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931|回复: 2

民间传说中的“斩鬼使者”钟馗到底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6 1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但很有才华,满腹的经纶,且为人刚直,不惧邪祟。现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与钟馗有关的歇后语,如“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钟馗嫁妹——鬼混(婚)”、“墙上挂钟馗像——鬼话(画)”、“钟馗打饱嗝──肚里有鬼”等等。# t! X& s" R& P

- D2 V& I0 x- j1 A5 |2 p- d1 Z/ q, H; N8 A有关钟馗的神话和故事历代不衰,钟馗的身世也被演绎得丰富多采,让人难以下定论。传说中的钟馗到底是谁? 8 w% }7 \6 J; R7 }! m

2 G3 v( i6 f8 }2 H4 d8 ~  [% H人们最为熟知的钟馗的来历版本,是来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说的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 & @  s/ t: I4 j3 [1 P2 T
- a) Q* J% k# f
一天晚上,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大怒,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大鬼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问大鬼:“你是何人?”大鬼说:“我就是多次参加武举考不中的钟馗,羞见江东父老,所以触阶而死,感谢皇上用蓝袍为我殓葬,现虽在九泉之下,仍发誓要为皇上斩除妖孽。”说完,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 % ^  I! V! w/ K$ W! A5 F
" s) L: v9 l- r  h
玄宗病好后,便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乃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此后,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 0 Y! ]; \+ O& \- ~1 f

7 q1 k3 l) ~7 h, a唐朝时,这个故事是否就已流传,并无依据可考。至于钟馗其人,在唐代所有的官方文献中也无法寻见,类似上文中的考场冤案更是无一字一句的记载。 5 p. ]5 |7 ?# \5 L$ E' C

) q. S' ^: s/ r, d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因此唐明皇也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但皇帝在岁末时,把钟馗画像作为礼物赐给大臣,确也是盛唐以来就有的惯例,文人名士皆有记载,如唐玄宗时的大臣张说(667-730)所撰《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一文记载了钟馗画融入新春年节民俗的情景:“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
0 g3 C* s0 P! R. ?4 s5 x& M
0 Z' u; i# G* x' r. b8 ]诗人刘禹锡(722-842)也撰写过二份同类性质的文书《为李中丞谢钟馗历日表》和《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记载了德宗朝颁发和悬挂钟馗画驱邪的年俗。《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说:“臣某日,高品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钟馗一,新历日一轴。星纪方回,虽逢岁尽;恩辉忽降,已觉春来。伏以图写神威,驱除群厉,颁行律历,敬授四时。施张有严,既增门户之贵;动用协吉,常为掌握之珍。”另有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说的是钟馗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由此可见,在唐明皇时代,钟馗就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所以,有人推测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 q" f) p2 r3 T$ r+ P0 h0 S7 L* U- x& N5 B5 x. M9 F3 X- u2 ^
后来宋朝人根据唐明皇当时赐给大臣的钟馗神像判定钟馗是读书人,那么唐明皇当时赐给大臣的钟馗神像是怎样的?
; z- U& E6 {3 o3 n
5 X5 G" F$ e; z& Y画钟馗画像的画圣吴道子的画作虽现在已失传,但在北宋时,却有人在宫廷里见过。如北宋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只不过不是吴道子画的,而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由这些画除了可以知道钟馗确实面目丑陋之外,却寻不到他的真实来历。
4 X/ @: b* x( G5 `  c  J
7 C( D+ y% w% i0 n: ~! ?( P既然在史料中无法寻见,那么大量民间传说和故事又是怎么说钟馗的呢?
( W0 e- L6 a9 N) t$ e# J% G' B; t- D0 j5 `! P
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文章大意说的是: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傩”又是什么?敦煌《钟馗驱傩文》里没有明说,但《新唐书·仪礼志》中详细记述了一次皇宫里举行的傩仪式。虽同名,但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不仅规模不同,而且在《新唐书·仪礼志》记载的国家典礼中傩舞的领头者是方相氏,而不是钟馗。但后人还是称傩舞为跳钟馗。
0 p6 a. z2 R( J+ M
; W7 k2 T" Q" A. K. E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跳钟馗傩舞中,也离不开面具。
% X- T) l1 |1 D/ w
1 L9 a8 c7 V4 K# j有人根据跳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有人推测: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有可能源自当时的一位巫师。
' x, |4 |5 B% o2 s1 n! d( l3 `% U4 j' L2 X; E+ v' S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著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钟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便成了钟馗的来历的说法之一。
6 r$ D% `: F' c' C; B
) x) Q1 @$ ]" i5 T' w6 J也有人说钟馗是洗衣服用的大棒槌。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可以很容易寻得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比如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可是大棒与钟馗有什么联系呢?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钟馗”两字发音的反切,也就是钟字的声母,加上馗字的韵母相拼—发之为“追”的音。所谓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2 o1 |4 [- J/ @( G% w
& @! f/ I7 E0 N& c( F1 O
另外钟馗二字通终葵,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殷时代遗民有七大家族,分别是陶氏,施氏,繁氏,树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他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
2 i0 F, i* d, E, {6 V' M. U, W/ d  ^2 Y, |; w: Z2 z) I
钟馗故事系列中,钟馗除了是斩鬼使者外,他更是正气凛然与受民众拥戴的。 6 @& O2 [. }# ?2 N

7 Q& P" Y' J5 q) G* f- i《钟馗全传》中,玉帝安排殿前司薄总管幻化美女,色诱钟馗;钟馗便表现了“金石不逾之操”。在《平鬼传》中,阎君向玉帝举荐钟馗:“他为人正直”。《庆丰年五鬼闹钟馗》里,中阳真君称赞他:“正直贤能”。《钟馗全传》说钟馗斩石马,替地方上除一大患,获民众建祠庙供奉。《斩鬼传》中,百姓感激钟馗除害安民,降伏骗人钱财的抠掐鬼后,便替驱邪大神建祠堂,令钟馗得享香火。 8 o* H* K2 d: Z7 p6 p, T
! A3 d$ c4 f0 x! ^$ v0 v
对于钟馗究竟是谁这个问题,诸说并立,仍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谜。
发表于 2009-4-16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钟馗,显然他不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7: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帅才是好男人~~~~这是真理(比如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9 00:4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