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空空.

百业经(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宣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80)两位施主

    —愿力成熟得证罗汉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与妻子共享人间的安乐。后来,

    他们夫妇俩对佛法生起了信心,同皈佛门共受居士戒,经常做广大布施,

    积聚资粮。渐渐地,他们家就如井泉,求施者络绎不绝。有一天,他们恭

    迎佛陀及僧众去家中应供,准备了丰盛的饮食,世尊接受了供养后,观察

    他们的根基,传了相应的法。他们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此

    后,世尊率僧众返回了。

    后来,有一位造佛塔的执事比丘和一位建经堂的执事比丘去二施主

    家化缘。舍利子观察到,他们二比丘在施主家受供,但不会说法又不会讲

    经,舍利子便去了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之后,二比丘推荐舍利子宣讲

    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了之后,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

    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够如量宣说。”(译者:一般的法,上师可以传讲,

    而真正深广究竟圆满的法,唯有圣者方能宣讲。)舍利子的宣讲使两位

    施主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们夫妇很想在世尊前出家,于是同往佛

    前祈求。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

    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诸天共赞他们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位施主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令佛欢喜,

    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往昔的发愿力。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

    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夫妇俩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

    积累资粮,临终时都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得到

    什么境界,但以此善根,愿我们将来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

    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以往昔的愿力成熟故,这两位施主今在我教法

    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

    信受,作礼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大施主(Pindadayka)名给孤独,他在祗陀

    园里修建了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了广大的资粮。另有一施主

    生起了好胜心,想与给孤独相争高低,欲以其威望胜伏于给孤独。他心想:

    现在自己做广大布施没这个能力,应去大海里取回珍宝后,再做广大布施

    供养,才能超胜于他。于是,他去海里取回了许多宝藏。在舍卫城做广大

    的供养和布施,但仍不能超胜于给孤独施主,虽然他用尽了各种办法,还

    是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便去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

    施主,但为何不能超胜?”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是很困

    难的,因给孤独施主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福报很大,能知道有主之宝藏

    和无主之宝藏、水中宝藏和陆地宝藏、近处宝藏和远处宝藏,并能得到这

    些宝藏,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不可能超胜于他。若想超胜于他,你唯有

    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你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施主听后,便立

    刻在释迦教法下出了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

    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后来,给孤独施主听说了有位想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了家

    获证了罗汉果位,非常高兴,便到那位罗汉前对他顶礼而说:“圣者(Ariya

    Thera),您已获证了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

    资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施主想超胜于给孤独施主,但却无

    法超胜?后以出家的功德超胜给孤独施主?请为宣说。”世尊告众比丘:

    他不仅现在发心胜过给孤独,以前也曾如是发心。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

    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Lokavidu)迦叶佛(KasspaBuddha)出世时,他

    也是一位大施主,对另一施主生起了争胜心。在财富方面无法超胜时,便

    出了家,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做广大布施之

    功德(Punna),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

    以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他当时是发了这样的愿。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

    的?当时的那位施主就是这位罗汉比丘。他当时为了胜过另外一位施主而

    出家,今世又是想胜过给孤独施主而出家,并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罗汉比丘发心如此广大,其

    他施主不能胜过他?唯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现在他的发心非常广

    大,以前也是。早在人寿三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金寂佛

    (Konagamana)出世时,有一大国王,准备在自己的花园里修建一座经堂

    供养如来,便对大臣、施主、男女老少宣布:‘你们当中谁能发心修建这

    座经堂,便可供养到金寂佛。’其中有一位施主积累了很多黄金发心修建

    这座经堂,修成后,供养了金寂佛⑴。在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

    世世能超胜一切施主,并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

    果位。以其发愿成熟之因缘,今在我教法下得出家,灭尽烦恼,获证了罗

    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七岁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大国王,名曰增长,他统率军队将整个释

    迦族涂炭无余。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亦无幸存,唯遗留两个孤儿,流落

    于迦毗罗卫城的街头,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时,从舍卫城来了一位施主,

    看见沿街乞讨的两个孤儿,便认出了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前去询问他俩:

    “孩子,你们的父母哪儿去了?”“我们的父母都被增长王杀害了,留下

    我们两兄弟无家可归,流浪于街头。”“你们既然已无人抚养,那就去找你

    们的舅舅阿难尊者,他在舍卫城,对亲戚特别关心,你们如果去找他,肯

    定会得到照顾。”两个孩子说:“舅舅远在舍卫城,我们路途又不熟,不知

    道怎样去找舅舅。”施主安慰道:“不要急,等我在此办完事,可以带你们

    去。”这两个孤儿耐心地等待。施主事情办妥后,就把他俩带到舍卫城,

    告诉他们:“你们的舅舅就在此苦行(TapoKamma),你们自己去找,我要

    回去了。”施主嘱咐毕,独自回去了。这两个孤儿四处访寻,终于找到了

    自己的舅舅阿难尊者。尊者知道他们是来自迦毗罗卫城的外甥,便问:“你

    们的父母哪里去了?”他俩说:“舅舅,我们的父母都被人杀了,留下了

    我们两个,无处可依,四处流浪。后来,听说了舅舅您在舍卫城,故特意

    来投靠您的。”阿难尊者听毕,心里很忧愁。诸比丘见阿难尊者如此,便

    询问道:“尊者为何心里如此沉重?”尊者说:“这两个孤儿是我妹妹的孩

    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于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自己无资生之源,三

    宝的财物他们又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若抚养,对我来说又很困难,

    真不知该怎么办?”诸比丘劝阿难尊者说:“尊者,还是好好地照顾他们

    吧。世尊曾讲过,如果对僧众做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因果上也没有什

    么不应理的。这样,可以让这两个孩子常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等,

    做一些这样的事是可以开许的。”如此,阿难尊者便摄受了这两个可怜的

    孤儿。(师言:象一般的小孩子或居士,若经常为僧众做事,僧众的财物同

    样可以享用。所以,本院每次供斋开许居士们享用,在此有教证的依据。

    以后供斋时,希望居士们尽量去挑水、扫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因

    果方面会比较如法。)平时,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孤儿,

    但不足以充饥。后来,阿难尊者就把自己化缘所得之一钵饭食分一半给他

    们食用,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法体日趋衰弱。世尊得知后

    问余比丘其中缘故,诸比丘便如实对世尊陈白了事情的原委。世尊就问阿

    难:“你收养的两个孤儿是否要出家?”阿难白佛言:“世尊,这两个孤儿

    是要出家的。”世尊说:“阿难,这两个孩子若出家的话,可以享用僧众的

    财产,没出家前,为僧众做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世

    尊这样开许后,他俩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又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

    “你那两个外甥为什么还不出家?”阿难说:“世尊,因您早已规定:不满

    十五岁则不能出家,这两个孩子现在不满十五,一直在等,所以,还没能

    出家。”世尊又问:“这两个孩子能否在僧众晒粮时驱赶乌鸦?如果能做驱

    乌之事则可出家。”“驱乌之事足以能做。”“若能驱乌,则七岁可出家。”

    世尊如此开许了,他俩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懒惰。白天乐于嬉戏,

    晚上长时睡眠,根本不闻思修行。目犍连看到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

    便对阿难说:“让两个孩子这样地虚度很不好,应该严加管教!”阿难说:

