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ddvgek

这些流言已经被证明是误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军虽然火器弱,但是肉搏能力强

(感谢SC的弟兄)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仅仅是由于英国人火器强大,船坚炮利的原因,只要清军能够近距离接敌,与英军进行冷兵器格斗,就能够取得胜利。于是就有了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又有许多YY回到过去的小说,都是如此。那么,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先看八旗、绿营乃至湘勇(淮勇起时都在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不讨论)的格斗能力。

      八旗属于步兵战兵的马甲、领催、小甲之类的就不考虑了。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

      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僧王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太平军北伐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绿营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呢?作为国家制兵,绿营的格斗能力也别提了。

      同样以太平军为例,在广西作战期间,向荣楚军绝对是绿营中第一流的劲旅。但是也是自称“短刀钝矛,难当贼匪藤牌扎针。”打仗都是“贼匪未近,即滥施枪炮,当子尽枪热,不能再放。贼匪即以藤牌滚刀扑我,前排站立不定,惟有后退。”所以向荣打仗一般都是控制很多预备队,讲究回环轰打,所以一般吃亏不大,甚至被称为名将。

      PS:鸟枪的准头和杀伤力也实在不怎么样,想一下打死人基本很难。一次鲍超和陈玉成激战,双方主帅位置不过几百步,列阵大斗,鲍超调集全军,凑了200把号称的“准头枪”,对陈玉成狠狠打了一气,结果人家半根毫毛没伤着。

      湘军之类的练勇呢?好一些,但也有限。因为本来曾胡二人就是最不提倡“以身向土木炮石攻打”。几次出名的肉搏格斗,一次就是太平军的“飞将军”曾天养先单人独骑刺伤塔齐布的坐骑,自己却不小心马失前蹄反而被刺死了。湘军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立住阵脚,以炮铳轰打,偶有攻扑。也不过是抛火罐,扔药包。绝少大部队白刃列阵而进的。

      我们大清朝的军队,自己装备还没进化到火器化,作战观念倒是相当的火器化了,讲究以火器来做主要杀伤力量,绝不提倡肉搏。

      而当时西方的军队,却是出乎意料的重视肉搏。大部队列出完整阵线,上刺刀作白刃冲锋的战例比比皆是。这种白刃冲锋,需要极大的纪律性来约束。对神经的震撼是惊人的。不要以为洋鬼子不敢和我们打白刃战。恰恰相反,洋鬼子认为和我们打白刃战是最合算的。对射的话,清朝一般炮台炮位都不少,虽然“火药为不均匀的颗粒及劣质硫磺,发射后有浓烈的臭味,火炮火门的位置开得不对,炮管内壁凹凸不平,炮床为最不科学的设计…………”但是打起来伤亡也没法控制,一般在炮台后面,忍受着对手的开花弹,清朝士兵还有不逃跑的勇气。但是往往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向广州海口的车歪、横当、海珠等等一系列的炮台,很遗憾。都是洋鬼子用白刃冲锋拿下来的,而且伤亡轻微得超出我们的想象。这里我就不说了,免得伤大家的心。谢老导演拍的电影中清军将领挥舞长刃,双手刀砍倒六七个对手也只能存在在我们的想象中。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隅级两栖登陆舰可以在48小时内改成航空母舰
辟谣专帖:

      大隅舰若要改装为轻型航母,JCZS早在几年前就有论述说存在着两项先天缺陷:

      1、机库问题。如要将坦克舱改为机库,宽度就不够,虽能紧凑地纵向放一列飞机,但此时已无调度机位的周转余地。作为轻型航母的话,机库一般需占舰体的全宽,而该舰舰体结构已定,为扩大宽度,难以再作取消此舱两舷纵壁的重大变动。

      2、该舰功率较小,最大航速22节,对于轻型航母来讲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另外,其上甲板采用直通形式主要是为了使车辆与直升机在同一甲板平面,便于吊运等作业。其实,大隅舰的甲板主升降机开口的尺寸只有14米X6米,也无法让海鹞、AV-8B(约需17米X10米)通过!

      大隅级连直升机的机库也没有设置,只在执行任务前两架CH-47J临时上舰,舰上也未设直升机的维护和管制设施,还只能露天系留。这与我们有机坪的大登没两样。

      该舰所装的电子设备及作战系统,仅仅勉强相当于普通驱护舰的水平,甚至还远未达到两栖攻击舰的要求!

      当然真要改装为轻型航母又是以后的事了,但我们现在是没有理由称它做“轻型航母”的。理论上有条件的船都可以改装为轻型航母,我们的82舰至少有个舰体全宽的大空间优势,再改个全通也不是天方夜谭,但我们总不能现在就称82舰是“轻型航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以后不要上新浪网了,我告诉你们sina的来历
新浪的名字sina与“支那”无关。在日文中,“支那”的日语字母是しな(罗马拼音字母为:shina,而不是网上所说的sina),同时,しな汉语拼音的拟音读法是xina。其实sina是sino-(在英语中也表示“中国的”)的开头两个字母“si”和China(中国)的后两个字母“na”组合而成。SINA有中国的意思,并不是小日本所称的“支那”,而新浪是中国企业,不是日本控股。这可能是与新浪竞争的商业人士发谣言诋毁新浪,而那些附和的人(当然也包括当初的我)为何不理性的分析一下传言的真伪,大家得知消息后都是不假思索的破口大骂,并发誓不再登录新浪,其实我们正中了谣言发起人的圈套,他成功的使新浪的访问量锐减,网友们清醒清醒吧,我们可贵的爱国精神和正义感正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而且不但让他暗喜还使我们变的丑陋,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谣言以及我们的反应让日本人看到,他们会怎样评价我们,如果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将我们土生土长的门户网站亲手掐死,他们又会怎样瞧我们,我们不要被汉奸利用,总是不断地自己人骂自己人,有些人曾说过有关新浪不报道日本的负面新闻,但你现在去看看新浪的新闻,可以说搜狐有的负面报道它都有,大家都在发起抵制日货,可是没见一个人发起支持国货,建议有识之士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货品名单,新浪这个门户网站也是一种国货,我们应该爱护它支持它。   

