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了。然而,你可知道中共领导人当年为何选择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8 M, U5 N% @8 L6 u7 {7 Q' H3 D: C8 _# m- ^9 ]
据一些回忆录披露,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结束转战陕北历程的时候,已经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这时毛泽东正在组织平津战役,数十万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力争国民党华北司令傅作义率军起义,使千年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保全古城建筑和历史文物古迹,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同年五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在河北西柏坡定居下来,在这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其时进军南京、上海的淮海战役正在展开)。 ; x, P! b/ f5 U% g/ @; i. ] U
3 G( K, H P u7 G/ W3 R! V6 Z
从山西五台山转到河北西柏坡,毛泽东一路上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的迁都问题。明朝朱元璋建国定都在南京,传到朱棣的时候,迁都北平,这一政治中心的变化,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均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呢?一九四九年元旦刚过,当时担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长的王稼祥来看望毛泽东。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毛泽东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不等王稼祥回答,毛泽东又说:“历史上,历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 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呢?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
# } J2 c. x* E- l2 W, W2 i+ y! U8 O 0 i/ C& Z% p2 K+ i. A+ l9 o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实际上,他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稍为整理一下思路,就侃侃而说:“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 y. x5 ?! h( u! G; I$ p# c5 w
6 H1 r5 I7 D0 U; B- w/ P 王稼祥又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中心,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 p ?! f9 c; C9 ^
5 O+ S) `/ _' G+ K& z+ Y$ }
毛泽东表示赞同他的看法后,王稼祥又接着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P( [5 L' t2 b- N
9 R- t7 U; u5 T- A 毛泽东一笑相应。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优,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4 ~3 l! C: J) K4 }+ ^9 I U% \: E, U
毛泽东听完,甚感欣慰,笑着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 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4 i7 r( g. n1 E% y M1 Q, k% m0 W0 F4 F' {
在毛、王上述谈话不久,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共便与傅作义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毛泽东随即率领中央机关进驻北平。 ' }2 H; t# Z1 @3 }' `: P5 P( n
: Y6 y, [# ?) c7 e 毛泽东见到傅作义时曾说:你是北京的功臣,应当奖你一枚天坛那样大的奖章。毛泽东虽然意属北平为国都,但还必须履行正常的审批程 序。任务依然由新政协筹备会议第六小组承担。不久,新政协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展开工作后,就定都问题广泛徵求专家意见,很快取得了共识。
& h9 A8 X6 m) d# ~9 P' m) s( Y4 R+ e! v! ^% X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出席会议代表六百二十三人。会议执行主席是:张澜、李立三、贺龙、沈雁冰、薄一波、周恩来、宋庆龄、张云逸、陈叔通、赛福鼎。会议审议讨论了第六小组关于国都的意见后,一致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自当天起正式改北平为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