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43年1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764架轰炸机,展开大规模轰炸柏林的“柏林战役”,炸毁了东起蒂尔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门子施塔特的整片区域。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战役”一共对柏林发起13次大规模空袭,其中9次的轰炸规模在500架以上,成功地摧毁了柏林1/4的市区,四郊和市区内的150多座电气、军火、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炸死1万多人,并使150万人无家可归。市区90%的建筑被摧毁,树木全部被砍光,水电系统也遭到破坏。
2 j% C% N, _+ f2 B! B* M+ L5 l& W' A# [5 l, W t# w' _' U
对德国执行轰炸任务的盟军轰炸机
c5 Q' F% { k& P
5 Y' r' m* i/ r& E6 O) f% o% ?" T5 N 现在看来,美英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蓄意轰炸德国的。根据一组统计数据:二战中女性死亡人数高于男性40%,儿童死亡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老年人则占22%。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在二战中牺牲的大多数是女性、儿童和老人。 * U' c' S+ r% L6 X7 {
7 V3 X+ w( m+ M+ L, P! Q$ h9 A
如果说美英空军和德军都造成了大批无辜平民的伤亡,那么他们进行这场战争的手段又有什么区别呢?
9 E" D4 { h/ } `, l/ A0 T
; P4 u1 D4 K% R 丘吉尔发出的信号 4 m9 z5 n1 \ p! _
+ e+ ~8 G" R1 }* X/ b; y 如果拿德国城市韦瑟尔1945年遭轰炸后的废墟像片和月球的卫星照片对比,真的很难分辨开来,因为布满成千上万的巨大弹坑的交错山地,使人难以相信这里还曾有过人烟。韦瑟尔是1940到1945年间美英空军企图全面轰炸的80个德国目标城市之一。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空”战呢?——实质上是一场对平民发动的战争。
8 v1 t1 B. o, `+ J. g+ Z5 @5 f8 a6 j) u2 N( D% H3 g
当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时,1922年制定的关于限制军备的《华盛顿公约》早已存在。该公约明确规定:“凡以恐吓无辜平民、损坏平民财产为目的的空战是被禁止的。”(第二十二条,第二章) 4 R$ |* M! ]9 c l. ~7 Y+ J
# {$ D8 `- g% U
战争爆发半年后,英国首相张伯伦于1940年2月15日在下议院的一次演讲时重申了他的声明:“即使其他国家做了伤害平民的行为,英国政府决不会卑鄙地以袭击妇女及其他无辜平民来恐吓他们。”
$ k3 G+ e# A$ t$ b/ y& i. g4 s
" O3 {0 F9 w0 ~1 I 结果,英国政府的人道政策因张伯伦的去世、新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上任,在1940年5月10日结束了它短短的使命。丘吉尔上任第二天便下令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弗赖堡。一位英国着名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指出,正是丘吉尔点燃了空前毁灭和恐吓德国人的战争引信。
2 o% y: [ |2 A) ^0 P h: b: x3 Q7 f+ ?' V6 e7 B# Y
轰炸过后被烧成焦土的汉堡街道0 N/ W- [" a+ [4 B7 p9 t