    “我确实太慈悲了,这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不闻思修,我也没办法,

    不如交给您来管教好不好?”目犍连尊者爽快地应承管教这两个孩子。这

    两个孩子很害怕,心想:这个比丘肯定很厉害,以后肯定会很严厉地管教

    我们的。但又不敢违背舅舅的言教,只好在目犍连尊者座下学习。目犍连

    尊者开始还是比较严厉,可渐渐地也是很慈悲,不能严厉管教了。阿难尊

    者就问目犍连尊者:“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说:“不

    行,这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

    没办法。”阿难尊者说:“您确实对他俩束手无策的话,那就请用方便法使

    他俩生起厌离心。”目犍连尊者便答应了。

    一天,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玩耍。他以神变幻现一个异常

    恐怖的地狱,并发出各种巨响。尊者故意问这两个孩子:“听,这是什么

    声音?”“我们也不知道,这么令人害怕。”“那你们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声

    音。”他们俩去看时,只见地狱里的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

    苦,令人目不忍睹;再转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见锅里正熬着铁水,空

    无众生,他俩觉得奇怪,就问地狱里的众生:“为什么这个铁锅里只熬铁

    水,有什么意义?”他们说道:“这不是没有意义,因人间阿难尊者有两

    个外甥,天天不闻思修却享用僧众的财产,待他们离开人间时,堕入地狱,

    就在这锅铁水里煎熬。”听后,他俩非常恐惧,即速返回到尊者身边。尊

    者问其所见,他们说:“尊者,我们已亲眼目睹地狱之苦,真是可怕极了。

    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肯定会堕地狱的,现在我们很害怕。”尊者

    说:“以前我对你们讲的,你们不太相信,现在你们亲眼目睹地狱中种种

    痛苦,以后你们看着办吧。”

    从此,两个孩子夜以继日精进修学。若在早上没吃饭时想起地狱的

    痛苦便不思饮食了;若是已吃过饭后想起地狱的惨景遂将食物全部吐出。

    如是茶饭不思精进闻思修行,渐渐地体衰无力,面色萎黄。阿难尊者见此

    情景,便去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缘由。目犍连尊者如实告曰:“大概是这

    两个孩子见到地狱的景象以后非常恐惧,故不敢吃饭。”阿难尊者很担心

    长久下去会把两个孩子的身体拖垮。便请求目犍连尊者,能否再以善巧方

    便安慰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答应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要带两个孩子去外面的花园里玩,但两个孩

    子不敢去。尊者告诉他们说:“今天我们不去上次的地方,我们到另外一

    个很好的地方去玩。”两个孩子就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了。尊者又幻化了

    一个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听到各种天人的

    音乐和手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问这两个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尊者就遣他们去看个究竟。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

    天女,周身以天人的珠宝装饰着,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两个孩子心

    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后来他们又看到有两个狮子座⑴,有很多天女

    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

    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众天女告诉他们说:“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

    外甥,他们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

    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这两个狮子

    座是为他们准备的。”听到这番话,两个孩子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

    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的。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回来将实情一一

    禀告了尊者。尊者慈悲地对他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善、恶趣的苦

    乐,所以你们一定要精进地修行啊!”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佛法,

    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

    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

    性,真正地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

    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

    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

    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

    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

    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以后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

    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

    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他们二人经常依神变到各处去采集水果、

    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他们是非常了不

    起的。有些年长的比丘们因之而自觉惭愧,这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

    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们这些头发都已变了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

    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啊!(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

    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

    是白色的。)于是,他们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个孩子往昔造了什么业,七岁便灭尽了三界

    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

    (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

    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很

    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

    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园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

    活。他们在远处看见如来出游的盛况,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

    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欲发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说:‘现在我们是风华

    正茂之时,应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出家不是很好

    吗?’(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

    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的说法,这

    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

    别人。)(译者:自从讲了《百业经》后,我们的汉族弟子中已有一百多

    个人立即出家了,现在都精进修学成为真实的佛弟子。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觉得这个选择很不错,大家应随喜功德。)还有些人觉得不该出家,等

    到生了儿子女儿以后才出家。可是后来他们在家中一直忙于生计,生了孩

    子就去世了,没有了出家的机会。(师言:有些人说明年、后年到学院来

    常住,可是没等来学院就去世了。)(译者:前两个月时,汉族弟子当中

    有些老年人,虽然我和益西彭措堪布再三劝其出家,但仍不愿出家,结果

    在回去的路上已死掉了。)最后,那五百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人尚活于世。

    伙伴都一个个地死去了,这两位老人才醒悟过来:我们二十五岁时就发心

    出家,现在已是年迈体衰,若还不出家,恐怕今生再也没有机会出家了。

    他们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于迦叶佛前出家了。因佛陀规定:新出家的

    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之故,虽二位老人已是年迈古稀,但仍必须做很

    多事情。僧团中一些僧人经常欺负他们二位老人,叫他们‘老糊涂’、说

    他们的过失等等。其中一位老人生起了嗔恨心,觉得自己天天为别人做事

    情,却要受这样的侮辱,心中很是忿然。而另一位老人的心胸很开阔,他

    对伙伴说:‘不要生气,这并非他们的错,如果我们早一点出家就不会发

    生这种事,要说错还是我们的错。’这位老人遂诚心诚意地忏悔,没有受

    到报应。(师言:有些恶业如生嗔恨心等,象这位老人一样立即忏悔,以

    后也是不会受报的。)他们一生中出家,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在佛的

    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以此功德,愿我们能在释迦佛出世时童贞

    入道,(译者:这两位老人很害怕,觉得老年出家很困难。你们当中的老

    人们也应注意,若今生未得证悟,也应发愿来世弥勒佛出世时能变成小沙

    弥。老年出家的人不一定能精通戒律的学处,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因

    不懂戒律以至于行为很不如法。)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如不够出

    家的年龄,愿佛陀为我们特别开许可以出家。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二位老人即这两个孩子。因他们的愿力故,今

    生在我教法下,七岁时得我特殊开许他们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83)吉祥跛子

    —恶口骂僧报以跛脚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长大娶妻,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

    九个月后,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上半身的身相非常庄严,但双足却呈

    畸形。自从生下这个孩子,施主家里一切都非常吉祥(Mangala)圆满,施

    主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因双脚残疾之故,取名为跛子。用牛奶、酥油、

    酸奶等精心地喂养。随着跛子的长大,施主家里也是越来越富有,无论做

    什么事,只要一提跛子的名字,都能顺利圆满。舍卫城的人们得知这个消

    息后,无论做任何事情之前,总要提这个孩子的名字,准能圆满成功。所

    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颇有名气。他也学习并精通如八观察等世间的各种学

    问。

    有一次,他乘着马车率众眷属一起出游,远见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向

    祗陀园,跛子问随从的眷属:“他们那么多人涌向祗陀园是做什么?”随

    从告诉他:“是去朝拜释迦牟尼佛(SakyamuniBuddha)的。”跛子疑问道:

    “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身为迦毗罗卫国⑴的太子,相士

    曾预言:太子若出家则证得佛果,若在家则为转轮王。后来,太子出家证

    得了佛果,众人对太子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与敬信心。”听了这话,跛子

    令眷属去祗陀园。时世尊正为众多眷属传授佛法,跛子遥见世尊三十二相,

    立刻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下马车急趋佛前,顶礼于足下。世尊观察他的

    根界意乐,传授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心想:

    我这个身体若不是残废,就可以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而可惜我身根不具足。

    就在发心出家的刹那,他的身体立即康复如同常人。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

    悦,马上在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词为他传授了比丘戒。他自己也精进修持,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的

    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

    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因此,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位比丘以何因缘

    生于富贵之家却是个跛子?以何便能吉祥圆满?以何因缘,在他发心出家

    的刹那即恢复如常人,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

    演说。”