——————————————————————————————————————————————————————————————

读书笔记兼辩sina和“支那“

――方豪《中西交通史》

原作者:方豪                                        整理者:yuandl                              

前言:SINA域名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今日读了些许关于SINA和支那的文章,其中较含有学术水平的文章有北大副教授周程的《“支那”与“sina”――亦谈新浪网域名的是与非》,仔细读之,余亦觉不尽然。近日偶读方豪先生旧书《中西交通史》,得一段,以为有意义,摘录之。

1.Sina一词来源:

方豪先生在第四章第二节《支那名称的来源》中写道,“欧洲人称中国,英文作china,法文作chine,意文作cina……其源皆起于拉丁文之Sina.寻常用复数,作Sinae,初作Thin,见公元八十年至八十九年之间完成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periplus Maris Erythraei),作者佚名。……十七世纪之后,拉丁文偶亦有写作China者,但不多见。

注:新浪的官方解释是,新浪网域名“sina”乃是“Sino”和“China”的合拼。方豪先生却直接就在书里用了sina这一拉丁文。新浪在用域名是,是否可以认为新浪是误打乱碰竟用了一个隐讳的代表中国的域名呢?

支那一名为“秦”之译音,且由公元前二四九至二零七年的秦国而起,经秦始皇传播到远地,此乃卫匡国(Maritin Martini)于明万历九年(一六五五),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刊印其中华新图(Novus atlas Sinensis)时,首先发表者。近人乃主此说。伯希和亦主张必为秦之译音……

洛弗尔则以为支那名称,乃公元前四世纪时马来群岛航海家对广东沿海一带的称谓,故原为马来语。伯氏和洛氏之文均发表于一九一二年的通报。

伯希和更谓欧洲人的支那,与印度人所称,实出一源。且以为印度从不用支那以外的名称。(按中国载籍中有“至那”、“斯那”、“脂那”或“莫柯至那”、“摩珂支那”等,皆Mahachinasthana<梵文>之英译 )

注:支那一名的来龙去脉,说法颇多。现多视为贬义。是为其起源之一辩。

作者简介:

方豪  

(1910.9.24 -1980.12.20)。字杰人,笔名矛庐、绝尘、圣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浙江、复旦、辅仁、津沽等大学教授兼系主任、院长,南京《中央日报》主笔;台湾“国大代表”,台湾大学教授、历史系博士班指导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

《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員會,1959年 。  

书目:<中西交通史> 方豪  岳麓书社1987年影印本

论文:《“支那”与“sina”――亦谈新浪网域名的是与非》周程 (备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把煤买去藏大海里

      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煤炭,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为保障其钢铁工业和电厂的正常运转,过去数十年中,日本有关方面一直千方百计确保进口煤炭的正常供应,甚至不惜付出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代价。日本煤炭的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美国。煤炭占日本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近18%。其中进口煤炭占日本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17.6%,国内煤炭占0.3%;而从2001年7月的长期能源供给量趋势预计,到2010年煤炭供给量可以达到占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量的19%,成为今后日本国内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给能源之—。

      中国是世界焦炭第—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焦炭产量和出口量都占全球的50%左右。由于运费占煤炭贸易价格的比重较大,中国对口煤炭出口有运距短、运价低的突出优势。日本的电力工业从中国进口动力煤每年占其所需的11%,每年进口约为2 000万吨;炼钢用优质焦炭500万吨需从中国进口。近年来,日本迅速提高了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份额。

      1992年中国对日本煤炭出口仅为650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5.6%,到了1998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煤炭为 1 228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9.7%。2001年上升到2 565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16%。2004年则达到了22%。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已出现煤供应不足的情况。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煤矿自身面临的开采成本也将加大,已经开始海底采煤作业。2004年以来,中国逐步降低煤炭出口退税,以优先缓解国内的煤电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各公司对日煤炭出口都在减少,但这并不足以威胁日本煤炭安全。

      目前,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企业有4家:中煤能源集团、神华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执行中日长期贸易协定只由中煤能源担当。 2004年上半年,虽然因价格问题中日煤炭长期贸易谈判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对于中煤能源来说每年近2 000万吨的数量是—笔相当稳定的收入,中国对日煤炭出口在—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

——————————————————————————————————————————————————————-

大秦猛士的发言:

