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楼主: 晴川

[推荐]吸血鬼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15世纪的两个凶神恶煞&nbsp; <br/>14和15世纪,吸血鬼迷信在西欧相当罕见。不过在法国,1440年的德.莱斯(Gilles&nbsp;de&nbsp;Rais)事件却轰动一时。他至今仍与吸血鬼传说密不可分--法国小说家于斯曼(Joris-Karl&nbsp; <br/>Huysmans)在小说〈在那儿〉(1891)里,把他描绘成不折不扣的吸血鬼。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德.莱斯男爵是圣女贞德(Jeanne&nbsp;d'Arc)的战友,贞德遇俘之後,男爵隐退於马什古尔(Machecoul)和蒂福日(Tiffauges)的领地。他後来迷上炼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的奥秘,以获得财富和权势。这些实验使他丧失心智,把大约叁百个儿童折磨至死。其实,德.莱斯这号人物更符合吃人妖魔,或法国童话中,杀害六个妻子的蓝胡子形象,但长长被归类为“吸血鬼”。比德.莱斯更能代表吸血鬼的,是多瑙河畔瓦拉奇公国(Valachie)的督军弗拉德四世(Vlad&nbsp;IV)。他有两个绰号:“特普”(Tapes,施木桩刑的人),以及“德古拉”(Dracula,魔鬼或龙的别称)。弗拉德曾打败来自奥图曼(Ottoman)帝国的入侵者,解救了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但他是吸血的暴君,为了作乐而把上千万的人用尖木桩戳死。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代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他的残忍行径在四百年後,引起英国作家史托克(Bram&nbsp;Stoker)的注意,写成〈德古拉〉一书,创造了一则现代神话。&nbsp; <br/>-------------------------&nbsp; <br/>教会承认恶灵存在&nbsp; <br/>1484年,意大利教皇英诺森八世(Innocent&nbsp;VIII)批准出版〈武术之&nbsp;〉。编写此书的是道明会的两个修士:斯普朗瑞(Jakob&nbsp;Sprenger)和克拉默(Heinrich&nbsp;Kramer),他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鬼魂、与睡梦中男人性交的女恶魔,以及奸污熟睡妇女的梦魔。有了教皇的背书,教会正式承认世上有僵尸。此举不啻为一记晴天霹雳,如此一来,各种妖魔鬼怪很快就应运而生了。&nbsp; <br/><br/>“僵尸”,撒旦的帮凶&nbsp; <br/>16世纪下半叶,吸血鬼迷信方兴未艾,宗教改革运动一展开,这股迷信风也名正言顺地蔓延开来。这个时期的人相信,昔日瘟疫流行时在棺木中自我吞食的死人,现在具有魔力,可从远方让活人死去。有些人甚至声称,他们听过死人在坟墓里咀嚼的声音。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nbsp; <br/>Luther)就曾听罗赫雷(Georg&nbsp;Rohrer)牧师讲过,1552年,在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兴起一项习俗:在死者嘴里放一个石块或一枚硬币,以防死者咀嚼。居民称这些死人“最初的吸血鬼”(Nachzehrer),这个德文字可译成“捕食性动物”或“寄生虫”。在瑞士,喀尔文(John&nbsp;Calvin)和拉瓦特(Louis&nbsp;Lavater)等宗教改革运动的神学家,认为炼狱里没有灵魂存在,只能有武术来解释死人何以会复活。1581年,拉瓦特出了一本关於夜间幽灵和鬼魂的论着,书上提出假设:显灵的不是死人的灵魂,而是变成死人模样的魔鬼。对神秘学颇有研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也就是後来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1597年发表了论文〈恶魔研究〉,也采用这个观点。此後僵尸被认定是魔鬼的帮凶,在欧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nbsp;双手沾满血腥的伯爵夫人&nbsp; <br/>17世纪初期,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令迷信的匈牙利人异常震惊,那就是1611年巴托里(Erzsebet&nbsp;Bathory)伯爵夫人的诉讼案。伯爵夫人住在塞伊特(Csejthe)城堡建在一座丘陵顶上,位於喀尔巴阡山(Carpates)的匈牙利山区。她被控挟持了住在城堡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并把这些可怜的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据当时的编年史记载,受害者有80至300人,实际情况有300人。正如德.莱斯和“特普”弗拉德的例子一般,看不出这案件有任何超乎寻常的现象;没有人敢断定巴托里伯爵夫人是一具僵尸。但是所有的编年史都记载,伯爵夫人在喝受害者的血时非常快乐,甚至把血装满浴盆,用来淋浴,以永久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巴托里伯爵夫人的丈夫,原本是纳达斯第(Ferencz&nbsp;Nadasdy)伯爵,向来以勇敢无畏着称,总是丢下她在外征战。伯爵夫人在家闲得无聊,得仆人托尔科(Thorko)怂恿,学会妖术,然後派人劫持一些农家少女,加以折磨。1600年,伯爵去世,伯爵夫人於是更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助纣为虐的除了托尔科之外,还有她的奶妈尤奥(Ilona&nbsp;Joo)、官家乌依瓦里(Johannes&nbsp;Ujvary),以及一个名叫达尔维拉(Darvula)的女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托里伯爵夫人成为传奇人物&nbsp; <br/>十年之内,数十名少女锁在城堡的囚室里,受尽各式酷刑,并且被放血至死。当地少妇失踪事件频传,引起了流言蜚语。为了查个水落石出,1610年12月30日,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Gyorgy&nbsp;Thurso)伯爵,率领一队士兵和骑兵包围城堡。在临攻破城堡的那一刻,堡里都还在进行着血腥残酷的杀戮。地牢里除了有少妇的&nbsp;体之外,图尔索一行人还发现一些仍然活着的女囚,有些人的身上留下无数针孔,另一些人尚未受刑,看来是打算留着以後慢慢折磨用的。伯爵夫人由於与王室攀亲带故的而幸免一死,但终身监禁在自己的房里面,窗户和门都堵死,只留下送饭菜的小孔。她的共犯则一律处以极刑。伯爵夫人死后,城堡也跟着荒芜,世世代代受人诅咒。巴托里伯爵夫人事件在匈牙利引起了种种流言,说伯爵夫人死后还在施虐加害无辜百姓,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吸血鬼。