    世尊告曰:“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愿力成熟故。贤劫人寿二万岁,

    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大优婆塞⑴(Upsaka),广

    闻多学,非常了不起,众人对他象对待上师一样地恭敬供养。当时,迦叶

    佛到鹿野苑传授佛法,这位大优婆塞带着许多信众到佛前闻法。迦叶佛去

    别的地方广转法轮,他仍在鹿野苑为众人传法,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众人

    便以五百嘎夏巴涅供养他,他自己没享用,拿到寺院里供养了僧众,僧众

    对他也很好。待第二次再来寺院时,正赶上僧众诵戒。(译者:因诵戒时,

    在家人除了两个特殊的羯磨外,其余的都不能听。)虽然,他发心很大,

    但诵戒(Uposatha)是不能听的。管家就将大优婆塞及其余全部的在家人赶

    出了经堂。那些不明道理的在家人对大优婆塞怂恿道:‘我们今天被赶出

    经堂是没什么的,因为我们人小。可象您这样的大优婆塞,对寺院做了这

    么大的功德,居然也被赶出来了。’听到这些拨弄是非的话,他生起了憎

    恨心,恶口骂道:‘你们每天象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我给你们做了那么

    大的供养,今天竟然把我从经堂里赶出来,也不单独跟我说明,这么多人

    前,也不给我面子……’僧众知道他恶口骂僧造了很大的恶业,应该救度

    他,便去劝导他:‘你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不管怎样,你毕竟是个在家人,

    对这么多僧众无理相骂,肯定会有果报的。’他自己也想通了,作大量的

    忏悔。(师言:这次传讲《百业经》,本院内部收获大小还不太清楚,但

    外面很多人收获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内部弟众们也多发愿不再给

    人起绰号等,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发愿:不对上师僧众恶口相骂!如

    有的话一定要立即忏悔,否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他在临终时发愿:

    愿我一生中供僧持戒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起我的名

    字,事事都能吉祥顺利,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

    的话,则愿我在发心出家的刹那灭尽恶业。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

    时的大优婆塞就是现在的跛子,他曾五百世受跛子之报,这是最后一世。

    因其愿力成熟,故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其名便事事顺利吉祥,又令我

    欢喜,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了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众比丘欢

    喜信受,作礼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84)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两世得度

    一时,佛在舍卫城。寂静的森林里住着五百仙人,他们经常以火供

    来供养天尊。如来、正等觉、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日日夜夜观照一切众生的

    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仙人被调化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便显

    示神变,在五百仙人做火供的灶里留下了一个脚印。五百仙人见到了灶里

    的脚印后,世尊又加持使五百仙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灶内的火烧燃。众仙

    人见到这些怪事以后,深信这都是天尊大自在的加持,是修行的瑞相,心

    中无限欢喜,便将供品供在脚印上。这时,以佛陀的加持力,所有的供品

    都燃烧起来,火焰一直冲上梵天界。仙人们见此情景更加确信是大自在天

    垂怜加持的结果。佛陀为令这些仙人趣入佛法,以神变力,从他们火供的

    灶边直到祗陀园中间的路上全都留下了脚印。仙人们见到脚印后一致认为

    是大自在天降临人间,他们便决定跟随脚印前去拜见大自在天。五百仙人

    一路追寻来到祗陀园。时释迦世尊正在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众仙人遥见

    世尊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有善根的众

    生见到佛陀时,心中的喜悦胜过十二年的禅悦⑴(Samapatti)。(师言:当

    时的五百仙人是很有善根的,他们见到佛陀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同样,

    在座的四众弟子(CatuParisa)中,有些人也是因前世的善根故,于今世

    见到上师时忍不住流下泪来,或者心里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和信心等,这

    都说明其与上师有很深的因缘,如同密勒日巴(2)(Milarepa)听到玛巴洛

    扎(MarpaLozawa)名号一样的道理。)他们在佛陀的脚下恭敬顶礼,佛陀

    也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全已得到了无来果。得

    果后,他们又于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佛陀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

    (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传给他们近圆戒(Upasampada)。他们精进修

    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

    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也赞叹他们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五百仙人依佛陀脚印为引导,并最终证得了

    究竟的罗汉果位,这是怎样的因缘呢?”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

    前世他们也是依佛陀脚印为引导而获得出家身相的。”早在贤劫人寿二万

    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如来显示种种神变,

    度化无量的有缘众生。同时,森林里有五百仙人在苦行。五百仙人已修得

    各种神变,他们可以从居处飞到檀香山。一次,他们于虚空中飞行时,迦

    叶如来在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使他们不能再飞行了。他们暗暗怀疑,

    是不是自己的神变退失了呢?后来,一个天人告诉他们:‘并不是你们的

    神变退失了,而是地面上有如来的脚印。不仅你们,即使梵天、帝释天也

    是不能飞行的。’这五百仙人听到此言,当下对迦叶佛生起了极大的欢喜

    心。时迦叶佛在从仙人们居住的森林到如来居所之间的路上布满了脚印。

    仙人们认为,这些脚印是天尊大自天留下的。他们跟随脚印前行,最后见

    到了迦叶佛,生起大欢喜心,于佛足下恭敬顶礼,出家受持比丘戒。迦叶

    佛给他们传了相应的佛法,他们一生出家,临死时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

    叶佛教法下出家,虽未得到任何境界,但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能令

    佛欢喜,并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五百仙人就是现在的五百仙人。因其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

    出家证得罗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85)盲人

    —挖出他眼累世成盲

    一时,佛在木特乐(城市名)芒果园。木特乐有一施主名具资,其

    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长大娶妻后,共度美好的生活。其妻有孕,九

    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双目失明,是个盲人。施主夫

    妇看到这个孩子以后,心中非常痛苦。他们觉得生一个孩子很不容易,而

    这样失明的残疾孩子不如喂狗算了。他们便在黄昏的时候悄悄的把孩子丢

    弃在街头。

    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的功德,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众生

    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这个残疾的婴儿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而且依靠他还可以

    调化更多的众生,便加持使婴儿没有被恶狗吞噬。第二天一早,世尊著衣

    持钵带领比丘僧众到木特乐来了。当地的人们见世尊一早便率僧众来此,

    皆感十分稀有,他们猜测:今天肯定有很精彩的事情。此时,佛陀思维,

    这个孩子若能回忆前世并能与我对话将会有很大的利益。于是,世尊便入

    这种等持,以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使这个残婴能够回忆前世,也能与佛陀

    对话。世尊问这个孩子:“你是丑陋者吗?”孩子说:“是的,我是丑陋者。”

