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直面真相

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善知识论第十五】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识。



什么样能称为善知识?你看那人说话办事不恶言、不恶语,非常平和,像桑叶一样平整、和气。你看人家说话办事,一切造作,没有一个地方犯戒,都符合佛家戒律,你是恩爱也好、情仇也好、财物也好都不去贪著,一切名利也不贪著。名利你得到了我不掺和,你得多了我高兴,你比我强那更好,心态是这样的。什么物品都可以舍去,没有大、小、高、低之分,都一样。恨我的人向我请法,我也给他说,爱我的人我也不多说。看什么人施什么教,讲法无碍。你适应什么法,就得给讲什么法,方便解说,让你生欢喜心,让你得到满足。

量根施道。你是什么根器,你是个碗,给你一碗水的量;你是个盆,我给你一大缸水,倒进去不都溢出来了吗?不是载法之器。心量够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佛法是平等的,行菩萨道的人一定要以平等心去观察根基再度人。

具大总持,世间有大道理小道理,这个人有这个人的道理,这个僧团有这个僧团的道理,这个国家有这个国家的道理,这是一个法则,一个顺序,你要遵从,不能让太阳从西面升出来。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大道理还要服从硬道理,硬道理还要服从天理。道理还要服从效果。总之,要能把握修行的全局,又要注意修行的细节。

好心与人,不求果报。你供养善知识一百元,他真难受;还不如他给你一千元,心里好受。这是心态。你对他好,他也这样,你对他不好,他也这样,他只供养别人而无求人回报自己。一点过失也没有,过和失中间有个度,过这个度叫失,过了这个度,你好像得便宜了,实际是失去了。你要是清净门头,就是无过失,我怎么做也掌握在度内。他知道果报不是求来的,是修证得来的。

说法论义,皆合经义。讲法不见得说的华丽,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普通的道理,用平常的话语说出智慧之意。说法论道皆与佛法暗合。你是老、是少,你是有文化、没文化,一听就明白,这才是讲佛法。把佛法说的高谈阔论,还觉得是你自己的佛法。那不是度人去了,那是传知识教去了,那是把佛法当学问了。学问和佛法是两回事。

还有的人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什么法都能讲,什么法都通达,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这是佛家倒驾慈航来的住世菩萨,或者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承载佛的家业,替佛衡量接班人。所以我讲不要瞧不起身边的人,对待身边的人不要轻视。你一天中的一言一行,言语造作,你身边的人看得明明白白。你就看见阿弥陀佛了,其它众生你都没瞧起,你心不平等,菩萨他不欢迎你。不是这位菩萨不慈悲,是你心性不够,这就叫人天眼目。再进一层可以叫探子,到你这来,看你这世间的众生什么样子,你是什么样子,这么来理解也可以。这样的菩萨,承载佛法,教化一方。

替佛祖权衡,掌握衡量世间的教体,作佛门领袖。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靜坐九年,把法传完就走了。他是不是佛门领袖,他一定就是佛门领袖,他讲的法至今还流传,不是当了主持就是佛门领袖,那都是名相。而是他的法论轰动整个佛教界,让现世的众生都赞叹,受他法化。这样的人讲法,色究竟天以下的天民、天王都赞叹,这才叫佛门领袖。

开正道门。让正法住世,自己就行正法,只有这样才能把邪魔鬼秽、歪门邪道化解掉。魔王给你出点难题、设点障碍,你魔考过关,魔王赞叹你是个好对手,拜在你手下不冤枉。你说你受点伤就退回去了,魔王都不佩服你,你出什么三界呀?魔王与菩萨是朋友,是对手上的朋友,魔王你该魔就魔,我该承受就承受。我知道做魔是你的职责,你不魔你就失职;我要是不能承受,我也无能,就这么个道理。

绍隆佛种,续慧联芳。受一佛之旨,等于受十方诸佛之旨,承载各尊佛、各尊菩萨愿力,以心印心,传以心印心之道。不得以心印心之法,就不得以心印心之道。要修以心印心之法,看不见修以心印心之道的人能行吗?师父选徒弟得以心印心,才能续慧联芳。说白了看我这儿子是个孝子,我才能传家业,是个不孝之子,我把万贯家财交给你,你今天赌博去了,明天吸毒去了,没几天就会把万贯家财散没了,能不能把家财交给你?佛家也是这样,善知识一定要选以心印心之人,全面合乎上述标准,有大愿力,愿意承载佛法度众生,延续佛种性,这样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



【得生天堂论第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修何福业。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众生。信佛因果。受三皈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亲。截断邪淫。常行正道。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相。护善遮恶。作大福田。是人舍寿。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诸天福。五欲妙乐。思衣衣来。思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办。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各具五种神通。快乐逍遥自在。



佛讲怎样能生天呢?如果信佛因果,皈依三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亲,双方父母要孝慈善待,顺者为孝。现在的人邪淫横行,无忏无悔,以此为荣。所以将来的人业报要深重,生天的人有此一条,学佛的人一旦犯淫戒,要堕地狱。破戒了就是船有漏。再好的船漏水也要报废,船坏了还能航行吗?还能奔向彼岸吗?

