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829|回复: 2

张居正,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5 11: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居正,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9 d+ M" F/ t" r" i( v4 f
  一提张居正,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
1 {2 W8 x% X) a! i! e, @$ H' j4 H. R1 c5 o3 X- \9 d+ c0 ?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
$ F. K8 b: U- Z8 T0 F; H; e1 T2 L; ~# Z
  明代不设宰相,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位独裁者要求高度集权,只挑选几个大学士为其辅佐。在这些人中间,指定一个小组长,就是“首辅”。说到底,首辅其实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丞相,或首相。而张居正,是明代历朝中最具强势的首辅,在任期间,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因为朱翊钧十岁登基,相当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这位严肃的老师,敬畏之余,言听计从,是可想而知的。
; k" [5 Q4 r; f: A" y) T8 E% Z' y" w
  a7 v. B* B# _4 s; x4 j5 l  他之所以没吃苦头,是由于皇帝支持,而皇帝支持,又是皇太后和大内总管联手的结果。有这样三位一体的后台,他有什么怕的,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当然,不可能没有政敌,更不可能没有政治上的小人,但张居正是纵横捭阖的九段高手,在政坛上所向披靡,谁也不堪一击。小人,他更不在乎,因为他也是相当程度上的小人。
. `0 D/ _' P% C' p; I* S1 @" P2 y+ l  T. Y* e/ u2 B6 `
  张居正稳居权力巅峰时,连万历也得视其脸色行事,这位年轻皇帝,只有加入与太后、首席大太监冯保组成的铁三角,悉力支持张居正。如此一来,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首辅还用得着在乎任何人吗?
" t' }5 A; R+ G& ]) W4 u
* }9 Y8 u" j9 M7 F, t( M  众望所归的海瑞,大家期待委以重任,以挽救日见颓靡的世道人心,张居正置若罔闻,将其冷藏起来。文坛泰斗王世贞,与张居正同科出身,一齐考中进士,很巴结这位首辅,极想进入中枢,他婉拒了:“吴干越钩,轻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劝他还是写他的锦绣文章去了。与李贽齐名的何心隐,只是跟他龃龉了两句,后来,他发达了,他的党羽到底找了个借口,将何心隐收拾掉以讨他欢心,他也不觉不妥而心安理得。
1 Q* q2 |% r* c0 R- u. n- R5 W  H' U0 t6 C) s
  所以,张居正毫无顾忌,放开手脚,对从头烂到脚的大明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最为人称道的大举措,就是动员了朝野的大批人马,撤掉了不力的办事官员,镇压了反抗的地主豪强,剥夺了抵制的贵族特权,为推广“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一亩地一亩地地进行丈量。在一个效率奇低的封建社会里,在一个因循守旧的官僚体制中,他锲而不舍地调查了数年,立竿见影,收到实效,到底将缴赋纳税的大明王朝家底,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2 q3 L' J7 Z  t0 `7 a5 D
2 u4 e- b) s8 X' A, T" n
  幸运的张居正,他是死后才受到清算的,他活着,却是谁也扳不倒的超级强人。强到万历也要望其颜色。有一次,他给这位皇帝上课,万历念错了一个字音,读“勃”如“背”,他大声吼责:“当读‘勃’!”吓得皇帝面如土色,旁边侍候的臣属也大吃一惊,心想,张阁老,即使训斥儿子也不该如此声严色厉呀!
/ Y0 u: z7 r* I0 ^, t" m
; i; n6 Q! B6 R/ |# @+ _  我在想,树敌太多的张居正,以其智慧,以其识见,以其在嘉靖、隆庆年间供职翰林院,冷眼旁观朝野倾轧的无情现实,以其勾结大太监冯保将其前任高拱赶出内阁的卑劣行径,会对眼前身边的危机了然无知?会不感到实际上被排斥的孤独?后来,我读袁小修的文章,这位张居正的同乡,有一段说法,使我释疑解惑了:“江陵少时,留心禅学,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 8 w& {; J* a( }$ s- O# A# Z" P

6 ?! l2 H3 i2 ^- n% j5 y. G6 M  唉!这也是许多强人,在兴头上,不懂得什么叫留有余地,什么叫急流勇退的悲剧。他忘了,你强大,你厉害,你了不起,但你无法改变上帝。这位活得太忐忑、太吃力、太提心吊胆、太心神不宁的改革家,终于迈不过去万历十年(1582年)这个门槛,二月,病发,六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8 U5 W/ c; p# e2 ?  ]  D$ k
; q2 P) h- d! S% K; }# y9 _  他活得比同龄人都短命,王世贞六十四岁,耿定向七十二岁,李贽七十五岁。
% r$ u  d; k$ H( @: \- _( g7 G0 b0 p( l" |8 P
  张居正的死亡,早有预感,掌政十年,心力交瘁,是主因。“靡曼皓齿”,也是促其早死的“伐性之斧”。他渴嗜权力,沉迷女色,欲望之强烈,后者甚至要超过前者,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方面,明代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淫风大炽,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世纪末的气氛。享受,佚乐,奢移,腐化,纵情,放诞,糜费,荒淫,是普遍风气。一方面,张居正在“食色性也”的需求,高出常人许多倍,永不厌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 v2 }) A) y# O( ?. s* f# I
9 O* D2 ?& x2 a" T* l3 S" \9 H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寿终正寝,备极哀荣。十月,追劾者起,反攻倒算。万历十一年三月,尸骨未寒,夺其官阶。万历十二年四月,坟土未干,又籍其家。最为惨毒的是,因为抄不出万历所想象的那么多金银财宝,令兵围其江陵祖居,挖地三尺,株连勒索,刑讯逼供,家人有饿死的,有上吊的,剩下的也都永戍烟瘴地面,充军发配。
) h: L1 b" L: C$ _, j! N" o% T2 E
  张居正这个家破人亡的最后结果,并不比商鞅或者谭嗣同好多少。 $ l0 X# S  j, r4 e+ D% {1 M

$ W8 J9 P5 m0 h) F1 R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只用了短短十年功夫,把整个中国倒腾了个够,实现了他所厘定的改革宏图。这种孜孜不息,挺然为之,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来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钦敬的。
  U2 K! y1 E* T+ `7 V$ z0 l4 X5 [0 b) t3 B, s, I3 \! b
  但是,封建社会已经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没落晚期,不论什么样的改革和改良,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腐朽的制度如下坠的物体,只能加速度地滑落,而非人力所能逆转,这也是旧中国徒劳的改良主义者最后逃脱不了失败的根本原因。" X$ H3 a4 W! y( |/ \
( Y, _! Y0 t+ B
  不过,就张居正的改革而言,其杰出的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肯定的同时,他的骄奢淫逸,恣情声色,刻薄寡恩,跋扈操切,也是后来人对其持保留看法的地方。 7 d. V3 g% j% Q. {

% o, }4 f8 l: z. M* b& `9 s0 m  对这样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生前享尽荣华、死后惨遭清算的改革者,个人的是和非,还可以千古议论下去,张居正在历史上给我们的启示,便是这种对于改革的认知,这是他永远的价值所在。
发表于 2008-6-26 2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叫他要他、当贪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6 22: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错,那人太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7 14:43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