    世尊又问:“你觉得身(Kaya)口(Vaca)意(Citta)所造恶业的果报会成熟

    吗?是不是很痛苦?”“佛陀啊,身口意所造的恶业肯定是会成熟的,那

    果报真是苦不堪言啊!”“那么,你是依止了怎样的恶知识才造此恶业

    (Akusalakarma)?”“并非是依止恶知识的缘故,而是我的心相续没能

    调伏。”(师言:现在很多人心相续的烦恼无法调伏,所以造下了诸如谤

    法、谤上师、杀生及邪淫等等的恶业。造这些恶业不是因为环境和他人的

    影响,而是自心不清净的原因,所以调伏自心很重要。)(译者:我们的

    心必须要以佛理来教化,如果从道理上未能精通,自心与佛理相违,便很

    不应理。此处虽强调了理论,但不要只管口头上夸夸其谈,而是要侧重于

    实修,经常观察内心。凡夫人不生烦恼很难做到,不管怎样心里也是有很

    多痛苦很多烦恼,而且烦恼经常是难以抑制,但我们必须明确自己是修行

    人。当烦恼生起时,一定要想办法对治,比如祈祷上师、于大圆满境界中

    入定、思维因果不虚或者猛厉地忏悔等,以这些方便方法来遮止相续的烦

    恼。我们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人,一般社会上的人既不知对治烦恼,也不懂

    忏悔罪业,更不要说转为道用了。但我们已经闻思了很多大乘佛法以及无

    上大圆满的修法,法王如意宝(CintaMani)也为我们传了很多甚深的窍

    诀,依靠这些法宝来对治烦恼已足够了,切不要象这个残婴一样!)木特

    乐的人们见此情景,深感稀有,同时心中充满了疑惑。都在暗自琢磨这个

    孩子的来历。人们都想知道这个婴儿到底是谁,他的前世是怎样的,为什

    么他能与佛陀对话,为什么他能够回忆前世?惧于世尊的威严之故,便向

    阿难尊者讲述了心中重重的疑问。尊者说:“只有佛陀是遍知一切的,你

    们应该去请问世尊才对。”这些人直言道:“因惧怕佛陀的威严,我们不

    敢冒犯。尊者,您能否代替我们去请求世尊开示我等?”尊者答言:“本

    来我也是敬畏于佛陀的威严,但你们实在很可怜,我就代你们请问吧。”

    阿难尊者来到佛前,恭敬顶礼,合掌祈求:“世尊,这个孩子前世是谁?

    他在前世造了什么业?为何他能够回忆前世,如此幼小却能与您对话

    呢?”佛陀告阿难尊者:“这个孩子在前世曾造了很大的恶业。”接着,

    世尊讲述了这个盲目孩子的前后因缘。

    在很早以前,统治木特乐城市的国王名叫丑陋者,他的性情十分残

    暴,有着极强的嫉妒心,而且他把所有的王妃都管理得很严格。如果他带

    着王妃出游,街道两旁的门窗都不准打开,更不准别人看他王妃的脸。万

    一有人不留神见到了王妃的脸,他会立即剜掉那个人的眼睛。一次,他与

    王妃眷属们一起在公园里游玩。那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

    独觉在山林里修持。具诸功德的独觉刚刚走出来时,国王和其他的人都没

    有看到,恰恰被几个王妃看到了。她们见独觉的身相庄严,身心调柔,生

    起了无比的欢喜心。王妃们取下各自的面纱,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国王听

    到此事后,嗔心大起,立即命令手下的人把独觉的双目剜出来。其手下人

    助纣为虐,将独觉的双眼剜出来了。(师言:有些众生造下的恶业难以计

    数。在座的各位可能挖独觉的眼睛、挖佛的眼睛等事是没有做过,但挖其

    它众生的眼睛或损害其它众生的事肯定是做得不少。所以,我们应该仔细

    想一想今生中曾造什么样的业?想一想,前世造了什么业?想一想无始劫以

    来都造了什么业?虽然我们不能回忆前世,但我觉得肯定造过很多恶业。

    如果今生不精进忏悔的话,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解脱?所以,应多念“嗡

    班则儿萨”来忏悔。否则,他日亲身受报时是极为可怕的。)这位

    独觉因为前世的恶业感招,受害时没能显现神变。(译者:所以,有些高

    僧大德因前世的业感,受害时不一定能显现出神变。听说前一段时间,噶

    托派的五大活佛之一夏擦仁波切因车祸而示现圆寂了。我认为二者道理相

    同。)独觉知国王一伙人造了很大的恶业,为了救度他们便显现神变。

    (独觉的神变在失双眼后又恢复了。)他飞入虚空中,示现燃火、下冰雹、

    闪电等神变。因凡夫人对神变有很大的信心,国王见此情景,马上对独觉

    生起了信心。他如木头倒地一样,五体投地,于独觉足下恭敬顶礼,祈求

    忏悔:‘大尊者,您下来吧,我们沉溺在轮回中的有情造了很大的恶业,

    我祈求您接受我的忏悔。’他忏悔后,独觉藉此而示现涅了。国王对独

    觉有很大的信心,将独觉的骨灰作成遗塔,并在遗塔下发了一个愿:愿我

    在此后的生生世世中不要承受今生所造恶业的果报;以我造此塔、恭敬供

    养独觉的功德,生生世世中生于富贵之家,并于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

    前令佛欢喜,出家获得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国王

    就是现在这个盲目孩子。因他以恶心曾剜掉成千上万众生的眼睛,故其业

    成熟时于五百世中生于地狱,受了无量的痛苦;从地狱中解脱后,于五百

    世转生盲目饿鬼;次后又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盲目的傍生;从三恶趣中解脱

    后,又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盲目人。(师言:确实,他造的恶业是很严重的,

    所受的果报亦是在三恶道中乃至转生人中时,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尚未解

    脱。)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个孩子在什么时候才能灭尽痛苦?”世

    尊告曰:“将来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善意如来出世时,这个盲人才转

    生成一个六根具足的人。于彼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

    证果以后,以他前世恶业最后的果报成熟,其业力显现的乌鸦来啄食他的

    眼睛,以此因缘他示现涅。从此以后,再不用感受痛苦。”(译者:听了

    这个公案以后,我们应好好地想一想,已得到独觉、圣者罗汉的果位仍要

    受业报,我们还愿意伤害其他的有情吗?我觉得《百业经》的加持力是很

    大的。以前,很多人对因果没有很大信心,但自从听了《百业经》以后,

    四众弟子(CatuParisa)从修行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我相信以后

    阅读《百业经》的人也同样获得利益。)

    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宣说竟,在座的人都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世

    尊见众人已堪为法器,便为他们传了相应的佛法。众人中有些得了加行道

    的暖位、忍位、顶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

    阿罗汉果;有些种下了金轮王的种子;有些得到了梵天、帝释天的果位;有

    些得到独觉果位;有的种下了无上菩提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生起了无伪

    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86)裸体迦叶

    —临终信佛证罗汉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的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其妻怀孕九个月

    后,生下一个孩子。家人为孩子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贺生仪式,因这家人是

    外道迦叶种姓,故为孩子取名为迦叶。家人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喂养

    着迦叶。他长大后,与父母一同忙于农务。但他看到父亲杀死成千上万的

    众生时,便劝告父亲说:“父亲,您杀害那么多的众生,怎么忍心呢?”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不要这么说,你还小,不懂这些道理。”迦叶听

    了,非常难过,心想:如果一直与父亲这样生活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随缘度化无量的众生。一

    次,世尊来到王舍城,人们互告释迦世尊将普降甘露妙法的好消息。迦叶

    闻讯很想跟随佛陀出家行持佛法。他征得父母同意后,便往王舍城去拜见

    佛陀。可在途中,他遇上了一位外道行者,误以为就是世尊,便随其出了

    家。(师言:现在这种情况极多,欲求正法的人却常遇邪知识的误导。)

    迦叶跟外道修学,学得很不错,颇有名气。因他皈依的是外道裸体

    (NaggaSamana)派,所以,人们都称他同姓裸体迦叶。一次,他观察自己

    的寿命,只剩七天了,(外道修行后,也可以得一些神通。)心中更是痛

    苦,痛悔自己选错了路,至今没有修证佛法,却已濒临死亡。后来,有一

    位对世尊教法极有信心的天尊告诉他:“你何必如此痛苦,要想得解脱

    (Vimu-tti),就应该去王舍城,那里有世尊,肯定会传授给你解脱的法。”

    裸体迦叶听了,便立即前往王舍城去。途中,他前思后想觉得:世尊的眷

    属都是有惭有愧的,而我无片布遮身,如此前去肯定会遭人讥笑。想着想

    着,他不敢再继续前行,就找了个地方住下来。但他心里一直在想:世尊

    啊世尊!您是否知道我的心情?

