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159|回复: 6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3 0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腊月二十三传说(一)

        民俗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说法。自此,人们便进入了所谓的小年,一直延伸到正月十五,有的地方还要过了二十。同时还有一系列说法。如: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搬柏枝),二十八白面发(去挖沙),二十九装香炉,三十倒贴有(贴对联熬年);正月初一过大年,初五为破五,初七为人日,十五为元宵节(元日)。晋南一带还有“正月二十吃卷卷,挽起袖子再大干”民谚。
     那么灶王是谁呢?传说古代姓张的兄弟俩,哥哥是泥瓦匠,弟弟是画匠。哥哥的绝活是为家家户户盘炉灶,手艺高超,享誉千里,民众称之为“张灶王”。他还有调解家庭纠纷的特长,为当地广泛赞誉。70岁时寿终正寝,正是腊月二十三夜。亡故一周年的祭日,其弟发现哥哥显灵,哥哥与早过世嫂嫂的形象若隐若现。晚上托梦于弟弟说已成仙,被玉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其妻封为“灶君娘”。其弟将兄嫂相貌画出供奉,黎民公认张灶王为“灶君司命”或“司命菩萨”,从而成了长居人间的“监察官”。这便是张灶王的来历。
     腊月二十三之夜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述职”,禀报民情。谁人好吃懒做,谁家妯娌不和,哪个不孝高堂,何人奢侈作恶等要一一上报,腊月三十凌晨下降人间,按旨对世人奖罚惩处。故民间对张灶王毕恭毕敬,悉心供奉。有的购置神龛,大多将灶王及娘娘画像悬挂或张贴于灶房墙壁,配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和“一家之主”的横批,供麻糖,烧饼,酒莱,香火,有的还扎纸马(灶王坐骑),备草秣。所供灶糖为麦芽糖和芝麻做成,以示贿赂封口,讨好灶王酒足饭饱,坐骑草好料足后“上天尽言好事,回宫全带吉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利。供奉灶君古乃有之,始兴于汉代,鼎盛于唐宋,繁衍至今。宋代诗人宋大成作诗曰:“吉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平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人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王喜。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回平分。”可见当时奉祀之虔诚。我国当代文学大师鲁迅,《庚子送灶神即事》“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常物,岂独少黄羊。”文中黄羊是说后汉宣帝时,阴子方至孝至仁,拜奉灶君,家宰黄羊祀之,来年暴富大发,直至三代。   
      供奉灶王爷,是一种民俗,是数千年来黎民百姓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乞求神灵赐福的一种信仰,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否则,在封建社会又能有什么良策益方和精神支柱呢!然而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今天,我们要像祖辈信奉神灵那样, 学文化, 学科学, 学技术, 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劳动致富, 去营造幸福, 这样比为非作歹的心安理得和扎实许多!



腊月二十三传说(二)

腊月廿三谢灶王过小年,灶王爷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神。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


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上古帝王或后裔说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氾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吕氏春秋·孟秋》"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有人据此认为灶神就是火神,是这一自然力崇拜的产物进入人类居住空间后的变体。由于炎帝为"火德之帝",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为灶神。
鬼神或精变说
《礼记·礼器》"奥者,老妇之祭也"郑玄注:"老妇,先炊者也。"《仪礼·特牲馈食礼》"卒食而祭爨、雍爨"孔颖达疏:"爨者,老妇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是说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须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文献通考·郊社一九》释灶神的"司命"名号:"司命则司命星下食人间,司谴过小神。"《庄子·达生篇》记齐桓公问皇子告敖:"到底有没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晋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也有称灶神为火精宋无忌的。《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王基家贱妇生一子,堕地便走人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史记·封禅书》"宋毋忌"司马贞索隐:"《白泽图》:'火之精曰宋无忌。'"关于灶神是一对夫妇(即"灶公灶母")的俗信,也有所本。《荆楚岁时记》:"灶神名苏吉利。"《玉烛宝典》十二引《灶书》:"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灶王经》说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有人认为,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来。
人死变神说
《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传说张单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一说,古时候有一贪官,生性最馋,每天须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扰。后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穷蝉演变说
此说为当代学者袁珂的见解。他从前引《庄子·达生篇》"灶有髻"人手分析。"髻"是"蛣"的异体字或假借字,《广雅·释虫》:"蛣,蝉也。"《大戴礼·帝系篇》:"颛顼产穷蝉。""这就说到点子上了:颛顼之子名穷蝉,蝉又是'灶有髻(蛣)'的'髻(蛣)',而'髻(蛣)'又说是灶神,是"穷蝉"与灶神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但此"蝉"并非"知了",而是灶上常见的一种蝉状的小生物,俗称蟑螂,有的地方称为"灶马"。正是这种常见于灶上的小生物,古人以为是神物(或鬼物),祀为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蝉纹为饰,所刻绘的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史记·五帝本纪》"颛顼生子曰穷蝉"司马贞索隐:"《系(世)本》,作穷系。"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条引《许慎异义》:"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犁、系、髻(蛣)音皆相近,而穷系又作穷蝉,是穷蝉即犁,也就是古代传说中的灶神。《后汉书·阴识传》"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李贤注引《杂五行书》:"灶神名禅,字子郭。"《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灶神姓张名单。"可见"单"或"禅"其实都是"穷蝉"一名的演变。进一步推测,"苏吉利"该是"宋无忌"的音而"吉"、"忌"的声音又都近于髻(蛣)。至此"豁然贯通":穷蝉既然又名穷系,而系、髻(蛣)、吉、忌的声音又如此相近,则后世传说的灶神,无论名叫"禅"的,名叫"单"的,名叫"宋无忌"的,名叫"苏吉利"的,都是颛顼的儿子"穷蝉(穷系)"一名的演变。而穷蝉的本来面目,实际上又只不过是灶上常见的那种蝉样的红壳虫--蟑螂(《漫话灶神和祭灶》,原载《散文》1980年第二期)。 此外,民间传说中关于灶神由来还有多种"版本",而少数民族有关灶神的传说更为丰富. 灶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礼记》的《祭法》篇称,「王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锺,或者祀户,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两汉时期,有称火神炎帝神农,死后托祀于灶;也有称祝融禄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上灶还要洗刷锅盆,因此《礼记》的《礼器》篇又称祭灶是「老妇之祭」,「惟盛食于盆,盛酒于瓶,卑贱之祭耳。虽卑贱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于饮食,故报之也」。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事物原会》一书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认为灶神是黄帝死后的神灵形态;《淮南子·氾论篇》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认为灶神是炎帝的神灵而非黄帝;《周礼说》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即认为灶神是颛顼的儿子,名黎;但也有认为灶神不是帝王神灵而纯是平头百姓的,《仪礼·特牲馈食礼》孔颖达疏记载:“爨者,老妇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意思是说: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老年妇女——先炊。还有更有趣的说法,《酉阳杂俎·诺皋记》认为: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关于这个张单,民间另有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封他为灶王。 冀中平原家家有敬灶王,贴灶王(灶王爷、奶像)、送灶王(腊月二十三)、迎灶王的习俗。传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并演绎出很多的美好传说。
发表于 2013-2-3 17: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20: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8 22: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1 21:5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咱们的民俗了,所以,真是感谢楼主发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2 17: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详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1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2:}看完回帖是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16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