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286|回复: 2

印度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14: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发表于 2007-3-18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婆罗门教是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并逐渐完善的宗教,后来也称为印度教,19世纪后逐渐改革为新印度教。

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是吠陀(Veda,中文意思为明论),信奉三位主神,

创造神梵天(Brahma),佛教称为帝释天,他创造了世界万物,他的坐骑为孔雀,妻子是辩才天女,由于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印度教徒不太崇敬他,全国4000多座印度教寺庙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
保护神毗湿奴(Visnu),也名为黑天,佛教称为遍入天,他的坐骑为大鹏金翅鸟,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专门供奉他,全国有1000多座庙宇。
破坏、再生和舞蹈神湿婆(Siva),佛教称为大自在天,妻子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的影响最大,全国有3000多座庙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专门崇拜他妻子的为性力派。
婆罗门教将人最初分为四个种姓(Varna),婆罗门(Brahmana),刹帝利(Ksatriya),吠舍(Vaisya),首陀罗(Sudra),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另外还将一部分人列为不可接触的贱民--首陀罗(Sandra),后来种姓制度发展的越来越复杂,到19世纪已经发展成45大类几百个等级。种姓制度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在印度许多新的宗教成立都是基于反对种姓制度,如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也有许多低种姓人改宗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以躲避种姓歧视。新印度教已将种姓制度废除,但其影响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5 17: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