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这样的人能生三十三天,守五戒、修十善只能生天,这是佛说的,你没静坐,你没修禅定,你生不了佛国土,你出家也好、在家修行也好,你悲哀不?是不是可怜悯者?不管出家、在家,佛教怎么做我怎么做,即生超出三界,那才是目的。不然,生三十三天以后,享天福,思衣来衣,思食来食,即是幻化而成,不需劳作。忉利天一日一夜人间百年,四王天一日一夜人间五十年,天人各有五种神通。天人讲神通,不讲科技,人人有神通,不需要科技,个个消遥自在。

【邪师外道论第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世间多有邪师外道。不知善恶因果。不达轮回报应。一向狂心信邪。倒见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广杀猪羊牛马。禽兽畜生身命。自贪食肉。妄称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寿。保家保身。托鬼为由。干人财食。又有书鬼符牍。传授世人。妄称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财物。活自邪命。若杀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师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见。大家相连。同入地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何以故。求福莫过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不杀放生。求慧莫过广学多闻。求安莫过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师。欲出轮回。莫犯因果。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邪正道殊。苦乐各异。



佛又说:世间多有邪师外道,特别是末法。邪师就是不讲正知、正见,讲邪知、邪见,不讲善恶、因果,说人就是人,死了生天,没有因果。离开因果就是外道,不懂轮回报应,张狂自大,颠倒之见,听从神鬼,追寻灵感,行邪鬼道,欺诳迷惑世人。这些人的做法是,广杀猪羊牛马等畜生身命。自己也吃肉,用肉祭天、祭鬼,求福、求寿。托鬼神为由,骗人钱财,又画符类,说有功力降邪,助你升天,要人钱财。以佛名为由,贪求名闻利养,迷惑人,如果众生不明真假,信此邪见,那就和他相造共业,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求福、求寿,莫过于斋戒、布施,你用正因去求,正如君子求财,取之有道。如果不按正规途径去求,求仙保佑,能不能求到。有时能求到一点,但是属于欠帐,在银行欠的高利贷。今生保你发财了,你下生就得贫穷,去偿还人家,不是正得的家财,而是靠一些外道得来的,那就是欠人家的,不是通过正常的方式、方法得来的财,今生还不了,下生早晚有一天得有人跟你清算。一些做买卖的人供这些仙,一是这人和这道相通,将来要到这一道去;二是求的财有业报跟着。所以想求寿,你就放生,买些鱼,做水路法会放生;你求多闻,想出轮回,就别犯因果;想得到好的报应结果,就去行善,善和恶如影随形,邪正道殊,你是行善的,就得正道报,行恶的就得恶道报。说人和人怎么不一样,一口气上不来,那就是十法界,苦乐各异。



【外道六师论第十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食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偏学瑜珈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食酒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复有邪人。上无师传。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乱惑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知种。第三外道。复有外见。偏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复有道依休咎。学问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复有妆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别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著痴顽。第六外道。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敕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主。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灭邪道。护守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佛说: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也打着学佛的旗号,也剃度出家,自称佛弟子,这是第一外道。现在就有,白天是出家人,晚上还有家室过日子去了。

还有携妻带子,住伽蓝教一些气功之类的人,饮酒吃肉,不僧不俗,为第二外道。在家人也有剃光头、穿僧衣的,我说在家就像个在家样。还有的上无师传,下无师证,自谓是圣的,这种人最可怕,还很可怜。

还有的说人间没有我师父,我师父是隐态师,得神通、知未来,殊不知被鬼迷制,鬼迷其窍,自己还不知道,自己说了不算,是控制他的鬼秽在借口传音。佛示现人身,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法传于人,人再如法传人,但这人得是量根施道。你说你成道了,必须有明师和高僧印证,没有印证,就说我成道了,是大妄语成。这些凡是有隐态师的,都是鬼制,说你潜入佛道,破坏佛法,把自性的佛种坏了;谁跟你学,谁又断了佛家的种子,为第三外道。

还有人写符驱鬼,你要是不给我钱,我就降灾于你,让你小孩有病,你再来让我给他治病,你再给我钱,我再买猪头供养大仙,增长恶见,灭佛正见,为第四外道。

复有人在寺庙,那本来是清净的道场,但是在那学问吉凶,给人算卦抽签,说天降有兆,有福祸的兆头,这等人迷惑世人,灭佛正眼,这些人破坏了佛家正法,第五外道。

还有的装模作样,空腹高心,学一些空头理论,不是自己证悟得来的知见,没有证悟说自己证悟了,拿一言半句,就认为究竟。有的不食油盐茶果酱醋,这叫执持邪见,让一些没有智慧的众生,受到迷惑。这些人不看经、念佛、修禅,不修善也不修福,排斥参禅打坐。说你也不用出家,不用受戒,不用投明师,执著肉身惑乱无知,把这些人带入黑暗,把人的善业根苗砍掉,智慧停止,这就是愚痴顽劣,为第六外道。

