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721|回复: 13

佛说骂意经(白话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9 0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
  
    佛说骂意。十方虫蚁。一切皆啖已。十方虫蚁。一切亦啖我。何不知惭。十方虫蚁。一切我为作妇。我亦一切取十方虫蚁作妇。何不能作愧。在生死大久不可数。当种习道。不当习种畜生业。犯淫劮有五罪。一者亡钱财。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译文:


    佛说骂意。十方虫蚁,一切我都吃过了;十方虫蚁,一切也吃过我。为什么不知道惭愧呢。十方虫蚁,一切我都给做过妇人;我也取过十方一切虫蚁做过妇人。为什么不能升起惭愧之心呢。在生死中轮回老久了,不可知数。应当培养修习圣道的根性,不应当沿袭畜牲业的习性。犯****放逸有五种罪过。一者耗散钱财。二者陷入惊怖的境地。三者畏惧县官(官司)。四者得遇怨气灾祸。五者命终后堕入恐怖的地狱中。


PS:我们打蚊子苍蝇的时候,为什么不知道惭愧呢。


    人从色饮食得身作人无所畏。但恐得畜生。从入地狱饿鬼中耳。道人除须发。行乞食忍于饥渴。去家弃财产。目不妄视。守护六根。避恶因缘。为欲脱苦。又起一意有百劫殃。譬如种谷百倍万倍。谷无所知。常得万倍。人意有知。恐不啻耳。


译文:


    人从色、饮食得到的身体,做人倒是“无所畏”。只是害怕得到畜牲身,或者转生到地狱、饿鬼中。修道之人,除去须发,乞食为生忍于饥饿,离家舍财,目不妄视,守护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避除恶性因缘,为的是摆脱痛苦根源。又起一恶意可能会生出上百劫的灾殃。譬如种下一颗稻谷,就会得到成百上万的稻谷。稻谷没有知觉,还常能有上万倍的增长。何况人的意念是有知觉的,恐怕就不止这些了吧。


PS:因缘聚合不可思意。


    人坐行道。若见海水虫。若所有物。皆前世水中虫物。若禽兽通世作禽兽。今世得因缘。故罪但当行多所见皆为罪当觉是意。前世为共地狱中。


译文:


    人静坐修道时,若是(于虚幻境中)见到海水里的鱼虫,或者所有其他的东西,这些都是前世水中的虫、物的浮现。他们如果是禽兽,累世以来还做着禽兽。(而我)今世得到(做人)因缘。所以说罪会一直延续,所看到的都是罪业的显现。应该意识到,前世的某个时候,自己和这些虫物曾共处地狱中。


PS:受苦受难的兄弟还多着呢。


    过去罪为衰。现在为罪未为殃。恶有父母。痴为恶父爱为恶母。善亦有父母。三十七品经为善父。六波罗蜜为善母。复有父母。佛为父法为母。随佛语案法行。是为父母行。


译文:


    过去的罪会逐渐衰退,现在的罪(只是)还没有造成实际的灾殃(罢了)。罪业有自己的父母,愚痴为恶父,贪爱为恶母。善业也有自己的父母,三十七品经为善父,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为善母。善业还有个父母,佛为父,法为母。跟随佛的言语、举止如法地行持,这就是父母般地行持。


PS:要找对能真正利益自己的父母呀。


    人堕地狱中。鬼欲持棒击之。其人意便念。鬼会当复灭不得久。意念如是。则便解脱生天上。


译文:


    人堕入地狱中,狱鬼拿着杖棒正要捶打的时候,如果其人当下念言:“鬼也早晚会死亡的,不得长久”,便会立即得到解脱生到天上。


PS:意解则罪灭。


   有六事没法。一者不事佛。二者不事法。三者不事戒比丘僧。四者不事黠人。五者不多教人精进行道。六者论议。贤者却是六事为增法。


译文:
   有六事使佛法隐没。一者不恭敬承侍佛陀。二者不恭敬遵循教法 。三者不恭敬承侍具戒比丘僧。四者不恭敬亲近大智慧之人。五者不经常教导别人精进修道。六者(无意义,无休止地)品头论足(佛法)。贤慧的人不会作这六种事,而是(恭敬承侍佛法)增益佛法宏业。


PS:不做贡高我慢人。


    不当于福中作罪。宁于罪中作福。人在学处不行道诵经。是为于福中作罪。人得病瘦县官水火亡钱财不忧。是为罪中作福。不当于福中作罪。烧香散花乘车诃作是取是侯。是为福中作罪。


译文:


    不应当于福乐中造作罪业,宁可于罪苦中祈作福业。那些初入佛门正是学佛好时机的人,不行持道法读诵经书,便是于福中作罪。人得了疾病、受制于县官、遭遇水火劫难、亡失钱财,而不怀忧虑,便是罪中作福。不应当于福中作罪。烧香、散花、乘车的时候,不恭敬、矫揉造作、傲慢放肆(此句意思把握的不准,还望指正),便是福中作罪。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享了会尽,罪忍了会灭,惜福灭罪。


    杀有九辈。罪有轻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译文:


    杀业有九个层次,罪果也相应有轻重之分。宁可杀一千头(蚂?)蚁,也不杀一头(蚊?)蝇,(宁杀千头蝇,不杀一头牲畜?)如是上至一个人。杀大的生灵得罪也大。修建一百座佛寺,不如救活一个人;救活十方天下的人,不如安守意念(使恶念不起)一日。人得到善良(慈悲)的意念,其福广大难量。


PS:佛法即心法,杀业虽有大小,虽虫蚁不忍杀之。


    施与恶人物。后当与恶人为因缘。是为受恼。施与善人物。是为福相从。亦不当受恶人物。后与相逢。是为恼得恼。宁受善人物。施与善人物。不当受恶人物施与恶人。宁与恶人物。不受善人物。宁受善人物。不受恶人物。人得恶意当断。得善亦当断。恶意者地狱畜生饿鬼。善意者天上人中。一切当断。有五魔生乱人意。令人不得道。一者天魔。二者罪魔。三者行魔。四者恼魔。五者死魔。道人行道。当觉是五魔。有五事。十方佛无能制者。一者宿命当忘。二者命应当上生。三者命当尽坏。四者命当老。五者命当死。是事无能制者。


译文:


    施与恶人财物,将来会和恶人衍生出(相互间的)因缘,便会受到恼害。施与善人财物,福报就会如影随形。也不应当接受恶人的财物,将来与之(因缘)相逢,便会(像借高利贷一样)恼上加恼。宁可接受善人的财物再施与(其他)善人;也不应当接受恶人的财物再施与(其他)恶人。宁可施与恶人财物,不可接受善人的财物。宁可接受善人的财物,不可接受恶人的财物。人产生恶意当断除,产生善意也应当断掉。恶意(感得)地狱、畜牲、饿鬼道,善意(感得)天道、人道。一切都应当断除。有五种魔生起会扰乱人意,令人不得道。一者天魔(魔王波旬,主要指外界干扰),二者罪魔(恶念或恶果?),三者行魔(执著于所作能作或指五蕴魔?),四者恼魔(烦恼大魔),五者死魔(即死亡)。有五件事,十方诸佛也不能遏制。一者前世经历将会忘记。二者命里(因善报或罪消)应当上生(即向六道中更善的一道生迁)。三者命里福报享尽、恶报来临。四者命(身体)必当衰老。五者命必当终死。对这些事没有能遏制的人。


PS:世间善与不善,莫执著;不证无生,难断生死。


崇山        2009-03-16 20:28
   人在生有四事。一者有善计善相随。二者有恶计恶相随。三者有善计恶相随。四者有恶计善相随。


译文:


    人生活在世间有四种事(情况)。一者心怀善计福乐相随。二者心怀恶计殃祸相随。三者心怀善计(却有)殃祸相随。四者心怀恶计(却有)福乐相随。


PS:善因必结善果,恶因必结恶果,无奈善恶掺杂,因缘缠缚。


    人所有所念。意亦灭身亦灭。所见因缘亦灭。后世行受殃福者。譬如种果。今年已熟堕地。后年复有果。罪譬如树。意因缘譬如果。人所作善恶。有四神知之。一者地神知之。二者天神知之。三者傍人知之。四者自意知之。有三因缘固道。一者行。二者受。三者殃。作恶事是为行。已生是为受。已受为殃。有五屠家子。暮归便念道。后寿终于恶道中。暮夜以五乐乐之至明。复以五毒治之。


译文:


    人所拥有的、所意念的,意念也会灭身体也会灭,所见因缘也会灭。(之所以)后世(还会)造作、感受殃祸或福乐(是因为),譬如种果,今年已经成熟堕地,明年还会结果。罪(行)譬如树,以不断作意熏习的因缘,恶业会不断地结果。人所作善恶,有四种神知道。一者地神知道。二者天神知道。三者旁人知道。四者自己内心知道。有三因缘障碍修道。一者行。二者受。三者殃。作恶事便为行,(恶果)生便为受,已经在感受(恶果)便为殃。有五个屠夫家的子弟,(白天作屠夫业)傍晚回到家中便念佛修道,寿命终了后堕于恶道中。到了傍晚后享受五欲之乐,但是到了清晨后,又备受五毒惩治的恶报。


PS:缘起缘灭,不脱世间,因缘还会攀缘(不是一死了之)。


    有二辈。人受佛语。谓已黠人亦痴人。是为二辈。三事不可见。譬如持戒。诸恶不可见。


译文:


    有二种人能领受佛语,即智慧之人和愚钝之人,这两种人。没有第三种情况出现。这就好比严持戒律,各种恶行不会出现一样。


PS:耍小聪明是不行的。


    道人传经已。行道有四受福。一者行道一心。无所食饮。得受人礼。二者素贫穷无所有。得受人礼。三者居自有足。不得受人礼。四者人身行道。乍食取足不得多受。


译文:


    道人传讲完佛经,行道过程中(可否)接受供养有四种情况。一者一心行道,饮食欠缺,可以接受别人的供养。二者向来贫穷一无所有,可以接受别人的供养。三者自己资具有足,不应当再接受别人的供养。四者行道的肉身,只要够吃够喝就应该满足,不应当收受(供养)过多。


PS:不可贪利养。


    人语应经法当受。不应莫受。闻经亦尔。为人说经。虽乱人意无有罪。何以故。本说经时。不欲乱人意。说经虽乱人意。譬如食毒当死。因教服止毒药。便不复死。佛经譬如止毒药。道人有四事。火不能烧。兵不能加。一者佛所使未受。二者得灭尽。三者得四禅。四者在道意不在生死。


译文:


    人语合乎经法的应当受持,不合经法的不要听受。听经的时候也应如此。为人说经,即使有扰乱人意的地方,但是没有罪过。为什么呢。因为说经的初衷并不想扰乱人意。说经虽扰乱了人意,但就好比(人)吃了毒药会死亡,而教导(他)服用解毒药后,便不会死了。佛经就好比解毒药呀。道人有四种情况,火不能烧,兵不能加。一者佛力护持。二者证得灭尽定(阿罗汉)。三者证得四禅。四者一心向道不念生死。


PS:注意如法讲经,才不会造罪。


    佛在世时到人家。主人便闭门不欲令余人见佛。后世两目无所见。是故佛经若欲发露然灯。得天眼亦得远见亦得光明作炷得好眼眶与麻油膏。得好瞳子与火。得识谛。从是因缘。得好眼与灯。后世得金银珍宝器。


译文:


    佛在世的时候到人家中,若主人大掩门户不乐意让别人见到佛,后世便两目盲冥什么也看不到。所以佛经行的地方若乐意发露给大家,燃灯供养,会得到天眼,也会得到千里眼和光明。点燃蜡烛(供养)会得到好眼眶和麻油膏,得到好瞳子和温暖的篝火,并获得识谛。由此因缘,得好眼和好灯,后世还会得到金银珠宝等器具。


PS:不要把佛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人来说恶事。迷乱人意。是魔所作。当觉是若好人得恶父母。是为罪。魔人来骂但有风。耳当避之。是为恶风。不避反为恶人风所中。从是五得坐。是五行堕恶道。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来说恶事,迷乱人意,是魔的作为。应该意识到这就好像好人得到了恶父母,是罪的显现。魔人来出恶语,刚有风闻,耳朵便当避之大吉。这是恶语风,不躲避反而被恶人的(煽动)之风所中的话,因此会五次驻留五行(地水火风空,即世间)之中,堕入恶道(此句把握不准,望指正)。


PS:不要跟着别人乱嚼舌头。


    入众人聚会中。有四辈事应牵出。一者非法说为乱人意。到便牵出。二者见所语非不制为牵出。三者见所为不是不教为牵出。四者所问不如法不复与语为牵出。聚者比近道人聚中。蚤虱虫蚁啮人。有四因缘。一者宿命当从受罪。二者魔来坏人不欲使得道。三者不索净处。四者不等心。


译文:


    进入众人聚会的场合,有四种情况应该躲开。一者所谈论的不合法,只能扰乱人意,进去便赶快离开。二者见到说的不对却无人制止(或者自己不能制止?)应当尽快躲开。三者见到所作所为不对却无人教导指正(或者自己不能教导改正?),应该尽快躲开。四者问的问题不如法(得体),便不再与他们言说,尽快躲开。在比近修行人聚会的地方,蚤虱虫蚁咬人,有四种因缘。一者宿命当受此罪报。二者魔来扰乱不想让人得道。三者不选干净的地方。四者不能存平等心。


P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八辈人不可信。一者贪人。二者嫉人。三者嗔恚人。四者轻薄人。五者吏人。六者异心人。七者怨家人。八者女人。县官水火蛇蚖利刀。是不可近。近便杀人。


译文:


    有八种人不可轻信。一者贪心重的人。二者嫉妒心强的人。四者轻浮薄义的人。五者官吏。六者和自己不同心的人(比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七者怨家。八者女人。县官、水火、蛇蚖、利刀,不可以亲近接触,近便有生命危险。


PS:一般的事应以信为主,否则自己多疑。被骗了也没必要太在意,更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朋友用到的时候方恨少。关系重大的事,确实应慎重对待,别忘了注意身边的女人呀(女同修见谅,哈)。


    贪爱经有五辈。一者欲使人知我有经多欲自贡高得名闻故。二者欲持行穷人自不解。三者欲依经受人礼。四者一切欲令人皆从我受经。我为师故。五者求经欲脱生死得度世道。可与经道。


译文:


    贪爱经法的有五种人。一者想要更多人知道自己有经法,这么做多是为增长我慢,贪图名誉。二者心里觉得应该(读诵)受持却很少付诸实际,成了摆设,自然自己也不通解经意。三者打算依靠经法得到人们的供养(混口饭吃)。四者无论什么法都希望别人从自己这里领受,因为希望做个“尽职的师长”。五者渴求经法为的是脱离生死苦海,得度凡尘。(当然)这种人有资格被授予经法。


PS:惭愧,我四大本竖排古体《华严经》摆设好久了。


崇山        2009-03-16 20:28
    学经有五辈。一者意欲多闻经。二者欲多行福。三者欲解经。四者为他人说经。五者欲断生死。


译文:


   学习经法的有五种人。一者意乐多多听闻经法。二者想多积累福德。三者意欲通解经意。四者为的是给他人讲经。五者自欲断生死。


PS:我们往往在这五种人之间互换着角色。自不欲断生死,何教他人断,学经又用何。


    五嫉者。一者如人共事师。欲令独爱我。不欲令复爱余人。是为居嫉。二者自念我但作人独生小姓家。是为生嫉。三者见他人富有愿欲与等。是为财嫉。四者佛有深经独欲得之。不欲令余人得之。是为经嫉。五者见他人端正。自念我独不如。是为色嫉。犯是五嫉不得道。


译文:


    有五种嫉妒心。一者如果和别人共事一师,总想让师傅偏爱自己,不想让师傅再偏爱其他人。这就是独占的嫉妒心。二者自己心念分别“我虽然做人却偏偏生到小姓(地位低下或平平)人家”,这就是出身的嫉妒心。三者见到他人富有,便想与人家同样富有,这(攀比心)就是资财的嫉妒心。四者佛有宝贵的经法,却只想自己拥有,不想让别人同样拥有,这就是经法的嫉妒心。五者见他人相貌端正(漂亮),老觉得(老天不公)独独自己不如人,这就是对色法的嫉妒心。犯了这五种嫉妒心病,不能得道(或不能契合道意?)。


PS:作为居士最忌讳第一种嫉妒心,也是很容易忽视的一种。


    道人莫堕五诤。一者诤佛。二者诤法。三者诤戒。四者诤经。五诤贤者。道人莫诤有是无是也。


译文:


    道人不要沉堕于五种争讼。一者诤佛。二者诤法。三者诤戒。四者诤经。五者诤贤者。道人切莫争讼有这个没那个的(比如有无佛,有无法,有无戒,有无经,是否贤者等等分别妄念)。


PS:论坛这东西,福兮祸兮,藏多少是非唇舌,而乐此不疲。


    有五误坚。一者身误坚。二者要误坚。三者邪误坚。四者贪误坚。五者诫误坚。


译文:


    有五种错误知见顽固不化。一者对身体的错误知见(比如言身是我)坚固。二者越关键越原则性的错误知见越坚固(?)。三者邪见坚固。四者对贪爱的错误知见(比如金钱崇拜,享乐主义)。五者对教诫的错误知见(屡教不改?)。