辟谣:从价格、质量和数量着手。

价格:防渗透是世界级别难题,如果是用防渗水泥包裹,那成本会非常高昂;再加上打捞,破壳的费用,呵呵,好贵的煤啊。

质量:如果用非防渗水泥包裹,海水会渗入煤炭,使煤炭大量含盐,用来发电毁锅炉,用来炼焦毁高炉。

数量:日本进口中国煤炭大约3000万吨/年,除去消耗量,能“储存”的有多少?日本消耗煤炭1.5亿吨/年。如果中国能完全封锁日本,那这些储存的煤炭能干什么的?如果不能,那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就简单多了。

还有啊,把煤炭扔在海里,就是把流动资金扔在海里,哪个企业那么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惨烈无比的桂林保卫战


丢盔弃甲,弃城而逃——令桂军丢脸的桂林保卫战

 网上最近流传着一篇歌颂桂林保卫战的文章。该文胡编乱造,荒唐可笑,流毒甚广,以下就是对该文的批驳 。

   桂林战役的基本情况如下:

日军的部署

日军以11军和23军进攻桂柳,企图寻歼我四战区主力。其中桂林方向为敌第11军

  1944年9月后日军第11军作战序列如下:

第3师团:辖步兵第6,34,68联队;骑兵第3联队;野炮兵第3联队;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3联队。

第13师团:辖步兵第65,104,116联队;山炮兵第19联队;工兵第1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

第34师团:辖步兵第216,217,218联队,工兵队;辎重队。

第37师团:辖步兵第225,226,227联队,山炮兵第37联队;工兵第37联队,辎重兵第37联队。

第58师团:辖步兵第51,52旅团;工兵队;辎重兵队。步兵51旅团辖独立第92,93,94,95大队;步兵第52旅团辖独立步兵第96,106,107,108大队。

以上为11军原属部队。

临时配属了第40师团:辖步兵第234,235,236联队;工兵队;辎重队。

以上6个师团中,第58师团额定兵员为11982人,第34师团和40师团额定均为14000人,第3,13,37师团属于甲级师团,额定兵员为21000人。合计约103000人。

军直属部队:

坦克第3联队;坦克第1师团防空队;坦克第2师团防空队;独立野炮兵第2联队;独立野炮兵第9,10,11大队。独立山炮兵第2,5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1,52大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独立重炮兵第6大队;另外还有汽车兵辎重兵工兵以及电信部队若干。

桂林会战前夕的11军部署情况

查了一下,日军10月中旬做出的攻击桂林部署如下:

第58师团从北面进攻;第40师团向东侧进攻;第37师团从东正面进攻;第34师团步兵第218联队向西南方进攻;第13、第3两个师团,迂回桂林城,向南推进。第34师团主力留守全州。

10月28日,日军接近桂林外围。此时,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横山勇决定以第3,13两师团南下夺取柳州,第34师团主力确保全州。直接参与桂林攻击作战的部队是: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师团以及第34师团218步兵联队。按照其满员兵员来计算,约为53000人左右。在这些部队的编成内共有7个联队,21个步兵大队并8个独立步兵大队。

  回过头来看那篇歌颂文章,宣称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按照这个说法,日军所有的联队长都战死了,有的还死了不止一遍,而大队长也同样全部战死,还差了2个。日军损失共33000左右,占日军进攻兵力的60%还要强。

要知道,部队损失超过30%还不休整的就已经可以算是超人了。更何况中高级指挥员全部阵亡。如果日军伤亡了60%,可以说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不仅占领不了桂林,不被国军援军包饺子就不错了。
  
1944年10月26日,日本第6方面军命令11军攻占桂林,以58师团为主攻,在重炮兵第14、15联队,独立野炮第2联队,独立重炮第6大队,战车第3联队配合下由灵川急进,进攻桂林北门和西门;第40师团在独立山炮第2联队的配合下由兴安向桂林东门进攻;第13师团进攻南门;11月6日完成对桂林的包围。

  国民党第4战区于11月7日命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指挥31军131师和46军170师防守桂林,同时79军、93军和新19师在桂林附近集结,准备对日军进行作战。由于桂林已经被包围,实际上外围部队均未能到达指定位置,城内仅2个师守军。

  11月8日夜间日军第40师团236联队攻入市区,与守军发生巷战,9日凌晨第58师团发动全面进攻,虞山、凤凰山、扁崖山各地中国守军全部阵亡,9日夜间,四面日军均已攻入市区。南部守军170师发生动摇,向西南方向撤退,与日军37师团遭遇,先头部队被俘1000余人。后续部队被迫返回市区继续与日军战斗,战至10日下午,桂林全城被日军占领。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和31军军长贺维珍率领少数幕僚逃出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继恒、31军参谋长吕旃蒙、170师副师长胡原基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阵亡。战后根据日军11军统计,桂林战役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 13151人。损失了大量武器弹药。  

