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灵隐岛
查看: 1228|回复: 1

清朝皇帝的一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4 0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的紫禁城——这座明清两朝的皇宫,自从明朝永乐十八年至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420年至1911年),这491年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执政和居住。清朝有10位皇帝,在这里度过他们的皇帝生涯。 ( C# x1 v, D8 R6 j$ [3 o; h) H7 p
* V! g# M2 F9 V, i# W# ]$ K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 x7 ^) F& j' B& W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 ~, G1 M+ Y$ S& J( G
  2.上午7:00——9:30早膳;
. Q& w! v1 R, l' ^" \/ _1 J( ?$ I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1 u' {0 I% L0 [# {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 [* T3 R0 B0 A& G8 r! A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 A* X+ m7 b8 T: a7 e' F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 o1 [' m3 Z) m" G& }5 G) |8 B# j. i: P' T" F1 `
首先我们说说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饰。皇帝的衣着服饰不仅为防暑御寒,而且是地位、权力的象征,神圣与威严的体现。到了乾隆年间,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披领、马蹄袖的风俗,又沿袭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还有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来表示皇权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8 p; x! I  `6 ^3 o2 ~9 D6 `6 U% I8 e( q7 p! e+ P
皇帝的衣服的图案和颜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则就要杀头的。 & k6 I9 E$ ?# o: B/ ], z% V
) e- m+ S4 D. @1 o5 q+ a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严格的制度所规定的,而且这种制度和季节是分不开的。皇帝按季节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式样、颜色规格,文饰他都有严格的规定。
7 x* l- h+ C# Z# Y/ E4 X: `: z# }' G# D
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种服饰,又有皮、棉、夹、单、纱等冬天夏天的分别。3 q  s" p" i# H# x4 F0 h- |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而且更换频繁。在清宫内不但设有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服饰,而且每天还有一批太监,专门管理皇帝的服饰和穿戴。不仅如此,还建立一种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
4 @5 P- [' ?9 O: E3 i3 u# ~' K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旁边的寿康宫、寿安宫。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
  R; ]! H% ~, l0 A. M7 S& E) ~' G$ _2 k# s1 N1 l( p/ S
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请安”,要出吉祥门,乘坐两人抬的轿子,经西二长街、出启祥门。乾隆当了太上皇,嘉庆皇帝请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项。
5 Q! v* [: i7 B: S3 L/ G
7 t: V. q, t( H$ u清代晚期的慈禧当太后时,三度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八年。她所居住的宫殿,一反祖上的规定,仍住西六宫的长春宫、储秀宫等处。当时的皇帝光绪请安的路线也只好随着改变。
$ L3 O$ t$ r4 @! J( d% y
, w) [  s5 |6 H' M* h+ Q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
# {+ c; {2 B  K1 J4 }
" D9 c; l! o! d# S3 J0 H雍正皇帝曾经说过:清圣祖康熙60余年的治国方略,是后代千秋万世都要学的,所以我就让人以圣祖的《实录》为经,《圣训》为纬,按编年和分类两种格式把这些治国方略编纂起来。 / r- h& `- g3 _; X

3 s0 ~, y0 b$ @5 N2 b/ M) |" m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学习先祖的圣训,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经过长年累月地学习和领会之后,他们再调整、制定出自己的统治策略。 + W1 G1 E) ~+ l3 y* J4 l* j
& w4 e) o' @' u8 T
早上七点到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 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时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果临时需要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过来。0 [# C: C& L3 Q- z! k  [" x" w! q
+ W- d, B% b, p
( j8 V5 [- z0 ?( V. _8 w1 Q
按照清宫的饮膳制度--也就是膳食制度,皇帝饮食有日常膳和各种宴会之分,日常膳是由御膳房负责,各种宴会由光禄寺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宫内的御茶膳房共同承办。皇帝的御茶膳房下面设官员、厨师杂工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两处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
- V: p/ z' d6 J8 _) `4 u- a* _
" f( t/ r6 d0 O0 U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所以,在清宫档案里留下了大量的膳单和《膳底档》等丰富的资料。在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还要负责监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膳食主次有别,不能影响主料的原味。3 b7 E5 d6 i* D4 }7 x. j8 \4 Q' c1 D

