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117|回复: 2

方孝儒年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0 16: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57年 元至正十七年丁酉 1岁# w$ O, J: ^0 I9 B* O9 g

3 d* p" Z+ ~' ]8 ^+ Y2 E  方孝儒生于浙江宁海缑城里。朱元璋30岁,宋濂48岁。; w: p/ l% {& D5 s" s% d9 f. c
. j$ P& |$ D6 f! @5 o& ?8 W
  1359年 元至正十九年己亥 3岁
' M3 j; S5 H7 a( m3 m) U* P1 b1 P  ]
  能识数目,智力超群,《逊志斋集》外纪《年谱》云:“方隅达者知其非凡。”% x# Q- {/ ~% d1 U# M% N2 S8 t

* N2 s5 _# E1 `0 G* r  1360年 元至正二十年庚子 4岁7 W7 b' X) j3 |) S- t- D

' S+ y' U0 U  e9 C# @% o  精敏绝伦,不趋不苟,持重如成人,其父方克勤奇之。 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赴金陵。7 P4 S1 f% G) l. ]* T/ m! \% I
9 n: y  T7 N! ^8 d1 Y- ~
  1361年 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 5岁3 w7 n4 k) u  a& b) i
* E0 h1 `* x" _9 e. i& }7 t
  能读书辨章句,在父亲指导下开始读书。
" l! |. I/ y, x: R5 p" L0 l( e0 J& z0 m* K  p
  1362年 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 6岁
0 q+ ?  d% Q/ `4 Y7 m
7 Y% b5 g( L8 L; g  学会作诗,《题山水隐者》是他学会作诗后写的第一首诗。 7 A  c- o9 L! X: m1 I! P" k0 r

) g% [, Y6 y0 c( }# H% X  363年 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 7岁2 ]0 i8 v3 R- A! G! S2 n# a
, Q# t0 u  d+ L6 c0 |
  母林夫人病故。# o9 ~- Z8 n  P4 b- ^; M; c# y8 u% N0 k
5 ^1 U9 S8 [2 v: ~2 `
  1364年 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 8岁' M! a0 f. G$ o2 d6 y( Z" q

2 b% C, _" y9 N7 v. h% g9 a+ K  读书,见书中所载圣贤名字,或是圣贤良相良将相貌,即牢记于心,决心以圣贤为榜样。6 I! c- [1 |9 T: b4 R, v8 |3 M
1 K4 S' M1 t/ G# [
  1366年 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 10岁4 M  n2 i9 e; X4 L3 D

0 J8 G: m/ t: A& H' x" E0 A9 U) o. O' o  日读书盈寸,于上年即已背诵“五经”。7 U: K; H* O$ A2 l
+ t2 v9 P# N/ T( [. M
  1368年 明洪武元年戊申 12岁# m/ |! Q5 y7 u# K

1 |+ _% l: g* l8 s% r/ r  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继母王夫人卒。8 [" Q; d5 h2 x
2 v0 E( G+ l* u
  1369年 明洪武二年己酉 13岁
# H9 y2 A% W7 b% ]: _$ {" g; w
) p; u; O6 U" R( d+ p5 r- c  善于为诗作文,乡邻呼为“小韩子”。其父方克勤任宁海县学训导。 宋濂、王祎等修《元史》成。' x/ G3 W0 e& H2 y7 F, N3 L
2 a0 W( V- D, X2 s
  1370年 明洪武三年庚戌 14岁
% |1 C- c" b9 b3 F4 B
7 {. @* L7 C( a! F8 L# s" c3 D3 g  写《幼仪杂箴》二十篇,《杂铭》四十五篇。! F  H+ z9 q. \' a