不管怎麽说,史托克在写〈德古拉〉这本小说时,显然受到伯爵夫人这个传奇人物的启发。至今,在许多电影和小说中,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吸血鬼形象,出现的次数与德古拉不相上下。&nbsp; <br/>吸血鬼迷信蔓延到东欧最偏僻的地区&nbsp; <br/>17世纪,是吸血鬼迷信向巴尔干半岛诸国、希腊、奥匈帝国东部和俄罗斯蔓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中世纪时,几乎整个西欧,包括英国、法国,都流传着僵的事件,连南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时有所闻。到了16世纪,这类现象在西欧日益罕见,但是在东欧反而兴盛起来。&nbsp; <br/>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社会学方面的:16世纪末和17世纪,东欧诸国人民生活贫困,交通不便,山区更是如此。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大发现很难传到这些遥远的地方,这里除了城市的资产阶级外,居民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因为,旅游者所讲的迷信故事,在这些国家很受欢迎。&nbsp; <br/>其次是宗教方面的原因:在信奉天主教的拉丁国家里,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罗马教廷依靠宗教裁判所,与异端邪说和迷信展开斗争。&nbsp; <br/>然而,在英国这样信仰新教的国家,在斯图亚特(Stuart)王朝统治的时代,宗教改革运动过後,政府和教会两方面开始压制武术,并且大举逮捕女巫。&nbsp; <br/>至於东方的世界里,实行拜占庭仪式的教会对迷信宽容得多,甚至把吸血鬼迷信纳入自己的礼拜仪式中,希腊的“活尸”传说便是一个例子。&nbsp; <br/>从活尸到吸血鬼&nbsp; <br/>希腊很早就流传着一种说法:死去的人可以使自己的&nbsp;体不受腐蚀,而且能离开坟墓。希腊人称这些“活尸”为“vrykolakas”。这些人死后通常都没有埋葬在宗教仪式祝祷过的土地上,因为他们是自杀或被开除教藉的人。这些受难的灵魂对人无害,只是想离开肉体的躯壳,教会只要取消开除教藉的判决,就能让他们获得安宁。这类寄生的僵尸此时还不叫吸血鬼。关於狼人的传说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希腊人观念里的活&nbsp;,从16&nbsp; <br/>世纪起发生了变化。从词源上来说,“vrykolakas”这个词来自斯拉夫语,意思是“狼人”。所以在16世纪&nbsp; <br/>的巴尔干半岛诸国和喀尔巴阡山,人们有同一个词来指不会害人的僵&nbsp;和危险的狼人&nbsp; <br/>。&nbsp; <br/>至於认为狼人有人形但可以变成狼的迷信,则要追溯到中世纪的鬼神学(demonologie)。匈牙利国王,也是後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王朝的首领西吉斯蒙(Sigismond),在1414年的大公会议上,促使教会正式承认了狼人的存在。到了16世纪,狼人传说已遍及整个欧洲,罗马教廷於是决定展开一次官方调查。从15&nbsp; <br/>20年至17世纪中叶,欧洲的变狼妄想患者就发现约有叁万个例子,人数最多的地方是法国,以及东欧的塞尔维亚、波希米亚和匈牙利。&nbsp; <br/>验明正身後走进历史&nbsp; <br/>将近17世纪末,一则关於狼人的流言传播开来,说它们死后就变成吸人血的僵尸。西里西亚、波希米亚、波兰、匈牙利、摩达维亚(Moldavie),以及俄罗斯等地,都相继出现了吸血鬼的传闻,而在希腊,对人无害的活&nbsp;已变成嗜血的恶魔。当时还没有“吸血鬼”这个词,每个国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词汇来命名这种寄生动物。吸血鬼事件在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回响,连在西欧的巴黎也议论纷纷。在法国,深受宫廷赏识的杂志〈优雅信使〉,在1694年发行的10月号还为此出了专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7世纪末,“吸血鬼”这个名称还不是约定俗成的名词,但是在东欧诸国里,有关吸血鬼的迷信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过,这种大恐慌只是由一些谣传所引起的,没有见到任何正式的文字记载。要到18世纪初,才有结集成册的文献问世,为这种毫无根据的迷信,提供了报告和见证。&nbsp; <br/>&nbsp; <br/>属於吸血鬼的时代&nbsp; <br/>18世纪,在启蒙运动推波助澜下,理性赢得胜利,各种迷信严重受挫。独独吸血鬼的迷信大行其道。这股迷信风潮俨然成为社会现象,影响到所有地区,引起了民政、军事,以及宗教等最高当局的关切。&nbsp; <br/>18世纪上半叶吸血鬼迷信蔚然成风&nbsp; <br/>面对到处发生的事件,有关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维持公共秩序。1710年,瘟疫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有鉴於此,当局乃着手调查经人告发的吸血鬼迷信,甚至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好发现酿成灾难的罪魁祸首--大家都猜是吸血鬼。因此在奥地利、塞尔维亚、普鲁士、波兰、摩拉维亚和俄罗斯等地,街谈巷议的话题全是吸血鬼。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案例有两个。一个是名叫普罗戈约维奇(Pierre&nbsplogojowitz)的匈牙利农民。据说他在1725年死后变成了吸血鬼,在基齐罗瓦(Kizilova)这个小村庄里作怪,害八个人死於非命。另一个也是农民,叫帕奥勒(Arnold&nbsp;Paole)。1726年他从一辆装干草的大车上跌下来,摔死后也变成了吸血鬼。帕奥勒被控的罪刑,是造成塞尔维亚梅德韦贾村(Medwegya)的人畜大量死亡。第一个案子有一份官方报告,用德语写成,存放在维也纳档案馆。根据发现手稿的费弗尔(Antoine&nbsp;Faivre)教授的说法,报告中有一个字“vanpir”,是吸血鬼(vampire)这个名词第一次使用在文献里。&nbsp; <br/>奥帕勒这个案例,比普罗戈约维奇更引人注目,曾经轰动一时。当局於1731年12月开始正式调查此案,由军医弗鲁肯格(Fluckinger)做笔录,题名〈见闻与发现〉。後交给海杜克(Heiduques)连队的几位军官,以及其他医生附属後,呈送贝尔格勒(Belgrade)的军事法庭。〈见闻与发现〉於1732年发表,并多次再版,引起西欧统治阶层极大兴趣。奥地利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nbsp;IV)就十分注意普罗戈约维奇案件的发展情形;法国国王路易15(Louis&nbsp;XV),也曾要求李西流(Richelieu)公爵把调查的正式结果写成详细的报告。欧洲媒体也为普罗戈约维奇和帕奥勒大费笔墨。