0 N1 u" }/ A# n' C$ E) A+ d2 G  i/ x& Q皇帝平时吃饭的地点,大多在寝宫和办事场所。传膳时,由御膳房太监负责把三张膳桌拼在一起,铺上桌单,手捧红色漆盒的太监们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饭桌。  6 B& n4 b. j$ O1 J

! A  O! H# Q& Q* Y5 p- B1 Y皇帝就坐后,传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古人认为如果饭里有毒,牌子是会变色的。 9 ?3 H# ~6 N. y/ s+ H: V7 E* S! z) a

4 {: e) x1 h* H9 K6 ~( r! U* t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饭。皇帝吃的饭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锅、粥、汤等。
2 v3 P6 W" W8 o' B6 C" Q$ D
6 q* M: k. ?9 u( \除了平时的御膳,过年、过节皇帝还要举办宴会。在乾清宫举行的内廷宴是清代皇帝与他的家眷、亲王、皇子等举行的团圆家宴。皇帝为其他少数民族首领或地方大员举办的宴会,叫外朝宴,主要是礼仪性的,地点多在保和殿。此外,还有千叟宴等宴会。 + Y$ }3 W8 v! H: i/ ?1 i" T
; P6 x2 j( l$ d4 C' L
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见外国使臣等,是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极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属于特殊的政务。  . d% f: i' N6 J8 y9 J. r9 Z

: Z( `2 p0 l8 g) ?; Y; W我们先看看皇帝如何处理日常政务。, f: Q) k7 h- G5 g! q* z, Q' p4 \/ B
0 u4 H0 M3 H" k* X3 o. I
皇帝在吃早饭时,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子递上来,叫做“膳牌”,由皇帝决定饭后召见谁。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章、召见大臣议事。有时召见一个人、有时几个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召见四五起,每天召见的次数也不等。& N4 o3 z4 v& s2 X0 ?3 H

  K' s8 f4 }1 v$ Y8 }皇帝在召见大臣的时候,要询问各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清代虽然设有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例如议政处、内阁、军机处等,但这些机构并没有决定权,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 y  ~& G- D4 D  o- w% y

" |; Q5 y( s/ d& m- u  `2 k% z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勤于理政,朱批谕旨不用别人代笔。雍正皇帝批一个折子动辄数十字甚至数百字,乾隆对臣下奏折也是“详细览阅,不遗一字”。勤政的皇帝,常常会批阅奏折一直到深夜。 4 J3 M: a# b( ^" L5 ^, m

9 D8 q9 S; i) F. T# {. s皇帝处理政务的另一种方式是御门听政。这有些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规定,皇帝逢五视朝,政务繁忙的顺治、康熙皇帝几乎是每天听政。御门听政的时间多在黎明,许多重大决策,如康熙十二年讨伐吴三桂叛乱的决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击沙俄侵略中国的雅克萨战役决策等等,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 ) O) q! \' p$ Y* ?4 C
: q+ I% s4 t8 ~" w' T4 M
自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很少勤政。咸丰之后,御门听政便废弃了。同治、光绪两朝,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便变成另一种方式了。 ' c2 D. u0 t  w/ d3 v6 r: B1 L8 M