7 t( v0 h6 T3 c3 F/ [  1371年 明洪武四年辛亥 15岁: b+ f, N! Q+ Z5 n, ~

5 ?4 ?* c1 F2 m  L  其父方克勤任济宁知府,孝孺侍父宦游,历览齐、鲁胜迹。' B. W5 V4 E9 F7 X% H" ^& }
* `4 e" h+ m) k; S1 S
  1372年 明洪武五年壬子 16岁
5 y9 _) J7 f) J
' i2 c5 n3 W4 c8 L+ m0 }4 a8 A  在济宁谒见曹国公李文忠。
2 h8 z( e0 W$ O3 ?- M1 r: r" o# r: v5 b3 v6 T
  1374年 明洪武七年甲寅 18岁# |& n$ G+ B( R, L: t- Y/ R

# C1 {$ @5 A! n  作《释统》三篇,《深虑论》十篇。父方克勤考满为山东六府之最。8 W  O& _1 y% f  Z) L6 j: o
% \) ]8 |  }8 H+ ^( M$ K
  1375年 明洪武八年乙卯 19岁
% A' i  E+ c5 J- H# }" N. M5 |3 s# {( s  H) ^
  方克勤奉召进京陛见。遂遭下属曹县县令程贡诬陷,被逮系京城。
# }- I' \$ E, v1 N$ x9 l% S
8 n+ m- a) ?) P& @0 ^  ^3 N+ R  孝孺上书政府,愿以身从军,代赎父罪。' l$ r& ~+ ?' O# L# g
! ~) \) I6 q; x8 T3 c# g
  1376年 明洪武九年丙辰 20岁. C( w% @" w1 f" A
% z& L  P  D7 G4 w
  方克勤谪役江浦。孝孺拜师宋濂。2 z# w, R0 i- L+ |! c2 c7 j4 n
6 }+ k: M. V& j; O0 Y
  “空印案”起,方克勤被诬牵进此案,十月二十四日殁于京师。孝孺、孝闻扶榇南归。宋濂为其父书墓志铭。
$ `, T% {) w$ f
  @3 V& c6 l" d5 f  1377年 明洪武十年丁巳 21岁
" z2 g1 a8 @) u" E1 H
" m0 U5 B' Y* [/ X, r' P+ ^9 H. w  葬方克勤、林夫人于宁海深湾童施山之原。六月,孝孺到浦阳宋濂门下,继续学业,历时4载。. j8 ]' w4 B2 P& z: n* W. B
, ^8 ]! ?, `  m; g' V
  1380年 明洪武十三年庚申 24岁0 Y/ P! B5 ]4 y, A% \

& O4 ]  `& S2 `' y  胡惟庸案起。秋季,归省祖母。
  L. I0 Y' G: _. l% Q0 L1 h8 g
, z2 U* u9 p6 D) z: C  1381年 明洪武十四年辛酉 25岁$ b! j+ y3 H- Y: k( S( F  O' q0 I

1 y' v5 a  x( T# N; b! y  在缑城编成《愚庵公文集》,孝孺作序、跋。 作《祭太史公》文以悼念宋濂。(五月20日,宋濂于流放茂州的路上,自缢于夔州一僧舍。)写成《周礼辨正》。- `" o( Y3 ^" j8 C) p$ f

( ~/ G* d1 K" K6 a2 `3 G  1382年 明洪武十五年壬戌 26岁
) M. G: y. c4 C" h! f- `6 n5 t$ w
# \3 x% S' G7 o7 f3 h5 n+ h/ g- {+ C  在缑城娶郑夫人。
: Y% C5 ~. @7 @3 s" J+ D3 _1 v
/ ?+ [) A9 r6 h/ j( h  1383年 明洪武十六年癸亥 27岁" @' J9 f+ `9 O4 s. \

* L/ k  w! s9 x3 W0 o9 w- R  因上年吴沈、揭枢举荐,应召入京师在奉天门陛见朱元璋。当廷作《灵芝甘露论》,赐宴礼部,遣还乡里。作诗记之。
' a( C2 K7 z# [* H; v& U( F, d9 k2 h) z
  1384年 明洪武十七年甲子 28岁$ L  e* m) ]; G& K
2 \" b  b8 N& A4 ]. r
  在缑城。长子方中愈生。继续课徒。2 y( D: n+ z# f- |% ^* O

