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2833|回复: 6

李广之子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他算不算个汉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0 12: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帝刘彻听说苏武被匈奴扣押,决心再发动一次战役惩罚匈奴。   @& ?4 u2 B9 f, d
  但是在主将的人选上,皇帝有些犹豫。毕竟卫青、霍去病都已经去世,刘彻有一种人才凋敝的感觉。 % Q# o; H! H3 Y
* d: o4 t* g9 v* @1 \/ W
  最后刘彻选中了宠姬李夫人的哥哥、曾经出征大宛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担任主将。 # [5 D5 F7 Q+ C- J% x3 _! b7 w

" T: u+ V* u) ?* k! l  q! L1 A   这实在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差得太多。这在公元前104年的汗血马战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z' t  a1 j# R5 Y5 }9 t% A
9 W6 W+ E3 q: v: k$ L
   但刘彻还是用了李广利,由此可见他用人的倾向性。 ' l5 y: A8 H  D
+ B5 v$ ]+ R% H. Y
  刘彻又召见李广的孙子李陵,让他负责李广利大军的辎重后勤工作。 2 f7 u. [1 \! q. I! J0 s

% J; e: u* q& r% F  李陵是李广长子当户的儿子,李敢是他的叔叔。
* S5 |" d' l& E4 i+ k$ U: r$ X: _7 x, _# C7 p2 Y
  后勤工作其实油水很足,但李陵志不在此,他对皇帝说:
" f, \. Z3 n4 W0 u! I
9 j; H3 v# j; c8 l: V; i  “我的部下,都是江南的勇猛之士、奇人剑客(司马路注:当时儒家思想尚未得势,读书崇文在江南还不成气候,汉人的印象中:江南人,包括今湖北人、苏州人,都是脾气暴躁、豪迈勇猛的硬汉,与今人对江南人的看法完全相反),力气大得可以扼制住老虎,射箭每射必中,我请求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分散匈奴的兵力,让他们不能专心对付贰师将军。”
" \% c. y3 x$ |+ Q3 G  g2 U/ |8 f5 j0 V+ L- D% K/ P8 T1 `; Y
  对于李陵的不听话,刘彻有点不高兴。
! H7 p! ^! h$ ^/ _; A1 h2 }4 P5 [- F
  “你是不愿意当贰师将军的属下吧!我可没有多余的骑兵给你。”
) X5 K6 c8 O" c1 v6 W, F/ \& g" G4 l) @* `
   李陵说:   s& ^0 k1 v' b/ k( c
9 l8 c2 V- v$ J' [; r7 e* v1 q. b+ p, ?
  “我不需要骑兵,愿意以少击众,就用我的步兵五千人直攻单于庭。” + e5 r4 H: s# {, I: u% U
6 |8 S" ~" i' `' |4 g/ M
   这下刘彻有点意外,反倒对李陵刮目相看,不但批准他的请求,而且派老将军路博德做李陵的后卫,半路接应李陵。 2 `! Z% z) l: `  i( j% I

5 A! r& X8 `9 I1 l& x4 s6 f2 V$ i% \   路博德是汉朝与南越战争的陆军主将,踢惯了前锋,不愿意给一个毛头小子当后卫,上奏章说:
1 h$ Y/ O% E5 d0 ^" F( T6 q4 L& @0 N1 i( @9 P. x) ]2 w
   “现在正是秋天,匈奴兵强马壮,不是攻打的好时候。不如等到春天再合兵出击。” 7 F6 G% Y# z1 b: U2 \  G* J8 J
. A) K7 n; u: [( n, c# W  }% F( W
   刘彻一看,误会了,怀疑是李陵害怕了,故意叫路博德帮忙说情,延迟出兵。 1 Y; M0 O% |1 X. d8 u  a
- P! V% d0 @, h
   命令李陵九月份就出发,不得迟疑。 1 a0 B* }0 y/ M/ h- f8 k$ ]
/ J/ v( f6 z; v
  于是李陵带领部下步兵五千人,从名城居延(今内蒙古西部)出发,向北方走了30天,到了一座山,叫东浚稽山(今蒙古国图音河南),这里已经是匈奴腹地,李陵派了部下一名军官叫陈步乐的,回去向朝廷报告自己的行军路线。 ! [, [$ ?1 M, l) E

