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1 2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以对佛教的虔诚态度来排序,皇帝当中排在首位的不外乎武帝萧衍、清世祖顺治和清世宗雍正三人中的一位。
梁武帝萧衍,南兰陵人(现今江苏的常州附近),是萧何的25代孙。
萧衍从小就十分孝顺,史载:母死,萧衍水浆不进口三日,哭泣有过于成人;后父死,不复饮食,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及至京城,销毁骨立,亲朋皆不识,每哭,吐血数升,气绝久之。
萧衍还十分聪明好学,手不释卷,穷于探究,所以他是一个学问大成者,擅长音乐和书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501年-549年),笃信佛教,创立三教同源学说,认为儒、道二教皆来源于佛教,并依附于佛教,其源头一也。这在当时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三教之间的纷争。
萧衍还亲自著佛书百余卷并有所创新,他所著的忏悔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叫做梁皇忏。
萧衍还开创了汉地佛教食素的先河,并一直延续至今,他从佛家慈悲的角度出发,认为要体现慈悲就不能食肉,小乘佛教的五净肉也不彻底,必须严格素食,所以下诏令全国佛教界尊行,这也是梁武帝的贡献。
萧衍还身体力行进行早晚功课,参拜佛寺,讲经诵经,斋戒沐浴,不饮酒,不吃肉,而且还远离宫女,五十岁后更是绝了房事。尤其萧衍讲经,更是开创了皇帝讲经的先例。
萧衍积极建寺度僧,他在位期间建立寺庙多达2846所。这固然对于佛教的弘扬是有利的一面,但反过来说,以当时国力并不强盛的具体现状而言,此举极大地耗费了人力物力,使国力大为削弱。以同泰寺为例,建立同泰寺就花了大量金钱,动用了无数劳工,未久,同泰寺被烧,复又在原址上建立12曾的佛塔,的确使国力大减。
他还把自己布施给寺庙,即出家当了和尚,而且不让群臣知道,群臣找皇帝不着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在寺庙里找到他们的宝贝皇帝,求皇帝回宫主持朝政,皇帝还不回,谓群臣曰:“我现在是出家人,回去即是还俗,还俗需要赎的”。就这样,从国库里拿出大量钱财把皇帝买回去,如此前后三次。
梁武帝与佛教的关系中最著名的一段历史是菩提达摩的造访。
菩提达摩,印度人,相传为王子。佛祖涅槃前预言,在他入灭千年后,第三个五百年,佛教的中心将转到震旦(中国)。菩提达摩就是按照佛祖的指示,选择了这个时机来到中土的。
他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达摩的故事很多,首先是他与梁武帝的会面,由于萧衍是笃信佛教的帝王,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象甚多,所以他在见到印度高僧时也很自负,他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解,达摩一见不契,即渡江北上,但江上没有船,达摩便在江边拔下一根芦苇,投入江中,飞身踏上过江而去。这就是“一苇渡江”的由来。
面壁九年:过江后,达摩来到了河南登封少室山,见这里山势雄伟,有大乘气象,于是在此住下,在一个山洞里不言不语,面壁九年,意在寻找一个传人,最后终于把法传给了慧可。这就是“达摩面壁”的由来。
传法慧可:达摩面壁期间,一直在等一个能够承担佛法的大根器之人,他不说话,只是在山洞里禅修,或者在洞外炼一会易筋经,活动一下筋骨。时间一长,人们就逐渐知道了少林寺有这么一个怪人,也就有很多出家人来见达摩,但达摩知道他们都不堪接受大法。
这时,在某个寺庙里有一个首座和尚叫神光,讲经特别好,深得民众拥戴,声望极高。达摩来到神光的寺庙,坐在下面听他讲法,听着听着,达摩笑了,神光很生气,就说:“你笑什么?难道我讲的不好?”达摩说:“讲得很好,但不是佛法,佛法不是这样的,你离见性远远着呢”。神光修养真的还没到家,他拿起念珠就向达摩打去,达摩一不小心被打掉了两颗门牙,达摩什么也没说,把两颗牙吞进肚里(因为圣人的牙如果掉在地上,当地要大旱的),达摩转身就走了。
达摩走后,神光越想越不对劲,就去追赶达摩,一直到面壁的洞前,达摩也不说话,依旧坐禅面壁,神光就跪在洞前,这一跪就是几个月,达摩见他一直不走,便问神光,你求什么?神光答:“唯求佛法”。达摩说:“求法那有这么容易的”。神光说:“那要怎么样才能得到佛法呢?”达摩答道:“等地上的雪变红的时候吧”。神光愣在那里许久,几天过去了,雪依旧是白的,怎么办?这时,神光看见了戒刀就在旁边,他拿起戒刀,一刀将自己的左臂砍下,鲜血染红了白雪,他一手捧起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说:“师傅,雪已变白”。达摩一看他求法决心之大,知道是法器,于是给他讲法,于是神光大悟,但左臂疼痛不止,神光说:“师傅,我心未安,祈师安心”。达摩说:“将心来,为汝安”。神光说:“寻心不得”。达摩说:“与汝安心竟”。神光从此不再疑惑。达摩说:“你的智慧可以了,宜改名慧可”。这就是中国禅宗二祖。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葱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梁武帝萧衍的晚年很惨,他被反叛者幽禁,最后饿死,死时86岁。
关键词:佛法已有大兴迹象,禅宗开始建立。佛家食素自此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