; ^2 X' c, `. o9 k. S
经过英军八次空袭之后,德军在1940年9月对伦敦进行了连续多个夜晚的反攻轰炸,并于11月4日再一次袭击了考文垂。《德国空战》一书的德国作家汉斯·朗夫认为,这次对飞机发动机工业中心的轰炸被公认为全面空战的开端。当时,工厂附近的城市建筑一半被彻底摧毁,几百人被炸死。这次空袭之后,德国空军停歇了一段时间。而英军基本上夜夜都进行着所谓高精确的空袭,直到1942年初。但是猛烈的袭击对德国经济影响并不显着,军备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 ; L8 N" ?1 p; Q) q1 u9 k' O
8 d8 u: n: X2 ~3 v8 _" n 狂人哈里斯的登台
9 _# a. D7 G: L7 k+ D( x, f5 `3 B% c
( k4 I+ \; e: s/ k 1942年2月21日,阿瑟·哈里斯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第三帝国总司令后,轰炸出现了转机。他建议英国空军停止对具体目标的摧毁,要求对德国城市进行地面轰炸。他认为,要摧毁城市首先应摧毁其工业企业,以消灭德意志人民的士气。 8 O* y4 @4 T% P# ~
0 G3 g7 Y9 x6 H2 m6 J* U
就这样,哈里斯开始大张旗鼓地把英国皇家空军训练成一个强大的毁灭性武器。他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纪律,要求士兵对他的一切命令必须迅速并无条件执行,当时几乎无人接受,但哈里斯并不担心,因为他预感到了首相丘吉尔的支持。于是他郑重请求英国政府支援他4000架重型四引擎轰炸机、1000架高速歼击-轰炸机,只有这样,英国皇家空军才可能具备每夜都有1000架飞机在德国上空盘旋的优势。但主管财政事物的大臣们费尽了力气向哈里斯解释他的请求是多么的荒谬,因为大批轰炸机的制造会使英国工业陷入瘫痪。 / ?& D% j* p& j3 E
/ U( z' y9 l" x于是在1942年5月30至31日夜间的第一次千机大轰炸中,哈里斯派出了所有的轰炸机,共计1047架。结果有41架没有按时返回基地(占总数的3.9%)。很多人包括哈里斯,对这个损失数目都紧张起来。
1 M7 }/ V6 [' w3 M2 ^6 [ |- Z' E( P$ }6 a& i
按哈里斯元帅的想法,有必要建立一套轰炸理论并在飞行实践中加以巩固。就这样,英军轰炸第三帝国在1942年一整年里进行了这样的“实践”活动。除了德国城市,英空军的轰炸目标还锁定了鲁尔工业区、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和拉斯佩齐亚,还有德国驻法潜水艇基地。 $ x4 |- Q0 A+ A( Y' v* f. a
! z6 C4 d" q; T/ \- o- [ 德国城市科隆遭受轰炸. 此次轰炸盟军出动了一千三百多架轰炸机, 科隆成为一片火海, 地面温度达到了一千摄氏度, 相当于原子弹的效果, 图为科隆机场轰炸后的效果.# @1 _& `8 f' l) {7 \2 y
' @" X6 T- I/ t& c) D 同年,美国重型轰炸机“波音B-17”和“飞行者”与英国轰炸机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不论从速度、高度还是武器来说,这次的合作可谓最理想的轰炸战略。12个大口径机枪可帮助“飞行者”机组人员抵挡德军战斗机。据说,上百架“B-17”在空中密集飞行时能形成巨大的拦阻射击力,坚不可破。这样的战争持续到1943年1月,美英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明确了未来战略合作目标:不遗余力地击溃和摧毁德国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以削弱德意志人民士气,使其丧失抵抗能力。 " E a( o$ S1 c* i" a. F
5 g$ M# {7 o* c: m1 R
6月2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时宣布:“我保证,今年将使德国各大城市、港口以及军事工业中心遭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经历过的最残酷的灾难。” 0 }3 ]" a! f: {! B" S0 q