〈拾穗者〉(Le&nbsp;Glaneur)是法国和荷兰合办的杂志,在巴黎凡尔赛(Versailles)很受欢迎。1732年3月3日出版的那一期,详尽陈述了奥帕勒案件。文中所用的“vampyre”一字,是“吸血鬼”在法语里首次出现。同一年3月11日的〈伦敦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里,也用了“吸血鬼”这个词。&nbsp; <br/>在这两个案件和其他类似的案例之後,不少西方人着手研究吸血鬼迷信的问题,写出一系列论着和文章,在文艺界和大学里也激起无数的争议和论战。&nbsp; <br/>医生、教士和哲学家的论说&nbsp; <br/>在此之前,关於吸血鬼的各种说法,主要还是来自口述的传说、代代相传的故事,以及各种流言或纯粹的胡扯。尽管18世纪是理性主义当道,然而,有些内容称得上丰富深刻的着作,作者大都是有名的医生和教士,还是记载了吸血鬼迷信的种种现象,甚且加以编写和分析。&nbsp; <br/>1679年,第一部论着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出版,书名是〈死者咀嚼现象之历史和哲学〉,作者是罗尔(Philip&nbsp;Rohr)。他把死者在坟墓里咀嚼的现象,解释成魔鬼附身。&nbsp; <br/>18世纪,有些人赞同罗尔的超自然观点,另一些人则以理性的名义予以驳斥,把这些现象归结为迷信和无知。这本书在两派之间掀起激烈的论战。此外,莱恩夫特创作的〈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1728年在莱比锡出版後就成为名着。莱恩夫特在书中驳斥了罗尔的论点,认为就算死人能够影响活人,但再怎麽样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现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进入死人的肉体。&nbsp; <br/>帕奥勒事件发生以後,坊间冒出许多论着,其中有两本着作值得一提:一是1732年斯托克(Christian&nbsp;Stock)所写的〈论吸血的尸体〉,另一是1733年佐普(Johann&nbsp;Heinrich&nbsp;Zopf)的〈论塞尔维亚的吸血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无意中让吸血鬼迷信成为合理的事&nbsp; <br/>面对这样一大批的“科学”论着,教会不可能保持缄默。当时颇负盛名的一本着作,便是出自一位教士之手,他是塞农(Senones)修道院的院长卡尔梅(Dom&nbsp;Augustin&nbsp;Calmet),以注解〈圣经〉闻名。他的书名叫〈论匈牙利、摩利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尸〉,於1746年分成两卷在巴黎出版。卡尔梅院长的本意是要驳斥吸血鬼迷信,但由於书里列举了大量有关这种迷信的例子,流於登录轶事而称不上成熟严谨的着作。不过,许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仍对他的书有兴趣。此外,一些在教会里身居要职的教士,在宣传教会的观点时,也不时会提到有关吸血鬼的种种传闻。达万札蒂(Giuseppe&nbsp;Davanzati)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大主教,写过〈论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笃14世(Benoit&nbsp;XIV),原名朗贝蒂尼(Prospero&nbsp;Lambertini)。他的〈天主赐福和福人列圣〉1749年再版时,在第四卷里用了一些篇幅谈到吸血鬼,想以理性来否定它们的存在。在法国,〈百科全书〉的作者们对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十分恼火。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在1787年出版的〈哲学辞典〉里,对此甚表愤慨;哲学家卢骚(Jean-Jacques&nbsp;Rousseau)则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击了吸血鬼迷信。启蒙运动正值高潮,吸血&nbsp; <br/>鬼迷信居然还蔓延开来,他俩感到不可思议。&nbsp; <br/>西方出版讨论吸血鬼迷信的论着,功劳有两个:第一,这类迷信过去只是旅行者或外交人员的道听涂说,现在则广为人知;第二,所有人接受了“吸血鬼”这个名称。从前,表示“附体的鬼魂”或吸血者的字眼很多,从1732年开始,也就是帕奥勒事件发生以後,大家不约而同改用“吸血鬼”这个词。此字有“vampyr”、“vampyre”、“wampire”等拼法,相当於拉丁文里的“vampirus”。&nbsp; <br/>吸血鬼的主要特徵&nbsp; <br/>从18世纪开始,吸血鬼有了叁个特徵:一、吸血鬼是一个“附体的鬼魂”,而不是在空中游荡的幽灵,也不是魔鬼;二、吸血鬼夜间从坟墓里出来吸活人的血,以便延续还魂后的生命;叁、吸血鬼残害过的人,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nbsp; <br/>传说中的吸血鬼登上银幕后,形象有了少许改变,有些特点夸大了,有些则简化了。电影里,吸血鬼在镜子里没有映像,这不是吸血鬼共通的特徵。只有在属於日耳曼文化的某些地区,人们相信吸血鬼没有影子,所以也没有映像,因为映像和影子都是灵魂的象征,而僵尸是没有灵魂的。此外,银幕上吸血鬼的牙齿又长又尖,其实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形象,电影工作者为突显影像效果就采用了。“捕食性动物”不必接触到人,就能致人於死地;吸血鬼不同,它们通常不咬受害者,而从皮肤的毛孔来吸血。电影里,蝙蝠总是吸血鬼的化&nbsp; <br/>身,原因可能是法国博物学家布封(Buffon)1761年时,把拉丁美洲一些吸牛血的翼手类动物chiroptera,又称蝙蝠)命名为吸血鬼。事实上,传说中的吸血鬼,能够变成蜘蛛或蝴蝶等各种动物,也能变成雾气或麦&nbsp; <br/>。很多人以为,大蒜是对付吸血鬼的万灵丹,其实不然,只有在罗马尼亚一带才有这种说法。不过,吸血鬼倒真的只能在夜间出来,鸡鸣之前必须回到坟墓里去。吸血鬼害怕圣水,因为圣水是生命之源;它也怕圣体和十字架。归根结柢,用木桩扎进吸血鬼的心脏,是结束它万恶生命的最好办法,但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这一招并不是次次见效。&nbsp; <br/>如何辨认吸血鬼?&nbsp; <br/>从18世纪关於吸血鬼迷信的论着,以及19世纪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吸血鬼的主要特徵。不过,在欧洲不同的国家里仍有许多变种吸血鬼。一般来说,吸血鬼埋进坟墓几个星期後,&nbsp;体不会变硬,也没有腐烂。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毛发生长异常,乱蓬蓬的眉毛连成一片,手掌也长出毛来。罗马尼亚的吸血鬼往往有一根长毛的短尾巴,遇到热气就会变粗,据说有了这尾巴,吸血鬼就有超自然的能力。在吸血鬼迷信甚嚣尘上的时候,为了辨别罪魁祸首,人们牵来一匹毛色纯黑或纯白的公马,让它奔驰在墓地上。这匹马从未交过尾,驾驭它的人也要是个童男。如果坟墓里有吸血鬼,马就会直立起来。