  由此可见,从11月8日,日军发起总攻到10日战斗基本结束,只有短短2天,所谓激烈战斗日军伤亡惨重云云纯属胡说八道。

  桂林守军当时粮弹充足,装备比衡阳的第十军和常德的57师强多了,而且还配备了中国军队很少有的150MM重炮,照日方的资料,仅战后缴获的武器就有150mm榴弹炮两门、105mm加农炮两门、山野炮14门、高射炮两门、战防炮、火箭筒、迫击炮、机关炮等轻型火炮138门。轻武器则有重机枪 110挺、轻机枪359挺。一般认为,日军惯于在歼敌数字和自身伤亡上动手脚,不过缴获的武器是实物,应该是准确的。在中方的资料中也承认,参战部队中包括炮14团一个连、炮6团一个连,很明显,被日军缴获的150榴弹炮和105加农炮即出自这两个部队。对比一下号称全国装备最优的新1军的,1946年全军三个师,共有105榴弹炮12门、75山炮36门,分配到每个师装备绝对比桂林守军要弱。这里还应该说一下空军,当时中国空军可以使用的兵力为1、4大队和中美混合团,共有飞机243架,日军则只有116架,中国空军装备兵力上都处于明显优势。

  对照一下几个月前衡阳战役第十军的情况:第十军守衡阳的兵力只有2万人左右,只有一个营的炮兵(12门75山炮).结果是第十军坚守衡阳47天.

  桂军守桂林的三万多人,配备了150mm榴弹炮两门、105mm加农炮两门、山野炮14门,兵力火力比衡阳的第十军要强得多,结果却是日军发起总攻两天后就弃城而逃.可见桂军的惨败,不是因为装备差,而是无心恋战,狼狈逃窜.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淞沪会战75万中国军队血战三个月也不过歼敌四万多。桂林战役参战日军为37、40、58三个师团,37、40师团为标准的三单位师团。其中37师团主力主要负责在城外阻援;40师团实际参战部队为两个步兵联队五个大队加一个炮兵联队;58师团是刚刚由独立混成旅团升级而成的治安师团,师团下设两旅团八大队。那么所谓的“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可能吗?这相当于日军参战部队全部营以上指挥官换了三遍。桂林保卫战只打了十天,日军发起总攻后只有了两天战斗就全部结束,怎么可能有如此惨重的损失。

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字也很可笑,居然编出"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

  按照日方的记载,中国军队“战场遗尸5665、俘虏13151人”,惯于在歼敌数字上弄虚作假的日军的公布数字居然会比那篇吹水文章作者的数字更小。而且从巢威郭柄祺的回忆录中就知道,守卫桂林的两个师当中,只有131师参加了战斗受大较大损失,170师战力还基本完好就弃城逃跑,就算131 师全部阵亡,也没有一万二千人。

  而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国军战报一向夸大日军的损失,把国军战报里的日军损失减个零,就和日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差不多是常事。就是韦司令自己灌了N倍水的数字也只有33000人的五分之一。可见所谓日军伤亡33000人的说法可以跟大跃进亩产十万斤有一比了。

  几千人被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毒气中毒,而是逃跑过程中慌不择路,一头撞进日军37师团的口袋,简直是窝囊透顶。

桂林保卫战较少人提起,原因应该有二:

   1、桂系首脑白崇禧的瞎指挥。桂林守军原定为31军所属的135、188两个师,但是白崇禧考虑135师师长颜僧武是他的亲信,188师师长海竞强是他的亲外甥,所以特地将这两个师调出,更换以阚维雍的131师(战斗力较弱)和170师(全系新兵的后调补充师)。国民党局内部派系林立,见死不救是常事,可是桂系系统内部居然都如此胡作非为必然导致作战开始前就已军心大乱。170师副师长巢威、131师参谋长郭柄琪的回忆都证明了这一点。

   2、战斗自身也并无多少可圈可点之处。桂林保卫战从1944年6月就开始筹划,原定以46军守城、31、62等军协同,歼敌于坚城之下。要求守军坚持三个月不是蒋介石而是桂系首脑白崇禧。结果日军从发起攻击到全城陷落仅用了十天时间,从40师团两个联队发起总攻算起只不过两天时间。守军在一个师的主力基本完好的情况下就弃城逃跑,结果还被日军打了个伏击抓了一大堆俘虏,如此窝囊的战况大概连李白二人都看不出有多少可以夸耀的地方。

守将韦云淞当年与滇军作战时断粮吃黑豆坚持作战,在桂系军队的历史上留下了“吃黑豆精神”的美誉,可惜这一次在桂林当年的“吃黑豆精神”实在没剩下多少,二十年的岁月早把他的锐气磨光了,脚底抹油的功夫倒是提高不少。战役中,守军为131、170两个整师和中央系统79军的一个团和两个营三万多人,再加上同属于中央系统的105加农炮、150榴弹炮各一个连外加空军四个大队的支持,日军发起总攻后仅仅两天就占领全城。170师更是日军一进城就全师跑路,结果一头撞上了在城外打援的37师团,让人家抓了一大堆俘虏。这种战斗居然也敢跟衡阳、常德比,差得太远了。即便和其它系统的部队相比,抗战初期晋绥军的196旅苦守小小的原平县城10天,一个旅车下来时仅剩下800人。作者居然还能制造日军伤亡三万多人这个数字,笑死人!满打满算日军投入的兵力也只有37、40和58三个师团,1944年的日军师团比1937年的小得多,驻山东39师团1.7 万人,已经属于超编之列。所以日军参战部队两个三单位师团加上一个治安师团,连同配属部队估计也就在五万人左右,真要是伤亡三万多,日军能攻下桂林城才真是见鬼了呢。要知道,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集中了75万大军再加上全部精锐的空军、炮兵、装甲兵,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也只是歼敌四万人左右。诺门坎战役中朱可夫的兵力、装备都远优于1944年的中国军队,战役中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压倒了当面日军第6军。即便如此,双方激战一个夏天,按照日方的记载也只是“战死7696, 战伤8647,失踪1021 人”,合计上伤亡数字也只有一万八千人左右。

日军在占领桂林之后势如破竹,短短的二十来天就占领了南宁宜山等战略要地,到12月2日已经占领了贵州的独山.

