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24|回复: 1

元代名臣-维吾尔人廉希宪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1 13: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每次读古人的传记,既为古人的风采所感动,又惋惜他的作为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世界一直在前进,今人有胜于古人的地方,但古人也有很多让今人难以企及的道德和识见。
+ p6 c2 k) s, G; i& X# N6 R
9 }, @% V% n6 Z- {7 u9 A    今人仰慕古人,多出于个人爱好,且喜欢从众。因而许多并不出色的古人被今人津津乐道,又有许多不世出的古人被埋没于典籍之中。虽然已逝的古人并不在乎,但读到他事迹的今人既被古人的作为所激励,又为古人被后人的轻视所不平。
2 S  w& M3 q: T) p# o8 W3 |7 @& {' \/ t: v6 n0 a9 B+ i4 n
    廉希宪,维吾尔人,元朝的大臣。纵观他一生的事迹,放到任何朝代,和那些朝代中最优秀的人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超过那些人,我喜欢的古人不多,廉希宪是我喜欢的古人之一,我常常把他和范仲淹提并论,觉得这两个人都是古人中所谓君子的代表人物。
6 w2 I' }: l+ Q9 V# c* z7 V% ~, n+ \& _% r
    我们读历史,大多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本民族的英雄人物,被本民族的人所敬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英雄是不分民族的,英雄有其共同的道德风采,以天下为己任,淡然于个人的得失,奋不顾身于国家的英雄,都值得后人敬仰。4 r5 P3 V  |, I- p- G

' O( W3 r* S6 O6 `3 f    优秀的人物有其过人的地方,廉希宪九岁的时候,家里的四个仆人偷盗了五匹马逃走,按当时蒙古的法律,是要被处死的,廉希宪哭着劝阻了家人,保住了这几个人的性命。有两个仆人借酒发疯,辱骂廉希宪,廉希宪说:“他们是欺负我是小孩子,才这么做。”让人把这两个仆人送到官府打了一顿。4 w5 M2 t9 z" T7 w6 R" g
; S0 Y: u% T* {5 ]$ Z  v3 m) K
    古人说见微知著,廉希宪思虑的慎密,防微杜渐的见识,在小时候的这些作为中就表现了出来,到他做了宰相以后,宫中的太监有一天到他办公的地方传话,说皇帝的意思某事应该怎么办,廉希宪说:“这是宦官干涉政事的开端,不能开这个先例。”就向元世祖说明情况,把这个太监打了一顿。
3 L1 p3 j) m9 P) l7 U" Q+ r, X# [6 x/ J1 D) [; ^
    元世祖还是亲王的时候,廉希宪是他的属下,当时廉希宪十九岁,元世祖见到他,和他谈话后,就十分信任廉希宪。廉希宪喜欢读书,手不释卷,有一次正在读《孟子》,元世祖找他,廉希宪怀揣着《孟子》去见元世祖,元世祖问《孟子》都讲什么,廉希宪详细的给元世祖讲解了孟子的性善义利仁暴的宗旨,从此后元世祖称廉希宪为“廉孟子”。
4 r2 u  D6 @. c. F- P& E8 h* t/ b& ]1 Z  y
    当元宪宗病逝以后,廉希宪劝元世祖马上回蒙古继承皇帝的位置,并事先预料到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海、浑都海有可能乘机作乱,派赵良弼先去观察。然后作为元世祖的先导进京去劝说其他的亲王推戴元世祖,在元世祖故意退让的时候又给元世祖阐明利害关系,使元世祖顺利即位。; Y: S' D- `" h3 R