    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

    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佛陀观知这个外道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著衣持钵去了迦叶藏身

    之处,迦叶见世尊到来,顿时生起极大的信心。他来到佛前,请教了问题

    后,对佛陀祈求:“果达玛尊者(GotamaSamana),我有一些疑问,您能否

    现在给我解答?”佛言:“现在我要到王舍城去化缘(Pindapata),没有时

    间,以后你到我经堂外面来,我可以给你答复。”迦叶又请世尊马上给他

    回答,世尊未开许。迦叶第三次请求世尊,(因他自知寿命将尽,心中很

    着急。)仍未得到开许。迦叶第四次于世尊前祈求,世尊也不得不答应。

    (译者: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上师或其他人

    面前再三祈求,一次不行,但再三祈求就把他人感动了。)迦叶在世尊前

    请问:“大尊者,痛苦是自己造的还是他人造的,是自他共同造的还是非

    二者所造无因而生?”佛陀给他解释道:“在胜义中,是远离一切戏论的,

    在世俗中是如梦如幻以因缘而生的。”一一为他传授了顺行十二缘起(藏

    文《百业经》中广明)。世尊传法后,迦叶得到了无垢法眼,并对佛法生

    起了不退转的信心,得到了殊胜的境界。他感激世尊的恩德,赞叹随喜之

    后,皈依了三宝,便返回了。

    在返回的路上,裸体迦叶被一头牛撞死了。死相很吉祥:诸根寂静,

    面部洁净,皮肤鲜白。(译者:一般对死人的观察是:修行好的人,面部表

    情很安祥,看见他的尸体也不害怕;业障重的人,看见他的尸体就会生起

    恐怖感。)次日,很多比丘托钵去王舍城化缘,听说了裸体迦叶在返回途

    中不幸被牛撞死,死相很吉祥。化缘毕,众比丘返回经堂,恭敬顶礼禀白:

    “世尊,昨天在您前闻法的裸体迦叶,在返回途中被牛撞死了,死相很吉

    祥:面部洁净,皮肤洁白。请问世尊,他将生于何处?死于何处?请世尊

    为吾等演说。”世尊告诸比丘:“裸体迦叶在我前听授佛法,已证悟法义,

    他是真实涅。(译者:有些大德高僧尤其是大修行者,圆寂时不一定全

    要打坐,死相上有各种显现。如:以前的修证很高的贡主札仁波切也翻车

    而示寂;《中观庄严论》的作者极命菩萨是被马踢死的;以前的一位大圆

    满瑜伽士—给哲班智达是被坏人砍殛的。所以,大德高僧们在有不同的显

    现时,不要以凡夫之见妄加诽薄。)你们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做成遗塔供养。

    世尊作了授记后,诸天人也非常欢喜赞叹,在空中说:“现在裸体迦叶已

    真正涅了。”很多外道听到后特别兴奋,想是自己宗派的行者,便组织

    人群高举旗帜,到街头路口得意地说:“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外道没有究竟

    涅的,但你们看,诸天人已在空中宣告众人,裸体迦叶修得非常圆满,

    已真实趋入涅。”同时,还想把裸体迦叶的骨灰做遗塔供养。诸比丘奉

    如来教言,也准备迎请裸体迦叶的骨灰做遗体供养。因此,彼此发生了很

    大争执。外道说是自己的同姓裸体派的行者,内道比丘说:“因他在佛前

    皈依闻法了,是内道梵净行者。”双方僵持不下,外道说:“双方再争也

    没结果,干脆问天人,天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比丘们答应了。裸

    体外道派认为是自己的人,即问天人:“裸体迦叶到底是佛教梵净行者还

    是外道的修行者?”那些对佛教有信心的天人如实地说:“他不是依外道

    法修行成就的,而是依世尊的教法入真实涅的。”外道听毕,灰溜溜地

    回去了。众比丘把裸体迦叶的骨灰做了遗塔,恭敬供养。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同姓裸体迦叶,以何因缘被牦牛撞死?以何

    因缘令佛欢喜?请世尊开示。”世尊首先宣讲了四个男孩杀害了四个妹妹

    的因果报应。复次又告诸比丘:“很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

    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佛陀在鹿野苑转法轮,有婆罗门儿子对迦

    叶佛生起极大的信心,到佛前恭敬顶礼,迦叶佛传给他相应的教言。婆罗

    门儿子在佛前皈依、受持戒律,并且广行布施,积累资粮。他在临终前发

    愿:我一生在迦叶佛教法下皈依守持净戒,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以此

    功德,愿将来于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能够皈依三宝,令佛欢喜。以其愿力

    成熟之故,他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守持净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87)迦叶主尊

    —以慢心故迟得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附近有二千万仙人,他们精通一切经论,具

    有无碍神变,已得四禅五通。一次,世尊在无热恼海边为很多众生授记后,

    带领五百眷属一起腾空飞回住处。二千万仙人见到佛陀与眷属们在空中飞

    行的情景,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他们觉得,世尊与众眷属一起飞行是很

    了不起的,所以舍弃了原来的一切,前往祗陀园。他们到世尊前恭敬顶礼,

    世尊观察他们的根基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们自己也精进修持,最后

    皆已得无来果位。但众仙人们的主尊因傲慢心太强之故,没得到任何果位。

    (师言:在我的印象中,学院当中闻思修行较好的人以及大堪布、活佛等

    的傲慢心是很少的,其他人中也许有人心存傲慢。四众弟子(CatuParisa)

    们应明确地知道,只要在上师面前有傲慢心,上师的加持是得不到的。不

    管是在哪一个上师前,如果认为上师不如自己,那么上师的加持是根本得

    不到的。)

    仙人们又祈求:“世尊,弟子愿于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近圆戒,请世

    尊慈悲开许。”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给他们传

    授近圆戒,并传授了教言。二千万个仙人精进修持,终于灭尽烦恼,证得

    阿罗汉果位。他们的主尊仍未得到任何果位,故心里很惭愧,他开始修学

    三藏,成为一位著名的法师,但他仍不满足,更加精进修行,后来调伏了

    烦恼,也证得圣者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

    掌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仙人主尊以何因缘先为慢心所障,未能得

    果,而后精进方证圣果?唯愿为说,我等乐闻。”

    佛告诸比丘:“此仙人主尊不仅是今生,以前他也是很傲慢的。久远

    以前,一静处有一位婆罗门教主。一次,他去森林中捡水果时,看见二千

    万仙人在修禅,心里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便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到仙人那

    里出家。后来,他精通了一切论典,成为仙人们的主尊。他给二千万仙人

    传授教言后,仙人们都得到了四禅五通。而他因自恃是传法师之故,未成

    就任何境界。而后,他观察到了自己的过失,通过精进修持,终于也得到

    了四禅五通。诸比丘,此仙人主尊前世曾如是方得果位,今生亦如是才得

    圣果。”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二千万仙人以何因缘对佛生起欢喜心,在

    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请世尊开示。”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

    世愿力所致。曾经贤劫人寿四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俱留逊佛出世。佛陀

    度化众生的事业圆满后示现涅。时一国王名具严,将佛遗体做成遗塔。

    塔落成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另有一国王带领二千万眷属于塔

    下供养发愿。国王发愿:愿以今日供养、顶礼佛塔的善根,将来生生世世

    中转生富贵之家,将来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出世时,于其教法下出家,

    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众眷属皆问国王如何发愿?国王如实告诉他们,

    众眷属也发相同的愿。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发愿的国王就是现

    在的仙人迦叶,国王的二千万眷属就是现在的二千万眷属。因他们发殊胜

    愿故,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今生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另