+ U. `, S1 o3 y& w; q8 k
随后,英军轰炸德国指挥官就接到了“给予德国工业区最猛烈的轰炸”的命令。“实际上我已获得了任意轰炸10万和10万以上人口的德国城市的权利。”哈里斯这样写道。他将轰炸目标再一次锁定了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并把这次空袭取名为“蛾摩拉战役”(又称“罪恶城作战”),其目的是彻底摧毁汉堡并使之化为灰烬。 : E% c# K" }( G7 E) {
1 d4 K* j L8 b8 S) X
野蛮行为的明证
- w# _) q. r8 B2 S
& J- V* g1 Z" k7 }4 F' v: |* d 1943年7月底到8月初,美英盟国对汉堡进行了连续3天4夜的密集轰炸,共出动近3000架重型轰炸机,向城市人口密集区共投弹约1万吨,大部分是燃烧弹。汉堡成了火的海洋,火势形成炽热气柱,高达4000米,滚滚浓烟甚至渗入到了飞机的机舱里。据一些目击者回忆,柏油马路和电车玻璃统统被烈火烧焦和熔化,惊慌的逃难者躲到地下室被毒气憋死后活活地被烧成灰烬,有的则被活埋在废墟中丧生。 ' i: [9 z4 w" b$ F3 D, w7 X) N
6 i# d% M( M, C& c: g 这次空袭,使一半城市被严重摧毁,平民死亡人数达5万,烧伤、受伤以及残废人数高达20万。
* ^# X$ W9 v# v# j5 B# h) _7 w- Q4 C+ i7 G1 T
汉堡空袭后,已有“轰炸机”绰号的哈里斯元帅,又被英国一些杂志称为“屠夫”。但轰炸的结果一点儿也没使哈里斯愉快起来,因为汉堡之战并没有加速德国彻底战败的到来。据哈里斯统计,至少要同时毁灭6个大城市,才能彻底摧毁德国。 * \4 W m" N! c+ o/ I; Y! e
: h4 y6 ? }) m- P) _! F% X
几乎与此同时,美军集中轰炸第三帝国的重工业区。8月17日,363架重型轰炸机试图轰炸位于施韦因富特的轴承厂,但因为没有战斗机的掩护,损失惨重,60架“飞行者”被敌人歼灭。这使美军明白了:没有战斗机的掩护轰炸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 S( F+ s2 \' n6 M( W: r2 H
# B- p# Q4 I5 d/ j; f" e$ R 盟军轰炸鲁尔区
' ]' H% K0 H6 T
8 G- [1 P# l4 p! T5 d 轰炸失败三个月后, 11月18日,哈里斯又开始了“柏林之战”,战役持续到1944年3月。哈里斯组织了对柏林的16次集中轰炸,共投下5万吨炸弹,半个城市顿时变成一片废墟,几万柏林人丧生。 - T C1 g* a }6 {( r0 k; j0 _
9 G2 b, _% v* C1 P 与此同时,哈里斯对空军大量的投入遭到了海、陆军等其他军事领导的不满,但哈里斯仍然坚持己见。1944年春天,英国轰炸德国再次陷入了困境:飞行损失达到6%。3月30日,英军在夜袭纽伦堡时,共出动786架飞机,被德军击中96架。这一夜“黑色恐怖”弥漫着整个英军。
3 T4 ?# B% O% D4 ^' K; w; f1 i7 [2 H! |5 F3 Q- W
盟军的屠杀 ! Y, q+ f2 m) B' U3 b3 }2 g6 y1 z
$ S! W1 ~3 z/ J$ W' D7 z4 \ k 终于到1944年初,盟军解决了根本问题:“飞行者”轰炸机有了“野马”歼击机的掩护。而这时,德军的空中防御系统已崩溃,王牌飞行员所剩无几,而新飞行员又不能及时补充。尽管如此,盟军仍不敢掉以轻心,因为1944年德国军火总产量再次达到高峰。从4月起,盟军的战略轰炸短暂地起到了作用,小城埃森便是战略轰炸的成果。
5 e, O7 g) z+ j O l( a% x+ [: f5 a
大空战中的一段小插曲......1944年9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天气恶劣,美军飞机无法测到欲袭击的某军工厂目标,在返回途中,途经一小城,为减轻负担,飞机抛出了所有炸弹,炸弹正落到了一所学校里,120名学生(全城半数)被活活埋在了废墟里......