特别是外道、魔王波旬,在末法时代,入我法中,入我伽蓝,毁佛正法,这就是世俗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你佛教不是传于三宝地伽蓝吗?恰恰让你庙上乱套,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你争我夺,你说我的是非,我说你的是非,互相传闲话,让僧团不团结,让世人一看现在的出家人都这样,还学佛法呢?还修啥?最可怕的是魔王、魔子、魔民,住伽蓝,破坏佛法,让僧团自乱,有的出家僧尼,到俗世间买房子住,然后也供佛像,也广结弟子。代一段弟子后便和弟子结婚走了,这些事情都是破坏佛法的。现在,有的人装成尼姑到处化缘,把钱骗到手,晚上就换成俗家衣服,什么事都干。她自身业报深重,都是魔子魔民来坏佛法的,她是执行任务来的,让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不辨真假,因这些俗论而退道。什么样的人知道这些事情呢?佛让有大乘愿力的菩萨,应现于世。只有这些人秉承佛愿,心领佛旨、乘愿再来的菩萨,才能把这些邪魔六师的招数说破、戳穿。塞魔驱邪,把这些邪魔外道用正法灭掉,变成正知正见。

普通的出家人、在家人都说不了这些外道,一是你的知见不能超越他,二是你刚一动念,这些邪魔外道全上来,你人没他的法力强,他让你长病、破财、招灾,你自己顾不了自己,你能说出正知、正见来吗?你要是度一个人或弘扬佛法,他来破坏你、魔你,你有那个定力承受得了吗?所以要知道,受佛的愿力,秉承佛家差遣,现国王身、宰官身,都是现在家相的居士,具大威德,作一方道场。这些大菩萨,以大方便,守护佛家正法,弘扬佛家正法,使邪魔外道不得方便,依佛旨者,是佛弟子;随顺邪魔、毁谤佛家正法者,即是波旬。与波旬相同毁谤大法者,罪入阿鼻地狱如箭那么快,一失人身,无有出期。跟什么人学法、听什么人讲法很重要,听正法师给你讲法,积福、培德、解惑、坚固其心;你要是听邪魔鬼秽讲法,你没有定力随之而去,他入地狱,你也跟着入地狱。

【根性迟钝论第十九】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迟钝。福德力微。虽信佛修。心不开悟。工夫不了。云何得度。佛言。根性虽钝。但有坚固真实信心。不退斋戒。时时发愿忏悔。夙殃障消。愿满慧性现前。便得开悟。见性成佛也。



根性迟钝的人如何得度?这样人是根基不大,没有修行工夫,福还薄,对佛家理相还不通达。佛讲这样人,虽然根钝,但他其心坚固,有信心就能成,如果是脑袋非常活,遇到点事就变了,今天遇到点什么魔障就转了,过几天看别人学佛也挺好的又学了,没几天又转了,心眼太活变的快就不能成就。如果坚持信心,你怎么说我也不退,发愿我得好好修,我得对得起我自己,经常忏悔自己过去的过错。这样的人到发愿满时,障碍自消,修行工夫到了身体转化,这时才能把业障消掉,这时慧力现前,不开悟的人,让你慢慢开悟,你不是根基钝吗?最后也让你得度。有的人也没什么文化,你让我打坐我就打坐,我也不犯戒,依师教诲,慢慢就开悟了,只有坚固信心,由钝变聪,由迷变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毁善信邪论第二十】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若有众生。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轻慢贤圣。却信邪鬼。步步造业。不修寸善。云何得度?佛言:此等众生。具足邪见。生前不信三宝教化。死后决堕三途。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有的众生,见佛像不礼,听法也不信,看见出家人也不拜,看谁守戒他就专门破坏戒律,也不信因果,轻慢圣贤之人,这一点最容易犯。你看文化大革命时,称孔圣人的像为孔老二,说释迦牟尼佛不也是人吗,有的说这个出家人这么地,那个出家人那么地。你不知道他是圣人,你毁谤了他有业力跟着,有因果的。你看不懂的事别说,要简言培德。你天眼没开,看不清是什么人,所以轻慢圣人最易犯。有的众生专门信邪法师、信仙、信鬼、信神,天天造业,时时造业,就是不行寸善。这样众生得什么果报呢?佛说这样的众生“具足邪见,生前不信三宝,死后堕入三途,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为什么?因为千佛出世他没那个机缘,有的畜生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做畜生,到现在还是畜生,连佛的法都听不到,释迦牟尼佛降世到现在二千多年,在地狱的众生一日一夜还没过去呢,你说上哪去听佛法?所以不是千佛不度他,是他没有机缘得度。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欲求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五戒中第一是杀生、吃肉最重。这条出家人可以不犯。有的人想听闻佛法,似乎是由于这事那事来不了道场,殊不知就是这条,他曾犯杀业。有养、有杀这一条,听法的功德就不具足,一刀还一刀,一命抵一命,欠帐就要还,千万生中相还无息。今天你吃他,明天他吃你。到阎王爷那打官司,杀的和吃的一样罪,划等号。你不吃他能杀吗,所以是一个罪。所以要想出轮回,就得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慈悲从不吃肉做起,从不杀生做起,不杀不食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犯偷盗。看人富有,不劳而获,本小息大,不费力而得,这样的众生千万生中酬他宿债。这样众生脱生畜生,骨堆成山出不去。佛弟子一物不予不取,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这样,你买东西少给人钱,这都为盗,你都得还人家。是他找钱给你找多了,不退还,这也有失意罪。将来这钱通过什么方式,渠道早晚得还。你不要以为专门偷是偷,其它投机取巧、占别人便宜,这都为偷,包括你动一念,贪求别人的供养这都为偷。贪念为偷、为盗,所以学彿人要理解到这一层,而不是专门做小偷去,贪求供养,这是世俗上最低级、最明显的小偷。学佛人是一物不予不取,一文一粒,动了要还;学佛人如法去取、去求,先学布施,从布施去积福得正财、正报。