$ V# H+ ^7 _% w2 z; j  {    在元世祖的地位还不是很稳固的时候,廉希宪提出把朝鲜的在蒙古作人质的王子送回朝鲜做国王,先安抚这些属国,然后和南宋讲和,结束战争,撤回元世祖的直系部队,回京做好防御其他亲王有可能的叛乱。
) t- d$ p' Y" G) E9 V  K5 ]* |9 E* W8 L* P
    关中果然如廉希宪所料,刘太平他们即将谋反,元世祖仁明廉希宪为宣抚使去安定关中。廉希宪审时度势,妥善安排,逮捕了主谋刘太平、霍鲁海和他们的党羽。因为关中没有兵备,廉希宪派总帅汪惟良带兵去镇守,汪惟良以没有得到圣旨为借口推辞,廉希宪就解下自己的官印给汪惟良,说这就是得到的密旨,后续诏书马上就到。然后给汪惟良解决了后勤供给和赏银,汪惟良被廉希宪的气度折服,立刻带兵去镇守关中。4 o' X3 L; }* Z* a9 K, D
6 ]  Q4 D) Y) }- ?$ S. [, p, j8 Q  y
    经过廉希宪的妥善安排和调度,关中的叛乱被镇压了,元世祖派人传旨来赦免叛乱的主谋,关中的人因为被这些叛乱者欺压怕了,十分担心这些人东山再起。廉希宪先让人在狱中把这些叛乱的人处死,把尸体扔在大街上展览,然后才去接旨,关中的人心就此安定。事后就他的作为向元世祖请罪。元世祖说:“经书上说的权变,就是这样的。”并下命令让廉希宪统帅关中的所有军队,并可以临机处置,无需上报。
) e5 D: u( A: e! f7 \
5 Z4 D0 B8 e7 t2 J# j1 M    浑都海勾结四川附近的军官继续叛乱,四川也变得混乱不堪,诸将出战不利,很多人建议放弃四川。廉希宪亲自率领诸将出战,击败叛军,安抚了关中、四川、西凉,斩杀了叛乱的主谋,元世祖到到消息后,高兴的说:“廉希宪真男子也。”这个时候,廉希宪刚刚三十岁。
1 k/ c& o2 o2 e; y" A+ x. D. ~$ p+ y( B1 h
    当初,廉希宪在元世祖的幕府的时候,和大家一起比赛射箭,有人要拿廉希宪腰中的三支箭,廉希宪说:“你是不是觉得我是书生不会射箭?只不过我的弓力量小罢了。”旁边的人给他换了一张强弓,廉希宪从容的射了三箭,三箭都射中靶心。后人说他下马读书,上马杀贼。$ J9 @/ p0 w" G' |8 c
! j. I; O: K& e# {8 K. x7 R* U8 F
    平定关中和四川等地后,廉希宪马上恢复当地的生产,禁止人口买卖,废除以前不便于人民的地方,兴建学校。当初,在元世祖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廉希宪就建议把那些被当作奴隶的读书人释放出来,解除他们的奴隶身份,用这些人兴办学校,廉希宪在政事之余,也和这些读书人一起讲学。
4 b3 v8 z; @; x; D* X% ^# ^
7 i  |3 c/ C+ r0 h    赵壁嫉妒廉希宪的功劳,在元世祖面前说廉希宪的坏话,并召回廉希宪的助手商挺和赵良弼审问,这是恰好宰相王文统由于谋反罪被杀,赵壁借此机会,说王文统是廉希宪推荐的人,不应该让廉希宪统兵在外。元世祖因此召回廉希宪,廉希宪一人承担所有的责任,说所有的事情全是自己一人所为,和助手商挺、赵良弼无关,而元世祖也想起来推荐王文统是刘秉忠的意思,和廉希宪无关。
) }5 f( q1 i% }$ b7 p: C3 e' I  F+ Z+ A& R% r3 Q; h6 m! w  {& Y
    元世祖任命廉希宪为宰相,廉希宪在中书,振举纲维,综劾名实,汰逐冗滥,裁抑侥幸,兴利除害,事无不便,当时翕然称治,典章文物,粲然可考,并建立官员纠察制度。有人说宰相史天泽要谋反,廉希宪极力为史天泽在元世祖面前解释,是史天泽得到清白。元世祖因别人的诬告要杀四川帅钦察,廉希宪暂缓办理,并和元世祖力争,使钦察得到解救。- R( p5 z1 i4 A# S: u* g
; S0 @% y7 h- X4 a( m7 j
    因为廉希宪在朝堂上和元世祖争论,丝毫不留青面,元世祖对廉希宪说:“当时你做我的幕僚的时候,对我的行为很是容忍,现在怎么这样倔强?”廉希宪说:“当时是王府,王府的事情轻,天下的事情重,一有苟合,天下人受害,所以不敢容忍。”
' b3 ^5 X$ E& O# n3 r' m  Y% H
2 P' p: l2 ?. {4 a0 ^    到后来元世祖下诏大赦京城囚徒,有一个西域商人匿赞马丁因为很富有被关押在狱中,因这次大赦被释放,廉希宪因为告假,不在京城,不知道这件事。匿赞马丁的仇家上告到元世祖那里,廉希宪认为有大赦的诏书,匿赞马丁可以被释放,元世祖很不满意,认为不该释放,廉希宪说没有诏书说匿赞马丁不可以被释放。元世祖十分生气:“你们号称读书人,就不能理解上面文字中的意思?办事这么没有水平,你说该怎么办?”廉希宪说:“我既然是宰相,办事不合你的意思,就该罢退。”于是元世祖就罢免了廉希宪。
3 ]7 y7 F7 v' T1 a+ g8 h5 C$ J* k  ?9 g. }
    廉希宪罢官在家,只是读书。元世祖希望他出来接着做事,可是又没有借口,问旁边的人廉希宪在家做什么,身边的人说每天读书。元世祖说:“读书不出来做事,多读书有什么用处?”阿合马对元世祖说廉希宪整天在家和家人喝酒作乐,元世祖生气的说:“廉希宪清贫一生,那会喝酒作乐!”廉希宪有病,医生说需要砂糖,廉希宪家里没有,当时的砂糖是稀有的东西,阿合马派人送了二斤给廉希宪,想乘机结交,廉希宪说:“吃了它可以活命,我也不吃奸人的东西。”5 T$ _8 `0 W% w- _) T8 v: R

  t) r1 A, s! ^8 G. k    辽东的蒙古贵族扰民,元世祖知道只有廉希宪可以治理那里,任命廉希宪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辽东那里多亲王,政出多门,廉希宪到辽东,首先明法纪,废除亲王政令,有一个人自称驸马,讹诈平民钱财,廉希宪派人收捕这个人,这个人夜里卷着营帐逃跑了。公主进京,路上因打猎毁坏民田,廉希宪面见驸马,批评了驸马的行为,公主急忙设酒招待廉希宪,愿意出钱一万五千贯赔偿农民的损失。
* P% z. `( D" `3 X1 N9 B# u( Q5 _) n' H+ `4 c' s3 y/ s
    元军攻下江陵,需要迅速安抚那里的人民,元世祖急召廉希宪行省荆南,廉希宪到后即日禁剽夺,通商贩,兴利除害,不分民族提拔有才能的人,并兴建学校,安抚民众,恢复生产,周围的一些省份的宋人因为廉希宪而向元人投降。
- w' S8 B3 _( c, I) D2 P$ I: x- i2 |. N  A% G
    廉希宪身体多病,在江陵一直不好,元世祖召他回京,回去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只有琴书,别无他物。死的时候,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谓皋、夔、稷、契、伊、傅、周、召为不可及,是自弃也。天下事苟无牵制,三代可复也。”又曰:“汝读《狄梁公传》乎?梁公有大节,为不肖子所坠,汝辈宜慎之!”
发表于 2009-3-14 1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11-5 19:49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