; Q: A2 o9 u- C9 y: x! D2 Q' e$ C/ t
" e8 u( L& }0 f6 h 到1944年底,德国铁路已被盟军炸得完全瘫痪,燃料产量也由5月的31.6万吨急剧下降到9月的1.7万吨,根本无法供给德国空军和坦克师,使德空军和地面***无法动弹。绝望的德军于12月在阿登地区奋力反攻、垂死挣扎,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 G: b" K/ d. @1 K# r- y" y0 Z4 {" e5 n, o: q& Q- Y
1944年秋,随着作战经验的增加,盟军飞机损失越来越少,重型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掩护实力大大加强,对柏林、斯图加特、达姆施塔特、弗赖堡等德国城市再一次进行了最猛烈的袭击和轰炸。1945年2月中旬,德累斯顿之战达到了阶段轰炸的最高峰。从2月13日夜到14日凌晨,800架英轰炸机向城市中心猛烈投下65万枚燃烧弹,2.7万所民宅、7000幢公共大楼倒塌,数以万计的平民被炸死。虽然关于遇难人数众说纷纭,但这场火焰风暴和汉堡、广岛大火一样,给城市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 c* ]: T! t% l. r' L" u
& g2 a I0 i2 e# U; V2 I3 ~
继德累斯顿之战后,英军又成功炸毁了维尔茨堡、拜罗伊特、乌尔姆等一些古老的德国城市。人口仅为6万的普福尔茨海姆城在2月22日的一次空袭中就有2万平民遇难。 " G& m+ v' Q" L6 [1 g0 W
9 Q" N4 E8 f3 x- C. ]# y, m7 T2 f 3月初,丘吉尔建议哈里斯立即停止“面积”轰炸,元帅被迫服从了。
) ~9 N1 [, t( |( M3 I: P
2 r& a5 C8 `" b5 h4 n8 {: N 和平的“保证”
& K( f& }% D- f [2 D5 b+ j# B N9 g7 p8 Z3 P
战后几个月,战胜国的首领们早已忘记战争摧毁的城市,而是争先恐后地瓜分起战败国。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急于摆脱轰炸德累斯顿和其他几十个城市的责任。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不是他亲自施令轰炸似的。 1 b* B$ y* T/ i
: o, ~( ^: O; F0 a; j
后失宠的阿瑟·哈里斯元帅战后写了一本名为《战略轰炸》的书,在书中他特别指出:除了埃森战役,其余战争时间里,英皇家空军轰炸***没有将某一工厂作为袭击目标,即使成功毁灭了一个企业,也被我们看作是附加的成绩。而我们的成功标准是市中心的毁灭,因为越靠近市中心,房屋、人口越密集,投下的炸弹就越容易摧毁整个城市。 " G% ]. D9 [1 W; ?4 Z
$ I' m1 }2 s0 s
战争期间,英军向德国城市共投下9.5亿枚炸弹,重达43万吨。 / V1 k+ |3 Q$ [' G; B' S0 `
2 P. E* J8 H* _
说到丘吉尔的灭德国人民士气的战略决策,它非但没有加速战争胜利的到来,反而拖延了战争的结束。 % j, ~* ]7 u% u. e' i; u' ^- r) \
7 _1 c9 d/ z0 P0 P8 g: V- L 遭到盟军轰炸的柏林! p5 |( c; a3 M+ W+ c7 p4 d
+ h' o- h9 N! M
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美英两国都不断地为自己的劣行辩护。1964年,美国空军退伍中将艾拉·伊克尔这样说:“对于美英盟军轰炸德累斯顿时牺牲的13. 5万德累斯顿人民,我感到非常抱歉,但我也没忘记战争的始作俑者,并且对在美英空军顽强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牺牲的500多万平民再次表示惋惜。”而英空军罗伯特·桑德比元帅的语气比较缓和:“没有人会否认,德累斯顿之战是场悲剧。这是因残酷巧合所引起的一场骇人灾难。1945年春天的这场袭击不是一场恶战,虽然盟军似乎不是要搞清楚空袭的巨大破坏力。”(按:卑鄙无耻,英国是二战的另一个挑起国——曾节明)英军元帅的这种幼稚说法其实是在为其全面轰炸德国辩护。要知道,正是“城市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不是城市的废墟。”引自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富勒着作。
