮有任何危险物,在水面上是完全不能觉察的。当日舰航行时一经触到这种水雷,立刻就被炸个粉碎。管制水雷则沉于江底,用引火电线连接岸上,遇有敌舰经过,随时可以引火爆炸。这种水雷和机械雷满江都有,布置紧密,在尚未审慎除去以前,实在无法冒险向前航行。当时桂林的《力报》曾经做过一些调查统计,据说中国海军布雷队仅半年内,就在长江水面炸沉了大中小日本海军舰艇60余艘,其中最大者达7000吨以上,最小者也有100—200吨。根据当时军舰的造价计算,日军损失达6000余万元(银元),至于日舰船内装运之军火物资及人员伤亡与航运受阻之损失,无法统计准确,尚未计入,而民国海军布雷队所付出的代价仅1%。其它一些报纸也报道说:大约计算起来,中国海军每消耗10枚水雷,一般“即可炸沉敌舰一艘,对于日军在长江航行,给予极大的威胁。以每个水雷1000元计算,10个水雷仅需消耗10000元,即可击沉日舰一艘;而日舰每艘平均造价最低即以100吨计,约值100余万元,以此推算,我每击沉日寇舰艇一艘,可消耗日军90余万元。
6 L3 q+ s/ [, U$ J7 _7 P4 [' N
$ ^; F' h3 Q/ u/ @) X日本海军在侵华战争中屡遭挫折* O- W" O3 z- M$ _8 r/ ~
( ? [7 K2 H+ |- {2 [0 ?+ L
抗战时期,当时国内不少军事评论家指出,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陆海空三军中,最有希望施展身手、最有把握轻易取胜的是日本海军。然而,几年打下来的事实证明,恰恰是日本海军在侵华战争中屡遭挫折,战果最小。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其中也不能不归功于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出色的表现。民国海军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实际情况,所制订的战略决策和所实施的战术行动是行之有效的,它使日本海军损失惨重、大伤脑筋。时任中国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上将所说:“海军抗战事略,向来极少发表,盖不欲大事宣传,事实足以表现一切。在前期抗战中,原系敌人利用其海军之有利时机,但吾人检讨过去长江各战役,吾人所引为自慰与自勉者,厥为沿江正面阵地,在我雷区封锁与海军炮队防守之两重力量控制下,无一处被敌破除,使其不得不畏难而放弃其由水路进攻溯江西犯计划,而采用陆军迂回兜击之笨拙战略,因此适足达成我消耗战、持久战之目的,而完成歼灭战之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