PS:若按一部经的教导如实修行,就是了不起的人,我向他顶礼。可惜我们总是屡教不改。


    有七淫。一者见衣被色。二者闻珠环声。三者闻妇人语声。四者心意念谈女人。五者眼视。六者念夫妇礼。七者意思想犯。是七淫不得道。


译文:


     有七种淫意。一者见(女人)衣被色(生淫意)。二者听到(女人佩戴的)珠环声(生淫意)。三者听到妇人说话声(生淫意)。四者心里想象分别女人(生淫意)。五者眼见到(女人生淫意)。六者意欲夫妇之事(生淫意)。七者淫火烧心意欲冒犯。(有)这七种淫欲不能得道。


PS:饮食男女,世间枷锁。


    人喜忘有五因缘。一者身忘。二者多念忘。三者着爱。四者见着。五者本宿命者。谓故世恼人断语惊怖人劳忘。谓意念劳饮酒得毒。


译文:


    人常爱忘(记性不好)有五种因缘。一者身体(原因)忘。二者意念繁杂(原因)忘。三者情执太重。四者偏见固执。五者本身宿命(的原因),也就是说前世恼人、断语惊怖人(的原因)。疲劳的(原因)忘,也就是说意念疲劳、饮酒过度。


PS:真拿中国人这酒场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分饮水得天气。四分卧出得死。四分说善言得天。四分说恶事得地狱。四分地狱。王有妇弟死当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入狱中。人为罪所牵如是。


译文:
    四分饮水得天气(把握不准,不翻)。四分卧出得死(把握不准,不翻)。四分说善言得生天上。四分说恶事得堕地狱。四分地狱呀。王有个妇人,她的弟弟死了当进入地狱中(的时候),妇人对王说,“不要让我的弟弟进入地狱中”,王说,“你给我阻止他(看看)”。她弟弟正打算进去,妇人说道,“这是地狱之门,不能进。”,弟弟说,“这里头好东西多者呢”,便径直走进地狱中。人被罪所牵引如是这般(呀)。


PS:警惕“糖衣炮弹”。


    人有直取他人犁轭。用不报其主犁。已欲还之。佛言不应尔。已为盗。人言。我欲作金轭偿之。佛言盗不解。


译文:


    有人直接取用他人的犁轭去用,却不给主人打声招呼。用完了才想到要还回去。佛说不应该这样。这已经构成盗窃了。那人说,我愿意作副金轭进行偿还。佛说盗罪并没有解除。


PS: 即成之罪,不以方便难以净除。因为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不是后续的补偿就能完全弥补。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于佛寺中斋宿。不得卧沙门绳床榻橙机上及被中。皆为犯戒。


译文:
    人持戒便是孝顺,报答父母恩情了。为什么呢。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资具都会富有。不淫、不乱、不欺(人们)都会信服(或讲诚信)。不饮酒(世间)都会清净。父母有时候沉堕于这些恶事中,便会(因我们持戒的功德)得到安稳。在佛寺中守斋、留宿,不能睡卧在出家人的绳床、榻橙、案机上及被褥中(一句话出家人的起居用品不可私自占用)。这些都犯戒。


PS:持戒是报父母恩的方便法。


    人请道人道人未食不应问经。道人为说有罪。道人食乃得问经道。


译文:


    人请道人(到家中),若道人还没有吃饭,不应该问经。道人(这时候)给你讲解,(你)会有罪过的。道人吃过了才可以问经问道。


PS:请俗人办事也要寒暄一番,以表达尊重之情。况对出家僧众,更应尊重有加。


    不持戒不行道。居佛寺中不如自投釜中。釜中烧一身耳。不持戒不行道。在佛寺中。烧无数身。


译文:


    不持戒不修道,(长?)居佛寺中不如自投热锅中。因为锅中只不过烧一身罢了。不持戒修道,在佛寺中,(后世)会烧无数身。


PS:此为于福中作罪。


    道人亦应说经。人有问经者无违人持物上道人。不应问经。后乃得问。受物亦不应说经有罪。


译文:


    道人也应该讲说经法,人有问经的,不要推违。人在给道人敬献供养的时候,不应该(同时)问经,过后才可问。接受供养的(同时?)(道人)也不应该说经,(否则)有罪。


PS:不要让问经讲经的崇高行为,带上交易的闻道。


崇山        2009-03-16 20:29
   道人有五因缘请不可行。一者请甲不如乙不当行。二者请乙不如请甲不当行。三者若请甲甲言为故请乙乙不当行。四者我从远方来即时不请后乃请不应行。五者若怨家不相便与之同里相近若坐中不当行。何以故。睡眠用止意故。止有三辈。一者生死行止。二者道行意不至生死因缘意中止故。


译文:


    道人有五种因缘不可前往受请。一者请甲不如请乙,不应当去。二者请乙不如请甲,不应当去。三者若请甲,甲以事由推辞了,(再去)请乙,乙不应当去。四者我(道人)从远方来,(得到消息后)不及时迎请,(迟迟)后才来迎请,不应当去。五者如果(请经的人群中)有怨家聚首,两家交往不方便,不应当去。若正在休息,(也)不应当去(?)。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用睡眠来止意。止有三种层次。一者生死行止(即了却生死)。二者道行止(即修道的意念也没有了,契入实相)。(三者)生死因缘意中止。(正是)因为意念不应该在生死因缘意中求止的原因。


PS:恭请不如法,道人不当去。道人自不在法,也不当去。


    复睡眠人喜睡眠有三因缘。一者多食。二者饮。三者忧。复有三因缘。一者身休息。二者余意极卧出更受意。三者留受故。


译文:


    又睡眠人喜欢睡眠有三种因缘。一者多食。二者(多)饮。三者(多)忧。还有三种因缘。一者身体休息。二者其它思绪特别强烈,起床后会再度感受这些思绪(即醉生梦死,逃避现实)。三者贪恋睡眠的觉受。


PS:前三因是潜移默化的,后三种因是直接的。


    人卧出有意有识有寿有命有喘有息。昼日凡三万六千五百息小完等耳有八行除睡眠。一者小食二者坐三者立。四者经行。五者诵经。六者视星。七者洗面。八者观骨。不解当念诸善事。意已转当自还物欲得福道定意故得念余事已自解。


译文:


    人醒来(?)有意、有识、有寿、有命、有喘、有息。一昼日总共三万六千五百息。小儿(?)也这么多。有八行可消除睡眠。一者少食。二者静坐。三者站立。四者经行(作佛事?)。五者诵经。六者观看(天上的)星星。七者洗脸。八者观骨(修白骨观?)。(如果)还不能解除,应该意念各种善事。意念已经转移,睡意便自动退去了(把握不准,望指正)。(因为)想要获得福德、道果、定意的缘故,所以意念其它事(善事),睡意自然解除。


PS:现在就困了。。。。。。。。。


    有身得福。有口意得福。有空得福。亦有身得罪。亦有口意得罪。亦有空得罪。空得福者。谓梦得金银珍宝豪贵富乐。是为空得福。空得罪者。梦人来杀人若侵人。是为空得罪。口教人作恶。若劝人杀人。后因缘横为人所捶。是为坐口罪意自作因缘。为人所伤杀。是为意罪。


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以身(行)得福的。有以口说(食)、意念得福的。有空得福的。也有以身行得罪的。也有以口说(食)、意念得罪的。也有空的罪的。空得福,即是说梦里得到金银、珍宝、豪贵、富乐。这就是空得富。空得罪,(即是说)梦见有人来杀人或侵犯人。这就是空得罪。口教人作恶,或者劝人杀人。将来因此因缘经常被人所捶打。这就是犯了口罪。意念自作因缘,(感得)被人所伤杀(恶果),这就是意罪。


PS: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人所以有善恶梦者。欲饮食无有物但有意。因梦好饮食。意欲杀人因梦人来杀之。皆有因缘。或前世后世或现世。上夜梦者。朝暮现在事。


译文:
    人之所以有好坏梦的原因是。渴望饮食,却没有食物只有食欲,所以梦到可口的饮食。心想杀人,所以梦到人来杀害自己。都是有因缘的。或前世、后世或现在世(的因缘)。前夜梦到的,是早上、傍晚现在的事(把握不准,望指正)。


PS:所梦即所思。


    梦所为善恶。皆意所作。所对亦俱意。譬如有人直取一物观视已。便藏去之。虽不见意念即来。与见无异。前世所作便自与今世意作对。


译文:


    梦里所作的善恶之事,都是意念所为,其对境也都是意念。譬如有人径直拿了个物品,观看一番后便藏起来。虽然没有再见到(物品),意念一旦生起,便与见到没有差别。前世所作便自己成为今世意念的对境。


