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5 2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1644年—1911年殖民中国),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后迁辽阳、沈阳。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 D! \3 R3 P0 W! R清朝的疆域
8 N/ Y, Y0 {* v0 H) L5 H% ]% m* Z5 g
清朝乾隆年间,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丧失大量国土.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被沙俄侵占,台湾被日本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的葱岭地区被沙俄侵占,等等.2 m- i: B7 A4 {/ l9 D6 M
清朝历史
+ i" j7 Z7 L" F3 y& t+ L
/ m; P; l% t8 @5 D, s后金政权的建立
. Y8 w# W: f! V. r5 Z6 _2 w4 q" p- X F G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今中国东北。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 [& z# g7 {- E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 ~/ `' e" p, b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时,建立了八旗。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
1 _3 K+ g' d/ j5 K7 [* Q9 z2 H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 u4 E; T! h: p6 ]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 v g* H1 J4 n% T1 [& l! w
清朝建立和入关
/ `* l4 S3 L1 D/ d0 u/ m* i
% V2 x$ p( i @: h; F1 c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极病死,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 x( [: y. X1 z7 s) a, O6 \# q; U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顺治元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定都北京。9 r9 g% w \; t$ g9 f4 K9 K
清朝中期8 y2 w7 w2 N! K- I" N
* F1 I( X. j8 H/ M& `& F% Z4 o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相对明末战乱有所恢复。
9 g# V/ c% b! M( Z+ V# X( n 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9 ~$ F' k: @2 h% w5 p
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 f) X P- d/ j: y2 N. ], B 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至此,清朝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将大量珍贵书籍焚毁。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其中著名的《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幸好法国有藏于《天工开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国。但没有保留于国外的大量珍贵书籍却永远失传,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 w( u6 ?; r, e1 r
由于清朝大兴文字狱并焚毁书籍,并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 ~9 ^/ f0 X5 e- K- n清朝晚期6 b$ A7 f/ y& A0 A' p
, T; m* a. m, [7 _1 a w& Y7 J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5 ^) h# E- A5 t+ M: d有关清朝的争议4 }4 m/ Z8 Q9 P/ z; V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迁界禁海以及清政府立法禁止汉满、汉蒙通婚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9 i) p+ i" i* o0 ~清帝王谱
+ W7 g# B/ C: ~( U: ~
6 a2 ?: G. C/ b* {5 a- @+ J: C$ n1.太祖(努尔哈赤)
- @1 r7 {$ B+ ]+ Q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 y9 f1 A6 `# V*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6 q ]: u6 m' F7 t% h: D& w
包衣奴,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 t$ w0 ^; _6 W# U. b i
公元1627年登基
8 P0 F: L* h, ?3 q4 ~0 g公元1643年去位
; b/ H6 U1 b0 L$ G# t( \4 x
1 Q' O# k0 X/ A8 N" c2.太宗(皇太极)( ~. y4 v: a$ U# T# x
公元1592年--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 W" \! y8 W, `% X$ |+ h& r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8 T! H8 L/ z/ d; H# ~: K5 e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之战
O. {. n2 h4 U公元1643年登基
7 W+ W) r7 l9 J5 H0 J+ y4 Y) i/ o公元1661年去位
k8 s' a K! {
g3 r2 U; Y2 F, b2 ]- a) _, ^3.世祖(福临) N- V! A2 |1 b
公元1638年--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 E, p# @) @5 |) ]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 Q( {% @( {7 I" H$ w% U1 u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 W1 z) ~* ~5 t* e; x$ \, n0 y公元1661年登基
I. i j, u1 S/ g, M* }公元1722年去世
% ~! o0 s9 I! U" E. b( n1 z' V$ n4 n5 [' M! E$ _, P1 d" J
4.圣祖(玄烨)