" ?% I  C1 F  E/ g. x9 d2 ]0 _9 R  陈步乐到达长安后,得到了皇帝的接见。皇帝听了军情报告,心情不错,任命陈步乐为宫廷侍卫官(郎)。 1 ]% w+ Y4 W! K& d* b( C# k

+ ?5 ^) j; V- s( ^- Y' @, ?  但不久便从边境传来了李陵战败浚稽山的消息。 3 ?% |( _2 q4 g+ _1 W" X/ Y

) c/ l2 a  i: H0 A6 h7 z   比较确切的消息是从四百余名李陵部下带回来的。他们是战事的幸存者,经历苦战,躲避追杀,终于逃到汉朝领土。 1 a. F8 X! x2 Y  g+ {4 C* d; ?
$ v- n1 X, l5 {! {7 [* l& j% e: N
   原来,李陵到浚稽山之后,便遇上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近卫部队,大概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五千步兵。
0 e# z" O/ J3 n8 Z' [$ N7 W
4 I. F2 |6 U) B  ]: |6 V( Z" d) M   李陵见情势危急,把军队部署在两山间,用车首尾连接成大营(司马路注:大家看过美国西部片没有,其中美国人遇到印第安人骑兵袭击,也是这样连车成营)。李陵自己带领部分士兵在营外列阵,前排的士兵手持戟盾掩护,后排的士兵持弓弩射击(司马路再注:西方如英国的长弓手战术以及初期火枪手的战术也是如此。),发布军令说:
" P- l: [. s; k) |( c% o2 p! v* m- W
  “听到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停止。”
3 X! M# _4 S/ m2 t! r* F
, a; m2 ]/ i6 s" X& h  z) ~0 Y, D   匈奴发现汉军人数很少,漫山遍野地展开骑兵冲锋。李陵指挥汉军千弩俱发,匈奴应弦而倒。匈奴骑兵溃败,逃到山上,被汉军追杀数千人。 9 G; s5 E& Z& V8 v

! @7 {6 N5 N% i3 O+ e# p  匈奴单于知道遇到了强敌,于是调动左右翼部队八万余骑围攻李陵军团。
7 B# Q3 x( J5 Q) M- g. u' ?9 }% S
   李陵军团一边打,一边向南方撤退。 ! g" L9 }% O3 {9 N* m9 y6 V
# r3 y# M% F4 f6 |5 ?1 Y
   几天后,李陵军团退到山谷中。李陵下令,士卒中箭负伤有三处及其以上的,坐在车上作战,中箭负伤有两处的,驾驶车辆作战,中箭负伤有一处和没有受伤的,拿着武器步行作战。
$ \5 l9 k. n3 y( S' N& r) o# m3 \. d& l  \. U0 E8 d
   第二天,再和匈奴交战,杀死三千余名匈奴人。向东南方向撤退,又走了四五天,到了一片沼泽地,匈奴人在上风向放火烧芦苇荡,李陵下令部下也放火迷惑敌人。再向南走,到了一座山下,匈奴单于把指挥部设立在山上,派儿子带领骑兵冲击汉军。李陵把军队部署在树林中,运用复杂的地形射杀匈奴数千人,乘势攻击匈奴单于的指挥部,单于逃走。
% D  J) w0 ~6 U& s( C
1 k. w: D- P7 X( J2 ]# ]   这次,李陵抓到了一个匈奴军官,匈奴军官告诉李陵: ; Y% S# A8 I% M+ j8 x/ K
, |8 N* Y8 Y. {
   “单于说你们这支军队是汉朝的精锐,我们匈奴日夜围攻你们,也没有消灭你们。现在离汉朝边境越来越近,难道前面有埋伏吗?不如撤退算了。部落首领们一致反对,说单于你堂堂一国之首,统帅数万骑兵追击汉朝数千步兵却不能消灭,传出去不但汉朝轻视,连那些属国都要耻笑我们匈奴了。所以单于决定继续追击四五十里,等到了平原,还是消灭不了你们,再行撤军。”
5 S4 m+ [( n, Z: u; Y( `) b0 Q/ }7 b( }
   但这个时候,李陵军团已经到了最后一战的境地,匈奴人不断攻击,一天要打几十次战斗,李陵鼓舞士兵,拼死抵抗,又杀死杀伤二千余人。 # {' m2 D4 O/ ]# _
, A0 u+ k/ }; B* G0 L7 ^( J
  匈奴单于终于支撑不住,打算撤退。李陵军团内部却出了叛徒。
8 G( x/ v: p3 e# k) r2 q) s$ e& f* t
! d" k" Q! ^) d$ e
  叛徒逃到匈奴军营,报告说: + u+ O' L" R% g! S$ R
$ L# T1 Q2 Y! ^# e6 d
  “李陵军团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箭已经快用完了,死伤过半,领兵的将领是李陵和成安侯韩延年,只要匈奴加强攻势,汉军必败!”
7 [- Y1 n- V" W  t0 c% w
7 E' Y/ Z1 c7 M% j* f$ k8 \3 [8 c   韩延年,老爸叫韩千秋,做过济南市长(济南相),在汉越战争中殉国,这次担任李陵的副将。
( ]! [7 W+ S. \% k' ~8 X6 X2 I4 C' t# \
  于是匈奴单于的斗志再次燃烧,集结所有兵力,大举围攻汉军。 * d( ~' q( ~5 r: J