坟墓附近的地面上若有小洞口,也是墓里有吸血鬼的证据,因为吸血鬼会化成雾气从这些洞口里出来。吸血鬼和女人结合後生下来的人,能一眼就认出吸血鬼。这种人在塞尔维亚叫作“旺比里奇”(vampiritch,或vampirovitch),在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两地,它们则叫“当比莱斯”(dhampires)。&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成吸血鬼的方法&nbsp; <br/>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在死后都可能变成吸血鬼,不过某些人特别有可能,例如被开除教藉的人、自杀者、暴死者、巫师、早夭的樱儿,以及去世后没有举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是这种悲惨的命运,例如出生时嘴里有牙齿,或者“头上一胎膜”的人(就是头顶上覆盖着一块羊膜或胎盘);眼珠的颜色极深或呈很淡的蓝色;长着一头红棕色发,像出卖耶稣的使徒犹大(Judas),或者身上长红斑。这些人死後,在装进棺材和埋葬时要倍加小心。在罗马尼亚,当地人用一根钉子钉进死者额头,把他的身体用针刺穿,或者涂上在圣依纳爵(Saint-Ignace)日里宰杀的猪的油脂;这一天是2月1日,纪念叙利亚安提阿城的主教依纳爵。为了防止吸血鬼的灵魂回来附体,要在死人嘴里放一样东西,例如在罗马尼亚是放一瓣蒜,在希腊是放一块圣餐中的饼,而在萨克森则是一个柠檬。为了不让&nbsp;体离开坟墓,大家就把它钉在棺材的底板上。&nbsp; <br/>在捷克北部苏台德山区,人们把&nbsp;体裹在形状像长袜的线袋里,吸血鬼每年只能拆开一个网眼。在俄罗斯,棺木里要放一些罂粟的种子,如此一来,吸血鬼每天夜里都要数数种子有多少粒。自杀者和开除教藉的人,死后总是埋葬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上。塞尔维亚人为了使住宅不遭受吸血鬼的攻击,常常用柏油在门窗上画一个十字架;罗马尼亚人则在所有的房间里都挂上大蒜瓣,还用大蒜擦拭门窗、壁炉和锁孔。至於在俄罗斯,人们把罂粟的种子或者蔷薇的刺,撒在所有通向墓地的道路上,这样一来,吸血鬼就不得不把它们一个一个拣起来。&nbsp;“大修”,吸血鬼之死&nbsp; <br/>为了斩草除根,就必须用木桩刺穿吸血鬼的心脏。在俄罗斯是用山杨木,这种木料是用来制作十字架的。其他国家则多半用山渣树木,让人联想起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冠。至於在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地区,及阿尔巴尼亚(Albania)的人,倒是用由牧师祝福过的匕首。罗马尼亚人把这种仪式称为“大修”(grande&nbsp;reparation),要在拂晓时分进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用木桩一下子刺中心脏,否则吸血鬼可能复活。如果&nbsp;体没有化成飞灰,就用掘墓的铲子砍掉脑袋,再把尸体烧成灰後随风飞扬;要不然就把尸体掩埋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上。&nbsp; <br/>迷信是否已经结束?&nbsp; <br/>18世纪末,在德国和法国的大学和文艺沙龙里,吸血鬼迷信仍是重要话题。不过,昔日让人伤脑筋的超自然事件,现在却变得罕见了。启蒙运动带来的实证主义观点,在欧洲最偏僻的地区也逐渐普及开来。瘟疫大流行的时代过去後,吸血鬼迷信也渐渐退烧。19世纪仍有关吸血鬼的记载,但已不若以往受人瞩目。欧洲工业化之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旧时的迷信都渐渐消失。然而在喀尔巴阡山一带,吸血鬼的迷信今天依然存在。启蒙运动鼓吹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消弭了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却未能阻止人在想像世界中赋与它各种面貌。为了反对无处不在的唯物实证主义,为了对往昔神奇美妙的事物一抒怀旧之情,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一起,吸血鬼传说很快就死灰复燃。早在1748年,有个叫奥森费尔德(Ossenfelder)的德国人,就写了一首短诗,预示吸血鬼即将透过文学而复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p>著名的吸血鬼们&nbsp; <br/><br/>德古拉伯爵Earl&nbsp;Dracula&nbsp; <br/>  「我看见伯爵,他躺在地上的箱子里。当箱子从车上扔下去的时候,有些木头碎片飞到了他的身上。伯爵脸色惨白,犹如一尊蜡像。他两眼通红,露出我很熟悉的复仇目光,可怕至极。我注视着他时,他瞥见了夕阳,充满恨意的眼神中竟现出一丝胜利的光芒。这时候,乔纳森大刀的寒光一闪而过。我惊叫一声,看着刀砍断了伯爵的脖子。莫里斯的利刃也同时刺中了伯爵的心脏。这是一个奇迹!没错,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转瞬间,伯爵的身体整个化成灰烬消失了。」---------史托克《德古拉》第27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残存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歌德式小说,就是史托克集大成的吸血鬼之作德古拉。(所谓「歌德式小说」是指偏离当时伦理教化的主流、爱好虚幻、异国风情、神秘等与世脱离的主题,并逐渐变成以「现在」(现实)作为背景,以表达人们对死亡世界的恐惧。)故事概述一名英国年轻律师在他的公司承办一起委托置产案,委托者是住在偏远的川索凡尼亚(Transylvania)的德古拉伯爵。他受托代替伯爵在英国购屋,并奉公司之命远赴川索凡尼亚洽商。他发现这个伯爵竟然是个长有獠牙、手掌有毛、并有驾驭野狼的能力、行动如蝙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以委托律师在英国购得一座荒废的旧古堡为开始,正式入侵伦敦。它先蛊惑美女露西,接着又魅惑美女米那,在许多人遭受到他的毒手后,终于被一位荷兰教授兼医师领导的一群青年律师和医师消灭,被吸了血即将变成女吸血鬼的米那也因此而幸免于难。&nbsp;在《德古拉》一书中的主角德古拉,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依罗马尼亚语发音)是弗拉德.则别斯.塔古拉(Vlad&nbsp;Tepes&nbsp;Dracula)。1431年生于今罗马尼亚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nbsp;Dracul)当时被纳为"龙骑士"组织的成员,受罗马尼亚地区希其蒙(Sigisuund)国王任命为川索凡尼亚的总督军。据罗马尼亚语来分析?quot;塔古勒"来自"龙"的意思,表示被纳入龙骑士的尊荣,"德古拉"则是"龙之子"。后来罗马尼亚人将此字与"恶魔"做连结,是受当时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德国南部萨克森人用语影响。