第三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说白了甘蔗没有两头甜的,你要想出离三界,总得要舍一头。开始是舍一头,到后期是乐,真正的乐是从体内发出来的,欲乐是暂时的、无常的,和法喜之乐相比相差千万倍。佛家讲淫欲是生育根本、生死之根,是业力的种子。为了家产、为挣钱,生儿育女,为钱通过不同渠道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河。这个断是自断而不是强断,初出家时是强断、闭关也是强断,修行功德多了,从心里自然断。在家人夫妻双修,是自然断。不双修的夫妻很难成功,爱河无底浪涛涛,爱河不干不会出离,这是业习之根。

第四,妄语。除未证妄语外,妄语是言语互相攻击的不实言辞。你攻击我,我回敬你,谁也不让谁;你说我不对,我说你不对;你还不如我呢,由是非相攻变成冤冤相报。今天你整我,明天我就报复你。总而言之,你当面整我,我就背后害你,这就世世争斗,有的引发下生你杀我、我杀你。菩萨要想入道出三界,要先学诚实,以诚待人,老老实实做人,免开是非之口,谁要是批评你几句,说“我知道错了,阿弥陀佛,谢谢。”批评错了是你关心我,别人还没这么说我,说对了更生欢喜心。

第五饮酒。有的出家人,往往有的饮酒,为什么佛把这条当戒律来说,这个酒放在瓶里是水,喝到肚里闹鬼,它能让你破戒。人喝酒之前,管得住自己,知道礼佛,互相尊重;喝完酒之后,你比谁都大,比佛大、比父母大、比师父大,谁都管不了你,什么佛家戒律都丢一边去了。所以酒力最破坏佛法,如果喝完酒读经典或者酒肉供佛前,下生疯癫。为什么看见疯癫之人要舍他一些钱,因为他前生有可能是信佛人,只是不如法,犯了失意罪,得此业报。另外酒是介体,是色中媒,有一位出家人喝完酒了,看见邻居家有小鸡,偷来杀了吃,邻居找小鸡说怎么把小鸡杀了,他又把这女的强奸了,所以杀盗淫全犯。他要不喝酒不至于这样,所以要想修行必须断酒,此五种业最大、最重,若人全舍,直成圣道,这样就永远不失人身。如果是这五条犯一条或二条,那就要堕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受饿鬼报论第二十二】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受饿鬼报。世尊曰。一切众生。悭吝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一文。反加嗔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饥叹欷嘘。咽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倘逢饮食。自然化作熔铜热铁。饿的口吐猛火。鼻出青烟。裸形黑瘦。业满力消。



饿鬼报是什么样子?肚大如鼓、咽细如针,想吃吃不得。别人吐口痰、扔点拉圾吃到嘴里,立刻变成火焰。饿鬼寿命相当长,悭吝也是饿鬼的一种习气。别人给我行,我给别人不行,公用财产据为己有。有人看见要饭的,说你身强力壮的,不干活,还管我要等等。说什么的都有,只图自己饱暖、幸福,不管他人饥寒受冻,不积一善,有的不孝父母,自已领着妻子儿女享福,老人在那受冻挨饥。这样人死后堕饿鬼道,饿鬼道和布施是相反的,人不善良把钱看的太重,把本不属自己的财物也视为己有,罪重的要堕落饿鬼道。轻一点的,堕落狗道,给人看家护院。你不是能守财吗?这回守吧。我们修布施,就是灭三恶道。

【堕畜牲报论第二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堕畜牲中。世尊曰。一切众生。贪酒食肉。宰杀禽兽。铺设筵席。取欢作乐。果报为牲。酬前命债。又有借人财物。未足酬还。或有偷骗他人。夺人受用。果报为畜。还人钱债。直至业尽。方出轮回。



这里特别是铺设筵席,寻欢作乐,过生日、红白喜事等,大摆筵席,将来的业报第一条,先作畜生,酬还人家财命。这个业报谁去领,如果小孩过生日小孩领七,这个事为谁而办的,谁就去领大头儿,这样人作畜生,主办人领三。另外,借钱不还,偷骗人财,必为畜还债。可怕的是,本小息高,本一息万。业满方出。

【一体三宝论第二十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佛言。性是佛宝。如如不动是也。心是法宝。明决公正是也。身是僧宝。清净斋戒是也。

一体就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是出家人,他又行菩萨道或证得了罗汉果位,这样为佛宝。如果他身上有法,这样为法宝,这叫一体三宝。在家人能否得三宝?可以,你行佛事,心性不动,慈悲心或善心和佛心相通,佛法在你身上,心正严明,承载着佛家正法,叫佛宝,又具法宝。虽然我是在家人,但是我行出家行,受出家具足戒,而且是持戒,没现僧像,但仍然是僧性,即是僧宝。佛这里讲的也含在家人,在家修行人也有乘愿再来的菩萨。

