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坑儒的场地,在西安与临潼之间的韩峪乡洪庆堡即现在的庆安公司附近,至今存留有坑儒谷地名。秦始皇畏惧“天下不从所更改法”,将700儒生以种瓜为名诱至坑中,“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唐天宝年间这里改名旌儒乡,命贾至撰写碑文,并修庙纪念。后庙毁碑失,宋时重刻并作序,“文革”中被毁。洪庆堡曾叫洪坑堡,又叫灭文堡等名,最近从坑附近出土一石头文人雕像,是唐时旧物。坑儒的同时又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也就是说,秦始皇特意将“种树之书”留出,还算是有一点环保意识。也还是这个秦始皇,在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驱使70万劳力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这一巨大的工程到刘邦的军队入关还没有完工。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宫殿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盖这座宫殿究竟用了多少木材,历史没有准确记载,只一句话便让我们触目惊心了:“蜀山兀,阿房出。”“蜀山”即秦岭巴山,“兀”形容山秃,也就是说,一座阿房宫还没有彻底建成,已经使秦岭大片森林受戮,这些木材大部来自秦岭北坡,朝廷在周至、蓝田等地设立“监司”,专门负责山中采伐事宜。到今天,秦岭北坡植被远远差于南坡,这些森林离帝王太近了,它们被灼热的王气烤焦了。霸王项羽入关,移恨于物,将阿房宫一把火烧光,冲天大火烧了三个月,玉石俱焚。至今公路北侧阿房村附近有大土台基,百姓呼之为“始皇上天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