    一段因缘是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们都出家为僧,

    发了殊胜的愿,所以今生他们皆已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88)角宿大象

    —被诱等流两世还俗

    一时,佛在王舍城。王舍城由国王影胜执政,王有一大臣名叫大象

    师,其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长大后娶了妻子,与她共度美好时光。

    不久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

    重的贺生仪式,因小孩子是角宿日降生的,也是大象师的儿子,故取名为

    角宿大象,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角宿大象长大后,精进

    学习骑骏马、骑大象等骑技,学习各种武艺以及大小五明等一切世间的学

    术。大象师夫妇去世后,角宿大象继承父业,继续作影胜国王的大臣,他

    也娶了妻子共同生活,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具足信心,皈依受持净戒,行

    布施积累资粮。后来,他出家了,并精通三藏,成为著名的三藏法师。他

    自知虽久经闻思,但未曾勤修。于是开始精进地修行,除中夜稍许休息以

    外,利用一切时间精进修持。他得到一些境界后,摄受了五百弟子,并且

    经常带他们去城中化缘。很多大臣听说角宿大象大臣已出家,便同去陈白

    影胜国王言:“据说角宿大象大臣已经出家,他无子无女,但财产很多,

    陛下应把他的财产收回来。”国王告诉众臣:“角宿大象尚在人世并没有

    死亡,寡人只对已亡人的财产有权收回。他这仙人种姓者,不一定会长期

    出家,故他的财产不急于收回。”有一次,角宿大象与五百眷属一同去城

    中化缘。角宿大象原来的妻子听说丈夫到城中来化缘,就想供养他们。她

    把角宿大象及其眷属迎请回家,心想:不知角宿大象是否已经证果,如果

    已经证果暂且作罢,若还未证果,我一定要让他回来与我一起生活。(师

    言:在座的出家人,你们要想一想,观察自己得果没有,如果没有得果的

    话,就一定要注意,也许你的家眷还梦想着你会还俗(Uppabbajita),一

    定要注意呀!)她想了个办法来观察角宿大象是否已得果。角宿大象正在

    受供时,她从二楼上扔下一个大锅,“啪”地一声,锅落在角宿大象的面

    前,正在受食的角宿大象吓了一跳。见此情景,她心中暗自高兴,认为如

    果已证得罗汉果位,就不会有这样的恐惧,以此推断丈夫还是个凡夫僧。

    接着她又观察他的食相,发现他经常有在锅上写字等不拘小节的行为,看

    起来心还没调伏好,所以她有了很大的信心。便于角宿大象的足下顶礼祈

    求道:“尊者,以前我们的财富是非常圆满的,现在我一个人用不完,祈

    求您和您的眷属能常来我家应供。”第二天,角宿大象与一百五十位眷属

    来应供。他的妻子想方设法使他的眷属一天天依次减少。最后一天,只有

    角宿大象一个人来应供。她在丈夫面前委屈地说:“您不在家的时候,很

    多人欺负我、打我,害我……”她又吩咐手下人:“明天,我听法时,你

    在门外大喊我三声,如果我没出来,你就冲进来扯我的头发,狠狠地打我。”

    那人也答应了。第二天,她正在闻法时,那个人按照吩咐先是大喊了三声,

    后又冲进来打她。角宿大象心想:那天她曾对我说很多人欺负她,看来她

    真的很可怜。他生起了猛厉的嗔恨心,看到妻子床上有一把刀,他拿起刀

    猛扑过去要杀掉那个人,这时,妻子抱着他的脚哀求:“您千万不要杀他

    啊!您是比丘,已受了比丘戒的,您舍了戒再杀他也可以啊。”角宿大象

    觉得所言有理,便舍了戒,将出家人的法衣脱掉,换上了在家人的衣服。

    这时,他的妻子马上换了口气说:“其实,我是很想念您的,这个人并不

    是害我的,现在您的戒已经舍了,我也如愿以偿。您看家中财富圆满,我

    们应趁年轻及时享乐才对,以后我们多做布施,积累资粮,在家修行才是

    最殊胜的……”角宿大象只好顺从妻子,重新与她一起生活。影胜国王得

    知角宿大象已经还俗(Uppabbajita),便令他继续作大臣辅佐朝政。(译

    者: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多,也许你们不知道。汉族弟子当中,男众、女众

    都有一些人,与这种情况一模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写信给我

    说:“首先不想这样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不得不上班。”所以你们、

    特别是年青人回家去我很不赞成,对出家会有违缘,一定要谨慎。)他只

    好重操旧业—回朝为臣。

    众比丘到王舍城中化缘时,听说角宿大象已经还俗(Uppabbajita),

    返回后,在世尊前呈白:“世尊,听说角宿大象已舍戒还俗了。”世尊告

    诸比丘:“角宿大象与其他人不同,暂时他虽还俗,但不会久留家中,以

    后他还会出家,并能获得罗汉果位。”世尊如是授记。(师言:有的大德

    虽然暂时还俗,但还是可以饶益有情,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惹琼

    巴,相貌非常庄严。一次,他到尊者家里,尊者请他吃饭,但因尊者的糌

    粑和酥油都是旧的很难吃,惹琼巴不愿意吃。因为惹琼巴的相貌殊好,当

    地的姑娘们都愿意供养他,所以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欠妥,如果继续留在上

    师身边,对他老人家纳受供养成了障碍,不如到卫藏(拉萨)去。而尊者

    不赞成他去拉萨,一再挽留他。最后,尊者拉着他的衣服告诉他不要走,

    可他挣脱了。尊者说:“你已经违背了上师的教言,以后肯定会遇上违缘

    的。”惹琼巴执意要去拉萨。到了拉萨后,出现了违缘,他与一位拉萨姑

    娘结婚了,二人生活得极为贫困。姑娘有一颗宝贵的松耳石交给惹琼巴保

    管。一日,密勒日巴尊者想知道惹琼巴在做什么,就幻化成乞丐的形象到

    拉萨看望他。正巧阿吉拉(拉萨人对姑娘的称呼)出去了,惹琼巴坐在家

    里见一乞丐蹒跚走来,他不知此是上师的化身,对之生起了大悲心,家里

    无他物可施,就把妻子那颗宝贵的松耳石施给这个乞丐。尊者见弟子的行

    为后觉得:我的弟子虽然还俗了,但他的悲心没有改变,还是很好的,之

    后尊者返回康区了。阿吉拉回来后不见了松石,与惹琼巴大闹了一场。为

    此,惹琼巴生起了厌离心,重新返回康巴。当时,密勒日巴尊者准备给弟

    子灌顶,他要求每一个听授灌顶的弟子必须供养一个财宝,没有供养的人

    不许参加灌顶。惹琼巴很痛苦,心想我原来在康区条件具足时,上师从没

    向我要过供养,但现在我如此贫穷,上师却要我供养,今天我没有得灌顶

    的机会了。正在他痛苦不堪之时,尊者告诉众人:“你们看,惹琼巴已经

    供养了松耳石,其他人也需要这样的供养。”边说边从曼荼盘里拿出原来

    的那颗松耳石。惹琼巴恍然大悟,对上师生起了不共的信心。灌顶后,尊

    者又让他马上回拉萨去,惹琼巴很不愿意去,他在一支道歌中唱道:我自

    己想去的时候,上师不让我去;我不想去时,上师又偏让我去拉萨。他去

    拉萨以后,把以前的妻子也度化了。所以,有些根基好的弟子,还俗了还

    有机会出家。以前智悲光尊者四大弟子之一,无畏盔甲来到康巴时,因违

    缘还了俗,很多人不知其密意而作各种诽谤,但他以在家人的形象度众生

    的事业也非常广大。)