【三种净戒论第二十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佛言。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菩萨持净戒,净戒是身口意无一丝杂染。恶心去尽,就是把恶念之根从心田里去除干净,证人法二空。善心学满,就是慈悲心生起,不著四相。度尽众生,就是愿力弘深,自利利他,真正的报佛恩,庄严佛净土。这就是菩萨用心去行菩萨道,不是用口空说菩萨道。这就是菩萨用身、命、财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



【长得男子论第二十六】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



正常得男人身,是在佛家三宝前种善根、修善业得。最快也需五百年才转生一次。在三劫之内,不继续修善,便失男身。说“劫”大家多不在意,可明白害怕,佛三转法华,在地球上五十多亿年的时间里,才几万年时间,其它时间为无佛期。如不修善,便失人身。佛说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吓唬人的,是人生实相,我们自己可以计算一下,地球上的时间,佛和佛法住世的时间。这里多说一点,有愿力以女人身修行者,或弘法者等,不在此正常之列。在这里我负责任的提醒大家,万不可生一念轻慢女众之心。

【男子七宝论第二十七】

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生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理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



【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男人身为什么这么尊贵?男人身有七宝,女人身有五漏。男人有志气,到哪里都不害怕;有勇气、有一种威猛力;有行事主掌权势;男人有恒心,立业理财;有霸气,有威摄力。自古以来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生功过是非,死后没法评论。吕后、慈禧虽然执掌了一段大权,留下了千古骂名,贬多褒少,最后没法评论。中国的习俗是这样。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也是这样,并不是佛家轻视女性,而是女人比男人业力重,所以有区别。但是,要提醒男人要珍惜男身去修善;女人更要多修善,弃转女身的一些习气。



【到老修论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年轻造业到老了能修成不?佛说只要改恶忏悔,严持戒律,参投明师得正见,就能修成。明师太重要了,明师难寻,有的当着明师面错过机缘,说我东西南北走了一圈上哪儿找明师呢?主要是明师不认你,你必须自己好好积功累德,功德具足了,你没等找明师,明师先找你。为什么明师不露身份?现在众生的攀缘心太重,如果知道了谁是明师,谁就修不了,就会被世人所包围,一些佛家的事业就没法去做。为什么参投明师能修成?明师是明心见性之人,他是按佛的所行之路,修证出来的圣人,他能讲出佛家实相之法,告诉你怎么依正法修行,怎么能往生佛国土,只要你能按眀师的指点,实修就有实证。现在就有一例,六十多岁以后才开始依法修行,现在八十岁了,证得罗汉果位。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随业转回。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有人一生斋戒,可是老来颠倒。我就见过这样人,年轻时一个人独居生活,念佛吃素,受持斋戒,到六十多岁开始吃肉喝酒,还非找老伴不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没有静坐的功夫,身体没有转化。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得到明师指点,佛说这样人没有自己的功德,被自己的六贼牵着走,心里发生颠倒,不成佛道。单犯一条戒律的堕到神道,山神、土地、财神,虽然受人礼拜,福尽气消,随业轮回。有的修行过程中,单犯饮酒落鬼道,单犯淫欲成魔子、魔民。破坏佛家戒律,草木上的魑魅魍魉都属精灵,虽然有些灵气,但属妖类,不得正报,虽然有神通,受魔王差遗,这样的人没有福报,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有犯妄语戒,未证谓证者,成妖作怪,附在树上。如有修证功夫的人,从树边一过就知道这有东西。过去农村走夜路,前面有黑影,挡着你走,有的“鬼打墙”,在一个地方怎么也出不去,天亮才能出去。有的上品修罗道。修罗是专门好斗、好打仗,各道都有修罗。马也有好踢人的,有的人脾气大就脱生修罗,有的羊和牛,好撞人的也是。你有什么习性、性格下生就感召什么地方来平衡你。你不是好生气吗?有地方纠正你;好占别人便宜的,好算计人的;好吃肉喝酒的,不用跟这样人计较,有地方帮他改,不改也得改。有人问为什么地球上又出现很多新的物种?都是由众生起种种心念而感召。

所以你有啥毛病赶紧自己改,不要等三恶道帮你改。我曾跟一位僧人讲,有人给你设障碍,你不用跟他计较,他都够可怜的了,你何必落井下石呢?为什么他是可怜悯者,业报重。业报是啥,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吃肉修道就等于拿冤家当自己儿子想,因为你有业报未还。你想修行,他就来障你道。所以吃肉修行,不可能成就。喝酒修行,那就是喝毒药想治病,你偷东西、占便宜修行来的功德,就等于拿水往漏斗里倒,倒多少,漏多少,永远也不满。淫欲修行等于拿沙子当饭想,永远也成不了。