g% y- X: R! c0 n6 ^: o& Z% D7 P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 x2 B" A, o9 w: _: r$ C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 h( V* @) V# {$ T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斋志异,柳条边,迁海令
% B4 S' W# g; h. _; X% ^公元1722年登基
# j7 c3 N& B( U$ i( T! V- ~公元1735年去世 $ Z( p8 x0 W0 R8 l; }* O/ l& \" @
& a- y+ M3 r0 R8 }0 M5.世宗(胤祯)$ i" S$ P; @2 r
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 ?0 c& t7 i% ~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 h. E# |9 }5 G" x
恰克图条约
3 y: D4 a! l" D( x) Q7 P' T5 _公元1735年登基 ! N4 n% T) B( Z: m
公元1795年去世
' P) M3 Q$ z6 i6 z, c$ z; P
6 T; u6 \) R5 g& x1 @# N6.高宗(弘历)2 V- X2 l6 b1 j$ p+ Y( h
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 H5 M5 {5 J7 u, C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3 [, o. I; R8 H' }# m) o 四库全书,文字狱 " S/ w, X. u. c9 h+ W+ g
公元1796年登基
F& X( _1 a1 k8 N公元1820年去位
& s1 Z% l& q1 B, e3 [7 @4 ?4 m6 Y/ v I% [# B' v
7.仁宗(颙琰)+ i3 R& [4 I8 X6 X0 ~2 ^: k3 Y4 m
公元1760年--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 ?1 y, w+ `: b2 w0 G9 i, g$ x& n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8 z H( _, ]" o/ j. p* ]. | 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 `# t+ G+ b/ s- \; r0 x公元1821年登基
. n" C6 r8 ]7 Q0 C! Z公元1850年去位
9 q6 K) _8 l& ]0 M/ l
6 c% B ~% ]) X. U" P( h3 Z8.宣宗(旻宁)
' G! X" r% o( ? S" i: w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3 L) {% s- h7 L8 W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 f4 y8 p, r, u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 Q$ N1 L" |' D4 J5 O, ] ]公元1850年登基
, z# w) ~ B. [% t- v* q公元1861年去位
6 O/ z6 K- D& y( a/ S% v( i. _3 n6 M5 A- k
9.文宗(奕詝)1 ~) ^9 F2 f) c) ~
公元1831年--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1 {* M5 t+ F. K$ w4 f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 x7 \' v+ L) r9 x0 k8 J$ w$ F9 U
太平天国起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7 h7 H2 D8 G* j
公元1861年登基 3 I! c) f2 }. E# k8 L/ ^+ [& t
公元1875年去位 # [8 ^8 V9 E% L2 o! M
+ f3 f3 V( D) O( N! T6 B% R: v+ o
10.穆宗(载淳)
/ M/ e5 ]0 E! h& }# {: E公元1856年--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 B/ G* ?3 j/ ^. {/ A" W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J2 k5 p4 J+ ]5 f) K5 O) x
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 d, `9 l7 L* Q公元1874年登基
3 l# @# s( w* K4 r- M J公元1908年去位
1 D* B' F" S' B: r j* ?# @6 _: o- _0 d: w H Q& E6 b
11.德宗(载湉): x6 R0 y, z1 g/ S
公元1871年--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3 ~2 I0 }$ u( }2 ~- H$ x% l# `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 P2 R% _- }! f6 l, @, V4 K 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 p3 A* |: s: z0 W0 G( f
公元1908年登基
0 F% L$ Q; u/ [( f% x2 `9 S" X% y6 h1 ?公元1911年去位
! F& p+ k. h; r# ~
/ W$ E8 x6 h! o! O2 B6 D+ t5 o T12.宣统帝(溥仪)
6 n, a" n8 G2 j( x- r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在位3年)
. y( V7 x! s) C1 [3 @* [3 F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 l2 b# U4 A% [5 Y5 |
辛亥革命,
% e; F, R0 b" ]1 o登基时间:1909! } L, H5 o/ m$ M- E
去位时间:1912; {" W( n7 G, D; k1 ]5 L
1 i/ ?' U; D Z) @13.慈禧(叶赫那拉)$ l$ ]5 ^7 m- N/ z. V; v
公元1835年--公元1908年$ O2 A t1 K& k( \# j# }
慈禧并不是皇帝,但是她掌权48年,所以在这里列出.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1 a: s7 v! }# a4 V' X清朝名臣:) R$ R! Z; [8 f, B
鳌拜,清朝的开国元勋. & a; ]& E, h* I2 w
于成龙,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 V3 f; P a9 E( U6 G
纳兰明珠,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 z6 z5 K* s% I J, X
刘墉,清朝名臣. 0 s; H/ w5 Z2 s' i. R# J, O
纪晓岚,“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
+ L g8 c' |$ J3 ]- x' b和珅,清朝名臣. & Q+ m- B1 x/ f. X1 P. w. L( Q% c
曾国藩,对晚清历史影响颇大的人物.
7 y! J* p: M/ b( `: z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 * ?" h' `6 ]$ f, z
刘铭传,台湾首任巡抚.
+ p T1 g: J+ N1 U) n林则徐,清朝名官,民族英雄. 9 v* t1 k3 K9 ~: V0 x: ]
施士伦,清朝名臣.
. E5 S" c8 a- T1 j$ U ~左宗棠,中兴清朝的名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