* t; R4 w, }% ~& v   匈奴人大喊:
' g( T4 q# X3 L. k! K" Y
  J6 l& E1 C- {" R- y! Q, |$ q$ G9 F   “李陵、韩延年快投降!” ' s+ H6 n- n7 @2 _/ b6 P* c& j
# s3 k4 V0 O+ F: X% N
   李陵军团向南方突围,战斗相当激烈,史书记载: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 / Q4 {+ Z0 ~- U- B0 e! j$ U
- I& p* `9 F6 f& E# o
   李陵下令放弃车辆,把车轮砍下来当盾牌,清点人数,还有三千余人,退入峡谷地区。
' R" A, ~9 U' L0 F; Q8 \1 t' s7 n5 W
   匈奴军队居高临下,飞矢落石,李陵意识到已无扭转的可能,情绪激动,一度打算单挑单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 t) I3 f8 J$ ^
; W& m' c( Z+ g
  单于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真实历史上武将单挑的发生几率相当低)   x1 L) R  z5 \2 ?2 i5 ]( [

5 ]# [7 k" m) ^. S2 o   李陵回到军营,参谋对他说:
% X. p7 v9 p& U7 b, x
4 y+ g  x0 M( ^$ |   “将军你这一仗已经威震匈奴,只不过差一点运气。当年浞野侯赵破奴曾经被匈奴俘虏,后来逃回来,朝廷也善待他,何况将军您呢?”(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9 \1 c% o2 N( V/ M1 ^

7 h) f- g) F! ^$ T6 ?   李陵虽然拒绝了参谋的建议,但是这段话对他后来的选择起了很大的影响。 - i% n# Z+ E' {' t8 z( O" A
/ J7 C- z  f" y
   李陵叹息说:“如果再给我几十支箭,我一定能够突围成功!”
; E/ {$ y1 H% z# r+ r- C9 a5 `0 f3 H1 j1 G3 j
   于是李陵下令尽斩旌旗,埋珍宝于地中,解散军团为若干小分队,令军士人持二升糒(米),一半冰,采取游击战术突围,目的地是汉朝边境哨所——遮虏鄣。 # w5 z: F% T( s4 U

9 B) i: m, \8 C  n1 s3 m; y   虽然选在夜半时突围,汉军的行动还是被匈奴发觉,韩延年战死,李陵被俘。
6 C6 k  R9 z) G' S2 L0 \6 \) |( I+ C2 i, y; x  f+ C
   分散突围的三千余汉军,只有四百余人抵达遮虏鄣。
. J: u# j3 v$ i9 s8 H: R- W. ~$ d
9 q0 ]1 S4 L4 I8 A   得到战败消息后,皇帝刘彻最关心的是:李陵究竟是已经殉国还是投降了匈奴,他以慰问的名义召见李陵的老妈和老婆,令皇帝狐疑的是,她们居然没有任何悲伤的神情。 6 ~' h8 ^3 b; d  R: o' E
8 k, L( Z' B" K9 r; h
   这时,流言说李陵已经投降了匈奴,皇帝心想:
. G( D  G, a. K3 d8 e8 y
! E5 g2 e4 n) @. w9 x: p% Q/ `  “这厮果然背叛了朕!” 3 h! O1 i2 q  X! v1 t
+ P- N! O$ l( [5 }7 M5 E: X7 o
  责问陈步乐,陈步乐哪里说得清,只好自杀。
' Z: }1 F# a! S) @( U0 t" Q, M0 k; o/ j/ |: V7 e
   朝廷舆论,一致指责李陵叛国投敌。 9 I/ n. b% m1 l( \
- I4 h( B( M, J7 C; L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说了三点不同意见: / Z4 ~$ H3 b, m& n" C/ z; v

