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空空.

南传法句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為水爭吵
眾生滿懷憎恨,佛陀不憎恨,
眾生滿懷憎恨,佛陀安住不憎恨。 (偈197)

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
眾生種種煩惱苦痛,佛陀安住不煩惱苦痛。 (偈198)

眾生貪求欲樂,佛陀不貪求,
眾生貪求欲樂,佛陀安住不貪求。 (偈199)

  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緊臨盧奚多河兩岸,兩個城市的農民都用盧奚多河水灌溉。有一年,發生大旱災,他們的米穀和其它的農作物都受到威脅,兩岸的農夫都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田裏。拘利城的農夫想把水改道,引導河水來灌溉他們的田地,但迦毗羅衛城的農夫加以抗議,他們認為如果拘利城農夫的計策得逞,那麼他們的田地就沒有水灌溉,農作物就不可能成熟。

  雙方都想獨佔河水,因此都懷有瞋恚和恨意。兩個城市農人間的爭吵像野火般,漫延開來,而傳到雙方統治者的耳裡。兩邊都找不出妥協的辦法,就準備戰爭,用武力解決。

  佛陀知道他在河兩岸的親戚們正準備戰爭。為了他們的安寧和幸福著想,他決定加以阻止,就一個人單獨到河的中央。兩岸的親戚看見他時,都把手上的武器放在一邊,向佛陀禮敬。佛陀告誡他們:「你們不應該為少量不具重大價值的水大動干戈,傷害彼此更有意義的生命。你們為什麼要採取這種不道德的作法呢?今天,如果不是我在這裡的話,你們的鮮血現在已經像河水般淌滿地上了。你們懷抱著恨意過日子,而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恨。你們的道德感薄弱,而我德行清靜。你們自私為己,敵意增長,而我沒有絲毫的自私心態。」雙方聽完佛陀的勸誡後,對於自己的愚癡感到羞恥,一場流血戰爭因此得以倖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飲食要節制
健康是最高的福報,知足是最好的財富,
最可信賴的人就是最好的親友,
涅槃是最究竟的喜悅。 (偈204)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有一天吃完早餐後,前往祇樹給孤獨園。他當天吃太多的咖哩肉飯,所以在聽聞佛陀說法時,精神不振,不斷打瞌睡。

  佛陀就勸誡他:「國王!進食應適量,身體才會舒適。」國王接受佛陀建議,從此以後奉行適量的飲食,身子因此比往昔輕盈,情緒愉快,也比較健康。

  佛陀在國王向他敘說改善的情形時,告訴國王:「國王,健康是非常的福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佛陀的方法
已經領會寂靜獨居安樂的人,
已經領會法義而喜悅的人,
不再恐懼,而且遠離邪惡(見)。 (偈 205)

  有一天,佛陀宣稱四個月後,他就要證入般涅槃。聽到這件消息後,很多尚未證果的比丘感到很傷心、很沮喪,茫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就緊緊跟隨在佛陀的身旁。但提裟尊者決心要在佛陀入滅之前證得聖果,所以並沒有整日跟隨佛陀,反而到僻靜的地方去精進禪修。

  其他比丘不了解提裟尊者,就向佛陀說:「世尊!提裟尊者似乎並不尊敬您,他只曉得做自己的事,而不知來世尊身邊聽法。」

  提裟尊者說:「我只是加緊努力精進,以便在世尊般涅槃之前能證聖果而已,這也是我未到世尊身邊的唯一原因!」

  聽完提裟尊者的解釋,佛陀說:「比丘們!所有敬愛和尊重我的比丘應該效法提裟尊者。比丘們!鮮花供養並不表示尊敬我,只有精進禪修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釋看護佛陀
值遇聖者是好事,與聖者同住是件喜樂的事,
不見愚癡的人也是件喜樂的事。 (偈 206)

與愚癡的人為伍,會長期憂患,
與愚癡的人為伍,如同與敵人為伍一般痛苦;
與智者為伍,如同與親友同住般安樂。 (偈 207)

所以,人應該與聰明、智慧、多聞、堅定、
善盡職責的聖者為伍,如同月亮追隨星辰的軌跡。 (偈 208)

    大約般涅槃前十個月,佛陀在毗舍離附近的鞞羅柧村結夏安居。那時候,他身染痢疾。帝釋知道佛陀身體不適,就親自前來照顧佛陀。佛陀告訴他不要費心,因為有很多比丘在身邊,但帝釋堅持要照顧佛陀,直到佛陀身體好轉。

    眾多比丘對帝釋親自照顧佛陀一事感到驚訝,也對他懍然敬畏。佛陀聽見眾多比丘的心聲後,告訴他們:「比丘們!帝釋親自照顧我這件事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往生之前,他曾有機會聽聞我說法,因此了解佛法。去世之後,才往生成為現在的帝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曾經聽聞佛法,事實上,比丘們!得遇聖者是樁好事,與聖者共住令人喜悅。」

