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求请神咒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藤老树 发表于 2014-12-18 11:59
; b, i! {' H0 e9 }6 J9 |呵呵!我都奇怪了,你怎么会相信我的话,你怎么不怀疑我是骗子,你有什么困惑吗?如果有,写下来大家看看 ...

, w& g3 z6 G5 H$ ~0 Z; |: L3 Y我想修道,想开天眼,想学气功,但没人教。对了,老树,你知道开天眼的方法吗?哇,老树!你还见过大神呀。你真有福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d8 i! v3 U4 F" y0 ~
 南怀瑾 4 `3 L6 x; v2 w% P" f
             总目录:
5 E9 Y* _/ p. w: p% `; b) |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 Z, e  M# V$ x2 A+ [- a" g) v7 e            第一章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7 |) c# Q( Z& _* x/ d: I
            第二章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9 }' w" ]6 @/ A& p            第三章 密宗的神秘
) j& Y; n+ e0 {  Z" f3 ^7 W7 Q            第四章 密宗理论之依据
8 J: z% r$ H6 W0 ]1 O* y            第五章 人身的内密   `% C6 j! Z4 E1 e
            第六章 声音的奥妙
. c7 O; ]7 C. m; |% _. c: k) C            第七章 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
8 F+ e( G; r3 w7 g            第八章 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 & \3 ~1 F" ]4 _9 k3 B' `
            第九章 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 E3 I  o' x9 Q. M, h. Q! ]  u! j
            第十章 从世俗到出世 9 X2 l% I+ `9 s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 - l' H0 Q% [$ `, w5 y. ]- y! M
            第一章
7 B. P: p) S/ e4 E1 ~! }            第二章 # ^3 j/ l% x0 C6 \
            第三章 ; j% E6 }7 B! A! D+ n
            第四章
- K5 b- a" V! x6 j- [! q6 s            第五章 / `5 y- H: I0 |9 X% z/ D! f7 R
            第六章
/ j/ U: I- r7 ?1 M+ v( L            第七章
% R) j, g! N* p9 p            第八章 + w. f. W5 B) N# U3 f
            第九章
) c% {# r- j. K' K2 Q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
/ o8 W* \! k6 U$ `4 u  S! Y. u9 U        一、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 l# h( M; w3 J% y  j7 {
        二、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 J; `) D* T, V$ I
        三、禅宗与密宗
7 J6 S2 f1 ~. s) F+ O, w6 z' Z        四、影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 V3 ~+ R* L8 ^/ v& W
        五、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简述
8 ~3 }3 o7 K/ ~7 \$ P8 [& F        六、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2 A3 ]5 f9 O  R' B: _* Q+ g
        七、影印密宗法本前叙
1 H1 ^' n  S0 a5 [        八、谢译《即度瑜伽健身求》序 6 C- U( c" J  q- ]8 Z/ G
        九、《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 s6 t5 N) n! H- w        附录: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m! t& i  y! k1 B7 Xhttp://www.hhfg.org/fjywh/f12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6: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W: f( I" i: M
