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自我介绍一番后,说:“冯将军,你长得真高大!”身高六英尺,肩阔腰圆的冯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头,顶在你的头上,那么我俩就一样高了。”这位记者听了这话后,吓得几天睡不着觉。” 4 q# O [0 A2 V0 j0 w4 [" |
9 P' t( Y; _- a; W+ w( y9 H
- u% f5 d+ c. y" {* T. W“他站起来足有六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个头魁梧,古铜色,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虔诚的基督徒。神枪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5000人——的主人。在今天,这样的人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强者:冯玉祥元帅。”
3 W/ D' y, j6 r. _. p3 {' L
5 k5 h8 T+ F2 F& t: D' h——1928年7月2日,《时代》关于封面人物冯玉祥的报道,以上面这段描述作为开场白。
- V: H& s- A/ v7 Q1 ~0 k9 h4 |2 p5 e+ t
封面选用了冯玉祥头部的一幅特写镜头。他显得很健壮,巨大的头颅微微仰视,帽檐正好遮盖住前额。照片下面的说明很简洁:“中国的基督教战士,……变乌合之众为规矩之军。”这里是用“基督教战士”的称谓,而对更多的外国人来说,更喜欢称冯玉祥为“基督将军”,就像过去谈到吴佩孚时喜欢用“儒将”的称呼一样。: a- C4 N/ z' ^3 T0 V9 k
3 w2 x$ S& {; g. q; N: t6 ]# M冯玉祥有着传奇般的经历,谈到他,人们总是会津津乐道于他皈依基督教的起因以及他命令整个部队的士兵都念圣经,唱圣歌,按照牧师们的训导祈祷。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些做法的确引人注目,也令人好奇。“冯的优点”——以这个小标题,《时代》为我们描述呈现的正是一位在军阀群体中鹤立鸡群的人:2 s# d- @ d; P. d2 h+ C" g# k
% m) z' P! H$ Q; v. T$ \# z
“这位最强者也会因他的诸多优点而令人难忘。十八岁时,冯在当时的清军中当兵,拳乱(1899—1902)之后,他很快升至军官。他患溃疡而受其折磨,两位中医告诉他是‘不良生活所致’,想收他的医疗费,此事对他刺激和伤害甚大。这位年轻军官很清楚自己的品行,拒绝了中医的治疗,转而去北京教会医院求医并痊愈。为他治疗的基督教医生说的一番话,令他终生难忘:‘你不必付钱。我只要你记住,是上帝爱你,派我来为你治病的。’”
3 ^, ]8 g8 ^; X2 z! k ~( G7 M+ O- S2 N# t: _. z- C! w. E
“1913年,冯少校由一名卫理会牧师主持洗礼,此后,他又让自己的500名手下全部皈依基督教。1915年,他成为少将,在四川省主持了一次祈雨仪式,背诵《圣经》中以利亚先知为加尔默罗山祈雨而做的祈祷。”
- g' \) [2 ]. o; q7 w# T `! d' u0 t, a: T% m
“冯将军信奉上帝后采取的进一步行动,是在他被任命为一个省的统治者后,数年之间他满怀热情反对鸦片、嫖娼、酗酒、吸烟。与此同时,他开始学习写作,还自己编写军歌,题为《士兵之精神》。”(《时代》,1928年7月2日)
/ o! F9 ^' y! B* v. r) b
( @ n6 z- A i/ Z# b吸引世人目光的正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基督将军”。- J6 t6 w5 y- x% l5 V6 v
( B% ~; ` Z4 V& D, K在上海主编《密勒氏评论报》的鲍威尔,曾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一起去采访过冯玉祥,他讲述过这样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自我介绍一番后,说:‘冯将军,你长得真高大!’身高六英尺,肩阔腰圆的冯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头,顶在你的头上,那么我俩就一样高了。’这位记者听了这话后,吓得几天睡不着觉。”
. F8 @9 y3 o+ X4 O! v" W, x' H
" @+ v. D! @& K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中,冯玉祥时常以转瞬之间的突变,令人诧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有过一次突变。身为直系主将之一的冯玉祥,反戈一击,转而与奉系联手,出奇兵攻占北京。先把曹锟软禁,复从背后进攻直系主帅吴佩孚,这被看做是冯玉祥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突变。1927年,一周之内,在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之间,冯玉祥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从支持武汉政府到转而与蒋介石结盟,再次令世人瞠目结舌。
- d2 Q+ o5 N: h2 Y0 q4 {( D+ A
7 q, d, y: \5 y% l于是,在讲述冯玉祥的“优点”的同时,《时代》还以“叛徒的过去”这样一个小标题,用更多的笔墨报道冯玉祥“叛变”的故事以及不同人的种种议论:
0 h5 V" `( d8 g; A1 |, e, ?3 w/ ]2 H) X3 ?5 p
所有这些,都是过去的故事。新的历史在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张作霖去世、张学良主政东北之时掀开了。人们自然对拥有重兵的冯玉祥有了新的观察和新的期待。只是,期待的同时,仍有人根据他以往的举动而怀疑他的真诚,甚至认为他还会改变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下面这段话,的确耐人寻味:“上周,这位最强者似乎高兴地去掉了自己身上背着的‘叛徒’这一烙印。有报道称,他完全与新政权融为一体了。并称,他和国民党的总司令蒋介石有可能短期访问北京,在那里参加庆典活动,庆祝整个中国在民族主义口号下得到了统一。”(《时代》,1928年7月2日)
7 {7 c* H' Q; M r7 S
- V5 c8 K5 f: j某些人的质疑,不到一年果然成了现实。1929年5月冯玉祥宣布反蒋,“叛变”了与之曾有“金兰之交”的蒋介石;10月10日蒋、冯战争爆发;1930年4月,冯玉祥在失败后再度与阎锡山联手,中原大战由此开始。过去的传言,再次成了现实中的硝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