    世尊观知调化角宿大象的因缘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钵到

    王舍城化缘。来到角宿大象门前时,角宿大象见到房间里一片光芒,他觉

    得这肯定是佛的加持力。一个人告诉他,佛陀已到他家门口,他急忙到门

    前于佛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办。”世尊言:“无

    他,只希望你立即出家受持净戒。”因释迦世尊在因地时,生生世世没违

    背过上师的教言,所以,即生中任何人也不会违背佛陀的教言。角宿大象

    马上跟着佛陀回到祗陀园。佛给他传了比丘戒,也传授了教言,他精进修

    持后得到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缘令佛欢喜,从未做令佛不欢

    喜的事,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我等乐闻。”佛告诸

    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久远以前,一静处有位大施主,财富圆满

    犹如多闻天子。他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当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

    圆满功德的独觉应世。一天,独觉想到城里化缘,但听到花园中有音乐的

    声音,便决定到花园里化缘。当施主看到身心调柔的独觉时,生起了大欢

    喜心,对独觉做了饮食供养,并请问独觉的住处。他经常对独觉做供养。

    后施主见独觉功德圆满,生大信喜心,对俗家生起厌烦心,想到独觉面前

    出家。独觉告诉他:‘我现在不摄受弟子,你到仙人那里出家吧,他们肯

    定会摄受你。’施主舍弃家中的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了。他修行了很长时

    间以后,非常想去看看独觉上师。当回到独觉的住处时,独觉已不在了,

    另一位独觉在彼处苦行。他向新来的独觉询问上师的消息。独觉告诉他以

    前的独觉已经圆寂了,并将遗塔所在处指给施主看。施主在塔前恭敬地洒

    水、供花、供香后于塔下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

    将来在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前做供养,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