从以上的战役进程来看,所谓日军在桂林损失惨重,伤亡33000多人的说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如果日军真的死伤了33000多人,连同日军当时大量发生的患病,参战的日军四个师团早就损失殆尽了.那里还会有能力在短短二十来天就打通了和越南的铁路线?一直打到贵州?

衡阳战役之后,日军由于伤亡惨重,足足休整了两个多月才重新发起进攻.

桂林战役之后,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二十多天就打到了贵州.

可见真正重创日军的是衡阳战役.

桂林战役对日军来说根本就是损失轻微,继续连续作战还绰绰有余.

桂柳作战,桂军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广西人民还写了一副对联,表达愤恨: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桂林保卫战可以说是桂军历史上最丢脸的一幕丑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虾是日本人用来处理中国人尸体而培养的

      小龙虾学名克原氏螯虾,也可以叫做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大家族,与龙虾、大螯虾、蟹、河虾及对虾一起属于甲壳纲动物。

      小龙虾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小龙虾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2002年出版的《淡水虾类养殖技术》一书中记录,世界各国养殖和加工小龙虾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苏联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淡水螯虾的养殖,对大湖泊实施虾苗人工放流,1960年工厂化育苗实验成功。澳大利亚是近20年来淡水螯虾养殖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美国是淡水螯虾养殖最有成效的国家,1985年到1986年,螯虾产量达到2.7万吨,除了食用外,主要用于钓鱼饵料。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养殖小龙虾,主要采取的养殖模式是,首先在田里种植水稻,等水稻成熟后放水淹没水稻,然后往稻田里投放小龙虾苗,小龙虾以被淹的水稻为生长的养料。据成教授介绍,国内小龙虾养殖还处于试养阶段,一些地方进行了池塘、稻田、沼泽地试养,但产量很小,市场上供应的的小龙虾多数来自天然捕捞。

      我国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数量在6万吨以上。江苏是淡水龙虾加工出口的重点省份,全省有加工企业60多家,每年加工龙虾出口6000吨左右,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大约90%。

      近年,小龙虾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大受欢迎,年消耗量在2-3万吨,小龙虾的消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今年夏天,小龙虾虽然大有横扫大江南北之势,但食客们心中总有一点不安,关于小龙虾对肮脏生活环境有偏好的传言大大影响了一部分人的食欲,互联网上甚至传言,小龙虾被污水处理厂用做清理污水的“重金属清洁剂”,万一这些“清洁剂”被摆上餐桌,后果将不堪设想。

成永旭教授是甲壳动物繁殖和营养生理方面的专家,他认为,传言说越脏的地方小龙虾长得越好,是没有根据的。相反,小龙虾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环境太脏,反而会影响它的生长。

小龙虾的摄食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动物类,小鱼、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等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重金属、油污并不是小龙虾的摄食对象,传言中所说为了加快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人为向小龙虾生长的水域投放金属油、生活垃圾的方法并不可行。

成教授还介绍说,人工养殖小龙虾可以利用稻田、湖泊等自然资源,在选择养殖地点时,需要挑选水源充足,周围环境没有受到污染的地方,稻田养殖中还要注意及时换水和防治病虫害,并不是越脏越好。养殖小龙虾的水域最好种植一些浅水植物,这样可以提供小龙虾栖息和脱壳的隐蔽场所,而脱壳是小龙虾长大的重要阶段,另外,浅水植物还可以改善水环境。

主要从事水产药物、精细化工等领域技术研究的北大泰普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养殖小龙虾时,可以在水域中先投入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作用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小龙虾的饵料,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小龙虾的食物。

天津创业环保公司下属污水处理厂李建华副厂长向记者证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小龙虾做″清洁剂″的技术闻所未闻。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创业环保公司运营管理人员也表示,他们经常从高校学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从未听说过国内有使用小龙虾处理污水的技术,这方面的试验也没有听说过,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沉淀的方法清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旭认为,用小龙虾作为污水处理的工具是不太可能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太脏了,小龙虾不一定能存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邪 于 2010-2-10 09:10 编辑

一名德军士兵在诺曼底滩头打死打伤3000美军士兵

      故事可能出自这里


2000二战老兵相聚诺曼底 举着鲜花登陆(图)
2004年06月06日17:10   新华网

……

  记者在美军阵亡战士墓地边上看到一支美军部队驻扎在那里。一位士兵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德国驻地派遣到法国来参加六十周年纪念仪式的。他们将在6月6日表演跳伞。在奥马哈海滩的一处,记者看到不少美军现役军人在徘徊:这里曾是美军伤亡最为惨重的地方:有一个地方,31名德国人顽强狙击登陆美军。从清晨6 时30分到9时,从这里上岸的美军士兵几乎都被打死了……最后德军只有三名幸存者侥幸脱生。在这里记者看到海滩上这样的一幕:一辆当时的军用吉普停在那里。不远处,是一位穿着军服的人和一位红裙女孩在沙滩上并肩坐着……战争与和平在诺曼底就是如此之近。……



