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25 1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中国人不仅走了出去,而且还独占中国近海以及东南亚的海上霸权,确保了祖国的海上安全。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我们不仅没有关上国门,而且还走了出去,这样使我们的航海与军事技术都始终与西方世界始终接轨,不至落后。 7 z, K+ d/ B: ~/ y
. S W0 C* E4 N) N4 _+ _- P
郑芝龙在明朝官方的支持下曾经发展成为拥有三千多艘海洋贸易船只,超级庞大的海上贸易集团。当时郑芝龙集团势力已经达到“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崇祯元年,荷兰人和汉人许心素联手在东山岛海面上向他发动攻击,郑芝龙盛怒之下出动千艘船只进行还击,捕获荷兰人的两艘大船和85名荷兰船员。不久又攻入厦门港,把许心素抓获处死并再捕获一艘荷兰船和一艘快艇。等到强大的中国海盗集团刘香势力崛起之后,“荷兰人与刘香勾结,在1633年7月12日突袭厦门,把港内郑芝龙水师的二、三十艘战船击沉或烧毁,这些被破坏的船只每艘上面配备有16门、20甚至36门的大炮,可见郑芝龙的明军水师实力强大到什么程度。而在短短两三个月内,郑芝龙竟能连续对荷兰人发动两次庞大的海上反攻。出动包括五十艘特大战船在内的150艘战船,使刘香海盗集团和荷兰人遭受到重创。最后彻底消灭了强大的刘香海盗集团,并使荷兰殖民强盗受到沉重打击。这种战果在中外交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也奠定了郑芝龙的明军海上力量在这片海域上的霸主地位。荷兰人在见识了他的厉害之后,改变了对他敌对的态度,与他合作,以求在几乎完全由他垄断的贸易中得到一些好处。 - D; Z3 j4 y+ k2 t
, x" i; \& B! R9 c# W+ o, `7 R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和郑芝龙集团竞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上,都是如此。德国学者Aldree he wiltn说“他除靠那一项强暴的营业税收(每舶例入二千金),又靠本身的投机生意,而终于积攒起一笔莫大资产,他的船只计有三千,他令其船主们巡航到暹罗、马尼拉、马六甲等地,就豪华以及财富而论,他凌驾在他君主之上”。当时就连郑氏家族手下其他成员,都富可敌国,如户官郑泰“守金门,资以百万计”“富至千万”“少者百万”。 2 J& M5 A! m# R6 Q( D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些方面看看这个中国的海上集团当时强大富裕到什么地步。《明末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中说:“崇祯元年,台湾荷兰长官与郑芝龙订立为期三年的购货合同,议定郑芝龙每年向荷兰交付生丝一千四百担,糖五千担,糖姜一千担,绢绫五千担,荷兰人支付29万9700元,这项合同后因荷兰东印度公司缺乏现金作罢。”
4 T2 y9 Z) {$ o9 |$ C8 L
3 a6 d) r% r& \3 ]5 q) B 总之,明末华夏文明处于进入人类文明更高级阶段的前夜,前程未可限量。虽然因为饥荒西北起了民变,但以明朝的实力是完全可以镇压下去的。而事实上,民变之起也跟由于平定满人而增加税收有关。增加税收,江南尚不觉得吃力,而西北却承受不了。假如满人不在关外闹事,一是西北民变未必会起,二是明朝也可倾力镇压,而左支右绌而致流寇坐大。
/ M0 x7 v1 j$ G. ?& |8 X" I ) b( b s$ ^) Z5 c
中国自宋以来,北宋、南宋、明从根本上说都不是亡于内,而是亡于外。假如,没有被少数民族灭亡,华夏文明成果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积淀,也许会创造更加灿烂的前景。但这一切却被女真、蒙古和满人这些敌人毁掉了!