这些萨克森人到罗马尼亚境内躲避饥荒,行为不检,被德古拉施以极严厉的刑罚,故私下都如此称呼。当时龙骑士组织具有神圣的地位,由今德国境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创,目的在效忠教庭,使天主教徒免于土耳其的迫害。德古拉因其父的骁勇善战而获此名号,亦因此成为为多瑙河盼瓦拉其亚(Walachia)公国的公爵『弗拉德四世』(Vlad&nbsp;IV)。他的两个绰号除德古拉(龙之子)之外是帖普(Tapes:施以木桩之刑的人)。&nbsp; <br/>  据史书记载,1442年间弗拉德与其年幼的弟弟因政治因素被送往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就这样待了六年。这段期间内,不仅是周遭充满敌意的环境,还相继传来其父与兄长被叛变贵族暗杀的消息。十七岁时他在土耳其苏丹的支持下,率军打回瓦拉其亚并夺回政权,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肃异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种严刑峻法对待罪犯整饬国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盼多次打败数倍于罗马尼亚军团的土耳其大军,解救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在与人交战的时候,善用『奇袭战法』、『彻底的杀戮和掠夺』。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1462年的战役,此战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众,并被活活的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从嘴部或臀部刺进的棒子四处林立,乌鸦和秃鹰不断的啄食这些死尸,使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进的土耳其军队,目睹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为之心胆俱裂,了无战斗意志只得撤离。对于在弗拉德公爵面前不愿脱帽的土耳其使者,他命令道:「既然不愿脱帽,那就让他永远脱不下来。」于是这名使者自头上帽顶处被打入铁钉。&nbsp;诸如此类的故事,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军队使得诸基督教国家免于回教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古拉公爵见血发狂之名以不胫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称号传遍欧洲。他最后死于布加勒斯特近郊战场,1476年冬,以己身微小军力在无外援之情形下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大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土耳其军队后来将德古拉的形体四分五裂,首级被远送至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灵魂。它守护着罗马尼亚。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时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p><p>伊莉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Earl&nbsp;Elizebeth&nbsp;Bathory&nbsp;(Countess&nbsp;Erzsebet&nbsp;Bathary)&nbsp; <br/>  1611年的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诉讼案是个历史上真实且真正嗜血的案例,巴托里夫人居住在喀尔巴阡山匈牙利山区的赛依特城堡中。她被控专门捕捉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前来施以酷刑,把这些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致死,饮用她们的鲜血,并用鲜血来沐浴,认为如此能够保持她惊人的美丽和青春。伯爵夫人的丈夫是纳达司第伯爵,常丢下她出外征战。伯爵夫人在家闲得发荒,被仆人拓尔科怂恿学习妖术,然后便派人挟持少女来折磨。1600年伯爵去世后她愈发变本加厉胡作非为。1610年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兵攻破城堡,将她拘禁起来。她被锁在自己的房间内,食物由一个小洞送进去,一直到1640年她死亡为止。其它共犯则一律处以极刑。她死后她原来所居住的古堡也荒芜了,没有人敢再搬进去。这一座城堡后来成为史托克写作时的模板。&nbsp; <br/>  据历史记载,受害者有80至300人,但事实是约有300人被害。其实看不出这案子有任何超自然的现象,没有人敢断定巴托里伯爵夫人是一具嗜血的僵尸。&nbsp; <br/>李丽丝Lilith&nbsp; <br/>  乃犹太民间传说中的夜之女王,Lilith字面上即"&nbsp;belonging&nbsp;to&nbsp;the&nbsp;night&nbsp;"。在神话中传为唯一神作亚当时同时创造的第一位女子,同时亦传为该隐的母亲,因为亚当所嫌弃而躲到红海。在天使们相劝无效之后神对李丽丝无视神权威的态度感到震怒,而罚李丽丝每天都为亚当生一百个孩子,李丽丝受不了这种折磨跳红海而死。之后神才又造了夏娃。李丽丝之后就和萨麦尔(撒但)共谋陷害亚当。李丽丝和萨麦尔一同堕天后反而不同于亚当,得到了永生并和恶魔们继续繁衍后代。恶魔学中她乃司星期五的女恶魔。她被形容成不会衰老的美女。满头乌黑的长发并具有大蛇的尾巴,见到她的男性无一不被迷倒,而李丽丝则吸收男人的生气以长生不老。也许是这样而被形容成古时不老的吸血鬼。在希伯来人眼里,吸血的李丽丝违反了绝对的禁忌,因为摩西律法禁止吃活物的血:「所以,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无论什么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以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利未记》,第17章,10至14节)。&nbsp; <br/>  这段故事旧约中并没有记载,也许是民间传说,但在『以赛亚书』34章14节中却是有记着这位"夜之魔女"以鹞鹰的形态出现。其字源"&nbsp;lili&nbsp;"应该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恶魔学中的"&nbsp;ardat&nbsp;lili&nbsp;",原为巴比伦的女妖,犹太神秘教将这位"荡妇"引入经典后读成&nbsp;"&nbsp;lilith&nbsp;"。犹太神秘教认为所有的恶魔都是注定要死的,而李丽丝和另两名有名的女妖(Naamah和Agrat&nbsp;bat&nbsp;Mahlat)却是一直残害男性直到救世主出现来铲除邪恶。另有说其为古代闪族相传的一位女妖,常出现在荒凉的地区袭击儿童。