那个碉堡:


故事的主人公,已于2006年1月14日去世:




维基百科的辟谣:

      所有这些故事都是仅仅来源于Hein Severloh本人夸张的自述,奥马哈海滩有4英里长,一个机枪手的射界有多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大林的《纵火者训令》

转贴

德国历史学家哈特曼和查鲁斯基与纵火者训令


我是在0428命令的帖子中知道这两位德国历史学家的(Hartmann and Zarusky)。有些人在帖子中说这两位历史学家在《史实》杂志中撰稿,根据他们掌握的大量历史证据,他们把训令称为“不有界碑的事实”,并以此作为证明他们所贴的纵火者训令的真实性。

然而事实是什么样呢?两位历史学家作为德国人,对工作,对历史都有着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恰恰是他们首次发表文章证明纵火者训令是伪造的文件。

这话还要从纵火者训令说起,在俄罗斯解密0428命令之前,德国一直流传一种说法,就是斯大林曾经直接向部队下达命令,要苏军穿党卫军制服烧杀苏联平民,并嫁祸德军。这就是所谓“纵火者训令”。这种说法的根据就是美国华盛顿档案馆的文件,而传说中的文件内容如下(这段是德文,就不翻译了):

\"Die Jagdkommandos sollen überwiegend aus Beutebest&auml;\;nden in Uniformen des
deutschen Heeres und der Waffen-SS eingekleidet (!!!) die Vernichtungsaktionen
ausführen. Das schürt den Ha&szlig;\; auf die faschistischen Besatzer und erleichtert
die Anwerbung von Partisanen im Hinterland der Faschisten. Es ist darauf zu
achten, da&szlig;\; &Uuml;\;berlebende zurückbleiben, die über die \"deutschen Greueltaten\"
berichten k&ouml;\;nnen.\"

Quelle: Archiv Serie 429, Rolle 461. Generalstab des Heeres, Abtleilung
(Abtlg.) Fremde Heere Ost II H 3/70 Fr 6439568. Heutige Lagerst&auml;\;tte:
Nationalarchiv Washington/USA.

两位历史学家为此亲自去了美国华盛顿档案馆,查证上面这段文字的来源,然而他们两人没有找到任何与之有关的内容,因此两位历史学家怀疑上面的文档是伪造的。

但两位历史学家并没有到此为止,他们继续查证这个问题。最终他们在俄罗斯联邦中央档案馆(the Central Archive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找到了与此相关的文件(这就是后来俄罗斯解密的 0428命令)。两位历史学家又进行了大量的查证工作,包括查阅 Volkogonov\'s 的斯大林传记,核对斯大林批示的笔迹,还与另外两个资料来源进行比较验证。最终认定“纵火者训令”为伪造文件。

2000年4月(请注意这个日期),两位历史学家就此在德国现代历史学院的季刊Vierteljahre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上,发表了题为《斯大林的纵火者训令,一份伪造的文件》的文章。以下内容摘自两位历史学家的文章:

------ 在讨论德国国防军的角色的时候,不断提到斯大林的纵火者训令直接命令苏军士兵穿着德军制服并攻击苏联平民。然而,现在可以证明,相对原来的资料来源中,这些内容是后来被加入的。这样一来,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就变为反德宣传。因此本文最后给出了该训令的德文版本供大家分析。----- -

原文连接(英文版):
http://www.ifz-muenchen.de/vierteljahrshefte/vfz_4_2000.html#4

两位历史学家找到的命令内容由于比较长,我贴到后面了。实际上就是俄罗斯解密的文件内容。

本来到此为止,两位历史学家的故事就结束了,纵火者训令也可以说已经真相大白。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对历史的客观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

为了证实“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有人发现了编号为“第429号档案系列461卷宗”的〈纵火者训令〉原件。是由美国陆军总参谋部东方外军处提供的”的真实性,JC论坛的国关网友专门在国外网站上进行了大量的搜所关于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编号为“第429号档案。

在网上没有找到该文件的原文内容,只找到一些其它人在论坛上引用该文件的情况:

发布时间:1998年
引用来源连接:
http://64.233.179.104/search\?q=cache:kAzOkmYgkYMJ:www.nizkor.org/ftp.cgi/people/p/ftp.py\%3Fpeople/p/porter.carlos/1998/porter.9806+\%22order+No+0428\%22&hl=en

ItishardlyconceivablethatGermansoldierscouldbestupidastorun
aroundthefrontlinecarryingproofoftheircrimes.

ThephotosillustratethepartisanwarastheresultofStalinorderno.
0428,whichorderedthedestructionofRussianvillagesandcitiesbytheirowntroopsandartillery.Theorderread:

\"TheStawka[staff\?]oftheSupremeCommanderherebyissuesthefollowingorder:
1.AllsettlementsinwhichGermantroopsarelocatedaretobedestroyedandburnttoadepthof40-60kilometresfromthemainfrontline,and20-30kilometrestotherightandleftofallroads.Thedestructionofthesettlementstotheaboveindicatedradiusistobecarriedoutbytheairforceandartilleryusinggrenadelaunchers,overlargesurfaceareas,aswellasbypoliticaleducationsquads,skitroops,andpartisandivisions,equippedwithbottlesofinflammableliquids.

