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前的神秘预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o: {. O3 `) J9 B" j, g0 h7 D* C; u1 M
名称:“五星出东方”护膊
" |2 ^+ b& D4 b+ {. \$ b
, Y8 ?2 T# l& ~4 w亦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 X7 v- t3 c% P/ S1 ~ {; y% @% b0 s
年代:汉晋 : h0 B; I9 C* u* A5 l0 b& b7 Z
) J4 {4 G0 r2 [现藏:新疆区考古研究 # R& ]6 z4 j5 O$ H4 x; z
9 q& {6 ^0 B5 v
2 a) a# \( Z+ q2 m( ]* S+ k3 v) a! i$ g- f6 n) ]. I2 K3 G/ ~" }
; A$ Y* C. G1 A! b3 G3 x, W$ ~5 l
圆角长方形,绢缘,缝缀六角系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部分系带残断。护臂用面锦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宝蓝、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每组花纹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组循环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白色绢缘系用一通幅的绢条缝制成绢经密50根/厘米,纬密40根/厘米,系带经密60根/厘米,纬密28根/厘米2 l- v5 e. [6 |3 J4 N4 [
/ ]7 P, ]. _* f3 c" p4 `
~- @& g4 H- ^5 h) W1995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发掘尼雅遗址的一座墓葬时,清理出土了一件罕见珍贵的彩锦护臂。 彩锦用宝蓝、绛红、草绿、白、金黄等五色彩线织出星云、神兽等图案,并在图案中贯穿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之字。彩锦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出东方"指五大行星在某一时期内共同出现于东方天空。"中国"与现在的意义不同,指中原地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说当五大行星共同出现于东方天空时,对中原有利。这种五行学说是先秦时期,中原的先民在观察天家,卜示吉凶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疆尼雅的这座墓葬属于东汉至魏晋时期。这件彩锦护臂的发现证明中原的思想文化在魏晋已渗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件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蓝色为地,平行排列了孔雀、仙鹤、辟邪、龙虎及五大行星。面锦由4070根经线,600根纬线织成。结构复杂、工艺精湛。边缘裹白绢,长边各缝有三条黄色绢带。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丝织品不易腐烂,所以保存完好。特别是在开棺的一刹那,如新做的一样,是我国出土彩锦中的极品。 . @& ~$ L, I7 p9 O8 s3 T' e& N
' w, x/ T3 j4 X- l“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是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在观察天象星辰运行变化而审辨吉凶祸福的过程中,根据阴阳五行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念,逐渐归纳总结出的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星占用语。《汉书•天文志》中有“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利中国”句子,《晋书•天文志》中有“五星分天之中,中国利”的文字记录。在古代,五大行星的星占最为重要。“察变之动,莫著于五星”,因此五大行星星占关涉的均为军国大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作为一句祈祝“中国”吉祥昌盛的吉语,作为阴阳五行学中神秘主义影响下的一句激励的祈,其出现在织锦上,反映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内涵。织锦文字可以看出是其时的天象及在当时哲学思想、社会心里支配下的反映,也可看作是这一天象对汉晋社会尤其是对国家兴亡所具深远而特殊星占学意义的历史反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工艺高超,设计精美,色泽鲜艳,织文纳吉,集古代中国历史生活智慧和文化情怀,历史和科研价值急大,无疑又是鉴赏精品、丝路遗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