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29|回复: 0

金刚念诵:具有超级威力的修炼方法!作者:在人间 (2013-07-28 19:28:4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7 10: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没有,甚至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道家讲“开口神气散”的缘故),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

  我每当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领的朋友就会非常替他们可惜,我本身不是法师,不适合对别人的修法评价太多,但是念诵的法门实在太过重要,如果不得法的话,恐怕会大大影响修行的效果,所以我就以我所学和经验给大家报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现在很多修显宗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金刚念诵,那是非常可惜。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金刚念诵的要点: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比如一个咒子你一口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只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同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就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诵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是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点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轻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声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来,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后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了。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9、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认真地听,这样功夫长的才快。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但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10、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定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句咒,一般人念诵的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几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总结:金刚念诵就是最高级的气功,金刚念诵的好,可以凭咒音打通全身气脉,那效果是不可思议的,不止是治病强身,最最关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金刚念诵

吴信如先生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就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镜,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

  唱诵也是开口念诵之一种。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拉长,在这音的平上去入音节内舌头去弹动。调子虽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异。入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沈,吸进气内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求,心气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观并不难。唱诵修好了,气息深长微细,睡时无呼吸声,这就是龟息。佛教梵唱不仅是清净的音乐,要懂华严字母,要通声明,而且是修炼身心的法门。修炼得法,一开口就梵音清净,人一听妄想杂念就没有了。能修到如此境界,这种软修法门的唱念就功德无量了。这软修法门的方便力,要同时与华严字母的咒音配合研究,再以违规内容请自行删除的修法,回转过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内闻心声,达到「入流忘河」的境界,再进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会发生种种感应和种种成就。

  金刚念诵也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地念,音声气脉都在身体里面念,犹如一身千百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全部身心都投进去了,成为金刚诵。因为人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就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金刚诵就是心气脉震开,完全融合在一片音声海里,然后转为光海,即由气、声而光。

  修定与念诵,一般都容易犯两种毛病。一种是散乱,就是攀缘不止,由甲想到乙,由乙想到丙,由东事想到西事,由南地想到北地,念头不易集中。一种是昏沈,就是昏昏欲睡,沉沉不起,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甚至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是严重的昏沈。很多畜生,尤其是低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沈中、在睡眠中、在冬眠状态中。天气冷打坐,觉得很清净,很舒服,那是细昏沈,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气候太热也会昏沈,只想睡眠。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天气冷的昏沈是内敛的,天气热的昏沈是外耗的。对付昏沈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做法好像差不多,实则有别。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提神冲上来,气势就不同了。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声音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所以常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一口气一口气地金刚念诵,如同炼九节风(藏密修炼气脉的一种功法)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炼,很有奇效,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会阴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都在发乐,最后没有身体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这时念速等同光速,念速比光速还快,没有进程,当下成办,不假方便,自然感应。


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诀


一、安般修炼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子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候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肠胃有毛病。

三、都摄六根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然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四、念兹在兹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达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五、体、相、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或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个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所以金刚念诵就是地地道道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六、转化“四大”

金刚念诵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转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达到,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然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七、摄心调气

实际上,金刚念诵已含括了观想和唱颂。金刚比喻般若,比喻能够把握佛法的实相;乃至一个人对自己心性的完全了解。换言之,实相般若即金刚,念诵即在调气,所以金刚念诵同时涵盖了摄心与调气。

八、三业供养

在修法德过程中,如何做到身口意三业供养呢?当我们全身投入,全神关注时,任何地方有不舒服都不要去理会,要很诚恳的将整个色身供养给准提佛母,口业很虔诚的诵咒,意业也很专注的作观想,这才是真正的法供养,无畏供养,能持续如此,自然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进一步与空相应。

九、心月孤悬

所谓心月孤悬即<内空心中、升起一轮满月>。你把色身都观空掉了,当然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心月轮了。行住坐卧、言行举止能常保持在此境界中,则身心没有不起变化的。

十、气吞万象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清凉月代表非常清明,光亮;也代表温润,纯洁。<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真空秒有,那境界是无量无边的。能以这种心念唱诵,气象当然非同凡响。

十一、光音交融

我们一面念咒,一面观想心月轮在膻中穴的地方,等于见地与修证双管齐下,交汇一处。念咒时,每个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因为文字本身是光,你一念,他就放光,光与音同时合二为一,便是光音交融。

十二、心光无量

光音交融后,当然是心光无量———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的境界,亦即常寂光国土,故当下即净土了。能如是用心持念,欲见十方诸佛,又有何难?