PS:所以说世间法如梦如幻。


    人死后复坐住者。用生时喜作鬼恐人。或世得病时语边人呼我觉。以是故已死复起坐住。


译文:


    人死后又重新坐起来的原因是。生前喜欢装鬼吓唬人,或者在世得病的时候对旁边的人说(我若死了)就叫醒我。因此已经死了又重新坐起来。


PS:装鬼真成鬼。


    堕龙中有四因缘。一者多布施。二者多嗔恚。三者轻易人。四者自贡高坐。是为四事作龙。上头一得福。后三事得龙身。


译文:
    堕于龙中有四种因缘。一者多布施。二者多嗔恚。三者轻蔑人。四者自贡自大。这就是作龙的四种原因。只有第一种情况能得到福报,后三种情况(只是)得到龙身。


PS:叱诧风云的龙,也有很多苦要受。


    律经说。诸畜生有角者。为前世喜着角横叉。为好得角罪。畜生身。或有异色者。为着彩衣有恶意。贪以为好故得是罪。鹦鹉有赤唇嘴赤足者。前世喜彩衣朱唇女人。喜着长裙。后世堕雉鸐中长尾。皆过世所喜。今因得之。


译文:


    律经上说,各种有角的畜生,是因为前世喜欢带角、横钗,以此为好得长角罪。有的畜生身色不一,是因为(前世)穿着彩衣心生恶意,贪恋以为好,所以得到这种罪果。鹦鹉有红嘴唇、红足的,(是因为)前世喜欢彩衣红唇的女人。(前世)喜欢穿着长裙,后世堕入鸟类得长尾。都是前世所喜好,今世因此得到果报。


PS:我们现在看来很正常的七情六欲,却很可能感生可怕的罪报。怕怕。。。。。


    人及畜生。身体多疮者。前世以木竹。刺生鱼畜生口故。今世得罪如是。


译文:


    人及畜生,身体多疮疤的。是因为前世用木竹刺活着的鱼或畜生的口的原因,今世才得到这样的罪报。


PS:个人觉得世上最可怜最愚昧的人,是那些以钓鱼为乐,还津津有味谈论的人。尤其有些老人,把这看成是”享清福”,不积阴德反造罪。


崇山        2009-03-16 20:29
    若人畜生视见有喜者。有嗔恚者。为前世相与善。今世相见便喜。前世不可故。今相见不喜。


译文:


    如果人,畜生看到他有欢喜的,有嗔恚的。是因为前世两相为善,今世相见便很欢喜。前世不能融洽相处,今世相见不喜。


PS:因缘常相随,人缘要好,畜生缘也要好才行。


    作畜生为恶福得食便喜。是为恶喜。谓其人前世作恶。已便喜故。得是福。畜生不得美食。有三因缘。一者不习。二者善福尽。三者罪使自然。畜生亦欲色声香味细滑。亦自相与语。但不能如人语耳。


译文:


    作畜生作了恶福,得到食物便欢喜。这是恶喜。也就是说其人前世作了恶事便欢喜的缘故,得到这么个恶福。畜生得不到美食,有三种因缘。一者不习惯。二者善福享尽。三者罪报使然。畜生也贪欲色、声、香、味、细、滑。也互相谈话聊天。只是不能像人说话那样罢了。


PS:畜生的世界也像人间这么有趣,也是情感动物。


    女人有须者。故世从羊中鸡鹜地中来。以故有须。鱼鳖无声者。前世断人语头故。鱼生不即生。乃七日乃生故。着草木在干处四五十岁。得水乃生。所以多子者。作恶人多。罪同俱生。


译文:


   女人有胡须的是因为。前世从羊中鸡鸭中来,因此有胡须。鱼、鳖不能发声的原因是。前世(爱)打断人家话头的缘故。鱼出生后不即时活生生的(鱼卵),而是过七日才真正出生的原因是,把草木放在干处四五十岁,得到水源才得以生长(此句不解,望指正)。(鱼)所以多子的原因是,作恶的人多,罪报相同所以一起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身难得呀,畜生比人多多了。


    好嗔恚嫉妒痴淫。行是四堕猕猴中。作事不安谛。亦堕猕猴中。人好作倡伎。后世堕鸟虫猕猴中。喜学杀祠祀。后世堕羊中。何以故。断人头皮剥皮解。或前世喜劫人解取人衣被,故得殃。虫亦复前世劫人解取人衣被。令寒冻向火故。自先得是殃。吐丝自冻入汤火中死。愚痴喜杀。后世作猪。惊怖人后世作鹿。多贪嗜美后世作蝇。好捶人后世作驴。


译文:


    喜好嗔恚、嫉妒、愚痴、****,作这四事会堕于猕猴中。做事不安分守己也会堕于猕猴中。人好作娼妓,后世堕于鸟虫、猕猴中。喜好学习杀业搞祭祀,后世堕入羊中。为什么呢。断人头,剥皮扒皮,或者前世喜欢抢劫人,解取人家的衣被,才得到这样的殃祸。虫子也是因为前世抢劫人,解取人家的衣被,令人寒冻,让火烤的缘故。自己先感受如此殃祸。吐丝把自己包起来,白白受冻,入汤火中死。愚痴、喜杀,后世作猪。惊怖人,后世作鹿。多贪、嗜美,后世作蝇。好捶打人,后世作驴。


PS:苍蝇本是多贪、嗜美人。


   所以长耳者。好挽人耳畜生好搏人耳。或故世征卒。何以故。一卒传余卒皆作声。一驴鸣余驴亦鸣。负债不偿作牛。牛所以破蹄者。有二因缘。一者负债。二者好着木屐以作好马。所以完蹄者。有二因缘。一者负债。二者好着木舄以为好。


译文:


   (驴等)所以长着长耳朵,是因为(前世为人)好挽人家的耳朵、畜生好撕咬其它畜生的耳朵,或前世被征役作小卒。为什么呢。一卒传话,其它卒全跟着作声。同样一个驴鸣叫,其它驴也会跟着叫唤。欠债不还作牛。牛所以破蹄(分叉),有两种因缘。一者欠债。二者喜欢穿木屐,并以为好。马所以完蹄(独指),有两种因缘。一者欠债,二者喜欢穿着木鞋,并以为好。


PS:木拖鞋穿不得?


    有六人共为伴。俱堕地狱中。同在一釜中皆欲说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持。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罗。佛见之便笑。目连问。佛何以笑。佛言有六人为伴。共在地狱釜中。各欲自说汤沸踊跃。不能得再语各一语便复没。第一人言沙者。世间六千亿万岁。在地狱中为一日。当何时竟也。第二人言那者。无有期亦不知当何时得脱。第三人言持者。咄咄常用生为治生。如是不能得自制意。过世我所多少不知厌足。第四人言涉者。我治生至诚。亦令我财产属他人。我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狱中得出。便不复犯道禁。得上天受天下乐者。第六人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驱车失大道。入邪道折车辐。悔无所复及。


译文:


    有六个人相互为伴,都堕于地狱中,同在一个热锅里,都想说下自己的本罪。第一人说了声“沙”。第二人说了声“那”。第三人说了声“持”。第四人说了声“涉”。第五人说了声“姑”。第六人说了声“陀罗”。佛见到后便笑。目连问佛为什么笑。佛说有六个人为伴,共在地狱一个热锅中。各自都想说些什么,然而热汤沸腾激烈,不能再多说,每个人只能说一声便又沉没下去。第一人说“沙”,意思是世间六千亿万岁,在地狱中为一日,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呀。第二人说“那”,意思是没有期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脱离这。第三个人说“持”,意思是时时忙于生计,以致不能自制其意,过去世我有多少事物不知道厌足呀。第四人说“涉”,意思是我治生兢兢业业,还是让我的财产最终归属他人,我却得到(眼下)的苦痛。第五个人说“姑”,意思是说谁若能把我从地狱中救出去,便不再犯道禁,得以生天上享受天人之乐。第六人说“陀罗”,意思是这种事先前根本没考虑到,譬如驱车失于大道,入于邪道,折损了车辐,后悔也没有办法重新再来。


PS:不见棺材不落泪。


   佛说四关。从世间上至第六天为死关。从第七天上至十八天为空关。从十九天上至二十三天为非常关。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为出关。出是四关。为出要。极福不过二十八天。极恶不过阿鼻泥犁。其余殃罪。皆有多少。从一事便有三毒。从三毒便有三恶道。无有三恶道人亦皆得道。从阿鼻大泥犁至六天同为一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同行四等心。复为一界。从二十五天。行非常苦空非身。上至二十八天。复为一界。不脱二十八天。三毒未尽。复下作人。往来三界。欲求出要。当灭思想。


译文:


    佛说四关。从世间上至第六天为死关。从第七天上至十八天为空关。从十九天上至二十三天为非常关。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为出关。得出这四关,是出(尘)的首要。福报最大超不过二十八天,恶报最大超不过阿鼻泥犁,其它殃罪,还都能称的上多少。从一件事便会出生三毒(贪嗔痴),从三毒便有三恶道。(如果)没有三恶道,(凡)人也都已经得道了。从阿鼻大泥犁地狱到六天同为一界。从七天到十九天,(天人)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又是一界。从二十五天,行非常、苦、空、非身,上至二十八天,又是一界。不脱二十八天,三毒便没有尽除,还会下来做人,往来三界。欲求出(尘)要诀,当灭思想。


PS:不要求人天福报,否则还是逃离不了轮回怪圈。


    从阿鼻摩诃泥犁。上至第六天为欲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为色界。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为无有色界。无有思想。亦有思想。从阿鼻泥犁。以上至二十八天。为生死界。过二十八天。为无为界。断贪淫乃到色界。断嗔恚堕无思想界。断愚痴乃到要出。三界有三处。一者从阿鼻泥犁上至六天。为贪淫处。二者从七天上至十九天。名为行色着。三者除四天上至阿那含。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无有思想亦有思想。名为行无有色。是为三处。堕生死转行色着。譬如火光但可见不可得持也。在贪欲处。在喜色处。是为三处。从泥犁畜生饿鬼。贪淫色当出向三活在愿。


译文:


    从阿鼻大泥犁(地狱)上至第六天为欲界。从七天上至十九天为色界。从二十五天上至二十八天为无有色界,无有思想,也有思想。从阿鼻泥犁以上至二十八天为生死界。过二十八天为无为界。断贪淫才能生到色界。断嗔恚便堕无有思想界。断愚痴才能到要出(脱离生死)。三界有三处。一者从阿鼻泥犁上至六天,为贪淫处。二者从七天上至十九天,名为行色着。三者除四天上至阿那含,从二十五天上至十九天,无有思想也有思想,名为行无有色。就是这三处,〔堕生死轮转中。(所谓)行色着,譬如火光只是可见却不能抓持。在贪淫处,在喜色处,是为三处。从泥犁畜生饿鬼,贪淫、色处出来后便到第三处,活在愿。〕(〔〕内部分很是拿不准,望指正)


PS:古文本无标点断句,原文中断句只能作参考,这也是准确理解的一大障碍。


    何等道要。有三本。有恶本。有善本。有道本。地狱畜生饿鬼。是为恶本。从人中上至第六天。是为善本。从第七天以上出十二门。是为道本。已到二十八天。不得脱者。有三因缘。一者贪。二者有痴。三者有意。故不得脱已。出十二门。当愿无有意。三毒不断。不上脱者。未尽故。二十八天。何以故。先身本世间时。不贪身散意故。断外七事。上第六天受福。断内三事。上十八天上。从二十一天为四处。属阿那含。


译文:


    什么才算是道要呢。有三本。有恶本。有善本。有道本。地狱、畜生、饿鬼,这是恶本。从人中上至第六天,这是善本。从第七天以上出十二门,这是道本。已经到了二十八天,不能(再继续)脱离,有三种因缘。一者贪。二者有痴。三者有意。所以不能脱离。(想要)出十二门,当愿没有意。三毒不断,不能向上脱离,没有断尽的缘故。(生)二十八天,什么原因呢。前身在这个世间时,不贪身,不散意的原因。断外七事(杀盗邪淫饮酒恶口妄语绮语?),上第六天受福。断内三事(贪嗔痴),上十八天上。从二十一天(到二十四天?)为四处,属阿那含。


PS:意非强断,知幻相达实相,自断。


崇山        2009-03-16 20:29
    行十善有生第一天上者。有生第六天上者。作善有多少故不同处。行十恶有入地狱者。有入畜生饿鬼者。作恶有轻重故不同处。行善复得恶。行恶复得善。善中有小恶。恶中有小善。微不可见。善中无小恶。亦不复堕恶中。恶中无小善。亦不得出。极恶不过阿鼻泥犁。极善不过二十八天。不觉知微意故。不得脱也。一切从行十善。得生天上人中。天人所以化生者。本在世间时。不向色觉恶露不净。从是得化生。有向意便当更女子胞胎。诸天得化生。有五因缘。一者不近女人。二者意不起。三者不愿小儿。四者喜独坐。五者不用世间不贪身。亦得化生也。


译文:


    行十善有生第一天上的。有生第六天上的。所作善行有多少的区别所以不同处。行十恶有入地狱的。有入畜生、饿鬼道的。所作罪有轻重的区别所以不同处。行善复得恶报,行恶复得善报。善中有小恶,恶中有小善,微小不可见的原故。善中无小恶,也不会再堕恶(报)中。恶中无小善,也不能得出(恶报)。极恶不过阿鼻泥犁地狱,极善不过二十八天。不觉知微意的原因,不得脱离(生死轮回)。一切从行十善,才得以生天上、人中的。天人之所以得以化生的原因是。先前在人间时,不向(贪)色觉(指对事物的执著?)、恶露不净(指异性身体,或相关)。因此得以化生。有向意便会再次感受女子的胞胎。诸天得以化生,有五种因缘。一者不近女人。二者意不起。三者不愿小儿(身)。四者喜欢独坐。五者不用世间(远离尘嚣,独善其身)不贪恋身体,也会得以化生。


PS: 1.佛子当深信因果,不随世间“好人没好报”的愚见,世人未察微恶故。
    2.世人的投胎过程多是在中阴身见到男女房事,起淫心,便投生到那个女人的胎胞(当然因缘各不相同,但过程大致如此)。大家想象下,如果在中阴身,见到那种事心意不乱,会怎样。


    人命欲绝时。当持意念息已意者着喘息。有时从第一天上。是意息观身有三十二物者。计发毛齿骨皮肉五藏十一事属地。泪涕唾脓血肪随小便七事属水。温热注消食二事属火。风有十二事。是三十二物。皆从地水火风出。何等为地。人生从谷精气。谷为地意为种。精气为水。两便合生身故。求一衣一食。是为养气。护主人身。为本无故。灭尽无常。得道便知身非身。念身不久。要当死败。意为人种。便守意一心。痴人不守护魂魄神。但养四柯。为色味所欺。谓身是我计不知恶一切从身起饮食贪味。便堕苦。往来生死。不脱本逆恶对。魂魄空去。趣善恶之道。身死堕地。日夜消腐。亦本无所有。但意行故化成。身死皆归土万物亦尔。皆过去是为非常。人不自计。多念万端。皆不为一已。是为苦身死索弃万端亦尔。亦灭是为已复生生复苦。便作善恶行。种栽未知所趣。是为非身。道人行道。当为断。人不知四非常。终不得道。


译文:


    〔人命欲绝时,当持(守或安)意念息,(持)意的人专注喘息,有时会生到第一天上。这就是意息。〕(〔〕内把握不准,望指正)观身有三十二物,计:发、毛、齿、骨、皮、肉、五脏十一事属地。泪、涕、唾、脓、血、肪随、小便七事属水。温热、注消食二事属火。风(呼吸、脉搏等)有十二事。这三十二物,都是从地水火风(四大)生出。是么才算是地呢。人出生依从谷和精气。谷为地,意念为种子,精气为水,两者便合成身体的原因。求一衣一食,便是为了养气,维护主人的身体。(人身)为本无的原因,(早晚会)灭亡消尽,不能常存。得道后便知道此身非身(真正的自我)。思考到人身不久便当(无法阻止地)死亡败坏,及意识是成人的种子,便应该守意一心。痴人不守魂魄神识,只是养护四柯(四大?),被色味所欺骗,认为身体便是我,时常计较,不知厌恶。一切都是从身体引起饮食贪味,便堕于苦海,往来生死,不能脱离。本末颠倒,魂魄空去。趋向善恶之道(六道),身死倒地后,日夜消腐,也本来无所有,(人身)只是起心动念的缘故才化成的。身死后都归于大地,万物也一样,都是过往云烟,不能长久,非常不实。人不自计,多念万端,都不能守护一心,这就是苦。身死后只能索性舍弃,(所意念的)万端事物也只有舍弃,也都会消亡。这样忙活了一遭,又重新出生,生便重新感受苦恼,造作善恶之行,种下未知的(六)趣(去)向。这不是真实的自我,道人修道,应该断除(对人身的执著)。人不知道四非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终究不会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苦、无常、非(无)我。


   己自计身。视诸死败。知人物皆空。空无所有。意便守止得行欢喜。已得行心便安不离。五者其心一是为道。己自计身。知无所有。便身意止。痛痒意法亦身意止。止谓三事痛痒止痛痒意止。谓四事贪欲止意止。内三事思想止作意止。谓识灭外法止。是为四意止。止便守。守止便观故。经言止观俱行。为得四谛。