 南怀瑾 % g1 u2 Y  }: Z# ]: k1 e
             总目录:
. A( I4 r* V" X5 M5 a  y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P% a' ^+ q6 d; c5 K/ Q1 _, d
            第一章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B+ v. t. S$ T. [            第二章 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2 \2 x8 r/ Z: T
            第三章 密宗的神秘 1 b5 E' H' U8 O5 U
            第四章 密宗理论之依据
4 {$ C+ b2 ?: @, U& }% {            第五章 人身的内密
; x" V4 b1 M7 b( Q# v; d* @9 e            第六章 声音的奥妙
' @& f, y3 G" V: C0 N) S            第七章 声音对人体神妙的作用
2 h( u+ R" D2 d  w  j4 N5 l            第八章 意密与佛学理论之依据 1 T2 Y# y- ^8 o$ u" @! t0 Z, q- L% N
            第九章 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 v8 c* N8 ?& B- x  p5 y% b  l
            第十章 从世俗到出世 ) Z* L# K0 A# m2 I: \3 L
        第二部分 道家《易经》与中医医理   E$ S4 n, e2 J* g; m
            第一章 : w$ o8 A/ }2 v4 G7 U3 E
            第二章 9 \& B2 C7 P8 d/ z. X* ^- x& J3 P
            第三章
1 F% d. {: S, `! K- y            第四章
5 H1 q3 A. n4 b' |            第五章 ( {3 w5 |7 z$ G
            第六章
5 J/ B/ H( r% c+ }            第七章 & O/ G( ~" N- h1 K# I  n* L
            第八章 2 a$ t, X8 w% S9 E4 O. q
            第九章 9 P5 T: `) |) q, d4 m
        第三部分 道家学术思想与佛家密宗文化 0 E! \4 V2 W, Y9 f' _# A! p" o0 B$ X
        一、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 h+ B% v7 v) L1 F: N* n6 B$ [  {; E        二、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 X6 G+ F' A2 z& s" @) |        三、禅宗与密宗
  q0 V: ~% n1 S0 U        四、影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6 N. d* h+ w+ j9 Y3 ~4 V- N; ~        五、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简述 # ?# `- y1 \; W8 F6 s
        六、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3 C/ k0 l+ _3 ~$ c7 d        七、影印密宗法本前叙 3 t8 s" Y4 ^2 v9 Z" }# Z; W3 r
        八、谢译《即度瑜伽健身求》序
1 d8 {. d6 h4 H. ~        九、《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 n9 E# a1 I: K- ]9 `3 V
        附录: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y' S+ g5 l$ }, b2 @' B  r7 l( vhttp://www.hhfg.org/fjywh/f12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6: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密与唯识 7 T7 C) P: n& g2 G" x! u5 s5 m) m

7 q. y  ~& b# k' G& q  其次,大小乘佛学最大最高的课题,便是对于形而上本际的究竟,即“空”和“有”的认识,并不如一般哲学所探讨本际是“心”是“物”的争论。自释迦灭度以后,由印度佛学的“结集”开始,以至小乘佛学发生分宗分派之争,后期佛学转入大小乘之争以后,曼衍流变,便有“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之辩。由此传入中国的西藏之后,仍然还有“般若”的“空观”,与“唯识”的“胜义有”孰先孰后之争的存在。其中关于中国佛学的科判佛说经典的先后次序,姑且不论。例如有关密宗修法与佛学理论的依据来讲,无论东密与藏密,大体上都认为“唯识”的“胜义有”,才是释迦最后所出的究竟定论。换言之,佛说“般若”的“空观”,还只是一时之方便。由“真空”而再证“妙有”,才是最后的究竟。至于空非真实,有非实有,即空即有与非空非有等,双边对等互破而建立“中观”的理论,那都是净化对本际知见的理念问题,在此也暂且不谈。但因此可知密宗修法的理论依据,实以唯识学的体系作为基础,和达摩禅有同出而异名,目标一致而方法运用各别的微妙关系。 7 i$ v$ t/ j; w8 H6 r; x
