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亮剑》剧照:主人公李云龙原型是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近山
, b* t7 p+ \* A4 C5 |$ M8 W
$ U$ m& e& J. t% W" G) y: Z7 I$ G# Q0 p
1974年年初,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
0 t7 U: r9 ]) h3 }5 O9 t9 T+ R* K% p9 ]) l# c& H
11月份,因大吐血,他不得不住进医院,医生检查不出病情,经请示后决定实行手术检查,一打开腹腔,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不断漏出,他又不得不开腹再次做了一次手术。
" l9 G2 }5 R. d3 V% K# y, K
, ^0 m: Q A- \ 王近山的病情一传出,一些战友和老部下很关切。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专门买了红参派人送来,尤太忠也是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 R/ [% Y8 f! E# ^0 h8 [
; s2 v) u& E& Z+ i
一天,王近山在北京的结发妻韩岫岩也听到了他患癌症的消息,脸“唰”地白了。一晃10年过去了!这些年他们一南一北没任何联系,但时光消融着人间恩仇,过去的恨也好怨也好,点点滴滴都随风而去了。当初如果她冷静些不那么冲动,或许王近山的人生命运不会是现在这样。对于落魄的王近山,这些年她内心颇有些酸楚和悔意。她的弟弟号称“一把刀”,是外科主任,她想如果让他开药,或亲自主刀做手术,或许可以挽救他的性命。- H0 j8 C; ^) h
1 o! T3 {9 M- q* e# J: P$ T: I
尽管王近山在南京已有自己的家,有名正言顺的夫人照料着,韩岫岩还是忍不住买了大包小包的补品想去趟南京,看一眼他。可当她拿起电话接通了王近山的一位老警卫员,含含糊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时,谁知这位和王近山出生入死、对老首长忠心耿耿的警卫员至今不能原谅她,一听她要去南京,很不客气地说:
+ r k/ i; Y2 n2 b: y/ L
E6 I1 k- @4 c. g& Z8 a “他说过到死也不愿再见到你,你去是不是想让他早点死?”
& L6 H- F$ w. X% H# ]
! g4 |% H7 ^; }& N6 j 韩蚰岩木然撂下了电话,无语凝咽。
9 h) x* J$ K4 g& e% d T/ O/ ]/ y! U3 z
北京发生的这一切,远在南京病中的王近山并不知道。但如果他知道这一切,又会怎么做呢?人们不得而知。幸好,这次在医院的抢救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王近山依然活下来了。! g1 d6 [# e' y' a
; h3 d d5 Y0 e5 { 1978年4月下旬,王近山的病情恶化。
) u& o- c. p7 U0 x2 z5 P' V5 K% X/ g# V/ X6 C
在病危时,王近山什么都不问,只频频问及家人:“张立三还没有来吗?我一定要见他一面。”; r3 {3 l: [ n! \* G, l+ W4 g0 N3 g
* q. Z5 d- V2 R' a; T2 S 张立三是他的老部下、老战友,1931年参加红军,第二年在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时与他在10师30团工作。一年后,他调任10师28团团长,张立三也调到28团当卫生队长,从此以后在20多年的风雨岁月里,他们朝夕相处,你救过我的命,我也救过你的命。几十年来,他们相互之间没红过脸,没大声说过话,部队行动,一住下来,就相互看望。有时王近山发火,身边的人赶快把张立三请来,两人谈一谈,立刻就平静下来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 H/ S {( s8 b
7 p* t+ d% g9 [ 王近山在已无生望、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见一见几十年来情同手足的老战友张立三。" L2 I7 T* }+ [& @% Y
( _0 ?* ?: y& |$ K7 i 张立三赶到了,两人一见面,紧握双手,眼泪夺眶而出。虽然张立三是经验丰富的医生,知道重病人不宜过分激动,但两人谁也不能抑制住这战友的深情,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两位战友能说些什么?只有心隐隐在疼。沉默了好久,为了松弛这难耐的气氛,张立三全然忘记病房内不准吸烟的常识,掏出香烟,正要点火,王近山看到后,以微弱的声音说道:“你不要吸烟了!”
7 ?9 n! H% U- Y' G8 j 王近山不吸烟,张立三却抽得厉害,他曾劝他戒烟也没戒成。现在王近山又劝了,张立三十分激动地说:1 _' M6 D& s2 ^5 ?. H4 K
, c* x1 C$ ~5 N9 c: _, b2 S
“今天我就当着你的面把烟戒掉!”
: P R3 @; x8 v- F; F: w3 I% T4 F7 n; k) q% m2 j
他当场就将香烟、打火机扔了!
7 P8 r0 [* i. x" P: F9 a
* u* R. v. O0 I 两天以后,王近山去世了。张立三听取战友临终的劝告,放弃了几十年吸烟的嗜好。他后来说:“那是1978年5月8日,从那天起我戒了烟。”5 Y9 p# `2 c6 ^" ~
! O& K) L* r2 G& t( u; U (7)
- w5 G7 s1 P K2 V" l& b: y" R' Q, q1 Z: a h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才63岁。
: B, V6 } P) L' a; s% v
" d# s$ H, @% J$ ^+ C* B4 H+ d 临终前,由于病痛的残酷折磨,他已骨瘦如柴,弥留之际,虽已神志不清,但在昏迷状态中,还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2 `1 D. }/ z* M# E+ p7 y( }+ {1 d# f% L3 M7 }4 ~5 C; [9 z$ D3 u
他的小儿子回答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E/ Q8 p" M9 A* ^. ^
& a1 v6 D6 W$ D+ C2 D2 `& k6 f
“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 @& p# h2 u# R r: F1 c( R$ E) ^9 P1 \) G9 ~
他是听着专门为他播放的军号去世的。王近山去世后,对他的后事,党中央和有关方面非常重视。邓小平亲自审定了悼词,对王近山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中央军委补发了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的任命。8 [" J, ]' v" A
: d6 k! q4 o m1 P( p 5月17日,南京军区举行的追悼会十分隆重,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许世友、李德生、陈锡联、彭冲、宋任穷等,以及王近山的生前友好送的花圈,摆满了悼念大厅。追悼会的规模原定500人,实际参加的有1000多人。1 v5 _1 e1 ?( ^# }+ b
2 d$ B+ B5 C) x2 F' E/ C
很多同志特别是王近山过去领导过的部队的同志,远道赶到南京参加追悼会,表达他们对王近山的哀思。王近山为人民屡建奇功,他得到了应得的崇高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