修行人必须得到佛家的真传,才能成就。佛住世时没有经典,怎么让他那些弟子成阿罗汉的呢?你说那时候能是念阿弥陀佛成的吗?不可能。我就给一些出家、在家人讲,佛家那个时候就有真言、咒语、口诀。你是修哪个法门的,告诉你哪个法门的修行方法,你就回去修行吧。这口诀是不公开的,谁也不说出来。达摩祖师问他的弟子,你得着了吗?弟子叩头,就是不吭声。凡是得到这种口诀的,听他教化。教化是什么?它有程序,有功、有法。功法双得能成,传功不传法,盲人骑瞎马。必堕大沟,走不了。传法不传功;教人白费工,你光念六字洪名,不去静坐,静坐是功夫,功和法相辅相成,身体才开始转化。哪个法师都不是乱说的,说错了,负不起因果,他不证得,能说出来么?所以,佛说的非常准确,你得信他法化,先回去好好坐着。你是四两,别求半斤去,别着急,慢慢来,坐好了他自然就告诉你。你着急坐不好,欲速则不达,反累其身,倒求不来了。你再急,再急就断线了。佛说:不管男女老少,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必定得成佛。为什么古有八十岁的大迦叶菩萨一修就成,今有八十岁的老人一修就成?因为他们都按佛法说的依师修证,得闻佛法,潜心修行了。八十岁人的身体可以打坐修行,有病的人可无病,业报减轻,这位法师不就这样吗?心脏病大夫都说不行了,现在又能干活,又能打坐修行。只要你潜心修行,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寿给你寿,达摩祖师活到一百五十岁,佛有四大弟子住世,肉身没坏还在这个世间,因为他们能够转化身体,否则有本事住世吗?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为什么说也没看他修多长时间,他怎么能证果位?因为人家己经投明师,得正法,人家怎么修,你统统都不知道,你怎么坐,他怎么坐,这里有天壤之别。因此得正法要比自己的身命还重要。佛说佛法不以身求,不以命求,要以心求。佛从发心吃斋戒行得,佛从恒心真实得,佛从下心得。现在人没有谦下心,“你说我二句,我还想说你三句呢”。我凭啥跟你低三下四啊,佛就不度那种高心之人,从一切实实在在得,长远是从当下开始得。

【荐拔亡亲论第三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佛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者。其中或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乘。修设水陆。无碍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自己没发心,靠子女不可能,自己出资作福都能得,他人作福只得三分,请什么人读诵经典很重要,同样经典,不一样人读,所得效果不同,有的人一读地藏经超度,地藏王菩萨亲自来道场来加持。为什么?功德不同。超度亡灵作法事必须用清净之财,贪来、骗来的不是清净之财。总之,如法超拔,亡人生天,生人得福,人喜神欢,寿者所为也。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什么是名师口诀?佛不住世,但佛法心印代代相传,佛敕诸菩萨接引有大根基者,这人一修就成就菩萨道行。只有这样的人能降服外道,破除邪见。不但有口诀,还有功、有法,缺一不可。他受佛旨,你应该想:我不够功德,我要好好修,积聚功德有希望。你如果怨这个、怨那个,就不怨自己。

这是佛讲的,不是哪个人说的,你不够那个根器,亲儿子也不度,以前有仇,今生有恨也不记仇恨,够根器平等度。你没有个圣人的师父,他能给你带成圣人吗?这个人度你,十方菩萨都度你。佛家天机口诀是秘密,如有泄露或盗取,将受业报,大因缘有幸遇得到者,十人依法修行,十人成就。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皈不皈。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著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憎慢上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取相执著即法执。自己有小主意,当初发心时非常真诚,修行一年,一看没什么效果,有的对佛法起疑惑了,这样的自己把修行之路断了。你对你的师父轻慢一点,你不是轻师,是轻佛法。你在善人跟前,是福也是祸,能出离三界是福;随时造恶是祸。你起一念心怀疑,起邪念之心,如不及时忏悔必堕大阿鼻地狱。有的人为什么不得度,他说我听这个法师讲的,和听那个法师讲的不一样,那个法师讲的理论非常好、圆滑;听这个法师讲的非常朴实,但是讲的非常土气,差别心一起,没人度你,把你的善根阻断了。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六根不贪是色、声、香、味、触、法宝。布施,心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佛讲布施,我们就要说供养,把这内七宝供养众生,不贪已用。内宝供养要比外宝供养功德大的多。外宝供养,一是无常,二是有限,三是方便。内宝供养则不同,一是清净,二是无量,三是壮严。外宝供养种福田,得人天果报。内宝供养种悲田,获真功德。内宝供养是怜悯众生,慈悲救度众生,所以获真功德。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什么是王舍城?从人身讲起,学佛人要向内求,不向外求,把持住六根门头,怎么把持住? 这里,佛用王舍城作比喻,王舍城是身,心是舍,性是主人,六根是官员(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强盗(色、声、香、味、触、法),见、闻、觉、知是四个宰相,清净斋戒是四外城墙。强盗来时,你的六根把持不严,六贼出入,堕爱见坑,六贼进来就有五欲,心想吃好的,眼睛想看好的,鼻贪香气,一动贪念下生感召果报。我们的见、闻、觉、知四个宰相,统理政务,当家主人坐在心舍里,性是心之主,共理国政,身体不徇私情,有功则赏,有正知、正见,对生、老、病、死按正法处理,这叫守持戒律。六贼不起,体内清清正正,身体相安,心、眼不敢作弊。否则看见好吃的,想吃一点,就为动贪念,一动贪就有作弊,身体跟着遭殃,今生身体有病,下生的身体受轮回之报,在爱河里沉沒,听从六贼的,家贼抢自己功德。