译文:


    自己思索自身,观察各种死败现象,了知人物皆空,空无所有,意念便安守于止,得行欢喜。已经得到行(欢喜),心便安,不离五者(止观?),其心一,是为道。己自思索这个身体,知道无所有,便身意止。痛痒的意念、现象也是身意也会得止。止说三事是指,痛痒止痛痒意止。说四事是指,贪欲止,意止,内三事思想(贪嗔痴)止,作意止。所说识灭外法止,便是四意止(一者念非常,意止。二者念苦,身意止。三者念空,有意止。四者念不净,乐意止)。止便守,守止便观的原因,佛经说止观俱行,便是得四谛(苦、集、灭、道)。


PS:生死无常的观念一定要深入,这是任何成就的基石。另:四意止的含义还有很多,可参考大安般守意经。



    故佛言。独坐思惟自意谓思惟灭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自意止者。外灭意止常行如有。见道为如有。坐行便自见故。经言。比丘能如是内意止乃守止。


参考译文:


    所以佛说。独自思惟自意,即思惟色、痛痒、生死、识。自意止即是外法生灭的意念得止,如如一行,见道为如如自在,独坐思惟(静虑或坐禅)便会自见。所以经上说,比丘能如是内意止便是守止。


    是意当先观思惟灭念。念待自意便守意。意不出身。为道人待外谓万物。念在内谓思识。


参考译文:


    自意当先观察,思惟灭念,念头等待自意(对念头的生起能及时发现并能把持?)便是守意,意念不出身外,为道人观待外法,即万物;念在内即是思识(把握不准,望指正)。


    欲灭念待常念物非常败皆非我所。我亦非物。生急念念死时。持何等去。持善持一心。持讽经多乐故。佛言。是汝物持去。其余一切。皆非我所。


参考译文:


    想要灭除念头,需常观念万物非常、迟早败坏,都不是我的处所(或所谓的我),我也非物(物我两别)。活着的时候应当猛烈思惟,思惟死的时候,带着什么离开。(只有)带着善行,带着如如一心,带着读诵经书的诸多乐意的原因,佛说,这是你的东西可以带走,其余一切,都不是我的。


    意当识念。何等恩爱会当别离。各自消腐。念之但乱人意。随人罪要有还身。守净趣泥洹道。


参考译文:


    自意当思惟,无论怎样恩爱都会有别离的时候,各自(身死)消腐,想来只不过扰乱人意罢了,各自所作罪行还须自身领受。守净才能到达泥洹道。


PS:外法身死后不能带走丝毫,故知外法非我也非我所,万法皆空。


    佛从一心至九道。念四色皆当消灭。谓人死四日五日欲臭败。色转正青。五日、六日脓血从口鼻耳目中出正赤。后肌肉坏败。肠胃生虫。还自食肉。革消腐骨项正白。久久转黑作灰土。地水火风空皆非我所意。


参考译文:


    佛从一心至九道,思惟四色都会消灭。即是说人死四日、五日便开始臭败,色转正青。五日、六日脓血从口鼻耳目中出,颜色赤红。后肌肉坏败,肠胃生虫,残食身肉,皮肤消腐骨骼露出白花花的颜色。久久转黑化作灰土。地、水、火、风、空都不是我所能随意支配的。


PS:身死如烛尽,无法抗拒。


    汝从无数世以来。亦为人作妻子奴婢。亦作畜生牛马虫。勤苦重负债。亦为人所屠剥脍炙。今为人复取人作妻子奴婢。亦取畜生牛马虫。屠剥脍炙刺斫自在。身死皆当复受。行道人汝宁见人死气绝。便无所知。身挺正直。便臭坏可恶。谛念便畏不欲见。何以故不怖。令人上天得泥洹道也。


参考译文:


    你从无数世以来,也为人作妻子、奴婢,也作畜生、牛、马、虫,勤勤苦苦、背负重债。也被人家屠杀剥皮,切割身肉,炖烤煎炸。今世作人又取别人作妻子、奴婢,也取用畜生、牛、马、虫,屠剥切烤,随意刺砍。自身死后都将重新感受这一切。行道人!你眼睁睁看到人死气绝,便无所知觉,身体僵挺,臭败可恶,想一下便畏惧不想看,但为什么不生怖畏,而劝发人们上天(净土)得泥洹(寂灭)道呢?


   佛知九道皆空无所有故。还就一心。


参考译文:


    佛知九道(六道+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皆空无所有,所以还守一心。


PS:死人天天有,谁人真生畏?!


   行道人急灭念。侍无所他如便至物深固行拘深。俱在所见用不在故不见。


参考译文:


    行道人赶紧灭念,心无所期(攀缘),否则便至物见深固,所行局促(不阔达)。(本)都在所见(正见)之中,不观察思惟的原因虽见实不见。


    意欲贪念非常败。淫当念对。瞋恚念等心。愚痴念本行不常。无为安隐。人不知非常。终不去贪。亦不离薜荔道。


参考译文:


    意欲贪,念非常、败坏。淫,当念对治(不净观等?)。嗔恚,念等心。愚痴,念本行不常,无为安稳。人不知非常,终不去贪,也不离薜荔道(艰辛困苦的道路?)。


    世间所有如梦耳,梦饭食见好,觉便不见。世间所有如是,生便死、成便坏,要皆归空,当何等贪?人有妻子、财产亦尔。何以故?人治生得钱财利时,若室家合会喜乐。譬如飞鸟聚会,亦皆无常,一旦别离,亦便不见;正使有常,忧恐万端,意在生死中为日积罪。


参考译文:


    世间所有都如梦般,梦见饭食、好事,醒来便一无所有。世间所有都这样,生便死,成便败,都将归于空寂,还贪恋什么呢?人有妻子、财产也是这样,为什么呢?人忙于生计得钱财、利益时,如果还能合家团聚,幸福美满,也好比飞鸟聚会,也都难逃无常,一旦别离(各自死亡总难逃),也便不能相见(聚)。即使有常,也无非经常忧恐万端,沉溺生死,累日积罪。


    黠人自约少欲,趣求一衣一食;从定意行,不求地止,常还身守净,断求念空。


参考译文:


    智慧之人自我约制,少贪寡欲,志趣只求一衣一食。从定意行,不向外求索,坚定止意,常向内守净,斩断贪求,念于空寂。


PS:佛语孜孜不倦,还是在强调无常。非常、无常,身在其中,愚者不见。


    问曰:行道守意,本从何起?


说曰:天地性成,人从十五天上来下,寿无有夭。拔生死五道,从六衰起。人生心意,本自善。无有贪爱、痛痒、思想、生死识,为目、耳、鼻、口所欺。目先视色,耳听音,鼻知香,口知味,心为念。作十事,成五阴。意为识,合为六衰。因作善恶行,种成,我从是,便有老、病、死、生。


参考译文:


    (有人)问道:行道守意原本是从什么因缘开始的。


    (佛)回答说:天地(天地有成有败)刚形成的时候,人从十五天上(福尽命终)来到下面,寿命长久,无有夭折,远离生死五道(六道中除了天道)。从六衰起,人生心意。(人)原本自善,无有贪爱、痛痒、思想、生死、识。由于被目耳鼻口所欺骗。目先视色,耳听音,鼻闻香,口知味,心为(作)念,作十事(善恶行)成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意为(作)识,合为六衰。因作善恶行,便种下(生死轮回的)种子,我因此便有了生老病死。


PS:对此的详细内容,请参考《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


崇山        2009-03-16 20:30
    五道求道,欲断生死故,自守意止,目色止,耳声止,鼻香止,口味止,身好断六衰行,观坏心念,坐禅灭意。


参考译文:


    五道(众生)求道,想断除生死的原因,自然守护意止,目色止,耳声止,鼻香止,口味止,自身喜好断六衰行,行观破坏心念,坐禅灭除意识。


    识得道者,五阴悉灭。知本无便,念空想空,径向泥洹门。


参考译文:


    识得道的话,五阴悉灭。知本无,便念空想空,径直趣向泥洹门。


PS:这里佛说了修学的一个窍门。那就是要先树立正见,有了正见色受想行识五阴,自然消退。观念不对头,只靠闭上眼睛,塞上耳朵,合上嘴巴,来硬抗,这是掩耳盗铃,徒劳无功。


   于已守者,意为识主行故。


参考译文:


    对于已经守意止的人,意为识,主导行为的原因。(这是对前面一句的解释)


    要六衰为祸,行种五道根本。


参考译文:


    简要地说,六衰为祸根,是播下五道种子的根本。


    道人精思,自守四意、欲止无邪,念识思想走何?