  总之,大小乘的佛学,大体上,都以净化意念(意识)入手,最后达到无得无依归。因此必须空了心念,舍妄归真。而密宗的知见,依据“唯识”的“识变”理论,认为“空”与“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识”的净与污的变化现象,而此心、意、识的究竟体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此意念,也便是心识的本体实际的妙密功能,所以只要直接去“转识成智”,便可“超凡入圣”,甚至便可“即身成佛”了。老实说,不但密宗理论的基本依据是如此,即如中国佛教所创立的净土宗之基本依据,也并不外于此例。 & `& L% C2 s% I6 i; V/ J: r
    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
" W$ G3 |. b6 Z9 Z! J0 p  如果我们推开佛学的理论,但从现在通常易懂的方法来说明,首先便须了解我们这个现有的心、意、识的状况,也可以说先要明了这个“心波”的现状。便如一、二两图的表示。图一显示通常人心意识活动的状态。图二则为修习佛法人观察心意识波动的状态(A虚线表示“心体”,B波线表示“意念”,C波线中音的凹点表示“意静心空”)。
( x* U  S) C7 w1 E
# B  {" j! t; A* R- V: O3 p0 }& F6 p/ e* _4 q- s
  s5 ?8 Q- D  P; k& k, f
  了解了这两图以后,便可知中国佛学,综合大小乘与显教、密教的理论,认为“全波是水”,“全水即波”的简要原理了。由此原理的推衍,便可知道密宗运用意念(意识)作观想的修法,与禅定“心一境性”修法的原则,以及般若空观的作用,完全不二。显教是以“波平境净”为教理的究竟;密宗是以“净化心波”为教理的极果。如果独以“波平境净”为究竟,偏之毫厘,便成一潭死水,再不能繁兴大用,而建立升华生生不已的功用。如果只认为“净化心波”,无妨起用为究竟,倘有丝毫偏差,习染于有,也会致于“动则易乱”之迷。因此藏密修法的系统,便有不同于东密之处,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作为密法的旨归。“生起次第”,以净化意念而繁兴幻有的大用。“圆满次第”,以止息心波为归真返噗的究竟。其实,这与天台的三种止观,“空、假、中”的修法次序,也只有是名异实同,理论的着眼点与修法入手的起点略有差别而已。归根究底,毕竟无异也。
- ^# n% R* {6 @& i            第九章 意识的神秘之研究
5 q2 v2 l2 b! i) a( q6 ]( l, J- K1 s4 E               再论“意密” ( v4 j+ R/ ?6 B) p9 V9 {

: V2 T2 U" v& f* D: z9 o$ V  “意密”,这是密宗的特有名称,无论“东密”或“藏密”,都是它列为三密之一的主要因素。这个名称的内涵,究竟是指人们的意念具有无上的神秘力量呢?还是说密宗利用意识作观想的修法,具有另外秘密的道理呢?倘使从一般修学密宗的习惯来说,提到意密,自然就会生起神秘恭敬的心理,不敢去碰它,也不敢去多想它。认为依照上师们的传法去作“观想”,就是“意密”的道理。至于意念的本质,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或者另有密意而叫它作“意密”?那都不去管它,只自根据密宗传统的习惯,而不敢多事研究。现在为了介绍密宗和西方神秘学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因时代文化的观念不同,必须要剖析“意密”真正的内涵意义,因而改头换面,从一般世俗知识对于“意念”的认识说起,进而探索密宗的佛学内涵。这样不但容易了解“意密”的道理,而且对修学密宗的人,可能也有切实的帮助。 7 G% T. i5 V- ^+ X' S
3 ?3 Y; j) _1 U7 f7 ^& @
           与现代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意识 2 [( m: g2 h& ]: U8 Z9 U) O* P

2 x' f7 Q/ ?# r% T6 _6 z6 R  意识、意念、意想、思想、思维、灵感、心灵、第六感等等的名称,在现代科学观念的分类方法上,和确定名词内涵的逻辑(orgic)观念上,应该各有各的定义,各有各的所属范围。如果从普通一般心理学的立场来说,所有这些名词,统而言之,都是心理作用的不同观念,同为心理上主要作用的一种功能而已。我们都知道从现代的机械心理学,和唯物思想——物质和物理的实验结果的生理学与医学来讲,由身体感官对外界事物所反应的知觉和思维作用,便叫做意识。但从现代机械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种心理所产生的意识状态,都由机械式的反应习惯所构成,如果离开生理感觉上的反应作用以外,就没有一个超越生理、超越特质作用的意识和精神。就以精神这个名词本身来讲,它也只是生理机能的抽象名称而已,同神经和内分泌(Endocrine)等等的总和,而得名。这便是现代科学对于意识的认识和定义,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精神学等等的综合观念,可以说也都是偏向于唯物思想的路线的。也许明天科学的发现又有进步而不止于此,那又另当别论了。由于这些理论观念作基础,反观有关宗教和神秘学的信念,都可以说是精神变态,或心理变态,自然而然就不受重视了。甚至,认为哲学上的唯心思想,也只是心理作用上一种不同的观念而已,并无真实的证据可言。直到现在,举世滔滔,一般的科学立场,无论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大体上都是倾向于这种思想和理论的。只有笃信宗教和神秘学的人,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固守一隅。 + L( A/ z* v+ W% V/ y