学佛修道要是没有志心、恒心,学佛程序就乱,身体也是,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最后,一事无成。所以修行人要心性一体,身心一体,礼佛修道,就叫王舍城。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

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心本有,妄情元空,性本自具,但以久堕,迷染之缘,未断元空之妄,未证本有之真,善本而未修,佛本而未成。谁出世间,我们的性出世间,我们的身出不了世间,身心只能是守持戒律,依戒而行的时候性出世间。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向内求,不向外求,向内求则不贪,向内求才能布施、精进、才能专一。遇事找自己的毛病,否则成天向外求永不成道。佛说本来真性即佛,通达世间与出世间法后,才知道佛法是自己法。我们的心要有道理来支撑,我们的自性佛需要自己法来扶持,财、食、身、命是法。我们要用无常的身命去修真常的佛法,证悟佛道。

【千眼千手论第三十七】

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由心转。众生有千种烦恼,观世音菩萨就有千种的能力,解决众生的千种痛苦和需求。一切通达无碍有求必应。所以称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我们的自性也具足千手千眼的作用,只是沒有发生妙用。有意生身成就的人,才会千江有水千江月,随缘现境台。妙用和体用相一时,才找到自性观世音。

【三毒论第三十八】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女石。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世间上那么多人而信佛者少。为什么不信?因为在红尘迷局里转迷糊了,找不到出离的方向、途径,手里拿着屎木橛用麻花换不下来。对迷局里的财、色、名、食、睡还贪著不能满足了,不择手段的满足欲望。在争斗中心不平等,为争多少,你死我活。这些就是众生一定堕三恶道的种子,即贪、瞋、痴。

【四大论第三十九】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论。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有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地大骨肉不好转,血液水大也不好转,火大体温也不好转。四大唯有从风大开始,静坐就是调息,调息就是气在流动,用风动调动水动,通过水动,调动地动,就是身体的血肉、筋骨、神经都变化,地、水、火、风一齐运转,修行一段时间有四加行,身体内外发暖、清凉,也叫冷暖自知,所以才四大调合,法喜充满,这时才能诸戒不犯,没有贪著。否则做不到。

【孝顺论第四十】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上恭下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世间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亲祀祖。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母冤亲。相牵相连。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孝顺,顺者为孝,顺还要以尊敬为先。然后劝双亲积德行善,信奉三宝,家庭和睦,邻里相亲。这叫会孝、真孝。切不可只讲吃好的,忤逆父母,这不算孝,如果为给父母吃好的,杀生食肉,表面是孝,实则大不孝,生前同造业,死后同入恶道。在寺庙,要把师父做父母想,去孝顺。人行孝字从敬,佛行孝字众生同。你连父母都不知报恩,能知报师恩吗?更不能知报佛恩。报恩是以身、命、财为代价,是实际行动,不是空口一说的。菩萨行人把众生做父母想,去行孝道报恩的。

【方便论第四十一】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一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烧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难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浊言。十一方便。积仁布德。十二方便。勤俭知足。十三方便。敬老怜贫。十四方便。修因种果。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方便不是随便,是观察根基,随机而说的,方便不是乱来的,是有规矩的。就信佛修行而言的方便是有具体范围的。一是不养、不杀,在家不养宠物畜牲,买也为杀。二是不吃酒肉。三是不造酒。四是不侵害邻居、群体、国家。五是知一说一,不随便说错话,有业报,修行人有意错指路,下生做失目人。六、烧山等于杀业,无量众生被杀。七、什么事都不怨别人,不怨天、地,都是自己没积那么大的福德,是自己感召的。八、急难相救,谁有难事互相搭一把。九、莫慢神明。神明也是修行的善人做的,只是修行的不圆满。要尊重。十、不说拙言,莫出言不逊,说话要平和,帮助人要讲方法。十一、仁德。广行布施,出家人布施难,出家人的钱是十方供养来的,如果是同行人有难哪有受灾的,出家人应带头捐资。十二、不知惜福,吃剩的饭扔了,这不好吃、那不好吃,业报不可思议,将来感召到业报时,大粪是食粮,那种众生离开粪坑就不能活,所以衣、食、住、行等方面别挑三拣四。十三、看到年岁大的要尊敬。十四、得善果的种子是种善因。十五,怨亲来了,低头认罪,他有困难自然帮他。这些方便是常生人天得福报的根本。

【好心论第四十二】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给事他人。不求果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及至下心。满人心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好心,世俗的定义不准,说你帮我了,就是好心,不准。你做恶,他帮你就是恶心,表面上是好心,实际是推了你一把,这不是好心,颠倒的好心。而佛说的好心,是真正的好心。报恩的方法不一样,怎么报,你好好打坐念佛是真报,其它报都是有为的。心也好、行也好,贤人可常行好心,利益他人不图名、不图利,黙黙的奉献。有求心施舍,这不是好心。舍钱,种福田。不图回报是功德。这就是贤、愚境界不同,路径不同,到达的目的地不一样。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口敢。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屡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智就是知,什么都明明白白,明白知道有佛道可成,知道这些就是智慧。愚就是不知佛家真相。有人一听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被语言、理障所障住。不知这世间有住世的菩萨、有明师、有证果的圣人,总觉得这世间我比谁都强,我为人师,人不能为我师,这样人可成就道业吗?就认为自己富贵,拿着钱去挥霍无度,不知行善,造无量业,明白知道有罪可忏。有罪不忏悔,因果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样,有明有暗,轮回报应,善恶报应一下就到。