6 O1 B% S: L) Z+ V9 |, N清代晚期共有三次垂帘听政:第一次是同治元年到同治十二年二月同治大婚亲政为止,计十一年零两个月。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是同治皇帝病逝,慈禧指定同治皇帝的堂弟载湉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光绪。那年光绪只有四岁。两宫皇太后又以新帝年幼的名义而再次垂帘听政。
1 j! @+ W& r% d8 p3 H2 w7 b- E+ N# L2 Q, l* O! o
第三次是光绪二十四年,因光绪实行“维新变法”,慈禧太后将光绪软禁起来,再度出面“垂帘”,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逝为止。三次垂帘历时四十八年之久。当时清朝的权力中心,逐步转移到慈禧手里。 5 D  j2 ?9 U4 F1 F4 m. x
# I% d$ o# W1 E! ~3 y& u
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饭时间,根据《国朝宫室》记载,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两点时吃晚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3 x# w# a4 f) @* V1 Q# G& K" l2 b! m- P& r$ a, p
在下午2点30分到5点这段时间里面,皇帝除了办公以外,主要是看书学习、吟诗作画,或者是由妃嫔陪同看戏、听音乐等等其他娱乐活动。 : Q  [* e* h- \& }+ J7 g% ]+ I! h
清代皇室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他们从六岁起开始读书,由皇帝亲定学识渊博的翰林、大学士担任师傅,学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诗赋、满蒙汉三种文字及弓箭骑射。每天学习从不间断。幼年即位的皇帝更是要受到精心的栽培和严格的训练。
& o8 E% d) \& _, D3 a2 h
% H. x& f/ l$ x8 ]顺治和康熙皇帝从小就勤于攻读汉文书籍。康熙八岁登基时,学的是明代宫廷遗留的经书、诗文。乾隆十一岁在上书房读书,嘉庆、道光两朝还有尚书房。到了咸丰时代,因为他的儿子载淳没有入学就做了小皇帝,起初在弘德殿读书,后到毓庆宫系统学习。光绪、宣统也都是入学前即位,他们都在毓庆宫学习。
& G( f( n" H5 I" ^
4 G  A& n" v  E! P9 T; S+ }' M皇帝亲政后,除了处理朝政、批阅奏章、还要继续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经史、诗文书画兼有天文、数学、音乐、医药、物理等一些自然科学内容。康熙皇帝从小读书必会读到半夜,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而且注重学习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 7 L; u9 ^. i% u9 n4 T& _. ^- _: m
康熙皇帝任用学有专长的西方传教士徐日升、张诚、白晋等人为老师,轮流到养心殿、弘德殿给他授课。
7 f6 R/ D$ F; X# K$ Q
3 I: X5 C/ Q$ @# g4 c2 g; a9 l; @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比较勤奋刻苦,所以学习颇有成效,都具备很深的汉文化修养。 , }! [! X( j) a2 w) A$ p  @) w3 F
3 `; s4 Q# m4 }  \* k. l* j2 t
顺治皇帝能书善画,曾画《牧牛图》赐给国史院大学士,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就是他亲手书写的。雍正、乾隆皇帝都写得一手好书法,所谓“康乾盛世”,和这几位皇帝具备较高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 * a0 V) {: O% N; S9 a

+ Z; D* r- @  E4 h/ j( s皇帝在每天办公和学习之余,也安排娱乐活动。清宫中的娱乐活动内容有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欣赏文物古玩、放风筝等等。由于每位皇帝的爱好不同,娱乐内容也不尽相同。
3 ^6 q' J4 I4 g* n# T( J! Z+ i; H; s- H& L6 g) |  P
康熙喜爱音乐、研究乐律,还学习外国音乐。乾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喜欢收藏文物、品鉴古董。清代皇帝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是看戏,清宫内曾经建造了许多戏台,至今保留完好的有“畅音阁”大戏台、御花园漱芳斋院内戏台、长春宫院内戏台以及倦勤斋小戏台、漱芳斋小戏台等。, s  B: p' D8 N* t/ o4 Z
. Y4 ^1 A8 a; t5 a* H) ?4 W( A
在清代,宫廷戏班主要是由太监组成的,负责和有关演出事务的清宫演戏机构那个名称,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叫法。顺治时期它叫教坊司,到了雍正时候就改为和声署,乾隆时期叫南府,后来到道光七年,道光皇帝就把“南府”改成称为“升平署”。乾隆皇帝既喜欢看戏,也喜欢研究戏剧音乐。清朝晚期的光绪溥仪也喜爱看京剧,特别是慈禧太后,那可算得上超级戏迷了。那时候除了她喜欢看宫廷演戏外,到光绪三十年以后,她还经常请民间戏班进宫演出,而且主要是看当时民间戏班的名角到宫廷演戏。
' x# V  R" B! J1 H# R" ^8 D* [
2 b( y+ b! C# O$ b0 v6 E6 X) m2 ^0 j3 k1 b' U+ K* P3 f
晚上七点到九点皇帝要祀拜神灵,然后上床睡觉。 5 `6 T4 T3 g8 ^9 Q' O2 @- p9 ?
" m% O1 P7 E( Y4 X
撒满教是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设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关后,顺治皇帝订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释迦牟尼,关圣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创始女神等神位,另外还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 , A) J" o4 V3 U
& l- }$ _3 n; @
清代尊崇黄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传统宗教。为此,清宫中有专门供奉佛、道的场所四十余座,分布于宫中各处。% ^1 _: T6 e% c+ M3 [" J

: L0 ?, K) [% X7 c& x皇帝每天早晚进佛堂烧香,每月初一还要读佛经,并到各殿神佛前拈香。在内庭各主要宫殿里设有佛像、佛龛,皇帝们不仅信佛,拜佛,而且雍正、乾隆等皇帝对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写下了许多佛学体会的文章。 5 I$ o( W; ]+ K! ?8 ?; x6 V