) Z3 o8 s; u5 }% v ; L' U9 b' f' {( |& {! `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对那时的明朝社会有过这样描述:“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十章 )。这多么像今天西方的景况呀。 [11] " t6 Z6 j1 N# }3 p( F! o# x3 D; \
! |# `; r, M' B+ U
上面说的是明朝,在满清异族统治下,华夏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 P2 v# G9 N0 D6 P 6 t! B9 J8 {/ D T9 b
首先我们看看清朝精神文明: 4 ^0 r: A% `( V- H- t
2 Y9 s7 W8 H% S& K2 c9 d 满人通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几乎把所有崇尚气节、不甘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屠杀殆尽。通过大屠杀政策,满族人还第一次彻底灭绝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和发饰,华夏民族脑袋后面晃荡的那根猪尾巴成了征服者打在华夏民族身上最耻辱的烙印,华夏民族曾经不曾丢失过的自信骄傲以及民族意识都荡然无存。鲁迅所极力批判的国民劣根性,难道不就是奴才的品性吗?高贵的华夏民族在满清异族统治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6 O; r' X) V0 D; A) ` 在清初几代皇帝厉行的文字狱下,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终极关怀,对人权、对人性的思考也都在中国大地上灭绝了,荒谬的金石学,鱼虫学冒了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是有生命的形体,而被博物馆化,钻研满清认可的那些所谓经典和埃及学家在大英博物馆里翻阅埃及文献没有两样,而且还有个很接近的名字——汉学。汉人的学问已成故纸,这意味着汉族真的成为一个考古意义上的名词,或者说清朝的汉人已经不是汉人, ) V. I+ a% m4 Y# [
, m+ b8 j$ P! I+ |5 {% i
清朝统治者,还通过修纂《四库全书》,焚毁和篡改了大量代表华夏文明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如后来对东亚国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不见了,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留日学生才在日本重新发现。
% Y/ _8 ^) h" c- i8 Z. Y
$ \! c. X8 j* @ 其次,我们再看看清朝的物质文明:
% x4 z/ n) c* X# q+ G
0 ~ X! I0 D6 j2 k- { 农业方面,明末崇祯时有田783万顷,到乾隆31年(1766)才恢复到741万顷,可见清朝过了一百多年才恢复到明末的生产规模。而最高的记录是嘉庆17年的791万,仅仅超过明崇祯时期7、8万顷。
% @7 e% W' ]1 O* n3 Y" C% i: A # v& s% p3 Y! C6 L& J+ Q9 E- j. f
清朝最大的功绩是人口方面,乾隆年间已近四亿,是明末数倍!但在粮食生产没有增加、工商业也没有明朝发达的情况下,人口翻了两番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不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下降吗?乾隆时来访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发展,都存在着一个上限,大概在一亿左右,以宋、明之富也没有超越这个极限。清朝生产力并没有提升,却滋生出这么多的人口,不仅说明从清朝开始,中国进入一种低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而且这是一种“反近代化”的道路,巨大的人口也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包袱。
2 }: g8 i7 \6 u" m, x
& v5 y4 _* i L8 f5 i `& r, V 中国一直都出产大麻、鸦片等作物,并且是鸦片出口国,可到了满清时才有大量民众吸食鸦片,而且中国还成为最大的鸦片输入国呢。生理繁殖活动的异常活跃和对麻醉品的大量需求,显然反映出文化思想活动的贫乏和压抑。
' A/ @6 t4 \+ X& N
6 H& S4 g9 K5 g& b 清代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在鸦片战争之前从来没有达到过明末的水平,在所谓的“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明代末年。
/ K* H3 U4 H* u& H6 G0 G* D& W - z: K4 `1 u& ]. P" E) f
第三,我们再看看清朝的科技水平: ! S, F* L5 l& n, W0 P5 c