. u% V& V! U9 U4 n/ q/ K
: v' o# }1 P# x, _ 数字 $ ^/ n& H% W7 Y' P& Z& m
( c5 l8 g( T& `! S' g$ ^
据不同的统计,有30万至150万德国平民在盟军轰炸中死亡。、
* O# Z1 t) a; r8 ~* v
: P, E$ `, g; o$ h2 J 在轰炸中面积被摧毁50%以上的城市(德累斯顿城为40%) 0 |5 Y7 k7 B% h* E
$ g* }0 I+ c, R$ i2 x- _- S
50%—路德维希港,沃尔姆特 7 \) O! R# q* N6 P
8 C% ?- ] h1 f; y3 ?( Q) Z2 V 51%—不来梅,汉诺威,纽伦堡,雷姆沙伊德,波鸿
; ]; K. b1 x8 V# r9 j( B- g" X5 Z" V) J, }! V
52%—埃森,达姆施塔特 ' m1 _: r4 W7 c1 E4 Z E
* V ?3 W% p3 z. k0 x
53%—科赫姆
0 T1 K- l6 i" ^' F
5 Y, p. J4 U6 O& j4 m# B 54%—汉堡,美因茨
- B- o% ~$ J0 r# a
K `4 @" b1 C: R1 R5 z _) Q 55%—内卡苏尔姆 % \3 r; y/ n; | j2 I. W
8 n. G1 ]3 m& |; A8 n 56%—亚琛,明斯特 - z8 d6 C+ n! x6 C( q0 S
. [/ i* K o" T7 i
60%—埃尔克伦茨
* H. a; V. e) P# e2 J* h4 K+ A3 N: G! Y6 T, D, |* E
63%—威廉港,科布伦茨 7 v5 Y; g# K5 `2 ?) l
, |: v" m; b: S$ J! n 64%—科隆,普福尔茨海姆 1 j& r; N! N- g& X
& i4 [5 D' x4 W2 [! u* d' e' Y z. t 65%—多特蒙德
# j0 E2 [, W1 \) e( s b) ^
' O5 t" I; P; G$ _1 o 67%—吉森
( n1 N5 s' i# ~% x( ~/ c- E& ~
; f6 l, H4 X/ K: g$ W4 o3 e# e 68%—哈瑙,卡塞尔 3 X* e3 A3 e2 ~ @
1 T5 {; a U- F' ` 69%—迪伦 x' \% Z; o- |- \1 U( W
( b; J& _3 x A! w( E 70%—阿尔腾基兴,布鲁赫萨尔
& |# H; Z1 W' h$ x+ D5 c9 A% h
" z j- Z/ G# ~7 `0 J& t 72%—格雷文布罗赫 2 o) F- }& M9 D% Z
- w P: n4 `# f) c4 \
74%—多瑙沃特
0 b; D. k B l! N
+ s* a9 F( w( B! C 75%—雷马根,维尔茨堡 9 g, F! w& q; @' o" x
K0 ^8 v* Y& N- m3 D2 I" \ 78%—爱恩登 5 L) N: J f0 V) ?! p- V4 ?
6 I1 K/ a& U+ k" b9 N- o* S& z: E 80%—普吕姆,韦瑟尔
2 j& U5 ]' G* V7 M, e. \$ S, Z; [; a+ a1 F* |9 i+ u( v; E
85%—克桑藤
7 M: s0 P4 X7 L/ E$ a' f' v+ ^1 q1 Y8 k6 J0 S% w( N
91%—埃默里希
, J; j& o% ~! [# g7 z) [9 Q
. ~; G3 W( r* e- `5 b. B% m# n( b6 T 97%—于利希 |
|