参考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人精思,自守四意(四意止),欲望消止,无诸邪念,念、识、思想又能去向何处呢?(即念识思想无处所立足,自然不会生起)


    道人欲灭念、识、思想,当一切行,不当断身十事。身、口、意三事者定,五阴、六衰乃正。


参考译文:


    道人要想灭除念、识、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扰断身十事(身三、口四、意三),也即身口意三事的定意,五阴、六衰便会得正。


    三定者:口无所知为口定,身无所知为身定,意无所念为意定也。


参考译文:


    三定者:口无所知为口定,身无所知为身定,意无所念为意定。


PS:“当一切行,不当断身十事、身口意三事者定”境界很高,但可自勉。


   意有四病,痴多者,谓五阴多。


参考译文:


    意有四病,痴多的人,也就是五阴多。


    五阴多,意便走、不得行。不得行,便自瞋恚、便淫念起,不能制,便堕痴。


参考译文:


    五阴多,意便游走,不能督导行为。不能督导行为,便自我嗔恚,便生起淫念,而又不能克制,便堕于痴。


    故行道要当断五阴,断五阴痛痒不安多欲是。


参考译文:


    所以说行道的关键是断除五阴,断五阴也就是断痛痒、不安、多欲。


PS:什么是痴?就是沉迷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不知、不能自制。


   问曰:何等为本生?师言:谓不疑为本根生。


参考译文:


    (有人)问道:怎样才算是(道)本生起?
     恩师佛陀说:不疑为(道)本的根基生起。


    何等为向?何等为对?何等为行?师曰:不转意为向,不转念为对,可意为行。


参考译文:


    (有人问道:)怎样是向?怎样是对?怎样是行?
    恩师佛陀说:不转意为向,不转念为对,适合自己的意愿为行。


PS:一心向道,为向;遇恶缘正念不转,为对;心与道应,为行。


    问曰:是何等田?谁名为田?意汝为有意,田家不知为无意耶!田家不觉,汝为有意觉,田家为无意不觉耶!可言意觉。淫味亦意。何以故?不觉近。出家无有田,如是为是。


参考译文:


   (有人)问道:这是什么样的田?什么称为田?
    恩师佛陀说:你的意念是有意的,田家不知是无意的,(所以)田家也不觉。你是有意有觉,田家是无意不觉。也可称为意觉。淫味也是意,为什么不觉呢?近出家无有田,这才是正确的。


PS:其中意味不是很明白,或许我的理解本身有误。
 
    问:有意佛乡里无意耶?如是为本无身意,但自作是得是,譬如五种本,亦无有种便生,人生亦本,无有种便有。如然火,焰出为[火*贵];[火*贵]去薪便止。人自计身非身,万物亦止。」


参考译文:


    (有人)问道:佛境界里有意无意呢?
    (恩师佛陀说:)是这样的,本没有身、意,只是自作自受罢了。譬如五种(五道根本)本来也没有种便生,人的出生也本来没有种子便有。如燃烧的火,出现火焰为火,火离开柴薪便止灭。人自计身体不是自身,万物也得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曰:本无有意,所以守何?师曰:用本无故,可守;灭本有,不可守。


参考译文:


    (阿)难说:(既然)本来没有意,(那)还守什么呢?
    恩师佛陀说:正因为本来没有,才可以守;(坏)灭本来有(存在),不可守。


PS:正因为意本来没有,守意止才能成立。坏灭是自然的现象,想守也守不住。
另:几句问答,颇具禅味。、译文及表不及内,诸位自己深思。


    师曰:道有四要:一者,众持户;二者,知身非身,便坏身不复爱,是为从人得出门,第六天上户;三者,知非常意不复向,是为得出第十八天户,四者,如空灭空,是为得出二十八天户,空灭乃堕道故。


参考译文:


    恩师佛陀说,道有四要:一者,普通大众把持的门户(即世俗之门)。二者,知身非身,便观坏身体不复贪爱,这是从人道得出的大门,第六天的门户。三者知非常,意不复向,这是得出第十八天的门户。四者,如空灭空,这是得出二十八天的门户,空灭便堕于道的原因。


PS:如空而灭空,是佛道;堕于空,是阿罗汉道。


   经言:行道觉者得出,谓觉苦、空、非身、非常。得出者,谓得出四要界,得第一禅上七天,有身但有影。何以故?行道坏身故。


参考译文:


    经言:行道觉悟的人得出,即觉悟苦、空、非身、非常。得出,指得出四要界。得到第一禅上第七天上,有身体但只是如影般的。为什么呢?行道破除了(对)肉身(执著)的缘故。


PS:人身与天人身一比,便知秽恶不净。


    念身观头、发、脑,念发本无所来,作为化成皆当腐落;脑如凝米粥,皆当臭败;眼但有**,水皆当汁出空;耳但有**,皆垢水漏;鼻口唾涕,皆当流出,弃散消坏;舌、咽喉、肺卷、肝、心,心中恶血;胆、膈、脾着胃,肾着脊骨,胃中有味消食;大肠有屎,小肠有**有溺发便,少肠皆当[月*逢]胀坏烂;肠、胃屎溺相浇灒,臭处可恶;下有尻肉血两胫脡两足,肌肉消尽,筋脉坏败;骨锁节节解堕;胫脡礭正白,髀骨如车轮,尻骨与脊相连,髆骨与肘臂手相连,皮革亦消腐,节节解堕;颈骨与髑髅相连,血肉消尽,还作灰土。


参考译文:


    观念身体、头、发、脑。念毛发本无所来,作为(因缘)化成,皆当腐败脱落;脑如凝成坨的米粥,皆当臭败;眼只不过有**水充盈,皆当汁出**空;耳只是有**,皆有耳垢、脓水漏出;鼻、口充斥着唾液和鼻涕,皆当流出;舌、咽喉、肺卷、心,(皆当)弃散消坏。心中有恶心的鲜血;胆、膈、脾挨着胃;肾挨着脊椎骨;胃中有恶味和正在消化的食物,大肠有屎,小肠有**有溺(类似稀屎),发便少肠(屎从少肠初生?),皆当膨胀、坏烂;肠胃中的屎溺相混相杂,臭恶不堪;下有屁股的血肉、两腿、两足,(皆当)肌肉消尽,筋脉坏败,骨锁节节解堕(脱落);腿骨正白,大腿骨如车轮,臀骨与脊椎相连,肩骨与肘臂手相连,皮肉也将消腐,节节解堕(脱落);颈骨与骷髅骨相连,血肉消尽,还作灰土。


PS:这就是我们贪执的人身,这就是不净观。倘若说,外表还可以接受,也只是“金玉”其表,败絮其内。人身也即臭皮囊。


    一切蠕动出气不报,便以过世,身体挺直,不复动摇。火去身冷,风去气绝,汁从九孔流出便为水去,不复食为地去。三四日色转青黑,脓血从口、鼻、耳、眼从九孔流出,正赤肌、骨、肉坏,肠、胃、五藏支节,一切还为灰土。


参考译文:


    一切蠕动、气息停止,便是已经过世,身体挺直,不再动摇。火去身冷,风去气绝,汁从九孔流出便是水去,不能再吃东西便是地去。三四日颜色变为青黑,脓血从口、鼻、耳、眼等九孔流出,颜色正赤。肌、骨、肉坏,肠、胃、五藏支节,一切还为灰土。


PS:人身由四大聚便成,也由四大去便灭。


    视万物如是,自身亦尔,皆灭尽为空。出息、入息谛知为空,便可近道。


参考译文:


    视万物都这样,自身也同样,都会灭尽成空。出息、入息,谛知为空,便可近道。


佛说骂意经  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09: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骂意经
佛说骂意。十方虫蚁。一切皆噉已。十方虫蚁。
一切亦噉我。何不知惭。十方虫蚁。一切我
为作妇。我亦一切取十方虫蚁作妇。何不能
作愧。在生死大久不可数。当种习道。不当
习种畜生业。犯婬劮有五罪。一者亡钱财。
二者堕惊怖。三者畏县官。四者得怨祸。五者
己命尽堕恶地狱中
人从色饮食得身作人无所畏。但恐得畜生。
从入地狱饿鬼中耳。道人除须发。行乞食忍
于饥渴。去家弃财产。目不妄视。守护六根。
避恶因缘。为欲脱苦。又起一意有百劫殃。
譬如种谷百倍万倍。谷无所知。常得万倍。人
意有知。恐不啻耳
人坐行道。若见海水虫。若所有物。皆前世水
中虫物。若禽兽通世作禽兽。今世得因缘。故
罪但当行多所见皆为罪当觉是意。前世为
共地狱中
过去罪为衰。现在为罪未为殃。恶有父母。
痴为恶父爱为恶母。善亦有父母。三十七品
经为善父。六波罗蜜为善母。复有父母。佛为
父法为母。随佛语案法行。是为父母行
人堕地狱中。鬼欲持棒击之。其人意便念。鬼
会当复灭不得久。意念如是。则便解脱生天