2.Forthispurpose,fighterdefencesquadsaretobeformedwithineveryregiment,toastrengthof20to30men,responsibleforcausingexplosionsandsettingfiretothesettlements.Courageousfightersmustbeselectedfortheseactionstodestroythesettlements.\"

(NationalArchives,Washington,ArchiveSeries429,roll461,GeneralStaffoftheArmy,DivisionForeignArmyEastIIH3/70Fr6439568)

上文大意是不相信德国人会在前线进行对居民区纵火。并引用关于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编号为“第429号档案的内容说明是苏联下达的纵火者训令。这个文件中并没有提到穿着德国军服的问题,也没有提到“绞死那些和德国人合作的苏联平民”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上面最后一段——档案的全称

按照美国法律,美国的所有国家档案(已解密的)是都是可以公开的,因此他又给给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发了信件,要求查阅第429号档案系列461卷宗”的〈纵火者训令〉的内容:(NationalArchives,Washington,ArchiveSeries429,roll461, GeneralStaffoftheArmy,DivisionForeignArmyEastIIH3/70Fr6439568)

几个星期以后它收到了回信,具体内容如下:

Thisemailisinreplytoyourrequestof20August2005,regardingacitationfromamicrofilmroll.

Welocatedthemicrofilmwhichyoudescribed.ItispartoftheMicrofilmPublicationT-78,RecordsoftheHeadquartersoftheGermanArmyHighCommand,whichconsistsof882rolls.Frame6439568,however,doesnotincludeanyreferencestothe\"torchmenorder\"asyoudescribe.Itisthefirstframeofafolder,KriegsliederungderRotenArmee(Materialsammlung).Inparticular,theframeconsistsofahand-writtenlistofcontents:1.Pionier-Einheiten,2.Eisenbahn-Truppen,3.Ponton-Einheiten,4.Sonstiges.

Wehopethatyouwillfindthisinformationusefulforyourresearch.

回信大意是我们找到了你描述的微缩胶片,它属于德军最高司令部记录的一部分。但是Frame6439568没有包括任何你所描述的[纵火者训令]的内容。

从这个回信来看,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中存有[纵火者训令]这一点就不是真实的,更不要说它存有的[纵火者训令]里描述了苏军穿德军制服进行烧杀了。

这同时解释了前面有人对苏联档案为什么会在美国的疑问,实际上这段档案是德军最高司令部的文件。

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是档案公开的。欢迎英文好的朋友们去信查证。在网上可以轻易找到 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 的电子邮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工开物失传

《天工开物》现存的版本有清朝雍正年间的.这个版本好好的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时值明未动乱时期,没能印刷多少本,所以留传自今的几乎没有.宋应星之友涂绍煃资助的明刊初刻本(1637刊刻),极为珍贵,此后所有版本均源于此。此原版本200年来一直安然收藏于浙江宁波蔡琴荪“墨海楼”,清末时蔡氏藏书尽归同郡李植本的“萱荫楼”,1951年李植本后人将一批包括此书在内的藏书捐献国家,才被发现,此书后转北图。此本原版国外尚有二部。全球一共存三部。
截至1989年止,《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共发行了16个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


北京图书馆藏杨本《天工开物》就是福建由书商杨素卿于清初刊行的第二版,此本由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于1965年购入,同年12月转北图.清代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图书集成》(1725)及《授时通考》(1737)广泛摘引了本书,现在流传的清朝印刷出版的《天工开物》在国内有好几家博物馆有藏。

<天工开物>流传不广是实情,但问题是某煽情帖里说的是, 在中国找不到了, 只能在外国找到,

“民国三年(1914),余奉使赴滇,读《云南通志·矿政》篇,其所引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言治铜法颇说晰,因思读其全书。次年回京,遍索之厂肆无所得。询之藏书者,均谢不知。惟余友章君鸿钊云,曾于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中一见之……"
原帖开头的事情, 实际上是说他找到<天工开物> 的过程, 在"京"寻找未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5: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鸦片战争中,八旗清军在镇江屠杀上万汉人

海龄(?——1842年),满洲镶白旗人。郭洛羅氏。山海关驻防。由骁骑校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授张家口守备,曾任大名、正定两镇总兵,后降为二等侍卫,充古城领队大臣。历任西安、江宁、京口副都统。

京口(今镇江)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南岸,当长江与大运河水陆交通之冲要,为苏南苏北交通枢纽,古称京口,隋唐为润州治,宋及明、清为镇江府治。名胜以金山、焦山、北固山等著名于世。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1842年7月)英国军舰侵入镇江之江西,时参赞大臣齐慎与湖北提督刘元孝率军守城外各山高地,副都统海龄率驻防旗兵千人、青州兵六百人守城。六月十四日(7月21日)英军乘齐慎、刘元孝败退之机,约六千余人全力攻城。海龄率部死守二日。英军由京口城西北登岸后,一队佯攻北门,一队猛犯西门,或炸开城门,或以云梯攀登,蜂拥入城。驻防清军与英军展开激烈的肉搏巷战。英军官兵死三十七人,伤一百二十人,失踪三人,此役是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攻城战争中受挫最大、最著者。清军官兵则阵亡二百三十九名,伤二百六十三名,失踪一百五十六名。战败后海龄自缢,眷属亦殉难。