8 A5 h$ @! ~' U1.李陵是个好同志。他孝顺父母,热爱他所从事的军人职业,对国家一贯忠诚。
0 L% `7 G, K4 ^; l0 E/ L0 k* U- v' m
2 R  h9 \5 f; b2.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数万骑兵,转战千里,消耗大量敌军,最后矢尽道穷,赤手空拳打不下去才被迫投降。
5 T5 J: Q6 |& d% {5 t' G  N+ S8 ?5 C( [' T" i) {2 Z
3.李陵智勇双全,投降很可能是暂时麻痹敌人,很快会找机会逃回来。(李陵的爷爷李广就曾经被俘虏,也找机会逃了回来。
" O9 ~$ l" q4 e/ w7 T( g' ]5 N  j, P' D% X2 s/ ]) A
   皇帝大怒,史书记载,“下迁腐刑”。
3 O1 {  I- o+ _
, j- u4 I6 X. ^. J0 ?   司马路说,很多人包括专家学者都说皇帝生气是因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其实不然,皇帝大怒是因为司马迁的话戳到了他的痛处。
8 u0 h3 g1 P' }! ]. N* p% U
5 ]- f2 B: Y  {$ W8 }  皇帝的痛处在哪里? / j' w. t! J& [  R; {: r% u" ]
' F. V4 S# w; E
   这次出兵,李陵不过是支小分队,李广利才是主力,可是作战实际情况却是李陵小分队吸引了匈奴主力,贰师将军李广利一大帮人却在天山溜达了一圈,与匈奴右翼兵团发生了遭遇战,而且“功少”。 * M! y, i4 r% P5 p

# B: N1 a; b3 T  假如当初皇帝不是任人唯亲,任命李陵而非庸人李广利为主将,那么霍去病的功业,几乎可以再建。 但皇帝虽然对司马迁用刑,其实却采纳了他的观点,非常后悔没有给李陵配备后援部队,对不愿意做后卫的老将路博德极度不满。 一年后,皇帝又想起李陵,想把他救回来。 “拯救大兵李陵”计划的执行者是因杅将军公孙敖。这位老兄在沙漠边缘兜了个圈子,回来报告说: . F6 E& r# {8 _4 d
2 `0 H7 K% P9 f" b% `; u
“李陵这小子真的当叛徒了,他当上了匈奴的军事总教练!”
. ^  V% S% e6 ^8 u: |8 h; }* Y4 c& W# j; j
   这下皇帝真的暴怒了,立刻下诏将李家满门抄斩,可怜老李家三代忠良,名将世家,至此成为家乡的耻辱。 & e9 f1 Q/ @' K) k$ ]; c

& C0 I* c* G  u   不久,汉匈恢复谈判,匈奴以战胜国自居,要求汉朝给点布匹粮食(其实是饿的慌),当然汉朝没给,匈奴也没辙。(司马路注:战败后赔钱的传统开始于宋朝,发扬光大于清朝,汉唐也打过不少败仗,但总能知耻而后勇,这就是汉唐人与宋以后中国人精神面貌截然不同之处。)
- L9 B9 a$ a2 a# @5 C
. F0 B, C9 e. u  在匈奴,使者遇见了李陵,李陵责问说: ; I" b" v( C: y+ E# S
' R) p2 m( j; Z3 l4 v; P
   “我率领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因为没有援军才兵败被俘,迫不得已投降,我李陵有什么对不起朝廷,朝廷要将我李家满门抄斩?” 0 E# Z& `  x; W5 y

  [- ?/ F! h4 X- m# R/ y/ K   使者回答说:“听说少卿(李陵字少卿)你当上了匈奴的军事总教练,朝廷才出此下策。”
5 [' p7 v* d5 [/ \; b: ?7 F7 A( P" u% W  ?) M% y
   李陵怒道:“当教练的是李绪,不是我李陵!”
7 _& B1 f) N" W) w
0 v8 I( p/ Z, Y% X& s3 K  p   李绪,是汉朝的一名边防军事长官(都尉),不久前投降了匈奴。后来被李陵刺杀。
9 m( \0 U2 }- ?6 R9 ^* U4 A, Q* f0 w' ]/ t
   使者回到国内,报告了这件事。皇帝又后悔了,但是李陵已经不愿意回来了,匈奴单于知道他是飞将军的孙子,又佩服他的用兵,很赏识他,把女儿许配给他,封了个王叫右校王。 : B1 [/ n7 R+ s7 z7 \9 Z