十三、定慧等持

倘若大家真正能体会到<光音交融、心光无量>的意境,则整个身心自然进入定慧等持的境界上。所以这个<心月孤悬、气吞万象、光音交融、心光无量>可说是修炼法、报、化三身的核心。各位宜把握这个口诀,修起来才容易上路,则报身之日日增长,气象之月月转化,才有可期之时。

南怀瑾老师示范金刚念诵法视频  

南怀瑾:听自己念佛声的观音法门

    我们究竟依什么来学佛修道呢?还不是靠眼睛、耳朵、嘴巴以及脑子思想。但是一般人光靠脑子思想,往往摸不著边际,不太灵光;嘴巴更有缺点,只晓得吃,又爱骂人,挑拨是非;鼻子两个孔吸气又出气,出去又进来,很麻烦;眼睛但看前面,顾不著后边。只有耳朵功用能听上下十方一切音声,左右内外都不阻碍,最为圆满。臂如现在我讲话诸位听到,同时轻微的冷气机声也听到,有人咳嗽一下也听到,乃至外头车来车往的阵阵噪音都会在听觉范围之内,耳朵灵光得不得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修行工具,因此以耳根来反闻自身的念佛之声,实是一大奥妙。

  并且,在中医上讲“耳通气海”,这点老年朋友和女性朋友要注意了。现代一些女孩子,年纪轻轻,什么毛病郡有,头昏脑胀,肩酸腿软,往往是“气虚”之故。女人之患在“血多气弱”,男人之患在“气多血弱”,耳朵观想念佛声音,由于“耳通气海”,可使气机充实,健康长寿,却病延年。尤其老年人耳朵闷住了,听不见,正好念“佛”观“音”而修,慢慢的功夫上路了,必能恢复年青时敏锐的听觉。入法性流,心念空寂。

  以耳根听自己念佛声音的观音法门,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易于得止得定。当然修观音法门也可听外界大自然的各种音声,但还是以听自己的念佛声为最佳。不管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不宜求快,最好是用金刚念诵法,一口气一口气地念(念咒亦同),气的长短与音调因个人身心状况和习惯而异,以轻松自然为原则,避免勉强搞得气急败坏。

  一般人念佛都是粗浅地在喉咙间嘶叫,没有让气自然沉至喉咙以下,同时也将心沉下来。念佛如果心浮气躁,那就不对。那样念法,声在喉间,越念气就越粗越大,根本是吼不是念,名为念观世音,其实有如在骂观世音。真正念佛应充满了亲切诚恳的归属感,内敛含蓄,有如投靠在诸佛菩萨的怀抱里,或者将诸佛菩萨捧在心坎里。念时嘴门微张,嘴层不动,只舌头动,牙齿轻动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气别窜出来,沉至丹田,一口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接下去,等到要转气时,嘴巴闭著,不要呼吸,让气自然充满胸肺,顺心沉淀下来。嘴里微声,心里在念,不管开口念闭口念,大声小声,躺著坐著,皆将注意力轻轻放在心窝子胸口处,不宜在脑子里念,否则容易睡不著。

  如此,你边念,心中宁静安详,同时耳朵用心回转来听自己的念佛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一个字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此时,如果中间有其他杂念妄想来,你不要管,不要担心。妄想再多都无所谓,它并未阻碍你念佛的正念。这有如蜡烛的光明和黑烟一样,佛号等于光明,妄想则是周遭的黑烟。黑烟尽管冒,只要佛号不停,即是光明不灭,二者彼此无碍。又如挖井,把泥巴挖出来成一深坑是念佛,挖掘中途难免有些碎泥剥落是妄想,碎泥剥落,没有关系,主要在于不断挖掘,越挖越深,井自然成。

  以上所谈的修持方式,便是观音法门的“初于闻中”,然后“入流亡所”,这样念久了,也许一日、或一月,乃至一年,也许两年三年,乃至八年十年,不知那一天,功夫深了,火候到了,突然“入流”,有如接上了宇宙能源的总开关,一下入到自己自性清净之流。你们有人做气功学长生不老,练到百脉顺畅,气机归元,也是一种“入流”。但佛经之“入流”为入法性之流,初步回归到法界本体。心念空灵,杂想没有了,佛号也没有了,什么念头皆不起,清清净净,有如楞住了一样,但非昏沉冥顽,而是清明通达,无客观之境,这是“亡所”的初步境象。

