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7 15: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日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放生池,唐肃宗命天下各州建立放生池,颜鲁公作放生碑文。宋真宗也命天下建立放生池,并把整个西湖划为放生之用,明朝莲池大师建多处放生池,并作《戒杀放生文》流传至今。
建放生池,立放生碑,或以著文立说等方式劝人放生,随喜赞叹他人的放生功德,捐资或出力助成他人放生善举,建立放生功德会或动物保护委员会等慈善机构,为放生集积顺缘,这些虽不是直接放生,但其功德,与自己亲自放生等同。相反,善众捐献的用于放生的钱财则千万不能供作自己使用,比如请客吃饭及旅费等开销,因为这些钱财已变成了众生的生命,挪作它用与杀生过失等同。此外,阻止他人放生,或为其制造违缘,也等同于杀生。《俱舍论》云:“造善作恶,随喜得同样果报。”
凡放生者,都得四果功德:放生之异熟果者,解脱三恶趣痛苦,其下等发心,放生量少,能转于人道,中等发心,放生量亦为中品,能转于欲界天,若上等发心,放生数量极多,则转生色界无色界,渐次脱离轮回苦海;放生等流果分二:一感受等流果者,将来生生世世转为长寿无病者;二同行等流果者,未来得人身时,喜欢断杀放生,具足慈悲善心,行持殊胜菩萨道;放生的增上果者,放生者将来不转生于深渊险地,转生之境,全是乐意美境,具有饮食花果等;放生的士用果者,一切生世中,增上所放生之善德。
放 生 能 得 解 脱 往 生
若能放生,从金刚地狱中也能得解脱。在大藏经中有一公案:“曾于印度,有一外道名为赤建,欢喜食肉饮血,杀生上万。以此果报,死后径堕十八地狱,后生金刚地狱,每刹那中感受百死百活,受无边痛苦。尔时,阿难陀观见其不净众生之苦,白佛陀而言此事。佛告阿难:此人在世喜食肉血,现即受杀生之报。复次阿难乞求阎罗法王言:于此人有何解脱之方便?法王答言:若欲此人从恶趣中得解脱,于此世间,当作大量放生。次后此人因阿难为之广作放生,即从金刚地狱中解脱也。”
从前舍卫城有一富贵人家,生了一个具各种相好的儿子。有一天在河边,因高兴而互相争抱此子,突然失手掉入河中,遭一大鱼所吞,在河下游的一户无子女的人家网到了这条大鱼,打开鱼腹时,见有一活生生的小孩,遂高兴抱起,将其养大,长大后出家,证得了阿罗汉果。众弟子问释迦牟尼佛,何以此小孩掉入河中不死,佛说,往昔毗婆尸佛讲述断杀放生的功德时,有一施主,立誓戒杀放生。此施主因而在生生世世中感得身色端严,即使落入巨鳌口中也能安然脱身,并在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以前有一施主经常供养一塔,名观音塔。施主无子,一日在塔下立誓,如不赐给我儿子,则将摧毁此塔。塔里的神人非常害怕,但又无法使其生子,便往帝释天那里请求,帝释天乃派一将死的天人投胎。此天人因欲往人间出家,不愿转生到这施主家,帝释天答应如投胎后父母不让其出家,则尽力相助。于是这天人便投胎到施主家,长大后父母果然不许其出家。这天人转生的小孩想,得此宝贵人生若不能出家,则无甚意义,便想自杀。但跳河时,河水倒流,跳崖时,亦不能死。当时国王的法律很严厉,便又故意作强盗,使己被捕,但执刑时射出的弓箭,都一一返回,国王很吃惊,向其道谦。后在国王的帮助下,其家人终于准许他出家,不久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告诉众弟子此人的前世因缘,因以前他曾救过一个行将被杀的人,因而在五百世中不受畏惧,地水火风也不能加害,并在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放生是无畏布施,如云:“无畏布施即放生”,又《念住经》云:“一切律仪中,生善趣之胜因,即是施命戒。”《放生功德论》云:“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罗汉果;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若愿上师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若欲自己长寿,放生成为殊胜长寿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放生也是往生净土的主因,《寿无量光功德庄严经》说十种往生因,此十种因虽有不同解释法,但放生及劝人放生多被解释是其中二种因。
又据《中阴教言论》,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引接指路,而往生自己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经常放生的人,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如藏地恰美仁波切终生劝请他人放生,圆寂时直生西方极乐刹土。在汉地宋朝永明大师,平常买鱼虾等精进放生,后来以此功德力,其已往生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此类故事皆为许多历史所记载。
结 语
关于放生的功德与杀生的过失,在浩如烟海的佛经论典中,尚有甚多的教言及公案,其理论论述也不可穷尽。本文所及只是大海中的一滴,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藉此,具智之人定会举一反三,明知得失,慎重取舍,而遵照圣者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所极力倡导的那样,广行放生事业,利益群生。
科技外物高潮时 内心烦恼亦增盛
悲心减灭增残杀 见此世界真悲伤
吾等大师释迦尊 利众舍生难穷计
吾等弟子应沉思 以何行为作追随
一切证悟深境界 皆依大悲及信心
若无此因仅精进 如同空中觅鲜花
一切有漏善法中 戒杀放生最殊胜
我此再三作祈祷 劝请行此胜妙道
此善为主三世善 回向遍空三界众
愿彼暂得人天福 究竟往生极乐刹
此文若有利众义 上师空行诸护法
恒时守护此妙法 愿将周遍瞻部洲
此《放生功德甘露妙雨》是由汉地虔诚信众劝请,索朗达吉于法务繁忙中,依印藏汉甚深经论造于五
明佛学院南方摩尼宝洲,善也!
藏历丁丑年四月二十五日
公元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顶礼根本上师足!
把所放之众生置于一处,大众一起诵念:
⒈ 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⒉ 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⒊ 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
诸佛菩萨垂念我, 乃至究竟菩提果,
此等众生作供养, 祈以悲愍而纳受。
⒋ 心经(一遍)
⒌ 诵佛菩萨名号(各三或七遍):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月莲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雷音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积佛
顶礼、供养、皈依文殊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弥勒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观音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除盖障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金刚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普贤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虚空藏菩萨
⒍ 诵咒(各数十遍或一百零八遍):
释迦牟尼佛心咒:嗡摩尼 摩尼玛哈 摩那耶 娑哈
观世音菩萨心咒:嗡 嘛呢叭美吽啥
弥陀心咒: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啥
往生咒:
⒎ 回向文(一遍):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若时间充裕,能诵念《普贤行愿品》中偈颂部分(从“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到“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偈颂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花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佛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密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 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 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 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 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 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与《大圆满基道果无二之发愿文》,则最为殊胜。
注意事项:
① 时间:放生在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三十或佛菩萨的纪念日较为殊胜,尤其在神变月(农历正月)的功德更大。但也可以不定期放生。
② 地点:宜在放生池、以及远离捕杀之水域、山林等尽量能使所放众生生存悦意且能长寿之地。
③ 类别:虫类、鱼类、飞禽、畜类等,所放众生之躯体越大,则所获之功德也越大。
④ 方式:动作轻柔,若有甘露丸、解脱丸等则预先化于水中,在放生前洒在所放动物上。用密宗《系解脱》在其上方加持则更为殊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