事后,常镇道周顼向上禀讦,内称:“镇江于初八日(7月15日)闭城,城上开放枪炮,击杀平民,指为汉奸。又在城内搜索汉奸,每日约杀十余人,颇有冤枉,以致城内汉人近城傍晚不得行走。府库银两为都统所据,该府系其姻亲,一切附和妄行。”六月十八日(7月25日)道光帝将周顼原禀摘录转抄耆英并谕旨耆英详细访查,安抚军民。

耆英经过查询收集情况,从京口满兵领催扎明阿处详知副都统海龄的殉难过程,当即诘问,扎明阿称:城陷之时,海龄将堂印交与印房骁骑校祥云,海龄遂入内室,同伊妻并十九岁次孙皆在署内自缢尽节。其海龄之十九岁次子并十七岁女儿,经祥云同扎明阿,由署内后墙豁带至漆匠王姓家内藏匿,复送至海龄跟役黄二家潜住。其堂印经祥云掷于署内井中,祥云随即投水,(道光帝未批:可悯)扎明阿改装逃出。

七月十五日(8月20日)道光帝又谕耆英等再察访镇江失守情形,谕旨中说:海龄自缢殉难,念其为国捐躯,特加优恤。但有人参劾称:“逆夷甫到江口,尚未攻扑府城,因海龄查拿汉奸,误杀良民不计其数,以致人心不服,将该副都统围住,海龄纵兵开炮轰击,逆夷探闻内变,乘势直入府城。”海龄之死,闻系被民戕害。镇江如何失守?海龄是否被戕?准其再加察访,详晰声明。

八月二十九日(10月3日)耆英遵旨查明海龄殉难情形,上折表明万不敢廻护前奏,扶同掩饰,反蹈欺罔。奏折中说,海龄城破自缢身死,被火焚烧,经京口协领武忠阿等切实供明。领催德明等十四人潜入镇江,在灰烬中寻得海龄尸骨,检获该副都统海龄殉难时所着葛纱袍襟烧枯一片及其妻所戴玉环为据。随同海龄防守镇江散回江宁之青州满营佐颂多绅保、领催斐凌阿等一百九员名,会同严讯,一致供海龄实系于镇江城失守后,在内署自缢身死,并无被民戕害。镇江于六月初八日(7月15日)维和。十四日(7月21日)失守,海龄即于是日殉节。城内民人先期各思逃避,亦无将海龄围住,而致海龄纵兵开炮轰击,激成内变之事。

曾经禀讦海龄之常镇道周顼、镇江府祥麟经过确切访查,将海龄家人康禄、仆妇吴陈氏查传到案,据供海龄于六月十四日接仗回署,即进上房东间,与其妻商量尽节,用带在床档上做成两套,将门关闭。是时海龄子宜深泰及其女并次孙长安均在西间自缢。长安气闭殒命,吴陈氏将宜深泰等解救得脱。核实与寻获海龄等尸骨,及宜深泰前供、均相吻合。适有调省城南京帮办夷务之议叙运同洋商颜崇礼,籍隶镇江,亲向绅民老人等详细查询,均无异说。武忠阿等取具全营官兵押结。颜崇礼与绅士郭湘等十六人出具切结。周顼、祥麟加结禀报,完全一致。至于传闻海龄并未殉节,在丹阳一带匿迹,或传已剃发为僧,均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耆英报告说,经查,海龄于六月十日(7月17日)将拿获形迹可疑之十三人处斩,以外并无妄行杀戮。于城陷后,与伊妻及伊孙自缢尽节,亦经查讯明确,并非被人戕害。海龄因英船逼近郡城镇江,闭门固守,并严拿汉奸,系为慎重确保地方。惟不肯酌留一、二城门听民逃难,以致城破后惨遭蹂躏。其府库银两亦因聚集一处,尽饱贼囊,被英人掠去。将拿获形迹可疑之十三人概行骈诛,办理殊属草率失当。其所以身后怨言不尽,异议沸腾不止,实由于此。念海龄阖门殉难,大节无亏,耆英仍请道光帝允许遵奉前旨给以赏恤。

京口失陷,副都统印信经骁骑校祥云掷于署内井中,耆英派明干员弁,将印信于井内捞获,暂存于江宁将军德珠布衙门中。

耆英将海龄现存子女,一并查明下落,均送至丹阳县,妥为安置,派该县金溶及京口协领武忠阿,眼会海龄之子宜深泰,检明尸骸,加结认领,由军需局先酌给银三百两,按制殡殓。以慰忠魂。

道光皇帝九月四日与九日(10月7日,12日)两次谕旨:海龄因守镇江,拿获奸细,办理草率,原有应得之咎。惟既阖门殉难,见危受命,大节无亏,仍遵前旨,照都统例赐恤。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于该地方建立专祠。所有随同殉难之伊妻伊孙俱著附祀专祠。海龄灵柩由耆英等派员护送回旗。

常镇道周顼所禀失实,再行严参。

(参见《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五卷721页、731页,六卷99页、250页、256页、277页、295页)

——很明显,《侵华满军镇江大屠杀真相》的作者动机不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5-6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