, a4 A& M# l) |  1385年 明洪武十八年乙丑 29岁
1 L/ s2 Q% K8 _2 j& W7 D: O: b% i$ q9 u9 C! R: k
  在缑城。写下《四忧箴》、《君学》、《石镜精舍记》等一批作品。
2 e5 [2 y% F+ k2 X8 M: |; S6 _: r, x% G" `5 X
  1387年 明洪武二十年丁卯 31岁- t% Y: K! W6 F' m

2 F2 O. R) X+ b8 v* j" W  仇家因坐事被逮,词连方氏宗族,有司录其家,械送京师。朱元璋特命开释。
$ M! ~1 E! [  ?( t" w6 p2 y
" a/ v- S, k  T) G: Z* b- Y  1388年 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 32岁1 K1 J3 p* @4 f0 U/ }
0 k# D/ `, `. ^$ s
  在缑城修家谱。祖母叶老妇人卒。表弟卢原质登进士,赋诗贺之。
& o6 n+ h! e- |  |# K& s. Y* t# k- i" e0 ?3 A
  长女方贞生。5 c3 C+ B6 N1 J, W3 r2 y( l- I9 }
; x: {# |2 C  U' G* H1 r% h: _8 n9 \$ M
  1390年 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34岁
! q+ L' o' c- B
! d9 E- C$ i( |- a1 `! P  在缑城继续课徒。完成《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等著作。
) B$ Y% r' L" ~5 r2 A- R  v3 x- U, s
  1392年 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 36岁* ?: }; |0 k2 a0 D. r- n; c: T9 V
8 ~) J8 F% i1 J. k
  廷臣交荐,朱元璋再次召见,以其志存教化,除汉中府学教授。' y8 h8 ~# J2 `7 J( O' ]
" h' O2 z( j' T
  次女方淑生。  n. q1 C) G0 y8 R6 N1 }/ Z
( M$ Z" m. {$ P
  1393年 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 37岁
! @; h  d! }3 f/ _3 }1 w, N4 I+ L. v+ T/ P9 [" Z! k
  赴汉中,道经夔州,祭拜宋濂墓,恤其遗孤。4月,抵汉中。
0 Z# T; }/ o0 Q# V  b4 U. @% W" A. _9 \2 ?8 j) F: ~" I
  主持四川秋闱,再赴京师主持考试。! F% `' O# r) C' v" h
) p# k7 C" [6 O
  蓝玉案起。( p' E7 T6 N# u& Y: \

' Z) D' s. q, I2 a5 I6 A  1394年 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38岁
, L, y, W6 u; R$ O) Y/ W! h  u
, x2 _0 ?7 A6 R( i, ?  兼蜀王世子傅。次子方中宪生。
4 |; ]% s; ]% j6 S) J8 R: g/ w5 J; t5 E2 q" Y/ s, Q$ x
  1395年 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 39岁
6 B4 ?9 A! P* e- s. d
. q" y- `8 E" g1 Y2 B! Q  蜀王题其读书之处曰“正学”。《帝王基命录》等撰成。5 q8 o* c; O# W$ B7 o# X
6 S" A  Z3 L$ `# {9 v6 Y
  1396年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 40岁
" ^, S: x+ P3 G& R2 f6 W: B; b# ~. ^- Y% _  }9 _
  兄孝闻病故。秋主持京闱,取士300人。
1 W6 U, g3 }- y  Z2 @
. I2 O. j* _) M+ z+ C  1397年 明洪武三十年丁丑 41岁3 G* d: v# ~5 Q% N- q  ?) K6 r

+ ?& r9 {* n1 E/ a) ~1 ]  在四川承蜀王之命,写《蜀道易序》、《蜀鉴》、《蜀汉本末》、《仕学规范》等。! \6 D' j+ H6 ^. O3 v6 k
# }: P9 W1 C2 s6 U# B
  1398年 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 42岁8 ?. J" V  ~. V