    事。发愿后,他返回自己的住处。施主去世后,升入梵天界。诸比丘,你

    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对独觉恭敬供养的

    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超胜于那位独觉的我面前,令我欢

    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角宿大象

    的妻子诱他还俗?”佛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诱他,使他

    破梵净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国王手下有一执掌重权的侍者大臣,

    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取名火子,小儿子

    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火子和火焰长大后,学习

    了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精通了十八种学术。当他们看到父亲为

    了辅佐朝政,经常做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时,觉得父亲的事业没有任

    何意义。他们想:与其这样为了争夺政权而损害其他众生,倒不如到寂静

    的山林中过以草蔽体的生活殊胜。他们对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厉的厌离

    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能得到开许,但父母都不同意,劝告他们说:‘孩

    子们,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为了得到王位,而你们的王位唾手可得,

    何必如此呢?’两个孩子说:‘我们并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

    到王位以后会造无边的罪业,我们不愿意享受这种世间的生活,要到寂静

    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强地说:‘你们到静处出家,我们也

    不反对,但你们若得到了不共境界时,希望你们能回来让我们看看。’他

    们答应父母的请求,便到静处出家了。两个孩子出家以后,精进修行,得

    到了四禅五通。他们忆起往昔对父母的誓言,便回到家中,飞于空中,在

    父母面前显示种种神变。父母都很高兴说:‘你们是出家人,是要到处化

    缘的,我们很想积累资粮,你们就住在花园里接受我们的供养吧。’火子

    和火焰答应了父母,他们在花园里用树枝、树叶等修建了一个茅蓬安住下

    来。当时,鹿野苑的很多人都来亲近他们,对他们恭敬供养,依止他们。

    久而久之,梵施国王也得知火施婆罗门的两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

    种种神变。国王亲自前往对二人做了供养,恭敬顶礼后祈请:‘二位尊者,

    请求你们以后能经常到我的王宫中受供。’二人欣然应允,经常乘神通飞

    到王宫,每一次国王都是亲自迎接,把他们抱到法座上,然后奉上甘美的

    饮食,并且在他们面前听法。一次,国王要带领众眷属外出,临行前嘱咐

    王女说:“我外出期间如果那两位出家人来宫中受供,你一定要象我对待

    他们一样,好好相待。”说毕,带众眷属外出了。一日,火子有事处理,

    就让火焰一个人到宫中应供。火焰飞到王宫上空时,王女见到一出家人飞

    来,便按父王吩咐,学着父王的样子,抱起他将他放到法座上。因与女人

    接触,就象与毒蛇接触一样,(师言:格蒙王布单增洛吾曾在《赞戒论》中

    讲过:没有破根本戒,仅只接触女人也会失毁很多戒律。所以,行持梵净

    行的人一定要注意。)瞬间,火焰的神通已经退失了。因火焰的相貌非常

    庄严,王女对他生起了贪心。后来,在静处二人做了不净行。王妃们已知

    道二人的行为不如法,但又惧于其神通,不敢禀告国王。火焰失去神通以

    后,不能再飞,他又不好意思步行回住处,只好住在王宫里。国王回宫后

    听说火焰在宫中,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了许多食物,亲自供养火焰,王女

    也拿着饮料去供养。火焰见到王女,生起了猛厉的贪心,以贪心所至犹如

    迷醉,在国王前,怔怔地伸手抚摸王女的手。国王看见他的越轨行为生起

    大嗔恨心,拿起宝剑便要杀他。王女急忙替火焰掩饰说:‘尊者,您拿错

    了。’国王听到此言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急忙收回宝剑,继续恭敬供养,

    于火焰前闻法。

    火子一直不见弟弟回来,很担心他会出现意外,以神通观察才知道

    弟弟犯了戒,神通也已退失,若仍继续住在王宫里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显

    示神变来到了王宫,国王照例迎接、供养他,在他面前听法。火子传了一

    个简单的法便带着弟弟飞回住处。他又给弟弟重新传授了教言,火焰精进

    修持,又重新得到了四禅五通。此时,国王的眷属王妃们因怕遭到国王的

    詈骂,而将火焰与王女二人的行为如实禀告了国王。国王怒火中烧,率领

    四大军队往森林中准备杀死火焰。火焰已经知道梵施国王是来取他性命

    的,为令国王生信,他跃入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见此情景,嗔心已

    退,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听到的话是假的。他问火焰:‘婆罗门儿子呀,

    我听别人说你已犯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火焰告诉他:‘国王啊,你

    听到的是真实的,我是因为生起了猛厉的贪心而迷误一时。’国王仍是疑

    惑不解,如果犯了戒是不可能有神变的。他又跑到火子面前,问火子。火

    子告诉他:‘国王,您听到的话是真实的,火焰确实曾因贪心做不净行,

    他犯戒后神变已退失了,后来我重新传给他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后又得

    到了神变和神通。’国王听后,对火子、火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并对二

    人恭敬顶礼后返回了。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火子就是现在行

    持菩提的我,当时的火焰就是现在的角宿大象,当时的王女就是现在的角

    宿大象的妻子。当时是她以各种方法引诱他破戒,是我救了他,使他重新

    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他还俗时我救了他,使他得到阿罗汉果位。另一

    段因缘是在迦叶佛时,角宿大象为出家人,诸根调伏,以此因缘,今生中

    获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89)萨那

    —前世鞭打今生受报

    一时,佛在王舍城。附近另有两个城市:一个是由猛光国王掌管的金

    佳城;一个是由恰嘎国王统管的华城。这两国之间经常作战,互相残杀

    了很多民众。世尊座下的嘎达雅那,从世尊前闻思修行,已灭尽烦恼,

    获证罗汉果位。他想:我之所以能获得断证的一切功德、安乐及如理取舍

    的一切善法,唯依世尊对我的赐教。为报答世尊,唯一的方法是饶益有情,

    方能令佛欢喜,(师言:令善知识和诸佛菩萨欢喜,唯有度化众生饶益有

    情。《入菩萨行论》中说:若损害众生,诸佛不欢喜;《华严经》中说:令

    众生欢喜即是令诸佛菩萨欢喜。)他便用自己的声闻智慧观察到:恰嘎国

    王统辖下的华城的民众与自己有缘,故应去调化他们。便去世尊前恭敬

    顶礼,合掌祈求:“世尊,弟子想出游。”世尊叮嘱道:“嘎达雅那,你可

    以出游,使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脱者得解脱,未安慰者得安慰,未涅者

    令涅。”嘎达雅那尊者依教奉行,顶礼于世尊足下。

    嘎达雅那尊者率领五百眷属出游了很多地方,到了金佳城时,猛光

    国王在尊者前皈依了,到华

    城,恰嘎国王也皈依了,他统管下的很多民众对佛法都生起了信心。不久,

    恰嘎王妃怀孕九个月,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王子,并为王子举行隆重的贺

    生仪式,取名萨那,用牛奶、酥油、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长大后,萨那

    王子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术,又从嘎达雅那国师学习。不久,他对

    佛法生起了信心,在国师前皈依受戒。日久,他观察到:父王的行为有时

    如法,有时不如法。心想:在父王驾崩之后,肯定我要继王位,如果我继

    王位后,行为也是如此,倒不如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还能断除一切烦恼

    和痛苦。如此观察后,王子决定一定要出家。便在父王母后前祈求,征得

    了同意。萨那随嘎达雅那尊者出家,受了近圆戒,在尊者前闻思修行。

    (译者:尊者觉得他离家太近,可能对他修行不利。)便带他去了猛光国

    王掌管的金佳城。

    一天早上,萨那著衣托钵到城里化缘。因他是新来的,对城市不

    太熟悉,(师言:弟子们若不得不去城市里的话,一定要先熟悉城里的一

    些情况,否则很危险。城里有妓院等不如法的地方,凡夫僧很易受环境的

    影响,对清净戒行有很多违缘。所以,无论去哪里一定要多方面仔细观察。)

    化缘化到王宫去了。他进王宫时,门卫没看到而众妃们看见了,因他青春

    饱满、相貌庄严,众妃都对他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为他敷座,供养他甘

    美的饮食,在他面前闻法,这时,国王四处寻找却不见众妃。后来,才发

    现她们正在萨那前闻法。本来,每次国王驾临时,众妃都欢喜迎接,可

    这时她们正在闻法都没去迎接。顿时,猛光国王生起了很大的憎恨心,怀

    疑他们到底在作什么?那个僧人是不是与我的王妃有越轨行为?走近他们

    后,国王想:这个僧人如果是凡夫,他心不一定清净,如果是圣者那就没

    什么。不过,我今天一定查个清楚。便问:“尊者,您是否得证了阿罗汉

    的果位?”“国王,我没证得阿罗汉果位。”“那是否证得了不来果、一

    来果或预流果乃至第二禅、第一禅的境界?”“我都没证得。”听到这样

    的回答,国王心想:一个什么境界都没证得的出家人,竟然溜进我的王宫

    对众妃传法,肯定是他的上师没好好地教他,那让我来好好地教训教训他。

    便抽出长长的鞭子,狠狠地抽打他,打得他几欲昏厥。此时萨那心想:

    我又没对国王做什么坏事,怎么他这样狠狠地抽打我,竟是这般的恶劣?

    便发了一个恶愿:(译者:这个出家人在遇到违缘时,不能转为道用,却发

    了一个恶愿。所以,我们出家人无论遇到什么违缘时,一定要发起大悲心,

    应该象《入菩萨行论》中所宣讲的“愿彼损我者,及余害我者,如是辱我

    者,皆具菩提缘!”那样;另一方面,要反省是自己往昔没结顺缘才至于

    今生遇到违缘,自己多忏悔才对。)对这个恶劣的国王,我一定不客气,

    回去告诉我的父王,率领四大军队来消灭他。回去后,他对嘎达雅那尊者

    满腹委曲地祈求道:“尊者,弟子在您面前顶礼忏悔,请尊者开许弟子舍

    戒,回去准备四大军队去消灭掉那个恶劣的猛光国王,他无缘无故快把我

    打死了,我不会饶过他的……。”尊者道:“我们是佛陀教化的弟子,要

    摧毁世间八法,修忍辱(Khanti),不能这么想……”尊者再三语重心长地开导

    他,但他仍不肯罢休,还是气冲冲地说:“不管怎样,我非要报仇,我一

    定要去,请上师开许!”尊者无奈,劝他说:“天已晚了,途中有遇到老虎、

    豹子、人熊等猛兽的危险,今晚先住在这里,明天再去,好不好?”萨那

    答应了。晚上睡觉时,尊者对他作了加持,他做了一个恶梦:回到自己的

    国家,还了俗,继承王位,率着四大军队与猛光国王交战,结果,被猛光

    国王军队擒获了,准备处以极刑,他无依无靠,可怜极了。突然见到尊者

    在城中化缘,便大声哭喊:“尊者,救救我啊!……”正在哭喊中他醒了过

    来,眼看着尊者,仍恐怖地叫:“嘎达雅那尊者,救救我啊!救救我啊!……”

    尊者在一边说:“弟子呀,你是在做恶梦,不要这么呼救。”他一想,确

    实在做恶梦,不是真实的,自己发的恶愿很不对,便在尊者前忏悔(K-

    hamapana):“尊者,我不回去了,不想对猛光国王报仇,这些都是弟子不

    对。”尊者知道萨那已生起了出离心,便传给他一些相应的法,他精进

    修持,获证了罗汉果位。事过不久,猛光国王也知道了,自己所打的比丘

    是恰嘎国王的王子。很后悔,便亲自去尊者与萨那前作忏悔:“尊者,

    因我不知您就是恰嘎国王的王子,以前的所做很不应理,今特来求忏悔,

    祈尊者宽恕。”此后,猛光国王便经常对他们做很大的供养。尊者心想:

    常在此享受很大的利养对修行无益,便悄悄地离去了。

    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萨那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以何因

    缘遭到猛光国王的鞭打?以何因缘令佛欢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

    获证罗汉果位?祈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这是他往昔的愿力成熟

    故。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国王与众王妃一起去花园里游乐,国

    王舒适地躺在那里睡着了,王妃们自由自在地四处捡花果。当时只有独觉

    应世,当王妃们见到草坪上有一位功德圆满的独觉时,生起很大的欢喜心,

    在独觉足下顶礼闻法。国王醒来却不见王妃们,顿时生起了大嗔恨心。提

    起宝剑四处寻找,发现一位独觉正与自己的王妃在一起,不由分说拿起鞭

    子就对独觉猛打。独觉心想:国王造了很大的业,应救度他,若不忏悔的

    话,以后果报成熟时,他很可怜。便马上腾于空中,显示种种神变,国王

    当下对独觉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五体投地,至诚忏悔,独觉也接受了他的

    忏悔。从此,国王对独觉恭敬供养,在独觉显现涅后,国王把独觉的遗

    体作成遗塔恭敬供养,并发愿:愿以此善根,我将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

    愿我鞭打独觉的恶业不要成熟;愿将来在比这位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出

    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

    么想的?当时的国王即萨那罗汉,以往昔的业缘及愿力成熟故,他遭猛

    光国王之鞭打,在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欢喜,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另

    一段因缘是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出家调伏诸根,

    而即生得解脱。”世尊如是宣说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5-1 14:31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