  其实,我们修观音法门,闹市中的咖啡馆、音乐厅,是一种极佳的场所。到那里去,不要听音乐,只听声音,身心放下,听听听,无所谓曲调音色之美不美,或者歌声之断断绩续,不要多久,人就“咚”地宁静下来。像我们年轻时,一些学佛朋友在一起用功,有时兴来说,嘿:大家修观音法门去。干什么呢?——看戏。戏园子里,台上“咚咚咚”锣鼓敲得紧,人影幢幢;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声嘈杂,四面八方空气鼓荡。你一边自净其意,一边眼睛望著台上,以看非看,只是倾听,没一会儿,整个人顿时静谧下来,外界再怎么热闹吵杂,毫不妨碍,不觉周遭有任何人存在,舒服极了。一其法界.寂然现前。此是观音法门之第一步,还得再进一步修去,更上层楼。既然能够修到“入流亡所”,心念清净,别无杂染。那么此时冷气机声还听得到吗?有人叫你吃饭还知道吗?——当然听见也知道,但不为所动。外界来来去去的声响,了然于心,但都与己毫无关系,绝不干扰,“所入既寂”,所转进来的音声皆是寂灭相,明明白白,清清净净。然后便到了第三阶段“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何谓动静三相?我们现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句圣号念出声音,或者光是心中起念,皆是动心,是名动相;尔后嘴不念,心也不念,没有声,没有观音之名,听到一个什么佛号都没有的境界,这是静相。你们有些人老想入山修行,真把你送到大霸尖山、太武山的深山里,一到夜晚你非吓死不可。一般人习惯尘世中各式各类的混杂声,一旦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天地一片沉寂时,难免鹫怕惶恐,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人,这倒成了人生难得的一大享受。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念头动没有关系,不动也没有关系;外面打雷地震不算一回事,宇宙毁灭万籁死寂也不算一回事。动来知道动,静来知道静,一切明明了了,觉察无失,但心不动,不起念头,功夫至此,在修行道上已是相当可观,但仍须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如此再慢慢修持下去,清净到极点,寂静到极点,“闻所闻尽”,能够听动相、能够听静相的清清净净那个,也切断了空掉了。于此,常人无法想像,并非什么都听不见,而是什么都听见,但当下什么都空掉,即有即空。然而如此到家了没有?没有。还要“尽闻不住”,连这个空的境界,也不停留执著。如果留滞于此,[身+枕-木]溺空境,便成小乘罗汉,只想偷懒,不肯度生,不是大心菩萨。

  再来,“觉所觉空,空觉极圆”,到此便算开悟了。空的极致,能觉悟的和所觉悟的都空了,空也没有,有空便差。悟是悟了,但并非悟空执空,有相和空相都了不可得,没有什么有不有、空不空的问题。有也不有,空也不空,觉也不觉;也可说已经空了,已经觉了,悟见本来,极为圆满。

  像这样可以说是“空所空灭”,空没有了,不空也没有了,泯绝一切相对的万法名相,归于清净,到达“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地。所有我们一般凡夫,日常分分秒秒来来去去的妄想烦恼,宇宙万法生生灭灭的迁流现象,到此一概了结,真正“一真法界”寂灭的本来现前,一切法性清净,自住清净,不假功勋,自然如此。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观世音,圆满自在,了无挂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于是便自然超出三界火宅的困囿,完全突破学佛修道的法执,证得宇宙十方三世、一念圆成,天地森罗万象,法法无碍。“获二殊胜”,得到两种不可思议的特殊能力与功德。我们学佛修道,一至于此,那就不须再论什么大澈大悟,功德圆满等等疑问了获两种殊胜与十四无畏。那么,所谓“获二殊胜”,究竟是那两种呢?“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此时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升起,同三世无量诸佛所具的大慈大悲之心相互吻合,并且澈澈底底体会到一切众生轮转六道,历种种遭遇,受无量诸苦,亟待救度解厄的需要。慈心以世谛来说,即是父母爱儿女,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悲心则是孩子遇难,哭得很伤心,想妈妈、要妈妈给予母爱的抚慰与疼惜。

    观音菩萨由于修耳根圆通法门,证到最极致的成就,得到此二种殊胜的慈心与悲心,因此他能如“法华经”上所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三十二应化身,乃至无量千百亿化身,游行无量世界国土,救物利众,普济群生。而楞严经本处,在谈完耳根圆通的修法后,也说“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并且得到“十四种无畏功德”,能予一切众生无畏之施。所以每一个存在的生命,不管你学佛也好,未学佛也好,菩萨永远站在你的身边,永远活在你心里,解你的难,救你的苦,不必害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8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