& |( K+ i' l3 l! k9 h祭祀在清代皇帝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清朝的国家大事。祭祀是包括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坛祭神和祭祖等活动,一年达80多次。按规格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样。
  ^% m4 ?$ N1 `8 n3 o- q+ V$ l( T& T  y& g* j
清朝初年规定:祭祀天、地、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祀,其中的祭祀天地、太庙和社稷,皇帝要亲自参加,全年约十余次。皇帝如果不能参加大祀,也可以让他所器重的皇子或亲王代祭。所以人们往往从皇帝选谁来代祭、判断此人是否为皇帝所依重。
3 u! N6 V) g  A+ v% c祭拜活动完毕以后,皇帝稍微休息后就回寝宫就寝。那么皇帝住在哪里呢? ! o1 V9 }7 a% }# [3 @) u! e5 o4 [
& ~/ |  g: f4 c; `. O7 [$ P
人们可能关心的是皇帝上床后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后及其妃嫔、贵人们住东西六宫,常在、答应没有自己的住房,跟着妃嫔居住。
$ e8 E7 R; C# v- X9 t; b: ~; |5 A( `0 s: V+ M* f
清朝入关以后,仍沿用明朝的规定,乾清宫西暖阁为皇帝的寝宫。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宫的只有两个,顺治和康熙,雍正以后各代皇帝,都住在养心殿后殿。皇帝的皇后和嫔妃们就分别住在东西六宫。( R( e  r6 K. R/ U
. l0 H& q  Z9 [( S
按照皇室家规,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满十五岁,就到了成婚年龄,大婚典礼后,新婚夫妻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同住三天,然后各回自己的寝宫。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绪皇帝大婚后,皇帝住在养心殿后寝宫,皇后隆裕住在东西六宫的钟粹宫。 ' R" n5 }8 t0 Y2 ]
( W% q) V( C$ G% t9 k
按照规矩平时皇帝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嫔来陪他睡觉,只能把她们召到皇帝的寝宫里来,叫做“召幸”。当晚召幸谁,由皇帝在晚膳的时候翻“牌”决定。因“牌”的顶端涂有绿色,所以也叫“绿头牌”。) w  g) z. C4 H- A
清宫中的绿头牌除了召幸妃子,还有其他多种用途。4 S& y; R7 f% T! i% N" U: f" _# T

3 f0 R- g# W) v/ E. ~被召幸的嫔妃,当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寝宫,所以就在寝宫的附近,设有临时住处。如养心殿后寝宫东、西侧的体顺堂、燕喜堂及其东西围房,都是妃嫔暂住的地方。
$ @$ I, \5 L. Y, S% X0 W% n. r! y, v2 y5 ^3 d# Q2 q
除日常生活和处理政务以外,清代皇帝还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动,如万寿、大婚、丧葬以及外出巡视等等。
" E& U$ v1 _3 v% B% z9 O  H5 M6 ~0 X% x1 w" r
皇帝的生日称作万寿节,每逢万寿都有祝寿活动。清代万寿节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寿,即满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岁生日、乾隆七十岁生日、八十岁生日及嘉庆五十岁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寿庆典。 6 G* o* n+ C% I$ h% s8 S( n

$ y$ M) s4 S7 {清朝皇帝与以往历代皇帝相比,他们的生活空间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亲征葛尔丹,多次赴五台山、东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游苏杭胜景。
/ c- P/ [0 k& U/ H1 E' I0 G3 Y/ L6 @/ c/ y5 d& j
为了不忘满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几乎年年都举行木兰秋狝的狩猎活动,同时召见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出巡和围猎活动基本上就停止了。 
, x% t/ ^! X6 ~# }# d- `" T
  d9 D8 Z; p6 q$ ^! K从同治以后,皇帝基本上就不出远门了。光绪皇帝在戊戌维新失败后则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 - D7 l1 K$ T1 W7 Z

! T6 H$ K9 ~2 u: ~* T7 w; @908年溥仪继承帝位时只有三岁,三年之后——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1924年冯玉祥将逊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中国的皇帝生活,从此永远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灵隐岛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灵异志

GMT+8, 2025-4-27 16:28

灵隐岛灵异社区

© Since 20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