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丹,陕西保安人,陕红军和苏区的创建者。
_# P3 U4 Q: T0 ]0 B8 y
* @6 G8 {' L! G# ?. Z8 O* @ 1936年2月,时任北路军总指挥、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随红一方面军一起进行东征。在攻击山西中阳三交镇渡口时,一时受阻。刘志丹带特派员、警卫员一起登上前沿的一个土坡观战。据特派员裴周玉回忆,当时土坡上只有他们三个人,刘志丹为看清敌情,姿势较高。裴周玉拉了几次都没拉下来。就在刘志丹下命令重新攻击时,裴看到前沿一个敌军碉堡突然射来一串机枪子弹,刘志丹眼睁睁地望着那个方向,用双方抱着前胸,踉跄地跌倒下去。时年33岁。/ R" Q D4 Y' A5 s0 {1 e# O/ {4 D
7 R6 U) |! _6 ]* i' L 关于刘志丹的死,后来传闻有很多。很奇怪的是,陕北苏区历史并不复杂,类似的争议却很多。如刘志丹和谢子长谁是领袖的问题,两家的家属将官司一直打到中央;高岗的问题,甚至弄出了一本小说《刘志丹》的政治冤案来;还有就是刘志丹的死。当时28军政委宋任穷另有一番回忆,却和裴周玉的不太一致。而陆定一后来的讲话更是直接怀疑刘怎么可能这样就死了。刘志丹的家属对此也一直存有疑虑,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只好缄默。
5 \. k2 A" d9 r6 ]$ ~9 v+ k
7 D' A5 \' A0 e8 W* d6 b 裴周玉作为当时的目击者,在回忆录中这样分析:子弹是从刘志丹前胸射进来的,刘军长当时正在观察部队攻击。言下之意,其它结论是多余的。& ^5 J% U6 H9 S4 K6 w' r
* H1 A$ k) l( N8 p; J1 {
# m0 ]; H# f9 u' O6 _3 c4 g' d 朱云卿,广东梅县人,毛泽东秋收起义的老班底,曾指挥过井冈山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后来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协助指挥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Z0 @4 S/ [3 E2 C$ _
: {4 S; T: l. d* e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处于最激烈之时,朱云卿因为日夜操劳,终于病倒。毛泽东和朱德派了一个班护送他到东固的红军医院休养。医院设在一个古庙里,有30多名医护人员。这里住的都是较重的伤员和级别较高的将领,轻伤员都散住在周围的农村里。朱云卿住下后,医生诊断是操劳过度,营养不良,需要静养。然而医院条件很差,无法给他补充营养。于是警卫战士和一些医护人员便去河里捉鱼。第一天空手而归,第二天去了远了些,等回来后,意外地发现朱云卿已被人用刀子杀死在了病床上。其时年仅24岁。7 ~5 P3 T4 r+ P8 g% v6 B
$ V( b9 r0 ^7 M+ @- D; H
对于朱云卿之死,毛泽东和朱德深为惋惜。朱德特意撰文悼念。解放后,朱德还主持重修了朱云卿的墓。朱之死的一个副效应是,掀起了苏区肃反的一个狂潮。
1 h' M5 J+ U! \8 G% J7 f+ _% {& o! P/ b% x, Q
卢冬生,湖南湘潭人,红二军团4师师长,红二军团代军团长,八路军358旅旅长。# q4 Y# D- C9 ?- ~# g" Q
" k$ @7 m+ }& E
卢冬生少年时是陈赓家中的仆人,在陈赓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卢参加了南昌起义,从战场上救下身负重伤的陈赓。后来卢去了洪湖苏区,因为英勇善战,成为了贺龙的得力军事助手。在贺龙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后,他又代了红二军团军团长。抗战爆发后,卢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的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就在开赴抗日前线之前,二方面军中突然刮起了“反军阀主义”的批判,卢冬生遭到严重指责。他气愤不过,称病休养,未能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37年底,他和刘亚楼等人一起去了苏联学习。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卢冬生随苏军回到东北,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12月14日,卢冬生带一名警卫员在去火车站回来的途中,遭到几名苏军士兵拦路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证,并严厉批评了他们的违法行为,几名苏军惧怕受处罚,突然向卢冬生开枪,卢当场牺牲,年仅37岁。9 Z5 M! |+ `4 z8 s3 |! g
8 _9 m, x8 v, N$ f/ @ 卢冬生如不死,成为东野的纵队司令是没问题的。55年授衔以其红二军团的代表身份必然会被授予大将。这样,陈赓、谭政、卢冬生,陈赓的大家族中就将出三个大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