  此外,正在世界科学暗潮中新兴的一门学科——灵魂学,它的基本信念,绝对是超越唯物思想的。可是灵魂存在的理论和信念,也正想利用许多科学的方法来求证明,并未完全确定。而且灵魂的存在,它与意识究竟有什么关系?目前,一般研究灵魂学者,还没有注意及此。因此灵魂学的研究,在现代的科学观念中,它同神秘学一样还都是科学的外围科学,并没有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接受。 % F' r' _: Q2 e/ a5 J4 a
  我们现在既由意密的开端而牵涉到现代心理学等的认识,就必须把密宗所依据的佛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首先作一番介绍。无论东密与藏密,它的基本学理依据,就是印度后期佛教的唯识学。所以过去在西藏修学密宗的严格规定,必须先要花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精通了大小乘全部佛学以后,才能正式修习密法。
7 _9 o) L- i) Q  有人认为佛教的唯识学才是真正的佛学心理学,这个观念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唯识学虽然是从心理的体验开始入手,但它的终极理论,却是透过人们的心理现状而笼罩身心一体,进入心物一元的形而上的本体论。它与发展到现代为止的心理学,大有相互径庭之处,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谈。从唯识学的观点来说,现代的心理学仅能了解“第六意识”的正反两面作用,至于作为人我生命中枢的“第七识”,以及能为宇宙万有自主的“第八识”,也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根据的“阿赖耶识”,绝非现代心理学所能认识了解的。 3 l2 K" r7 c+ q; T9 H! A
" }0 j4 Q( w: w& ]+ k
             建立在唯识学上的意密 4 r4 W7 i2 ?! |' F

5 z; w. d- N2 L' D: F: E7 u, y  唯识学所谓的识,依一般传统观念的解释,它是具有“识别”的作用。其实,这也只是从名词上所作的注解。如果真实了解全部唯识学的道理,它之所以称谓“识”者,是有别于一般“唯心”的笼统观念。因为它的基本功能,便自具备有造作“意识”的分别作用;同时又具备与物质感应的触觉,而构成心理状态的感受,以及生起粗浅浮动的思想作用,和静止清寂的思维等功能。
+ d9 X( p$ d0 t) w" e' W1 v$ a1 W$ X  因此,它指出一般所谓的生理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舌以及整个的身体,都各自具有各别对外界反应接触的识别作用,而以“前五识”称之。也可以说,在生理感官的本身上,还没有与“第六意识”配合而生起作用时,这种“前五识”的本身,它本自具有反应事物的鉴觉功能。它是造作“意识”分别的先驱,同时也自具有感受的连带功能。例如一个人碰到特别的遭遇,心理有所专注时,虽然他的眼睛面对事物,耳朵听到周围的声音,但却不会像平时一样,由于声色的反应而立刻引发心理“意识”的思维分别作用。虽然当时他对现实在前的声色,是有反应感受的,但是因为心不在焉,所以没有像平时一样,立刻和“意识”作用配合起来,而对境思维分别,引起情绪上的种种变化。因此,也可了解当一个人在刚刚死亡的刹那间,其时“意识”的作用丧失,而将生理官能某一部分另加移殖,仍然会有延续复活的生命功能,便是这个原因。 + N2 D# |% a3 H7 ]% `- Z9 A
  “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的先驱,譬如用兵,“意识”是全权的指挥官,“前五识”犹如各个不同兵种的前哨。“第六意识”主要的任务是前通于“前五识”,后接于“第七识”、“第八识”。一切思维分别和情绪等等的作用,都受它的支配左右。它也相当于现代公司组织的总经理,上面接受董事会(第八识)和常务董事(第七识)的决策,下面指导督促“前五识”达成各种业务。一个婴儿的入胎之初,和生下来成为婴儿的时候,“第六意识”的功能虽然存在,但并未成长而发生作用。到了成童以后,“意识”受“前五识”的影响逐渐形成,而且愈老愈形坚固,便构成为固定心理形态的一种力量——“业力”。 , a2 W3 g/ u  a8 s# G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如果进入睡梦的时候,它就发起“意识”反面的潜在功能,不需“前五识”的现场工作,只凭借“前五识”原本收集的资料,就可生起“独立”的潜在作用。因此,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识”的作用,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单独活动。它活动的最显著的范围,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作梦时。(二)神经病、精神病,乃至因其他的病症而进入昏迷的情况时。(三)禅定中某种境界时。所以从唯识学的立场来看,现代心理学所了解的“潜意识”,又名“下意识”,以及“第六感”等,仅是知道了“独影意识”的作用。