有六事没法。一者不事佛。二者不事法。三者
不事戒比丘僧。四者不事黠人。五者不多教
人精进行道。六者论议。贤者却是六事为增

不当于福中作罪。宁于罪中作福。人在学处
不行道诵经。是为于福中作罪。人得病瘦县
官水火亡钱财不忧。是为罪中作福。不当于
福中作罪。烧香散花乘车诃作是取是侯。是
为福中作罪
杀有九辈。罪有轻重。宁杀千头蚁。不杀一头
蝇。如是上至人。杀大得罪益大。作百佛寺。不
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
得好意。其福难量
施与恶人物。后当与恶人为因缘。是为受恼。
施与善人物。是为福相从。亦不当受恶人
物。后与相逢。是为恼得恼。宁受善人物。施
与善人物。不当受恶人物施与恶人。宁与恶
人物。不受善人物。宁受善人物。不受恶人物。
人得恶意当断。得善亦当断。恶意者地狱
畜生饿鬼。善意者天上人中。一切当断。有五
魔生乱人意。令人不得道。一者天魔。二者罪
魔。三者行魔。四者恼魔。五者死魔。道人行
道。当觉是五魔。有五事。十方佛无能制者。一
者宿命当忘。二者命应当上生。三者命当尽
坏。四者命当老。五者命当死。是事无能制

人在生有四事。一者有善计善相随。二者有
恶计恶相随。三者有善计恶相随。四者有恶
计善相随
人所有所念。意亦灭身亦灭。所见因缘亦灭。
后世行受殃福者。譬如种果。今年已熟堕地。
后年复有果。罪譬如树。意因缘譬如果。人
所作善恶。有四神知之。一者地神知之。二者
天神知之。三者傍人知之。四者自意知之。
有三因缘固道。一者行。二者受。三者殃。作恶
事是为行。已生是为受。已受为殃。有五屠家
子。暮归便念道。后寿终于恶道中。暮夜以五
乐乐之至明。复以五毒治之
有二辈。人受佛语。谓已黠人亦痴人。是为二
辈。三事不可见。譬如持戒。诸恶不可见
道人传经已。行道有四受福。一者行道一心。
无所食饮。得受人礼。二者素贫穷无所有。得
受人礼。三者居自有足。不得受人礼。四者人
身行道。乍食取足不得多受
人语应经法当受。不应莫受。闻经亦尔。为人
说经。虽乱人意无有罪。何以故。本说经时。不
欲乱人意。说经虽乱人意。譬如食毒当死。因
教服止毒药。便不复死。佛经譬如止毒药。道
人有四事。火不能烧。兵不能加。一者佛所
使未受。二者得灭尽。三者得四禅。四者在道
意不在生死
佛在世时到人家。主人便闭门不欲令余人
见佛。后世两目无所见。是故佛经欲发露然
灯得。天眼亦得远见。亦得光明作炷。得好
眼眶与麻油膏。得好瞳子与火。得识谛。从是
因缘。得好眼与灯。后世得金银珍宝器
人来说恶事。迷乱人意。是魔所作当觉。是
名好人得恶父母。是为罪魔人来骂但有风。
耳当避之。是为恶风。不避反为恶人风所中。
从是五得坐。是五行堕恶道
入众人聚会中。有四辈事应牵出。一者非法
说为乱人意。到便牵出。二者见所语非不制
为牵出。三者见所为不是不教为牵出。四者
所问不如法不复与语为牵出。聚者比近道
人聚中。蚤虱虫蚁齧人。有四因缘。一者宿
命当从受罪。二者魔来坏人不欲使得道。三
者不索净处。四者不等心
有八辈人不可信。一者贪人。二者嫉人。三者
瞋恚人。四者轻薄人。五者吏人。六者异心人。
七者怨家人。八者女人。县官水火蛇蚖利
刀。是不可近。近便杀人
贪爱经有五辈。一者欲使人知我有经多欲
自贡高得名闻故。二者欲持行穷人自不解。
三者欲依经受人礼。四者一切欲令人皆从
我受经。我为师故。五者求经欲脱生死得度
世道。可与经道
学经有五辈。一者意欲多闻经。二者欲多行
福。三者欲解经。四者为他人说经。五者欲断
生死
五嫉者。一者如人共事师。欲令独爱我。不欲
令复爱余人。是为居嫉。二者自念我但作人
独生小姓家。是为生嫉。三者见他人富有
愿欲与等。是为财嫉。四者佛有深经独欲得
之。不欲令余人得之。是为经嫉。五者见他人
端正。自念我独不如。是为色嫉。犯是五嫉不
得道
道人莫堕五诤。一者诤佛。二者诤法。三
者诤戒。四者诤经。五诤贤者。道人莫诤
有是无是也
有五误坚。一者身误坚。二者要误坚。三者邪
误坚。四者贪误坚。五者诫误坚。有七婬。一者
见衣被色。二者闻珠环声。三者闻妇人语声。
四者心意念谈女人。五者眼视。六者念夫
妇礼。七者意思想犯。是七婬不得道。人喜忘
有五因缘。一者身忘。二者多念忘。三者着爱。
四者见着。五者本宿命者。谓故世恼人断语
惊怖人劳忘。谓意念劳饮酒得毒。四分饮水
得天气。四分卧出得死。四分说善言得天。四
分说恶事得地狱。四分地狱。王有妇弟死当
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
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
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入狱中。人为罪
所牵如是
人有直取他人犁轭。用不报其主犁。已欲
还之。佛言不应尔。已为盗人言。我欲作金
轭偿之。佛言盗不解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
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婬不乱不欺皆
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于
佛寺中斋宿。不得卧沙门绳牀榻橙机上及
被中。皆为犯戒
人请道人道人未食不应问经。道人为说有
罪。道人食乃得问经道
不持戒不行道。居佛寺中不如自投釜中。釜
中烧一身耳。不持戒不行道。在佛寺中。烧无
数身
道人亦应说经。人有问经者无违人持物上
道人。不应问经。后乃得问。受物亦不应说经
有罪
道人有五因缘请不可行。一者请甲不如乙
不当行。二者请乙不如请甲不当行。三者若
请甲甲言为故请乙乙不当行。四者我从远
方来即时不请后乃请不应行。五者若怨家
不相便与之同里相近若坐中不当行。何以
故。睡眠用止意故。止有三辈。一者生死行止。
二者道行意不至生死因缘意中止故。复睡
眠人喜睡眠有三因缘。一者多食。二者饮。三
者忧。复有三因缘。一者身休息。二者余意极
卧出更受意。三者留受故
人卧出有意有识有寿有命有喘有息。昼日
凡三万六千五百息小完等耳有八行除睡
眠。一者小食二者坐三者立。四者经行。五
者诵经。六者视星。七者洗面。八者观骨。不
解当念诸善事。意已转当自还物欲得福道
定意故得念余事已自解
有身得福。有口意得福。有空得福。亦有身得
罪。亦有口意得罪。亦有空得罪。空得福者。谓
梦得金银珍宝豪贵富乐。是为空得福。空得
罪者。梦人来杀人若侵人。是为空得罪。口教
人作恶。若劝人杀人。后因缘横为人所捶。是
为坐口罪意自作因为缘。人所伤杀。是为意

人所以有善恶梦者。欲饮食无有物但有意。
因梦好饮食。意欲杀人因梦人来杀之。皆有
因缘。或前世后世或现世。上夜梦者。朝暮
现在事
梦所为善恶。皆意所作。所对亦俱意。譬如有
人直取一物观视已。便藏去之。虽不见意念
即来。与见无异。前世所作便自与今世意作

人死后复坐住者。用生时喜作鬼恐人。或世
得病时语边人呼我觉。以是故已死复起坐

堕龙中有四因缘。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
三者轻易人。四者自贡高坐。是为四事作
龙。上头一得福。后三事得龙身
律经说。诸畜生有角者。为前世喜着角横叉。
为好得角罪。畜生身。或有异色者。为着彩
衣有恶意。贪以为好故得是罪
鹦鹉有赤脣嘴赤足者。前世喜彩衣朱脣女
人。喜着长裙。后世堕雉鸐中长尾。皆过世所
喜。今因得之
人及畜生。身体多疮者。前世以木竹。刺生鱼
畜生口故。今世得罪如是
若人畜生视见有喜者。有瞋恚者。为前世相
与善。今世相见便喜。前世不可故。今相见不

作畜生为恶福得食便喜。是为恶喜。谓其人
前世作恶。已便喜故。得是福。畜生不得美
食。有三因缘。一者不习。二者善福尽。三者罪
使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9 00:5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