不知在何世纪又被认为是吸血鬼。&nbsp; <br/>拉密亚Lamia&nbsp; <br/>  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埃及王贝罗斯(Belos)的女儿,她的几个孩子被众神之父宙斯的妻子希拉杀死。拉密亚为了报仇,于是变成怪物,吞食儿童或者吸他们的血。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拉密亚是一种会诱惑男性的恶灵。她和安普莎及茉门有形象上的重复。在之后的著作中,拉密亚被用作为"女吸血鬼"的代名词。&nbsp; <br/>安普莎Empusas与茉门Mormo&nbsp; <br/>  为希腊神话冥府女神赫克缇(Hecate)的侍女。安普莎是一个长着铜脚的恶魔,可以随时化身为漂亮的少女,诱惑睡梦中的男人。茉门是著名的女吸血鬼之一,在民间就是那种大人常拿来吓小孩用的女妖,后世在有关茉门的著作中,将她和拉密亚视为同一人。&nbsp; <br/>鲁斯凡爵士Lord&nbsp;Ruthven&nbsp; <br/>  1817年由英国诗人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波李道利以拜伦未完成的吸血鬼故事作为大纲所写成的中篇小说,其主人翁鲁斯凡爵士的性格作风均与拜伦本人神似。鲁斯凡生长于伦敦,生性冷酷面貌俊美,是个随便勾引良家妇女的浪荡子,拥有蛊惑女子的危险魔力,往往令最纯洁的贞女堕落至最无耻的境地。&nbsp; <br/>卡密拉Carmilla&nbsp; <br/>  J.雪利登.拉.芬努(J.Sheridan&nbsp;Le&nbsp;Fanu)在187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主角卡恩司坦伯爵夫人,又名卡密拉,俨然就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化身。故事中的卡密拉是外表如同年轻女子的吸血鬼,美丽、高瘦纤细,优雅而慵懒。肤色灿亮,有黑色的大眼睛,棕黑的头发,音色甜美喜欢说话。她与澳大利亚史提瑞亚区一位英国老军人的女儿--劳拉建立起友谊,夜里则化身为黑猫似的怪物袭击劳拉。</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nbsp; <br/><br/>  吸血鬼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来讲,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也没有呼吸,没有体温,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nbsp; <br/><br/>  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实际上,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一般来说,大部分吸血鬼通常吸食人类的血液,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维生。从吸食的途径上来分,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herd),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另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吸血鬼通常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nbsp;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实际上,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一般来说,大部分吸血鬼通常吸食人类的血液,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维生。从吸食的途径上来分,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herd),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另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吸血鬼通常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食血液&nbsp; <br/><br/>  很多人认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鲜血之后,被吸食的人就会变成吸血鬼,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被吸血鬼吸食过的人可能死亡,但是并不会变成吸血鬼。如果一个吸血鬼打算令一名人类变成吸血鬼,必须将自己的血液给予对方。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两种血液融合才有可能变成吸血鬼。这种血液融合的现象会带给被吸食者以完全奇妙的感受,这个过程被成为“初次拥抱”&nbsp;(The&nbsp;Embrace)。在初拥之后,被吸食者既变成吸食者的后裔,按照密党的戒律,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自己的后裔,而且一名吸血鬼必须为自己后裔的行为负责。&nbsp; <br/><br/>  每一个吸血鬼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年轻的吸血鬼的能力几乎和凡人相同。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吸血鬼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理论上来讲,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大。第三代吸血鬼拥有的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在这些吸血鬼面前,通常的人是不堪一击&nbsp; <br/><br/>  很多资料认为吸血鬼害怕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吸血鬼怕大蒜,圣水和木桩。这些传闻大多是不正确的。吸血鬼最害怕的东西是阳光。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可以对阳光具有微弱的抵抗力,但是没有任何吸血鬼能经受阳光的照晒。另外,高温对吸血鬼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吸血鬼通常都在夜间行动,因为白天的日光和高温都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此外,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和圣水。如果有人拥有极端强烈的宗教信仰,有可能用十字架暂时抑制吸血鬼,但是吸血鬼绝不会因此而致死。