0 ~2 D7 J0 Z8 [0 y, u& r: c6 W0 G 事实上,清朝所有科技研究都已停止,直至近代以来才重新恢复。林则徐广东禁烟期,民间有人献上所谓威力极大的火炮,其实仅仅是明代最普通的军事装备。明代中国的海军极其为强大,战船都配备当时最强大的火炮,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竟然好象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战船,而不得不惊叹“船坚炮利”。直到现在,每一本关于近代的历史书上都会写着,“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而不知在明朝的时候,我们的船和炮一点也不逊色西方! 5 w6 D9 E4 a2 s3 c, b9 c
! N8 D/ O9 U3 U6 T9 K Y
第四,我们再看看清朝的对外交往: : T: [4 j% w u; Z, ]& i
$ O U* y( K/ h3 G+ G+ V+ u: t9 c 为了防止汉族得到当时在台湾的郑氏政权和日本、韩国等华夏附属文明的帮助,满清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被辟为无人地带,不仅阻碍了中国贸易的发展,也使得中国与世界主流文明脱轨,中国从1644年至1840年200年间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12] ; y0 X4 S9 K. @7 \& O, b
% J9 L! F! j2 g- m, e$ ]* s3 ~9 c
总之,在清朝统治下,中国文明出现了严重倒退,与西方文明的差距愈来愈大,等到鸦片战争爆发时,在英国人眼里我们已经属于类似印第安人那样的半开化民族了。 % Z) F% {% a& |" U
! G+ P& c( @+ K9 R# | 事实上,清朝与“五胡乱华”一样,都使中国文明衰退。但清朝更糟,因为“五胡”最终接受了中华文明,而且彻底汉化,而清朝却使中国“胡化”!而且更致命的是,在南北朝时代还没有西方这样一个强势文明存在,世界的联系也没有如此紧密,中华文明大有转圜的余地,也有复兴的时间。事实上,中国文明本来就远离世界文明中心,我们进入青铜和铁器时代,都比文明中心晚上一二千年。但到了清末却不一样了,清朝使我们停下脚步,慢上这一步,结果步步慢。小日本就是因为国民性比我们好,更加开放,因而先行了一步,结果从1894年以来骑在我们头上整整半个世纪。假如中国一直有明朝那样的活力,华夏文明应该在1840以前就会融到世界文明之中,哪里会遭遇鸦片战争那样的耻辱?又岂容小日本猖狂?我们应该明白,明清两代华夏文明是截然不同的,更应该明白清朝的统治本不是华夏文明的正常发展轨迹,满人灭绝中国文化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 Z6 g1 x8 b8 ?1 S J. L 历代征服者,都没有象满人那么狠!他们让汉族易服,事实上是彻底打破我们的羞耻心和民族记忆。一提起华夏文化,就应该想到峨冠博带、宽袍大袖,这才是华夏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消失、服饰的灭绝、道德的沦丧、礼仪的混沌,如此漠然、麻木甚至拍手称快呢?为什么直到今天许多人对恢复汉服还不以为然呢? 日本、韩国都比我们更现代,但人家却为什么还有自己的“民族”衣冠?还无比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事实上,他们的衣冠和文化传统难道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吗?过去我们的耻辱就够多了,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还继续制造新的耻辱,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难道不是我们新的耻辱吗? & _+ T$ t# s" \1 S5 @
: \" ?+ B8 N( Y/ d* m' H 固然清朝早期的几个统治者,似乎都比汉族皇帝尚武,因此把中国的版图扩大了。但从文明进步的角度讲,中国还是停滞落后了。这绝对是清朝统治集团的落后与保守所致,加之他们是异族而对汉族刻意防范。 2 Q- \, F6 C: V/ i8 a+ o. U
: O7 c: b& E7 ^% x 今天,振兴中华民族,还是有时间的。一是最强大的西方文明并不是侵略成性,人家也不是靠侵略过活,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得出“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主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世界联系太紧密,除了核心技术,一般的“新生事物”都能很快学来。连朝鲜那样的国家都能进行核爆,任何开放开明的国度要想现代化岂能没有机会?
# N/ v$ i# c7 ]/ m5 X8 e* _ / x5 p* Y/ O9 E9 W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想发展,既有机会,又有时间,就看统治者的意愿了!
5 j; i8 V# k$ u3 x. ` - B# o; _( J$ x
制约一个民族发展的是什么呢?不是外部的,而是内在的,即我们必须创造出这样一种社会:人民具有高度的自信、活力与创造力。 0 `; g+ g9 s/ w% Q, U
% j ?, _( n0 Q7 G" S/ e+ Q 但凭现在的样子,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说行吗? $ g0 {/ }( m" j- P4 [6 I9 x
5 p$ L: ]( \- C0 P2 Z0 U! b# V
我现在到希望中国还存在民族危机,也许那样,我们这个民族可以稍许振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