備註:雖然佛教徒崇拜帝釋並祈求他的祝福和保護,但佛陀在《幢頂經》中說帝釋尚未究竟解脫貪瞋癡和恐懼。儘管如此,佛教徒傳統上相信帝釋護持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憂愁緣自渴愛
貪愛會引起憂愁,貪愛會生起恐怖,
毫無貪愛的人,遠離憂愁恐怖。(偈216)

  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是外道的信徒,但佛陀明白他不久即將證初果,就到他耕種的地方去找他談話。這婆羅門十分友善,他非常感謝佛陀關心他和他的工作。他向佛陀說:「等我田裏的稻米成熟後,我會在收成之後,先分一些給你,我不會在分給你之前,先吃這些米飯。」但佛陀預知他今年不可能有收成,所以不發一言。

  婆羅門的米糧就要收成的前一天,卻下起傾盆大雨,他所有的米糧也完全毀了。婆羅門因為無法如願的分送佛陀米糧,而非常難過。

  佛陀再度前去找他,並加以安慰。婆羅門也向佛陀敘說降臨到他身上的大災難。佛陀忠告他:「婆羅門,如果沒有任何貪欲(註),永遠不會哀傷、恐懼。」

備註:
貪欲有三種
1. 欲愛,執著於感官的愛
2. 色愛,執著於色界的愛
3. 無色愛,執著於無色界的愛
  根據阿毗達摩(論)的說法,色愛和無色愛是執著於常見的感官樂趣。
  貪欲是強有力的精神力量,潛伏在所有眾生心中,它是造成生命中多數苦痛的主要原因,也是使眾生生死輪迴不斷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獲得很多籃子點心的迦葉尊者
持戒嚴謹,具足正見,住法(註 1),明白聖諦,
而且戒定慧三學圓滿的人,為世人所敬愛(偈 217)

  一個節慶的日子,佛陀在眾多比丘的陪伴下,前往王舍城化緣。路上,他們遇見幾位手上都提著糕餅籃子的孩子正要到公園去。這些孩子看見佛陀時,就向佛陀問訊,但卻沒有供養佛陀糕餅。佛陀告訴其他比丘:「雖然這些孩子沒有供養我們,但他們要供養的比丘就要來了。等他們供養完畢後,我們再上路吧。」說完說後,佛陀就和比丘們到路邊樹下的陰涼處休息。這時候,迦葉尊者從後面趕了上來,這些孩子一看見迦葉尊者,馬上流露出高興的表情,他們向尊者問訊,並且供養糕餅。

  迦葉尊者忠告這些孩子:「佛陀--我的老師和眾多比丘就在樹下休息。拿糕餅去供養他們吧。」這些孩子遵照迦葉尊者的指示去做,佛陀也接受他們的供養。後來,有些比丘說這些孩子比較喜歡迦葉尊者。佛陀解釋道:

  「比丘若像迦葉尊者一般,都會受天人喜愛,也會得到四食 (註 2) 的供養。」

註 1:「住法」指四向、四果及涅槃九種殊勝法。
註 2:「四食」:袈裟,食物,住宿和醫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好皮膚病的女士
捨棄忿怒,滅除我慢,解脫一切繫縛,
不執著名色的人,不受苦。 (偈221)

  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前往迦毗羅衛城時,所有的親戚,除了妹妹蘿西妮以外都來探視他。他們告訴他蘿西妮有皮膚病,所以沒辦法前來,但他還是請她前來相見。蘿西妮恥於得到皮膚病,只好遮著頭臉,前來與他見面。尊者建議她做些善行功德:他請她變賣一些首飾,所得的錢財用來興建供大眾做善行功德的廳堂。蘿西妮答應他的建議。尊者也請其他的親戚協助她。他更建議蘿西妮在工程進行時幫忙掃地,用水裝滿所有罐子。蘿西妮遵照他的話做,病就日漸好轉。

  廳堂興建完成時,佛陀和眾多比丘被邀請前來接受供養。應供後,佛陀詢問捐獻者是誰,但蘿西妮卻不在現場,佛陀就請她前來。等蘿西妮來向佛陀頂禮之後,佛陀告訴她罹患皮膚病的原因,是因為過去某一世時,她在憤怒下所作惡業的結果。佛陀說,那時候她是波羅奈國王的皇后,但國王卻寵愛一位跳舞女郎,她因此嫉妒那位舞女。有一天,她指使僕人事先在舞女的床舖和地毯上灑上會使人發癢的粉末,再用這種粉末灑向舞女身上,加以羞辱。全身發癢的舞女痛苦不堪地倒在床上,但卻更加痛苦。

  由於犯下這惡行,蘿西妮今生才會罹患皮膚病。佛陀接著告誡大眾,憤怒時不要魯莽從事,也不可以對人懷有惡意。

  佛陀說法完畢後,很多人,包括蘿西妮在內都證得聖果。蘿西妮的皮膚病也痊癒了,容貌變得清澄光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和樹精
能夠抑制忿怒,如同剎住急行車輛的人,
是善於調御的人,其他的人只是空執韁繩而已。 (偈222)