同样的,木桩对吸血鬼也毫无作用,但如果能用木桩钉住吸血鬼的心脏,可以令其暂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nbsp; <br/><br/>  实际上,吸血鬼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在一个人被初拥之后,他通常还会保留着自己的人性。这些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和从前一样,自由的行动和生活。但是同时,他开始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他会感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必须靠吸取周围人的血液生活。这些思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逐渐的,他的思想行为方式就会得到改变。一个吸血鬼在最初会试图对抗自己的行为,但是本性最后会占据上风,他会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最后,他彻底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常人。&nbsp; <br/><br/>  他通常会远离繁华的地带,孤独的生活,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他们本身的体质,他们不会衰老,他们会活在世界上目睹周围世界的变化,目睹他从前的亲人和朋友相继死去。而他只能日复一日的用鲜血和生命作为自己的食品。周围的人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些弱小的生物罢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尊重和爱护人类了。他们藐视人类,而且生出强烈的嫉妒心,最后,他们变成了恶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血鬼的辈分阶级&nbsp; <br/><br/><br/>  在血族的世界中,辈份便代表地位以及能力的高低。当然,由于血族不会衰老,所以实际活过的年纪和看起来的年纪没有关系。&nbsp; <br/><br/>  Childe是还未被介绍给亲王认可的吸血鬼,他们也未被自己的尊长(Sire)所释放。通常Childe是被当作儿童般被尊长照顾带养&nbsp; <br/><br/>  Neonate是刚被引介给亲王的新进血族成员,但还未在血族社会中闯出名号。他们是最年轻的血族,当代的Neonate通常是第十叁代之后。&nbsp; <br/><br/>  Anarch有些叛逆性极强的新进成员会成为叛乱之徒。他们会因为叛乱的作为,而受到长老们的注意。但是他们不可能进入正式政治运作之中&nbsp; <br/><br/>  Ancilla新进成员经过五十至一百年后,只要奉守诫律传统,便可能受到长老们的关注。他们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已经具有相当的能力。这是进阶至长老的中间阶段&nbsp; <br/><br/>  Elder长老们通常已活了两百到一千年,他们拥有强大的能力,多半已在血族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掌握了相当的&nbsp;权力&nbsp; <br/><br/>  Methuselah这是传说中的血族,他们活了一两千年之久,算是第四或第五代的血族。据说他们的身体在长年的岁月中,产生很大的变化。然而很少人确定他们是否存在,毕竟经过如此漫长的岁月,就算是不死之躯,也可能因为疯狂或厌世而毁灭。如果真有存活至今者,也必然不问世事,不会加入任何组织。而且,无庸置疑地,他们绝对拥有十分强大的异能&nbsp; <br/><br/>  Antediluvian他们是最古早的吸血鬼,并且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一般传说他们是该隐的孙子(第叁代吸血鬼),没有人知道这是否只是传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们真的存在,而且介入了当代血族的事务,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让事情善罢甘休。因为自古以来,便传说这些古老吸血鬼之间一直进行着千年圣战(Jyhad),所有的后代血族在他们眼中都只是傀儡。他们只要说一个字,就可能造成整个血族间天翻地覆。在卡玛利拉习俗中,“Antediluvian”甚至是一个禁制的字眼&nbsp; <br/><br/>  实际上,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吸血鬼的传说也同时蔓延。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nbsp; <br/><br/>  传说被基督教开除基督教教籍的人,自杀者,暴死者,巫师,早夭的孩子,以及所有死后没有进行基督教葬礼的人,都可能成为传说中的吸血鬼.&nbsp; <br/><br/>  而那些出生时嘴里遍有牙齿的人,头顶上有胎膜的人,瞳仁颜色极深或瞳仁颜色极浅的人,长着红棕色头发的人,身上有红斑的人以及被认为,类似与出卖耶稣的犹大相类似的人,以及,而所谓的吸血鬼的后代.他们被认为是注定会成为吸血鬼的.&nbsp; <br/><br/>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後来到荒野,并且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上第3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弟弟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而该隐的青菜萝卜自然招来上帝不满。该隐由此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你却说不知。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於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nbsp;我不会杀你,而且我知道你以後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nbsp; <br/><br/>  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nbsp; <br/><br/>  书中後来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丝(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犹太教旧约里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因不满上帝而离开伊甸园)配成一对,说莉莉丝是法力高强的女巫,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nbsp; <br/><br/>  在孤独的驱使下,该隐创造了第2代的吸血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它们有13个后代。