  z. R9 A& `  Z4 B& \+ q  但是“第六意识”,它还不是真正的主人,它只是活人的一个账房总管而已。它的后台老板,便是“第七识”。在唯识学上的译名,叫作“末那识”。这个名词包括了很多意义,在此暂时不多作解释,普通一般人叫它作“我执”,或“具生我执”,也并无太不妥当之处。它是“第六意识”之根,也可以说便是真正“意识”的泉源。例如一个人天生的个性(秉赋的特性),以及与生命俱来而莫名其妙的习惯、思想、天才等,就是它的作用。它既不是纯粹“心理”的,也不是纯粹“生理”的,它与生来的身心本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知当某一个在清醒的时候,在“意识”理智上,明知道自己的“个性”太坏或不好,要想立刻改变自己,却往往不可能而失败。这个作为“意识”之根的“第七识”,便是人之所以为“我”,也是“我”的真正的“意”根,佛学所谓生命的“业力”,也便是由它而呈现其显著的作用。
2 h& ?! b+ g- z  V3 N4 M  但是,“第七识”还是连根的分支,譬如一丛蔓草,它只是原始丛中连根分支的一脉而已。它的真正的主人翁,就是“第八识”,唯识学称它为“阿赖耶识”,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很多,暂时不去详讲。总之,它是心物一元,宇宙万有同根的一本。它是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混合的同一渊源。宇宙万有由此而出生,也还灭而归化于它。它是一个“生生不已”、“生灭不停”无止尽的仓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8 17:0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伙子,你还想请那些大神,一些大派的请神科仪请个祖师之类的都麻烦-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孤藤老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18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佛神大帝 发表于 2014-12-18 16:016 {- Z$ e" x, m; s1 V
我想修道,想开天眼,想学气功,但没人教。对了,老树,你知道开天眼的方法吗?哇,老树!你还见过大神呀 ...

# N% W3 y9 r9 u) f) L呵呵!不知道朋友是否在取笑我,但我还是很认真的告诉你,我是首先从医学中的神经病开始的,就是可以听到所谓灵异的声音,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灵异的长者教我洗眼睛,洗耳朵,鼻子,嘴巴,手脚,还有那特定环境是那时候刚好吻合的,我就可以看见一些神灵和所谓鬼怪吧,现实的方法我也不懂,我记得当时是灵界长者一边念口语,我只是照着长者的指示完成的,再后来,是人们传说中的阎罗王说给我眼睛,我就可以更清楚看到灵异了,说来也好笑,传说中的阎罗王,看起来只是可爱小女孩慈祥的爸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8: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九天 发表于 2014-12-18 17:09
1 [& S5 B% N% E  F6 B3 G, K+ Q4 r小伙子,你还想请那些大神,一些大派的请神科仪请个祖师之类的都麻烦-_-||
) A: ^: L7 x7 A
你好,九天。我现已30了,不是小伙子了。你知道请神咒吗,能割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8: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藤老树 发表于 2014-12-18 17:38
# K3 k: p4 i- W9 ]  h呵呵!不知道朋友是否在取笑我,但我还是很认真的告诉你,我是首先从医学中的神经病开始的,就是可以听到 ...

- I7 e& X! ^, m老树,你能忍心割爱 吗?教我用什么怎么洗眼等,还有咒语。我也想见见阎罗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孤藤老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2-19 0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佛神大帝 发表于 2014-12-18 18:28
) L! C: s: ^' c: ?+ T- W老树,你能忍心割爱 吗?教我用什么怎么洗眼等,还有咒语。我也想见见阎罗王!
  P6 G0 t" F# S! k2 a
呵呵!我就很奇怪,你怎么就相信我所说的是真的,其实当时是灵界的长者在我身边念咒,我只是照着做忙了一个通宵,我怎么会记得怎么做,还有,其实我和所谓鬼交流,是用心想交流的,对于很多鬼来说,我是透明的,哪能藏什么秘密,还有,如果我记得怎么去洗眼睛,我就不会和你聊这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藤老树 发表于 2014-12-19 02:06* k( q' S5 R( J- t/ C" J# z5 v
呵呵!我就很奇怪,你怎么就相信我所说的是真的,其实当时是灵界的长者在我身边念咒,我只是照着做忙了一 ...
& q2 d5 g( P* U' g6 R4 \2 ~
我就是太想学道了,才会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2 09:1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