  有位來自阿拉維村的比丘準備為自己興建一間茅舍,就開始砍伐一棵樹,但該樹上住著一位女天神和她的幼兒。她請求比丘不要砍倒,比丘卻不予理會。她一看無法勸阻,就把幼兒放在樹幹上,希望比丘能因此停止砍樹。但比丘已經揮動斧頭砍下去了,無法及時停下來,所以就把小孩的手臂砍斷了。女天神看見她的孩子受到如此重大的傷害,異常憤怒,當下就想殺死比丘。但當她高舉雙手,正要出手時,突然心念一轉,告訴自己:「如果我殺死比丘,就是殺害遵守戒律的人,一定會因此受苦,而且也可能立下惡例,使更多比丘受害。既然這比丘有老師,我一定要去找他的老師。」她就前去向佛陀哭訴。佛陀告訴她:「妳能夠如此冷靜控制自己真是太好了!」佛陀接著向她開示。

  她正念思惟佛陀的說法之後,就了解佛法了。佛陀也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提供一棵樹給她居住。從此以後,佛陀告誡比丘不可砍伐樹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心保護優它拿不受熱水燙傷
以愛調御忿怒,善制服惡,布施勝慳吝,
以實話戰勝妄語。(偈223)

  農夫富留那為富翁修摩那工作。他有一位女兒名字叫做優它拿。後來,有一天,他和妻子供養剛出滅盡定的舍利弗尊者,由於這善行,他在工作的農地上挖掘出金子而變得非常富有。國王也公開宣告他是王室銀行家。有一次,他連續七天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並且在第七天聽完佛陀說法後,一家三人都領悟佛法。

  後來,他把女兒優它拿婚配給富翁修摩那的兒子。但優它拿在夫家卻無法供養佛陀或聽聞佛陀開示,所以日子過得並不愉快。她就問她父親:「你為什麼把我關在籠子裡呢?我既無法見任何比丘,也沒有任何做善行的機會。」富留那對女兒的處境很內疚,只好給她大量的金錢,優它拿也在獲得丈夫的同意後,雇請絲蕊瑪來服侍丈夫一些日子。

  優它拿利用這段期間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第十五天時,丈夫看見她在廚房忙著準備食物時,笑著說:「多麼愚笨的人!不知道享受人生,只知道忙著準備供養的典禮儀式而累垮自己。」這時候,絲蕊瑪看著他這麼一笑,一時間忘記自己只不過是人家僱請來的幫佣而已,卻非常嫉妒她,更糟糕的是,竟然無法克制內心的妒意,就到廚房去拿起滾燙的熱水,企圖要潑向優它拿的頭。優他拿看著她過來時,心中毫無瞋念,並且想著就是因為絲蕊瑪的幫佣,她才有機會聽聞佛法,又作布施,因此對絲蕊瑪心存感激。但突然間,她明白絲蕊瑪要用滾燙的熱水潑她,她立刻下定決心:「如果我對她懷有任何的瞋心,就讓這滾燙的熱水燙傷我。如果沒有瞋心,願一切平安。」

  由於優它拿對絲蕊瑪不懷一絲瞋心,這滾燙的熱水頓時像冷水般,對她毫髮未傷。絲蕊瑪認為這熱燙的水一定已經變涼了,就想要再去拿另一罐熱水來,但卻被優它拿的僕人抓住,並且加以毆打。優它拿阻止他們,並要他們為她敷藥。

  這麼一來,絲蕊瑪恢復理智,明白自己的身份,她後悔自己想要傷害女主人的念頭,就請求優它拿原諒她。優它拿告訴她:「我要去請教父親可不可以接受你的道歉。」絲蕊瑪同意與她一齊去向優它拿的父親富留那道歉。但優它拿說:「我所謂的父親,不是指生身父親,而是幫助我打斷生死輪迴的佛陀。他教導我究竟真理的佛法。」絲蕊瑪表示她也想見佛陀。她們於是決定第二天由絲蕊瑪在優它拿家中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

  第二天,供養完後,她們向佛陀敘說兩人之間發生的事。絲蕊瑪承認犯了錯誤,懇請佛陀勸告優它拿原諒她。佛陀問優它拿,當絲蕊瑪要傷害她時,心中有什麼念頭?優它拿回答佛陀:「世尊,我因為感激她的幫忙,所以沒有任何恨意或瞋念,我只是向她展現我的善意。」

  佛陀讚嘆她:「優它拿!做得對,做得好!心中不懷瞋念使你能征服辱罵妳的人;慷慨大方的人,能攝服吝嗇的人;說實話的人能攝服說謊的人。」

  優它拿於是接受佛陀的忠告,原諒絲蕊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天界的方法
人應該說實話,不可忿怒,
即使自己擁有的不多,仍然應該布施給乞求的人,
能夠做到這三件事的人,可往生諸天。 (偈224)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住在舒適的華屋中。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他們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說,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因為布施或聽聞佛法,而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另一位女天神則說,雖然她的主人毆打辱罵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氣,心中沒有任何的瞋念。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滌除恨意使她往生天界。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用自己的方法,為他人的利益而布施。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後,請教佛陀,一個人說實話,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足道的東西,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嗎?你不該有任何的懷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 15:05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