这第3代正是诺亚大洪水的幸存者,它们建立了13个大氏族,后来叛变并灭了第2代吸血鬼。古代的第3代号称拥有能与神相比的力量。&nbsp; <br/><br/>  而数千年後的今日,吸血鬼的血脉已经到达第13至第15代了。&nbsp;在中世纪以前,吸血鬼成员由於拥有特殊异能和不死之躯,通常可以成为一方霸主,甚至互相争权。直到十四世纪左右,天主教廷宗教审判所确知吸血鬼的存在,随即大肆进行补杀。虽然吸血鬼拥有异能,但是任何一名吸血鬼都无法同时阻挡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胁。於是吸血鬼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nbsp; <br/><br/>  为了因应恶劣的局势,当时的几个吸血鬼氏族(约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进行结盟,于是产生了&nbsp;Camarilla&nbsp;(密党)&nbsp;盟派。这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nbsp;,也是至今较大的盟派。密党创立之时立下了六道严格的诫律传统&nbsp;(Six&nbsp;Traditions&nbsp;),要求盟派中的後世吸血鬼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nbsp;就是规定吸血鬼必须隐匿於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吸血鬼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的由&nbsp; <br/><br/>  密党之外的另一个盟派是魔党(The&nbsp;Sabbat)。虽然每个氏族都可以加入魔党,但主要是由两个氏族所控制。魔党是卡玛利拉的宿敌,他们不承认避世的教条,他们以恐惧、武力和威胁作为统治方式,传说魔党会将新加入的吸血鬼活埋,造成其恐惧,并再以仪式和血系&nbsp;(Blood&nbsp;Bound)加以控制。魔党还将人类视为低等动物,随意驱使残杀。密党成员通常称呼撒霸特为「黑暗之手&nbsp;」。&nbsp; <br/><br/>  另外,未加入密党或魔党的其余四个氏族,则通常在两个盟派的斗争中保持中立或见机行事。&nbsp; <br/><br/>  上帝耶酥被第十三个徒弟——犹大,用金钱出卖,死在十字架上,临终时向他的信徒们发出最后的神喻,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再度复活,引导信徒们走向光明。&nbsp; <br/><br/>  犹大被叛上帝所得到的一袋银币中栖息着一只恶魔,那是由人类内心世界的罪恶所不断积累而成,犹大在躲避信徒的路程上不知不觉走进了树林,他在树下休息时,忍不住打开了钱袋,他邪恶的心唤醒了恶魔,恶魔飞出钱袋,看到犹大狼狈不堪的样子,觉的十分可笑,便问犹大:你后悔&nbsp;吗&nbsp; <br/><br/>  满腹不满的犹大对恶魔说:我好后悔没有将那些愚蠢的信徒杀掉,才会让我现在如此悲惨。&nbsp; <br/><br/>  恶魔一听非常高兴:你愿不愿和我定立一个契约呢?&nbsp; <br/><br/>  犹大很小心的问恶魔:是怎样的一个契约呢?&nbsp; <br/><br/>  恶魔伸出手:只要你有杀了那些上帝信徒的心,我就能帮你完成你的心愿。&nbsp; <br/><br/>  犹大问:没有其他的条件?&nbsp; <br/><br/>  恶魔笑着说:没有其他了。&nbsp; <br/><br/>  犹大立刻同意了。&nbsp; <br/><br/>  犹大在大树下用自己的血在剥掉树皮的树杆上写下与恶魔的契约。&nbsp; <br/><br/>  就在快写完的时候天空传来深深的叹息,恶魔和犹大抬头才发现他们的上方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圣洁威严的天使。&nbsp; <br/><br/>  天使手持着光之剑,庄严的说:“犹大你背叛了上帝之子,将受到上帝的惩罚。你将终生……”天使还未说完,一支利箭穿透了天使的胸膛,那是恶魔放的暗箭,从天上落下的天使被恶魔得到,恶魔马上将天使的血吸干,然后恶魔得到了天使的美丽容颜和不死的生命,得意忘形的恶魔对犹大说:我已经不需要你了,我有了天使的生命力。&nbsp; <br/><br/>  犹大发现上当,便诅咒说:我不会让你那么得意,你想得到天使的一切——力量,生命,美丽,但你忘了我和你有一份还未写完的约。&nbsp; <br/><br/>  恶魔发现不对想上前阻止,但刚吸下天使的血,无力运动。犹大看出恶魔被限制,连忙在契约上写下:&nbsp; <br/><br/>  你有强过人类无数倍的力量,但必须日日吸食鲜血才能过活。&nbsp; <br/><br/>  你有美丽绝伦的容颜,但只要你吸了血就会变回原来丑陋的样子。&nbsp; <br/><br/>  你有不老不死的生命,但只要用染有我的血的树桩钉入你的心脏,你就会死亡。&nbsp; <br/><br/>  你的力量,生命,美丽来自黑暗,当你出现在光明中,就是一切化为乌有之时。&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5: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血鬼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高贵?恐怖?荒淫(传说吸血鬼喜欢吸食处女的血)?我看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nbsp; <br/><br/>古代有渴血的精灵,中世纪出现嗜血的恶魔&nbsp; <br/><br/>15世纪欧洲教会承认,世上有僵尸&nbsp; <br/><br/>300年后人们口耳相传&nbsp; <br/><br/>这在暗夜里寻找生命的死灵&nbsp; <br/><br/>行迹难测,形象多变&nbsp; <br/><br/>吸血鬼(vampire)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就向被上帝遗弃一样,这一点在影片《吸血迷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nbsp; <br/><br/>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诱人,最神秘,最浪漫的传说人物,因为它身上具有一切不可思议的魅力:年轻,美丽,永生不死……在吸血鬼和受害者之间,时常还有一种掺杂着情欲的施虐与受虐关系,就像所说“使你在极度幸福中死去”难道还有比这更有诱惑力的吗?&nbsp; <br/><br/>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种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斯托克的《惊情四百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4-6-5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