4 r1 E: U. n0 @2 e5 F/ j  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遗诏传位皇太孙,并遗命方孝孺立即进京。5 B: u* v# `/ D# r9 P; d% t

  v$ ~2 d  x8 P- d3 A  u$ N  闰五月十六日,朱允炆祭告天地,登基即位。
& @! x+ [- a' _" g, t
! R: y3 t0 c, U2 A  [3 @- P  六月,方孝孺奉召进京,为翰林侍讲,值文渊阁,日侍新皇左右备顾问,一时倚重,凡将相大政议辄咨询。
' ^4 Y, H& d* a* T+ i; U' {# ~, K- b% e) h0 v9 b- E: Q
  夫人郑氏及子女回缑城里。革冗员,省州县,释囚徒,建文新政开始。废周王为庶人,开始削藩。
* S- Q1 C1 i3 g3 ~3 D# p6 D1 Q, K9 t
  1399年 明建文元年己卯 43岁
- s/ \9 o( }  q( e% L: i/ V) o# }% O: s0 O! ]  f
  二月,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更定官制。至六月,连同周王在内共有五王被废,余四王为:湘王、齐王、代王、岷王。孝孺迁侍讲学士。帝每有疑即召孝孺释之。临时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屏风前批答。. r% B# I( N! v! u

6 O" k) c& e+ m' n  七月,燕王起兵,靖难之役开始。八月,主试应天,录214人。
$ A9 l. t2 a' }* `: F2 S& |8 M2 y# q
  1400年 明建文二年庚辰 44岁
' E4 s% R; z; h% _. H$ E
& _, v- C) c# y  诏修高庙实录及类要诸书,以孝孺为总裁。主持会试,得王艮、黄钺、陈继之、杨子荣(杨荣)、胡广、金幼孜、吴溥、胡濙、顾佐等名士。比定官制,八月,孝孺改文学博士。: l- \! p/ ^! y% C" u; y

0 z' S+ a, ~3 a7 M7 e. B9 R  四月,白沟河大战,官军惨败。十二月,东昌大战,燕军败。
, q  A5 S8 Q- b6 H5 C3 |" c' N  R) V8 j
  1401年 明建文三年辛巳 45岁
# l! m) u* L3 B7 W
8 s9 t1 y1 s0 I6 X; e+ L  作《凝命神宝论颂》。三月,夹河之役,盛庸大败。
% |* }' |  x* N7 w* O* H# K0 `8 X5 G6 _) e. K8 D0 p) S! I+ t$ |
  七月,门人林嘉猷献离间计,不成。作《闻鹊诗》,悲观至极。十二月,燕王率大军南下。
7 I- `# G1 O+ J% t' v; v
8 v, Y- G" ^8 k' ~( ^8 B  1402年 明建文四年壬午 46岁
& N. M* s" w& G! j$ A( S+ [! y  l0 M
  五月,燕师占扬州克仪真,建文帝下罪己诏,号召各地“勤王”。
( W! J5 E8 [8 D/ C
" u/ M6 w7 \* p( _% p( T  ~  六月三日,燕师渡江。十三日,燕师从金川门入城。靖难之役结束。六月二十日,葬建文帝。
! ]+ p2 C6 B$ W6 e9 u* \% h7 _2 m( n& {. g" F6 C7 ^7 o0 l7 e
  六月二十五日,磔方孝孺,诛十族,行刑7日方止,死者873人。门人廖镛、廖铭、王稌诸门生收孝孺遗骸。孝孺妻、子自经,儿女投秦淮河死。诸远亲充军数百户,死者又数百人。门人王稌等人将方孝孺葬于聚宝门外山上(仅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东麓)。
发表于 2009-1-11 0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惨~

除了惨就是悲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义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10 09:1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