4 H/ j& [( X- {+ o" O. v. o6 }) _0 |
   一直到刘彻死后,刘弗陵做了皇帝,霍光、上官桀主持中央工作,他们都很同情李家的遭遇,又与李陵关系不错,就任命李陵的老朋友甘肃人任立政去匈奴召唤李陵。
' _" |, V& o% a
8 L' G* F% `. \3 c0 N/ A  在匈奴的迎宾宴会上,任立政看见了穿着匈奴衣服、梳着匈奴发型的李陵,当时在场的还有另一位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任立政大声说: - d* ^8 O  e$ z- Z5 F1 y

: Z2 Z1 S# V3 b- b   “汉朝现在新君即位,大赦天下,霍、上官两位大人主管朝政。”
1 Y" d' \8 }& g" |- m6 s
4 _# ?% ]' I' U; v+ v+ z  李陵看了他很久,说:“你看我已经穿胡服了!” 6 J; S& S) G/ q5 W: F: V
0 M. ?; Q+ T( ?6 \" g+ E5 |
   过一会卫律上洗手间,任立政乘机对李陵说: , A  E3 t; H) t7 f
0 I- y' a: e! B, ^9 z2 M
   “少卿你辛苦了,霍、上官两位大人托在下问候你。” , i; w. r7 |, X4 h2 a+ Y9 w% B
% i! w3 Y& w  B! s
    李陵说:“两位还好吗?”
" J9 j, ]$ W, X- D+ l
% I& S8 ~3 L- _  a   立政急忙说:“请少卿回归故乡吧!” , I% c$ H; d8 Z. g
( R& s% i) z2 p2 B" B0 d
  李陵苦笑:“回去容易,只是恐怕要再受羞辱。”
' u4 J$ O. P6 b# ^5 Q: [2 O: q9 N/ G& A7 C  j5 _
  这时卫律从洗手间回到座位,听到二人谈话内容,插嘴说:
) ?# H% K: J! W9 s, v
! P5 k& u+ a, c9 ^1 Q   “李少卿是难得的人才,汉朝不能用,所以在匈奴做官,为什么要拘泥于一国呢?” : C) D/ c/ z+ U

/ s8 D3 s/ @# H+ G8 A   李陵终究没有回国。
+ e) o% m; G4 [3 H) W( A9 l9 a
9 f$ U* Y$ g7 k7 I! R1 x$ Q" J" r   唐代,漠北有一支游牧部落黠戛斯人,据说是李陵的后代。 ; [& ]$ {) _' F* Y, W/ @1 z& m

1 v4 C' d+ U, ?  黠戛斯人什么样?高大、红头发、绿眼睛,偶尔有黑眼睛的,就认为是祖先李陵的苗裔。 4 h6 j" t# G: K% c+ ?( H

- B: A: M+ A2 w   最后,司马路很想跟大家探讨的是:   D8 M3 F+ B4 `0 u
& j1 A2 a8 w7 C
  李陵算不算是一个汉奸? . ?6 I' G$ P7 e. H
% w7 Q* i; u* S3 `
   司马在网上看到不少大骂或赞扬李陵的帖子,但往往情绪化的互相攻击掩盖了这个问题的实质,结果到最后谁也不买谁的帐(好象网络论坛上的讨论大多如此结局)。
4 f" r, v5 l4 l/ a; j; |- Z' W$ a1 K! v1 I' t* b+ b
   那么,李陵算不算是一个汉奸?
5 s, m7 U8 z3 q; A7 o; D( t3 q( V" J% h/ a3 \$ P
   所谓汉奸,一是叛国,二是卖国。
: L9 h+ ^* C  i/ z; f( y
$ K. Q% a, @$ [* H' o% H   李陵有点特殊,他被兵败被俘投降,与主动的叛国者不同,可以说是被动的叛国者。
' h* Q1 [$ Z( \. d% G' f6 B3 T
% F+ d: L& H9 A7 ^   李陵在匈奴当王之后,只有一次与汉朝兵戎相见的记载,面对一个半文官带领的汉军,李陵所带领的匈奴军团没占什么优势,有放水之嫌。这也是李陵被人同情的原因之一。 4 S$ O5 [# H1 N3 y6 M5 o

