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cuizhe7788 于 2009-6-21 22:31 编辑 : o8 k2 T8 Y. W/ F9 C2 a
6 y" z8 H4 z! M) U; P1 ~
 炒鳝片、炒马齿苋、炒鸡蛋、炒海带、烧萝卜、铁板里脊、肉片汤,这7道菜,曾是毛泽东用来招待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的,时间为1959年6月24日。$ }3 K1 N& E# s+ j& o
% a: d% ]/ y4 u" ]+ g* E. Q# [$ F
番茄、雪菜、炒马齿苋、烩芦瓜、烧饼、米饭。这是毛泽东1962年6月10日的早餐食谱。
2 p2 L0 \3 \3 Q, i# [9 ]
' a5 f' ]# w. A) X( j 雪菜笋丝、炒海带、炒马齿苋、生煸豆芽、汤面。这是毛泽东1962年7月7日的早餐食谱。0 O& v0 l/ B% i* V
0 T8 X0 J1 e6 Y 在毛泽东的食谱中,无论款待客人,还是日常饮食,最为多见的,当数马齿苋。毛泽东和马齿苋有着不解之缘。
" Y) S- E2 a6 V2 h7 e, F U1 B
0 m. _* s, \/ b* w5 K8 [ 在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着保存完好的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这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制作马齿苋、酸泡菜、霉豆腐等菜肴时使用过的器皿。这些菜肴,又被称为“坛子菜”,毛泽东就是吃着这些“坛子菜”长大的。$ V1 f0 z! X' A& q
( g$ r7 E" ]* X$ ^+ c7 R) @9 M 毛泽东小时候读私塾,有一次,教书的邹先生外出,毛泽东趁机带领同学下塘游泳。这事被邹先生知道后,拿起竹篾片,就要打毛泽东的手心。可转而一想,对毛泽东这样倔强聪颖的孩子,不能来硬的,便说:“我出两个对子,你对得上,免除惩罚,对不上,则要打手心。”邹先生随即说出上联:“濯足。”毛泽东一听便知道邹先生的喻意,仍在气恼他带头在上课时间游泳这件事,便应对道:“修身。”邹先生又想出一个复杂的:“牛皮菜。”毛泽东略加思索,又脱口而出:“马齿苋。”两个对子,都对得天衣无缝!邹先生结束了“以考代罚”,毛泽东免受了一顿皮肉之苦。; ~& P' K! ?& h, Z; J( X
% `& R, v! Y4 z% y/ d" F6 S/ K
在延安时期,由于敌伪封锁,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饮食生活中的几大偏好,如辣椒、霉豆腐、酸泡菜等,时常得不到满足,只有生命力极为顽强的马齿苋,即使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也能采集到。这种生长在沟畔路旁的野菜,在艰难岁月里给毛泽东的饮食带来了很大快慰。* _; m" R- g* y+ ~8 |7 Q; k
" U$ D5 J% I, R$ F0 O- c
新中国成立以后,住进北京的毛泽东,仍念念不忘马齿苋,时常提出吃马齿苋的要求。对此,保健人员曾感到不安,害怕对主席的健康有害。于是,拿来一些样品,找到有关部门化验,还查阅了各种中草药方面的书籍。化验和查证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言:“马齿苋,既可食,又是药。”
- x* D3 e1 @- C: }+ p$ x; A- c# H
& O6 |1 h( Z: G8 B& G 毛泽东推崇中国菜,终生喜欢中国菜,但这并非说他反对西餐,拒绝西餐。60年代初,毛泽东在吃过几种西菜后,突然对西餐中的几种菜肴感起兴趣来。他想,原来西餐中也有许多菜肴的制作方法妙不可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