愚人心里装的黑暗,做事也明白不了。有一个疯和尚,看见一家结婚,他说敲的是你姨的皮,吃的是你父亲的肉,啃的是你叔的蹄,这是开悟的法师。现实之人也有,看明明白白的,太可怕了,世俗红尘滚滚,一些亲友都在恶道,这世间就是这样。你念佛修道你自己家养的鸡狗都和你有缘,你都得度他,所以和善人结缘没有白结的,真正的行人看明白以后,从自身、自己身边的人做起,迷人恋世、贪酒、使奸、使诈、贪著今生的快乐,不知身后遭殃。对真相不信,对虚无追逐,见圣贤不知尊敬,还笑他傻。不知有方有便,有贤有愚。

【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

于是文殊菩萨曰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依明师修行,不该做的不做,把人放在平等上,你自己是凡夫,你要把别人带成圣人可能吗?一定要自度,自度以后才带徒弟。自度成声闻、缘觉、菩萨,自度以后再度别人成佛道。虽住世间,不染世间法,从自心证得佛的知见,然后把佛法化成朴素的语言弘扬出来,让人人都听得明白,让众生都行极乐世界的事情。我们的身体没自度时是娑婆,自度以后是极乐。人的身体虽同是肉身,你这难受、那难受,还闹心。人家圣人的身体,如同极乐世界阿惟越致的菩萨,天天无烦无恼,享受极乐世界的快乐。教人见佛地、说佛话、做佛事、度脱有情,慈悲为怀。

如果我们见到善知识,你要供养这样的人,就等于供养了三世诸佛,其功德相等,人通过佛、法、僧三宝,然后化你的三毒为三清净。佛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能弘传佛法,利益有情众生,随时随地地度你,你心诚能自己做得了主,就自然来度你,你做什么不好事,就来纠正你,这才是善知识。如果不是这样,佛能说供养这样的善知识如供养三世诸佛吗?他不具备这个功德,能带你修成佛道吗?

学佛人一定从现在开始,把债务链解开,否则你还是相缠相击,你还是非心,眼睛睁开就看别人错,求其长短,这就是没从当下开始,还是求出无期。正如佛说的“结成业网,弥满世界”,这个世界的人几乎是出入三途,往来六道。这个世界往生佛国土的人少,升天堂的也不多。现在末法时代,一万人里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下地狱,这是修行开悟以后看到的,现在有的人随众,他不学,我看他不学也挺好,那就不行了,所以无有出期,重重魔障。不能进功。

修行人的魔障有十种:一、宿业,周围的人与事;二、外惑,不信因果的人和言论;三、烦恼,自己生出事故,见什么染什么,爱什么听什么,得不到就生瞋;四、所知障(理障),自己对别人的话听不进去,也称法执。谁都有智慧,谁修的都好;五、邪见,见障(执障),歪理邪说,自为正说;六、妄想自障(思维障),凭空想象,想成天下第一,不是做第一,行第一;七、口业,狂魔,自他散心乱意,信口胡言,他人是非长短,俭言养德;八、病魔,一是业,二是不讲卫生科学;九、昏沉,意安乐;十、天魔,破坏的是将要成就之人。修行不破魔障,难成佛道。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予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3: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发完了,如果不合版规,那就删掉吧
呵呵,相信大家如果相信佛教,那么再面对鬼怪一类,应当无畏,无怖,无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废话一句,我很明白指出是“我”的想法,此为我执,为我相,我觉得自己写文字还是负责任。末法时代邪师如恒河沙数,我真是晕头转向,去伪存真真是苦差事。
在这个灵异论坛上或许有学佛法的,但我说一句“信念永不退转”还做不到吧。至于某某发某某贴惊呼为大师,我看不必,我们要有“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态度。
观察一个人是否有真的修行,一要看它有没有贪欲,有贪欲就不会有多高的功德,二是可以比照《楞严经》,这是一部殊胜的经典,关于魔变为菩萨像迷惑世人说的很清楚,魔王波旬也说过末法时代他要出来为僧,从而破坏佛典,希望正信的同修们好好看看《楞严经》
话说得有点多,本人喜欢在论坛上对某些帖子持有怀疑态度,呵呵,一说到科学感觉不应当来到这个论坛。但我还是想说真是要多读点书,尤其是年轻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我们要有个起码的辨别态度
至于一些灵异现场帖子,我觉得还是要详细点,不要模糊不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法医之类的模糊不清的分析报告,那还不乱套了。呵呵,灵异故事我也喜欢看,这一点我承认。但是大家不要迷于其中,不要盲目,否则不是灵异,那要变成神经质了。
这样说来大概惹众怒吧,呵呵,讨人嫌的我还是用自己的一点微末科学判断发表自己的看法,言尽于此,此贴不再写了,该沉就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5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