. I' n$ K" v) ^! H; b2 u# `   面对苏武,李陵有愧,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楚。 . H  O- {3 K1 f4 G; j2 B

" |- Q# H: [. p/ p5 w4 Q) W6 Z   问题是当时的汉朝君臣认为李陵是不是汉奸?或者,他们痛恨李陵吗?
/ I5 ?, U3 z0 O- q2 S  [. R) t% j& G  g7 @: y4 h% s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皇帝刘彻,对于李陵的失败有着绝对的责任,他一错在错用庸人李广利,丧失良将,二错在错信流言,杀害李陵家人。皇帝刘彻后来多次想找回李陵,很可能正是对自己过错有所反思。(司马路顺便说一句,那位李广利后来也兵败投降了,而且为了竞争最佳汉奸的待遇,在争权夺利中被干掉)
1 R! n3 l/ M0 v0 Q7 l. _
) h6 N+ l+ }+ ?5 ^( P# u    汉朝朝廷同情李陵的就更不在少数了,大将军霍光就是典型的例子。而霍光,正是霍去病的弟弟。 + [; H- k' P8 r1 R7 c

3 p' g1 a- Z3 P- ?   显然,汉朝君臣并没有痛恨李陵的意思,招他回来,正是因为惜其人才,痛其遭遇。
/ H2 U: I- [; r. a- y! U( M# {6 c8 i1 H' |
  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是骂李陵最凶的,特别是宋以后,这与他们的时代有关。而他们骂李陵,说来说去无非一句话:“被俘虏之前,你为什么不自杀!” , [1 N6 p& Q6 Y
5 }. a: w9 X3 U+ O
   不过,骂李陵的人,鲜有上过战场的。 3 V+ q8 E  b& D0 F3 L8 v8 D

- u- E7 c, G7 E8 K# ?. x- v) b   是啊,如果李陵自杀或是战死,他就是毫无疑问的英雄、烈士!
7 C1 x- l/ X3 W4 @2 p- P+ D
2 C; q7 u2 \# }; n  @6 S+ N   但为什么他不死呢? 司马想起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抗美援朝中被美军俘虏的志愿军战士,从战俘营回到家乡,他们所面对的同样是这个问题。
, H6 \" z  X  n: ]5 s9 b5 ^# j! S8 B9 G$ G! Y. \+ s( w, L
   “你为什么不死呢?” 8 x  }* [5 Q7 r; A+ R

$ X7 i+ X6 L$ @8 e! ~4 [& v" e   战死了是烈士,凯旋的是英雄,可你却被敌人抓去,当了可耻的俘虏…… ; Z5 m2 @7 P: }$ n# D1 c

$ m& V/ E  w: a1 B, W" u    因为这个原因,你的家里人在乡亲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0 i/ y% r$ [1 Q0 H  L5 h' ^

$ a2 G+ n, u% V9 K    历次运动特别是在文革中,这些人饱受侮辱。
4 |5 P( j) s: {8 g7 C2 {) a: P9 ?8 y1 c
    回头想想李陵拒绝汉朝使者召唤他回国的那些话,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时空呼应,给你答案。 ; U! ~" q1 n& N1 G, N

, v& u& a! Q& n' Z4 J   李陵啊李陵,你算不算个汉奸呢!
1 n" H3 S0 y$ e
! j3 [5 z. H9 Y- b: Z. f$ {/ U6 o+ t   大概还是免不了被后人唾骂的结局吧…… & s- i: @* A3 o5 M
2 A) Y0 ^4 B$ l& x6 y* T
   只有这八个字,最为恰当: $ P3 C% N) l+ Q+ ]

4 i4 f& a3 i3 [, ^, J5 i" c! ?   惜其人才,痛其遭遇。
' a1 _3 }" O! }9 Y* ]
# P% E9 ], D7 x+ C1 R9 {& ~' o   这八个字,不仅仅是说李陵吧!
发表于 2008-12-20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是汉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0 1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逼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0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得青山再不怕没柴烧。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10: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诈降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9 0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9 09: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是漢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9-19 00:12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