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089|回复: 2

暴露人性的经典事件:清朝群臣为一名石匠奔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13: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五年秋,北京城里死了—个石匠,他的丧仪出人意料的风光,不仅有内阁学士许王猷来亲自主丧,还有大学士徐本、赵国麟率领达官贵人至灵前俯首跪拜;连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也差人前来送帖……这名石匠是何方神圣,兴师动众成这般? # Q8 a! M; v* a

9 _1 G- V, V. ^/ w; w8 v: R* H  W( M5 _9 y) Y/ o, [& ~
石匠姓俞名君弼,生前不过是工部属下一个凿石匠而已。此人虽出身微贱,目不识丁,却因为有一手绝技,在兴办皇室工程时可分得余润,家资丰饶,但膝下无子。
6 z3 l4 X8 W8 T2 X. \, d5 s: a0 R$ [7 F* F, \% M
1 t0 U6 o" v; s2 U
那么一名小小的石匠死了,既非王公贵胄,又无特旨,为何竟有众多朝臣不顾礼法前来奔丧呢?原来家资丰饶的俞君弼死后撇下数万金,一群“义孙义婿”蜂拥而上,争相抢夺。为了独占家产,义女婿许秉义与内阁学士许王猷联宗,“托其遍邀九卿往吊,欲借声势弹压俞姓族人”,先付参加会丧诸臣每人谢仪五百至二千两银不等,并允诺夺得财产后另合重谢。只走—趟便可得千金,再加上有内阁学士相邀,群臣又何乐而不往?于是便弄出了这出闹剧。
% o0 U0 l- b& Q- W9 h. B2 M1 t# a8 P1 U: W& J  N: b) x3 I

8 C: z  g! y3 @/ g" Z9 _9 k( `/ ]5 b5 w当时清代仪礼规定等级极为森严,平时臣子在服装,住房,车辆,用品上,都有严格的规范,在丧仪上更是具体而细微,如果超过了自己关之所允许的范围,便是逾制。如今如此隆重的“三跪九叩”之礼,群臣会丧,是皇帝驾崩才得以使用的。除帝、后外,王公亡逝亦可会丧,但规模小得多,仅由皇帝遣官至坟致祭。公以下各官,无旨一律不得会丧,庶民百姓更不得会丧。   J* L; @/ H% f% X* Z4 I
) c3 ^& s' K' e, O3 z
1 f" r! ?9 s+ I/ c
但如今一个石匠死了,朝臣既然不顾朝仪以身试法,不仅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的笑料,也使乾隆很没面子,又气又恼。气的群臣不把他放在眼里;恼的是“法不责众”,不可能把这么多人尽行开革。乾隆无奈之下,只好派心腹——京师九门提督、兵部尚书鄂善前任严鞫。
( @' t3 V/ ]7 _0 f: ^! S
, p7 v+ J4 _/ ?# G& h# w* H+ j; y' P6 h1 b
鄂善查明实情后,将许秉义论如律,内阁学士许王猷、礼部侍郎吴家驹、詹事陈浩革职拿间。乾隆另下旨重申:京官“除亲友及同朝者仍照常庆吊外,其有交结富室大户,希图肥润等事,照不谨例革职。” # t/ a/ |% g! S4 k1 ~2 ]' f
古代在仪礼规定方面向来考究,清朝咸丰丙辰年间,汉军旗人福格写了部笔记《听雨丛谈》记旗人丧礼,说:“属纩(换衣)、成殓(入棺)、举殡(送葬),则男妇(子媳)擗踊(捶胸顿足)咸哭;朝晡夕(早中晚)三祭,亦男女咸哭。男客至,客哭则孝子亦哭,不哭则否;女客至,妇人如之”。连做名吊客都这么不容易,可知其他仪礼规定等级的森严。清朝达官贵人兴师动众地为石匠大办丧事,逾制被查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发表于 2008-12-1 14: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 Z  v& q7 ]) y) L% b
( F  C1 c  k6 L" C/ s) l# {原来如此,都为了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4: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8-7 16:50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